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5400000045

第45章 敦煌学在国外(8)

107 本件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北图编号碱字59号,为吐蕃统治敦煌后期建筑雇工合约。反映了这一时期建筑匠人的从业活动与生存状况,同时又是部分以工偿债的原始文献。

108 博士:唐宋时期敦煌人对各种技艺匠人的美称。犹今人所谓“师傅”。唐代高级医师、师工有“医博士”“针博士”、“禁呪博士”、“按摩博士”、“卜博士”(《唐六典·太医署》)。民间演变为技艺工匠的一般称呼。《封氏闻见记》有“茶博士” 之称(卷六唐封演《唐语林》),宋《东京梦华录》有“茶飯量酒博士”( 《东京梦华录》卷二“飲食果子”条)。敦煌遗书更多见唐五代时称乐师、铁匠、木匠、画匠、泥瓦匠、雕塑匠等为博土者。明·陆容云:“今医人称郎中,镊工称待诏,磨工称博士,师巫称太保,茶酒称院使……此元时名分不明之旧习也。”(《菽园杂记》卷二)以为博士、待诏之称起自元代,殆亦失考。

109 悉东萨部落:“悉东萨”又作“悉董萨”吐蕃占领敦煌后,先是就唐代敦煌县各乡改名“乡部落”(如龙勒乡改为龙勒乡部落),公元790年,又废除“乡部落”旧名,改换新名,如上部落、中元部落、下部落、丝绵部落、行人部落等。公元820年又组建了两个汉人军部落,即阿骨萨部落和本件的悉东萨部落。悉东萨部落在敦煌城东,大约为今敦煌市郭家堡乡一带,同敦煌城之间隔着一个下部落。

110 汉硕:敦煌遗书中石、斗、升常写作硕、豆斗 、勝。本选注悉改作石、斗、升。以下同,不重注。

111 起首:或作“起手”,唐宋时期敦煌俗语。意为开始动工。

112 两共平章:即双方共同商量。

113 本件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编号S.1475,为吐蕃统治敦煌后期无息借贷契之一种,但拖了一条可能成为有息借贷的尾巴,若不按期归还本利,就转变成有息借贷。

114 便,借贷;便豆:即借豆。

115 “东西”本意指其人外出,到还债期而人不在,此处又兼指身死不在,为唐宋时期敦煌忌讳双关语。

116 中间或有恩赦,不在免限:唐代,国家有时发布减免债务的恩敕,但本件议定:遇有恩赦,亦不援例减免债务。

117 豆主名下无署名画押,表示此件主要是借豆人出具给豆主的保证书。至于仍在文书上为豆主留出署名的款项,不过使文书具有合同、契约形式而已。敦煌所出古代诸种契据,多见其例。以下不再重注。

118 保人:承担保证责任者,今云担保者,《唐律疏议》卷二十五:议曰:“保任之人,皆相委悉。所保既乖本状,即是‘不如所任’,减所任之罪二等。” 又曰:“‘若虚假人名为信者’,谓假用人名,或妄以他人姓字以充保者,并笞五十。” 唐僧拾得诗:“为他作保见,替他说道理。一朝有乖张,过咎全归你。”(《全唐诗》卷八○七)

119 见人:亦称知见人,今云见证人。

120 本件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编号S.6829背,为吐蕃统治敦煌中期预支工价承造芘蓠的契约。而文书采取告借——抵债的形式,反映借贷双方经济地位不同所带来的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121 常住处:佛寺中经管常住物的职司。常住物义称佛物,包括宅舍庄田和寺户家口(后称常住百姓),是寺院的不动资产,它的来源一是国家或官府颁赐,二是信士奉献,三是寺

院购置。敦煌遗书P.2187《敦煌诸寺处分常住文书》载:“应诸管内寺宇,盖是先帝敕置,或是贤哲修成;内外舍宅庄田,因乃信心施入,用为僧饭资粮;应是户口家人,檀越将持奉献,永充寺舍居业。世人共荐光扬,不合侵陵,就加添助,资益崇修,不陷不倾,号曰‘常住’。”

122 栛蓠,栛音lī,栛蓠一作“芘蓠”,又作蓖蓠,一种用草梗或枝条编织的帘箔。

123 麦主:麦主即出资(付麦)的雇主永康寺常住处。“麦主”下未署名,意味着此件为取价承造人出具给麦主的保证书。至于仍在文书上留出麦主署名的位置,不过使文书具有和同契约的形式而已。敦煌所出古代诸种契据,多见其例。以下不再重注。

