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52400000008

第8章 左宗棠家训

“撰主简介”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累官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军机大臣,晋大学士,封一等恪靖伯,晋二等侯,谥文襄。

左宗棠早年深受陶澍、林则徐等人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屡考进士不授后,遂绝意科场。曾办教育,默默无闻,专心过着偏处山村的“湘上农人”的生活,直至不惑之年入曾国藩幕府,以军功而跻身官场,深得清政府褒奖,以致当时流传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确,左宗棠名重一时,是晚清政局中一位显赫于世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参与并独当一面镇压过太平军、捻军和回民起义军,为延长满清王朝六十余年的寿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更重要的是有两件事情与这紧密相关。一件事情是他作为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于186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造船舰的马尾船政局,1880年创建了中国首用机器生产羊纺织品的兰州织呢局。左宗棠与李鸿章等人不一样的是,他在开展洋务运动的过程中,大力提倡和支持民间开办新式企业,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保护民族工业的独立性。其主要措施是在聘用洋人中,只可“请教”不可“请官”,也就是说洋人可以参与管理,但不能掌握控制权。他还重视培养本国人才,主张自力更生,“用他国开挖之机,兴中国永远之利”。总之,“师夷”、“容夷”乃是为了“制夷”,虽用洋人而不为洋人所利用。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力主抗击沙俄,毅然率军收复新疆。左宗棠对子女的督教既严格且亲切。他一生写下了一百多封家书,内容大多集中在对子女如何处世为人、治事做官等方面。兹从岳麓书社版《左宗棠全集·家书》中节录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读书须明白古圣先贤教做好人的道理

“原文”

尔近来读《小学》否[1]?《小学》一书是圣贤教人作人的样子。尔读一句,须要晓得一句的解;晓得解,就要照样做。古人说,事父母[2],事君上,事兄长,待昆弟、朋友、夫妇之道,以及洒扫、应对、进退、吃饭、穿衣,均有见成的好榜样[3]。口里读着者[4]一句,心里就想着者一句,又看自己能照者样做否。能如古人就是好人;不能就不好,就要改,方是会读书。将来可成一个好子弟,我心里就欢喜,者就是尔能听我教,就是尔的孝。

读书要眼到(一笔一画莫看错)、口到(一字莫含糊)、心到(一字莫放过)。写字(要端身正坐,要悬大腕,大指节要凸起,五指爪均要用劲,要爱惜笔墨纸)。温书要多遍数想解,读生书要细心听解。走路、吃饭、穿衣、说话,均要学好样(也有古人的样子,也有今人的样子,拣好的就学)。此纸可粘学堂墙壁,日看一遍。

—节录自咸丰二年《与孝威》

“注释”

[1]尔:你。

[2]事:侍奉。

[3]见:同“现”。

[4]者:此处指“这”、“此”。

“译文”

你近来读《小学》这部书没有?它是一部古圣先贤教导人们做好人的范本。此书你读一句,就必须晓得一句的含义所在;晓得其中的含义所左宗棠在,就要照着去实践。古人说,侍奉父母,侍奉君王,侍奉兄长,对待弟弟、朋友、夫妇之道,以及居家、处世、待人接物、吃饭穿衣等,都有现成的好榜样在。口里读着这一句,心里就想着这一句,又看自己能照这样去做了没有。能够如古人那样读书以明道就是一个好人;不能做到这样就不好,就要痛加改正,才是会读书。将来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子弟,我的心里就会高兴,这就说明你能听我的教导,就是你对我的孝顺。

读书要做到眼到(即书中的一笔一画不要看错)、口到(即一字一句都不要含糊)、心到(即一字一句要心领神会,万万不要走马观花,轻易放过)。写字则做到端正身子,要悬大腕,大拇指关节要突起,五个手指爪子都要用力,要爱惜笔墨纸张。复习功课要做到反复理解其中的道理,先生教新课时要做到细心听讲。总之,走路、吃饭、穿衣、说话,样样都要学好样子(包括古人的好样,今人的好样,挑选其好样子去学)。这封信你可以把它粘贴在学堂的墙壁上,每天看一遍。

“评析”

篇中强调读书与做人的关系非常密切,读书不仅仅是掌握那些华丽的辞藻,动听的语句,而且更重要的是以理解古圣先贤们的思想观点,学做好人为最终目的。这一观点反映出左宗棠非常讲究经世致用之学,是值得今人借鉴的。

读书做人首要立志

“原文”

世局如何,家事如何,均不必为尔等言之。惟刻难忘者,尔等近年读书无甚进境,气质毫未变化;恐日复一日,将求为寻常子弟不可得,空负我一片期望之心耳。夜间思及,辄不成眠[1]。今复为尔等言之。尔等能领受与否,则我不能强之,然固不能已于言也。

读书要目到、口到、心到。尔读书不看清字画偏旁,不辨明句读[2],不记清头尾,是目不到也。喉、舌、唇、牙、齿五音,并不清晰伶俐,朦胧含糊,听不明白,或多几字,或少几字,只图混过,就是口不到也。经传精义奥旨[3],初学固不能通,至于大略粗解,原易明白,稍肯用心体会,一字求一字下落,一句求一句道理,一事求一事原委,虚字审其神气,实字测其义理,自然渐有所悟。一时思索不得,即请先生解说;一时尚未融释,即将上下文或别章别部义理相近者反复推寻,务期了然于心,了然于口,始可放手,总要将此心运在字里行间,时复思绎,乃为心到。今尔等读书总是混过日子,身在案前,耳目不知用到何处。心中胡思乱想,全无收敛归着之时,悠悠忽忽,日复一日,好似读书是答应人家功夫,是欺哄人家,掩饰人家耳目的勾当。昨日所不知不能者,今日仍是不知不能;去年所不知不能者,今年仍是不知不能。孝威年十五,孝宽今年十四,转眼就长大成人矣。从前所知所能者,究竟能比乡村子弟之佳者否?试自忖之。

