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10300000006

第6章 谈估值,不再难倒英雄汉

作者:@闲来一坐s话投资,发表时间:2016-08-06;

原帖链接:https://xueqiu.com/3491303582/72865836

一、“内在价值”难倒了英雄汉

教科书上的估值工具箱里有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等等,但是说穿了,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是用这些估值工具计算不出的,或者干脆说它们会统统失灵。恰如巴菲特在2000年信中说的:“普通的标准如红利率、市盈率或者市净率,甚至增长率都与估价无关。除非它们到了给进出企业的现金流量或流动时刻提供线索的程度。”

巴菲特的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好的,不再绕弯了。投资大师们早已经告诉我们: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是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如此而已。

本人愚钝,且向来反应有点慢,对这个科学的解释,可以说“悟”了整个投资的过程(现在仍在悟),终于明白这话原来又是个大实话,是明明白白的商业常识。不是吗?谁还有能耐再弄出别个科学的估值公式来呢?我看,是没有的了。

所以,价值投资者们总是说,要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去买入。然而,我要问的是,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究竟是多少呢?这个“东东”如何计算呢?

熟读过巴菲特、芒格有关书信的投资者知道,芒格就曾说,他从来没有看见巴菲特计算过。其实就是计算也算不准确的,因为影响一家公司未来现金流的因素很多,不要说贴现率的微小不同会差之千里,管理层对“息票”的影响又如何计算得清呢?

还是听一听巴菲特他老人家怎么说。

1992年的信:

“尽管用来评估股权的数学公式并不复杂,但是分析师——甚至是老练、聪明的分析师——在估计未来的‘息票’时也很容易出错。在伯克希尔,我们试图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我们努力固守于那些我们相信我们可以了解的公司,这意味着他们必须符合相对简单而且稳定的要求。如果一家公司非常复杂或者容易受到连续性变化的影响,那么我们还没有聪明到去预计它未来的现金流。顺便提一句,这个缺点不会烦扰我们,对于大多数在投资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懂多少,而是他们如何现实地明确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只要投资者避免大错误,那么他或她只需要做对几件事。”

第二,也是同等重要的,我们强调在买入价格上有安全的余地。如果我们计算出一只普通股的价值仅仅略高于它的价格,那么我们不会对买入产生兴趣。我们相信这种安全余地原则——本杰明·格雷厄姆尤其强调这一点——是成功投资的基石。

看来,巴菲特的做法是:①固守在自己的能力圈;②保持足够的安全边际,即以内在价值的很大折扣才买入。

然而,我们是知道的,巴菲特那样的投资大师是具有多么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啊(尽管如此也难免犯错),人家是可以一眼就能看出是胖子还是瘦子的,是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千万、上亿美元的大收购就能拍定成交的,如吾等这样的凡夫俗子,又当如何呢?!

估值是科学,又是艺术,这话谁都会说,但实际运用起来又会如何呢?

实事求是地说,关于如何搞清楚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我是糊涂了N年。借助于一些教科书籍,也求助于类似雪球这样颇有影响力的财经杂志的大V、大伽们,据我的目力所及,有的也多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或者语焉不详,一谈到这“真事儿”就“王顾左右而言他”了!

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这个道理我是默念、熟记了100遍、1000遍、10000遍了,可是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究竟是多少呢?我仍是像《糊涂的爱》那首歌中唱的那样:“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这,就是爱,稀里又糊涂!”

不是吗?举个简单且易理解的例子。

贵州茅台这个具有价值投资者标杆意义的公司,它的内在价值究竟是多少呢?就算我们按照“只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这个理论说教去套一套,它的内在价值是在200元呢,还是300元,或者是400元,或者是更多呢?

我看到今天仍然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的,真个是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眼中就有一万个林黛玉!

所以,对于愚笨如吾等这样的投资者来说,常常感叹:内在价值这“东东”真是难倒英雄汉!

二、怎样不再难倒英雄汉

投资啊,我的深刻体会就是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过程。在“价投”们的工具箱里,我翻来翻去寻找,在这“山山水水”中转悠N年,突然发现原来还是它——市盈率——这把工具最好用,尽管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说起来还与它目前的高低无关!

