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52300000074

第74章 儒道佛互补的和合文化

文化是人的本质特征的根本元素,但文化不是保垒,中华民族文化既有多样性的又具有同一性和互补性的特征。多样性统一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性,也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在认识中华文化多样性的地位和作用的活动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既要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要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同一性,唯有如此,才能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先秦时期,在东亚大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形成了儒家和道家学说,儒道关系有很长的历史,在春秋和战国初期,由于孔子首创聚徒讲学并游学诸候,成为显学。到了汉初,高祖刘邦运用道家学说治理国家,并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而成为显学。甚至超过了儒学,形成了儒道对立的格局。儒家的人本主义是一种正面的肯定态度,道家则是一种批判的态度,形成了儒道互补、对立统一的文化存在。但是道家批判和否定的尺度是肯定的,因为当他说一个东西不好的时候,他脑子里一定有个更好的东西作为标准。老子的肯定先于儒家的肯定。约在公元一世纪诞生于南亚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佛家主张解脱主义,宣扬通过修炼养生放下的功夫,以求从迷惑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进入大自由的理想境界,与儒道文化在经过异质的冲突融合约在隋唐时代形成中华文化的三大脉络,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儒道佛三家文化思想形成中华文化鼎足之势,决非偶然,主要是这三家文化的根本宗旨,都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实现理想人格,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审视,儒道佛三家文化思想都是属于生命哲学的学说。但是儒道佛三家文化体系的基点、构架、内涵和思维方式都有差异,促进三家文化的互补、融合,弥补了各自的文化局限性。宋代东京上清宫道士说:“非道教无以升君子,非儒家无以理国家,非佛教无以化下愚。”

1.儒家的人本主义传统,概括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中和为道,以仁爱为核心,以治国平天下己任。

(1)以人文为本

儒家文化重生重德,把人格价值和道德价值置于生命价值之上。强调人应该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在人的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发生冲突的严酷时刻,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道德价值。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价值的对比中,认为精神高于物质,高度赞扬精神不朽说。《左传·寰公二十四年》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不朽。”儒学这一特质的形成,是孔子在继承殷商时期观念的变迁而确立的。周国原是臣服于殷商的边陲小邦,最后居然战胜了国力强于自己,文化高于自己的宗主国,殷周之际这一巨大的政治变迁,激发了西周贵族道德意识的觉醒,认识到夏殷两朝的灭亡,并不是上帝鬼神的意志,而是他们胡作非为,丧失道德品行的结果。这个重要的历史经验被西周贵族表述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左传·僖公五年》)从夏殷的灭亡中西周统治者产生了治理国家,维持统治,要“敬德”、“保民”的一系列道德观念。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主流路线,由此转向了道德的方向。到战国时期发展到民贵、君轻,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和道德礼义推广到社会成员中。《礼记》说:“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的十种人义,不同伦理的角色都有自己的道德责任定位。

(2)以“中和”为道和为贵

“中和”是儒家文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自然界和社会上事物的千差万别,矛盾交识,如何实现相互促进,“和而不同”的多样性的统一,《礼记·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大地位焉。”中庸要求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是一种智慧。所谓中庸,是一种中正、温和的处事态度,具有平衡各方意见和利益的智慧。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之中,要求事物达到一个平衡状态,但它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点,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折中,是要求把握事物发展的平衡度。《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说事物的客观性能够认识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追求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相吻合的道,修道是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和”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中华民族重要思想的体现之一。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是说社会秩序贵在和谐,而和谐是要实现的目标。如何实现和谐,也就是达到和谐的手段,儒家主张“和而不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和”。是说:光明正大的人承认事物的差别和矛盾,对不同事物的差别和矛盾的两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联结起来和谐发展。而善于舞弄徇私伎俩的人,抛开事物的差别和矛盾,不交流不构通的随意苟同或者是武断的一言堂。而光明正大的“和而不同”蕴含着固本包容和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

(3)以仁爱为核心

“孔子贵仁”《吕氏春秋·不二篇》。仁,亲也。人有一种本能的自爱心理,儒家文化强调仁者爱人,其主要含意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4)以治理国家平定天下为己任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至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是说只有严格推究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获得真正的知识是意诚、心正和修养自身的基础,是一个知识论的问题,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一个觉悟道德论的问题。儒家文化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是人生根本观点和价值取向的根本问题。

当下中国的一些管理者甚至高级管理者,为什么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存在问题,在价值取向这一根本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汉代班固对这个问题作了总结:“历代鉴之,而不戒之。”

2.道家的自然主义传统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物无一例外地生于道而成于德,德是万物的自然本性。