读书做人,先要立志,想古来圣贤豪杰是我者般年纪时,是何气象?是何学问?是何才干?我现在那一件可以比他?想父母送我读书,延师训课,是何志愿?是何意思?我那一件可以对父母?看同时一辈人,父母常背后夸赞者,是何好样?斥詈者[4],是何坏样?好样要学,坏样断不可学。心中要想个明白,立定主意,念念要学好,事事要学好。自己坏样一概猛省猛改,断不许少有迴护,不可因循苟且。务期与古时圣贤豪杰少小时志气一般,方可慰父母之心,免被他人耻笑。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偶然听一段好话,听一件好事,亦知歆动羡慕,当时亦说我要与他一样,不过几日几时,此念就不知如何消歇去了。此是尔志不坚,还由不能立志之故。如果一心向上,有何事业不能做成?陶桓公有云[5]:“大禹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古人用心之勤如此。韩文公云[6]:“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凡事皆然,不仅读书,而读书更要勤苦。何也?百工技艺,医学、农学,均是一件事,道理尚易通晓;至吾儒读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然后施为有本。人生读书之日最是难得,尔等有成与否,就在此数年上见分晓。若仍如从前悠忽过日,再数年依然故我,还能冒读书名色充读书人否?思之,思之!

孝威气质轻浮,心思不能沉下,年逾成童而童心未化,视听言动,无非一种轻扬浮躁之气。屡经谕责,毫不知改。孝宽气质昏惰,外蠢内傲,又贪嬉戏,毫无一点好处可取。开卷便昏昏欲睡,全不提醒振作。一至偷闲玩耍,便觉分外精神。年已十四,而诗文不知何物,字画又丑劣不堪。见人好处,不知自愧,真不知将来作何等人物!我在家时常训督,未见悛改[7]。我今出门,想起尔等顽钝不成材料光景,心中片刻不能放下。尔等如有人心,想尔父此段苦心,亦知自愧自恨,求痛改前非以慰我否?亲朋中子弟佳行颇少,我不在家,尔等在塾读书,不必应酬交接,外受傅训[8],入奉母仪可也。

读书用功,最要专一无间断……今特谕尔:自二月初一日起,将每日功课,按月各写一小本寄京一次,便我查阅。

如先生是日未在馆,亦即注明,使我知之。屋前街道,屋后菜园,不准擅出行走。如奉母命出外,亦须速出速归。“出必告,反必面”[9],断不可任意往来。同学之友,如果诚实发愤,无妄言妄动,固宜引为同类。倘或不然,则同斋割席[10],勿与亲昵为要。

—节录自咸丰十年《与孝威孝宽》

“注释”

[1]辄:犹“即”。

[2]句读(dòu):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语意未进而须停顿处为读,书面上用圈(句号)和点(逗号)来标记。

[3]奥旨:要旨。

[4]詈(lì):骂。

[5]陶桓公:指陶侃,晋浔阳人,在军营四十余年,果毅善断,死后谥桓。“大禹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系陶侃教导士卒励志之语。

[6]韩文公:指韩愈,又称韩昌黎,是古文大家,死后谥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此语见《昌黎先生集》。

[7]悛改:悔改。

[8]傅训:老师的训导。

[9]“出必告,反必面”:出去必须告诉家人,返回后必须当面禀复。

[10]同斋:共同在一所学校读书。割席:《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后因称朋友绝交为“割席”。

“译文”

外面世界的局势如何,家中事情如何,都没世说新语有必要和你们谈。我惟有时刻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近年来读书没有什么进展,品性没有发生好的转变;我害怕你们这样一天天下去,将要寻求做一个平常人家的子弟都不可能,白白辜负了我对你们一片殷切期望之心。夜晚考虑到这个问题时,总是睡不着。今又为了这个问题对你们讲一讲。你们能不能接受我的意见,我则不能强求之,然而我作为你们的父亲,没有理由不对你们说一说这个问题。

读书要必须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这三个方面。你们读书不先看清字划偏旁,不辨明一篇文章的句读,不能记清书中每段每句的头和尾,这就是眼不到。你们的喉、舌、唇、牙、齿五音,都不清晰伶俐,蒙胧含糊,使人听不明白,或者多几个字,或者少几个字,全不在意,只图混日子过,这就是口不到。古代经传的精义要旨,初学时固然不能全通,至于大略粗解,基本意思本来是易于明白的。如果稍微肯用心体会,一字求一字的下落,一句求一句的道理,一事求一事的缘由,虚字审察其神气,实字推测其义理,这样自然渐渐有所明白。一时思索不得其意,就请先生加以解说;一时尚未融会贯通,就将上下文或者把其他章节部分义理相近者反复推敲寻研,务期了解并体会于自己的心中,了解并体会于自己的口中,直至如此才罢休。总要将这个心思运用于书中字里行间,经常反复思索考究,这就叫做心到。现今你们读书总是混日子过,身虽坐在书桌前面,耳目却不知道用到哪里去了。你们心中胡思乱想,全无收束沉静之时,悠悠忽忽,日复一日,好像读书是为了应付人家对你们的请求,是敷衍应付人家、掩饰人家耳目的勾当。你们昨天不知不能的事情,今天仍是不知不能;去年不知不能的事情,今年仍是不知不能。孝威今年已有十五岁了,孝宽今年也有十四岁了,转眼工夫你们就要长大成人了。你们从前所知道所能做的事情,究竟能否比得上乡下那些农家子弟中的优秀者,你们自己去想一想吧。

