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79100000010

第10章 中国戏曲名家(1)

程长庚

程长庚(1811-1880),着名表演艺术家,戏剧活动家,京剧开山祖师。

名椿,字玉珊(一作玉山),安徽潜山人。活跃在清道光、成丰、同治年间,任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班主兼主要演员,工老生。咸丰时开始兼任精忠庙(清代北京戏曲艺人的行会性组织)会首。他艺术上严肃认真,兼收并蓄,极富创造精神,熔徽调、汉调、昆腔等于一炉,对京剧唱腔和表演艺术的形成做出了奠基式的贡献,有“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之誉。程长庚的唱腔音调高亢,寓柔于刚,表演凝重深沉,极为传神。戏路颇宽,尤其擅演忠臣、义士一类人物,激昂慷慨,感人至深。有“伶圣”之称。代表剧目有《文昭关》、《战长沙》、《群英会》、《镇潭州》。

谭鑫培

谭鑫培(1847~1917),京剧表演艺术家,工老生。湖北江夏(今武昌)人。父谭志道,与程长庚同时的着名老旦演员,人称“叫天”。故鑫培艺名为“小叫天”。谭鑫培曾在三庆班演武生和武丑,深得程长庚赏识。中年以后专工老生。继“老生三杰”之后,他不断革新,为京剧老生的唱腔和表演艺术拓出了新天地。他改造了过去老生唱腔注重气足声宏的特点,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大胆吸收京剧青衣、花旦、花脸等行当的唱法以及昆曲、梆子和大鼓的音调,创造出悠扬婉转而略带苍凉的唱腔;同时,他不侧重一技之长,十分注重唱、念、做、打几种艺术手段的有机配合,善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他的艺术风格卓异,影响深远世称“谭派”。作为一代艺术宗师,谭鑫培文武兼擅。代表剧目为《空城计》、《当锏卖马》、《李陵碑》、《击鼓骂曹》、《捉放曹》等。

谭鑫培在京剧发展史上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谭鑫培在世时,人称“伶界大王”,声誉甚隆。京剧老生行当“无腔不学谭”,观众听众迷谭,甚至有“家国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的说法。梁启超赠诗有“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州载轰如雷”之句。谭鑫培艺术生命长久不衰,艺术成就有口皆碑。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多京剧老生都宗法于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创出新的流派。30年代先后成名的“四大须生”都受到过谭派艺术的熏陶。他们是深得谭派艺术精髓而后独创的。

杨小楼

杨小楼(1878~1938),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武生,名嘉训,艺名小楼,原籍安徽怀宁,生于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是武旦演员,父杨月楼是“同光十三绝”之一。幼年在北京小荣椿科班从杨隆寿学艺,出科后,又拜名武生俞菊笙为师,并得到谭鑫培的指教和奖掖。他曾长期与谭鑫培、梅兰芳、余叔岩等名家合作演出,也曾首创性地以武生挑大梁领衔剧社。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享有盛誉,人称“武生宗师”。

杨小楼身材魁伟,嗓音清亮,再加上学艺刻苦、转益多师,在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武功超群,但从不卖弄技巧,一招一式,讲究合乎戏情戏理,揭示人物内心活动。他的唱、念,声如裂帛,喷吐有力,既字准句清又富有韵味。他脱出前人窠臼,“武戏文唱”,对武生艺术的唱腔和表演颇多创造性的发展。杨小楼一专多能,戏路颇宽,长靠短打,文武老生,演来都得心应手,形神毕肖,他的艺术世称“杨派”。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等都是杨派传人。擅演剧目有《长坂坡》、《挑滑车》、《铁笼山》、《闹天宫》、《霸王别姬》等。

王瑶卿

王瑶卿(1881~1954),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改革家,戏曲教育家。

原名瑞臻,字稚庭,艺名瑶卿(一名瑶青)。祖籍江苏淮阴,生于北京,9岁学艺,14岁登台。始专工青衣,后也演刀马旦、花旦。18岁起任福寿班主演,已进人名演员之列。1902年秋至辛亥革命前,曾被选进清宫廷“承差”为皇家演戏,与“伶界大王”谭鑫培、“武生宗师”杨小楼合作。与此同时,他还在民间搭班演出,1906年以后,任同庆班头路青衣,与谭鑫培合演生旦戏,珠联壁合,一时称为绝响。辛亥革命后,王瑶卿重排和新编了一些古装戏,并尝试演出了时装戏,表现了艺术上的革新精神,他的成就改变了京剧形成后一直是生行领衔的局面,时人把他与谭鑫培并称“梨园汤武”。

