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587600000073

第73章 不屈的生命之花——写在鲁甸地震第七天

大地还在沉睡,死亡已被深埋,血液已经凝固。忽然,在那黑色的废墟上,冒出一个小小的亮点。是漫漫长夜里闪出的一个火花?是沉沉黑幕中的一颗星?呵,不,那是一朵山菊花。天亮了,那朵细嫩的小黄花,在晨曦中分外醒目,在山崖上摇曳生姿。紧跟着,一朵、两朵、三朵……,这黄色的生命之花呀,在朝霞的映照下,在夏风的吹拂下,越开越多,越开越欢……

(一)

8月3日下午4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顷刻间,多少间房屋倒塌,多少道路被毁,多少人被埋葬在瓦砾之中!噩耗传来,举国皆惊。

窝荡社周光宗的家,三间土木结构房屋已经全部垮塌。“我的儿子和儿媳妇出去打工了,昨天是我孙女的四岁生日,她还对我说,晚上要唱生日歌给我听。民警用锄头挖、用肩扛、用手刨,经过4个小时的施救后,找到的是小孙女的遗体。”奶奶痛哭起来,奶奶再也不能听到小孙女唱生日歌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在瞬间就这样灰飞湮灭,生命竟然是如此的脆弱!

巧家县,包谷垴红石岩村,95%的民房垮塌。在梨园社垭口,一对夫妇坐在地上痴痴地望向远方,他们12岁的儿子在地震时,正好在垭口的山坡下放羊,震后,夫妇俩漫山遍野地寻找,却只见到山羊,再也不见了孩子的身影,他们在等待儿子能平安归来。救援队经过17小时的搜寻,终于在山坳的滚石下找到了孩子,但不幸已经罹难。看着儿子的遗体,母亲号啕大哭。一会儿,这位母亲又擦干眼泪说:“警察同志,你们去忙吧,我知道还有很多人需要你们。”

今天,是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是中国传统殉难日的“头七”,也是许多人因地震离世的第七天。这个国家,又一次因为大地震,哀思罹难同胞。

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108.84万人受灾,2.58万户8.09万间房屋倒塌,4.06万户12.91万间严重损坏,15.12万户46.61万间一般损坏,这是截至8月8日15时的震后伤亡和房屋毁坏数字。

地震后的一周,与这组数字竞赛的,是一场以“抢救生命”为主题的举国救灾。地震后仅5分钟,武警昭通市支队鲁甸县中队15名官兵就地投入抗震救灾。随后,武警昭通市支队50名官兵紧急投入救灾行动。伴随武警部队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机制,武警云南省总队、武警交通部队和武警8750部队共1710名官兵紧急驰援灾区。

国家最高领导习近平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投入抗震救灾。

“全体起立,为此次地震中的遇难者默哀。”这是抗震救灾协调会现场李克强总理的提议,也是总理对生命的尊重。4日一早,李克强代表党中央、******,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急飞灾区察看灾情。中央领导亲临现场,如一缕阳光照进民众的心坎。******飞赴地震灾区后,即刻乘车赶往震中,又沿着一条坑洼小道徒步5公里来到受灾最严重的龙泉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实地察看灾情,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我们看到,解放军、武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共出动兵力11224人,出动直升机等装备万余件,投入地震救援。他们抓住“黄金72小时”,集中兵力,争分夺秒地搜救、挖掘伤残、死亡同胞,抢救受伤人员,转移安置受灾群众。72小时过去了,七天过去了,他们仍坚持着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实行搜救生命全覆盖。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我们看到,重庆卫生救援队当晚就派出医疗队伍带着急救医疗药品,到达震中区域龙头山镇。在这里的一片空地上,早已搭建起最大的安置点,200余顶帐篷里,近千名灾民得到安置。

我们看到,公安部、民政部、住建部等八部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为灾区带来政府部门的温暖;国防科工局调集国内外18颗遥感卫星,获取鲁甸地震区域卫星影像数据近百景;全国范围内,17家基金会启动应急预案投入鲁甸地震救灾,首期捐赠款物已超过2670万元;震后10小时,官方的首场救灾新闻发布会就在余震中召开;震后24小时,中国红十字会就已募集到社会捐赠款物3000余万元,用极短的时间向鲁甸地震灾区调拨了救灾物资;震后72小时,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社会组织,四面八方的救援力量达到数万人,在余震和暴雨中向灾区挺进……

