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34300000009

第9章 实话实说:“我整天究竟在忙活些啥”

心情指数:背负“原罪十字架”的企业人

前面不仅粗略地描述了中国企业的生存境况,而且也讲述了不少鼓励中国企业人的话语,甚至还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对企业也做了点小小的回忆与说明。企业,一直都被作为一个约定俗成、似乎心知肚明的概念在表述。这里应该归本溯源,重温一下企业的定义,就像2003年中国企业界因《什么是管理》的问世而重新开始考量管理究竟是什么一样。这样更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以便于深入讨论与中国企业人相关的一些问题。

国际上通行的企业定义为:所谓企业,就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通过契约方式而组成的经济组织。①通过这一定义,明眼人一看便知,至少有三点一目了然:①这一定义实际上在强调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强调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因基于契约方式而建立起来的平等关系;③不强调以某种生产要素所有者主体的这种关系,换句大白话说,也就是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一种真正的平等关系。根据目前企业(尤其是国际型大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趋势看,这一国际通行的企业定义所富有的内涵将不断得到彰显和认可。

重新认识企业的定义及其内涵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人又有什么积极意义呢?就用毛泽东的一句哲语先笼统地回答一下吧,那就是“一切问题就从这里发生”。的确如此,在调查中发现,在平时接触的各行各业的朋友中也发现,中国企业,尤其是那些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他们在认可企业的这一定义时有一定的困难。对于那些刚刚由国有企业转制过来的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而言,源自原有企业因历史渊源而天生独具的“居高临下”的性质一时还难以肃清;对于民营企业(私营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而言,要他们转变“我自己的企业”这一历史性观念真有如李白所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对于今天的中国国有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而言,旧的观念没有前些年强了,毕竟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了,甚至正在走向深入,但是在潜意识里仍然很强。当然,对于那些已经驻军中国的外资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而言,在国际通行的企业定义的认可问题上,他们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他们都非常清楚自己“高级打工者”的身份定位,但也不可做绝对方向的理解,因为即使在外企中,仍有相当比例的“高级打工者”对“平等的契约关系”不甚了解,甚至完全理解错误(而且,有些人故意为之,以便借此树立权威、巩固根基)。

中国企业界漠视企业人之间互相平等的现实之舞日日上演,夜夜强化。现在,以至于成了“集体无意识”。第一时间传播人之思维的语言即可作证:现如今,“老板”一词不仅重新流行,而且发生社会性泛化,渗透至中国社会的所有角落。于是,很多跟中国企业人直接相关的问题就“从这里发生”了。最明显的问题莫过于此: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人身上都或显性或隐性地背负起了象征“原罪”的十字架,得不到真正公平的待遇。换句话说,背负十字架的这些中国人都是在“乞生”,向资本“乞生”。就像“老板的定义”这幅图中所表现出的情形一样。

应该说,“原罪”现实已成为中国企业的一大思维痼疾,正在腐蚀中国企业人美好的心灵,正在消解中国企业人的斗志。自然而然,它也就成了正在阻碍中国企业壮大的不利因素。可能,2004年3月开始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篇名为《公司不是家》的帖子多少从某个侧面折射出上述问题。该帖子讲述的是帖作者亲历联想公司裁员风波之后的真实感受,读来发人深思。这个帖子再一次告诉人们,企业管理者决策失误所引发的后果却要由企业人来承担。

基于这样的心理基础,有谁能真正乐得起来?如果中国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不早日去除这一痼疾,恐怕未来之路将更加崎岖、更加险峻了。

普遍心态:员工并不真正清楚自己的目标和状态

如果有不少企业人整天不能真正乐得起来,那么有不少企业人整天迷迷糊糊不知东西地混着也就不足为奇了,简直就成了一种普遍的组织行为,成了这部分人的一种普遍心态。但愿,这是夸张之言。

导致这一组织行为和心态长期存在的原因,除了所谓的“原罪”解释之外,另外还有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解释——员工并不真正清楚自己的目标和状态。其实,这里已经说得非常客气,因为在中国企业中有许多员工根本连自己的目标都不了解,就更不要说真正清楚自己的状态了。