124 本件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编号P.3391,为承租油梁水磑的契稿。此文不仅提供承租契之一体,而且反映晚唐时期敦煌粮油加工业的存在和油梁磑主通过出租设备,在手工业领域中进行封建性经营的实况。是研究封建制度下粮食加工业经营性质的实物资料。

125 捉押油户:捉,操作、从事。此指出面承租;押油户,承租油梁的人户。

126 磑户:经营硙磨的人户。

127 窄:音nú,《玉篇·穴部》“,窒也。” 窄,即窄逼不宽。

128 油梁、水磑:油梁,即油榨,木制榨油器械;水磑,以水为动力的磨面器械,又称水磨。有别于手推磨及畜拽磨。

129 油梁磑课:承租油榨及水磨的租价。

130 少多,今云“多少”,无定之辞,犹言“若干”。本件为契约草稿,租价有待商定,故以“少多”代指。

131 填纳:填,尽也。填纳即全数交纳。

132 本件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编号S.3877,为晚唐时期雇工契。通过此契,可以了解当时雇用农工的季节、时限、雇价、条件和实施保证等一系列问题。

133 档:无袖上衣,较宽松,便于劳作。《集韵》谓原系胡衣。

134 抛功:旷工。

135 勒物一斗:克扣工价一斗。

136 驱驱:兢兢业业。

137 本件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编号S.3877背,为十世纪初期敦煌寡妇阿吴在生计逼迫下出卖刚刚七岁的亲生儿子的契约。使人们看到在号称“神乡福地”的敦煌,依然有着血泪斑斑的人家。

138 福生儿:“福”当作腹,腹生儿为唐宋俗语,即亲生儿子。杜甫《唐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某等夙遭内艰,有长自太君之手者;至于昏姻之礼,则尽是太君主之,慈恩穆如。人或不知者,咸以为卢氏之腹生也。”

139 丙子年:同号《张义全卖宅舍契》云:“乾宁四年(公元897年)丁已岁正月二十九日平康乡百姓张义全,为阙少粮用,遂将上件祖父舍兼屋木,出卖与洪润乡百姓令狐信通兄弟”。据此推知“丙子年”当为公元916年,即后梁贞明二年。

140 令狐信通:晚唐及后梁期间敦煌县一个贪得无厌的聚敛者。其弟名进通,二人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敦煌遗书保存有他弟兄二人乘人之危买人宅舍(见上引《张义全卖宅舍契》)、换取上好宅地(见同上号《曹大行换舍地契》)、收买土地(见同号《安力子卖地契》),以及本件之掠买人口等,令狐氏兄弟掠夺之手不仅伸向本乡(洪润乡),而且伸到赤心乡、平康乡和沙州城(即敦煌城)。是十世纪敦煌县掠夺型地主的一个生动的典型。

141 人从此契:即民从此契。唐人避太宗讳,往往以“人”代“民”。

142 本件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编号P.3155背。这是一件非常特殊的出租地契,土地所有者,反而成为被剥削者。田主令狐法性8亩地出租22年,仅仅得到“上好生绢壹疋”、“八繌緤壹疋”,还要承担租出的8亩地22年间所应纳的地税,以及8亩地22年间所应负担的水利义务工的一半。而租种别人土地的贾员子,付出的租价1疋绢、1疋緤,甚至不抵田主22年为8亩地所出的水利义务工钱,贾员子等于白白占有别人8亩地22年的使用权和土地产出收入。为使这一不平等租佃关系合法化,所以,承租人要求田主出具契据和担保。于是有了出租契和租地契两类截然不同的租佃契约。从中可以看出唐代末年新兴地主在并不夺取他人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如何巧妙的敲剥遭遇不幸的小土地所有者。

143 百姓僧:户籍隶于乡司,僧籍列名佛寺;身虽出家,却多住俗家,不住寺院。户籍既入乡司,乃属乡司百姓,故称“百姓僧”;僧籍既属佛寺,故亦称××寺僧。晚唐至宋,敦煌多有此种僧人。

