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36000000022

第22章 结论

政府新闻政策的变动、大众媒介自身的定位、社会受众对媒介的认知和使用水平都从不同层面影响到对大众媒介公信力认知和评价。但万变不离其宗,探求影响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外部要素基本脱离不了新闻管制、经济利益和社会主流价值观下的价值判断这三个层面的思考。影响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内部要素则无法避开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良心这个话题,后者与前者密切相关,无法切割。我们在此思考的是大众媒介与政府的关系、媒介的自身角色认知以及主流价值观下的价值判断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思考政府与新闻界的关系及其新闻政策对大众媒介公信力有何影响?这里涉及新闻管制问题。纵观近代以来我国新闻传播史,政府与大众媒介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对大众媒介公信力的评价。无论是晚清还是民国,中央政府对待大众媒介的态度和政策,常因当权者的更迭或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处于变动之中,这种不稳定性使大众媒介与政府的关系时好时坏。政治势力通过金钱贿赂、提供官职,或是逮捕、监禁、暗杀等种种形式对新闻界进行渗透或控制,这在晚清和民国新闻发展史上并不鲜见。

自20世纪50年代对报纸和电台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大众媒介长期处于国家所有制状态,政府利用政权力量建立起来的报业体系,为宣传国家政策方针、统一思想、有效控制和管理社会舆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早期缺少竞争、信息来源渠道单一的情况下,国家媒体先入为主地确立起在新闻报道方面的权威地位,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影响力并不等同于公信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报刊的大量创办,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政党机关报对社会的绝对影响力已今非昔比。

在政府对大众传媒有强大的掌控或影响力时,社会对大众传媒的信任程度与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关系成正比。我国大众媒介因客观环境所限,新闻方面仍有较多的宣传性报道。政府的大量政策方针是通过大众媒介途径进行宣传的,政府能否履约,能否按照所宣传的进行运作,势必影响到发布这些信息的媒介公信力。

1949年后,随着各类政治运动的兴起及“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大众媒介比以往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其破坏性和影响力也在这个时期凸现出来。这也使人们在“文化大革命”后逐渐脱离盲目信任媒介宣传的状态,开始对媒体上发表的观点和信息进行辨别和思考,20世纪80年代末新闻改革的呼声即反映出人们对媒体公信力的担忧和不满。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国媒体公信力仍然面对着相同的挑战。

其次,大众媒介自身的角色定位影响到媒介公信力。

民国时期,特别是在政治权力斗争激烈、利益关系复杂的时局中,一条看似伸张公平正义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其得以出台的背景及目的也许是出于私利而非社会公益之心。基于事实的报道,的确能对政府和官员发挥舆论监督和提醒约束的作用,但大众媒介应尽力避免以个人倾向或好恶来代替客观的社会评价,否则很容易出现缺乏深度思考、只求抒发口舌之欲和个人感情的过激言行。这将使社会无法在宽容、坦诚的平台上对话,如在近代报业的发展过程中,少数敢于触犯政客或当局的报刊为迎合读者心理,在新闻报道中对报道对象缺乏应有的尊重,将个人好恶掺入报道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以致有失新闻的客观性原则,严重者遭遇杀身之祸。这种非理性的报道行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以恶治恶式”的方式绝不是正直、负责的媒介应采取的手段。

对1949年后的中国的新闻界而言,在新闻宣传上出问题,其所要担负的政治责任要比社会责任严重得多,这成为束缚新闻界言论空间的重要外因。在政治空气浓重的时期,大众媒介大多提供“应提供的内容”或受众“应知道的东西”,受众的需要并非首要考虑重点。

实际上,我国的大众传媒即使在现阶段政府新闻政策允许拓展的领域内,也缺乏独立的声音。以报道国家重要政策为例,媒体对大容量的政策文本缺乏带有独立见解的解读,反映在报道上就是堆砌官样文章,几乎没有真正给人提出质疑和不同意见的空间。

