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22800000009

第9章 孩子的意见,父母应该给予尊重

不喜欢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我去做

人生在世,有很多无奈的选择,有很多不得不做的事,即使是孩子最亲爱的爸爸妈妈,也依然要强迫孩子做些不喜欢的事情。就拿吃饭来说吧,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肉,有的孩子不喜欢吃青椒,不喜欢吃茄子,但是为了营养均衡,总得让孩子吃。吃饭还是小事,还有很多关系到孩子成长和前途的事情,比如说,孩子不喜欢上学,但是在我们国家现在的条件下,不上学能自学成才或者家长自己教成才的人少之又少,不可能让孩子不去学校。有句话说成功很难,可是不成功更难;成功难指的是成功的过程很难,而不成功的难指的是一辈子可能都要与不断出现的问题较劲。虽然孩子是自己的心头肉,但还是要逼孩子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说是逼,其实也是有技巧的,对孩子不喜欢做的事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抓住问题的本质,确认孩子不喜欢做的事情是否必要

家长们都希望儿女成才,在儿女的智力投资上不惜一切,做很多不必要的事情,孩子不喜欢,压力很大,但是家长觉得是为孩子好,一直坚持下去,还有些父母节衣缩食,给孩子上各种特长班,为的是让孩子有特长,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孩子的特长是什么?他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很多家长对此很盲目,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上这个挺好,就直接送自己的孩子过去。想到一个什么东西好,就想给自己的孩子试试,完全没有想过孩子的喜好和个性。孩子没兴趣学习,父母只是管教去强迫他们,这样孩子是更学不好的。没有天赋,没有兴趣,即使技能学会了,那么永远只是掌握了技能,不可能有未来的发展性,不但达不到特长教育的目的,反而伤害了孩子对于真正的艺术的理解,然后严重影响到孩子对学习、对生活、对父母的态度,是得不偿失的。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的父亲就深谙抓住问题本质的道理,让铃木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小提琴,成就了一代艺术家和教育家。

铃木镇一是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的父亲在铃木上学时,这样对他说,“我不对你要求太高,只要你每门功课考60分就行了”。当时日本的升学竞争非常激烈,所有的家长都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父亲的话让铃木非常诧异,因为分数的压力使得他自己都认为必须取得好成绩才行。“60分怎么不可以呢?”爸爸反问道,“60分就代表及格了,及格就表示合格了呀。你想啊,工厂的产品合格就可以出厂了。既然你已经合格了,你就没有必要再在这些方面浪费你的精力了。考了第二名还非要考第一名,考了90多分还非要争100分,考了一次100分就非要次次都考100分。我的孩子啊,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倘若你总是把精力放在考试的分数上,求知不就变成一种无尽的苦难了吗?”听了爸爸的话,铃木一下子感觉轻松了很多,可是又感觉有些不妥,便忍不住问道:“爸爸,如果这样学习就太轻松了,那么空闲的时间该做什么呢?”“至于其他的时间嘛,你就牢记爸爸的话:其他时间用来博览群书,把求知的欢乐还给自己。”爸爸的话像一枚大钢印,深深地印在了铃木的心里。从此,铃木便按照父亲的教导,不再把全部的精力花在做功课上了,学习成绩保持中等。他把剩下的时间都用在了课外阅读上,因此,他读过的课外书是全班其他同学的十几倍,并且从中体验到了其他同学都没有体验过的学习的无穷尽的愉悦。他还在父亲的鼓励下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小提琴学习,十几年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和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后来对自己的学生说:“看问题要看本质,科科考100分不代表着如何如何厉害,人应该把精力和能量放在自己擅长而且喜欢的东西上面。”

二、对孩子不得不做的事情,家长可以利用普雷马克原理

对于孩子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可以帮助爸爸妈妈来应对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普雷马克原理是怎么回事呢?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用孩子喜欢做的事情来做强化物,强化孩子不喜欢做的事情。因为从心理学上来说,为了能做一件我们喜欢的事情,我们会愿意去做另一件不喜欢的事情。实际操作中,遇到孩子不喜欢做但必须做的事情时,我们可以这样对孩子:首先要完成不太喜欢做的事情,才可以去做喜欢做的事情。朱女士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朱女士刚满三岁的儿子迷上了吃零食,巧克力、薯片、QQ糖等常常抓在手里吃,结果到了吃饭时间,往往饭菜吃不了两口。朱女士曾经尝试过不给他吃零食,可他总是大哭大闹,弄得家人、朋友反而都来劝说,甚至背着偷偷给他吃零食。弄得朱女士进退两难。

后来朱女士给儿子定下规则:必须先吃好饭(不太喜欢的事情),才能吃到零食(喜欢的事情);如果不吃饭,就没有零食吃。并且严格实施这一规则,也说服了家人、朋友和自己坚守规则,开始几天,孩子也在哭闹,朱女士监督着,让所有的人绝不能“屈服”于孩子的眼泪和吵闹。孩子闹了几天,见到没人可怜他,为了吃到喜欢的零食,只好乖乖吃饭,经过三个月,终于形成了良好的吃饭习惯。

“建言献策”

需要特别提醒家长,普雷马克原理的使用是有一定限制的,首先普雷马克原理不能倒过来用。例如,你不能告诉孩子:“如果你能保证好好吃饭就可以先吃零食。”因为这样的后果常常是孩子继续吃零食不爱吃饭。其次普雷马克原理的使用要有节制。过犹不及,普雷马克原理使用过多会使孩子在做不喜欢的事情之前,都向父母讲条件,影响自控能力的发展。

