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998500000040

第40章 附录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对话李杭育

对话时间:2015年5月

对话人及对话整理:叶果

1

我不是某个流派

叶果:从您的名字可以看出,您是在杭州出生的,您祖上也是杭州人吗?

李杭育:和“沪生”是一样的道理,你想如果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怎么会突然有一个孩子叫“杭生”或者“杭育”呢。我老家是山东的,我哥哥和姐姐都在大连出生,只有我是在杭州出生的。

叶果:关于您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可以聊聊吗?

李杭育:我父亲是乳山人,威海市下面的县级市,母亲是蓬莱人,都是胶东。他们俩是在大连结婚的,我爸爸是很早就参加共产党的,抗战胜利之后被调到大连去了,在海关。我妈妈是投奔共产党去的,在海关系统,党组织撮合他们的。我们家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可以说是一步登天。我爷爷是个不识字的文盲,我爸爸只上了三年小学,我妈妈是参加了革命以后接受的教育。我哥哥是名人,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李庆西,他也写过小说,但是以评论为主的,已经退休了,退休前在浙江省文艺出版社工作,现在被聘为《书城杂志》的执行编委。

叶果:小时候的您是什么样的状态?学习成绩好吗?

李杭育:说实话,我是没有好好读书的,但我认为我是一个超级聪明的人。我是极轻松地读完初中的,成绩一直是数一数二的。我曾经四门课399分,语文写了个错别字扣掉一分。我当时不是玩,我爸爸在医院里,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月票,下午放学我就马上去医院听我爸吩咐,要我去买什么,去做什么。那个时候我书包从不带回家的,老师一边在上课,我就一边在做作业。那个时候,我有时候稍微有点懈怠,我妈妈就会哭的,说:“就指望你了,你还这么贪玩,这么不懂事。”前阵子我和我妈妈说,我本来应该十分爱你的,但是现在只能爱八分,另外两分是被你打掉的。我印象中是每天挨打的,我妈加了一句,有时候一天还会挨好几顿。我妈打我呢,有个特点,主要是打给街坊邻居看的,表示出自己不护短。虽然打得不会很重,可是伤自尊啊,那个时代的父母从来不考虑孩子的自尊心的。

叶果:你父母都是经历过“****”的人,这对他们和您的影响大吗?

李杭育:爸爸那个时候受批斗,是自己单位的批斗,每天还是能回来的。他从来都不是当权派,所以挨批斗不是第一轮的,“****”一开始是没有冲击到他的。后来1968年开始清理阶级队伍,说他是富农。他的家庭倒是真的富农,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按照中国的传统,他是会继承家业的。但是我爸爸不服的是,这只是理论上这么说说,实际上他年纪轻轻就出去革命了,家都不要了,怎么就成了富农了。我认为我爸爸不是身体原因去世的,是郁闷死的。他是胃癌去世的,在得到“解放”后的半年多就检查出来有胃癌,拖了两年多,去世了。那两年我还在读初中,我哥哥比我大六岁,他1969年春天去的黑龙江,那个时候我爸爸正在挨批斗,1968年开始挨批斗,被批斗了三年,到1971年底才“解放”。我爸爸挨批斗的时间里,我们三个孩子当中,基本上是我在经历。我爸爸挨批斗不到半年,他们就走了嘛。“****”的经历对我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丧父啊。十来岁,就没有了父亲,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叶果:可以说说您的知青生活吗?您对知青岁月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李杭育:我看过很多写知青题材的小说,他们生活的地方都比较浪漫,我不是这样的,那时我在萧山。我印象当中就是饥饿,其实我们所在地不是产粮区,是产麻的地方。一天到晚都在寻思到哪能吃到肉。就是要肉,我给你说真话,不用笑,我几乎什么肉都吃过,除了人肉。在我们的知青点,几乎是男女知青各半,几乎每个人都有男女朋友,这都是说说的,和现在的理解不太一样的男女朋友。萧山的农民,我看是全中国最辛苦的。富阳人有句话,“三个富阳人做不过一个萧山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插队的地方土壤很差,是围垦海的盐碱地。就是这种土,萧山人一个人才只有三分地,你不靠勤劳怎么过得下去。萧山人是靠卖榨菜过活的,骑着自行车卖到杭州来也够辛苦的吧?不行,卖到杭州来赚不到几个钱,要卖到上海去,一整天可以多卖两块钱。为了多卖两块钱,早上三点钟出门,跑去上海,当天回来,带个盒饭,里面放点咸菜啊什么的。我在那里插队,你说怎么可能不辛苦。