国家政策是否能被社会真正接受和理解,与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关系密切。如果大众媒介囿于传统的报道风格和报道模式,沿袭程式化的报道,受众也习惯于按传统的思维来给出自己的解读和判断。政府在进行政策宣传时,投入时间长、力度大,但宣传效果却常不尽如人意。随着外部大环境的逐渐放开,政府应允许并鼓励媒介形成自身的报道特色和勇于表达不同的观点,而媒介也应积极改变长期以来报道风格和报道模式上的僵化,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另外还应指出,媒介对社会问题的提出,应以维护社会公益为目的,而非为寻求刺激、个性、独家新闻,不惜夸大事实,哗众取宠,空托舆论监督之名而无真正关怀社会之心。与此同时,大众媒介不应一味迎合受众低层次的需要,应主动提供健康、积极的信息,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正确的价值观,有益社会进步。负责的大众媒介既要反映这个社会的良心,也愿真心为着社会公共利益放下自己的偏好和利益,提供真实的信息和评论。这样的媒体才能获得受众长期的支持和认同。

大众媒介的权力来自其所代表的大众,因此必须首先尊重和认识公民的权利,同时担负起媒介自身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不要将自己摆在审判者的角度,以致使报道干扰司法的独立和公正。记者的意气用事、感情偏向有可能对法律断案的公平、公正带来过多的外部压力。发挥舆论监督、反映社会现实是大众传媒的基本职责,但这些职责的发挥需要建立在尊重法律和被报道对象的基础上,不能越界行使这种权力,否则其损害的是社会的法治秩序,使司法审判与传媒报道发生矛盾,因影响司法公正而最终影响媒介的公信力。

大众媒介能否主动、及时地提供信息于社会,同样影响着媒体公信力,特别是那些关乎社会公共利益,如公共健康、社保基金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时就更是如此。2003年的“非典”前期对疫情报道的隐藏及压制曾一度使政府和大众媒体公信力陷入信任危机,凸显出政府对媒体控制力之强大。

大众媒介及其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则,是媒介公信力得以保证的重要基础。很难想象,一个缺乏社会关怀,不知何为公平、公正以及社会正义理念的机构和个人,能真正认同它对他人、社会和政府的高尚要求。不少时候,我国新闻舆论界可以在某个时期形成较有影响力的舆论导向,指斥社会黑暗、维护社会权益,却常看不清自身局限,如缺乏宽容、控制信息、新闻舆论与广告呈现两张脸孔等。

大众传媒如不能及时、公开、客观地提供真实信息给社会大众,就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特别是在网络媒体的时代,传统的大众媒介已无法完全限制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如果大众媒介不能与时俱进,媒体公信力的危机已是不言自明。

再次,大众媒介的公信力状况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密切相关。不同时期出现的媒介公信力问题各有其时代的代表性,反映着各时期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认知,对监督和规范媒介的传播行为发挥着内在约束力,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处于变化之中。大众媒介对事物的是非、美善等判断标准必然受到其所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以新闻报道客观性为例,自近代报业进入我国之初,直到如今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虽不断有新闻界内外人士对我国新闻报道缺乏客观性问题提出批评,但新闻从业者并未能真正明白“客观性”新闻对社会的真正意义,更遑论尊重和遵循。而这种问题的背后,即涉及整个社会价值观的问题。

众所周知,西方社会中很多基本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与其基督教信仰文化密切相关,在基督教文化中,诚实被视为极其重要的品格,并成为衡量人们社会生活中各种行为的核心标准。在这种信仰下培养起来的文化,对诚实的尊重已获得整个社会的肯定,具有强大的社会约束力,具体到社会各个领域,当然包括传媒领域,其所能发挥出的道德约束力是不言而喻的。

反观我国,虽然传统文化也提倡诚信待人,但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下,这种从人本文化出发的诚实标准,相比因敬畏信仰而出发的诚实,具有大得多的可操作空间。我们并非说西方社会的报道全部就是客观的,但关键是在整个社会文化对诚实极度看重的环境中,无论就媒体及其从业者,还是就社会的监督力量而言,已具有无形的默契,公然进行破坏者只是极少数,并且等待这种人的结果将是信誉全失,不可能再在新闻界立足。但这种不诚实的报道的情况如果发生在我国,虽然无论社会还是媒介都知道其危害,但整个社会对这种“不诚实”却持有难以理解的宽容和麻木,只有当一个社会对表面的谎言习以为常、不以为意的时候,才可能对媒介有这样的宽容。这种状况使媒介在尊重新闻客观性和真实性方面缺乏应有的社会舆论压力,社会自身也无法担负起监督媒介的力量,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单单期待大众媒体进行改变是远远不够的,这是整个社会的议题。