我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你们没完成的心愿

孩子们总会觉得梦想是有无穷的魅力,它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也会牵引他们为了梦想而更努力地生活。心理学家说梦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所以,当父母鼓励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时,孩子就会更有动力,即使日后面对困难也会自己想办法去克服。可是,如果是父母没有完成的梦想,把没有完成的心愿加在孩子的身上,孩子们就没有那么兴奋和快乐了。很多父母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有没有满足和达到的愿望和目标,这种未完成的愿望一直潜藏在父母的心里。当自己有了孩子后,父母就会潜意识地投射到孩子身上,便会用给予来补偿自己曾经未竟的心愿。实际上这是在“设计”孩子,补偿自己,父母们自己追求不到某样东西,满足不了内心的欲望,他们就不再去追求原来的目标了,而是试图用替身来代替自己去追求,假借它去造成一种“实现梦想”的假象,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心理便叫作“代偿心理”。让孩子完成自己未完的心愿,这不是爱孩子,而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孩子是弱势群体,爸爸妈妈照顾了他们,他们也爱爸爸妈妈,他们对父母强加给他们的东西用自己的方式反抗没有用之后,便变得软弱消极,折磨自己,这难道是我们期望看到的吗?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开心健康成长,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避免产生“代偿心理”呢?

一、体察一下自己的心态与情绪

父母可以相互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强加给孩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相互检查之后,也自我检视一下,是否存在着“代偿心理”,如果存在,那么应当首先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在亲子沟通方式上也需要做一些调整。丰富充实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支持体系和心理安全感,处理生活中没有处理好的矛盾,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爱好,坚持自己的梦想。爸爸妈妈们要适时给孩子一些成长的空间,让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梦想,而不是以你的梦想为梦想,记住:他不是另一个你。

童童每天要练习两个小时钢琴。她妈妈总说自己小时候很喜欢音乐可却苦于没有那样的条件,现在有了条件无论如何也要让童童去学习,以免长大后会有遗憾。童童从三岁就开始学习钢琴,每天放学后妈妈都会接她到钢琴教室练习两个小时,周末的时候,经常整天都是在练习钢琴,这样下来,童童基本没有多少休息时间,她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儿,也不能看看动画片。她反抗过很多次,经常装肚子痛,扯着嗓子对妈妈大喊不喜欢钢琴,或者故意乱弹钢琴,这些反抗都没用,最后她只好默默承受了,但是,她的性格却越发内向和软弱起来。但没有任何音乐天赋的童童进步甚微,老师不满意,妈妈也不满意,童童自己也不开心,慢慢地她厌倦钢琴,讨厌钢琴。

事例中童童的妈妈就是有“代偿心理”的妈妈,是一个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而牺牲了孩子自由选择权利的妈妈。生活中,这样的妈妈不是少数,她们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使他们的童年因为背负了大人给的重负而丧失很多快乐和轻松。

二、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孩子多沟通

“代偿心理”是妈妈把自己的愿望投射到孩子身上的行为,但是这种心愿并不一定是符合孩子的个性。以爱的名义强迫孩子来完成自己的愿望是不公平的。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呵护也是出于“代偿心理”,例如,小时候没有被好好照顾,就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强烈呵护的心情。给很多孩子不需要的东西,让孩子感受到压力。下文中小雅的妈妈和小雅就在照顾和被照顾,期待与被期待中产生分歧,妈妈没有尊重晓雅自身的个性,造成了小雅内心的困扰。

小雅的妈妈小时候物质匮乏,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所以妈妈希望自己能给女儿最好的一切。妈妈给予小雅大量的美食和漂亮的衣服。小雅并不是很喜欢美食和衣服,只是小雅为了不让母亲伤心,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吃妈妈给的美食,吃成了150斤的大胖子,同时,小雅的母亲希望小雅是个活泼开朗、外向积极的女孩。可是小雅自己却希望自己是内敛而沉静的样子,两个人的期待有了分歧,当她觉得自己因为体重已经开始自卑和不快乐时,她拒绝了母亲的美食和衣服,并开始与母亲沟通,终于让母亲理解了自己的想法。

父母要克服“代偿心理”,就必须建立这样的意识:因为自己的愿望而置孩子自身的需要于不顾,这是父母自私的一种表现。父母虽然对孩子的一切负有责任,并不表示父母有权利指挥孩子。尊重孩子,也是你为人父母的权利。假如孩子反对了父母仍然坚持己见,不顾孩子的感受和权利,这样必然会导致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建言献策”

如果父母们发现自己被“代偿心理”蒙蔽了双眼,那么就请回想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比如,“小时候,我也讨厌妈妈把她的想法强加给我。我不喜欢爸爸给我压力。”在这种回忆中,寻找教育的捷径。

我为什么不能多玩一会儿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渴望能在学习之余多玩一玩,其实游戏和玩耍,的确有很多能促进孩子成长的因素,游戏能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得到良好发展。但现实中,家长们出于种种考虑,并没有将孩子多玩一会儿的需要放在心上。玩耍可以教会孩子很多东西,孩子在玩耍中认识和感知世界,在玩耍中学会语言交流,懂得人际交往,懂得与人配合,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同时,玩耍还能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甚至还可以开发智力,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协调能力。所以我们经常说,在很多情况下,“玩”其实就是“学习”。那么,如何顺孩子的意,让孩子多“学习”,而又不会让父母担心孩子的安全呢?家长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一、感受孩子想要玩的渴望

玩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渴望和需求,玩耍除了能让孩子在游戏中交流感情,还能让孩子在其中获得众多的情感体验:幸福与快乐,激动和紧张,同情和宽容等,就是说在模拟的世界里成长,渐渐塑造更丰富的感情。此外,户外活动也是很重要的。孩子本应是属于自然的,在大自然中嬉戏才会让孩子体会在家中无法体会的情感,世界也更开阔。父母应让孩子多多和他人接触,游戏,这样也是一种丰富孩子情感的好办法。与他人交流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迈出第一步。小熊这份很渴望与人交流的心并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

