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41000000006

第6章 那把扫帚……

那年冬天异常寒冷,快放寒假的时候下了场罕见的大雪,阴冷的寒风呼呼地刮着。第一节课是语文课,铃声还没响,我就夹着课本,走向教室。刚走到教室的后门,我愣住了:一把扫帚像被枪毙似的在过道里横着,显然是被谁从教室里扔出来的,旁边还凌乱地散落着几根扫帚枝条。看到这一把散落的扫帚,我的火气上来了,“嘭”地一声用脚跺开后门,气冲冲地向讲台走去。

课本往讲桌上一扔,我大声训斥:“谁扔的扫帚?谁,站起来!”同学们大眼瞪小眼,愣住了。从孩子们的作文中我知道,他们喜欢我,称我是温柔善良的老师。但那一刻我从他们的眼中看出了恐惧。我把绷着的脸放松一下,声音也低了些,接着问:“谁扔的扫帚?站起来!”这时一位个头高高的男孩站起来,他的个子有一米八,清秀的脸仍稚气未脱。他叫沈斌,是个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上课,他在下面说话,还经常往女同学桌子里放小虫子,任课老师对他都很头疼。我余怒未消:“你又搞什么破坏?这节课站着听课。”沈斌似乎想辩解一下,但看到我发怒的神情,只咕哝一下嘴。过了一会,我似乎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失态,便竭力调整腔调,平了平气,然后灵机一动,向同学们做了一次精辟的讲演:“大家想一想,是谁使我们的教室清洁干净?是谁使我们的校园美丽如画?是扫帚呀,它每天为大家辛苦劳作,为大家换来舒适优雅的环境。好,每人以《扫帚》为题写一篇文章,当堂完成。”

话音刚落,讲台下就传来一阵蚕吃桑叶般的“沙沙”声,很快,一篇篇文章送上讲台。我情绪激昂,抑扬顿挫,朗诵着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好,好!扫帚是我们的清洁工,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爱护它。”“对,我们应该把它拾起来,放在卫生角里。”“不错,不错,应该这样。”……

我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制感到高兴。一堂课就这样在讨论中结束了,我甚至忘记了那个站了一节课的高个子男孩。我和同学们从教室涌了出来,还不时讨论着“扫帚”的话题。一位指手划脚高谈阔论的孩子,突然感觉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他看也没看,随即飞起一脚,扫帚从台阶上滚下去,又向前翻动几下,最后落在洁白的雪地里。我也看了一眼那把扫帚,正想捡起来,一位同事叫我说有我的电话,我就匆忙从扫帚旁边走了过去。

走进办公室,接了电话,倒上一杯茶暖暖手,我的心情好了许多。下课了,隔着玻璃窗向外望去,孩子们热热闹闹,吵吵嚷嚷,打雪仗的、扔雪球的、往别人脖子里灌雪的都有。忽然,我发现了一个高高瘦瘦的身影从教室里走出,他没有加入打闹的孩子群中,而是走下教室的台阶,捡起那把被学生踢飞的扫帚,“哗哗”地扫起走道上的积雪。是沈斌,他一下又一下,弯着腰仔细地扫着,从教室一直扫到办公室门口才停下来,接着他抹着头上的汗,拿起扫帚走进了教室。我心里一动:我上课时是不是冤枉这个孩子了?

随后忙碌的日子使我忘了和沈斌谈心。寒假开学后的第一节语文课,我用眼睛扫了一下教室,发现最后一排少了一个高高的身影,沈斌不在教室。下课后,我问了一下班主任,他说沈斌的爸爸托人让他参军去了。我想:像沈斌这样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的孩子,在部队锻炼一下应该是好事。

在后来的一次命题作文《我难忘的一件事》中,我看到一位女同学写到那天的扫帚事件:沈斌要去参军了,为了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好印象,那一天他一直在做好事。他到校很早,把学校门口的雪都扫完了,这时上课铃响了,他没有来得及把扫帚放进教室,老师就过来了。上课时老师批评他,并让他站着听课。那一天下课后,他还把走道的雪清扫干净。其实那天老师冤枉他了。我看到这些话时,沈斌已经在中国的边疆服役半年了。据说那是一个荒凉的地方,信也很难收到。我知道我当时的做法确实不对,我伤害了一个孩子纯洁的心!其实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点,而我把沈斌的缺点放大,用不变的眼光看他,很少去发现和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言教不如身教,我只沉湎于自己课堂上的随机应变,却没有亲手捡起那把扫帚。后来看到一本教育理论书上说:“对于教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书中还说:“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评论是多么重要。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从不对学生说一句好话,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我忽然觉得这些话就是针对我说的,在扫帚事件中,我没有一句表扬,有的只是对学生讽刺、惩罚和批评,我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这件事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但它如刺进肉里的铁片,每到下雨天,就隐隐作痛。后来,我曾给沈斌写了很多信,但都没有回音。每到飘雪的日子,我都在问:沈斌,你在远方还好吗?