市盈率是个什么东西呢(由于以前我写过有关文章,所以这里只是略谈)?

(1)直接的意义是,你投资一家企业,多少倍的市盈率即需要多少年收回回报。

(2)是市场“御妻”(预期)的直观表达。有人还以为“价投”们不懂“预期”这东西呢,其实心里门清呢,切!

(3)是市场交易的一种游戏规则。这一条,也算是我的“发明”。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连王熙凤那样封建大家庭里的管家都有些游戏规划,更何况熙熙攘攘、让人眼里放光出血的股票市场呢?

好,只要有游戏规则,我们便可以循着这规则往下延伸过去。

且看,一家公司的总市值=企业年净利×PE。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家公司的市值大小仅仅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净利的增长,一个是PE的放大。如果说净利的增长不好预测的话,而PE则是可直观地看到的。那么,假设净利“固定”住了,只要PE上升,便也可保证市值的放大。

那么,股票市场有按照0倍市盈率交易的吗?至少我大中国的A股市场没有。实际上,不论一家企业是好是坏,是亏损还是盈利,还真是没有按照0倍市盈率交易的。那么,究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市场要给予它多少倍的市盈率合适呢?这实际上又是我们这一行的“秘密”所在!

就短期来讲,股票市场的交易似乎为布朗运动,无规律、规则可循,但是如果我们静静地去细听市场的声音,这个市场常常又如大自然、动物界一样有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甚至妙不可言的一种“合理分布”(我也找不出个合适的词,姑妄称之)。或者,就短期来讲,市场常常表现出一种无效性,而就长期来讲,市场在某些方面又似乎遵循着某种游戏规则,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有效性。具体地讲,就大盘而言,就不同的行业与不同的公司之间而言,市场会给出不同的市盈率区间这个“游戏”。

明白了吗?

这就是说,就像同在蓝天下,人与人之间就不可能绝对公平一样,不同的行业之间、不同的公司之间,市场给予它们的市盈率估值是不同的。比如市场对待制造业与消费医疗股票,其市盈率这一“待遇”就常常不同。我明白了这一点,也是有些从大猩猩向人类进化的感觉啊!

例如,自中国股市诞生以来,上证指数市盈率的波动区间在10~40倍波动(将来市场进一步成熟,估值中枢有可能下移)。虽然这一数字有区别(成熟国家的市场还要低),但这一“规律性”在国外的股市也多表现出这种“游戏”特征。由此,根据市盈率,大盘整体而言是处于高估区、低估区,或者是混沌区,我们心中就有个大概了。如果说“看大盘炒个股”(我现在其实特别烦这个“炒”字,这里只是借用一下),这句话还有点价值的话,也就体现在这一点。

那么,就个股而言呢?

这就是本人多年摸索的估值“真经”了,今天我也就豁出去,全抛出来了啊!

以贵州茅台为例。

当2013年股价底跌至140元之下、市盈率“压缩”至10倍左右之时(注意是我用的词是“压缩”,我们等待的就是市场将它“压缩”到极致之时,此时才是好机会啊),我就撰文“大声疾呼”:优秀企业的股价跌便宜了你会买吗(这篇也曾上今日话题@今日话题的:链接地址https://xueqiu.com/3491303582/26436812)?实际上我就是用的我这个“真经”。

可以设想一下,假如10倍市盈率买入,那么五年、十年之后,市场仍然给予10倍市盈率,那么它这些年的增长率就是自己的收益率了。根据当时判断,贵州茅台这种“高大上”的企业长期下来保持高于国家GDP的增长率当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当市场给予它一个10倍市盈率之时,无论如何不能说其是胖子了。如果将来它的增长又超预期,我上面说市盈率就是市场预期的一种直观表达嘛,那么好,我们就乐得享受便是了(向上双击嘛)。当然,现在大家是知道的,市场的“御妻”确实是不一样了,仅依靠估值的修复它就上涨了一倍多。

当然,现在回头看,在当时那种“严峻”的情况下,你可能会说:难道它就不会跌至5倍市盈率吗?呵呵,刚才不是说了吗?这其实就是我们这一行的“秘密”啊,即市场总会对这种消费类的企业有一定的市盈率游戏规则的,如若不信,自己还可以与类似的国外成熟市场标的物进行一下对标。

当然,特别说明一下,这种“游戏规则”还是要建立在基本面的分析之上的,万不能“瞎游戏”!