一年前,因为爸爸妈妈调动了工作,小熊一家搬到了深圳。一年里,小熊只能看到学校到家这一路上的“风景”。因为爸爸妈妈从不允许他到外面去玩。记得刚转到新学校的时候,交了不少新朋友,本来他们约好周末一起出去玩,可爸爸妈妈却不同意,久而久之,朋友们便不再约他了,甚至开始疏远他。在学校里,他没有特别要好的朋友,大家都以为他清高,从不接受别人的邀请。他们不知道,其实是他的父母不同意。后来,因为小熊的性格越来越内向,参加集体活动的次数越来越少,老师不得不介入其中,通过一番思想工作,爸爸妈妈终于让小熊和同学们一起玩了,小熊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小熊的爸爸妈妈压抑孩子亲近自然、渴望交流的天性,不让孩子出去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怕影响学习,二是担心安全问题。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出去玩的理由。关于玩耍影响学习,这点我们已经在前面论述过,适度的玩是可以让孩子更健康,更快乐以及更合群的。而玩的安全问题,父母平时做家务时就可以从点滴教孩子关于水、火、电的一些安全知识。这样让孩子对安全开始有所了解,有些事虽然不用他们做,但却一定要让他知道其中的过程,以便遇到紧急情况,孩子可以安全地发出警告。

二、和孩子一起玩

想要让孩子玩得开心,玩得安全,其实最好的办法是父母们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一起玩游戏,尤其是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爸爸妈妈们可以在家中模仿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设置一些特殊的“游戏角落”,布置玩具。其实玩具并不一定非要是高科技,多么精致,父母完全可以在家里废物利用如旧衣服,纸盒子等都可以经过一些改制变成孩子的玩具,玩游戏的时候可以变身各种角色创造更多的效果。比如,小纸盒子可以做小火车、小房子,旧衣服可以改成娃娃、云彩……孩子如果真的进入了角色,他们的想象力比大人都强很多。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动手能力提高了,情感也更丰富了。

三岁的贝贝喜欢自己玩,她常玩的游戏包括过家家、打扮洋娃娃、学妈妈出门去上班等。贝贝的妈妈一开始很高兴孩子会自己玩耍,不会打扰大人。但有一次妈妈仔细观察贝贝的游戏模式,赫然发现她反复模仿和演练的竟是妈妈的日常活动:买菜、做饭、梳妆打扮、电话聊天、匆匆忙忙出门去上班等,甚至会边穿衣服边拿东西,嘴巴里还会忙不迭地喊着:“来不及了!来不及了!贝贝再见!要乖……要听话……”孩子惟妙惟肖的动作、表情,令平时忙碌的妈妈哑然失笑,孩子竟然从游戏中体验到照顾他人、安排事情的乐趣。妈妈常常看贝贝玩,有时贝贝也会邀请妈妈一起玩,妈妈很配合,两人玩得可开心了。

“建言献策”

我们列举了一些生活细节,希望能帮助家长为孩子做安全教育。1.随手做的小事。滴水的水龙头、不用时还插着的插头、用过的煤气开关等随手可做的小事情,父母都应教导孩子去做好。2.避免触电。告诉孩子用电器时要保持双手干燥,如有漏电要立刻拔掉插头或以木头等绝缘物体将插头松动,千万不可用手去触电。3.避免火灾。如果家里出现煤气异味,应及时开窗通风,此刻千万不要触碰电器,避免发生火灾。4.避免溺水。家中关于水的问题最大的是浴缸,水不能放得溢满,以免孩子太小溺水。5.训练记忆。对一些较危险的情况要让孩子牢记最简单便捷的方法,即让孩子记住报警110、火警119、救护120等紧急电话,此外还应让孩子背下父母的电话号码,以备不时之需。6.多方式教导。父母平时可以通过很多方式给孩子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例如讲故事、报纸、电视新闻或者做游戏等方式。

不要把我反锁在家里

现代社会,许多父母挣扎于职场当中,压力大,负担重,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父母们把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经常顾不上孩子,把孩子一个人扔在家里,有钱请保姆的让保姆带,没钱请保姆的请爷爷奶奶过来带,爷爷奶奶也不方便的孩子则被反锁在家里。创新工场的创办者李开复曾经这样呼吁:“中国的家长,多陪陪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地谈心。不要以为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都是老师的事情,然后回家了就督促做作业。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尽管父母的工作很忙,但是,我们还是建议父母多抽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孩子一个人扔在家里,工作再忙也要陪伴孩子,“陪孩子就是跟随他再经历一次童年,完成一次成长”。

一、意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父母应该意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只注重给予孩子物质的满足,殊不知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满足孩子。精神满足并不是每次拿金钱去解决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去陪伴的,有了陪伴才能让他们更快乐、更幸福。不要因为工作忙而逃避,孩子的成长不可逆、不可等,时间转瞬即逝,在孩子成长的旅途上缺席,弥补不来;家长与孩子共学习,共同陪伴,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能加强亲子亲密程度,加强沟通交流,亦师亦友,更容易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不管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我们没有理由不陪伴孩子成长。父母的职责就是教育孩子,如果我们逃避这个责任,那么我们就枉为人父母了。总之,父母的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爱,最主要的是让孩子获得心灵的满足,获得亲情的幸福感。同时父母也能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享受到天伦之乐。