我们看到,铁路总公司开行转运伤员列车2列,开行货物专列14列。民航转运伤员运送物资的各类飞行460架次。救援“生命线”重灾区外的所有农村公路已全部抢通。18.7万人的应急供水基本解决,占需解决应急供水人数的八成。防疫工作网络已覆盖云南鲁甸震区所有村镇。360公司向云南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人民币,启动公司救灾响应与公益救助机制,同时紧急开发和上线360搜索寻人平台、360手机卫士等产品,在大数据上发挥技术优势,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持。

我们看到,中央政府驻香港办事处收到港商陈经纬先生第一笔200万的捐款;维族青年阿迪力?买买提吐热把1万斤新疆特产切糕捐赠给云南灾区,作为易保存、易食用、高营养的食品对于灾区可谓雪中送炭;全国道德模范、新疆“草根慈善家”阿里木江·哈力克在新疆准备了2000个馕,带着好兄弟买迪江赶赴鲁甸震区光明村三社,现场做了第一锅新疆手抓饭,让灾区群众吃上一口热饭,让受灾人民感受到兄弟民族的一份温暖。

截至8月8日16时,云南省共接收社会救灾捐赠款14464万元,物资折价9290.17万元。合计人民币23754.17万元。

泰国国王普密蓬、王后诗丽吉8月4日率先致函中国国家主席,表示深切的慰问,泰国公主诗琳通捐款20万人民币,泰华社会亦纷纷为地震灾区慷慨解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来电文,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打来慰问电。

地震无情人有情,灾难面前见人心。短短几天,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精神和物质的支援,也得到国际组织和友好国家道义和物质上的支持,3千多名伤残人得到救治,23万受难群众得到紧急转移安置。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命!生命!

(二)

生命是脆弱的,但生命又在律动。震区人民在灾难降临的时刻仍然在坚守,在期盼,在互相鼓励。

李朝惠与艾福玲,两名怀孕7个月的女子同埋废墟下。黑暗中,她们用微弱的声音呼唤着对方的名字。“好黑呀,你怕吗?”“我们不要害怕。”她们一起默念着相互鼓励,“为了肚子里的宝宝,我们要一起坚持下去……”。终于,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外面传来,李朝惠的丈夫疯狂地徒手往下挖掘,双手已经挖出血,却完全感觉不到疼。3小时后,两人终于被救出。是爱,是亲情,护卫了她们的生命和她们肚子里的小生命!

龙头山镇翠屏村,郑发林家的土坯房震成废墟,腿脚不灵便的郑发林没能跑出来。45岁的儿子郑永贵徒手将父亲从废墟中刨出来。虽然没受重伤,但本就体弱的老人已奄奄一息,却多次拒绝把他抬出村子治疗:“我年纪大了,还是把救援的机会留给年轻人吧,他们的生存希望更大。”郑永贵按照老人的叮嘱,和其他村民一起,陆续挖出7名罹难者遗体,最后终于把自己的父亲送上了直升飞机。

家住龙头山镇营盘村的罗发明和自己的妻子用锄头刨出四个孩子。银屏村,年过七旬的艾官友、曹明秀夫妇在家中没有年轻人的情况下,徒手刨出了4名被埋的家人。一个11岁的小学生在废墟下大喊“先救妹!”在生命救援的过程中,有反映生命奇迹的,也有自助互助救援的,都是彰显人性光辉的温情故事。

一位汶川地震幸存孤儿暑期打零工为云南灾区捐款。北川震区9名爱心人士赴鲁甸灾区开免费餐厅……。这些从鲁甸震区传出的新闻又折射出,这个社会曾经输送给一方的温暖,正在换来感恩之心的传递。

生命是脆弱的,一瞬间地动山摇令千百家庭失去亲人。但生命又是坚强的,一个生命倒下了,无数个生命站起来!维系它的是亲情,爱心,善良的人性,更有奋不顾身舍己为人的壮举。生死关头,一个个瞬间让人动容,废墟中,太多的“人物表情”,催人泪下。

