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99400000002

第2章 西江河疍:渐行渐远的渔歌(1)

广西境内的主要河流有西江、浔江、郁江、右江、左江、桂江、柳江、红水河、黔江等。这些河流受盆地地形的影响,顺应地势的总倾斜方向,总汇于梧州后称西江,因而西江水系是广西最大的水系。在这个水系中,注入干流的支流共有784条(指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占广西河流总数的84%;集雨面积达200675平方公里,约占广西总面积的85%;年均总水量为1499亿立方米,为全广西年均总水量的81%。

早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有关西江流域水上居民——疍家的记载。他们世代生活在这条江上,以舟为家,靠水为生,像绵延的江水一样生生不息,用自己坚毅的性格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同时默默地看着沿江两岸的风景变化。这里选取贺州和梧州两地的水上居民为例,通过观察他们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古老的疍家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是如何生存的。

一、贺州船家

(一)贺州船家的由来

贺江是西江的一大支流,全长351公里,流经广西的富州、钟山、贺县、信都广东的开建、封川,于广东封开江口汇合流入西江,八步船家就赖以这条秀丽的贺江营生。

八步船家现少数家庭仍以木船或水泥船为家,大多已上岸居住在八步镇厦良村贺江畔的沿江路一带,现称“贺州市航运社”,属贺州市交通局管辖,现有270户人家,共2530人。

据刘士成等老人记忆他们中的杨姓、梁姓及林姓是他们的第六代世祖,从广东的新兴、连县、郁南、阳春、罗定等地迁来贺县定居的。刘姓六代前是从福建迁往广东郁南东坝乡,在此前的这一支人都是讲“闽”话的,自第六代人来到广东,然后从广东迁至贺县后开始讲“白话”,如今这些人全都讲“广东白话”,仅有少数老人如刘士成还说得上几句闽话。另外朱姓、王姓是五代前从桂林苗村等地迁来,他们中已无人知晓祖上的源流了。解放后尚有从平乐、荔浦、钟山、富川等地的船民陆续迁来八步,形成了今天这一个八步船民族群。

(二)贺州船家航运业的兴衰

相传早在光绪十年(1884年)前,即有船民的团体组织称“合意堂”。后于1935年由“合意堂”改称“贺县民船公会”,设在今贺街镇长利街,下设八步镇厦良村河滨称“石公爷庙”之地一分会。那时多以小木船在贺江上经营小规模运输商货为生。

早年的贺江是江水清彻,两岸高山峡谷、峭壁悬崖、幽深秀丽,但也因滩多、暗礁多、漩涡多、险滩多行船十分不易。

贺江上游,古城至八步河段117公里,两岸树木葱茏、江面狭窄、水流量不大,航道较差,水浅且碑口滩多行船很难,春夏洪水季节方可通航25吨级船舶。贺江中游八步至白沙河段119公里,在冬天枯水季节,水浅流急滩多。七分口至合面狮一段江面窄,喑碓林立,行船难而险。在春夏洪水期,江水猛涨,冲入河道,成九十度角的七分口峡谷,滩心暗礁受江水冲击江面波浪涛天,旋涡时现。此段航道在洪水季节可通航50至60吨级船舶。而在冬天枯水季,船减载,30吨级的船载9吨左右,行船速度只能减缓放慢。八步至江口若用人力自行的船只,往返需要35至40天左右时间。贺江下游,白沙至江口河段115公里属广东航区,上段水流颇急且有滩,下段便是平流沙河,航道较好。那时一年四季中三季可行客轮和拖轮。

解放初,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贺江运输业,贺县民船公会由当时的贺县人民政府工商科直接领导,成立了新的贺县民船运输业同业公会。1951年11月2日成立了“广西民船运输社梧州分社八步支社”。1953年3月开展的航运改革运动中成立了“船民协会”。同年10月八步港务站成立,直属梧州航务局管辖,划八步船民协会属八步镇政府领导。此后1955年合作化运动中提倡各港口码头组织木帆船运输合作社,于是在1956年3月,八步港口成立了“贺县八步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属八步镇领导)。1959年3月,上级委派交通局统管水陆交通,即将合作社与水运社,手工业社联合建立了贺县运输公司。由于实际运行中证实水陆性质不同,合并的不利,又于1960年1月进行水陆分管,从而成立水运“贺县航运公司”,至1979年6月2日改称为“贺县八步水运社”。

在此期间于1959年9月为发展航运事业由贺县运输公司与梧州航运局购买“国英”客轮壹艘作为拖头使用,并在八步厦良丁山庙征得土地15亩,兴建了一座八步船厂。当时贺县航运公司拥有145艘船,共218600吨位,船民有1180人,劳动力有741名。

