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20500000007

第7章 贵州佛道儒巫宗教文化现象(4)

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在贵州这片地域上,很早就有人类生活的足迹。我们不能断定,在贵州地域上生活的各古代民族的文化,是否同样具有巫史传统或经历了与其相类似的文化演变过程。就现有的资料来推断,我们很难对远古以来这一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风尚习俗等方面形成一个总体概貌和清晰的发展演变脉络。从史传文献记载来看,春秋末以来,及于秦、汉的夜郎国时期,中原与贵州地区的联系有很大加强。伴随着秦、汉王朝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对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控制,贵州与中原之间也有了初步的文化交流。从历史材料记载的早期贵州文化名人舍人、盛览、尹珍的生活经历和学术活动来看,当时的文化交流主要是以中原的强势文化通过周边地区对贵州边地文化的输出、渗透为主要特点,且规模小、层次低,大多处于民间文化交流的层面上,可以说基本处于“潜移默化”的状态。秦、汉时期,中原儒学己经发展到一个比较完善成熟的阶段。在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中,儒学的一些价值理念、行为准则、丧葬礼节等是否传入或在多大程度上传入夜郎故地,而与本土各少数民族的巫术崇拜和各种原始信仰相互渗透、碰撞、混杂和融合,我们没有更多的实证材料作出详尽说明。但可以肯定的是,从现有各个少数民族的信仰情况来看,当时的儒家文化即使传入夜郎故地,也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贵州本土的各少数民族的原始巫术崇拜的信仰习惯和文化传统。

西汉时,董仲舒为适应政治需要对原始儒学进行改造。他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为儒学的神学化开辟了道路。当时的五经学者与专研方术的阴阳五行家的结合,便造就了专门预决吉凶、托言术数的谶纬神学。儒学的神学化,使人的思维和认识失去理性判断的基础,加之东汉末年的社会战乱,使人生命运变化无常,这都为宗教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土壤和氛围。因此,东汉时期便先后有本土道教的产生和外来佛教的传入。从此开始,儒、佛、道三者之间就不断进行相互交流、碰撞、冲突、吸收和融合,一直到隋唐时期中国化的佛教思想的形成和佛教宗派的确立,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过程。佛教中国化过程的完成,标志着中国文化史上“三教合流”或“三教合一”局面的最终形成。这成为贵州佛、道、儒、巫宗教文化现象形成所依托的中原文化的一个大背景。

贵州佛道儒巫宗教文化混杂合流现象的形成,与中原大文化背景有关,同时也以儒、佛、道传入贵州为前提。儒家文化估计在秦汉时己经开始传入贵州。史载有西汉时舍人为《尔雅》作注,盛览从学司马相如作赋的史实。东汉时,尹珍曾经拜经学大师许慎为师,学成回归故里,教授生徒,这当是儒学传入贵州的明确记载。从汉代大量的出土文物来看,当时黔北、黔东一带已经与中原文化差距不大。这些地区受汉民族儒家文化的影响较为明显。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引发了遍及全国的农民起义,豪强纷起,内地陷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魏晋南北朝的近四百年时间,贵州地区与中原的文化交流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