读书做人,先要树立一个好志向,想一想,自古以来那些圣贤豪杰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子呢?是一种什么样的学问呢?是一种什么样的才干呢?我现在哪一样可以同他们相比较呢?想一想父母送我读书学习,聘请先生教我功课,是一种什么样的目的和愿望呢?是一番什么样的心意呢?我哪一件事情可以无悔于父母双亲呢?看一看与我同一辈的人中,父母经常背地夸奖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父母经常斥骂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别人的好样子要学,坏样子则万万不可学。心里要对这个问题想个明白,打定主意,时时要学好,事事要学好,把自己的恶习一概加以深刻省悟悔改,绝不能对其有少许姑息袒护,不可照旧不改,得过且过。务期与古代圣贤豪杰少年时的志气一样,才可以使父母心情愉快,免得被他人耻笑。值得忧虑的是不能树立志向,尤其值得忧虑的是立了志又不坚决。偶然听到别人的一段好话,听到一件好事情,也知道喜爱羡慕,当时也表示我要与他一样做个好人。没过多久,这个想法就糊里糊涂地消失了。这是你们立志不坚决,更是你们没有立志的缘故。如果你们一心奋发向上,有什么事业不能做成呢?晋代浔阳人陶侃对他的士卒们说过:“大禹爱惜一寸光阴,我们这些人应当爱惜一分光阴。”古代的人用心之勤实在如此。唐代大学问家、思想家韩愈说过:“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在于他的勤奋,事业荒废失败在于他的懒怠玩耍。”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都是这样,不仅读书如此,而且读书更要勤奋刻苦,才能有所收获。为什么呢?各行各业,医学、农学都是一回事,此中道理是容易明白的;至于我们这些人读书,天下之物无不为己任,宇宙古今之事理,都须融会贯通于自己的心中,然后施展其才能才会有来源。一个人的一生中读书的那些日子最为重要,你们能不能成材,就在这几年中见分晓。假若仍然如从前那样混日子过,再过几年依然如故,还能够冒读书这个名分去充当读书人吗?你们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慎重的思考啊!

孝威气质轻浮无实,心思不能沉静下来,年纪已经过了童年而童心仍未开化,耳闻目睹,一言一行,无非表现出一种轻薄浮躁的习气。多次经我批评,仍不知改过。孝宽气质糊涂懒惰,表面愚顽内心虚骄,又贪玩耍,没有一点好样。学习时昏昏沉沉,一点也没有振作的精神。一到偷闲玩耍时,便觉得格外有精神。年已十四岁了,还不知诗文是什么东西,字画则丑劣不堪。见到别人好的地方,不知自愧,真不知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物!我在家里时已经常常教训督促,却未见悔改。我今天身在外面,想起你们这样顽皮愚钝不成人才的样子,心中片刻都放不下。你们如有人心,想想你们的父亲这段爱护你们的苦心,也知道自愧自恨自己的过错,以求得痛改前非来安慰我吗?在我们那些亲戚朋友的子弟中,优秀者不多,我不在你们身边,你们在学校读书,不要和别人交际往来,在学校里接受先生的训导,在家里听从母亲的吩咐就行了。

读书用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专一无间断……今特郑重告诫你们:自二月初一日起,你们要将每天的功课按月各写一小本寄到我这里一次,以便我查阅。如果先生哪一天不在学校,也须注明,使我心中有数。屋前街道,屋后菜园,不准你们擅自到处行走。如经你们的母亲批准外出,也须速去速归。“出去必须告诉家里,返归必须当面回报”,绝对不能任意往来。同学中之朋友,如果是诚实,发愤向上,没有不正当的言行者,当然可以引以为知己。倘若不是这样的人,虽同在一个学校读书,也要与之绝交,远离他们一些为妙。

“评析”

左宗棠这篇家书在旧社会影响很大,曾被作为范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篇中特别强调读书要目到、口到、心到,并指出“人生读书之日最难得”,应当抓住青少年时期发愤读书,学习做人。

学做圣贤不在科名一途

“原文”

尔年已渐长,读书最为要事。所贵读书者,为能明白事理。学作圣贤不在科名一路,如果是品端学优之君子,即不得科第亦自尊贵。若徒然写一笔时派字,作几句工致诗,摹几篇时下八股[1],骗一个秀才、举人、进士、翰林,究竟是甚么人物?尔父二十七岁以后即不赴会试[2],只想读书课子以绵世泽,守此耕读家风,作一个好人,留些榜样与后辈看而已。生尔等最迟,盼尔等最切。前因尔等不知好学,故尝以科名歆动尔[3],其实尔等能向学作好人,我岂望尔等科名哉!来书言每日作文一篇,三、六、九日作文两篇。虽见尔近来力学远胜从前,然但想赴小试做秀才,志趣尚非远大。且尔向来体气薄弱,自去春病后,形容憔悴,尚未复元,我与尔母每以为忧,尔亦知之矣。