社会主流价值观与政府的新闻政策、受众的选择以及媒介的自我定位相互影响,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主导作用也各不相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公信力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也随着这些外部因素而发生着变化。

当今我国大众媒介在讨论敏感领域、客观引述国外报道和评论等方面仍存在着不够全面和遮遮掩掩的问题。在网络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未展现出来之前,我国一直缺乏相对自由的公共讨论空间,社会舆论议程基本被国家掌控的大众媒介所掌握,普通民众与民间组织对社会舆论的影响相当有限。此外,媚俗、庸俗的娱乐新闻、社会新闻的涌现,虚假、低俗广告的屡禁不止,现行法规或管理上的缺失,使相关政府机构在履行职责时,存在明显的执行盲区,不能对新闻界的不良行为予以有效制裁,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当代媒介的公信力水平。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大众媒体公信力的研究和探讨也将继续下去,纵观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走过的历程,我们看到其背后折射出的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变迁。不同时期的受众因受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环境、意识形态观念、信息来源的多寡、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并非总能对大众媒介公信力予以公平和客观的评价。所以真正具有公信力的媒体不仅要经历其所在时代的检验,更也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样我们再审视那些特殊时期如“文化大革命”时被社会认为具有公信力的媒体,其实却充满了谎言也就不足为奇了。

研究者深知,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要发生较大突破,并非靠专家、学者们在理论上达成某种共识或建立起某种评价体系就可以实现,但对该问题的思考能帮助我们客观地认识影响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各方因素,而非把问题简单化。今日的大众媒介领域需要昔日《大公报》那样的先行者,当然,就是那些先行者也有其局限性,能达到完美意义上的大众媒介公信力,更多的是一种理论的期待,但向着该目标前进和要求应是大众媒体不懈的追求,也将是全社会的福祉。

一、专著

[1]宁树潘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二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埃默里等著。美国新闻史 。展江等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中国人民广播回忆录(续集),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6

[4]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中国人民广播回忆录 。北京:广播出版社,1983 。[5]陈崇山,弭秀玲。中国传播效果透视 。沈阳:沈阳出版社,1989

[6]陈华编 ,中国新闻事业史 ,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

[7]陈力丹 。世界新闻传播史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8]《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卷》编委会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台百卷丛书(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9]丁淦林 ,中国新闻事业史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方汉奇主编,宁树潘、陈业劭副主编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11]方汉奇 ,中国近代报刊史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 ,[12]戈公振 ,中国报学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3]戈公振 ,中国报学史 ,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14]郭镇之 ,中国电视史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15]何承朴 ,四川近代报刊三十家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16]胡道静 ,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民国丛书第三编第41 号),北京:世界书局,1946

[17]张维义 ,当代“老新闻”,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

[18]黄天鹏 ,中国新闻事业史(民国丛书第三编第41 号),上海:上海联合书店,1930

[19]蒋国珍 ,中国新闻事业发达史(民国丛书第三编第41号),北京:世界书局,1927

[20]解放日报报史办公室 ,解放日报五十年大事记(1949—1999),北京:解放日报社,1999畅

[21]赖光临 ,七十年中国报业史 ,台北:中央日报,1981

[22]赖光临 ,中国近代报人与报业(上下),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

[23]赖光临 ,中国新闻传播史 ,台北:三民书局,1978

[24]李瞻 ,世界新闻史 ,台北:三民书局,1993

[25]马光仁 ,上海当代新闻史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6]马光仁 ,上海新闻史(1850—1949),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7]欧阳醇 ,报纸,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84

[28]任白涛 ,综合新闻学(民国丛书第三编第40号),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1941

[29]山本文雄,山田实,时野谷浩 ,日本大众传播工具史,刘明华,郑超然译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

[30]张友鸾等,世界日报兴衰史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31]陈伯熙 ,上海轶事大观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32]海市广播电视局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广播电视七十年(1923 ,1—1993 ,1)

[33]沈寂等 ,中外电影大观(一),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34]黄维钧 ,中国第一女影星的爱恨生活:阮玲玉画传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35]徐迅 ,中国新闻侵权纠纷的第四次浪潮———一名记者眼中的新闻法治与道德,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36]朗劲松 ,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37]《文汇报》报史研究室,文汇报史略(1949畅6—1965畅5),北京:文汇出版社,1988