144 孟授阳员渠:阳员渠为敦煌城南孟授渠之子渠,故曰“孟授阳员渠”。此渠流溉敦煌县城南神沙乡境内。

145 捌繌緤:《史记·景帝纪》后元二年条:“令徒隶衣七緵布。”张守节《正义》云:“繌,八十缕也……七升布用五百六十缝。”“七升布”即七緵布。古以丝线或麻线80条为繌,本卷之“捌繌緤”,乃谓640条经线织成的緤,较六繌緤、七繌緤布幅稍阔。

146 长二丈五尺:《唐六典·户部金部郎中员外郎》条规定:“罗、绫、缎、纱、縠、絁、之属,以四丈为疋。”《全唐文》卷二十二唐玄宗《令所司简阅丈尺立样制》:“顷者以庸调无凭,好恶须准,故遣作样,以颁诸州。令其好不得过精,恶不得至滥,任土作贡,防源斯在。诸州送物,作巧生端,苟欲副於斤两,遂则加其丈尺。有至五丈为匹者,理甚不然,阔尺八寸、长四丈,同文共轨,其事久行。立样之时,已载此数,若求两而加尺,甚暮四而朝三。宜令所司简阅,有逾於比年常例,尺丈过多者,奏闻。”今贾员子捌繌緤一疋不足法定之四丈长度,故需载明实有长度。

147 从今乙丑年至后丙戌年末:乙丑至丙戌,即晚唐天祐二年至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05—926年),满22年。

148 地子:唐五代时田亩所应纳地税之一种,与“租”有别。如果说,“租”为土地使用税,那么“地子”则为土地产出税,(土地产出税除地子粟之外,又有纳柴、纳草、纳布,亦属土地产出税)。归义军时期地子税率大约每亩纳麦4升,若纳粟,则为3.5升。池田温《论九世纪敦煌的土地税役制度》,据S.8655《十世纪王道员等户田地子历》推算,归义军后期地子税率,亩纳约8升。隋至中唐亦有“地子”之税,用于荒年账贷;而归义军时期的“地子”则主要用于官府财政开支,与地税用途已无不同。

149 一色:一种物色,犹今言一种。

150 祗当:祗音zhī,祗当即担当、承担。《龙龛手鉴·示部》:“祗,正音脂,敬也;又,祗承也。”

151 渠河口作:敦煌干旱,极少降雨,农田全靠河渠灌溉。每年修理堰坝、斗门及渠道,皆由用水诸田主出工分摊,谓之“渠河口作”。

152 主记:亦作主计,即主人,具有所有权者。

153 以下“地主”、“见人”名下皆未画押,又见正文内多处有涂抹添改,度之,本件当属稿本。

154 本件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编号S.6063。这件由承租人出具的租地契,反映了土地占有者利用自己拥有的土地对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进行剥削的事实。本件之土地所有者为寺院僧人。从中可知僧人亦通过土地进行剥削,并不例外。佛教戒律规定,寺院为了壮大佛教事业,可以拥有田产钱谷,放债取利,但不许僧人个人置田产、聚钱谷、放债取利。而八至十一世纪的敦煌,不仅寺院可以拥有田产钱谷,放债取利,僧人个人亦可置田产、聚钱谷、放债取利。对此,官府不禁,僧司允许,民众亦认同,与佛教传统大相径庭。

155 本件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编号S.4445,为五代后唐时期敦煌境内少数民族居民留下的一件贷褐契。褐主为永安寺僧人,利率百分之五十。

156 龙家:即龙家族,原为龟兹王族。唐代,一部分迁入河西地区,敦煌亦有其居民。

157 段:古代长度单位。S.930《立成算经》:“三丈为段”。《五代会要》卷八《丧葬上》载,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十月敕:“太常礼院例,凡赙匹帛,言段不言端、匹,每二丈为段,四丈为匹,五大为端。”但敦煌民间似仍以“三丈为段”,不用后唐太常礼院赙赠之制。

158 口承:唐宋时敦煌俗语,以身承担之意。

159 定德、丑子:二人及其兄何愿德皆取汉人姓名,若不是汉化之龙家人,则是龙家族中杂有汉人。由此知龙家并非尽为龙姓者。

160 看乡原生利:依乡俗惯例加付利息。乡原(xiāng yuàn),又作乡愿、乡元。《论语·阳货》:“乡原,德之贼也。” 何晏《集解》引周氏释曰:“所至之乡,辄原其人情而为。”