8日中午,装着英雄遗体的车辆从龙头山镇缓缓驶过。与英雄并肩战斗的战友们,列队接战友回家。自发赶来的灾区群众,送英雄上路。谢樵,24岁,云南边防总队医院的优秀卫生员。4日上午,他随医疗救援分队率先进入重灾区龙头山镇光明村,一路抢救运送伤员,转移疏散群众。13时,救援队应村民求救,前往被泥石流掩埋的大林村搜救。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挡住了进村唯一的道路。“我年轻,身体好,懂水性,我先来!”谢樵主动请缨。却不料,这一去竟成永诀。他脱掉外衣,奋力向对岸游去。眼看就要游到对岸时,余震突然袭来,他被山上滚落的石头击中,沉入水中,再也没有起来。这位入伍六年的人民的儿子,生前曾经承诺,再当4年兵就回老家,给父母买房子,给父母养老送终,想不到白发人竟送黑发人。

巧家县和鲁甸县交界的牛栏江,养育当地人的生命之水。山体坍塌使牛栏江在红石岩段阻断,形成堰塞湖。因连日暴雨,水位急速上涨,威胁着上、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云南省省长李纪恒亲自指挥这一关乎抗震救灾胜利的决定性地段。武警水电三总队七支队与时间赛跑,克服重重困难,多次对岩体实施爆破,在最短的时间里打通通往红岩村的道路,为疏通堰塞湖做出极大的贡献。

地震发生后,一个个垂危的生命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鲁甸县安置点病房几乎住满了伤员。昆明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的8位医生轮轴转,72小时过去了,终于可以喘口气,几个人稍歇一下吃口饭又上阵了。县人民医院也在全负荷运转,收治震区伤员的病房挂满了吊瓶,单人床一张挨着一张把走廊的密度提升至几乎饱和。还有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计有1600余名医疗卫生人员在灾区开展工作。各个救治现场忙碌着一个个白色的身影,残垣断壁中,弥漫着一缕缕白色的爱。

八宝村,阳光下,直升机缓缓在玉米地上空下降,悬浮在玉米尖上,又载着在废墟下埋了67个小时的刘兴勇驶向远方。84岁的老人已无法自主饮食,无法言语表达,却不断颤抖着表达自己的谢意。从舷窗下望,大片的狗尾巴草像海浪一般翻滚,那是生命在律动。

感叹生命的顽强,更感慨人间大爱。爱与感动就在废墟里弥散。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一份责任,爱是心与心的牵挂,爱是手与手的相牵,爱就是阳光,带给灾区百姓无限的光明和希望,有爱就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这又让我想起了过去……

1976,唐山地震;2008,汶川县地震;2010,玉树地震;2013,雅安市地震……。多少年来多少人在危难中获得重生。一个又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地名,走进我的内心,然后又慢慢沉淀。

还记得吗?纹川地震中一位快乐的姑娘刚要过十八岁生日,突然发生的灾难让她被埋在废墟之中,是武警战士把她从死神手里救了出来。当救护车载着那位年轻的姑娘远去的时候,所有参与救援的战士都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我想,这个生日一定让那位年轻的姑娘一生都难以忘记。

一位老师在地震发生时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三名小学生,当救援人员发现的时候,那几名被老师掩护的学生都幸运的活了下来,但是那位老师却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在这样危急的关头,老师把生的希望留了学生。想起这动人的一幕,你能不热泪盈眶么?这些真实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记忆是零碎的,留下的是,无尽的悲伤,更有永远的感动。因为有爱,年年时时处处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在发生。

(三)

龙头山镇甘家寨,整个寨子在顷刻间被千万立方米的滑坡所掩埋,几乎被夷为平地。天已暗了,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在安置点旁的桥头烧着纸钱。龙头山,伴着余震,渐渐入夜,一个孩子手执气球,村民家中正在为去世的老人诵经超度。面对灾难,他是放飞心中梦想?他们是在为逝去的亲人祈祷?好消息也在不断被传诵:一位88岁的老人在被埋了50多小时后被成功救出了,一位孕妇生下一个可爱的“地震宝宝”,七个在地震中诞生的地震宝宝三个名字中有“震”字。

龙头山镇中心小学前的河畔边,一个洗衣服的妇女正望着河水发呆,那里深藏着被眼泪浸泡过的故事。一个刚领了一盒方便面的女孩笑呵呵地露出白色牙齿,一个中年妇女在废墟上执着地深刨残留的土豆、布料等一切能得到的东西,一位孤独的老人面色平静地守在自家倒塌的房屋旁。