[38]研究室 ,在曲折中行进:文汇报回忆录2 ,北京:文汇出版社,1995

[39]吴廷俊 ,中国新闻传播史稿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40]吴廷俊 ,新记《大公报》史稿(第2版),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

[41]杨光辉,熊尚厚等 ,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 ,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42]曾虚白 ,中国新闻史 ,台北: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1977

[43]张国良 ,现代日本大众传播史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

[44]张静庐 ,中国的新闻记者与新闻纸 ,北京:现代书局,1932

[45]张之华 ,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公元724年—1995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6]赵玉明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47]朱传誉 ,报人·报史·报学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

[48]徐铸成 ,徐铸成回忆录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49]徐铸成 ,亲历1957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50]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部),章建刚等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51]杨熙 ,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新社三十五年经验集纳,北京:中国新闻社,1987

[52]陈存仁 ,抗战时代生活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3]曹聚仁 ,我与我的世界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54]陶菊隐 ,记者生活三十年 ,北京:中华书局,1984

[55]姚福申 ,学海泛舟二十年 ,香港:香港语丝出版社,2001

[56]曹聚仁著,曹雷编 ,听涛室人物谭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57]李建新 ,中国新闻教育史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58]宋军 ,申报的兴衰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59]刘志琴主编,闵杰著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60]刘志琴主编,罗检秋著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三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61]徐铸成 ,报海旧闻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2]曹聚仁 ,北行小语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63]喻国明等 ,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基础理论、测评方

法与实证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64]张友渔 ,报人生涯三十年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二、文集 全集 年鉴 资料 期刊 传记

[1]《新闻报》三十周年纪念专刊

[2]上海通志馆,上海市年鉴(1935年)

[3]贾树枚 ,上海新闻志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4]上海研究资料续编 ,上海:上海书店,1937

[5]胡适书信集(上)(1907—1933),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祝均宙,萧如斌,萨空了文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新编鲁迅杂文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8]胡适全集(第21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9]熊希龄先生遗稿,上海:上海书店,1998

[10]广西日报新闻研究室 ,国际新闻社回忆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11]新华日报的回忆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12](中国现代自传丛书第一辑)张玉法,张瑞德 ,龚德柏回忆录(上),北京:龙文出版社,1989

[13]蒋丽萍,林伟平,民间的回声: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传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14]管翼贤 ,新闻学集成(第七辑),北京:中华新闻学院,1943

[15]中国新闻年鉴编辑委员会 ,中国新闻年鉴(1983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16]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中国新闻年鉴(1985年),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17]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新闻学会联合会 ,中国新闻年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8]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新闻学会联合会 ,中国新闻年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9]中国新闻年鉴杂志社 ,中国新闻年鉴 ,北京:中国新闻年鉴杂志社,1994

[20]中国新闻年鉴杂志社 ,中国新闻年鉴 ,北京:中国新闻年鉴杂志社,1995

[21]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中国新闻年鉴,北京:中国新闻年鉴出版社,2000

[2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中国新闻年鉴 ,北京:中国新闻年鉴出版社,2002

[23]《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辑委员会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6

[24]《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辑委员会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

[25]《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辑委员会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

[26]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新闻研究资料》编辑部 ,新闻研究资料(第19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7]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新闻研究资料》编辑部 ,新闻研究资料(第20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8]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新闻研究资料》编辑部,新闻研究资料(总第30辑),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29]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新闻研究资料》编辑部,新闻研究资料(总第40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三、主要参阅期刊

[1]重庆《新闻战线》

[2]《中外月刊》

[3]《东方杂志》

[4]《申报》

[5]Journalism Quarterly

[6]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四、主要参考论文

[1]陈斌,贾亦凡,2002年十大假新闻 ,新闻记者,2003(1)

[2]陈斌,贾亦凡,2001年十大假新闻 ,新闻记者,2002(1)

[3]喻国明等,中国报业:面对结构性转换———1994年全国报纸读者调查分析报告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3)

[4]鲍兰 ,如何提高对农节目的可看性与可信度 ,电视研究,2003(2)