50年代末党和政府在加强船民组织管理的同时,加大力度投入资金对贺江进行治理。1956年对贺江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疏通河道、炸暗礁、拓宽航道,减少船行的危险,加块了行船速度。随着贺县物产日益丰富,并随八步商贸繁荣,贺县人经商意识增强,贺江上的货源日益增多,如信都糖厂在1971年扩建后航运社的船只昼夜作业,日水运甘蔗量达500吨,满足厂家的需求。

为了发展航运事业,促进贺县工商繁荣。1956年春珠江航务局从广东、广西两省各江河流抽调200艘适合贺江上航行的船只,配合几十艘汽轮和电轮,支援贺江运输,并实现了船只运输拖带化,即由马力大吃水深的汽轮,由封开江口拖带船队到信都港中转换拖,分别将货物运到八步、西湾。故当时在信都港江面上形成船只密布,江岸热闹非凡的贺江航运繁荣景观,单为满足信都糖厂的需要,就发展拖轮八艘,共300匹马力,榨季航运社的船只是昼夜运行作业。

1974年合面狮电厂建成,坝上水满,七分口至合面狮航段成库区,昔日的险滩带不复存在,1975年,贺县航运社发展200多吨船只80匹马力拖轮两艘在此试行中转运输,将各地货源组织起来,运到坝上,利用合面狮电厂临时装置拉木排过坝的车子,运货过坝,再把货主的物货由八步运到广东石岐、东莞、江门、广州等地。坝上载货的船只,回航五斗、山冲口,顺载木柴、厘竹返回八步。从1975年初到1979年底的五年间,中转运输业搞得相当活跃,船家虽辛苦却喜在眉稍。但是,从1966年底始,贺江流域各地兴建水轮泵站,在航道上搞建筑拦河坝,上游筑有龟石电站,下游有芳林、八步、厦岛、信都,使航道受堵,迫使贺县航运社大部分船只流往广东各地,仅留少数船只在信都,从此贺江航运一落不起。

历史翻到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号角劲吹中国大地,政府拨巨款,恢复贺江航运,使贺县船民精神为之大振,如痴如梦期待着操起老本行的那一天。政府毫不失言,拨巨款1400多万元,用于贺江复航工程,改建了厦岛、云腾两个船闸,新建了龙江船闸,疏治了八步至扶营段的航道,建设了八步、信都两个港口,1993年10月贺江复航工程己全面竣工,恢复通航。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恢复通航后的贺江仍冷冷清清,既无帆船点点,更无马达鸣响。八步湾泊仅有五六艘木船,二艘水泥船整日停留在那里,是船民固定的水上家。有一艘大游船,据说几年前改成水上餐馆,经营水上特色菜肴生意相当不错。但对临江水质造成污染,也在1998年被勒令停业成了废船一艘。难道船家不愿船运重振旗鼓吗?不,决不!船家无一不留念昔日水上繁荣的情景,梦中都想回到以往船行过江的快乐。可为什么贺江如今不见船行货往呢?只要想想时值今日的交通发展情况,稍了解如今货物往来的通道就会一切都在不言之中了。

解放以前贺县仅有通往本地莲塘,芳林、黄田、公会,钟山西湾几条几十公里长的小公路,以及八步至荔浦,八步至平乐的二条公路,陆路运输非常的落后。自从1952年8月,八步成为县府所在地后,公路建设速度有所加快,修复了八步经莲塘至鹰阳关路段,基本上建成了八步至各乡镇的公路。70年代到80年代公路建设大大发展,始建八步至梧州、至桂林的柏油公路,为陆路运输创建了较好的条件。1988年以后八步通往外省、外地区的公路全面开通,八步至广州;八步至广东江口途径信都、梧州;八步至湖南郴州、途径钟山望高、江华、道县、宁远、嘉系、桂阳;八步到湖南零陵;八步至南宁;八步至桂林;八步至玉林,途径信都、梧州、岑溪、容县、北流,形成了陆路运输网。至80年代贺县已拥有各种营运客车120辆,营运货车699辆,各种型号的小汽车250余辆,搬运车87辆。快捷方便,省时省事的陆路运输彻底替代了水路船运。90年代后公路向高速化发展,贺县撒县设市,自古以经商闻名的八步进一步成为商业中心。贺州市政府大抓经济建设,建立了贺州至梧州的二级公路;贺州至桂林的二级公路也于1998年底通车。贺州到柳州的二级、三级路段中已修建了一段高速公路(鹿寨到柳州段)。如今八步到梧州仅需4小时;八步到桂林仅需4小时,八步到柳州也就5~6小时。八步到南宁的直达航空大巴亦只需8个小时。在如今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商情迅息万变之时,谁还会将货物化上几十天时间由水上船运呢?