再以东阿阿胶为例。

当2015年它跌至40元之时,我就多次撰文说它有很大的投资价值了,为什么呢?因为毛估估,那时它的市盈率已下跌至18倍以下了,结合其基本面和成长性,按照我说的这种“游戏规则”,对于一家类消费品牌的药企来讲,给予20倍以下市盈率无论如何不能说是个“胖子”吧。而且假若五年以后,市场仍然给予它18倍左右的市盈率,那么显然公司五年的增长率就是自己的收益率(符合自己的五年翻倍股标准)。既然是“瘦子”了,那就下手分段买入即是了。当然,现在市场对东阿阿胶的预期似乎又乐观多了,而我本人自己说阿胶说得都有点快烦死了,早已经是“暗服阿胶不肯道”了!

我将上述这种估值方法称之为“简单推算法”,如果能够有一天可以在中国证监会申请专利,那我再申请去啊!

当然,我知道有朋友会说,我列举的这些均已是“过去进行时”了,如果来点富有挑战性的,再列举一个“未来进行时”的如何?

好,反正我也不是什么大家、大伽,只管谈谈理念,忌讳谈个股,怕误导了大家!

以现在进行时的复星医药为例,简单推算一下如何呢?

复星医药现价20.97元,2015年每股收益1.07元,对应的市盈率20倍。这个价位按照市场对医药企业的估值,并考虑到现有近500亿的市值大小,当说是不高不低的样子。而结合其基本面分析,我判断将来它取得高于国家GDP一倍左右的增长也当是大概率事件(若实现全面小康GDP当保持在6.5%左右),而且2015年其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已达14.21%。更何况,我们看到复星医院在国内国外并购的胃口越来越大,且国际化的视野进一步彰显。

种种研究证明,20元以下的复星医药绝对不能算是个胖子啦(基本符合我的五年翻倍股标准),而且这种投资型平台公司,说不定将来哪天管理层又将一些优秀企业往里装的,所以,在16~18元这个价位区间,我本人就吃了它不少货。现在看它的股价似乎有与低位区渐行渐远的意味,但是总体看,我认为这个价格区间还不当是个大胖子的区间。

怎么样?这种简单推算法是不是不再难倒英雄汉?!

有人可能还会说,投资估值是科学,还是艺术嘛,你哪能如此机械地、懒惰地理解和使用市盈率呢?再进一步说,你们这些“夹头”啊,只会片面地理解和运用市盈率,这难道就是价值投资吗?

开头我就说了,本人愚钝,而且反应也慢,多年以来如果说摸索出点“秘籍”与经验的的话,这就是了。至于叫什么投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简单、实用就好。

不过,需要特别特别说明的是,我的这种简单推算法,其实只适合于我说的符合那“五性”标准的投资标的。

关于五性标准,在我的电子小书《给业余投资者的十条军规》中有所论及,这里只是再提一下概念,即长寿性、稳定性、盈利性、成长性、管理层有德性(行)(为方便起见,用词并不确切)。

说得再形象一点,假如我们将选股与选择职业来对比一下的话,我的这种方法只适合于对公务员这种稳定单位的职业进行估值。公务员虽然挣得并不多,但毕竟有稳定的工作和现金流入,而且老了退休还有保障,相比之下,对于那些自由工作者,或者突然之间发一大笔财,或者突然之间又陷入收入入不敷出境地者,就不好估值了。