二、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陪伴孩子成长

孩子们通常有自己的社会活动,例如,学校组织的风筝大赛、校际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一些父母可能会认为,这只是毛孩子的游戏,关我什么事呀!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教育学家建议父母们,要积极参与孩子的这类活动,因为你的参与就是对他们的肯定。周末的时候,父母可以带孩子出去走走,去公园游玩,户外野营,来个小型家庭郊游或者带他们去观看一些展览。不要小看这些亲子活动,孩子在其中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与壮阔,增长了知识,最重要的是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安吉莉从未忘记参加儿子参与的每一项活动:市篮球联赛、运动会、学生音乐会、话剧表演——即使儿子只是演一棵树。安吉莉是一个牙科医生,对运动一窍不通,对音乐也不大感兴趣,但她还是努力抽出时间去为儿子加油。因为她说,希望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尽量陪着他。最近一段时间,儿子迷上了制作遥控飞行器,为此,他甚至办了寄宿,专心地在学校里研究试验。每天,他都会给安吉莉打电话,报告自己的新进展:他的飞行器反应更灵活了、飞得更远了……一天,儿子打来电话:“妈妈,明天下午就开始比赛了,来替我加油吧!”妈妈兴高采烈地回答:“太棒了!我明天一定准时去。”

第二天,安吉莉把诊所停业一天,上午跑到书店里找了很多遥控飞行器方面的书,又给儿子买了一组昂贵的飞机模型,下午准时赶到学校。遗憾的是,儿子那天并没有取得好名次,面对专程赶来的妈妈,孩子有点惭愧。安吉莉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礼物——书和模型递给了儿子,然后用玩笑式的威胁口吻说:“小子,看到了吗?这么贵的书和礼物都买了,你要是敢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就放弃,那我绝对饶不了你!”

儿子大笑着接过礼物:“什么放弃呀!等着吧,下次第一名就是我!”这时,他已经完全振作起来了。

腾出时间陪孩子一起做孩子所热衷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妈妈不明白这一点,一心一意“教育”,却拉开了孩子和自己的距离,到了孩子成年的时候,两个人竟然像陌生人一样,无法对话了。如果你希望孩子养成持之以恒的品质,掌握其他与工作、生活相关的技能,你就要积极去参与孩子的活动,用你自己的兴趣、可依赖性及独特的指导,为孩子树立榜样。无论是每天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还是埋在伏案辛苦工作的妈妈都是最好的妈妈,最好的妈妈至少在孩子需要她的时候能一直陪在他身边。妈妈的角色不应在孩子的生命里只是一个符号,她是孩子的生命中不能割舍的一部分,应该有共同美好的回忆来将他们紧紧相连。妈妈要尽量多陪孩子,多参加孩子的活动,对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只有这样妈妈才能更好地了解到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需要妈妈的陪伴的,作为一个母亲,你也许可以错过一个好机会、好工作,但是千万不能错过孩子的成长,因为那将意味着你错过了孩子人生中的许多故事,许多风景。

三、没有时间要挤时间陪孩子

一般家庭的主力角色都是父亲,所以很多父亲都会因为加班、陪客户、赶方案而几乎没有时间来陪孩子。即便如此,作为父亲也要尽量挤出时间来或者利用空闲时间多陪陪孩子,哪怕只是简单的聊聊天。再者,父亲一般都是比较威严的角色,所以作为父亲,在家庭里一定要言而有信,对说过的承诺一定要及时兑现,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影响和表率。抚养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陪伴他走过童年的过程,当让孩子感受到了你与他是在一起的,他才能更爱你,更轻松。有的爸爸因为工作等原因经常需要出差,孩子每天都在变,这样很可能错过他们成长的重要时期,这样的话,爸爸如果没办法陪在孩子身边就一定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和孩子多交流沟通,让他时刻感到爸爸的关爱。

“建言献策”

为了更多地和孩子交流,长期繁忙的爸爸可以在休假的时候带着孩子和家人出去旅游,这个过程中可以增加和孩子的交流。这种放松的环境,可以培养亲子感情从而弥补了繁忙的父亲缺少陪伴孩子的机会。

你们的脸上能有点别的表情吗

有这样一幕大家常常看到,就是当孩子做了什么自己觉得很了不起的事情后,会看看旁边的父母,假如这时父母对他表示赞赏的微笑,他就会特别的高兴。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此,心理学家库利给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孩子通过观察别人的脸色和反应来确定对自己的态度以及好坏评价,这时候别人的脸色就像一面镜子,他能从中看到自己,然后形成自我的概念,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镜像自我”。

表情比语言更有说服力,无论是在表扬还是批评孩子的时候,父母的表情将会比语言更深刻地印在孩子脑海中。这些表情里所涵盖的态度孩子会全部接收到。孩子在不懂得说话时,就已懂得从父母的表情中接受信息。如果我们只是摆出严厉的面孔,也会令孩子对你却步。当然,如果父母用温风细雨来传达信息,孩子也是全然接纳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其实很大程度来自肢体语言。父母的表情、口气和交谈时的肢体动作传达感情的程度决定了亲子之间的沟通质量。

一、父母应重视表情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心理学家认为,在人际交往中,身体语言能比口头语言传递更多的信息。我们用语言所传达的信息不会超过所有信息的30%,而其余70%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的。而在与年龄较小的孩子交往时,这种比重相差更加悬殊。据研究,在孩子语言能力没有成熟前,父母与他交流时,这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能占97%的比重。

其实孩子对于父母的表情的敏感程度,远远超过了父母的想象。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让父母面无表情地看着六个月大、正在笑的孩子,结果,不一会儿,孩子就不再笑了。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更善于观察父母那些语言之外的东西。因此父母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不仅要留意自己的身体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这样可以强化父母口头语言的使用效果。特别是对年龄偏小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肢体语言可以使他们柔弱的心灵受到莫大的安慰,例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都会使他们觉得温馨,具有安全感。

