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64200000033

第33章 顺水推舟

刘邦自从认识了张良,可以说如鱼得水,在他从农民到皇帝的过程中,几乎每一次关键性的决策,都能找到张良的影子。

到了咸阳,刘邦以成功者自足,张良不让,刘邦马上收敛起来。

鸿门宴上,刘邦命悬一线,张良助其化解之。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不高兴去做,张良劝他还是要去,借机韬光养晦,发展自己。到了之后,又要他烧毁栈道,迷惑敌人,还支持他起用韩信,为还定三秦埋下了伏笔。

不好的是,张良虽然为刘邦出了不少力,但他一心想的是为韩国报仇,这让刘邦多少有点不爽。到了汉中后,张良本来有些水土不服,这时韩王又派使者请他回去,他一心想的韩国,便来向刘邦辞行。刘邦虽不忍他离去,但又不好阻挡,因为事先已讲好是向韩王借张良使用一段时间,便赠予张良一笔金珠财宝让他回去了。

但张良是不爱财的,他回到韩国后,就用这些钱去打点项羽的部下,借机对项羽说:“沛公已烧毁栈道,表示了不出汉中的决心,大王对他可以放心了。”项羽听后便不再处处防着刘邦跟他争夺天下。

刘邦占领秦地后,项羽有些怀疑刘邦有野心,这时张良又来说:“他只不过想得到当初楚王许诺的一个封号,绝没有更多的想法。”项羽也信了。这为刘邦一步步坐大赢得了时间。

张良虽然离开刘邦了,但还处处为刘邦办事,那种拥刘之心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可惜这样一片忠心,并没有换来刘邦的全部真心。政治家就是这样,你就是为他死,他也觉得是应该的。要么怎么会有一位西方人说,所谓政治家就是一群最不要脸的人的称谓呢。当然,张良这样做的结果,刘邦对他还是比对其他人好得多,到最后给他安排了一个小孩。

张良虽一心复韩,无奈他那韩王本不是什么英雄,也没有点奸诈的小手腕,只是仗着祖宗的光才到了这个位子上,但处在那样的乱世,他怎么能够做得牢靠呢,所以没有多久,就让项羽看着不顺眼,找个借口给杀了。张良振兴韩国的计划落空了,只有还回到刘邦身边。

这时刘邦已占领关中,正被项羽在荥阳附近围得山穷水尽,眼看就要彻底完蛋了。紧急中他向群臣询问有何良策,谋士郦食其向其献了一计,说:“大王现在身处困境,概因鼓城之战后诸侯背汉附楚,寡助无援也,当此之时,如果能借鉴古人的一些做法,定能反败为胜。”

“古人有何做法,不妨说来。”刘邦说。

郦食其说:“昔日商汤讨伐夏桀,为了收买人心,孤立夏桀,封夏桀的后代为杞王。周武王讨伐纣王,为了减少对立面,也把他的后代封为宋王。现在秦始皇仗着武力强大,不讲仁义道德,对天下大肆杀伐,把六国都灭了,使其后代无有寸土,诸侯莫不恨之入骨。大王如果能反其道而行之,许诺帮助六国恢复国体,重新把秦王推翻的六国君主后代扶持起来,则六国君臣及其百姓,必对您感恩戴德,纷纷归顺到您的旗下,听候您的调遣。这样您的威信和影响在诸侯中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您就是天下当然的共主,到那时项羽只得规规矩矩地向您俯首称臣。”

刘邦一听有这样的好事,又不要费多少劲,认为是条好计,当即决定:“就这样办。”他是大手大脚惯了的,特别是拿别人的东西送人,从来不兴眨眼的,何况这只是开了张空头支票。随后便命人抓紧刻制印玺,并打算派郦食其到各地实行分封计划。

张良跋山涉水,迂回曲折,终于来到刘邦身边。刘邦新得了一条妙计,以为危机马上就可解除,这又见到了他一直想见的人,心里很高兴,立即安排晚上给张良接风。

席间刘邦自然提起他要大封六国的快事,真的以为胜利就在眼前。张良听后一愣,忙问:“这是谁给你出的主意?他是诚心要害你啊!”

刘邦看张良并不赞赏此举,忙问:“怎么了?”

“如果这样做,你不但取得不了众诸侯对你的支持,连现在跟你干的人恐怕也都要跑到项羽那去了。”张良说。

“怎么会有这个结果?”刘邦着急地问。

张良回答:“第一,以前商汤讨伐夏桀,周武王讨伐殷纣王,为了取得人心,分别对其后代予以分封,那是他们兵力强大,主动权在他们手里,想封就封,想灭就灭,然而大王今天的兵力能比项羽强大吗,那些诸侯要是不听你的,你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吗?