读书能令人心旷神怡,聪明强固,盖义理悦心之效也。若徒然信口诵读而无得于心,如和尚念经一般,不但毫无意趣,且久坐伤血,久读伤气,于身体有损。徒然揣摩时尚腔调而不求之于理,如戏子演戏一般,上台是忠臣孝子,下台仍一贱汉。且描摹刻画,钩心斗角,徒耗心神,尤于身体有损。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之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且人生精力有限,尽用之科名之学,到一旦大事当前,心神耗尽,胆气薄弱,反不如乡里粗才尚能集事,尚有担当。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此我阅历有得之言,非好骂时下自命为文人学士者也。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深思,务在从容涵泳,以博其义理之趣,不可只做苟且草率工夫。所以养心者在此,所以养身者在此。府试、院试如尚未过[4],即不必与试。我不望尔成个世俗之名,只要尔读书明理,将来做一个好秀才,即是大幸。

家中大小事件亦宜留意,家有长子曰“家督”[5],尔责非轻。长一岁年纪,须增一岁志气,须去尽童心为要。

—节录自咸丰十一年正月初二日《与孝威》

“注释”

[1]八股:明清科举考试的文体之一,也称制艺、制义、时艺、时文、八股文。

[2]会试:明清时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3]歆动:谓动情。

[4]府试:又称府考。明清时考取生员(秀才)前的预备性考试之一。由知府主持,报名手续、考试方法等皆与县试大同小异。府试通过者准续考院试。院试:又称郡试、道试。明清科举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考试,在府城或直属省州治所举行。

[5]“家督”:此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称长子督理家事。

“译文”

孝威你年纪已逐渐长大,读书学习是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读书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能使人明白世上许多事理。人们学习作圣贤豪杰,不在于科举成名一条道路,如果是一个品行端正、学问优异的正人君子,即使未取得科举名分也自然是至尊至贵的。如果徒然写得一笔时髦流行的字体,作得几句工整雅致的诗句,临摹几篇入时的酸臭八股文,骗取得一个什么秀才、举人、进士、翰林之类的虚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我在二十七岁以后就不再参加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一心只想一边读有用之书一边设馆教导子弟以延续祖先遗留下来的恩惠,守住这种半耕半读的良好家风,做一个有用的人,留一些好榜样给子孙后代看看而已。生你们的时候我的年纪已经较大了,因此盼望你们成人的心情最为迫切。以前因为你们不知道好好学习,所以曾经以科举成名来激励你们的兴趣,其实你们如果能够喜爱学习做好人,我怎么会一心指望你们去追逐科举成名啊!你在书信中说每天做文章一篇,逢三、逢六、逢九等日做文章两篇。虽然从这里可以看出你近来致力于学习远远胜过了从前,然而你仅仅想到经历一次小的考试取得一个秀才的名分,那你的志气兴趣并不远大。况且你一向体质和气质都很虚弱,自去年春天生病以后,形容憔悴,身体还没有恢复元气,我与你母亲每当想到此就为之深深忧虑不安,你自己也是知道这种情况的。

读书能够使人心旷神怡,聪明强壮,原因就在于其中的道理有能使人心情舒畅的效果。如果徒然凭一时心血来潮背诵朗读而不能融会于精神深处,像和尚念经一般,不但没有一点意趣,而且久坐会损害血液之循环,久读会损害自身的元气,对于身体是十分不利的。徒然追求摹仿那种时尚的怪腔调而不去求得其中的道理所在,就像那些演员在台上演戏一样,在台上是忠臣孝子,在台下仍是一个低贱无知的莽汉。况且,描摹刻画别人,与人钩心斗角,空费了心力精神,尤其对身体不利。近来局势一天天变坏,都是由于没有品学兼优的人才的缘故。品学兼优的人才之所以不多,是由于专心致力于追寻科举成名的学问的人太多,而留心于实际学问的人太少。而且一个人的生命有限,尽用于科举成名的学问,一旦到了大事当前,就会出现心力和精神均已耗尽的情况。胆气薄弱,反不如乡村中那些粗野之人还能应付事变,还能担当所尽之责。你试想想看,近时有用的人才中有一个是科举出身的吗?八股文章做得越合符规范,人才就会越来越显得庸俗低下。这是我从实践中得来的看法,并不是我喜欢咒骂当今那些自命为文人学士的人。读书要做到循序渐进,熟读深思,务必在从容涵泳上下工夫,以求得其精深要旨之趣味,不能只做苟且草率的功夫。所以说能养心的道理在于此,所以说能养身的道理在于此。准备考秀才和取得秀才资格的考试如果没有通过,你就不必再去赴考了。我不希望你取得不切实际的功名,只要你读书能够明白事理,将来做一个有用的秀才,那就感到很欣慰了。

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你也应当时刻留意,家有长子叫“督理家事”,你的责任不轻。增长一岁年纪,就应当增长一岁志气,就应当做到去尽童稚之心为要。

“评析”

左宗棠三十五岁时得长子左孝威,希望其子成人的心情自然是很迫切的。他反复告诫其子不要刻意追逐虚名,做那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酸腐文人,重要的是要做到读书明理,读书做一个有用的人。

小时志气要远大,但不能徒尚空谈

“原文”

小时志趣要远大,高谈阔论固自不妨,但须时时反躬自问[1]:我口边是如此说话,我胸中究有者[2]般道理否?我说人家作得不是,我自己作事时又何如?即如看人家好文章,亦要仔细去寻他思路,摩他笔路,仿他腔调。看时就要着想:要是我做者篇文字必会是如何,他却不然,所以比我强。先看通篇,次则分起,节节看下去,一字一句都要细心体会,方晓得他的好处,方学得他的好处,亦是不容易的。心思能如此用惯,则以后遇大小事到手便不至粗浮苟且。我看尔喜看书,却不肯用心。我小来亦有此病,且曾自夸目力之捷,究竟未曾仔细,了无所得,尔当戒之。