叶果:您怎么理解“寻根派”?评论家对您的“寻根派作家”的定位,您觉得准吗?

李杭育:我不是某个流派,这是别人来概括我们的。寻根派的意义呢,2013年我曾经写过文章,名叫《我的1984年》,可以从我博客上看到。这是非虚构,像自传一样。这篇文章现在或者将来引用率会很高,包括里面说到的寻根派和当代文学很重要的一个活动叫“杭州会议”,是如何酝酿出来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对寻根派的解读是,不要从字面上去理解,那是望文生义。去年一帮作家搞活动,他们在会上还议论了这篇文章。文章里涉及到很多人,到今天为止,也没有一个人跳出来,说我说的不对。

叶果:说起您,很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相对于您同时代的作家而言,新世纪之后,您很少有新作问世。这些年来您主要是在忙些什么呢?

李杭育:新世纪之初,我受命为庆贺新雷峰塔建成,与央视合作搞一部大型纪录片《吴越春秋》,我担任制片人兼撰稿。这个片子搞成了,在杭州市委指定的日期由央视一套播出。同时,我还受命给《西湖》杂志搞改革,首先是改刊。杂志改名叫《鸭嘴兽》,内容是结合时尚的大文化类。可惜只出了七期,因我吃了官司,什么职务都被撸掉了,这项改革没能搞下去。这件事我没能做成,身不由己。这么一来我就不想再待在杭州文联了。我调到了浙江理工大学任教。那时又正巧流行SARS,一时间杭州人人自危,不泡吧了,不下饭馆了,甚至不怎么敢出门了。我的一位朋友送了我一台DVD播放器,说你现在什么都不是了,也没有人会陪你吃喝玩耍,你就老老实实待在家看电影吧。果然,我就猛看电影,有一回一整天看了七部电影!猛看电影,恶补,这段经历对我很有益处。后来我写了一本关于电影的书《电影经典—电影的一百个最》。十多年来我在大学教书,主要教的就是《电影语言》这门课。从2003年起,我主要是做纪录片撰稿的事,参与了央视的大型纪录片《中华文明》的撰稿,接着在敦煌做数字化保护工程的样板片,2004年和2005年又两次去新疆做音乐风光片和大型纪录片《我们新疆好地方》,又在南京做《郑和下西洋》。2008年起我开始画画。去年又开始写字。

2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叶果:您是怎么走上写作这条道路的?

李杭育:我是读了大学才开始写作的。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杭大中文系是藏龙卧虎的,十年没有上大学的机会,考上的各个都很厉害。这个已经发表过很多诗歌了,那个对古文研究很牛。我觉得我什么长处也没有。当然考大学也不是很轻松的,我初中毕业后没上过高中,数学考试我才考了8分。这8分也是现学的,学了一堆记不住,只考了8分,靠其他分数上的大学。到了学校我左右一看,这个同学那个同学都这么厉害,那我不好一无是处的。尽管大家都很厉害,但还没有人发表过小说,那我来研究这个。我为什么说自己是超级聪明呢,我进杭大的时候已经是1978年的4月份了,我居然在1979年的1月份就正式发表小说处女作了。从开始写到发表才8个月,何况那个时候的出版周期还是很长的。我写作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我得有个一技之长,就这么简单的想法。要不然真的是什么都不如人家。后来就开始爱上了写作,大量的读书写字,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读小说中度过的。

叶果:还记得您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叫什么名字,在什么刊物上吗?

