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79100000012

第12章 中国戏曲名家(3)

新中国成立后,由香港返回。长期在北京京剧团任副团长兼主要演员,和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合作,对京剧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曾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近年间或参加示范观摩演出,以主要精力致力于培养后学及戏曲理论研究、戏曲表演经验总结工作。现任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张君秋扮相俊秀,噪音“娇、媚、脆、水”,加之广采博取,融诸家之长又能独出机杼,唱腔和表演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的唱腔绚丽丰富,婉转高雅,很能传出中国女性温柔、蕴藉的特点。他的表演端庄自然,雍容含蓄,给人以美和真的感受,张君秋善于塑造美丽善良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形象,他对各种表演技巧的安排和运用,无不服从人物丰富性格的刻画,既注重符合戏情戏理,又讲求舞台形式的美。他的代表性剧目有《涛文会》、《西厢记》、《秋瑾》、《赵氏孤儿》、《打渔杀家》、《玉堂春》、《望江亭》、《秦香莲》等,后四种已摄制成艺术影片。有《张君秋戏剧散论》行世。李炳淑、杨春霞、李淑蕊等都是学张而有较突出成就的中年京剧旦角。

袁世海

袁世海,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工净角。原名袁瑞麟。北京人,1916年生。自幼酷爱京剧。八岁拜师许德义学艺,工老生。后入富连成科班,取名袁盛钟,继续工老生。经肖长华指点改学净角,艺名更为袁世海。1940年得拜着名架子花脸郝寿臣为师,成为郝派艺术最突出的继承人。解放前常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马连良、高庆奎等名家联袂演出,在北平、天津、上海及华北、东北各地颇负盛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京剧院主要演员,同李少春、杜近芳、叶盛兰、叶盛章等名演员合作演出了大量传统剧目和现代戏。代表作有《九江口》、《盗御马》、《西门豹》、《牛皋招亲》、《捉放曹》、《战宛城》、《黑旋风李逵》、《群英会》、《野猪林》、《红灯记》、《平原作战》等,后四种被拍摄成戏曲艺术片。曾多次随团出访欧、亚、美的一些国家,有一定的世界影响。现任中国剧协理事。袁世海宗郝派而有所发展。他熔铜锤、架子花脸于一炉,创造出气魄恢宏、绚丽多彩、唱、念、做、打浑然一体的袁派艺术。表演注重塑造人物,借鉴话剧、电影的一些表现手法,把写实和写意结合起来,对传统的京剧现代化作出过一定贡献。所演舞台形象,形神毕肖,有“活曹操”、“活张飞”、“活李魁”、“活鲁智深”之誉。

常香玉

常香玉,杰出的豫剧女表演艺术家。工旦角。原名张妙玲,河南巩县人,1922年生。父为豫剧男旦,她从小受艺术熏陶,九岁拜师学艺。初习小生、须生,后专工青衣、花旦。10岁登台,13岁以文武兼工誉满开封。旧社会受尽凌辱,曾以死抗争。成名后经常为赈济灾民举行义演,热心公益。

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天才得到充分发挥。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领剧社在西北、中南和华南义演,以全部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飞机一架,被誉为“爱国艺人”。后又到朝鲜作慰问演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编排上演了一些现代剧目。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戏曲学校校长。常香玉居豫剧“五大名旦”之冠。和崔兰田、陈素真、马金凤、阎立品一道为现代豫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所创立的“常派”,是豫剧旦角中影响最大、从者最众的重要戏曲流派。她敏而好学,功底深厚,又勇于创新,曾广泛汲取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一些说唱艺术的曲调和技巧,以丰富自己的唱腔和表演,又把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等不同风格的豫剧唱腔融会贯通,创出华采多姿、活跃跌宕的常派唱腔。她的表演声情并茂,形神兼备,既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撞演剧目有《拷红》、《白蛇传》、《战洪州》、《大祭桩》及现代戏《人欢马叫》、《红灯记》等。代表作《花木兰》已摄成影片。