[5]卜卫 ,受众的媒介观念研究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2)

[6]陈崇山 ,中国受众研究之回顾》(上),当代传播,2001(1)

[7]陈崇山 ,中国受众研究之回顾》(下),当代传播,2001(3)

[8]陈崇山 ,中国受众研究之回顾》(中),当代传播,2001(2)

[9]陈力丹 ,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 ,新闻记者,2002(2)

[10]陈亚洲 ,舆论监督也要讲公信力 ,报刊之友,2000(2)

[11]方德运 ,提高公信度增强竞争力 ,新闻爱好者,2002(6)

[12]韩炼 ,三大新闻传媒发展趋势浅议 ,当代传播,1998(6)

[13]何运林 ,党报规避软新闻对公信力负面影响的思考 ,新闻前哨,2001(3)

[14]胡卫东 ,电视广告误区种种 ,电视研究,1999(4)

[15]黄旦,严慧颖,从新闻史看新闻宣传与新闻失实 ,新闻界,1998(3)

[16]黄旦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媒的基本走向 ,杭州大学学报,1995:25(3)

[17]黄晓芳 ,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 ,电视研究,1999(11)

[18]黄晓芳 ,媒介公信力与视听率发行量 ,新闻记者,2000(2)

[19]季为民,张宪春,被“烟幕弹”遮住的新闻真实———解读集团利益驱动下的假新闻悖论,新闻爱好者,2002(6)

[20]蒋莉 ,警惕“真事实假新闻”,新闻战线,1996(7)

[21]靳一,中国大众媒介公信力影响因素分析 ,国际新闻界,2006(9)

[22]李剑林 ,非常事件与媒体公信力 ,新闻前哨,2003(4)

[23]李良荣 ,中国新闻改革20年的三次跨越 ,新闻界,1998(6)

[24]李忠昌 ,试论大众传媒的公信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5]廖圣清,李晓静,张国良 ,中国大陆大众传媒公信力的实证研究 ,新闻大学,2005(1)

[26]刘强 ,新闻媒介信用论 ,当代传播,2000(1)

[27]刘海贵 ,论精确性报道 ,新闻爱好者,2002(1)

[28]潘文群 ,假新闻:腐朽文化的产物———透视新闻媒体的虚假报道,新闻记者,2001(3)

[29]彭朝丞 ,新闻来源·可信度·吸引力 ,新闻战线,1994(4)

[30]彭伟步 ,重塑媒介公信力 ,粤海风,2002(3)

[31]彭伟步 ,中美传媒公信力比较 ,新闻记者,2002(7)

[32]屈凌云 ,现实呼吁:用新闻立法惩处假新闻 ,新闻爱好者,2002(6)

[33]佘文斌 ,公信力———传媒竞争的重要砝码 ,新闻战线,2002(5)

[34]石卫平 ,大众传媒与受众的社会化 ,江苏社会科学,2001(6)

[35]舒汉锋 ,新闻报道失实的法律认定 ,现代传播,1997(2)

[36]汤俊峰 ,新闻的局部失实不容忽视 ,新闻知识,1998(4)

[37]童兵 ,新闻传播现实性要求的真实把握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1)

[38]托马斯·J ,约翰逊,芭芭拉·K 。凯,谭辛鹏 ,互联网与传统媒介信息可信度的比较 ,国际新闻界,1999(5)

[39]张国良,廖圣清,上海市民接触大众媒介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上海市民与媒介生态抽样调查报告之一 ,新闻记者,2000(7)

[40]张国良等,中国传媒“议题设置功能”现状分析,新闻记者,2001(5)

[41]张亚华 ,关于电视新闻画面真实性的思考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4(3)

[42]何国平 ,论媒介公信力的生成与维系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2)

[43]陈心安 ,媒体公信力的要素构成 ,新闻前哨,2004(5)

[44]张志新 ,新闻媒体公信力解读 ,新闻采编,2004(2)

[45]林炳堂 ,公信力:县级媒体不容忽视的问题 ,声屏世界,2004(2)

[46]孙静 ,公信力:打造主流媒体之本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6)

[47]沈荟,金璐,西方传媒公信力的研究视域 ,上海大学学报,2008:15(4)

[48]俞熙娜 ,增强媒体公信力:从我做起 ,新闻实践,2004(5)