李杭育:第一个小说叫《可怜的运气》,发表在《西湖》杂志上,当年的《西湖》杂志还是很风光的,在浙江省来说是最好的杂志。是自己投稿的,他们的肯定对我当然是很有帮助的。1979年这一年,我在《西湖》杂志上发表过五六篇小说,我是跳出来的新人,轰动一时。其实成功还是有底子的,一直以来我的语文、阅读都还是不错的。我的生活阅历比较不一样,十六七岁已经走南闯北了。

叶果:《沙灶遗风》是您第一次获得全国大奖的作品?今天您给这个短篇打几分?

李杭育:现在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也就三四分吧。但从文学史上来看,后面很多人的东西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相当于垫脚石吧。

叶果:获奖对您的写作有帮助吗?

李杭育:对我来说,获奖还是很重要的。在中国获奖有个实际的作用,一旦获奖,后面的小说发表就会比较畅通,作品也会有读者和评论家关注了。对我本人写作水准的提升,是没有什么直接作用的。但是年轻时候的作家,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呢,获奖对提升自信心是非常有用的。你想,你写东西想要感染别人,如果你自己都没有自信,你怎么去感染别人?我现在呢,无论是技巧啊、眼光啊、世界观啊、感受啊,肯定要比那个时候丰富的多了。《沙灶遗风》发表的时候我26岁,获奖的时候我也才27岁不到。1983年的小说,第二年获奖,即1984年3月份,现在这个奖取消了。

叶果:获奖之后,你有没有想过,要用名气去找什么出路?

李杭育:获奖之后,好多人都来约稿,是需要按时写完的。喝了两口酒,答应这个答应那个的,就都得写嘛。不过我写作还是比较讲究的。我这个名气的作家,发表的作品文字量我一定是全中国最少的。现在有些作家,故事是蛮精彩的,但是行文一塌糊涂,我是看不上的。我不需要用小说来增加名气。名气说到底,有目的才需要名气。我可以说,中国名人里,我是最不看重名气的。我买个二手车,第二天我的朋友就都知道这是辆二手车了。我逢朋友就说,你看这二手车很值。我和朋友说,你们看不看得起我,不会因为我开的是不是二手车而改变。我之前的房子卖掉,和前妻对半分,我的钱拿来给小女儿读书,我觉得很值得。

叶果:后来您突然不写小说了,为什么?

李杭育:到了80年代末,我就不想写小说了,有些事情对我的影响很大,加之当时我的兴奋点也在音乐上。从1989年开始,我超级迷恋古典音乐,1995年我出了《唱片经典》。

那段日子,作家圈里有人问起我的前妻,李杭育现在在干什么,她说杭育在进修音乐。痴迷到什么程度呢,一起床脸也没洗,先把唱片放上,然后再洗漱什么的。深深的迷恋,一边听一边看书,那些年看的大量书籍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我有个特点,一旦喜欢什么,都特别的专注。我极投入,我自己的名言是,有的人一生钻研一件事情,好像也没有什么成就,我这一生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但原则是要把鸟打下来,乱放空枪可不行。之后差不多到2005年的这十年里,我基本是在写剧本,纪录片什么的。写过很多,和央视合作的就七八个。我把自己弄成纪录片撰稿高手了,什么《郑和下西洋》,都是大型的。去年央视的纪录片部长还找过我,湖北卫视想做一个纪录片,我回绝了。我说我现在老了,没兴趣跑来跑去了。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叶果:再后来您做了《西湖》和《鸭嘴兽》杂志的总编辑,能谈谈办刊物的事情吗?