子弟之资分各有不同,总是书气不可少。好读书之人自有书气,外面一切嗜好不能诱之。世之所贵读书寒士者,以其用心苦(读书),境遇苦(寒士),可观成材也。若读书不耐苦,则无所用心之人;境遇不耐苦,则无所成就之人。

我在军中,作一日是一日,作一事是一事,日日检点,总觉得自己多少不是,多少欠缺,方知陆清献公诗“老大始知气质驳”一句真是阅历后语。少年志高自大,我最喜欢。却愁心思一放,便难收束,以后恃才傲物,是己非人种种毛病都从此出。如学生荒疏之后,看人好文章总觉得不如我,渐成目高手低之病。人家背后讪笑,自己反得意也,尔当识之。

—节录自同治二年正月初六日《与孝威》

“注释”

[1]反躬:回过身来。

[2]者:此处意为“这”、“此”。

“译文”

一个人小时候志趣要远大,高谈阔论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须时刻回过头来问问自己:我嘴上是这么说的,我的心里究竟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道理?我说别人做得不是,我自己做的事情又怎么样?即如看别人写的好文章,也要仔细去领会他的思路,揣摩他的笔路,模仿他的腔调。看别人写的好文章时就要想一想:要是我自己做这篇文字一定会怎样?他却不一样,所以比我强。先看别人这篇文章的全文,再看分段,一节一节地仔细看下去,一字一句都要细心体会,才晓得他写这篇文章的优点,才学得到他写这篇文章的优点,这也是不容易的。心思如能这样坚持不懈,那么你以后遇到什么大大小小的事情,就不至于粗浮苟且了。我发现你喜欢看书,但不肯用心思。我小的时候也有这种毛病,而且曾经自夸目力敏捷,到底未曾仔细,走马观花,收获不大,你应当引以为戒。

同胞兄弟中的天赋各有不同,然而读书学习的习气却不能少。好读书的人自然有读书学习的兴趣,外面一切具有吸引力的东西都不能动摇他的志向。世界上所重要的是那些用功读书的贫寒之士,他们以其用心苦读书,所处环境条件很差,这样的人就有可能成为有用的人。如果读书耐不得苦,则是无所用心的人;对恶劣的环境条件耐不得苦,则是无所成就的人。

我在军营里,待一天就认真待一天,做一件事就认真做一件事,每天加以检点,总觉得自己有不完满的地方,有不周到的地方,真正知道了陆清献在诗中说的“年纪大了才知道自己品性不纯静”一句,确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至理名言。少年人志气高远,说话没有顾忌,我是最喜欢的。但忧虑的却是,这种人如果忘乎所以,便会难于收束自己,以后就会自恃才识过人而看不起人家,总认为自己的对别人的错,种种缺点都由这种忘乎所以的习气引发而来。正如一个学生久不读书学习之后,看别人写的好文章总以为不如自己,逐渐养成一种眼高手低的毛病。别人背后斥笑他,他自己反而自鸣得意,你应当看到这一点。

“评析”

左孝威十七岁考中秀才后,又考中湖南乡试第三十二名举人,左宗棠在高兴之余一再告诫他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才识,时时看到自己的不足,绝不可恃才傲物,眼高手低,以至于不思上进,招人斥笑。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原文”

自古功名振世之人,大都早年备尝辛苦,至晚岁事权到手乃有建树,未闻早达而能大有所成者。天道非翕聚不能发舒[1],人事非历练不能通晓。《孟子》“孤臣孽子”一章[2],原其所以达之故,在于操心危、虑患深,正谓此也。儿但知吾频年事功之易,不知吾频年涉历之难;但知此日肃清之易,不知吾后此负荷之难。观儿上尔母书谓“闽事当易了办”一语,可见儿之易视天下事也。《书》曰[3]:“思其艰以图其易。”又曰:“臣克艰厥臣。”古人建立丰功伟绩无不本其难其慎之心出之,事后尚不敢稍自放恣,则事前更可知矣。少年意气正盛,视天下无难事,及至事务盘错,一再无成,而后爽然自失,岂不可惜?

至交游必择[其]胜我者,一言一动必慎其悔,尤为切近之图。断不可旷言高论,自蹈轻浮恶习,不可胡思乱作,致为下流之归。儿当谨记吾言,不复多告。

—节录自同治三年十月二十九日

《与孝威》

“注释”

[1]翕:和顺。

[2]《孟子》:书名。系孟轲弟子所纂辑,宋以后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

[3]《书》:指儒家经典之一《尚书》。

“译文”

自古以来那些功名影响很大的人,大都是早年历尽千辛万苦,到了晚年做事的权能掌握以后才有所建树,没有听到过早年通晓事理而能建立起伟大功业的。自然界的规律是,不和顺合聚就不能表现自如,人世间的事情不经过反复磨炼就不能普遍知晓。《孟子》一书中的“孤臣孽子”一章,推源所以通达事理的缘故,就在于平时考虑的问题多、思索的问题深刻,说的正是这个意思。你只知道我多年做事的功劳来得容易,却不晓得我多年遇到许多艰难困苦;只知道这个时候清平的容易,却不晓得我以后在这方面的责任重大。看到你给你的母亲的书信中说“福建发生的事情当容易了结”一句话,可见你轻看天下事情孟子的艰难。《尚书》中说,“今天思考其艰难图的就是明天的容易”。又说:“臣克服艰难是为了臣自己。”古人建立丰功伟绩无不本守艰难容易这两个方面的精神而任大事,事后还不敢稍微放任自为、忘乎所以,而在处事之前考虑之多更可想而知了。少年人意气正当旺盛,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难事,一旦事务复杂,多次处事无成,而后就会很快缺乏自信心,难道不可惜吗?