宇宙万物本源的道以自然为法,以自然作为宇宙的根本和最高原则。构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主义传统。道家文化的亚圣庄子《庄子春秋》云:“以道观之,物无贵贱高下的差别,就会平等地看待一切,包容一切。”所谓以道观之,就是从自然的角度审视一切。道家以“自然观察人,宣扬自然主义的生命观,肯定人的生命价值,反对人为地损害自己的生命,一个人若能超越于生死的执着,其心灵也就能超越形体的局限。自然体认自然的本性,与道契合为一。”在心灵上获得自由,成为精神上不受任何环境影响,神妙至真之人的境界。道家虽然宣扬自然主义的生命观,但是道家并非否定人的主体作用,而是从批判现实社会中,提出自己独特的系统看法,阐发自己独特的价值理想和超越的理想境界。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家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有无相生”、“众妙之门”、“不若守中”等人生智慧。

(1)宇宙本体的玄旨论

是指老子开创的“道在物先”的宇宙本体论主旨。老子本体论哲学宇宙观的核心是他哲学体系的“道”,道的本体是自然,是无意志、无目的的自然现象。在夏商时代,人们是以天为世界的最高主宰。殷代崇信天命,周代提出“天命靡常”的新观点,但是仍以天为最高的主宰。春秋时代,已经有很多人谈论天道,是指日月星辰的变化及其与人间祸福的联系,既有天文学的意义,也包含星术的迷信。

老子出身于士大夫世家,是史官世家的后裔,自幼好读,学识渊博,大约在公元前550年周灵王后期,任周王朝守藏室史,兼观天象。当时的卜、史、巫、祝等文化官员担任着国王与天神之间的联系。老子在博学深思的基础上,以对夏商周三代以来文化偏向的批判态度,指陈了有史以来的文化过失,第一次提出了天地宇宙的起源问题。老子认为“道”是先于天地的最高存在。指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根据,阐述道的宇宙本体意义。《老子》第25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分,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家创立了本体论学说,具有超越庸俗思想的批判意识,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的学说和“正言若反”的名言,开创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论,充满辩证的智慧;道家在哲学上达到了高度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的水平,为儒家本体论奠定了基础。

(2)“道法自然”的唯道论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25章)老子在《道德经》中五次提到“自然”,均非指自然界。自然界是物质概念。而“自然”是宇宙万物运动的必然规律。老子说:“希言自然,飘风不可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长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考,用于道。”(《道德经》第23章)。是说,人类不要泛谈自然,而要认识和听从自然。也就是要认识和顺应于万物发展的自然客观规律。凡事违犯自然客观规律的行为,都不会长久。所以老子提倡“……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同上第六十四章)是说,人类要始终遵循自然客观规律行事,则无失败的后果。更要接受不少人违犯自然客观规律行为遭受失败的教训,要与自然客观规律相辅相成。老子又说:“功成事遂,百姓皆曰自然。”(同上第17章)是说,人要像天地那样“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同上第2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遵道而贵德,而恒自然也。”(同上第52章)。总之,道家自然主义的传统,是说道即自然,所以老子提倡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3)无为而治的方法论

无为而治是道家所探讨的独特的治理国家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无为是老子《道德经》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老子所说的“为”是一字多意的。有的是泛指行为;有的专指顺应自然客观规律的道为;有的特指违犯自然客观的妄为。老子哲学核心之道的表象特征经常是无为的,但是它“无所不为”。纵观“老子”书中共有13处提到与无为有关的言论。总之,老子所说的无为:是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道德经》第6章)。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事物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包含了对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和自觉遵循。不敢为是指要遵循事物的本质规律而不妄为,老子所说的无为是指不妄为,就是遵循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有所作为。以此含蕴深厚的智慧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

(4)有无相生的辩证认识论

老子道学不仅讲究“无”,而且也讲“有”。老子所说的“无”,不是指没有,而是说世间万物的无形无象是形而上的存在物。“有”是指形而下的存在物。“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而恒自然也”(《道德经》第51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同上第40章)。是说,世界有限的观念生物诞生于无限的本原世界。所以老子“有和无互相发展”的另一层含义,是“三十辐同一毂,车之用也,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同上第11章)。

3.佛家的解脱主义,以“解脱”为坐标观照人生,为中华文化增添了解脱主义传统。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以“无常故苦”的价值判断为根基,怀着对人类生存的迷惑、烦恼、痛苦、死亡的真诚关切,指出解脱的方法和途径,总结出“四谛”,即四种真理。以论定人生的价值判断和分析苦的成因为出发点;以指出解脱苦的途径为中心;以解脱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为归宿,以佛教早期强调依“八正道”的修行实践获得解脱。