“第二,周武王攻克商殷后,给商容家的大门挂上匾额,重修比干之墓,把箕子从牢中放出来,是要本朝的臣民向这些忠臣学习,这些人过去都是纣王的部下,因为犯顔直谏得罪了纣王,而受到惩罚。汉王现在这样做,是要六国的那些臣民忠于他原来的主子呢,还是忠于你呢?我看结果十有八九是忠于他们原来的主子。

“第三,武王当年笼络人心,给那些贫困百姓发放财物,是用从敌人的仓库里缴获来的东西,你现在军需无着,连自己部队吃的东西都不能保障,拿什么东西去救济他人呢?

“第四,武王消灭纣王后,倒置兵器,化剑为犁,把兵车改为民用车,大力提倡马放南山,牛耕桃园,那是天下已经太平了,应以发展经济为主,现在汉王正与楚军打得不可开交,如果也这样做,那不是要自我放弃天下吗?

“第五,如果把天下的土地、城池都封给六国之后,则天下英雄各归其主,还让谁来为大王效力呢?与其这样,远远不如把这些东西封给那些一直跟你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功臣,这会让他们更卖命。

“第六,汉王平定三秦后,天下诸侯见你宽厚仁爱,多有依附者。彭城之役后,这些人看你失势,纷纷背汉附楚,这说明这些人都势利的很,谁的势力强,他们就会倒向谁,根本谈不上什么友情和可靠。现在项羽的实力明显的比汉军强大,六国都还比较弱小,楚军说什么时候欺负他们就什么时候欺负,六国对它还怕得很。你对六国进行分封,六国不仅会感到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从内心既不敢也不甘心向你称臣。”

张良一边说,一边用筷子醮着水在桌子上画着,说得透彻精辟,让刘邦顿时清醒过来,使他认识到,时移势异,不能再生搬硬套“古圣先贤”一些老掉牙的做法。他一口饭没咽下去,起来大骂郦食其:“这个浑蛋的老臭儒,差点误了老子的大事!”当即下令马上销毁已经刻制完成的六国印玺,过后又把郦食其喊来臭骂一顿,取消了让他巡游六国行封的计划。历史上把这一段著名的故事称为“画箸止封”。

不封六国,汉军危机越来越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把功夫用在了争取英布、彭越、韩信上,这件事情做好了,他没用多长时间,就把项羽打垮了。从一系列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刘邦对张良是言听计从,张良确实也为他夺取天下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是当之无愧的功臣第一人。

但刘邦不这么想,他如愿地当上皇帝后,在论功行赏之前,对贡献最大的三个人物张良、萧何、韩信进行评价,第一个讲到了张良,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给人以错觉,实际上刘邦内心对张良一直是有看法的,认为他“人在汉营心在韩”,忠诚度值得怀疑。另外,对功劳越大的人,刘邦越是防着点,对韩信这样,对张良也是如此。还有,张良不是他的哥们,刘邦真正看成自己人的,是和他一起起义、从头跟到尾的那帮伙计,他真正放心的还是萧何、樊哙等一伙“沛县帮”。虽然,当了皇帝了,天下都是你的了,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不应该再搞小圈子,应该搞五湖四海,但那时的人还没有这个觉悟,只能说是时代的局限****。所以真正到了论功行赏时,刘邦就是不说谁功劳第一,他让大家讨论。人一到了一定的位置,你不好做的事自会有人帮你做,当了这么多年的官,这一点刘邦还是有数的。这时就有一个投机分子鄂君揣摩到了刘邦的心思,正在大家七嘴八舌,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大声说:“若论功劳,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这两个人都是刘邦的嫡系,别人还没回过神来,他当即表态:“这样评价比较公正,我赞同。”

好在张良一向对名利看得较淡,逢到这种场合,他都推病不来。刘邦说这话的时候,张良恰好不在,韩信还在外带兵。人们不禁要问,你刘邦曾说打下天下,主要靠三人,即萧何、张良、韩信,现在你把萧何排第一,就算说得过去,但把曹参排第二,那张良、韩信排第几呢?这可以看出刘邦在这一点上确实有点以圈子定功劳了。

这件事多少对张良有些刺激,从此更不大上朝了。刘邦觉得这样做确实有些对不住张良,就亲自到张良住的地方对他说:“我知道你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对功名一向看得很淡,论功行赏只是一个形式,谁的功劳最大,我是清楚的,除了你,没有有谁。但你又不想参加评议的事,让他们争去。不要名可以,但我要让你得到最大的实惠,请你自择齐地三万户,我马上封给你。”

刘邦先给张良戴了个高帽,让张良有话说不出来,接着又想以多给点封地堵住张良的嘴,不料张良不但不谢恩,反而说:“我和陛下相识于沛县东南的留城,感于陛下的宽厚仁义,一直对这个地方存有好感,我不要那么多食邑,你就封我为留侯,算给我留个纪念吧。”

张良这么说让刘邦没想到,他本以为人来攘攘,皆为利往,我刘邦虽没给你张良应得的荣誉,但我在物质上不让你吃亏。这是刘邦摆平世事,安抚部下的一贯做法,没想到了张良这里却失灵了。他不信世上真有这样清高的人,坚持对张良说:“莫非子房嫌不足乎?”