隋唐时期,伴随着佛教中国化过程的完成,佛教获得了大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因牛腾被贬,佛教由此传入贵州。牛腾到贵州布教的最早时间,当在武后垂拱元年,即公元685年。牛腾布教前后,佛教在贵州的传播己经具有一定基础。文献记载当时的寺庙,主要有桐梓的金键山寺、玄风寺、兴旺寺、三座寺;仁怀的景福寺、永安寺;正安的大成寺、蟠龙寺等十余座。唐代的僧人见于文献记载的有通慧、海通和义舟等人。唐代佛教在贵州的传播,开始时主要分布在黔北和黔东地区。原因在于这一地区开发较早,秦、汉以来文化基础较好,文化传播管道较其它地区通畅,********众多,又由唐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而且,由于地缘因素,直接受到四川、湖南等周边地区佛教繁盛的辐射带动和影响。宋代在贵州地界上,由于少有战争,环境相对太平,土官纷纷奉佛兴寺,佛教获得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道教在贵州地区的传播历史一直是贵州宗教文化研究的薄弱环节。由于史料缺乏,道教何时传入贵州,尚无准确年代可考。道教创立于中国。东汉汉安元年(142),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尊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教人修炼之术,谓可成仙。张角于东汉建宁年间(168-172)初创太平道,奉《太平经》为经典,“以善道教化”,用符水治病,信徒数十万,后发动黄巾起义。东汉末魏伯阳撰《周易参同契》,为丹经之袓。东晋时葛洪创“灵宝派”,主张外儒内道,以《六经》治国安民,用道术养生修仙。北魏寇谦之创“北天师道”,改革天师道、五斗米道,制定乐章、建立诵戒新法。南朝宋时,陆修静将天师道与金丹道结合,创立“南天师道”。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斋醮是求道之本。陆修静的再传弟子陶弘景创“上清派”,以道教为主,融摄儒、佛思想,制定神仙谱系。唐代统治者,自称老子后裔,奉行崇道政策。唐高宗于乾封元年(666)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为《道德经》作注疏。唐五代间涌现不少具有社会影响的道士如孙思邈、司马承祯、杜光庭、吕洞宾、陈抟等。宋真宗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隋唐以后南北天师道日渐合流。南宋,道教内部宗派纷起,多主张道、儒、释结合,强调精、气、神修炼。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创立儒、释、道兼容的全真道。南北天师道为与新起的全真道相抗衡,同上清派、灵宝派、净明道逐渐合流,到元代形成正一道。

大体上,汉代张陵在蜀创五斗米道,其传教活动遍及巴蜀境内。汉代时蜀与夜郎交往频繁,因而,当时犍为郡内临近蜀地的赤水、威宁等地,极有可能成为五斗米道传播和影响的地区。从有关史料记载来看,道教传入贵州至迟当在五代初期,经历两宋到元代,其传播己经具备相当规模。主要分布区域仍在黔东、黔北一带。宋代道观主要有印江三清观、遵义玄妙观、玉皇观。元代则有贵阳的大道观,黔北的集贞观、冲虚观等,今黄平、福泉一带也有元代道教宫观的记载。从道教人物活动来看,主要有嘉靖《贵州通志》所载的道人扬再从之事,道光《遵义府志》和嘉靖《思南府志》所载全真道人陈致虚在思南万胜山炼丹之事,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所藏镇远女道士宫素然画的《明妃出塞图》等史实。从地下考古文物来看,黔北地区现已出土了大批宋代石室墓葬。这些墓葬雕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道教方位神图案、八卦图案、“蓬莱洞天”字样以及买地券等实物,充分体现了道教的宗教信仰观念。它表明在宋代,道教己经深入到这一地区,其宗教观念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人们世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来看,唐宋元时期,佛教和道教先后传入贵州,由此也开启了它们与先期传入的儒家思想和贵州本土原始巫术信仰的逐步混杂融合的历史进程。在贵州境内,这一进程总体趋势是由北向南,由驿道沿线向黔中腹地,由汉族聚居区向少数民族聚居区逐步渗透的,符合文化传播的一般规律。在这一进程中,为了适应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风尚习俗、文化传统,儒、佛、道三教,不得不改变自身的许多方面,日益民间化、世俗化和本土化,以增强自身的适应性,获得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影响,同时,作为本地区长期存在的原始巫术信仰,也主动从三教中吸取一些文化要素,以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由此,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现象在贵州逐步形成。