至于交往他人,必须选择比我做得好的人,一言一行必须慎重考虑到后果如何,这是尤其重要的。绝对不能高谈阔论,自己流于轻浮不讲实际的坏习气;绝对不能胡思乱为,陷入不好的境地。你应当牢牢记住我说的这些话,其他我就不想多讲了。

“评析”

左宗棠在篇中引用古人的例子,结合他本人的经历,温言细语,不厌其烦地反复告诫其子不要自满,不要把世界上的事情看得很容易,应当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结交朋友方面,必须选择品性端庄的人,更重要的是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人君子,做一个务实的才德高尚的人。这种教育方法,没有生硬的说教,充满着哲理。

不要仰赖父辈余荫而败坏家风

“原文”

吾愿尔兄弟读书做人,宜常守我训。兄弟天亲[1],本无间隔,家人之离起于妇子。外面和好,中无实意,吾观世俗人多由此而衰替也。我一介寒儒,忝窃方镇[2],功名事业兼而有之,岂不能增置田产以为子孙之计?然子弟欲其成人,总要从寒苦艰难中做起,多蕴酿一代,多延久一代也。西事艰阻万分[3],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当,亦是欲受尽苦楚,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尔为家督[4],须率诸弟及弟妇加意刻省,菲衣薄食,早作夜思,各勤职业。樽节有余[5],除奉母外润赡宗党,再有余则济穷乏孤苦。其自奉也至薄,其待人也必厚。兄弟之间情文交至,妯娌承风,毫无乖异[6],庶几能支门户矣。时时存一倾覆之想,或可保全;时时存一败裂之想,或免颠越。断不可恃乃父,乃父亦无可恃也。

—节录自同治八年四月二十四日《与孝成》

“注释”

1]天亲:天生的亲近。

[2]忝(tián)窃方镇:愧居掌握一方兵权的军事长官。

[3]西事:指镇压陕西、甘肃等地捻军和回民起义。

[4]家督:指家中长子督理家事。

[5]樽节:节省。樽:抑止。

[6]乖异:离异。

“译文”

我很希望你们兄弟诸人读书做人,随时谨守我对你们的教训之言。兄弟之间天然亲近,本来是没有隔阂的,家中内部的人之所以分离往往起因于媳妇。表面上和和气气,其实却貌合神离,矛盾重重,我看一般人家大都由此以至于衰败。我区区一个贫寒读书人,愧居一方的军政大员,功名和事业都有所成就,怎么不可以去增置田产为子孙后代作点打算呢?然而子弟想要成人,总要从寒苦艰难的事情做起,多积聚一代,就能多延绵一代。削平陕甘捻军、回民起事,很多艰难困苦,人人望而却步,我一个人则鼎力担当,也是要多吃点苦楚,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上。你为长子督理家事,必须带领各位弟弟及弟媳妇们加意刻苦节省,省衣节食早起夜思,大家专事自己的职业。节省有余,除了奉母命资助亲朋好友外,再有盈余则接济穷乏孤苦乡邻。对自己的生活必须尽量省俭,对待别人则必须宽厚周到。兄弟之间感情言语都要无微不至,哥哥和弟弟各自的妻子之间发扬这种好的风气,彼此之间没有半点矛盾不和,这就差不多能支撑一个大家庭了。大家心中时时刻刻存有一种害怕败坏名声的念头,或许可以保全延续良好的家风;大家心中时时刻刻存有一种害怕家门衰败离散的念头,或许可以避免那种颠倒越离的现象发生。绝对不可以依恃我的余荫过日子,况且我也没有什么可以让你们依恃的。

“评析”

左宗棠在篇中强调,生长在官宦人家的子弟,彼此之间应当讲究团结和睦,秉承半耕半读之良好家风,勤俭节省,自食其力,读书明理,做一个有用的人、名声好的人,绝对不能依恃父辈的“余荫”混日子过。

铺张奢侈之风万不可长

“原文”

家中加盖后栋已觉劳费,见又改作轿厅,合买地基及工料等费,又须六百余两。孝宽竟不禀命,妄自举动,托言尔伯父所命。无论旧屋改作非宜,且当此西事未宁、廉项将竭亡时,兴此可已不已之工,但求观美,不顾事理,殊非我意料所及。据称欲为我作六十生辰,似亦古人洗腆之义[1],但不知孝宽果能一日仰承亲训,默体亲心否?养口体不如养心志,况数千里外张筵受祝[2],亦忆及黄沙远塞、长征未归之苦况否?贫寒家儿忽染脑满肠肥习气,令人笑骂,惹我恼恨。计尔到家,工已就矣。成事不说,可出此谕与尔诸弟共读之。今年满甲之日[3],不准宴客开筵,亲好中有来祝者照常款以酒面,不准下帖,至要,至要。

—节录自同治十一年二月十一日《与孝威》

“注释”

[1]洗腆:洗涤器皿,陈设丰盛饮食。

[2]筵:酒席。

[3]满甲:指一个人满了六十岁年纪。

“译文”