李杭育:前面说过了,把《西湖》改刊为《鸭嘴兽》,是我受杭州文联之命做的工作。当时的《西湖》杂志印量不足两千,而且大都是赠阅,让人白看。白看也没人看,就连当时的文联主席都承认他收到的《西湖》杂志都堆在办公桌上,连信封都懒得拆开。我把它改成《鸭嘴兽》后,行情最好的一期印量有两万,绝大多数都是拿到去书报亭卖掉的。当时文联跟我说好,给我三年时间,逐渐“断奶”,也就是三年后不再靠财政拨款过日子。这件事因我被撤职没能做下去,也使得我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优秀团队作鸟兽散。如果说这些年来我有过什么惭愧的话,我就是觉得有点对不起我那个团队,那些在很困难的情况下和我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好在他们原本就是很能干的人,现在都混得不错,很多方面比我还好。

叶果:您曾说过,想要赚钱去做别的事情,写小说不是赚钱的,为什么?

李杭育:我说这个话是说我自己。别人或许能靠写小说赚钱,我不能。我不会写那种能赚钱的小说,我早就认命了。命里注定我得靠别的办法养家糊口。从某个角度来说,“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我不能一棵树上吊死。

叶果:您的“文化客厅”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李杭育:很简单,就是会客。我和李森祥都有很多朋友,文学界的、艺术界的、媒体方面的、做生意的乃至做官的,朋友来了得有一个地方聚聚,聊聊,喝喝茶,听听音乐,很随意。没有朋友来的时候,那地方就是我和森祥两人的工作室。他做影视,我画画儿。

3

没有什么作品是最满意的

叶果:在我看来,似乎是作家需要丰富的人生体验,才可以写出伟大的作品。想写好书,是不是要必然要对平凡的家庭生活做出一些牺牲?您有过这种感觉吗?

李杭育:我的前任妻子是我的好朋友,她现在北京工作,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我们大二就好上了,也不算早恋。那时候我的心思也不在女孩子身上,心里想着的就是小说,疯狂状态,看小说,写小说。我那个时候如果要找对象呢,太容易了。我前妻也算是系花了,撞到我枪口上的。我不会去寻寻觅觅,追什么女孩子,但是你撞到我枪口了,那我也不客气。她毕业之后回湖州银行里上班,银行给她分了一室一厅的小套房,我在富阳只有单身宿舍,所以那时我们的家就安在湖州。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富阳一个中学当老师,但是我不想去,因此还和富阳人事局对峙了两三个月。当时富阳的广播局局长老蒋很看重我,想要我去,但富阳人事局觉得我不服从分配,不给面子。最后是老蒋从中调解,让我先去学校,暑假之后就调到广播局。我其实没有教书,大概就听了一个星期的课。那一年正好在搞人口普查,我被抽调去做人口普查去了。这个事情很好,让我迅速地了解了当地的民情,这些都是好素材。做了几个月之后,老蒋把我调去广播站做编辑。这也是个好差事,我编新闻,这个县里什么事情我不知道?当时广播站是唯一的新闻媒体,我编辑每天的富阳新闻。我做过新闻工作者,有深度需要特写的,就由我去采访我来写,一般的报道有记者和业余的通讯员。

叶果:您为什么不愿意去学校当老师呢

李杭育:我就是不喜欢,至少那个时候我一点也不喜欢当老师。当时我和富阳人事局僵到什么程度呢,我说我可以放弃工作,你们把我的户口退回原籍,那么我就成为一个无业青年,可以从街道申请一个营业执照,干个体卖棒冰,同时写作。当时富阳人事局说我太年轻太冲动,让我请家长去。我带我哥哥去,长兄为父。这下子他们慌了,后来请老蒋来调解。那一年本科文科生分配到富阳去的就我一个,如果我放弃的话,省人事局是会知道的,肯定会追究他们的责任。当时我就说当什么都可以,我说我读大学之前是修车的,你给我分到修车厂都可以,我偏不当老师。哥哥也支持我,他知道我从小主意就很大的,家里有很多事情还需要我拿主意的。你想我们山东人,家里都是男人做主的,我爸爸去世以后,我们家只剩两个男人。我哥哥当时在黑龙江,写一封信来回都要一个月以上,我妈妈动不动都要我拿主意。到富阳的时候,我还没有结婚,我的未婚妻也支持我。

叶果:我看过您的博客,里面有一些关于女儿的文章,感觉您和女儿的关系特别亲近。在教育子女这件事上,作家们是不是特别有一套呢?