四、贵州佛道儒巫宗教文化现象的演变

明清时期,贵州文化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随着中央王朝和治理贵州的地方官吏在政治上加强统治,军事上加强控制,经济上加强开发,文化上加强教化,各种宗教文化在贵州的传播,其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度进一步加深,佛道儒巫宗教文化混杂合流的程度也进一步加强。明王朝对贵州的统治,基本承袭了元代的规章制度。在军事上设羁縻卫所,在政治体制上沿袭并发展了元代的土司制度,进一步密切了中原王朝与边地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在文教开发方面,贵州在明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儒学得到了广泛传播。明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利用学校教育来传播儒家思想,以实现对广大民众的思想统治。本着“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方针,明王朝在贵州各府、州、县、卫,广设儒学,配置教官,完备教育体制,并规定凡土司子弟,只有经过儒学教育,才能承袭土司职位。由于中央政策的导向作用,各地土司以及地方官吏纷纷重视文化,发展教育。而科举考试制度的推行以及贵州单独开科考试的措施,也促使各地纷纷兴办教育,使贵州的教育得到空前的普及。这些措施最终促进了儒学在贵州民间的广泛传播。礼乐教化,敦风化俗,贵州的土风民俗因此得以大大改观。文教开发取得进步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阳明心学在贵州的诞生以及黔中王门弟子对心学的大力弘扬。正德年间,王阳明在龙场(属今修文县)悟道,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使心学得以开启,进而向全国广泛传播,成为儒学发展的又一高峰。王阳明离黔后,黔中王门弟子马廷锡、孙应鳌、李渭等在贵州各地建书脘、讲心学,使心学思想浸润黔中大地,至今遗风犹存。

随着整体文化的发展繁荣,宗教文化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道教方面,从朱元璋洪武年间开始,明代统治者就崇奉道教,利用道教从思想上控制人民。上行下效,贵州各级流官在各地或建宫观,或招道徒,加速了道教在贵州境内的迅速传播。明代贵州道教宫观数量较元代大幅提升,贵州布政使司所辖二十余个府、州、卫,无一处没有道教宫观,有些还有几处之多。明朝在贵州还曾经设置贵州道纪司的机构,以专门管理道教事务。贵州所传道教主要是正一派,原因在于正一道教的世俗化取向使它更容易渗透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而更容易成为统治阶级用以麻痹人民的工具。正如朱元璋所说:“朕观释道之教……禅与全真务以修身养性独为自己而己;教与正一以超脱特为教子慈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其功大矣哉。”长期以来,贵州文化落后,教化未开,巫术盛行,民风“信巫而好鬼”、“禳除但从祈祷”,此种风尚自然与全真道教修炼内外丹以求长生的追求大为异趣,却与正一道教的画符念咒、驱魔降妖、求福禳灾的斋醮及看相问卜、合丹药、修房中的方术极为合拍,同时,也与佛教中能作瑜伽法事的“教僧”旨趣相同。正一道教在贵州的传播和发展,是本地文化风习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它与本土民间宗教、原始崇拜、巫术信仰相结合的一个“同流合巫”的融合过程。贵州民间道教的世俗化,使众多道士逐渐由虔诚的宗教信徒而蜕变为满足民众世俗信仰而存在的从业人员。他们不再依托道观这样的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来研习教仪、教规和教理。道教在贵州民间的世俗化传播,既加强了道教与佛教的世俗信仰、儒学的一些生活观念以及本土的原始巫术迷信的混杂合流,同时也使道教逐渐丧失其自身的本来面目,促使其迅速走向衰落。及于清代,随着统治者对道教的漠视、佛教的普遍传播以及儒家文化的大力渗透,除了在民间仍然残存一些与巫术和民俗混杂在一起的因素夕卜,纯粹的道教在贵州几乎不再存在。