王瑶卿对京剧旦角艺术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奠基式的。原来京剧旦行分界森严,各行当在表演要求上各有所偏,像青衣只许捧着肚子傻唱,而不注意表情动作的配合。王瑶卿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出发,融会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创“花衫”一行。又善于根据剧中人物的个性和演员的嗓音条件,创制新的唱腔。此外,对京剧旦角的服装、化妆等也做过重要改革。这一切,丰富了旦角艺术的表现力,为后来旦角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道路。1926年以后,王瑶卿因嗓音失润,息影舞台,致力于戏曲教育。他先后在中华戏剧专科学校、国剧传习所等处任教。解放后,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几十年来,他的入室弟子数以百计,有成就者,不胜枚举。四大名旦均曾师事王瑶卿,并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创了自己的流派。其他有影响的传人有赵桐珊、雪艳琴、王玉蓉、刘秀荣等。因王瑶卿教育成就卓着,戏曲界戏称他为“通天教主”。

肖长华

肖长华(1878~1967)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号和庄,艺名宝铬。祖籍江西新建,生于北京。11岁学艺,12岁登台。精通京剧各行当艺术,18岁以后专工文丑。曾与谭鑫培、王瑶卿、杨小楼等名家合演,赢得盛誉。又长期与梅兰芳配戏,铺垫衬托,严密得体,绿叶红花,互相辉映,声重一时。肖长华是京剧丑角艺术的集大成者,他成功地塑造过许多幽默机智的正面形象,也扮演过不少灵魂丑恶、道德败坏的反面典型。他的念白清脆流利,出口斩截,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做工舒展灵活,简洁传神,人们说他演的丑角不丑,谐而不俗,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肖长华还长期从事戏曲教育事业。从1904年起,任喜连成科班总教习达36年。解放后又历任中国戏曲学校副校长、校长。在印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既教戏又教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戏曲人材,为中国戏曲事业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肖长华的代表剧且有《群英会》、《审头刺汤》、《法门寺》、《女起解》、《连升店》

等。长演剧目编为《肖长华演出剧本选集》,理论着述集为《肖长华戏曲谈丛》。他参加演出的《群英会》、《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已摄制成影片。

艺术传人有马富禄、茹富蕙、孙盛武等。

盖叫天

盖叫天(1888~1970),京剧表演艺术家。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8岁学艺,习武生,10岁登台。长期在上海、杭州一带演出。受到南派武生宗师李春来的指教,刻苦习练短打武生戏。他广泛吸取各种武生流派和其他戏曲行当的表演技术,并借鉴武术、杂技、舞蹈的技巧,从生活现象中提炼武打动作,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盖派”艺术。1934年,他曾在一次演出中不慎折断右腿,被医生误接致残。为了重上舞台,他忍痛将愈合的骨节摔断再接,并坚持练功,两年后重登舞台,表现了献身艺术事业的坚强毅力。盖叫天艺术精绝。表演注重体现人物的精、气、神,讲究舞台动作的美、帅、真。他的武功扎实,腰腿灵活,无论是独舞还是对打,翻滚扑跌,都有独到之处。他设计的身段动作,体态矫健,富有节奏感和塑型美。尤其擅演武松戏,有“江南活武松”之称。他演武松,恪守“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的艺术准则,以丰富的武打动作和充分体现人物形体美的造型,准确地刻画出这一古代英雄雄健威武、嫉恶如仇的豪放性格。擅演剧目有《武松》(包括《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

等)、《三岔口》、《一箭仇》等。有戏曲表演经验记录《粉墨春秋》行世。子张翼鹏、二鹏、剑鸣(小盖叫天)均能传其艺。

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名澜,字浣华,又字浣华。

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出身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父亲梅竹芬都是京剧名旦,伯父梅雨田是着名京剧琴师。梅兰芳8岁学艺,11岁登台,14岁正式搭班演出,从专工青衣,到兼演刀马旦、花旦,文武混乱,无一不精。