本人小时候,特别喜欢逮鸟(那时少不更事顽皮啊,更是没有一点环保意识啊),其中在我们这个地方,有一种我们名叫“傻瞪眼”的鸟特别好逮(而且一旦逮住了,那种兴奋劲一点也不亚于现在骑上个长牛股)。为什么呢?你只要在土堆上放上带着虫儿的夹子,根本用不着用土埋上(绝大多数的鸟可精着呢,不用土将夹子埋上,隐藏起来,那鸟绝对会十分警觉,不会上当),只要这种鸟见了,就会飞扑下来,让我一逮正着。

这事到今天还给我的投资以深刻启发,即自己只要去逮这种“傻鸟”就好,而用不着非要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

其实,早在2500年前老子在《道德经》里就说过我们人性的这一毛病:“大道甚夷,其人好径。”意思是说,本来有平坦的大道,人们啊还专门喜欢找那些弯弯曲曲的路径去走。投资嘛,找不到捷径,咱就专找那平坦的阳光大道不就行了,根本没有必要去挑战珠穆朗玛峰(据报道说在珠穆朗玛峰上的尸体远比登顶成功者多啊)。好在,股市的可爱之处,它常常给我们提供这种能够看明白的、容易“逮住”的机会,这就足够足够了!

三、透支一年买入法

熟知我的朋友知道,我曾经说过“先结婚后恋爱”买入法,即如果看好了某家上市公司,则可以先买入它一部分,这样便将自己“拴”住不再三心二意,增加了自己研究的动力与专注。这个道理太好理解,因为投入钱与没有投入钱的区别,就像谈恋爱时“带电”与“不带电”的区别一样啊!

殊不知,我还有一个买入法没有兜售出来——“透支一年买入法”!

这是什么意思呢?

久在股市中待的人,有一个问题最让人纠结:其实好的企业、好的商业模式,我们有时是不难发现的,而且好公司本身就是稀缺资源,且股市上个个是精灵鬼,早就一双双眼睛盯着呢。所以,造成这些稀缺资源公司的估值,还真像中年人的裤腰很难减下来。我们的心情呢,也经常就像那个爱吃腥的小猫,面对着“皮球”无从下口啊!有些大牛股、长牛股其实就是这样永久地错失的!

怎么办呢?那好,咱就来个“笨鸟先飞”,透支它一年的估值买入如何?

要知道,对于一家公司几年之后的成长确实难以把握,但是对于它一年半载的增长,因为有着季报、半年报的参考,加之企业增长的惯性,那么还是相对容易判断的。如是,我们豁出去“透支”一年的持有时间成本,然后再给它进行估值(或者按照上述简单推算法),那么有时也差不多能等到买入机会。

比如,我前两年买入同仁堂的成本是14元多,后来加仓成本至18元之多(毛估估市盈率掉在25~30倍),现在看来似乎已上涨不少,其实当时我就是运用的这种“透支一年买入法”。运用这种方法需要分批买入:进一步跌下来了,自然是正中下怀;上涨上去了,也乐得享有浮盈收益。

当然,这种方法预估到怎么样的一个平衡点,这还需要自己掌握,而且还真是个艺术活儿。但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即由于我们本来就是计划“透支”一年期的,所以,一旦买入了,因为有早一年的持股期限,心态上便可以视其涨跌如浮云了。

同时再重申一下:使用这种方法进行估值,其支撑点还是要建立在我的“五性”标准之上,切不可到处乱“透支”去啊!

四、估值的“出发点”究竟放在哪

本人不才,但常常喜欢做终极的思考。比如,谈到对一家企业的估值,我思考的终极问题是:就像企业要明晰自己的商业模式一样,我们在股市上的赚钱模式究竟有哪些呢?这个问题如果搞不清楚,或许说明我们是在稀里糊涂地赚钱。

(1)赚估值修复,即PE放大的钱,有点类似于格式投资法。

(2)赚优秀企业价值增长的钱,即依靠企业的优秀商业模式赚钱,包括分红的钱。

除此之外,作为投资人还有别的赚钱模式吗?应该说没有了。

但是曾经好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是先赚市场估值修复的钱,还是赚企业价值增长的钱呢?