李杭育:女儿实际上是跟着我长大的。她妈妈是个女强人,事业心很强。那时候我是专业作家,在杭州文联做了十九年的专业作家。这个家呢,是我主内的,在家守着。妻子满天下跑,女儿由我来教育。我的女儿从小学五年级一直到去成都读大学,一直在我身边。家庭生活基本是我主持的,前妻后来都慢慢地变成客人了,只有春节、五一、十一才回来。她后来说,其实我很对不起你。我女儿上大学之后,我们才分开的。虽然实际上早就分居两地了。虽然有共同语言,但是不在一起生活。我总要有女人的,心里也觉得有点愧疚。她反而很理解,说我们离婚你也就不需要有什么愧疚之情了。她是事业高于一切的。我曾经是这样想的,我说一个男人爱女人啊,情人节送东西啊什么的都是小把戏,这个太容易了。真正的爱,就是尽量满足她的愿望,成全她。我也不是没工作,虽然我在家里工作。在我女儿小的时候,她不太理解我这种工作,当时我在写什么东西,我前妻回来,已经很晚了,没人烧饭。我女儿说“爸爸是应该你烧饭的,妈妈是有工作的”,那言下之意是说我没有工作的,那时候她不懂。现在她们娘俩还会吵架,两个人都来我这里告状,我还要调解她们。女儿受我影响很深,独立自主,极其独立。她很早就很独立了,跟着我长大的那几年,生活上她其实不太需要我,洗衣服做饭啊她自己都会做的。早晨走之前拿一些零钱,我还在睡觉。有时候她自己也会做早餐,她只需要和我聊天,我是个绝对成功的爸爸。直到现在,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一回国或者我一去美国,她就会想尽办法挤出时间来和我聊天,她认为这是她最享受的时刻。她小的时候,如果我生气了,根本不会打她骂她,我就两个小时不理她,她就受不了了,说我这是冷暴力,会来和我认错。我觉得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是一种孩子最需要的情感。不能嫌她烦,也要诚实。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你一撒谎她就能感觉得出来。

叶果:您为什么要送女儿出国?这是您的意愿,还是女儿自己的意愿?

李杭育:出去读书是她自己决定的。当时我和她妈都建议她读研,但她表示不读中国的研究生,所以就出去美国读了硕士。当时我吃官司,什么职务都没有了嘛。我告诉她,你爸爸现在一点势力都没有了,你要是回杭州来找工作,你爸爸可能还帮不了什么忙。你猜她怎么说,她说我又没说过要回杭州来找工作,我在成都会找的。她很喜欢成都。后来我和她妈妈商量,我们两个合力,她妈出60%,我出40%,送她出去读书了,她是2006年出国的。

叶果:刚才您说起吃官司的事情,可以聊聊吗?不方便也没关系。

李杭育:2002年夏天,我因为打人吃官司,被判了一年缓刑。那可算作一个转折,那之前我担任过许多社会职务,为社会做过许多事情,算是文化义工吧,都是不拿报酬的,连打的费都得我自己掏。那之后因为没有社会职务了,我就只做自己的事,更加个人化了。

叶果:您的女儿在国外,您考虑过移居国外吗?

李杭育:现在我尽量不想提去美国的话题,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我女儿希望我赶紧去美国,希望我早点去。一来她很喜欢和我聊天,我在身边的话,聊天自然方便许多。二来她和她丈夫商量过了,希望将来他们三个孩子中的一个,跟着我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我去了那边,这会方便许多。但我暂时不想过去,在这里的生活毕竟要适应得多,更重要的是在美国我没有朋友,我的朋友都在这边。我还有两年才退休,“文化客厅”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叶果:您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吗?如果有的话,现阶段您最想做的是什么?

李杭育:写写字,作作画,和文化客厅的伙伴一起做一些事情。到了我这个年纪,不需要强迫自己去做什么不愿意做的事情了。

叶果:现在的房价很贵,物价也涨得厉害,就业率也不如从前,年轻人纷纷表示压力很大。您是过来人,可以给年轻人一些建议吗?在不如愿的环境之下,我们如何完善自己?