由此说来船民的船运营生可说得上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了。船民是早该上岸定居结束水上漂泊的生活了。根据调查八步船民已有90%以上上了岸,有些已在近年的改革开放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在沿江路盖起了较为像样的楼房安居乐业了。但多数人上了岸后没有适应陆地生活无谋生之策,故生活还较为艰难。原因十分简单,船民一般世代为船工,被人称其为“大船佬”、“笃水佬”。由于长年累月在水上行走不曾有过安定生活,孩子无法上学念书,长大后只能继承父业,世代相传的船家人大都是文盲,像刘士成老人这样小时在私塾念过一点书的就算是“笃水佬”中有文化的人了。正因为他们缺少文化,不具备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因而踏上岸后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怎么办?

据调查表明:

老年一代八步船民均已退休在家,整天自然无所事事,但因本单位已成倒闭状态,单位无力承担退休养老金,生活无来源,大多依赖子女供养;无儿无女的船民本该入五保行列,但退休制不能实行,五保也就无从说起了,故最艰难的是这一类人,可谓生活无依无靠。

中年一代,上岸前已荒废了学习期,年轻力壮的文盲在现代社会里需文化知识的工作他们都沾不上手。幸好八步繁华之地还有些谋生之处,所以他们中有些人靠力气挣钱,有做搬运工的,在车站、货场帮人家装卸货,一天多者能挣二十、三十,少时分文不挣。有的拉板车,帮进货或买家拉货,如拉家具、床垫。最多的是踩三轮,投资几千元买得机动摩托改装的三轮车,在市区拉客,每坐一次2~3元,好时一天能挣下二三十元,最多时也能挣上六十元、七十元不等。

有些船民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当起了厨师,进餐馆、宾馆当上了大师父。也有的自己摆个摊子,架几只锅,搞了个大排档,锅碗瓢盆,夫唱妻随,每天晚饭时分到午夜,在八步车站前,行人来往多的路口都能见到水上船民的大排档,生意相当不错,因为当地人都知道,水上人会烧一手好菜,也许因为他们熟知水族之故,能烧一手好鱼虾;也许由于他们常年闲居船中时间太多,琢磨出了一套做菜的技巧,如他们做的馕全鱼,色香味俱全,看一眼能让人不忍离去。不论是草鱼还是鲤鱼,船家人能将它皮肉分离,毫不伤破鱼皮,然后取出的鱼肉剔去刺,剁肉如泥,拌入香料,将拌好的鱼肉放回鱼皮内恢复鱼原形,下油锅煎至两面金黄,下佐料烧至入味出锅装盆,那可是人吃人爱之菜。又如薄铲,用米粉调稀,下配料,下锅煎成薄如布片,用铲叠成叠被状装盆,香酥糯爽,不知是菜还是主食,食者啧之称赞。反正船家人烧的菜食别有一番滋味,另有不同情趣,故这也算得上他们的一技之长。他们中一部分人现在就靠这一技之长为生。

也有一部分中年妇女当起了小贩子,卖些水果、蔬菜,也有贩饲料卖,贩瓷砖卖,也有摆摊卖服装,卖音响、录音带等以经商为业。厦良村的点灯、厦良寨、鸬鹚屋等村民特别能种菜,她们就每天从菜农手里批发新鲜蔬菜,挑到菜市摆卖。一般她们的收入与菜农的种菜收相入差无几,批发5角钱一斤的蔬菜,她们在菜市市零售可卖至8角一斤,有时可卖到1元。而菜农为了赢得更多的时间下地,宁可少挣钱,所以他们头天采回菜,第二天清晨四时许卖给菜贩,天亮前她们可返回菜地劳作,这给船民菜贩造就了一个谋生良机。

近年来八步马蹄加工业鼎盛,许多船家妇女以替加工厂削马蹄挣钱。每天领回几十斤马蹄以百分之五十的净货交差为标准,超标一斤以090元一斤计酬,标准之内的以013元一斤付工钱。妇女儿童利用闲时削马蹄,每天挣得3至4元钱。

80年代初上岸后的船家,享受到了孩子学习文化的幸福,如今已有船家孩子读书成长,在企事业单位就职了。有些初中、高中毕业后自谋出路,有进宾馆当服务员,有的入伍当兵,也有自谋职业当个体户的。总之年青的一代要比老一代更有希望。因为他们会更适应陆地生活,从小得到应有的文化教育,不像父母辈那样漂流不定了。

(三)贺州船家与当地人的关系良好

八步船家人从祖上迁到贺县至今虽已有近百年历史,但由于他们世代以船为家,居住水上从不上岸占地,一直到土地改革时都不曾占有一点土地,是十足的上无片瓦,不无寸土的一个族群。现在他们要上岸生活了,他们是怎么解决上岸的立足问题的呢?