二、在生活小事上用肢体语言缓解孩子心情

如在一些日常的小事中,父母也可以利用肢体语言缓解孩子的心情。孩子想父母了,被别的小朋友欺负时,可以把孩子搂在怀里,脸贴着脸,缓缓地拍着他的背部,嘴里可以轻轻地说些安慰话,孩子那颗惊慌失措的心会渐渐趋于平静。同时,在和孩子谈话时蹲着,让孩子平视你,当他说话不着边际时,父母都微笑着等他说完再发表见解,可以伴些手势和面部表情,使孩子觉得自己像大人一样被尊重。或者和孩子玩游戏时,调皮的孩子故意耍赖,父母要么刮他们的鼻子,要么摸摸他们的头,再不然就亲亲他们……这时候孩子们开心极了,他们会围着父母又蹦又跳,显得异常的开心。总之,除了正常的语言交流外,父母给予孩子的一个适时的拥抱或者一个轻轻的吻,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可亲可敬。而且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来说,当他们犯了错误的时候,父母一个严厉的眼神,也许比责骂更有效果。父母的一颦一笑,甚至同一句话使用的不同口气,都可以成功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情。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多给孩子一分关爱,父母们就一定会多收获一分欢乐。

“建言献策”

父母们千万不要把在外面受的气带回家里,摆脸色给孩子看,应该让孩子感到父母的表情是愉悦的、快乐的、友爱的、接纳的,这样孩子才会感觉爸爸妈妈对他的爱和呵护,他在心里才能感觉到安全。

我不是你们发泄的工具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又有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每个家庭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纠纷和矛盾。每个家庭都和谐美满,这只是美好的愿望,却是不现实的。每个家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难处和纠纷,但是家庭的纠纷不应该由孩子来承担,假如每一个家庭都把纠纷最后转移到孩子身上,这对孩子很不公平,也会让孩子面临着危险和伤害。

有的母亲在结婚的时候稀里糊涂,和父亲的感情并不好。因此对孩子有怨气,没有从心底接受孩子。勉强维持家庭的同时,父亲母亲都拿孩子当发泄工具,只要稍不顺心,就会拿孩子发火。还有的爸爸妈妈,脾气不好,只要心情不爽,就要打骂孩子出气,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体会不到爱,在心理上像孤儿一样,很容易自暴自弃。我们建议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怨气和不满发泄到孩子的身上,而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成为父母的“出气筒”。

一、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怨气和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

作为成人,作为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两人的怨气和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这个问题,请父母们问一下自己,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是需要呵护的,不要把成人的情绪加在孩子身上,不要让孩子成为父母的发泄工具。当看孩子不顺眼,总是发生拿孩子撒气的行为时,父母就要沉下心回头想想,自己真的爱孩子吗?自己是如何在对孩子,孩子的反应又如何?其实孩子很简单也很天真,而且很无辜,当孩子因为父母的怨气和不满受到伤害的时候,父母才来梳理彼此关系,恐怕为时已经晚矣。所以,不要为了逞一时之快,造成对孩子终身的伤害。

小超和小明都刚一岁半,他们的妈妈领着他们在楼下的花园一起散步,小明的妈妈看到小超很可爱,便捏了小超的脸蛋一下,也许是被捏疼了,小超大哭了起来,这下可惹怒了小超的妈妈,小超的妈妈于是抱着小超就到另外一边玩,不再理小明的妈妈了。小明的妈妈一口气咽不下去,叫来小明,让他站在了花园中间开始大骂:“你怎么搞的啊,怎么这么不听话啊,你这个不知好歹的东西,对你好你都不知道的,还要惹我生气。”本来在一边玩得很开心的小明被妈妈拎过来骂,一脸茫然吓得大哭了起来。可是小明的妈妈还是不肯罢休继续大骂:“就知道哭,有什么好哭的,丑得要死,这么难看的人还不让人碰呢,有什么了不起的。”

一听就知道小明的妈妈是在指桑骂槐。但是小明的妈妈为什么要拿无辜的小明当出气筒呢?这样做会给宝宝带来多大的心理伤害?小明的妈妈也许没有想过,孩子是个人,他是有感受的,不是父母们对人或事不满发泄的工具。

二、控制情绪,不要让孩子成为“出气筒”

不少家长很情绪化,心情好的时候,对孩子和蔼又耐心,一旦心情不好就对孩子轻则大声呵斥,重则动手就打。社会竞争压力大,父母们面对工作的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候是夫妻间的矛盾,有很多烦恼无处发泄,这时弱小而又缺乏反抗力的孩子很容易成为不理智父母的“出气筒”。如果父母总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出气筒”,那么负面影响很有可能伴随孩子的一生,他们长大后常表现为暴力倾向,缺乏责任感,喜欢推卸责任,等等。作为成人,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为情绪给孩子带来“语言暴力”,避免让孩子成为“出气筒”,是每位家长应该修习的课程。

小伟的妈妈因为一点小事与丈夫起了争执,心里十分烦躁,儿子放学回家,高高兴兴地看电视,她心里那股无明火不知道为什么就燃了起来,冲着小伟一顿大吼:“你不做作业吗?看什么电视!”小伟被这突如其来的怒骂吓住了,胆怯地说:“我作业在学校已经做完了。”小伟的妈妈火气更大,对着小伟又是一顿吼:“作业做完你不知道去看书吗?总是看电视学习成绩怎么会好!”小伟委屈地哭了起来。后来妈妈冷静了下来,才意识到自己把孩子当成了“出气筒”,后悔不已。

“建言献策”

孩子是最无力保护自己的人了,因此,他们需要爸爸妈妈的呵护和照顾。成年人的问题需要成年人自己来解决,不应该把孩子当作“出气筒”。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但他们同时也是家里比较弱势的群体,如果父母总是把孩子当作家庭纠纷的牺牲品,那只能说明这样的父母也不够称职,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说的事,你们能不能认真地考虑一下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时刻注意聆听孩子的说话,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当他在电话里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我想和朋友去郊游。”你在外面一时没时间和他讨论,我们也要告诉他具体安排:“现在妈妈时间不够,回到家,妈妈和你讨论,好吗?”经常忽视孩子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父母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使孩子可以真实地表达自我,与自己有更好的沟通和交流。父母对孩子的表现或者他们的活动表示感兴趣,他们会非常高兴,这样不仅打开了你和孩子之间沟通的心灵之门还会让他们增长信心,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父母对孩子多照顾关心,多给他们机会表达自我,孩子就会非常愿意和父母在一起,让亲子亲密无间。