“陛下你想哪去了。我家五世在韩国为丞相,也曾颇有家财。秦灭韩国后,我把所有的家财都散尽了,一心想做的就是为韩国报仇,消灭秦国。我和你相遇后,三走三来,既视陛下为知音,也是为了实现我反秦复韩的抱负。我要是为了财富,完全可以不这样做,只守着我家原有的东西就足够了。现在天下归于一统,韩国故主已不复存在,恢复韩国是不可能了,但我反对秦国的愿望已经实现,这让我已经很满足。除此我确实没有别的需求。”张良虽然这样说,实际他对刘邦在论功行赏上搞小圈子还是有些不满,意思是我不图你的什么,你也不能太不把我当回事啊。

刘邦看张良讲的这些话很中肯,也不好再说别的什么了。但他内心总还有些不踏实,所以有些事就迟迟没有定下来。比如丞相这职位的任命,就一直在观望。用张良吧,他不放心,认为他智慧太高,要让他掌了朝中大权,那岂不要把皇帝架空。但要用萧何,又怕张良不服,朝中那么多大臣也不会服气。那就放着吧,反正我叫你们办事你们还得办。

张良推掉了刘邦封他做齐侯的主张,刘邦真的就封他为留侯。汉朝迁都长安后,他就基本不大问事了,托病以避。刘邦为朝中的事日日忙得不可开交,也顾不得张良的感受了。

刘邦在创业的过程中,为了搞统一战线,吸引一些有势力的军阀加入反对项羽的行列中,封了不少异姓王。登上大位以后,又封了不少刘姓王。实际上这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这些藩王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都有自己的军队,所以汉朝建立不久,就不时传来这个王要反,那个王又侵略别的诸侯的消息。刘邦听到这个消息,首先想到异姓王都不可靠,应早日铲除。随后用不到几年的时间,把最有可能威胁他统治的异姓王都消灭了,其中依次有彭越、韩信、英布等。

这些大功臣的先后被杀,让张良不寒而栗,深感韩信遭遇不测的时候说的话是多么到位。他反复念叨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念着,念着,自己念出一身冷汗,感到不能再在长安呆了,伴君如伴虎啊。历来的君王都是只可与其共患难,不可与其共安乐,这刘邦也不会例外,从他对韩信等一系列功臣的处理来看,何尝有半点手软!为了他们刘家的天下,这些位及极尊的人可是什么事都干出来的。

刘邦迟迟不立相国,这点心思张良早就看透了,他一方面身体确实有些小病,一方面也有些为难刘邦的意思,意思我看你怎么办。两个人都不去捅破这层窗户纸,就这么僵持了两年多。时间一长,张良有些不好意思了,一是觉得刘邦毕竟是自己的好朋友,多年来一直对自己很敬重,二是怕别人认为他真的想当这个破丞相似的,实际上他并不想干。与其这样,不如我主动来捅破这层纸,倒显得自己豁达,那样和刘邦以后还能继续友好相处下去。想到这点上,张良主动找刘邦做了一次交心,说:“韩国被秦国灭亡后,我就是一介布衣。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得为帝师,被封为万户侯,对此,我深感陛下的知遇知恩。汉朝立国几年了,而丞相一位一直空着,这让陛下太辛苦了。我身体一直很差,很难担此重任。萧何擅长政务,是最合适的人选,希望陛下尽快起用他。有了丞相,朝庭之事百姓之事就有人具体办理了,陛下也可轻松些。”

“子房,你真是我的良师益友,你这样处处为我考虑,让我怎么感谢你呢?我听从你的话,就叫那萧何做丞相吧。”刘邦一直以来的大难题瞬间就这样化解了。

“理应如此,我祝贺陛下这丞相之位终于有了合适的人选。另外,我今天来,也是向你辞行,从此抛开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张良说。

“你是一个有仙风道骨的人,不似我等凡夫俗子,抛不开尘世琐事。人各有志,我祝你早日修成正果吧。”刘邦说。

张良就这样离开了朝庭,到深山老林里修仙去了,走时心里有些伤感,也有一丝留恋。在走之前,他还帮吕雉办了一件大事,出主意让她保住了儿子的太子位。但正因为走开了,才使张良得到了善终,并以病体之躯,在刘邦死后多活了六年。