佛教自从唐代传入贵州,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基本处于民间自发传播的状态,并未对贵州本土文化构成产生很大影响。以唐宋元以来佛教在贵州逐步拓展为基础,明代贵州佛教获得了较大发展。不仅土司流官纷纷崇佛兴寺,而且明初中央朝廷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僧官制度,与学官、道官制度相辅而行。明代首次在贵州设置僧纲司管理机构,给予僧人士大夫一样的品位,规定他们习仪的场所,管理寺院的范围以及度僧的数量。明代盛行黔中的佛教是瑜伽密教。此宗佛教重术数而轻法理,僧人多以神异之功,以咒术、礼仪广行祈福禳灾之法,以迎合世俗需要而争取更广泛的信众。密教的世俗化倾向使它很容易与本土的巫文化合流,故一传入贵州,即在全省范围广为传播。密教的世俗化追求,延及清代愈演愈烈,竟至成为贵州佛教的主流,以致晚清贵州佛教最后走向衰落,溯其源流,则都与明代盛行黔中的瑜伽密教有很大关系。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为贵州地区佛教繁荣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一方面,由于明末农民起义,战火遍及大半中国,贵州相对比较安定,中原西蜀禅师纷纷入黔避难,他们在黔中广建寺庙,立宗弘法,接引信众,培养弟子。另一方面,南明王朝的灭亡,也使当时随永历帝来到贵州的不少朝廷士大夫成为逸民,他们为了明志,纷纷削发为僧,遁身佛门。外地僧人入黔和南明遗臣逃禅,提升了贵州佛教(主要是禅宗)的水平,推动了佛教在贵州的传播。一时间,佛教寺庙遍及全境,名僧辈出,著述宏富,贵州佛教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明末清初是贵州佛教发展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

同类推荐
  • 躲过骗子(经济篇)

    躲过骗子(经济篇)

    出国的巨大诱惑力致使越来越多的人不惜血本,甚至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和原则。唐某是一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在出国潮的不断冲击下,他的心再也平静不了。
  • 有闲阶级论(译文经典)

    有闲阶级论(译文经典)

    《有闲阶级论》为美国经济学家、制度经济学鼻祖凡勃伦的代表作之一,于1899年出版。通过讨论有闲阶级的形成过程及其地位和价值,本书将社会学关注的焦点转移到“消费”之上,完成了里程碑式的研究,也奠定了凡勃伦主要著作的理论基础。《有闲阶级论》对社会的辛辣批评在当时激起了轩然大波。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它对我们理解时下的社会仍不失为绝佳参考。
  • 迈向卓越的城市智慧化进程:基于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案例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迈向卓越的城市智慧化进程:基于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案例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本书以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27座国际城市为案例,系统剖析了这些城市智慧化发展的理念、特点、各自所倚重的发展路径,给出迈向卓越的城市智慧化推进方法和策略,对于当今城市化大环境下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记忆中国:新闻串起的历史

    记忆中国:新闻串起的历史

    从一位人民日报从业30年的资深记者的数十篇新闻作品,滴水见日,管中窥豹,《记忆中国:新闻串起的历史》对中国的改革岁月作了微观回顾,也从央媒30年报道样式与传播手段的观察视角,反映80年代以来新闻语境的变迁和传播的与时俱进。作者李泓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均有采写经历,报道样式覆盖消息、通讯、人物、报告文学,时评、政论以及融媒体写作,还曾入选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 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型毒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型毒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全球视角对毒品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阐述新型毒品的流行及其危害、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的比较研究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丹心埋骨

    丹心埋骨

    南宋绍兴十九年,丞相粉饰太平,欺上瞒下;金国在侧虎视眈眈,雄踞中原;又有西夏国相任得敬妄图裂土封国,谋权篡位。武林小辈孙向岳初出江湖,已经身不由主,站在了江湖风暴的中心。只是江湖与庙堂关注的,其实是一卷谁也不曾见过的神秘兵书。岳飞临终前留下的武穆遗书如何被人发现?铁掌帮上官剑南如何潜入皇宫盗走兵书,又是如何将其放在铁掌峰上?武侠史学界穷尽百年,终究留下许多遗憾未能查明。作者经过多番考证,著成此书,为诸君补全“五绝”时代前的武林风貌,记述武穆遗书的前世野史。
  • 史上第一修仙掌门