红线女

红线女,杰出的粤剧女表演艺术家,工旦角。原名邝健康。广东开平人,1927年生。13岁学艺。40年代初,参加马师曾剧团。长期与粤剧改革家、名丑生马师曾合作,在两广、内地及港澳、东南亚一带演出。曾在香港组织真善美剧团,并参加了影片《家》、《春》、《秋》的拍摄。1955年由香港回广州,参加广东省粤剧团。1957年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古典音乐比赛金质奖章。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东南亚享有盛誉。历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广州粤剧团艺术总指导等职。红线女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红腔”(也称“女腔”)的创始人。她天赋极好,扮相秀美,嗓音宽亮甜美。艺术上富有创新精神。在继承粤剧传统技巧的基础上,她大胆借鉴电影和话剧的长处,更新和丰富粤剧的舞台艺术,从曲艺、西洋声乐中吸取演唱方法和旋律,丰富粤剧的唱腔曲调。她的唱腔的特点是唱情不唱曲,意在发掘人物的感情,吐字清晰,过腔流畅,上下无碍,悠悠扬扬,出其自然,有“龙头风尾”之称。代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此二种已拍成影片)、《李香君》、《照君出塞》及现代戏《山乡风云》等。

新凤霞

新凤霞,着名评剧女演员,工青衣、花旦。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

天津人,1927年生,13岁正式拜师学评剧,14岁登台,主要唱花旦、青衣,也反串小生、老生、老旦。初常随草台班,到河北农村演出。1943年,在天津曾与侯宝林、郭启儒等相声演员同台演出。还曾受话剧艺术家唐槐秋等的指导,移植过《雷雨》、《风雪夜归人》等话剧。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在评剧舞台演出现代戏《小二黑结婚》。长期在中国评剧院任主要演员,对评剧艺术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近年来,新凤霞因左肢瘫痪不能重返舞台,她悉心授徒,着书作画,艺术生命仍焕发着新的光彩。

新凤霞是评剧艺术的革新家。对评剧前辈白玉霜、刘翠霞、爱莲君的唱腔颇为倾心,同时也从京剧和曲艺中汲取营养,虚心同音乐工作者和琴师密切合作,创造出别具风采的“新派”艺术。新凤霞戏路宽正,能戏很多,尤其善于塑造新时代的妇女形象。她创造的明朗流畅、婉转甜润的新派唱腔,既保持了原评剧唱腔朴实单纯明白如话的特点,又揉进了京剧、秦腔、民歌的旋律,显得节奏明快,玲珑华丽。周恩来对“新派”演唱艺术给予很高评价,称赞新凤霞“唱词吐字清楚易懂”。代表剧目有《花为媒》、《刘巧儿》、《金沙江畔》、《祥林嫂》、《无双传》、《乾坤带》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被拍成电影。散文集《新凤霞回忆录》格调清新,犹如一幅幅描绘世态人情的风俗画,帮助读者认识社会、认识人生。

熊佛西

熊佛西(1902~1965),着名戏剧艺术家。原名熊福禧。江西丰城人。

早年曾经与沈雁冰等人组织民众戏剧社,倡导爱美剧,后留学美国:研究戏剧和文学。1926年回国从事戏剧教育和戏剧运动。先后任北京国立艺术学校戏剧系、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校长。1932年前后,曾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戏剧委员会主任,到河北定县搞戏剧实验,扩大话剧影响。解放后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校长,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他在戏剧创作、舞台演出和戏剧教育方面,都卓有建树。

焦菊隐

焦菊隐(1905~1975),着名导演艺术家。原名焦承志,曾用艺名菊影,天津人。1928年在燕京大学毕业前夕,因演出进步话剧被军阀张作霖通缉。

1929年出版了《现代短剧译丛》,翻译介绍了莫里哀、哥尔多尼等人的剧作。

1930年创办中华戏曲学校。1935年赴法留学,在巴黎大学用法文撰写论文《夸日中国之戏剧》,获博士学位。1938年回国后,先后在广西、四川、北平等地从事戏剧教育、编导和译着,并创办北平艺术馆,组建中华戏校的校友剧团。解放初,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兼西语系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后调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兼总导演。