家中前之加盖后栋房屋已经感到花费太多,今又将其改作置放轿子的厅屋,合计买地基及工料等费用,又需花去六百余两。孝宽竟然不经请示批准,擅自做主为之,假托遵照你二伯父的吩咐。无论如何,旧屋改作也是不应该的,况且在西北一带秩序极不安宁,经费即将用尽之时,兴此可动可不动之工程,只求美观大方,不顾事理,绝不是我意料所及的。据说这是要为我做六十大寿,似乎有古代人陈设丰盛饮食来孝敬父母的意思,但不知孝宽真的能不能每天悉心遵照父母的教诲之言,仔细体会父母的殷切心情?赡养父母的躯体不如顺养父母的精神,况且在我离家数千里之外大摆酒席接受别人的祝贺,是否也还想到老父在满目黄沙的塞外远征未归、备尝辛苦的景况?贫寒人家的儿子忽然沾染一种吃喝玩乐的坏习气,引起别人的斥笑谩骂,惹起我对你们的恼恨之情。估计孝威到家时,建房工程已经就绪了。既成事实不说,你可以把我这封信与你的各位弟弟共同看看。我今年六十生辰那天,不准邀请宾客大摆酒席,亲朋好友之中有来祝寿者,按照常规招待酒饭,不准正式发出邀请书,这点特别重要。

“评析”

左宗棠在篇中着意强调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官宦人家的子弟更不应该铺张浪费,引起别人的斥笑。在他六十大寿即将到来之前,不仅是家里人而且是一般亲朋好友们觉得是显示家势的大好时机,而左宗棠考虑的是国事艰难,考虑的是讲排场不如讲究俭朴实际,重要的是培养子弟的良好品性。这在政治腐败的清朝末年确实是难得的。

耕读二字为子孙自谋生计之本

“原文”

吾积世寒素,近乃称巨室。虽屡申儆不可沾染世宦积习[1],而家用日增,已有不能撙节之势。我廉金不以肥家,有余辄随手散去[2],尔辈宜早自为谋。大约廉余拟作五分,以一为爵田[3],余作四分均给尔辈,已与勋、同言之,每分不得过五千两也。爵田以授宗子袭爵者,凡公用均于此取之。吾平生志在务本,耕读而外别无所尚。三试礼部[4],即无意仕进,时值危乱,乃以戎幕起家[5]。厥后以不求闻达之人,上动天鉴,建节锡封[6]。

忝窃非分[7]。嗣复以乙科入阁,在家世为未有之殊荣,在国家为特见之旷典[8],此岂天下拟议所能到?此生梦想所能期?子孙能学吾之耕读为业,务本为怀,吾心慰矣。若必谓功名事业、高官显赫爵无忝乃祖,此岂可期必之事,亦岂数见之事哉?或且以科名为门户计,为利禄计,则并耕读务本之素志而忘之,是谓不肖矣[9]!

—节录自光绪二年五月元日《与孝宽》

“注释”

[1]申儆(jǐng):一再提醒。

[2]辄:犹“即”。

[3]爵田:爵位的田地。

[4]礼部:官署名,专管国家的典章法度。

[5]戎幕:军事幕府。

[6]锡封:皇帝赐予的官位。

[7]忝窃:廉词,意即有愧于所封官职。

[8]旷典:罕见难逢的典礼。

[9]不肖:不才;不正派。

“译文”

我们家世代以来就贫穷寒微,近来才称得上富裕之家。我对你们虽然一再提醒不能沾染那些官宦人家不好的习气,而家中用费却日益增加,已有不能节减的势头。我的薪金不用来养肥自家,有剩余就随手散去,你们自己要早作打算。剩下来的钱准备分作五份,以一份留作为爵位的田地,以四份平均分给你们兄弟,已经同孝勋、孝同讲过,每份不得超过五千两。爵位的田地以接济嫡长子一系中那些继承官位的人,凡公用都取之于这份田地。

我平生志在着力于根本,除耕田读书外不再崇尚其他。我三次参加礼部考试以后,已经再无兴趣于仕途,时值国家危乱之际,乃以军营幕僚而发迹。后来以不求作显达的人,却有劳皇上明察,执持符节赐予官位,愧居所封官位。随后又以举人资格进入内阁,这在我们整个家世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特殊荣誉,在整个国家来说也是非常罕见的典礼。这是天下人所能想象得到的吗?是我这一生梦想所能期望的吗?子孙能学我以耕读为业,以专心根本为怀,我就得到安慰了。如果硬要你们以功名事业、高官显爵来无愧于你们的祖父辈,这怎么能够期望它是必然之事?又怎么可说是经常见到的事呢?又或者为了门户、为了利禄去猎取功名,并且把祖辈耕读务本的夙志全部忘掉,那就成了我们左家的不肖子孙了。

“评析”

左宗棠仅是举人出身,没有中过进士,但他的功名和业绩、地位和权势却远远超过了一般进士出身的人。这在封建时代是罕见的事例,自然是时代环境和条件造就的结果,同时也是他注重实际、讲求实效,为朝廷卖命的结果。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反复强调“读书只要明理,不必望以科名”,子孙贤达不在科名,不在文字好坏。因此,他谆谆告诫子孙后代必须致力于耕田读书这两件根本大事。他严格要求子孙后代不要追求钱财,不要讲究豪华奢侈,不要坐享清福,应当自己早作谋生之路。这一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同类推荐
  •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积聚了周国平先生近30年来的智慧,以最浓缩最凝练的语录形式撷取而成,涉及到人生的50个方面:人、自然、人性、生命、死亡、智慧、觉悟、安静、超脱、尊严、孤独、创造、成功、幸福、苦难、灵魂、信仰、男人、女人、婚姻、爱情、友谊、生活、艺术、哲学……令人回味,给人启迪。《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能够让人在薄中读厚,在短小的语段中获得最多的人生体验和启迪。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人生五大问题

