登陆注册
38384600000011

第11章 君子隆师而亲友(11)

适之先生对印度研究,很重视,很感兴趣。他对汉译佛经相当熟悉,他大概读过不少。尼赫鲁派来一位访问教授师觉月博士,他委托我照顾。印度政府又派来十几位研究生,他也委托我照顾他们。他安排师觉月作学术报告,亲自主持会议,用英文发表欢迎词。他曾多次会见师觉月和印度留学生,都要我参加。我写了一篇论文:《列子与佛典》,送给他看。他写了几句话说:“《生经》一证,确凿之至。”这表示他完全同意我那篇论文的结论。

适之先生待人亲切、和蔼,什么时候见他,都是满面笑容,从来不摆教授架子,不摆名人架子,不摆校长架子,而且对什么人都是这样,对教授是这样,对职员是这样,对学生是这样,对工友也是这样。我从来没有看到他疾言厉色,发脾气。同他在一起,不会有任何一点局促不安之感。他还不缺乏幽默感。有一次,在教授会上,杨振声教授新得到了一张异常名贵的古画,愿意与同仁们分享快乐,于是把画带到了会上,大家都啧啧称赞。这时胡先生把画拿起来,做装入自己口袋里之状,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适之先生对学生是非常爱护的。“沈崇事件”发生以后,北京大学和北平其他大学的学生们,怀着满腔爱国热情,上街游行抗议。国民党在北平的宪兵三团和其他一些机构,包括特务机构在内,逮捕了不少爱国学生。我第一次看见胡适面有怒容。他乘着他那一辆在北平还极少见的汽车,奔走于国民党驻北平的各大衙门之间,会见当时一些要人,要他们释放被捕的爱国学生。震于胡适的威名,特别是在美国的威名,他们不敢不释放学生。据说现在还能找到胡适当时写给一些国民党军政要员的信。胡适不会不知道,当时的学生运动,如上述的“沈崇事件”,以及反饥饿、反迫害的运动等背后实有****地下党的推动力。但是此时他关心的是学生,而不是什么党员。平时我在他那一间相当简陋的校长办公室中也有时碰到学生会的领导人去找他,提出什么请求和意见,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学生,他通通和蔼相待,并无所轩轾。

我在上面曾称胡适为“书呆子”,这决不是无根据的。有一次,记得是在北京图书馆开评议会。会前,他说他有其他约会,必须提前离开。然而,会开着开着就离了题,忽然谈起了《水经注》。一听《水经注》,胡先生的兴致勃然而起,座位上仿佛有了胶,把他粘住,侃侃而谈,再也不提“走”字,一直到散会为止。他的那个约会早被他忘得无影无踪了。难道这还不算有点“呆”气吗?

我同适之先生总共在一起工作了三年。三年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留给我的印象却不少,上面所列举的不过是其中最主要的、最鲜明的而已。我的总印象是:胡适是一个好“朋友”,胡适是一个好人。

我在上面写了作为学者、作为思想家、作为政治家、作为“朋友”的胡适之。我曾多次引用唐德刚先生的意见。因为,我觉得,唐先生是《胡适口述自传》的笔记者和翻译者,他又博学多能,很有独到的见解。他最了解胡适。但是,他的意见我并不完全赞成,特别是他说“胡适是发展中的学者”,因为他处于发展中国家之中。这种把学术研究与经济发展等量齐观的看法,是值得怀疑的。对于自然科学和技术来说,也许还能讲得通,因为这些学问需要大量的钱,需要实验室,钱越多越好。而对人文社会科学来说,则是另外一码事儿。