从外表看去,鲁甸尚未完全恢复秩序。但这些画面,让人不禁想起“守望”、“坚强”、“希望”这些字眼。伤痕已经刻下,但鲁甸不乏坚强,新生活已经在废墟之上开始了。

龙头山镇中心卫生院的二层小楼几乎完全倒塌,院长邵浦这位年近50的汉子也忍不住为逝去的同事落泪,但他坚信,再干几年,一切都会好的。呵呵!家园被毁了,但希望还在,爱还在,自我生长的力量也从未失去,许多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正在顽强复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能量逐渐释放,余震或将慢慢平息。而最难平复的,是人们心头的“余震”。首先是民众失去亲人和家园后的悲恸,其次是灾难后的重建,更有哀思中的反思。突如其来的灾难,会激发一时的热情;漫长的恢复和更新,则需要坚毅和坚持。震区的鲁甸,需要在废墟上重建家园。震后的中国,需要在灾难中砥砺前行。

灾后重建已经摆上国家、省、地区领导的议事日程。人们期待一个重生的鲁甸,更希冀一个均衡发展的中国。人们还在总结,在思考,救灾响应的及时高效,社会爱心驰援的科学有序,国家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能力的不断创新,在多年抗震救灾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

呵!大地不再沉睡,生命已被唤醒,血液早已沸腾!一个全新的鲁甸必将出现在我们面前!

一朵、两朵、三朵……,一片、两片、三片……,这星星点点的生命之火,在灰烬中重新燃起,在灾难中薪火相传。这鲜活的生命之花呀,是多少抗震勇士用鲜血浇灌,是无数无名英雄用心血和汗水培育。看!黑色的废墟,红色的鲜血,黄色的山菊花,这鲜明的色彩对比,凝固在我的眼前,我的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我的心灵受到无以言喻的震撼!

哦,山菊花,不屈的生命之花。

同类推荐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思想拾零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思想拾零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之“思想拾零”收录了中外多位名家的散文,他们有对世态人情的感叹,有看透死生的彻悟,也有在异国的秋思,对故乡的依恋……还有凡间琐事如耳边絮语般在字里行间流淌。他们情之真挚,感人至深,他们语之含义,发人醒思,让我们抚卷静坐,再体会一下这一段段不再复现的名家篇章,再聆听一遍这一首首震动过无数人的心曲。
  •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本教材总结了比较文学学科的规律性知识,提炼出学科基本常识中最重要的关键点,辅以较深入的研究性指导。本教材突破了以往比较文学概论教材过分理论化的缺陷,采用详实的文本和历史事件案例讲述,从而使内容丰富充实。本教材按教育规律精心设计专栏,写作风格简明流畅,章节编排易读且更吸引人,力图在体例、内容和风格上有所创新,尽量做到简明而不简单,既保持知识性、学术性又灵活生动。
  • 愿人生光芒万丈

    愿人生光芒万丈

    励志文集的成长三部曲都是我的短篇之作,都是十多年来对人生、对青春、对成长最为真实的感悟与心得,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让读者朋友能有所汲取与受益,至少能少走一些弯路。这些年的奔波与拼搏,所历经的挫折与磨难,心酸与楚痛,都是青春馈赠我的一笔宝贵财富,把有用的一些东西分享给大家,也算是回报读者朋友的最好礼物。与第一部还有一点很相同,那就是延续老套路:文学与爱情。只不过,这一部励志文集里除了讲述我自身的追梦历程与情感事迹外,还添加了一些其他人的成长故事。
  • 到世界去

    到世界去

    一个花甲之年的学者在世界各地的游走笔记,在路上,他经历了可能遇到的各种惊奇、刺激和彪剽悍的事,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人物,自然景观固然美不胜收,人文遗迹固然别具魅力,但这个世界到底是由“人”组成的,而这些人国籍不同,生活阅历、背景、见识想法各异,很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 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是才华横溢、独树一帜的诗人。毛泽东诗词艺术地记录了他一生的光辉足迹,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画卷,是一部中国人民的理想史、奋斗史、创造史和建设史。本书根据十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指点江山一一毛泽东诗词故事》及其解说词编辑而成,精选毛泽东诗词36首,从言志、战争、爱情、友情、乡情、咏物、山水和建设等方面,以诗意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深度解析诗词的丰富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成就,同时从诗、书、画、景等入手,结合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以及对这些诗词的赏析,形象地展示了毛泽东的伟大精神世界和革命领袖风采。
热门推荐
  • 剑主永恒