晚清时,受新思潮影响,立志改革旧京剧。1913年到上海演出,引起轰动,受过欧阳予倩等进步戏剧家的影响。返京后,尝试演出了时装新戏《一缕麻》、《邓霞姑》等,排过新古装戏《嫦娥奔月》、《黛玉葬花》。1919年、1924年两次出访日本,1930年出访美国,1934年出访苏联,均受到热烈欢迎。“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携妻儿移居上海。针对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他先后编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戏,激发人民的抗日热情,反映人民的疾苦。抗战爆发,梅兰芳辗转香港、上海,息影舞台,蓄须明志,拒绝为日伪演出,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重登舞台,专演昆曲。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多项社会职务,仍不辍演出。到厂矿、到农村、到边防,足迹遍及全国二十几个省市。1953年,还曾以近60岁的高龄赴朝慰问演出。1959年,梅兰芳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梅兰芳演出过近400多出传统戏,30多出新编戏,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游园惊梦》、《穆桂英挂帅》等。其中有些已收录在文献纪录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中。论文集《梅兰芳文集》、自述性传记《舞台生活四十年》,不仅是他的艺术道路、艺术经验的记录和总结,而且是研究中国戏曲的重要文献。《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收录他常演剧目,其中许多已成为京剧的保留剧目。梅兰芳是梅派艺术的创始人。他天资并不十分聪慧,但勤奋好学,刻苦自励。师承吴菱仙、陈德霖、王瑶卿等名家,而能博采众长,集其大成。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做功、舞蹈、服装、化妆等方面都做了改革,把京剧旦角艺术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了自己的流派。梅派艺术讲究真与美的和谐统一,既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又注意表演的精湛、优美。梅兰芳的扮相雍容大方,唱腔圆润深醇,念自金声玉振,动作娴雅舒展,整个表演达到了出神入化,妙韵天成的艺术境界。他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者。他的弟子李世芳、张君秋、杜近芳等均成就显着,在戏曲界享有盛名,其子梅葆玖也能传其艺。梅兰芳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许多知名的艺术大师,如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着名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印度诗人泰戈尔等,对梅兰芳都曾有过很高的评价。

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号御霜,满族,生于北京。原名承麟,后改“承”为“程”姓。早年艺名程菊农,后更名艳秋,号玉霜。1932年起,易名砚秋,改号御霜。幼年家贫,6岁卖身荣蝶仙学艺。先习武生,后改花旦、青衣。11岁登台。第二年与名老生刘鸿声、孙菊仙配戏,显示了扎实的功底和出众的表演才能。后因倒呛辍演,得诗人罗瘿公之助,从荣家赎身,并就教于梅兰芳、王瑶卿、阎岚秋等名师。嗓音恢复后复出,与余叔岩、高庆奎等合作,引起轰动。1921年独立组班,长期在北京演出,也问或到上海、杭州等地献艺。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幽咽婉转、外柔内剐的唱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

从30年代起,他以擅演悲剧着称,着力表现旧社会妇女的悲惨遭遇。

1932年曾赴欧洲考察戏剧、音乐。1933年创办中华戏曲职业专科学校,并任南京戏曲音乐学院北平分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他曾排演了富有爱国思想的《文姬归汉》、《亡蜀鉴》等剧目。日寇侵占华北后,他离开舞台,到京郊务农,直到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致力于戏曲艺术的研究,曾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7年由周恩来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程砚秋是京剧艺术的改革家。他整理加工的传统戏、新编演的剧目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创新。风格物异的程腔,是程派艺术中最迷人的精华,它如泣如诉、绵密低回,若断若续,含蓄深沉,抑郁幽咽,又柔韧刚劲。程腔声情并茂,调美意永。程派做工素来也脍炙人口,特别是他的水袖功夫,出神入化,称绝一时,他将水袖的勾、挑、撑、冲、拨、扬、掸、甩、打、抖等10种基本动作精心设计和组合,化为千变万化的舞姿,准确地表达出各种各样的情感。程砚秋的代表作有《鸳鸯冢》、《青霜剑》、《荒山泪》、《窦娥冤》、《锁麟囊》等。《荒山泪》摄制成舞台艺术片。

常演剧目汇编有《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有戏曲艺术论集《程砚秋文集》

行世。程派传人中较有影响的有新艳秋、赵荣琛、王吟秋、李世济等。

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京剧表演艺术家。字慧亩,号留香,艺名白牡丹。河北东光县人,幼年学河北梆子,8岁登台。11岁入三乐(后改正乐)社科班,与尚小云、芙蓉草(赵桐珊)并称“正乐三杰”。后兼学京剧,师事路三宝、陈德霖、王瑶卿等。1916年后专演京剧,常与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等名家合作。1919年到上海、宁波等地演出,声震江南。后长期在北京演出。通过对京剧旦角艺术的革新,逐渐创出风格新颖的“荀派”艺术。

30年代,为拯救国难,赈济灾民,多次参加义演,曾拒绝去长春为日本占领者和汉奸演出。20世纪40年代,因感于内忧外患,除为维持同业生计参加演出外,常深居简出,借绘画以抒情。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加戏曲改革,率团到各地巡回演出,与兄弟剧种进行艺术交流,丰富和发展了荀派艺术。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梆子剧院院长等职。