唐先生对“发展中的学术”做了解释,他举的例子偏偏是机械技术。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只能搞初级机械,如小型水力发电机、沼气灯等等。如果妄想到超发达的国家去采购“精密机器”,不但不适宜,而且会造成浪费和混乱。现代西方搞经济发展的学者们认为,引进科技,要恰如其分,他们把这种科技叫作“恰当科技”(appropriate technology)。唐先生接着说:“在一个国家的‘学术’发展的程序中,亦复如是。在‘发展中学术’这个阶段里,他们所能搞的也就是一种‘恰当学术’(appropriate scholarship)。换言之,也就是一种不新不旧,不中不西,土洋并举,风力电力两用的‘机械学术’……老实说,胡适之先生搞了一辈子所谓‘科学方法的批判的整理国故’,便是那个时代的‘恰当学术’,他老人家本身也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恰当学人’(appropriate scholar)。既然我们整个的国家,整个的学术界还停滞在‘发展中’阶段,胡公受了时代的限制,他也不能单枪匹马,闯入‘已发展’阶段了。”(上引书,页271)唐先生又说:“胡先生那一套,再向前走一步,就进入社会科学的领域了。”(上引书,页272)这真令我有点糊涂,我不了解唐先生所说的“社会科学”指的是什么。专就我个人比较了解的文艺理论和语言理论而言,西方(美国当然也包括在里面)异说蜂起,日新月异。我再套用赵瓯北的诗说:“江山年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天。”唐先生所说的“社会科学”,难道就是指这种学问吗?

一部人类文化史证明,经济的发展与学术的昌明,往往并不同步。欧洲的许多文化巨人的出现,往往并不在他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些巨人之所以能成为巨人,依我看,不出三个原因:一是他们个人的天才与勤奋;二是他们国家雄厚的文化积淀;三是靠机遇。这最后一点,英国诗人Thomas Gray在他那一首咏乡村墓地的诗中曾有所暗示。我现在提一个大胆而无偏见的看法:不管美国经济还要怎样“超发展”,不管它还能得多少诺贝尔奖,像欧洲的那些巨人是出不来的,因为美国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积淀。真正典型的美国东西,如爵士乐之类,总给人一种肤浅庸俗的感觉。

拿中国文学史来看,真正的伟大作家之出现,多由于他们个人的不幸,比如司马迁遭宫刑,李后主亡国。中国古人说:“诗必穷而后工。”指的就是这种现象。有些伟大作家遭逢乱离之后,才写出了不朽的作品,比如杜甫、李清照等都是这样。这些文学巨人的出现,决不是由于经济高度发展,甚至可以说:适得其反,经济遭到破坏的时期反而能出大文学家。

总之,说胡适是一个“发展中的学者”,只因他出于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唐先生的这种说法和他的解释,我都是不能同意的。

这一篇相当长的序就要结束了。回头再看我在开头时写下的那一个副标题:还胡适以本来面目,觉得自己未免太轻率了,太大胆了,太不自量力了。通过我在上面写的这一些话,就不难看出,胡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物。我有何德何能,能够还胡适以本来面目!我看到的现在已经出版的有十几种论胡适的著作,每一个作者几乎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胡适的“本来面目”。有一些书,大概由于作者对胡适和胡适的时代缺乏感性认识,我读了后只感到他们颇为“隔膜”。我自己不让他们在我脑海里跑马,我自己来跑,看来跑的结果也并不太美妙。唐德刚先生对适之先生是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但他心目中的胡适的“本来面目”也不能令我完全心服。印度古代寓言中有一个瞎子摸象的故事。看来我们在胡适这一位巨人面前,都成了摸象的瞎子。胡适的“本来面目”还隐在一片云雾中,至少有一部分是这样的。想要拨云雾而见青天,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但是,有一点我们都是应该肯定的:胡适是个有深远影响的大人物,他是推动中国“文艺复兴”的中流砥柱,尽管崇美,他还是一个爱国者。多少年来泼到他身上的污泥浊水必须清洗掉。我们对人,对事,都要实事求是,这是我们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的起码的准则。