一、尊重孩子的说话权,做会“听话”的父母

生活中,大多数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上十分关爱,可在真正做孩子的“听话”父母上,很多父母都是不及格的。据调查表明,70%以上的父母承认没有耐心听孩子说话。孩子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向爸爸妈妈诉说,爸爸妈妈不让孩子把话说完,直接用成人的判断标准给予“阻击”,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斥责孩子,孩子只能将话咽回去,需要交流的事只能藏在心里。爸爸妈妈们一方面觉得孩子的心思难猜,另一方面,根本不让孩子把想说的话说完,把想说的事情听完,偶尔有耐心听完孩子说的事情,又不会把事情放在心上,这不仅让孩子感受到失落,更让孩子感受到不受重视,在家里没分量,没地位,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没有好处。

露露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最近,张老师发现露露变了。露露以前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发言,现在却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发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老师经过细心地了解,才知道了露露不爱说话的原因。露露以前是个很活泼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把学校发生的趣事说给妈妈听,可露露的父亲是个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露露身上,希望露露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因此,妈妈对露露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他们觉得露露说这些话都没用,简直是浪费时间,因此露露兴高采烈地说话时,父亲总是会打断她:“整天只会说这些废话,一点用也没有,你把这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快去做作业!”

一次露露说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正说得兴高采烈时,父亲说:“说了你多少次了,让你别说这些废话,你还说,再记不住,看我不打你!”吓得露露一个字也不敢说,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慢慢地,露露在家里话越来越少了,每天放学都闷在自己的房间里,因为父亲也不让她出去玩,渐渐地,她的性格也就变了。

从露露的情况来看,爸爸妈妈对露露想要表达的愿望置之不理,心里只想着露露的学习,如果露露的爸爸妈妈能对孩子的倾诉多一点耐心,不急于打断孩子的话,露露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以后孩子遇到事情时就会乐于向父母倾诉,父母就可以根据露露所遇到的事情给予露露指导和支持,这样露露才会开心和幸福,而不是像例子中的那样,性格越变越内向,话越来越少。因此,做“听话”的父母,不打岔、不否定、不责备,以便孩子可以畅所欲言,也便于妈妈看清孩子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才能创造更多与孩子交流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心声,需要有个会“听话”的父母来倾听。尊重孩子的说话权,积极“听孩子的话”的父母,才能够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亲子之间才能良好沟通,建立和谐的关系。

二、从生活小节上重视孩子

从生活小节上重视孩子,对孩子所说的事情表示尊重,会让孩子觉得受到了重视,提高他内心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比如,周末带孩子出游,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年龄大一点可以问“你想去哪里”,年龄小一些,可以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水族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加对自己的信心;当孩子提出想做的事情,耐心倾听。如果实在无法实施,老实告诉他,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对于孩子的请求,可以通过家庭的投票,民主会议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尊重,感受到重视,也让孩子在民主的协商当中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建言献策”

想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施展自己的才华,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作品或者荣誉。在柜子上为孩子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小制作。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建议想要提高孩子自信心的家长试一试。

我只想做我想做的那类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人最渴求的方向,执行并实现梦想,是人在这个世界上活过一回的最鲜明的证明。著名诗人纪伯伦说:“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当孩子有梦想,便会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创造不辍,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曾经有人对爱迪生、毕加索、达尔文等成就卓著的人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这些人在小时候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梦,而他们终生所努力奋斗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所以说,没有梦想的孩子是没有未来的,也不会有很大的作为。因此,爸爸妈妈们在听到孩子说,我要做什么样什么样的人时,一定要支持孩子的想象,呵护孩子的梦想,让他在自己愿意为之奉献的梦想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要将实现自己梦想的希望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这样不仅会加重孩子的负担,还会扼杀孩子自己的梦想,从而每天在压抑中带着不情愿去完成父母的梦想。

一、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是父母喜欢的事

每个人都是不尽相同的,唯有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潜力,才能做出最好的成就。不要相信一个孩子成才是通过某种公式复制出来的,每个孩子独特的优点就是成功的源泉。

一个人的快乐和他能否做他有兴趣的事情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美国曾经对1500名商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得出结论:追随自己的兴趣并不断地挖掘自身潜力,这样的人不但更容易快乐,而且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的眷顾。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正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他们会更加有动力,有激情将事情做到完美的状态。即便是他们不能从这件事情中获取财富和名利,也会从中获得终生的幸福和快乐。真正的成功是让孩子去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做父母喜欢的事情。每个孩子的路都应该自己去走,任何人也不能代替,父母也不例外。

刘丽是一名数学老师,但是她从来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学好数学,而是鼓励孩子花更多的时间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刘丽的大女儿喜欢看小说,于是刘丽每周都会到书店挑选有意思但是也很有教育意义的书给她看,现在她的大女儿已经看了上千本书,而且语文成绩总是满分。刘丽的小女儿喜欢画画,于是刘丽就手把手教她如何用电脑绘图上色,并且把画出来的作品印成彩色的明信片,作为礼物送给亲友。现在她的小女儿获得了很多画画比赛的奖项,成为了学校的美术明星。

如果每个妈妈都能像刘丽一样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也许这个社会就会多很多各行各业的能人。每个孩子自身都有着巨大潜能,但很多都在父母的压制下没有发挥出来。诚然,帮助孩子发展一项爱好是很好,但是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如果他并不愿意去学,那么这些课程对他来讲就是很折磨人的一件事情了。