    人生五大问题

    《人生五大问题》是法国著名犹太作家莫罗阿的一部代表作,书中探讨了人的一生中不得不面对的五大问题,如婚姻和家庭、友谊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艺术、经济和政治。这本书曾风靡全世界,改变过许多人的命运。莫罗阿以其深刻的观察,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鞭辟入里。全书条分缕析,通晓明白,且傅雷先生的译文优美流畅,为本书增添了不少色彩。
  • 中国哲学的历程(修订本)

    中国哲学的历程(修订本)

    任何一个民族,无论其哲学思维在后来的发展中多么宏富博深,人们在对其开端的探寻中也总是感到茫然和困惑。中国哲学和古希腊罗马哲学可以说最初都是“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的,在发轫的初期,其形态往往是朦胧的、混沌的,经历过与原始宗教意识、神话形式的若即若离的分化、过渡、转化阶段。
  • 庄子全鉴

    庄子全鉴

    本书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庄子》的作者并非庄子一人,据后世学者考证,其中“内篇”出自庄子之手,而“外篇”和“杂篇”就比较复杂了,多是庄子学说的继承者所作。庄子是奇人,《庄子》是奇书。博大精深的《庄子》,对后世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热门推荐
  • 邻家女神

    邻家女神

    萧啸和女神做邻居,压力山大,有时还得免费客串临时男友,充当护花使者,各种误会,麻烦不断,真真假假,亦真亦假,各种纠缠不清。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请勿模仿。
  • 相府傻小姐叫我女王

    相府傻小姐叫我女王

    颜惜音,一个世外家族的大小姐,从小就展现出不凡的才能,可是,那个净慧大师却说自己活不过25岁。至此,族里人都用一种同情的目光看着自己。颜惜音不信邪,定要改天换命!21岁的她,用尽精力专研炼丹。可是真的到了25岁的时候,颜惜音还是死了。同一时间,龙飞大陆,南泽国,相府的兰姨娘生了,生了一个女孩,颜相爷取名,颜惜音。他,独孤轩,南泽国最受宠的王爷,承异像而生,从小做事就按照自己喜乐而来,当嚣张的他遇上藏拙的她,比拼一触即发,可是,爱情的比赛中,有什么输赢的定论呢?
  • 星宫剑祖

    星宫剑祖

    华夏大地,万族林立,圣战之后,魔族退避西域,昆仑星宫,威慑魔族,中原浩土,大夏王朝,万族共主,北域雪原,妖族并起,南部大荒,荒殿主宰,时光流转,万年来魔族从未忘记当年的耻辱,窥伺在侧,少年历经血祸,勇闯大荒,拜师星宫,勇踏仙路,历经坎坷,一步步走向强者之颠……
  • 磨刀霍霍

    磨刀霍霍

    磨刀霍霍向猪羊。当人连猪羊都不如的时候,阿木是否也会依然磨刀霍霍?
  • 你可以永远相信夏天y

    你可以永远相信夏天y

    夏天y和他的小老弟们的沙雕生活……好了没得了【作者温馨提示,这是本烂书不宜观看】
  • 中国食尸鬼

    中国食尸鬼

    寂静无声的深夜,人们都纷纷进入梦乡,整个城市随着夜的变深渐渐安静下来,可是在城市某个角落却有一种不寻常的生物正阴险警惕的注视着这一切,他们拥有人的外貌,却要以人类为食,他们拥有比人类更快更敏感的生命力,在关键时刻还能从身体中生长出一种莫名的生命体,他们隐藏在人们的生活中,将人类捕杀并吞噬,他们是深夜的霸主,是人们的天敌,他们的名字众所皆知,人类都撑他们为‘食尸鬼’。
  • 祭坛荣耀

    祭坛荣耀

    到底谁才是主角,难道是穿越到初生世界的齐狸?不不不,他三集就没了。难道是齐狸选择的刀斩?也不像啊,他一直被自己的徒弟压制啊?那这个主角到底是谁?这个问题要问这个世界……有一天一个“神”问这个世界的人们:“这个时代你们世界的主角是谁啊?”路人甲自豪道:“普通人!”神有些恼怒,再次问道:“能不能说清楚一点!”路人乙这时候强着回答道:他说的有些笼统,要是我说,这个“普通人”,指的是纯戮宗里的人,纯戮宗里面的普通人。
  • 半面战神

    半面战神

    他,一位为了复仇重生的末代剑仙那年,他身席白袍,只身傲世天地如今,他隐匿容颜,化身重生战神半面医圣,半面死神,何人可捉摸
  • 绝处逢生:无字藏宝图

    绝处逢生:无字藏宝图

    一场突然的大火让县太爷一家破人亡,奇丑的少爷离奇得到一份无字藏宝图。带着三条腿的忠犬和疯癫的秀气小丫头,他义无反顾的开始了危机四伏的寻宝路,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 三国新马超

    三国新马超

    历史上他不是一个忠臣孝子,现在嘛,他是孝子,但绝非忠臣。历史上说他英勇无敌,现在嘛,比起杀人放火,他更喜欢阴谋诡计。历史上说他野心勃勃、兼资文武,现在嘛,他可耻的承认了这两点。历史上说他不是一员猛将,而是一名骁雄。现在嘛,他的确麾下十万西凉铁骑、睥睨天下。不过,他这样做的原因……“丫的,跟吕布、曹操、孙策、周瑜等大佬儿抢老婆,手段不强硬点不行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