1959年建立八步船厂时,从厦良村买得七分地(实际仅出青苗费而已),建了面积63236平方米的厂房,还建了一栋宿舍楼,一座饭堂。1965年至1980年八步木帆船水运社,征得厦良村同意在船厂附近,现沿江路(临江湾)岸上建了办公楼,机修厂、职工宿舍各1栋,礼堂一座。1982年在同地块建了职工砖瓦平房宿舍三栋共14间。70年代末已有大部分船民上岸定居,与厦良村商议征地盖屋。厦良村的领导、村民都十分通情达理,当时就划拨了沿江路这一块土地给船民定居使用。名义上作为船民购买了厦良的土地,实际上只出了少量的青苗费作为农户的补偿,厦良村照顾性质的将土地无偿地划给了船民。一般的船家都根据自家的经济状况盖起了平房或简易房,开始了岸上定居生活。

1962年11月经上级批准在现船民居住区沿江路成立了贺县八步镇水上街,设立了水上街居民委员会。后因街道管理人员工资待遇等问题水运社无法解决,厦良街将水上街合并了去,现就归厦良街统管。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修身自律(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修身自律(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老北京的婚丧与喜庆

    老北京的婚丧与喜庆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饮食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饮食

    中国古代经曲《礼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见吃饭问题,从来就是社会和人生的头等大事。人们的饮食观念,表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民间的饮食习俗和文化,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发展的象征。
  • 穿越文坛30年

    穿越文坛30年

    张石山以中短篇小说名世,上世纪70年代中期登上文坛,至今笔耕不辍。他见证了文学界的兴衰荣辱,目击了作家群的世相百态。《穿越——文坛行走三十年》细节鲜活。文笔洒脱,让人切实感受到了当代文坛的时代脉动,填补了诸多历史记载的空白。在中国当代作家的回忆录中,可称独树一帜。
  • 细说中国服饰

    细说中国服饰

    本书是一部集知识性、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理想读本。内容丰富,服饰文化小辞典以密集的信息对正文进行补充和延伸;图文契合,用丰富精美的图片,深入再现中华服饰文化的灿烂辉煌;每章标题、导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正文主旨,同时使读者以一种轻松便捷的方式快速形成信息体系。本书应用“细说”理念,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发展历史、制作工艺、艺术特色、等级制度、文化内涵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服饰,让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
热门推荐
  • 未来的霸主

    未来的霸主

    为什么?他在心中无声的呐喊着。当温文儒雅的他变成狠历无情的他时,世人将如何?是什么让他性情大变?是什么让他深深恨上一个人?当他重新再来时,会如何?是杀戮,还是复仇?
  • 纣临

    纣临

    死而以行为谥。残义损善者,谓之纣。然,此恶谥之祖,实是文治武功,一代枭雄。比之无数上谥之庸才,又当如何?若纣为罪,罪当再临。当这第五王国再次腐朽之时,逆十字的旗帜自当再现。那旗下之恶才、罪徒……亦将再次掀起一场颠覆时代的狂潮。
  • 如果我哭了你会怎样

    如果我哭了你会怎样

    他遇到了她,为什么会有一种熟悉感?他们又会······为什么不是他们想的那样······
  • 器载天下

    器载天下

    失忆少年,机缘巧合进入修仙门派,练成隐秘神功,炼器天赋超人。他如何练出惊天神器?他又有怎样的身世?请关注《器载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僵尸夫君

    僵尸夫君

    四十年前姥爷犯下的过错,竟为我招了一个千年僵尸,到现在我都不相信,竟然和老僵尸上了床!他的手在我的小腹上游走,指甲伸出一寸长!“宋瑶,孩子的心,我的要了。”当我不顾一切时,万万没有想到,他所做的一切竟然是为了唤醒陪她沉睡千年的女人!逐渐显露第三类的我,难道说故事的开始,就不会是巧合?“宋瑶,最初,孩子不会出现在你的腹中,只是到了最后,除了你,其他的女人我都不想碰。”“那么,我该感谢你?”五百年后的大浩劫,究竟发生了什么?纠缠我的另一个男人到底带我去哪里?我到底是做是对,为什么鬼戒落在我的身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秋起浅灵来

    重生之秋起浅灵来

    前世的她一出生便被人算计,和皇家公主调换身份,虽然享受了十二年受尽万千宠爱的生活,但最后被人揭穿身份,惨死自家地牢。这一世重生于胞妹身体,低调回归,手握神秘灵术,定要将前世害她之人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