“八正道”是八项修行实践的德,包括正确的见解、思维、言论、行为。后来又提出佛教修行的实践总纲“三学”即戒学、定学和慧学。戒学是抑止邪恶,积习善行;定学是安定身心,集中精神;慧学是梳理思维,彻悟实相。在修行上突出强调智慧的关键作用,重在以观照真理和争取真理为解脱。还要在修行上不脱离世间,积极参与世间的各种善举,以利于众生的普度、解脱。

中国佛教继承和发展了印度佛教的解脱主义的禅宗派,更加着重转向内心的探索,转换和提升求得人生的解脱,宣扬心即佛,佛即心,欲求佛,先求心,求得心,即成佛,把心性修养看作人生解脱的必由之路。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的社会意识各有所重,仍然能够互动融合会同、相济、相补,构成历时二千多年共存共荣的变化格局的关键是对人生的生命价值的关切,是构成三家融会的基础;对人生崇高境界的追求是构成三家互通的理想目标;重视心性修养是构成三家思想的主要契合点。

有的学者说:儒也,道也,释也,皆名也,非实也。实也者,心也。可以归结为心性修养是三家共同构成理想人格的根本。也是当代社会对我们的呼唤和赋予我们的思想建设任务。

同类推荐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明代哲学家、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代表作,《传习录》一书是王阳明与其弟子、友人的部分对话、书信汇集体,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阳明心学及其发展的重要资料。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宗镜录略讲(卷三)

    宗镜录略讲(卷三)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本书引用了很多有说服力的故事,旨在通过一个轻松的视角来观察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思维差异。懂得了这种差异,再去审视西方的文化,看待自身的文化,是大有益处的。东方与西方观念的碰撞,将带动世界更合理地向前发展。早在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不仅使得中国人重新开眼看世界,还让那些曾经张狂的国人落下了“崇洋媚外”的病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有比较,就会有差异。我们不该妄自菲薄,毕竟,有些差异并不等于距离。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梦外校花梦里仙

    梦外校花梦里仙

    神马?夜深人静仙女找上门?睡着觉做着梦也能修仙?还可以跟校花双修快速升级?世界上竟有这样的好事!夜夜幽梦会美女,叱咤风云追校花。既要梦中仙女,也要校花同桌,既是霸道仙帝,又是风流学神,且看平凡高中生章炎一梦成仙,驰骋校园,君临天下!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赛道狂风

    赛道狂风

    绕过山腰,雨声悄悄,再开进隧道,风声潇潇,输赢的分寸,计算的精准,笑看后视镜中的自己,关于荣耀的竞速。
  • 穿越之兰陵王我是王妃

    穿越之兰陵王我是王妃

    这是亮剑的穿越始起,接下来看我跟兰陵王怎么爱吧!这回的王妃有点不一样!
  • 我家崽崽三岁半

    我家崽崽三岁半

    惜惜是一只来自异世的小精灵。可怜的她被族长送到了一个小幼崽的身体里。她有一个超级厉害的总裁爸爸。一个特殊部门的部长大伯伯。一个特别帅气的影帝小叔叔。一个美丽动人的设计师大伯母。一个慈祥和蔼的教授奶奶。一个严肃庄严的军人爷爷。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超级宠她!
  • 允否思君

    允否思君

    到最后的一场对打中,活下来的只有他一个人,所有和他朝夕相处的同伴都死了。师傅说:“恭喜你正式成为杀手盟的一名杀手,代号“夜”。有一天,清晨的雾缭绕,院子里满是树叶,忽然夜阁的门被推开了,嘎吱一声。进来了一位穿着和他一样的黑色练功服的女子,腰间挂着一块,和他一样的令牌,令牌中间写着“风”。
  • 断残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断残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内容主要概况:南行杂记、街灯、感伤的行旅、在寒风里、马蜂的毒刺、纸币的跳跃以、纸币的跳跃、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志摩在回忆里、移家琐记。
  • 中药药事管理手册

    中药药事管理手册

    医院药事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医院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化改革,开展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用药安全,这些内容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必须把药事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
  • 论在末世里饲养男友的正确方式

    论在末世里饲养男友的正确方式

    苏一是一个普通的高三女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抗,见了虫子会尖叫,见了混混会逃跑,而末世之后,苏一表示,没有异能?我照样打的你爹妈都不认识,没有女人味?亲,这里一条龙服务,保证以后走路两腿空空,冷血无情?苏一抱紧了怀里的小宝贝,糊了小宝贝一脸的口水;凌风表示“啊啊啊啊,苏一好帅,我要一辈子当苏一的小宝贝!”
  • 幻界之佛系法师

    幻界之佛系法师

    经历了17年的异常生活后,付卿终于迎来了小说中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情节,只是,这怎么跟说好的不一样呢?付卿看着自己身上的袈裟,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