焦菊隐一生导演了大量中外名剧。老舍、曹禺、郭沫若的代表作经他二度创造显示了更深刻的艺术感染力。他执导的《龙须沟》、《茶馆》、《虎符》、《蔡文姬》、《武则天》等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保留剧目,有的被搬上银幕,有的在国外演出引起轰动。翻译出版的聂米罗维奇一丹钦科的《文艺、戏剧、生活》和《契诃夫戏剧集》较早地把苏联现实主义的演剧方法和俄罗斯批判观实主义的优秀作品介绍到中国来。《焦菊隐戏剧论文集》收录他建国后所写的重要理论文章,是他几十年戏剧活动的理论总结。

焦菊隐的戏剧理论和导演艺术自成一家。他既吸取了民族戏曲传统的精华,又融汇了西方戏剧和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科学方法,对许多戏剧理论问题,如话剧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导演艺术创造等,都要精辟见解。他认真研究民族戏曲的优良传统、美学规律和表现手段,把它们有机地运用于话剧艺术,导演的戏十分耐人寻味,既符合中国不同层次观众的审美要求和审美习惯,又吸引了大量外国戏迷。他的作品是中国话剧艺术的瑰宝。

刘保罗

刘保罗(?~1941),戏剧活动家、表演艺术家。名。湖南长沙人。

1930年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直接领导的第一个话剧团体——艺术剧社,参与《西线无战事》、《阿珍》等戏的组织和演出活动。

1932在杭州组织五月花剧社,演出进步戏剧,遭国民党迫害,被捕入狱。抗日战争爆发后,进入新四军根据地,从事革命戏剧活动。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文艺事业。

朱端钧朱端钧(1907~1978),着名戏剧导演艺术家。字公吕,浙江余姚人。30年代参加左翼戏剧运动,为复旦剧社的重要成员。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剧艺社等戏剧团体任导演,导演了《夜上海》、《妙峰山》、《孔雀胆》等剧目,鼓舞了“孤岛”上海人民的爱国热情,被誉为“孤岛四大导演”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副院长等职。导演过话剧《上海屋檐下》、《年轻的一代》、《关汉卿》、《吝啬鬼》等,并应邀为其他艺术团体导演过戏曲《星星之火》等。

朱端钧艺术态度严肃,导演风格朴实庄正、严谨细腻。注重整体构思,力求剧场艺术的完整统一。他导演的戏,主要人物形象与群象交相辉映,表演与舞台设计和谐完美,具有整一性。

金山

金山(1911~1982),着名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家。原名赵默,字缄可。

祖籍湖南沅陵,父辈迁至江苏吴县。从小酷爱戏剧,学过京剧。30年代初在上海参加了左翼戏剧家联盟,在上海的工厂、学校和郊区农村开展“蓝衣剧运”(即工人剧运)主演并导演了不少进步戏剧。1935年,组织东方剧社,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与赵丹等人同台演出《娜拉》、《钦差大臣》等外国古典名剧,获得成功。1936年组织40年代剧社,参加了国防戏剧《赛金花》

的演出,因成功地扮演李鸿章而名声大振。抗战爆发后,与赵丹、崔嵬等排演,《保卫卢沟桥》,并组织“上海救亡演出队”二队到各地演出,宣传抗日,1939年,二队更名为新中国剧团,金山随团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演出。

1941年在香港主演了《马门教授》。1942年到重庆,先后参加过《屈原》、《家》等剧的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

主演了《保尔·柯察金》、《万尼亚舅舅》等,导演了《上海屋檐下》、《丽人行》、《文成公主》、《红色风暴》等。

金山的电影生涯开始于1935年,处女作是《昏狂》。第:二年主演的《长恨歌》,《狂欢之夜》,赢得不少观众。1937年,在《夜半歌声》中扮演主角宋丹萍,获得好评。1947年,独立编导了影片《松花江上》,显示了对电影民族化、大众化的追求。1959年,编导并主演了影片《风暴》,他以娴熟的技巧,饱满的激情出色地塑造了大律师施洋的光辉形象。