    史上第一修仙掌门

    陆风在看西游记的时候穿越了,整部西游记化成了超级随身系统,附带在陆风的身上。西游记里面的法宝仙物可以兑换出来用,里面的人物可以兑换出来战斗。“金刚琢,紫金葫芦,金箍棒,紫金铃,羊脂玉净瓶,芭蕉扇,狼牙棒,三藏权杖,悟空金箍棒,猪悟能九尺钉耙,沙悟净的降妖权杖。。。”“人参果树呀,人生果树,你啥时候开花结果呀?”“悟空啊,你又调皮了,下手要有个轻重呀!”“八戒,你又去祸害了哪家女妖精了?”“佛祖,你老人家能歇会不,怎杀气那么重呢?”“老君,能不能再开炉哇,我这一大堆弟子等着升级呢?”
  • 彩虹的重力

    彩虹的重力

    在这个安全与幸福混为一谈的世界里,在这个人的生存要由立交桥来定义的空间里,你是要安全,还是要幸福?
  • 网游之天下唯我独尊

    网游之天下唯我独尊

    女朋友打游戏出轨了,邓珩去酒店抓奸,却走错房间把另一个女孩看光。女孩缠上邓珩要负责……甚至还跟到了游戏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深游戏bug测试员,在拥有四脉全通的特殊属性下,凡事都能先人一等,赚钱很容易,成为王者也不难,杀贱男,取神器,都很简单,唯独要让消失的女朋友回到自己身边,和应付被看光的妹子却有些难。一枪定乾坤,一剑镇山河,战火风云,恩怨情仇,看我如何在这‘天下’世界里唯我独尊。
  • 儿时论

    儿时论

    儿时的乐趣,被记忆一点一点埋葬,只剩星星点点,也是美好的!
  • 斑爷在旅行

    斑爷在旅行

    宇智波斑死了,但也可以说是没死,死在了火影世界的他,却重生在了其他二次元的世界当中,并且得到跨越世界的能力,既然又一次复活,那么斑爷又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来呢?
  • 此爱不凛

    此爱不凛

    【复仇x追恋之间的关联展开一系列情节】八岁的他因上一辈的恩怨,导致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稚嫩与成熟仅存于一瞬之间,父亲惨死,母亲终身囚禁,梦中恶魔的身影永远都挥之不去,苟活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他发誓,终有一日,势必斩杀恶魔的爪牙,为父母报仇雪恨!十五岁的他为了取得凶手的信任,抛弃外表,与昔日共患难的他们断决关系,认贼作父,双手早已沾满了鲜血,他常常问阿叔“忍,还要忍到什么时候……”阿叔醉醺醺的回答“小子,你还不够格,哈哈哈嗝”气急败坏之时,一只软糯糯的小手,拉着他说“哥哥,羽涵想吃糖,甜甜的”蓝澈的眸子可怜巴巴的望着他,小团子是他从小带到现在,虽然身处险境,还是会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好好,羽涵乖,哥哥陪你摘樱桃,糖吃多了会长蛀牙的”故意装作一副很凶的样子——“哥哥,骗人,羽涵就爱吃糖”“不行,糖和哥哥,只能选一个”“那好吧,哥…不…糖…不对…”羽涵苦恼的掰着手指头,这可真是一个世界难题——羽凛轩眼里尽是宠溺,傻丫头,没有哥哥谁给你买糖……【他只有在羽涵面前有过真情流露】
  • 宦官千岁

    宦官千岁

    父亲是禁卫统领外公则是当朝祭酒。这一切和我没关系……我楚休,就阉人一个!!
  • 超圣兽战士

    超圣兽战士

    有个叫做阿凡夏的王国,原本是被七大圣兽保护着的和平国度,但是由于黑暗巫师施展邪恶的魔法,把牠们变成怪兽,让王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于是有个预言中的男孩成为救星,跟他的好伙伴们一起出生入死,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众人,并且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