荀慧生是京剧旦角艺术的革新家。他敢于突破京剧界的京朝派、外江派的门户之见,取南北不同风格的旦角艺术之长,借鉴河北梆子的曲调和表演技巧,兼取京剧老生、小生、武生等行当的艺术因素,根据自己的主观条件,从唱腔、表演到人物造型对京剧旦角艺术做全面的改革创新。荀派艺术卓然不群,独树一帜。他长于刻画人物,尤其是天真活泼、温柔善良的妇女脚色。表演讲究本色自然,雅俗共赏。唱腔柔媚婉转,俏丽活泼,念白顿挫有致、个性鲜明,做工不温不火,接近生活,武功扎实稳健、干脆利落。苟慧生是一位在歌、舞、剧三方面都达到银高成就的艺术家。着名剧作家曹禺称他为“一代艺术大师”,是很确切的。代表剧目有《红娘》、《勘玉钏》、《元宵谜》、《红楼二尤》、《杜十娘》、《荀灌娘》、《花田错》、《金玉奴》等。

常演剧目编为《荀慧生演出剧本选集》,艺术论述集为《荀慧生演剧散论》。

荀派传人主要有童芷苓、吴素秋、刘长瑜、宋长荣等。

尚小云

同类推荐
  • 上海特色风情(全集)

    上海特色风情(全集)

    《上海人家》探秘47户上海人家的居家生活,从中透露出上海人日常生活的千姿百态。《上海外国人家》介绍了48户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家,来自世界五大洲、十几个国度。不同的装饰风格、相同的生活热情,这些精彩缤纷的外国人家丰富了上海居室文化的色彩,也为上海增添了国际化的情调。《上海特色餐厅》选取了59家地处上海最热门消费娱乐区域的特色餐厅,荟萃了中外不同菜系,囊括了传统和创新各种烹饪流派,是探寻上海风味餐厅的可靠依据,也是了解上海美食潮流的方向指南。无论你是想了解上海的饮食文化还是想为旅游准备实用的参考书,这都是不错的选择。
  •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已不新鲜了。早在七十年代末,我就想好了这个题目,并且作了动手的准备。由于研究赵村理更为急迫,我改变了方向。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我当时在《汾水》编评论,特地开辟了一个《鲁迅与山西》的专栏,约请王瑶先生、冈夫先生、唐诃先生以及我的朋友王峻峰,分头写了文章。
  • 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跨文化研究院合作项目“十五”国家重点图书:本书沿着美国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总结了各个时期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汇通两国的文学关系史,对美国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 老北京古寺庙与祭祀

    老北京古寺庙与祭祀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热门推荐
  • 异世星缘:总裁大大求出道

    异世星缘:总裁大大求出道

    喜欢本书的朋友加群299180679(颜控交流群)“我喜欢你吞吞吐吐的样子。”“我喜欢你进进出出的样子。”她,萧家大小姐,父母要她嫁给当今太子,不嫁!逃婚!却在一次意外之中穿越到21世纪,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有异能?天啊!他们两个怎么也穿越过来了?他,占据钻石单身汉首位,追梦公司的CEO,商场上帅气逼人的他雷厉风行,身边桃花不断,却从不近女色,这不禁让人怀疑……“话说,你真的是只gay吗?”“怎么?难不成想让我证明给你看?““……”还一言不合就壁咚?“这里没有墙壁,你不能壁咚我。”“那就臂咚好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踏入了娱乐圈,四大二少齐齐上阵。从此,擦出了星途与爱情的火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EXO之何汐尽霖

    EXO之何汐尽霖

    前几章的内容与之后的内容不同/微笑,保证虐恋,不写玛丽苏。不抄袭、不代写,都是手稿写完后改了发上去的。不喜勿喷,我的文笔不怎么好
  • 青春熠燃

    青春熠燃

    纪念青春,走过了,不后悔。
  • 最好不相见

    最好不相见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乘着不朽的诗歌方舟踏古而来,他的传奇一生至今仍以谜似的不解蛊惑人们去追寻关于他的传说。即使千百年后,他的魅力依旧。2010年岁末之际,当他的诗词被改编成流行音乐被冯小刚搬上电影《非诚勿扰2》的银幕。
  • 江湖伏尸客

    江湖伏尸客

    江湖恩怨几时休?武陵剑客逍遥游。三尺剑锋掌生灭,酒芦系腰论英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太古真元诀

    太古真元诀

    少年沐真,偶得《太古真元诀》,从此踏上一条无上强者之路,铁拳粉碎山河,长剑血染乾坤,以绝世之姿,败尽天下强者。“我要让这诸天万界,在我的脚下颤抖!”
  • 凤帷天下

    凤帷天下

    被丈夫和庶妹联手杀害,她重生回几年前。保护家业,斗庶妹,渣男,她狠下心肠,步步为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活出亮丽人生!女人不狠,地位不稳,且看她凰尊天骄,凤唳天下!
  • 快穿之平反者要上线

    快穿之平反者要上线

    天要捉弄人,自然是天命难违的。秦岚在病床上度过这无趣的一生后,与平反者系统001意外绑定。【欢迎您,平反者001,以后请多多关照】这是一个姑娘在各个位面穿梭并感受这人间百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