[49]周菁,刘家虹,重视并提升投资理财新闻的公信力 ,新闻前线,2004(1)

[50]杨玉华 ,增强网络媒体公信力对策谈 ,声屏世界,2004(6)

[51]喻国明 ,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初探———鉴论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的现状与问题(上),新闻与写作,2005(1)

[52]喻国明 ,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初探———鉴论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的现状与问题(下),新闻与写作,2005(2)

[53]喻国明,张洪忠,中国广播电视公信力评测报告 ,视听界,2007(3)

[54]赵志刚 ,提高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新闻前哨,2004(4)

同类推荐
  • 志愿者之歌

    志愿者之歌

    本书第一章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志愿者志愿服务岗位全景展示———每个志愿者送上的奥运寄语;第二至第五章分别是场馆志愿者、媒体运行服务志愿者、城市运行志愿者、媒体村服务生自己写作的岗位服务事迹与心理成长轨迹记录;第六章记录学校的条件保障团队在志愿者背后默默地付出;第七章是对奥运志愿者的特殊组成成员的访谈;第八章是“奥运精神与青年成长成才”课题组的一部分研究成果。
  • 一花一世界

    一花一世界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2005年甘肃发展报告

    2005年甘肃发展报告

    《甘肃发展报告(2005)》是甘肃省统计局向社会各界推出的、关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预测的综合性的年度分析报告,是创刊以来的第2本。其内容丰富、全面,数据权威、翔实(注:为忠于原著,重要文献篇中的数据未作更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甘肃发展报告(2005)》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全省篇,包括2004年甘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报告及对2005年发展趋势进行的预测分析;第二部分为地区篇,包括十四个市州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及对2005年发展趋势进行的预测分析;第三部分为专题篇,是统计工作者围绕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的专题分析。
  • 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

    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

    本书的主旨在于阐述西方社会的共同体以及社会生活的状况。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考察后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内容包括后福特主义或后工业主义(章)、反传统性(第二章)和全球化(第三章)对后工业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本书的第二部分讨论了不同形式的共同体是不是人类生活中所必需和重要的组成内容,并需要采取何种途径在后工业社会里维护与重建这种共同体。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护生宠世

    护生宠世

    他,为她,甘愿用命许她一世繁华。她,为她,放弃世界的宠爱
  • 落魄少爷逆袭记

    落魄少爷逆袭记

    他,是一个超级富二代。每天花天酒地,来往于各种高档会所。身边小弟无数,像狗一样跟在他的身后点头哈腰。只为坐在钱堆里的他给予他们一点微不足道的赏赐。这个含着钻石钥匙出生,在保镖,保姆,下人,狐朋狗友与金钱包围下生活的公子哥。今天是他十七岁的生日。然而······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切勿计较
  • 重奏

    重奏

    她的前两个男人,一个叫林福海,一个叫林东海。福海和东海从小就是铁杆哥们,一天不粘在一起就全身发酸发痒,好事歹事更是缺一不可的搭档。秀珍和他们既是同村人,也是从小就“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同伴好友,只是她的年龄比福海和东海小三四岁而已。福海和东海就像亲哥哥一样袒护着她,没谁敢动她一根头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山水训

    山水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墨遇见你真好

    重生之墨遇见你真好

    当再次遇见那个人,你才会发现其实那个人才是最爱你的人
  • 言而有夕

    言而有夕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言朗在遇到路夕颜以后,才知道了这句话的含义。有的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 龙女抢亲

    龙女抢亲

    像泡在温热的洗澡水中,像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柔软,温暖,通体舒泰,懒洋洋的,几乎不想睁开眼睛。醒了半天了,闹铃怎么还没响呀?手机是不是没电了?上班该迟到了吧!我一个激灵,坐起身来。。。。。。。这是哪儿?白日做梦?又不像。脑子里自动自发的蹦出一个词:“穿越?”我立刻兴奋起来,把手指放进嘴里咬了一下,好痛,这不是梦,天哪,爽翻了!穿越耶!不知是杨贵妃,还是赵飞燕呀!兴奋呀,兴奋,我一定要惑乱后宫,搅翻朝政,青史留名,让所有人都知道,最拽的女人不是武则天,而是我肖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