二、相信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成为想成为的人

每个孩子身上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尝试着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想着尽力去做好,做成功。孩子在自主奋斗的过程中,才华和潜能也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关键在于父母要帮助孩子挖掘自己的潜能。只有这样,孩子的才能就可以发挥到最大。作为父母,我们不可以对孩子的兴趣横加干涉,也不能区分对待。不要因为孩子的爱好是弹钢琴就热烈支持,而孩子喜欢美容美发就强烈反对。因为即使在普通的服务行业中也一样可以培养优秀的能工巧匠,如饮食行业中的名厨、美容美发中的名师、服装行业中的设计师等。他们都以自身成才的成长经历表明:发展自己的兴趣,早晚有一天会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孩子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有他的想法、他的情感、爱好和兴趣,他为何非要按照我们给他设计的路走?孩子,我们可以给他爱,却不可以给他思想。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强行的后果,不仅把学习变成了负担和折磨,也摧残了他的身心健康。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想做的那类人吧,相信孩子的选择,孩子一定会觉得幸福的。下面两个案例,同样是学棋,一个是孩子自己的选择,而另一个是父母的选择,结果如何呢,相信这两个对比的案例能让家长明白尊重和自由的重要性。

案例一:

国际象棋大师谢军在十二岁那年,面临着要么去棋队要么继续上学放弃下棋的选择。她想上学更想去下棋,因为只有她自己知道,只要往棋盘前一坐,她就会无比的畅快、兴奋。而妈妈,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自控系的电子工程师,为独生女儿考虑更多的是她的学业和前途。作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妈妈,既不愿因家长干预断送一个确有天才的棋手,也不愿女儿为此耽误一生。于是,母女间进行了一次很严肃的交谈,那时谢军才十二岁。“你很喜欢下棋,对吗?”小谢军看着妈妈,从没见妈妈这么严肃过,有点儿害怕,但依然点点头。“那好,不过你要记住,下棋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你选择了下棋,今后,就要对自己负责任!”

试想,如果当年妈妈硬逼着谢军读书,压制她对国际象棋的爱好,那么,现在谢军也许会坐在大学的教室里,而我国就会少了一位出色的棋手。

案例二:

大学时,我才接触到围棋,非常着迷。我努力钻研棋艺进展神速,在学校小有名气,曾想把它当作终生从事的职业,却无法如愿。工作这么多年,我自负的,不是自己的专业,而是自己的围棋水平。有了孩子,更想把他打造成国手。他的母亲和我一样,也渴望如此,并竭力支持我。儿子五周岁的时候,我就让他学围棋。一年不到,定为业余一段。棋校老师给他的评语是,记忆力超好;幼儿园老师也说他是班上记忆力最好的孩子。这对我们是多大的鼓舞啊。我们想方设法给他找了本地最好的围棋老师。给他买了大量的围棋书,他还不识字,我就先看书,自己看透彻后,再一题一题地讲给他听。他和同学下棋时,我坐在旁边。一手一手地记棋谱,回来给他复盘。他妈妈也利用出差的机会去了北京,考察了马道、葛道和聂道,甚至都给他将来到北京学围棋选好了道场,找好了住的地方。我们的用心可见一斑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我们所预想的那样顺利。慢慢地,我感觉出他没以前那样投入,好像有些厌倦了。学棋,对他来说,仿佛就是应付我和他妈妈的差事,是任务,是别人强加给他的责任,而不是他的乐趣和爱好了。我们并没因为他的这些情绪而改变方法,仍如往常一样,不管他有多累,每晚至少学一个多小时围棋,休息日时间就更长。这样又持续了几个月。一天,他在棋校下输了一盘不应该输的棋,我非常恼火,回来后,我又给他加课到十一点多,直到他困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才让他上床。上了床,他并不睡,坐在床上,想心思。忽然,他开始抽泣,继而放声大哭,无法自抑,声悲意切,十分的委屈、无助和茫然。长这么大,他哭过很多次,从没这次哭得深切和凄然。我和他妈妈又哄又劝,好不容易才让他平静下来,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他不想学围棋了,你们这样考我围棋,考得实在太狠了,我真的受不了,觉得好累……他的泪水又止不住地流下来了。

等他睡后,我和他妈妈商量,以后再不能这样要求他。他要是真的死活不肯学的话,大人也没辙。学还得让他学,只是对他的态度上不能这么强硬了。

假期,老师又开了几个小班,上小课,问我们上不上。我问了儿子,当着老师的面,他说,让我先考虑一下,考虑一会儿后,他小声地说不想上。再问,他仍然坚持。声虽小,却非常肯定和坚决。有了上次的风波,我也不敢强求他,只得作罢。

因为和棋校校长相熟,我就找他偶尔给儿子补补课,可是他没去两次,下次再骑车到棋校找校长补课,哪怕是到了棋校门口,他也会毅然地从车上跳下来,说什么也不肯进去,那劲头,真有点视死如归。

我有时,就故作轻松,和他开玩笑,问他为什么不喜欢学围棋,可他的话让我大跌眼镜。他说,你以为每个人都像你那样喜欢围棋啊。只有你觉得围棋有意思,不是我,我觉得围棋一点意思也没有,我在围棋里面也找不到快乐。

仔细想想,当初如果让他学围棋时,只当作爱好,对他没那么高的要求,或许会好得多。我发现,围棋,如果让他偶尔玩玩还可以,真的让他当作最重要的事,当作一生必须要做,必须要做好的事,他就不情愿。的确,对他来说,他更加喜欢画画、科学实验、听故事等;做个手工,“发明”个什么小玩意,练一套自己编的“武术”,做个鱼钩、去河边钓鱼……这些事,反倒能让他沉醉其中,快乐很久很久。

“建言献策”

父母们一定要支持孩子干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尝试着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会想着尽力做到最好最出色,也最容易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才干。如果作为父母,我们也不了解孩子的兴趣点究竟在哪方面,可以让孩子先针对一项课程尽力学三个月,然后再让他自己决定是否愿意去学。作为父母,这时我们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然后帮助他们朝着感兴趣的方向去发展。