    剑主永恒

    灵天大陆,武道昌盛,强者为尊!一名普通家族的少年,凭着一座神秘的小塔,携风云之势,修无上剑道,战天下英豪!任前方万般劫难,长剑所指之处,尽皆灰飞烟灭!谁也无法阻我,踏天而上,剑主永恒!
  •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本书先从风俗史的角度对唐宋六百年牡丹审美玩赏之风习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此期牡丹赋、牡丹诗词等进行系统解读与阐述,借此分别呈现唐宋社会牡丹审美风尚之转移,以及唐宋文人士大夫牡丹审美文化心理之嬗变。通过风俗史与文学主题演进史之互参互证,从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角度来共同呈现彼时时代精神之变迁。
  • 锻魄修魂

    锻魄修魂

    前生今世,随心而已。莫旗自觉有前生还有了来世,已经是爆表的气运傍身了,他就想简简单单在异世升个级,打个怪,有空再谈个小恋爱。莫旗是万万没想到,原来前生非前生,今世也非今世······
  •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中华民族自古讲求修身之道。汉代哲学家王修说:“志向高远的人,能够不断地磨炼自己,以成就大业,没有节操的人,懈怠轻忽,只能成为平庸之辈。”老子的《道德经》中虽然重点讲的是哲学观念,但也讲了许多道德修身的问题,他说:“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意思是说,德性浑厚高尚的人,好比初生婴儿一样纯洁。又说:“重修身,则无不克。”再有,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更指明了个人的修养不仅是处世的条件,而且是成就事业的根本。由此可见,人生就是一个通过不断“修道”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过程。而“为人者必先正其身”这一传统美德,一直被几千年来的有志之士遵循着,也教会无数世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幸福地生活。
  • 山色青青暮雨来

    山色青青暮雨来

    卫羽羽:南穆,一直没有告诉你,我有那么爱你。楚涵,你知道吗?我与他,犹如冬日里,口中呼出的暖气与空气中的寒气,即使那么格格不入,却最终融为了一体。南穆:卫羽羽,我知道,你有多么爱我。楚涵,你知道吗?我多想叫你另一个称呼。楚涵:卫羽羽,我只想叫你卫羽羽。南穆,我想叫你一声,以其他的称呼。林岩铮:死不了,却又活的不快活。林宇铮:可笑。古来成王败寇,我从来不怕生死,只要结果。林沐铮:我希望大哥能做一个好皇帝。(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我是中国人汉斯

    我是中国人汉斯

    “汉斯,你为什么要选择背叛?我们是德国人,你是白皮肤、蓝眼睛的德国人,而你却为了这些中国人,选择背叛祖国。”“不,你错了,我现在是中国人,自从我来到这片,我就是中国人。虽然我一副白人面孔,但是我的灵魂早就成了中国人!”
  • 无敌领剑系统

    无敌领剑系统

    叶凡意外穿越,还得了无敌领剑系统!从此叶凡每天过着每天签到领一把无上宝剑。第一天:青云剑……第十天:诛仙剑!
  • 情洒人间

    情洒人间

    少年叶天无意中吸入体内一团天地灵气,在改变体质的期间尝尽了人情冷暖,为了不再拖累家人选择离家出走,之后偶然救了11老大梁军,在梁军的影响下对11有了不同的看法,在之后的日子里为了完成心中的理想而一直努力着,随着接触的层次越来越高渐渐叶天知道了人间并不是只有人类存在,也许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存在发生了恩怨情仇。。。。为了理想叶天一直在努力,努力让这世界变成有人情味的完美世界
  • 校草殿下有点冷

    校草殿下有点冷

    高冷校草遇林可儿,欢喜冤家,误打误撞擦出小火花
  • 龙凤再生缘

    龙凤再生缘

    叙述孟丽君女扮男装高中状元与夫婿皇甫少华团圆的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