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30200000030

第30章 朱熹与理学:“明人伦”(2)

他常以孔子所谓“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这句话来教育学生,且认为“此是古今学者君子小人之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切宜审之!”(《朱子语类》卷121)他坚决反对“学圣贤之理,为市井之行”的人。朱熹也强烈反对将学问当作是追名逐利的途径。他提倡所谓“复天理,灭人欲”,实质上是以儒家的道德伦理来教育学生,“使之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得朝廷之用”(《濂洛关闽书》卷十六)。朱熹始终把德育放在领先的地位,把德育与智育融为一体,既教学生以知识,又教他们怎样做人。在他看来,小学教育是基础,是“培根”的工作,故从小向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尤其重要。

朱熹认为,儿童学习和掌握的伦理道德都在儒家经典中。“道之在天下,其实原于天命之性,而行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其文则出于圣人之手,而存于《易》、《书》、《诗》、《礼》、《乐》、《春秋》孔孟氏之籍”(《朱文公文集》卷十八《徽州婺源县学藏书阁记》),因此,儒家经典乃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朱熹平生编写的大量著述中,儿童用书占了很大比例。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特别是《小学》和《四书集注》,一直为宋末和元明清三代正统的小学教材。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拟订了许多道德教育规范:“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并强调“学者学此而已”(《朱文公文集》卷74)。

朱熹又在《德业相劝》中说:“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治其身,能治其家,能事父兄,能教子弟,能御童仆,能肃政教,能事长上,能睦亲故,能择交游,能守廉介,能广施惠,能受寄托,能救患难。能导人为善,能规人过失,能为人谋事,能为众集事。能解斗争,能决是非。能兴利除害,能居官举职。”

从上观,道德教育是朱熹教育的主导,知微知彰,仅从上面的一些小的条例我们便可知朱熹在德方面的追求,与孔孟过犹不及。

3青少年的品德教育

在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朱熹认为要“先入为主”。他认为青少年思想单纯,最易受各种思想的影响。一旦接受了“异端邪说”,再教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就会遇到抵触。可是,“非礼之端不能禁外之不来,而能禁内之不往”(《续近思录》卷12),是故只要我们把“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只要“先入为主”,就可免“扦格不胜之意矣”。(《小学集注·原序》)朱熹强调婴儿坠地之后,乳母之教,尤为重要。长到6岁,要教以数目、方名等浅易知识。8-15岁为小学阶段。“人生8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大学章句》)。朱熹主张家长对青少年必须严格管理。如果“从幼便骄惰坏了,到长亦凶狠”(《小学·嘉言》)。所以家庭教育不能松懈。

朱熹继承了孔子关于“少时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看法。他认为只要使青少年日常行为都按照礼仪规范去做,自然会养成习惯,长大后就会遵守伦理纲常。朱熹认为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习惯是儿童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所在。

但是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习惯呢?朱熹认为要从具体的日常事务入手,所谓“圣贤千言万语,教人且从近处做去”(《朱子语类辑略》卷二)。为此,他主张培养青少年道德行为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社会伦理具体化和条理化,让青少年遵照履行,为使他们“洒扫应对,入孝出悌,动罔或悖”(《朱文公文集》卷76)。

朱熹虽然强调青少年的“行”,但也重视“知”。他认为要形成青少年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还必须同时向他们灌输社会伦理道德观念,这正如他所指出:“为学之实,固有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其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九,《答曹元可》)他形象地以眼睛和脚的关系来比喻行和知二者的关系:“知与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朱子语类》卷九)行与知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4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朱熹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立志。

朱熹认为学者首先要立志,树立明确高尚的志向。他说,“问为学功夫,以何为先?曰:亦不过如前所说,专在人自立志。既知这道理,办得坚固心,一味向前,何患不进。只思立志不坚,只听人言语,看人文字,终是无得于已”。人有了大志向,就有了前进的目标,能“一味向前,何患不进”。如果不立志,则目标不明确,前进就没有动力。他又说:“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而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做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

所谓立志,即是树立要做尧舜或圣贤的目标。“学者大要立志”,“才学便要做圣人是也”,“所谓志者,不是将意气去盖他人,只是直截要学尧舜”。但一般自暴自弃的人,多半不能树立做圣贤的明确高尚的目的。他说:“今之学者大概有二病:一以为古圣贤亦只此是了,故不肯做功夫;一则自谓做圣贤不得,不肯做功夫”。自暴的人不屑做圣贤,自弃的人不敢做圣贤,这两种人都不能立志,所以都不肯做佳养功夫。立志又要勇猛坚决,才会有进步。他说,“学者立志,须教勇猛,自当有进。”什么是勇猛坚决呢?就是如饥思食、渴思饮的态度。所以他又说,“立志要如饥渴立于饮食。才有悠悠便是志不立”。

一主敬。

朱熹强调“主敬”。他说:“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还说:“敬之一字,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为小学者不由乎此,固无以涵养本原,而谨夫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与夫六艺之教。为大学者不由乎此,亦无以开发聪明,进德修业,而致夫明德新民之功也。”由此可见,“居敬”是朱熹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