我现在借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胡适全集》之机,明确地亮出我的观点。是为序。

1996年12月24日写毕

忆念张天麟

我一生尊师重友,爱护弟子。因为天性内向,不善交游,所以交的朋友不算太多,但却也不算太少。我自己认为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几乎所有的师友都在我的文章中留下了痕迹。但是稍微了解内情的人都会纳闷儿:为什么我两个最早的朋友独付阙如?一个是李长之,一个是张天麟。长之这一笔账前不久已经还上了,现在只剩下张天麟了。事必有因。倘若有人要问:为什么是这样子呢?说老实话,我自己也有点说不清道不白。在追忆长之的文章中,我碰了下这个问题,但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一点即过。现在遇到了张天麟,我并没有变得更聪明,依然糊涂如故。张天麟一生待我如亲兄弟,如果有什么扞格不入之处的话,也决不在他身上。那么究竟是在谁身上呢?恍兮惚兮,其中有人。现在已时过境迁,说出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了,还是不去说它吧。

同类推荐
  • 一种记忆:人与事

    一种记忆:人与事

    《一种记忆:人与事》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对过往的回忆,比如,那些曾经有意或无意给过作者深刻影响的充满智慧和生命趣味的人,那些作者所读过的营养充分、令人心灵滋润快乐的好书以及它们的作者,还有作者所经历的平凡生活,再就是作者所有的亲人和朋友……一部分是作者在域外的所见所闻,在德国、在法国、在英国、在荷兰……阅读这些文字,既能让开了眼界,又能让你觉得快乐。
  • 想象一朵未来的玫瑰:佩索阿诗选

    想象一朵未来的玫瑰:佩索阿诗选

    费尔南多·佩索阿是二十世纪伟大的葡萄牙语诗人,他用一百余个异名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在这些异名当中,“冈波斯”可能最接近佩索阿本人的真相:张扬恣肆的精神世界,只是他用诗歌和文字织就的一个梦;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出门时连旅行箱都永远收拾不好的平凡小职员。本书主要收录“冈波斯”的短诗,也收录了著名的长诗《烟草店》、《鸦片吸食者》等。这是“冈波斯”的第一个汉语译本,希望能为中文读者呈现出一个较为清晰的“冈波斯”形象,为领略佩索阿庞大的写作世界提供一个入口。本书另收录《回忆我的导师卡埃罗》、《无政府主义银行家》。
  • 看山是山

    看山是山

    本书是一系列问答合集,是灵修者在追寻内心平静的道路上或早或晚都要经历的一系列疑惑与深入思考。作者传递的是活在当下的理念,对每一时刻的感知,对事物本质的洞悉,对情绪、情感的理解。到底是什么在定义“自我”?
  • 莎士比亚喜剧集

    莎士比亚喜剧集

    德国诗人歌德有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中国戏剧家曹禺曾赞叹:“莎士比亚是一位使人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莎士比亚是公认的世界级戏剧大师,他的剧作中蕴涵了浩瀚的人生,渊博的知识和发掘不完的深邃思想。本书就收录了莎士比亚六部喜剧代表作,包括《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错误的喜剧》,《第十二夜》,《温萨的风流婆娘们》,主题大同小异,情节却生动而且丰富,不落俗套,错综复杂的情节经常由许许多多的欺骗、偶合、乔装打扮和奇遇组成。作品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芒,充满着欢乐气氛和乐观精神,歌颂了人类的美好爱情和纯真友谊,具有永恒的魅力。
  • 心归何处

    心归何处

    又是个晴朗的早晨。心儿站在院子里给她的太阳花浇水,已经记不清是第几年在种这种漂亮的花儿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宁静的、几乎人人家都种有太阳花的小镇上,只有经她种的太阳花能开到这么大朵又灿烂,她的花好象有种魔力,任何一个人只要在这些花儿前驻足片刻,仿佛就能看到它们展开的笑容。
热门推荐
  • 宝贝难逃:女人,别来无恙