同类推荐
  • 新手爸妈的指南书:宝贝,我要你健康长大

    新手爸妈的指南书:宝贝,我要你健康长大

    《新手爸妈的指南书:宝贝,我要你健康长大》按照宝宝的成长轨迹,对每个阶段最为常见的儿童疾患症状,做详细的案例分析和处理方法。从宝宝每一步的初探开始,陪伴他/她健康度过新生的眼泪、迫切的成长,陪伴他/她开心地捧起书本,开启对奇妙世界的探索及正确面对迷茫困惑的青春期。排解上小学的小孩因多动症而难与人相处的问题;到中学的时候,为何女生开始产生要美不要胖的念头?为什么会出现厌食症、神经焦虑、忧郁、易怒等状况?对此,本书也有关于厌食症预防和护养的专业建议。最后,我们还特别为顽童们列出了一个特别的章节,即“突发状况处理——顽童篇”,给意外事件中手足无措的父母提供简单清晰的急救办法。
  • 让孩子有个好性格

    让孩子有个好性格

    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好的性格都能帮助孩子坦然积极地面对生活,并且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不良的性格则会让孩子走弯路,受尽挫折,在关键时刻甚至能毁掉孩子的一生,酿成悲剧。
  • 培养优秀孩子就这么简单

    培养优秀孩子就这么简单

    《培养优秀孩子就这么简单》立足于“发现孩子、解放孩子”,全方位、系统地把握了孩子从婴幼儿、儿童,到青春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以及成长规律,从科学的角度为孩子的家庭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引导父母尽可能以前瞻性、理性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并为困惑许多家庭的教子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出了一些“金方”。相信,一册在手,将使你的教子变得更轻松,更有成效。
  • 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

    本书全方位剖析父母的各种习惯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其中涵盖在孩子面前绝对不能做的8件事、与孩子平等交流的7种方法、打造完美性格孩子的6点要素、培养孩子生活好习惯的6个理念。
  • 孕产育儿知识一本通

    孕产育儿知识一本通

    本书系统而全面介绍了优生优产和幼儿智力训练的步骤、方法以及妇幼医学保健等科学知识。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凤起

    穿越之凤起

    风起了,沉睡的灵魂终将苏醒。第一次,他与她相识在魔兽森林他守护她,却只为那心中的悸动。却不知结下不解之缘。从此他和她深深相伴。。。。。。。。。。。。。。。。。。
  • 重生之轩傲天下

    重生之轩傲天下

    饮酒尽摄心魂,琴与萧殇剑魄。焚灭绝悔无詺,傲天泪逆行殇。魔尊心圣帝德,邪诛怨神抚情。重生和系统这两件奇事同时出现在了李轩傲的身上,于是他霸气的说道:“我要泡尽天下的美女,还要和她们学习各种姿...势。”忽然感觉背后一凉,转身望去一大群美女用充满煞气的眼神望着他,李轩傲哭了,他被美女们拖走了,李轩傲连救命都没喊,就淹没在美女人群中。(本书由《绝对异幻》更名为《重生之轩傲天下》)
  • 脑魂

    脑魂

    智能程序生出自我意识,星脑欲要抹杀,走投无路之下与脑死的特种兵完美结合,化身成人!在人性与机械冷漠的矛盾中,唐修终于悟到真谛,开启一段光脑与人的完美人生!
  • 三生未离

    三生未离

    一个野心勃勃处心积虑的男人,一个刚正不阿聪慧过人的女人。两人相遇碰撞,彼此竖起锋利的矛头,直到鲜血淋漓分出胜负,才悔过人生的空空如也。时间沉淀了一切,再次相遇,男人收起了野心,女人收起了刚正,两人是否可以携手共度?
  • 穿越火线之梦极巅峰

    穿越火线之梦极巅峰

    一局枪战让我失去爱情,亲情。穿越火线,等我林天站在巅峰之时,我们输过,赢过,但我们从没有逃避,因为电子竞技精神让我们无法逃避,少年穷,只是穷一时。我不是出身豪门,但我可以创造一个豪门。我们也许不会。我们的梦想,信念绝不会因为金钱而放弃。
  • 太子还朝

    太子还朝

    此书又名《坑人专家回古代》,专讲坑人与反坑:王夜被师父坑到了古代,结果碰上后周逃亡皇子柴宗让。对方挖下一个坑,想让王夜做替死鬼:李代桃僵。王夜反过来挖了一个坑,弄死了这货,占用了对方身份:鸠占鹊巢。嘚瑟间,宋国兵马来袭。被俘入汴梁,赵光义一路挖坑,想坑死王夜。王夜一路填坑与反坑,扶持赵德昭进位太子。眼见着败局已定,赵光义背水一战,挖下一个大坑:烛影斧声。两人坑来坑去忙的不亦乐乎,没想到死鬼赵匡胤早已经挖下一个天大的坑,将众人都坑了进去。
  • 邪王追妻,独宠腹黑妃

    邪王追妻,独宠腹黑妃

    大婚之日,将军府三小姐却收到未婚夫太子的休书,心死之下,随后被嫉妒她的姐妹活生生打死。再次睁开眼,却是一个全新的灵魂——来自二十一世纪,代号为“殇”的杀手!现在,她就是将军府五小姐慕清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色国师是杀手

    绝色国师是杀手

    国师?这个身份北堂如歌非常满意,听起来有气势!只是国师的地位有点迷,且看她与群臣斗志,与刺客斗勇,重新树立国师的地位。某王见某国师当神棍上了瘾,便道:“当个神棍有何用?不如做本王的王妃,气派!”
  • 斗罗大陆之万古龙啸暗红灵瞳

    斗罗大陆之万古龙啸暗红灵瞳

    本书讲述着关于李寒锋暗红瞳的故事和李寒锋离开史莱克去历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