李杭育:只有一条,就是尽量不要有虚荣心。人一有虚荣心就很累了,你得跟这人攀比,跟那人较劲,人家有什么你也得有什么,这就压力大了。我不羡慕人家,我只求我自己的事情尽量能够顺利一点,我就满足了。

叶果:到目前为止,您对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部?

李杭育:没有什么作品是最满意的,不同阶段满意的作品不一样。

叶果:据我所知,在您目前的生活中,泡吧喝酒所占的比重蛮高的?

李杭育:现在妻子不太管我的生活,如果我几天没泡吧了她还要问我,你怎么不去泡吧了呢。泡吧对我来说不是纯放松,我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写字也好,画画也好,都是一个人完成的。假如没有泡吧,我和这个社会是隔绝的。我不会甘心自己和社会隔绝,又不能没事在马路上拉人说话。通过酒吧是可以接触社会的,获取很多别人的信息,故事啊什么的。而且在酒吧的放松状态下,人们能深度交流。长期在几个酒吧泡,都是熟人,酒吧也不大,不吵闹。我可以说是杭州最老的泡吧的人了。泡吧本来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很喜欢引逗别人讲故事。我听到的故事或许现在没有用,但也许以后会有用。

叶果:随着移动网络终端的普及,现在大家的交往很多是在网上进行了。我看了您的微信,您喜欢在微信上写日记。您与朋友的交流,喜欢在网络上,还是面对面?

李杭育:那自然还是面对面的方式比较好,神态动作表情都可以看得到,感受得到。网络只是让大家的交流更快更方便罢了。我刚刚换了一个智能手机,学会用它打车了。当然还有发微信。我不是用微信写日记,而是把每天写的日记发在新浪博客上,再用微信转发,很多关心我的朋友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看,比回家上电脑看方便多了。每天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这个做法我从2012年夏天就开始做了。那年夏天我去美国待了一个月,写了三十一篇日记,回国后稍加整理,配上图片,出了一本书,叫《美国这头公牛》。那以后间断过大半年,我又接着写了,从2013年3月至今,一天都没漏记。我想我的日记至少有一个价值,就是有一回我对一位作家朋友说,你今天跟我说了这么多创作上的思考和见解,我都会记下。将来有人研究你,第一手资料在我日记里呢。

叶果:作家路遥曾经说过,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您的早晨,应该说是从晚上开始吧?可以说您是越晚越美丽吗?

李杭育:哈哈,谈不上,只是习惯而已。身体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作息方式,适应了。难得有几回,我也起早,或者说到了早晨还没睡,看见了一个很新鲜的太阳,我会有点激动呢。因为难得一见才激动,若我也像别人那样每天早睡早起,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早晨的太阳也不会让我有新鲜感了。

叶果:谢谢您向我们敞开心扉,聊了这么多。最后一个话题,您最近在写什么?

李杭育:写小说,写我的成长史,我十一岁到十六岁,在“****”中经历了成长。

(选自《江南》2015年第五期)

访谈补记

接下采访任务后,见过李老师两面。

第一次是和他取得联系之后的一个夜晚,我去“彩虹”酒吧,听他和别人聊天,高高壮壮的,谈笑风生,和一个作家的名号挂不上钩。我走上前去报了名字,他哈哈大笑,说我看你老盯着我,还以为我魅力不减呢。第二次是正式采访,在下午,他穿着女儿寄来的文化衫,黑色,上面印着俩外孙的照片。

说是采访,其实更像是聊天。聊了一下午,晚饭还一起喝了点酒。没见李老师时,我看了他的微信朋友圈,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的真实、透明,每天老老实实地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不加修饰,没有废话,就连文锋都简单平实。见面之后,更加证实了我的想法。那天我们从他小时候聊到当下,从文学聊到生活,从正面的影响力聊到负面的社会新闻,他没有一点的虚假和掩饰。这不仅仅是身为一位名人作家的闪光点,放到普通人群里,也是难能可贵了。依照李老师的好友李森祥叔叔的话来说,这简直可以算是标本了。