1978年以后,曾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电视剧艺委会主任等职,为振兴戏剧艺术、发展电视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金山是有影响的表演艺术家。深厚、成熟,节奏鲜明,追求强烈的艺术教果,是他独特的表演风格。他既善于借鉴汲取外国表演艺术的科学方法,又能灵活地运用我国民族戏曲的表演技巧。他始终注意演“人”,塑造人物性格。既强调脚色的内在情感的真实,也注意外在声誉和形体的表现。对角色的每个手势、步伐、姿态,每句台词都精心推敲,力求做到精确、传神。

赵丹曾称他是中国现代话剧表现派的艺术家。

舒绣文

舒绣文(1915~1969),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家,安徽安庆人。小学时就主演过话剧。1931年在上海,曾在天一影片公司为我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配音。后加入集美歌舞剧社当演员,开始了舞台生涯。参加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月花剧社、春秋剧社、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等演出团体,献身进步的戏剧事业。1932年以后,先后在艺华、明星、中制等制片公司或制片厂参加一些进步影片的拍摄。1941年夏,在重庆积极参加地下党领导的中华剧艺社,并和张瑞芳联合主演了该社第一个话剧《棠棣之花》,继而参加许多剧目的演出,为宣传抗战做出了贡献,表演艺术更臻成熟。时与白杨、张瑞芳、秦怡并称话剧界的“四大名旦”。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参加拍摄优秀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成功地塑造了交际花王丽珍的典型形象。建国后,任多种社会职务,仍活跃在舞台和银幕上。50年代初在上影参加了故事片和译制片的创作,1957年调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为剧院的台柱,先后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的舞台形象。

舒绣文是位有独特创造个性的表演艺术家,她外形并不漂亮,但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表演富于激情,真挚深刻,擅长性格化表演,戏路宽广,无论是正派还是反派,演来都逼真传神,栩栩如生。

王大化

王大化(1919~1946),话剧、歌剧表演、导演艺术家。山东潍县人。

抗日战争时期到延安,从事革命戏剧工作。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深入生活,向民问艺术学习,吸取传统戏曲精华,献身新歌剧运动,是《白毛女》首次演出的导演之一;在秧歌剧《兄妹开荒》的创作和演出中,他塑造了翻身农民的形象,对中国革命运动作出了贡献。

孙维世

孙维世(1921~1968),着名导演艺术家。四川南溪人。革命烈士孙炳文之女,抗日战争时期到延安。后被派往苏联学习戏剧,在苏联的九年中,系统地学习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解放战争期间回国,在前线做宣传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的副院长、总导演等,导演了许多中外着名剧作,为在我国传播斯氏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为戏剧界培养了不少初步掌握斯氏体系演剧方法的人材。

孙维世导演风格真实细腻,富有独创性。致力于表现人物的心灵。善于以准确的节奏和调度展示生活的本来面目。

蓝马

同类推荐
  • 洛阳民俗文化研究论文集

    洛阳民俗文化研究论文集

    本书研究了洛阳民俗文化的各方面,收录文章40多篇,包括“洛阳民间社火文化综述”、“洛阳春节习俗漫谈”等。
  • 全景天津

    全景天津

    《全景天津》是天津电视台于2008年拍摄的以空中视角俯瞰天津的航拍纪录片,并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的2009年度全国城市形象片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是天津电视台的天津航拍系列题材纪录片之一。
  •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保镖是对社会富有者、权势者的一种保护行为。晋商发达必然要产生镖局镖行。岁时节日庆祝与人生礼仪襄赞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形成的一种非制度化的经验,是一定人群约定俗成的地域文化体现。
  • 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

    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山江苗族的历史与记忆、山江苗族的日常生活世界、山江苗族的社会结构、山江苗族的巫蛊世界与惧感、山江苗区的旅游与惧感的文化再生产。
  • 服饰的进化