很多年过去了,我离开了原来的学校。许多个冬天,洁白的雪飘落在校园,它们如白色的精灵从天宇飘落,纷纷扬扬的雪使校园充满了透骨的寒意,但也使校园充满了纯洁和美丽。每到下雪时,我都要走出办公室,拿起扫帚认真仔细地扫地上的雪。那把曾经清扫过许多垃圾的扫帚,轻轻地清扫着地上的积雪,也轻轻地清扫着我的心灵!

同类推荐
  • 十诗人

    十诗人

    《十诗人》是翟永明、韩东、杨黎、周亚平、吉木狼格、王敏、石光华、乌青、何小竹的诗歌作品合集,九位诗人都是当代诗坛的具有代表性的重量级人物,这一诗歌选本也是一代人诗歌风格的集中展示。为了集中呈现这九位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我们特编辑、出版《十诗人》这部诗歌合集,为将来有兴趣关注和观看“十诗人电影”的读者提供一点诗人们的背景资料,理解他们为什么要“拍不一样的电影”。
  • 大援建

    大援建

    纪实作品《大援建》是奋斗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的广元本土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倾情奋笔的结晶。该书全景式地见证和记录了史无前例的大援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地诠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刻地揭示了灾后重建创造奇迹的科学机制和力量源泉。
  • 两浙作家与中国新文学

    两浙作家与中国新文学

    本书以“两浙”地域文化视角来探讨“两浙”作家与中国新文学的内在关联,目的是要努力地揭示出在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两浙”作家为什么会整体性地崛起的文化根源,并试图结合文化原型和母文化的孕育功能,以及地域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积淀等特点,探讨“两浙”作家在新文学发展中的思想理念、价值建构、心路历程、精神轨迹和艺术探索等各个方面的表现,以及为中国新文学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以确立他们在中国新文化、新文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本书的部分章节已经以论文的形式在相关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 曦园语丝

    曦园语丝

    本书是作者多年积累的学术随笔的结集,其中有专题研究笔记,有针对文化现状而发的杂感,有为别人著作或自己主编书籍所写的序言,也有涉及个人经历的回忆文章。因内容的不同和文体的区别,分为数辑,但贯穿全书的是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热门推荐
  • 名剑无双

    名剑无双

    莫名,一个本是先天经脉闭塞的废物,可是却成为了手持无双剑,身负九字剑诀的绝顶高手。一路打败无数敌人,抱得美人归。
  • 奇探冒险

    奇探冒险

    因一场游戏,展开一段惊心动魄的异界,救世征程!热血青春,生死历练!斗巫后,灭恶魔!
  • 快穿:暴走吧,女主

    快穿:暴走吧,女主

    系统:谈恋爱吗,杀你全家那种。冷枫:谈啊。渣王训成小狼狗。系统:谈恋爱吗,挫骨扬灰那种。冷枫:可以。渣君养成小奶狗。系统:谈恋爱吗,生不如死那种。冷枫:来啊。渣帝教成小藏獒。系统:这是虐文系统,还能不能愉快的受虐了。顶着同一张脸的各书男主:虐我老婆,你敢。简言之,这是个女主被丢进虐文系统里,经历花式虐文,挑衅系统权威,无视受虐任务,调教各路渣男,把系统虐到原地爆炸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海贼之请给我一个面子

    海贼之请给我一个面子

    姜枫穿越到了海贼世界,成为了一个山贼的儿子,在一次危机中激活了面子系统,只要有足够的面子点,就能成为真正的山贼王!顶上战争上姜枫带着千手柱间和宇智波斑,抢在红发香克斯到来之前,走到了战国的面前:“战国,给我山贼王一个面子!这场顶上战争该结束了!”叮!海军元帅战国给了你一个面子,获得面子点一百万!……这是一本种田发展流的书。
  • 金牌捉妖师

    金牌捉妖师

    渝城一中,晴空万里。唐萱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全神贯注地玩着狼人杀,今天她已经连输了七把,……
  • 殇宫劫之替身宠妃

    殇宫劫之替身宠妃

    为了报恩,她代主入宫;一朝选秀,她遮蔽自己倾城之姿;原以为可以平淡度日,待到出宫之日,便是恢复自由之时!却不料,一入宫门深似海,终究事事身不由己,该遇到的人,该遇到的事,无论如何躲避,终究逃脱不开……权势之争,身世之谜,何处才是她的归宿?
  • 抗战娘子军

    抗战娘子军

    一个在临死之前突然学会开枪的女孩,变成了一名神枪手后,之后她组建队伍,专门杀鬼子汉奸。
  • 催霜

    催霜

    她用尽一生,只为他最后一次回眸,终是辜负断肠人,只是情深,怎奈缘浅……
  • 激昂与沉静

    激昂与沉静

    主人公,是一个生于上世纪60末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十多年时光里,满怀着激情和抱负,置身于激烈转型的社会大环境背景中,从毕业离校,参加工作,投身商海,到回单位上班的几个时段的生活经历和追逐,情感波折和思考,生命体会和感悟……身心在不断地成长。同时,折射了社会上一些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以及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题记:一个人成长和成熟的历程,大致就是激昂的心灵渐渐被沉静的思考所替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