李老师对自己的自信是我是预料得到的,文字工作者应该是自信的,哪怕自负也好,如此这般才能有更好的作品让大众从中得到启发和鼓励。可是在这点上,李老师又让我吃了一惊。他很自信,自信到不会去谈自己哪一方面最擅长。原因很简单,他擅长的东西真不是一般的多。写作、影视、古典音乐、书法绘画,这些擅长都是得到社会认可的。1978年上大学之后开始写作,李老师作为文坛新秀,风云一时,创立了“寻根派”,牵头举办了“杭州会议”;1989年开始研究古典音乐,1995年出了畅销的《唱片经典》;随他转向纪录片,央视播出的七八部大型纪录片,如《郑和下西洋》等等,证实了他的能力。2005年之后,他重拾少年时代的志趣,开始写字作画,如今文学界许多人都在为得到李老师的墨宝而欣喜……这一切,看起来是难以兼得的才能,在李老师身上都实现了。除了旁人看不到的痴迷专研和坚持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李老师自己总结的“围棋理论”: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方我能闪耀光芒。

做一个透明的社会人,如今已实属不易,做个透明的知识分子更为不易。李老师的透明不仅仅在他的光芒里,就连负面的经历,他也毫不避讳地讲起。采访提纲里,我有意地回避了他当年轰动一时的官司,在聊天中他却不经意地提到了。事情本身过去多年,令李老师失去了很多,可他说到的却是其中的收获,包括重新拾起绘画的爱好和这“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围棋说……作为一个父亲,他在采访中流露出对子女的重视和骄傲让我深受感动,对子女的无为教育和独立思维的培养,也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位丈夫,他对先后两任妻子的宽容和空间,对家庭生活琐碎的张弛,让我在采访的最后,感觉像是在和父亲聊天。

同类推荐
  • 商埠雄魂

    商埠雄魂

    长夜神州,嵌明珠,赊店古镇。明清代,水旱码头,商贾蚁进。三百多载笙似歌,七十二条街如阵。鼎盛时,茶道通中外,四海近。春秋楼,烈火尽;长河水,流遗恨。莫忘却,浩劫人神共愤。济世经邦赖忠义,贸货易物靠诚信。舒长叹,千秋功与罪,从头论。——调寄《满江红》
  • 猎原

    猎原

    猎原上的生活,围绕着大漠中一口井铺展开。这一口珍贵的“猪肚井”,是这一带沟南沟北两大阵营牧人和羊群活命的源泉。水充足,人和睦;水干枯,相屠戮。如今“水线已到百米以下”,这便成为贯穿全书你死我活的一脉伏线。但笔墨的重点,在写“环保”与“偷猎”之争。有羊便有狼群,有狼便有猎人。而狼若绝迹,鼠便成灾。鼠灭草原,沙压良田,祸根在人,人破坏了大自然的生物链。于是,狼、狐、鹰、鹿等等,成为国家保护动物;违禁偷猎者,就是罪犯。
  • 遇见你,才是最好的时光:让所有人心动的爱情

    遇见你,才是最好的时光:让所有人心动的爱情

    本书精选作家古保祥的数十篇青春爱情类故事,其中许多被《读者》《青年文摘》《格言》和《青年博览》等杂志转载。这些故事或悲或喜,有温暖的,有明亮的,有寂寞的,有疯狂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次爱和哲理的青春洗礼,里面有我们每个人青春的影子。希望这些故事能够带给你爱的感触,让你发现属于自己的最好时光。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二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二

    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干线,从他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终止,通过这个人物20年间的遭遇和见闻,广泛地揭露了从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前后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左右的清末社会的黑暗现实,并从侧面描绘出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作品写了200来件“怪现状”,勾画出一个到处充斥着“蛇鼠”、“豺虎”、“魑魅”的鬼蜮世界。在清末小说中,它反映的生活面较广,除官场之外,还包括商场、洋场,兼及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揭露当时的政治状况、社会风尚、道德面貌和世态人情,所以发表时标为“社会小说”。
  • 危险的邂逅