    服饰的进化

    服饰,诞生在文明的源头。它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可以说,服饰,就是文明的一个LOGO。各个文明的碰撞、冲突、融合,推动了服饰的进化,促进了衣冠的聚会、色彩的狂欢。服饰史是一种存在,它又不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又是一部变化史,一部流动的传承史。各种变异,各种改革,在它的腹心深处喧响。那里,交错着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上演着不同类型的“战争与和平”、不同形式的悲愁与喜悦。从远古到清末,服饰曲折地表达着人类;它以一种外在的形式,表达着民族的内在精神,表达着文化的内在层次。
热门推荐
  • 暗恋无大事

    暗恋无大事

    所有的戏剧都有落幕一切暗恋都有尾声这是一段关于暗恋故事不普通的人非比寻常的爱
  • 放逐遇救赎

    放逐遇救赎

    祁诺X傅允这是一个相互救赎的故事。#简介无能
  • 无限之武侠到动漫

    无限之武侠到动漫

    是什么原因导致穿越?叶飞会找到真相吗?在武侠世界如何生存?如何变得强大?在动漫世界如何发展?想知道吗?那就不要废话了,进来看看吧!
  • 我真很想重生啊

    我真很想重生啊

    车祸带走了女友的生命,悲伤欲绝的苏洋也查出了肺癌...就当苏洋以为自己的生命到达终点时候,日思夜想的重生真的来了。重活一世,当再次面对即将成为明星的女友时,他决定用前世毕生所学化为她身后最坚强的后盾。
  • 你不是明星,是我的金钟大

    你不是明星,是我的金钟大

    一个窝在家里写小说的作家会和当红组合exo成员组合在一起,你能想到什么?那就是把这辈子的幸运都用完了,才会发生这样的奇迹!玛丽苏的故事虽人都是出现在童话里,那就在童话里将它画上完美的句号吧。
  • 他眼角有颗朱砂

    他眼角有颗朱砂

    宋乔,众所周知她是空有姿色花瓶角色,然而这样的花瓶却攀上了高岭之花顾南淮的高枝。名媛们心碎一地,情敌们暴躁如雷,反对之声接连不断。情敌1号对她说:“你就是个一无是处,废物垃圾的花瓶,你配不上他!”情敌2号对她说:“宋乔,你自私自利,水性杨花,脾气大人又作,你配不上他!”后来,某人亲自出面灭桃花:“宋乔是我深爱的人,一辈子。”…“顾南淮,为什么喜欢我?”“……”“怦然心动?”“是。”“你是不是对我蓄谋已久?”“是。”
  • 婚后七年之痒:离婚战争

    婚后七年之痒:离婚战争

    男女主人公简南和盘菁菁是一对校友,后来发展为一对很相爱的夫妻,共同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菁菁做了全职太太,本来平静幸福的生活却被一条短信打破,丈夫有了外遇。之后,丈夫的婚外“妻子”和私生子以及丈夫很多她所不知的一面被一一拨开,她痛苦也彷徨,但最终再重新获得了事业的同时,选择了离婚,找回了自信和自我,也找回了幸福。
  • 驱魔龙族之惊世情

    驱魔龙族之惊世情

    她作为驱魔龙族马氏第四十代传人,谈恋爱?不可能!她今生今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追杀将臣。时刻紧记着姑姑警戒,不可动心更不能动情。却与僵尸之王上演了一场“罗密欧与茱丽叶”的结局,和同是僵尸皇级的虚无破天有着一场师徒恋。
  • 神州风云录

    神州风云录

    普通青年周刚,经历穿越来到神州大陆,看我一步一步如何踏入巅峰!
  • 霸道校草:唯爱小甜心

    霸道校草:唯爱小甜心

    呆萌小甜心开学第一天就遇到了恶魔,不得已签下了恶魔条约,给恶魔当女仆,一下子成为全校女生的公敌,恶魔百般刁难小甜心,却不知,她已慢慢的住进了他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