第一种模式,如果市场长期处于“不应期”,且不要说如日本那样股市失去的20年,就是10年怕是绝大多数人也熬不起、熬不住。股市上什么事都可以发生,一想这一点,也经常吓出我一身冷汗啊!

有鉴于此,我们的赚钱模式出发点当立足于第一种模式,当然出现第二种模式,也乐得照单全收,所谓双击。在这种终极思考的前提下,再去进行估值计算,我认为这才真正叫有的放矢(啥事,包括估值这种艺术活,如果没有大的路线、方针指导着,也容易变成无头苍蝇乱冲乱撞啊)。

行文到此,这里还是要重复我自己快说了100遍的那段“名言”:“与其预测风雨,不如打造诺亚方舟;与其猜测牛熊,不如见便宜了便分段买入,并以年为单位坚定持有。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放在优秀且低估的企业身上,切不可寄托于牛市大潮的全部上涨之上。”

不要以为这段话说起来很轻松,实则是我“悟道”多年才明白的道理呢!

这段话实际上就告诉我们,在股市上投资,最大的“甜点”(由痛点变甜点),其实就是赚“优秀且低估”的钱,即这两种赚钱模式我们都要,但是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放在第二种赚钱模式上,特别是就长期投资而言。

实现了以上“融合”,或许才是投资的最高境界!

若达到这种最高境界,在操作实践上,还需要牢牢把握我反复说过的“三个重要机遇期”。

(1)整体大熊市极度低迷期。此时泥沙俱下,好坏一起杀,这时就不再是河中钓鱼,而是沙滩拣鱼,还用得着做什么精确的估值吗?!大胆地买入就是了!

(2)优秀企业一时“王子”遇难。如果判断它还是具有“王子”的品质,你就当“雪中送炭”人去吧。正所谓投资如做人,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3)长牛股阶段性深度调整之时。唯有此种时机,需要运用前面说的那种“简单推算法”或“透支一年买入法”。虽然,这个时机不如前两种时机“透人”,但也不失为一种补救办法。

不过,行文至此,我还要弱弱地问一句:远的不说,去年的股灾种种,今年初的熔断被废,我认为就有这种机会,但是你抓住这些机会了吗?如果没有抓住,又是为什么呢?

投资有时就是要有这种“内省”的功夫,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果扪心自问,自己常常犯的错误是,明明心里明白是好机会可就是下不去手去抓,那好,还是继续修行去吧!

按:我这篇文章其实卖了个“关子”:我们这一行的“秘密”,因为我明白、懂得的自然会懂的,恰好@静逸投资今天出推出了一篇关于估值的文章(链接下面,可参阅),正好说了我们这一行的秘密,即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之间的市盈率待遇是不同的。在此再补充一点:考察这种不同,当从以下几个维度去综合权衡。

(1)我说的那种行业命相,是由行业属性决定着的。

(2)商业模式的优劣,如有经济特许权的估值就高。

(3)公司寿限,如长寿的企业估值高。

(4)公司所处生命周期,处于朝气蓬勃时期的公司估值自然高。

(5)市值大小,市值相对大了,市盈率估值重心会逐步下移的。

(6)市场普遍预期,但预期又是双刃剑,更当具体分析加理性利用。

分析好这6个维度,是估值的艺术活,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里面。

同类推荐
  • 青年作家(2015年第10期)

    青年作家(2015年第10期)

    《青年作家》是一本老牌纯文学读物,创刊于2005年,由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 异化(豆瓣阅读·科幻月刊002)

    异化(豆瓣阅读·科幻月刊002)

    本期科幻月刊的主题是异化。异化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对人的本性的悄然改变。什么力量在推动这种改变?异化到什么程度就不能再称为人?本期的5个故事分别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些作品由豆瓣阅读的上万部作品中精心挑选而来。我们欢迎你登录豆瓣阅读平台,开始讲述你的故事。
  • 故事会(2020年7月下)

    故事会(2020年7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故事会(2020年6月上)