    危险的邂逅

    姐姐柳诗在一场车祸后不治身亡,让袁雪陷入深深的痛苦无法自拔,并固执地认定那一定是谋杀。她收集证据、寻找线索,终于锁定了目标。为了接近他,她设计了一次又一次完美的邂逅,以柔弱之躯,踏上了复仇之路。
热门推荐
  • 黑道公主的魅力王子

    黑道公主的魅力王子

    ‘.等我长大一定要娶你为妻’这是一个不能改变的诺言。他是凌氏集团唯一继承人,而她曾是何氏集团千金。命运,将如何开启,几人的宿命他,是否会与她相认呢?在这部小说内,会给你讲述两代人的故事。尽请期待,【黑道公主的魅力王子】同时也期待续【黑道公主的魅力王子】第二部的创作。涵儿
  • 花缘

    花缘

    “喏!你会种花么?”温柔不着天际的天籁仿似来自云端,脚踏清辉缓缓而来。“我——不会。”她贪婪享受他眼里的温润光泽,情不自禁,一颗心全被他掳了去。“呃!”含笑眉眼凝然一紧,飞花,散尽。“如果留下我,我一定会成为最出色的花匠。”看着微蹙的眉眼,她的心就突然开始疼了,那么美的眼睛,我怎么可以伤害,怎么可以让它失去光芒,即使一刹那,都不可以。“喏!真好!”
  • 吾见故事

    吾见故事

    通过主人翁经历的若干小故事连载,讲述各类奇妙事。
  • 天演之征

    天演之征

    未来的几十年人类出现重大变革,军事,政治,人们发现宇宙不只有人类存在
  • 医者仁芯

    医者仁芯

    深广医院神经外科一刀赵德仁,偶得芯片系统,手术水平飙升。然而,手术水平再高,赵德仁都无法做到彻底根治疾病。于是,赵德仁转而寻找疾病的起源和不生病的智慧…
  • 联盟机械师的日常生活

    联盟机械师的日常生活

    魔法泯灭,科技崛起,曾经的英雄们为了维持生计,沦为上班族。当菲奥娜成为用剑的艺术家,当卡莎成为kda女星,当艾瑞莉娅成为空姐,当希维尔成为皇袍加身的外卖员,当阿狸……——而你,瓦罗兰国际知名公司的机械师,专门从事各种机甲的设计。——铃铃铃!“尊敬的先生,金牌外卖员希维尔为您服务,您点的外卖虚空之女已送达。亲,请记得好评哟!”从此,你平淡无奇的日常又多了一个任务。养废那些闯入你生活的英雄们!——英雄联盟同人文,背景是魔力枯竭后的瓦罗兰大陆。机甲类皮肤:源计划、源代码、弹幕天使、战地机甲、银河魔装机甲、霸天巨兽等风格:轻松,搞笑,娱乐,日常PS:前期日常为主,战斗为辅。看腻了战斗战斗再战斗的小伙伴可以试读本文,体验轻松惬意的搞笑日常。
  • 执剑游万界

    执剑游万界

    现代川菜厨师长邱林因为视力问题,被老板开除,却意外得到一个可以穿越虚拟世界的戒指,以永不磨灭的番号为起点,游走诸天万界,成就不朽。
  • 无上仙尊在都市

    无上仙尊在都市

    八年前,他因故入狱;八年后,他王者归来。爱恨情仇,贪念嗔痴,人性种种,且看我一拳破之!
  • 重生总裁你别跑

    重生总裁你别跑

    他本是天之骄子,却在新婚当日惨遭女友和兄弟的双重背叛,喜事变丧事。重生之后的他能否重掌命运,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她本是温室花朵,却不甘啃老毅然出来独自打拼,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变成真正的白天鹅。当热情如火的糊涂千金和寒冷如冰的落难王子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意外相遇,冰与火的结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留下怎样的命运轨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