    宝贝难逃:女人,别来无恙

    大二那年,顾夏认识了林宇,是她幸福的开始,也是她不幸的开始。她绝望过,也想过放弃,却不曾成功。时光荏苒,她以为时间可以让人忘却不想提起的曾经,但直到他再度出现,顾夏才知道,这样的想法,不堪一击!七年光阴,她有了自己的生活与家庭。她的婚礼,他再度出现!他曾经占据了她的眼,她的心,现在,依旧。说好的遗忘,谁又忘了,说好的祝福,谁又当真了?
  • 强汉以后是盛隋

    强汉以后是盛隋

    杨广:朕不是随便的人。恩,叶青云的问答。但心中想的却是:你随便起来不是人。穿越,这是好事啊!但成为隋杨帝的女婿…你让我以后把敬爱的李世民大大往那摆?要不?把他杀了?为了自己以后的安全着想。不是理科男,也不是文科男,这是一个工科男的故事
  • 仙亦归途

    仙亦归途

    漫漫归路,苦人间苦;笑修真笑;仙亦归去。她再醒来已不在昨日,从最低成慢慢爬起,一步一步的接近,在最累的时候也不过是淡笑道:“不过是重来一回。”(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殷红之歌

    殷红之歌

    一场关于神是否存在的定义,一场关于异界的搏杀之旅。辛德拉看向对面军队中整齐的长矛,缓缓开口:“今天我们都要死在这,而你们也会的!”
  • 舰娘也要闹革命

    舰娘也要闹革命

    某无节操的脑洞同人文舰女人同人说实话只是为了发泄我的脑洞,无聊时候写的以下正文海栖是什么?舰娘又是什么?这些与钢铁碧波共舞的少女们究竟是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她们又将面对怎样的未来?“舰娘的作用绝不应该只是杀戮。她们身上的力量,将是人类实现英特耐雄纳尔耐尔的钥匙!”另,本人郑重承诺,三个月内保持平均每日一更。
  • 传奇回档

    传奇回档

    ”嘴强“王者重生,偏偏附到一个纨绔身上,还是个玩票性质的伪职业球员,利用未来记忆,带领中华足球复兴,这不是罗毅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群足球小将成为传奇的经历。
  • 心想事成是我的能力

    心想事成是我的能力

    我叫成东,18岁那年,我发现自己可以心想事成。可是事情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反而将我和身边所有人都拖入挣扎的漩涡。旧日的支配者托梦给我说,这是个人的磨砺,也是整个世界生命不可逃脱的命运历程。而我,则在抵抗命运和追寻伙伴中渐行渐远,我,越来越不是我自己了。
  • 我这一辈子(老舍中短篇小说选)

    我这一辈子(老舍中短篇小说选)

    本书选取了老舍的一些经典中短篇作品:如《月牙儿》《断魂枪》《我这一辈子》《不成问题的问题》《且说屋里》《柳家大院》《微神》《马裤先生》《上任》《柳屯的》《善人》《黑白李》等名篇。这些文章即描写了底层平民生存命运的挣扎,也书写了知识分子的生活趣事,文笔细致入微、幽默风趣,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体味人生哲理。
  • 爱情是场游戏

    爱情是场游戏

    她从小就认为自己是一个灰姑娘生活中永远没有亮点永远被人无视,骨子里有一股自卑总是不爱交际。于是她开始努力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也想要有更多的朋友和爱自己的人。她敞开心扉却受到他人的欺骗、背叛、离开和伤害让她心灰意冷,开始害怕,所以选择重新回到一个人。直到遇见了他,一个一次次被伤害却依然选择相信的人。给她阳光包容她给予她关心、爱护、珍惜。因为过于在乎对方的过去,他们一次次的争吵。一次游戏让他们回到过去重新相遇。让他们明白对方才是最重要的人。你的爱人爱过别人也被人爱过,但是现在他是属于你的,请珍惜。
  • 是你还是是我

    是你还是是我

    听过蝉鸣你知道什么叫寂静可是你怎么也不知道来自地狱的嘶吼那是绝望和痛苦所有人都哭了除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