同类推荐
  • 重筑大唐

    重筑大唐

    自秦以降,王朝不过三百年,是魔咒?还是宿命?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真就回天乏术?阉党专权,真如铁板一块?朋党倾轧,全无回转余地?河北藩镇,果然独立王国?客来天外,时空异动,定数已悄然改变……
  • 穿梭千年闯三国

    穿梭千年闯三国

    每个人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三国情结,也有各自喜欢的君主、谋士或是武将,每个人的角度不同,三国这段历史的韵味就不同。
  • 江陵十三记

    江陵十三记

    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这是一个关于动荡年代命运挣扎的故事
  • 元成之世

    元成之世

    本书分为:西汉走向衰落的元成之世;多才艺,善史书的汉元帝;耽于酒色的汉成帝三部分。
  • 五姑娘三上花轿

    五姑娘三上花轿

    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的江南水乡宁波,女主人公五姑娘美丽聪颖、善良勇敢、重情重义、知书达理、医术精湛。五姑娘自小没娘,十二岁死了爹,十四岁被卖给老墙门伍家得了痨病将死的儿子冲喜……五姑娘三上花轿:第一次是被逼的,在悲悲切切中被抬进老墙门给人冲喜;第二次是自愿的,在欢欢喜喜中被抬进东钱湖林家大宅与相爱的人结婚;第三次是她急切期待的,是在风雨过后的艳阳天里,高高兴兴中被抬去准备与阿来完婚……五姑娘为什么会三上花轿?她最终会与三个男人中哪一个在一起呢?请读者跟随作者的笔墨,自己去寻找答案吧!本作运用大量精彩笔墨书写了宁波当时的风土人情、秀丽景色、历史典故、歌咏诗赋等,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热门推荐
  • 纵横仙冥

    纵横仙冥

    我们修炼只为那永恒的生命,但当你在追求永恒生命的修炼途中迷失了方向之后,你会选择重新开始吗?“我只求一生问心无愧!绝不后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自由游戏人

    自由游戏人

    有没有可能,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庞大的服务器,而我们,则是这个世界的玩家。真真实实的世界,竟然是假的,拥有权限就能掌握一切。
  • 彼岸浮生尽

    彼岸浮生尽

    相传,在遥远的东方世界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话说那是名为曼珠的花妖与名为沙华的叶妖相恋,它们深深被彼此的美丽吸引,誓要违背天规见上一面。然而这禁恋使得他们从此后都不能再见彼此,生生错过永生。这种开在冥界的花红得妖艳,让人沉沦,也红得绝望,叫人心寂。那是一种代表死亡的花,名为彼岸,亦为曼珠沙华。彼岸花开在忘川河岸,奈何桥旁,三生石边。一千年开花,一千年长叶,花开不见叶,叶生不见花,生生世世不见其二者同生,终生为转世之人引路。
  • 重生之一世宠爱

    重生之一世宠爱

    重活一世,且看我如何成长,怎样机遇,活的自在随心,帮助那些可帮该帮之人,收获怎样的一世宠爱,甜文开坑
  • 剑神.....more

    剑神.....more

    阿拉德3014年,一道光冲破云端,一个“剑”的剑意出现在云上,索德罗斯,剑神之称,到绝望之塔中,挑战到97层,却败了下来,大家认为是97层的人太猥琐,可剑神却不这么认为,于是,他退回了96层,专心修炼,期盼着有一个人能与他挑战,这一天,一道煞气来到了96层……
  • 我的清纯佳人

    我的清纯佳人

    他,外形俊朗,风度翩翩,虽事业顺利,却时常暗自神伤,父母失败的婚姻令他对感情之事避而远之;她,热情可爱,善良乐观,虽屡屡惹祸,却依旧开心快乐;偶然的相遇,他被她纯真的笑容感化,原来快乐是可以传染的;她就像是快乐的天使,救他出悲伤的泥淖,从此他的内心不再沉沦——
  • 枫叶之国的青春岁月

    枫叶之国的青春岁月

    本作品是根据自己早年在国外读大学的真是经历为基础,以日记形式呈现。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和朋友们分享在留学过程中的个人成长经历。
  • 明月共潮生

    明月共潮生

    非小白文,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 晚清攻略

    晚清攻略

    一觉醒来,我成了李鸿章的儿子,我也成了起点的穿越一族.甲午战争还有一段时间才爆发,我还有时间,我能够像其他穿越者一样扇动蝴蝶翅膀吗?有架空却也很接近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