    故事会(2020年6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雪球专刊第088期:散户不亏战法

    雪球专刊第088期:散户不亏战法

    10月21日,许久不见的千股跌停再次出现。昨日还在体验“让利润飞”的快感,隔日就变成“如何保住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对于广大散户来说,在想着炒股赚钱之前,如何才能学会先不亏?参见本期雪球专刊——《散户不亏战法》。
热门推荐
  • 吞星之变

    吞星之变

    浩瀚的宇宙空间之中,无尽的光芒散落,数道至极的力量碰撞,激荡之间,无数的陨石化成飞灰,扩散的波动,湮灭一切,那是灭星级的力量!“方杨!别让岁月神话成功合一,他们撑不了多久了!”一道强横的神念传入方杨的识界,在场的数架PXT—S号神级机甲,都被时间法则所控制,无法动弹分毫。“时光之梭,岁月之轮,我岂会容你们再度合一!”方杨的脸上显出一丝冷笑。
  • 打不死的祖宗

    打不死的祖宗

    没简介会不会更加厉害?为了更加厉害,就不要简介了!
  • 命中注定的雪夜

    命中注定的雪夜

    “我一直试图说服自己,可是我找不到理由,原来喜欢根本不需要道理,羽沫我喜欢你,”王源“林依雪,如果我说我喜欢你,你愿意和我在一起吗”王俊凯“我以为我离爱情很远,直到遇见你,我才发现它就在我身边,沐小薰,我喜欢你”易烊千玺......
  • 两朝皇妃

    两朝皇妃

    都说天上会掉馅饼,可是馅饼没掉下来却掉了个准太子妃的名份砸到了她的头上,面对宫廷里陌生的云播诡谲,她淡然处之。老皇帝的目光在两个皇子之间流转,“帝位和她你们只能选一个。”他选择了她。当有人问他,帝位和她你只能选一个,你会怎么做?他说,我两样都要!
  • 爱上你很简单

    爱上你很简单

    17岁的夏依然遇见了18岁的宋乔,一次简单的相遇,一份简单的小心思
  • 重生丞相大人别跑

    重生丞相大人别跑

    直到二公主苏离酒死的那一刻,她才发现如今抱着她的这个相公为他舍去了多少,从被父皇赐婚给他,苏离酒从来没有正眼看过月澜尘一眼,哪怕他是权倾天下,如嫡仙一样的人,可是月澜尘却甘愿为了她去背叛天下人,原来最傻的是她自己罢了,沾满鲜血的手摸上那如玉的脸,直到最后一刻才明白你的好,若有来世,定不负你……
  • 四叶草:你就是我的阳光

    四叶草:你就是我的阳光

    那年,她十九岁,遇见王一。从那开始,她的视线总会被这个叫王一的男子牵引着,眼中也只有王一,而可悲可笑的是,在同校的生涯里,竟然没有勇气主动的跟王一说过一句话。暗恋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
  • 山海图之玄门

    山海图之玄门

    科学的轮船,把我们从神鬼的世界里拉了出来,从此以后我们失去了对神鬼的信仰,质疑神鬼的存在,排除一切科学之外的事情。而科学,也不余遗力的来解释一切,也确实解释了我们所接触到的一切,但那些我们没有接触到的那些禁区呢?禁区,当然也有得解释,那就是权威。然而存在的一直都存在,并不会因为我们的信仰崩塌而荡然无存。
  • 点点星光雪未央

    点点星光雪未央

    想人间婆娑,全无着落;看万般红紫,过眼成灰.........往昔时光如此美好,既然错过了,那就.........下个路口再见!
  • 网王之温柔

    网王之温柔

    若汐——如晚潮一般的淡然无痕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是海啸来临的前夕她可以温柔的接受别人的陷害只是为了让别人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一切。她可以温柔的接受别人的冷嘲热讽只是为了让别人发泄他们内心的怒火。她可以温柔的接受一切不公平待遇只是为了让他们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同样可以温柔的接受别人的挑衅只是为了让他们所露出的得意的笑容。所以若汐是温柔的,她当之无愧。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