161 本件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编号P.3964,是一件以人为质的特殊典当契约。年代约为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塑匠师傅赵僧子,由于遭到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宅内地下水涌出,急需工料治理,乃以亲生儿典给亲家翁无偿服役六年为条件,借得麦粟各20石,六年以后,仍需拿出20石麦粟赎人。从中可以看出五代技艺匠人的困苦处境,以及封建剥削的又一新花样。

162 贤者:佛教词语,虽修善道而未断惑证理者之称,《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九有“贤者舍利弗”“贤者大目乾连”。

163 人无雇价,物无利润:人,指被质之人,即苟子。苟子为李千定服役6年,不给工钱;物,指李千定借给赵僧子的麦粟各20石。此项借物亦不要利息。前者“人无雇价”是实,后者“物无利润”是假。赵苟子为物主服役六年而不得雇价,实是以劳役形式付出了利息。

164 如或典人……仰在苟子袛当:主人对服役者患病死亡及偷劫行为一概不承担责任。但要求苟子必须为之无偿服务,而当苟子患病或死亡不能提供服役时,所借麦粟“本物”由其兄负责全数偿还。

165 车无明月:疑当作“车无日月”。《周礼·冬官考工记·辀人》云“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车无日月”犹云车无轮。S.1920《百行章·信行》:“车因轮转,人凭信立。”契文中“人无凭信,车无日月”即化用其义。

166 本件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编号S.1946,北宋前期敦煌县买卖家生奴婢的契约。本件反映了奴婢子女与生俱来的悲惨命运。

167 换:疑为“逭”之借字。《方言》卷十二:“逭,转也。”郭璞注逭“音换,亦音管”。换、逭音同,故借“换”代“逭”。不逭,即不转,不能运转。

168 欠阙疋帛:从唐开许代到北宋时期,敦煌行用以绢布为主的实物货币。此云“欠阙疋帛”,意即缺少钱用。

169 家妮子:家奴所生女谓之家生婢,又称家生妮子、家妮子,《搜神记》载:“东域闽中有庸岭,髙数十里。其西北隙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晋·干寳《搜神记》卷十九)《异苑》又载:“庐陵人郭庆之,有家生婢,名采薇,年少有美色。”(刘宋·刘敬叔《异苑》卷六);家奴所生男则曰家生奴,亦曰家生子。《汉书·陈胜传》:“秦令少府章邯免骊山徒人奴产子”唐颜师古注曰:“奴产子,犹今人云‘家生奴’也。”知家生奴、家生婢之语汉代已有之。

170 常住百姓:晚唐到北宋时期,附属于寺院的人户,谓之“常住百姓”。《四分律杂抄》云:“一者常住,谓众僧厨库、寺舍、园田、仆使、畜等,体通十方,不可分用。言常住者,常在此处,不可易动。”这类人户,多系官府或世俗地主施舍给寺院的奴婢,遂属寺院所有。常住百姓与乡司百姓不同,乡司百姓是乡里居民,常住百姓为寺院附属人户,故又被称为“寺户”。寺户须“分种”寺院的田地,放牧寺院的畜群,为寺院提供一定的零杂劳役,寺院则提供相应的报酬,以供其衣食用度,并非无偿劳役;寺户在不妨碍为寺院服役的情况下,若有余力,也可以向社会提供劳务,获得报酬。寺户身份世袭,只能同寺户结婚(所谓“当色为婚”),但可以组成自己的家庭,可以有自己的“衣资畜产”。如此,既非奴隶,亦非自由民,属半自由民身份(参看姜伯勤《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第二、三、四章)。

171 准格:格,古代律法文书的一种。《新唐书·刑法志》“唐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准格,即按照政府颁布的条令。

172 楼绫:即楼机绫。楼机即立式织布机,为改良的织布机。楼机织的绫,叫做楼机绫。

同类推荐
  • 帝王花开

    帝王花开

    混沌世界,阴司冤魂们的怨气冲撞天宫。银河龙太子受命下界为人君,改良社会,拯救众生。文曲星奉旨下界作见证,不畏逆流,铸就旷世名篇。本故事不是虚拟的时空,而是一段被误读了500年的历史。
  • 兵法之道

    兵法之道

    失去了心爱的人,是否还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当一切的行为准则都以兵法为基础的时候,这个人,是睿智的绝代军师,还是冷酷的杀人机器?在生存与茫然之间,体悟兵法的本源……
  • 敦煌月牙泉