朱熹认为主敬包含以下几个意思。

第一,主敬是培养严肃的或不放肆的道德态度。朱熹说:“敬是不放肆的意思”。所谓“不放肆”,即是严肃谨守记礼法的态度。

第二,主敬是培养谨慎小心的道德态度。他说:“敬只是一个畏字”。所谓“畏”,“如居烧屋之下,如坐漏船之中”,警惕的态度。

第三,主敬,是培养精神专一或始终一贯的态度。

一存养。所谓“存养”就是“存心养性”的简称。

孟子讲过“养心莫善于寡欲”、“操者存舍者亡”的思想。朱熹继承了孟子的思想,他从“性即理”的思想出发,认为道德修养必须注意把无有不差的“心”存养起来,要收敛其身心,使精神常集中在这里,而勿便失忘。他说,“如今要下工夫,且须端庄存养,独观昭旷之原。不须枉费工夫,钻纸上语。待存养得此昭明洞达,自觉无许多窒碍,焦时方取文字来看,则自然有意味,道理自然透彻,遇事自然迎刃而解,皆无许多病痛”。所谓“存心、养心”,是专指心而言。从另一面说,就是不要失忘此心,“心若不存,一身便无主宰”,“圣贤千言万语,只要人不失其本心”。

朱熹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善性,但同时又有气质之偏和物欲之蔽。因此,需要用“存养”的功夫,来发扬善性,发明本心。他说:“如今要下工夫,且须端庄存养,独观昭旷之原。”从另一方面来说,“存养”又是为了不使本心丧失。“圣贤千言万语,只要人不失其本心”,“心若不存,一身便无主宰”。同时,从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来说,“存养”是为了收敛人心,将其安顿在义理上。

一省察。

朱熹认为,“只是一人之心,合道理底是天理,徇情欲的是人欲,正当于平分界处理会”。因此,一方面对天理来说,人主张立志、主敬、存养;另一方面对人欲来说,他提出“省察”。他同意他的学生的看法:“凡人之心,不存则亡,而无不存不亡之时。故一息之顷,不加提省之力,则沦于亡而不自”。涵养对省察可以起推进作用,“至于涵养愈熟,则省察愈精。”

“省”是反省,“察”是检察。“省察”即是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和检查的意思。朱熹认为一个人要搞好自身道德修养,就应当“无时不省察”。他说“谓省察于将发之际者,谓谨立于念虑之始萌也。谓省察于已发之后者,谓审之于言动已见之后也。念虑之萌,固不可不谨;言行之著,亦安得而不察”。

一力行。

朱熹十分重视“力行”。“夫学问岂以他求,不过欲明此理,而力行之耳”,“故圣贤教人,必以穷理为先,而力行以终之”。他所说的“力行”,是要求将学到的伦理道德知识付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转化为道德行为。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5教学方式方法

①循序渐进。

朱熹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循序渐进的含义:首先,学习的过程应当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小及大。他说:“事有大小,理无大小,故教人有秩而不可躐等”。并称:“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后传以远者大者”。其次,循序渐进也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他注解《论语》“譬如为山”时指出:“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小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治学应该坚持不懈,不断长进。其三,循序渐进还体现在读具体的书上,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未明于前,勿求于后”。强调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前进。

有的人读书性子急,一打开书就匆匆忙忙赶着看。朱熹批评他们像饿汉走进饭店,见满桌大盘小碟,饥不择食,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究竟要怎样读书好呢?朱熹的方法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忘乎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他还说:“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却看得审。”就是说,读书要文扎实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还要频频回顾,以暂时的退步求得扎实的学问。

②熟读精思。

朱熹强调读书必须反复阅读。不仅要能够背熟,而且对书中的内容了如指掌,“一一认得,如同自己作出来底一般”。熟读是精思的基础,要对书中圣人教导,一一教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的精义及其思想真谛。

③虚心涵泳。

读书必须以虚心的态度去体会圣贤的用心和寓意,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或随意发挥。尤其是不能自己先有个意见,再“把圣贤言语来凑他的意思”,甚至穿凿附会地硬行联系,这样是学不好的。

④切己体察。

也就是“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读书不仅是要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勇于提高自身修养,这是儒家提倡“求诸己”,讲究自律的思想体现。

⑤着紧用力。

朱熹强调读书要着紧用力。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时间上要抓紧,要“饥忘食,渴忘饮,始得”;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⑥居敬持志。

朱熹视为读书的“致精致本”,关键还在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心态。“敬”就是端正态度,诚心诚意、兢兢业业地去做,可以说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读书也不例外。而居敬则还有专静纯一、持之以恒的意思。“持志”即有坚定志向。朱熹指出:“立志不定,如何读书?”要保持努力学习圣贤之道、修身复性的志向,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归纳起来,朱熹在教学上提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的方法。朱熹对读书方法的论述,对于今天的学子无疑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六条均反映了读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的局限性在于,主要是指读圣贤之书,自然句句是真理,读书的目的就是穷理,而穷理的目的就是进行封建伦理道德修养,掌握知识仅在其次,也不可能涉及质疑和问难的原则,不重视书本与实践的结合,这正是封建正统教育的弊病所在,所以也遭到后来不同学派人士的批评。