    敦煌月牙泉

    传闻月牙泉和鸣沙山在形成之前是一片绿洲,是强盛一时的月氏王国九姓长老们闭关修炼的圣地。在月氏国遭到匈奴入侵时月氏王下令九姓长老带公主涉流沙进入圣地避难却没想到被匈奴巫师获得消息一路追杀到圣地展开一场血雨腥风的战争……匈奴巫师以巫术唤流沙……月氏公主为护天下苍生引颈封候以圣女之血封印了排山倒海翻滚而来的流沙……元封六年,汉武帝为稳定西域各国派细君公主去乌孙和亲。前世是月氏国公主的细君途经月牙泉被灵识唤醒……
  • 三国十讲

    三国十讲

    在大众文化的讨论范围里面,“三国”不过是一群杰出人才汇集的场所,没有那些人才,他们眼中就没有三国。而真实的三国,是一段时间,是一种历史,是一类共同命运。本书既有人们惯性思维下的“三国”,也客观阐述了真实的三国时代,让历史的原果实和演绎后的榨汁儿饮品共同留存于我们的记忆!
  • 汉末二世祖

    汉末二世祖

    老天似乎开了一个玩笑,昔日杀手之王竟然穿越到了汉末最出名的二世祖身上!在这个金戈铁马,百舸争流的时代,豪杰沙场热血,名士谈笑风流,望族暗搅局势。文不成武不就的二世祖又要如何逆天改命,终止那茶几般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晋文公的应援系统

    晋文公的应援系统

    重耳:爹,你别杀行不?我不想在路上啃介子推的腿。晋献公:你们几个逆子一个都跑不了!别人是杀父之仇,重耳穿越而来,遇到的却是父之仇杀……
  • 极品装备炼器师

    极品装备炼器师

    季风,带着炼器系统穿越仙武世界,从此这个世界便多了一个低调的炼器狂人。“季风,准备好受死了么!”季风心中无奈,为什么总要逼我?缓缓的抽出了自己的极品武器...
  • 倾寒倾暖似心甜

    倾寒倾暖似心甜

    他们的邂逅不算完美,却绝对灿烂; 他们的心中还未产出喜欢,却先有了爱; 他们之间没有误会,却有分离; ………… 所谓美丽的邂逅,也许只是一场梦; 所谓无畏的喜欢,也许只是一道光; 所谓突然的分离,也许只是一瞬间; ………… 所有的一切或许都是在证明,他不是一厢情愿,她也愿意为他付出全部! 遗忘的流年,安好的岁月 梦醒时,你仍在我身边,足矣! ………… (1v1甜宠文+男主忠犬+男强女强+爽文) 注:看本书前请先备好牙套,甜掉牙作者不负责哦!^_^许多事我会后悔,但遇上你,此生不悔!一一暖寒【倾城之恋自暖寒,心甜瞬间只为你。一一馨馨相念】
  • 女配的宰渣之路

    女配的宰渣之路

    无cp/女主自强/宰渣之路/“宿主,你快跑,前面那个人爆发了!”“...宿主啊,后面那个奇葩追上来了!”小四:哈哈不要慌,我有密码武器“宿主,现在跪在地上叫爸爸已经不管用了。。。”小四:。。。你慌什么,姐带你加冕称王! “戏精宿主,求求你不要再作了,我真的还想再活500年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凌驾苍穹之巅

    凌驾苍穹之巅

    神秘强者的预言,带随着一个天才的崛起。在无尽的杀戮的,染满鲜血的世界里,实力的强大决定自身的地位。无边的热血染红了湛蓝的天空,少年林玄会怎样从废物蜕变到霸主的呢,就让我们走进小说里面,体会他的蜕变历程吧。
  • 人鱼传说

    人鱼传说

    一次邂逅,造就人鱼恋。一次阴谋,人鱼王国被灭族。再出现,化身为人的她,找到了他。却未被认出,她一直以为自己只是替身。一次遇害,恢复记忆,找出结症,回到未来。未料想,他千年的等待,仅换来了擦肩而过。一世情缘,两世等待,却换来擦肩而过,到底值得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没了你,能活千年万年又怎样?
  • 古思诺传

    古思诺传

    古家大少爷之女古思诺的一生是不平凡。她有着怎么样的一生
  • 荣光之末

    荣光之末

    诸天之下,万物求存。生存之道,无善无恶。生活在你死我活的世界,善良只是卑微者的自我告慰。强者才是世界秩序的制定者,创造者!也是亿万生灵生死的审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