同类推荐
  •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全面阐述了舆论监督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在目标、理念和实践意义方面与正义精神的高度一致性;分析了舆论监督作为现代社会的政治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论述了舆论监督之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揭示了舆论监督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体系以及在价值传播系统中的作用;通过中西方舆论监督比较、舆论监督案例评析,试图解析舆论监督在促进中国法制建设、推进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索舆论监督方法的规范化、合法化,从而寻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模式,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是班级管理者基于对班级发展的展望和预测,并从班级的实际出发,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规律,制定出各项管理目标和措施,从而去落实、评价、反思、调控的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构建科学的教育集体,实现和谐的教育发展,而且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而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班级办学的整体水平,从而提升班级内涵的发展。
  •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体育运动锻炼,既可以帮助人们强健筋骨,又可以帮助人们健美心灵,还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融入社会群体当中。因此,在此种意义上来讲,体育这项运动是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的。本文主要研究社会体育方式休闲化发展趋势、体育选择多样化发展趋势、体育区域扩大化发展趋势、体育性别鲜明化发展趋势、体育职业多元化发展趋势、体育健身科学化发展趋势。从这些方面研究体育对和谐社会构建起到的作用。
  • 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先进典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先进典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尽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工作态度端正的人;优秀的教师,理应是道德的楷模;优衣的教师,不但要会教书,而且也要会育人,优秀的教师,更应是一位懂得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人!
热门推荐
  • 万道龙帝

    万道龙帝

    萧宇本为王族世子,觉醒苍龙武魂,镇一国气运,天赋无双!大婚之日,却被挚爱一掌碎丹田,剑斩武魂,从此跌落深渊,沦为废人。幸得无上传承,重塑血脉,度涅槃,修金身,扫八荒,镇六合,九天十地,谁与争锋?
  • 鬼木密录

    鬼木密录

    一个能播放罪案回放的皮影戏匣子、一个夜晚能通灵的阴沉木枕、一个能进入死亡世界的衣橱……还有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主人公……
  • 都市之神话再现

    都市之神话再现

    睁开眼睛,叶默发现本该身亡的自己竟然出现在一个小小的训练室里,胸口还多了一个纹身,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当叶默一步步解开谜题之后却又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更大的谜团当中,这一切又究竟是谁的阴谋?接下来是小书虫为大家讲述一段不一样的都市生活。
  • 见习时空神

    见习时空神

    被系统强迫当时空神?要穿越N个时空!!?系统大爷我抗不住啊!给个外挂行不!?系统:不行,边玩丢
  • 天霜河白(全2册)

    天霜河白(全2册)

    出身皇族的宸华公主,因身世之秘,自幼幽居不与外界接触,以至长成了清绝孤漠的性子。皇帝对她宏爱有加,为她挑选了皇朝最好的男儿当夫婿——年轻俊美而且才华卓绝的靖晏将军。本该是一段英雄美人的绮丽佳话,却未曾想到那场惊动帝都的盛世婚典中,与她拜堂行礼的是那个晨风晓月似的男子,这一份天赐良缘,这一段若有还无的情意,她将如何抉择,她终何去何从?
  • 绝世兵器

    绝世兵器

    一次意外,却换来了一次机缘,混沌丹田,吞噬一切力量,让司马温明的势力一点点提升,为了家族他离家出走,在外面残酷的世界里面历练。经历过痛苦,经历过辛酸,最后也终于一步步成长起来,让一切都水落石出,带领着自己的家族,风一样的成长。
  • 猎权隐侯

    猎权隐侯

    昔日京都刑部尚书之子的十岁少年,盖因母家江湖恩怨,自小就被废去丹田,一生被认定无法习武,幸好得其父辈佑护,且看他如何在以武为尊的南楚如何存立。
  • 七彩放逐

    七彩放逐

    张枫,耀日大陆的巅峰强者,天界诸神的梦魇之神。他曾驰骋沙场,震慑敌胆万人难敌;他曾经笑傲神界,让最高神胆颤心惊。一个身负血海仇恨的无名小子,一个英姿飒爽的帝王公主,一个脾气火爆天真率直的龙谷千金,一男两女,情关难断;姐妹情深,情路崎岖。我要什么!是武极巅峰?是人间权势?还是万世盛名?不,这还远远不够。我要的是,左手江山,右手美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夫人想成仙

    我的夫人想成仙

    白灵原本是上古神兽九尾狐,但是一场仙魔大战后,白灵封印了自己的记忆和能力,从而后来的白灵只有一条尾巴,身形像个十二三岁的少女,修为低,一动脑子就头疼。本来日子也过得逍遥自在,人和妖井水不犯河水,但是没想到遭受了灭顶之灾,身边的伙伴都死了。她该何去何从?这个处处维护她的少年又是谁?她能破除封印恢复记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