这倒容易让人联想起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的那个经典的生物学研究实验——“毛毛虫列队现象”实验。机缘巧合,法布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毛毛虫。这种毛毛虫奇特之处就在于:如果许多虫都在一起时,那么它们会自动排成一队行进,而且好像有头虫带领着前进。为了进一步揭示该毛毛虫的习性,以便揭示生物现象,法布尔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该实验设计本身并不见得高深,但是却非常巧妙。第一步,他先寻找到一群这种已经排成队行进的毛毛虫。第二步,他找来了一个圆形广口大花坛,而且该花坛口的边相对较宽,并且将这个圆形广口宽边大花坛放在这对正在列队行进的毛毛虫队伍的旁边。第三步,他设法诱引这队毛毛虫中的头虫向大花坛的圆形广口宽边上爬去。正当法布尔成功地将头虫引向宽口边时,令法布尔倍感兴奋的现象出现了:头虫身后的其他虫子也跟着爬了上来,最后整队毛毛虫都爬上了圆形坛口边,并且整队毛毛虫仍然在不断行进。这时候,科学家法布尔就蹲下身来在花坛边进行仔细观察。他发现,整队毛毛虫这时候就在坛口边上打圈(Running in a circle),而且头虫似乎已经不再是头,因为每只虫都发现自己的前面和后面都有一只同类,而以前头虫的前面从来没有虫子(否则还叫头虫吗)。就这样,爬呀,爬呀,爬!这队毛毛虫在法布尔的大花坛上爬了三天多,最后全都累得昏倒在坛口上。主要原因是它们集体失去了目标。

目前,很多中国企业的情形倒与这种生物学现象多少有点类似。许多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就是“头虫”,我们中国企业里面的普通企业人就是其他的“虫子”,后者只知道跟在前者后面,“头虫”走到哪儿,他们跟到哪儿。总以为“头虫”是对的,而且“头虫”也往往都是这样想。于是乎,目标管理(MBO)只不过是花拳绣腿罢了。

与毛泽东建立新中国这一伟业相比,在和平时期带领一个企业在市场上冲杀打拼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可是,我研读《毛泽东选集》后才知道,毛泽东除了拥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概之外,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自始至终都坚决执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这一伟大而简单的原则。但是,为什么目前中国那些杰出的企业人怎么就不明白这一道理呢?如果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人都处于“我不知道自己整天在忙活些啥”的状态中,那么他们怎么可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企业的战略、策略和执行现状?难怪有不少人经常说在上班的路上就开始盼望着下班,在星期一就开始盼望周末的来临。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加强基于目标管理的管理沟通,否则中国企业人就真的要成为“列队毛毛虫”了!用英国石油集团(BP)老总约翰·布朗的话说,作为CEO的首要工作就是思考,确定公司今天以及未来的方向,并让整个团队中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因为每个人都理解什么事情能做和应该做,快速行动,抓住机遇。这番话应该有其价值,毕竟英国石油一度仅次于沃尔玛名列《财富》500强亚军位置。

时过境迁:“水平如镜的湖面”已变成“波涛汹涌的洋面”

在中国企业界,无论是剔除“原罪”劣根,还是加强管理沟通,都是对中国企业人深度理解和认同的再出发行为。毕竟,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俗话说,知耻者勇,思索痛切才会领悟深刻。所以,中国企业如果想将这些再出发行为在更广阔的背景之下推向纵深的话,就还需要对产业竞争和行业竞争的背景变迁有进一步的形象理解与细心思索。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企业可谓经历了从温暖舒适的襁褓来到大漠孤烟直的商战疆场进行厮杀的人生转变。真可谓一夜之间长大成人啊!而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界对这种冷暖转变体悟得更加深切。

改革之初的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市场宛如“水平如镜的湖面”,谈不上有什么产业竞争和行业竞争,因为一切都是官办,自家兄弟在闹着,一旦出点状况,只要由官方出面,总能摆平。谁只要拉上点儿关系,敢冒上点儿风险,买上条小船,学上点儿雕虫小技,就一定会在中国市场湖面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而且不断变宽的水痕,以至于能激起不小的涟漪,最后赚个钵满瓢盈。所以,当时“列队毛毛虫”型的中国企业人大行其道,东成西就,颇有几分“独钓寒江雪”的气概。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逐渐登上前台,产业竞争的号角吹响了,行业竞争的战鼓也擂响了,而且,两者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外企入门后就更是如此了。中国市场目前已经变成“波涛汹涌的洋面”。企业之间不明彼此地内外胶着;缺乏竞争心理准备的虎狼之声不绝于耳;随意使出价格杀手锏的恶性竞争不断重演。一时间,竞风四起,乱刮一气。而且,中国企业的竞风还刮得没有什么明显的章法。

这一来一去,就构成了下面中两幅画面的交替。我为第一幅画配上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以添行文的美趣,为第二幅画旁放置经过改编的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之二以加深印象。

既然企业生存环境已经大变,而且企业人也身陷其中,所以就不得不大变了,否则无法可持续存活下去。众所周知,企业问题说到底就是人的问题,企业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企业人是企业赖以存在的根本。企业人的问题解决了,企业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企业不能光顾着曲不离口地唠叨什么“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而不采取什么实质性的行动。谁都会说,却不见得谁都会做。

因此,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首先应该让自己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建立起对自己企业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心理定位,尤其是自己企业所在产业和行业的历史心理定位。企业人一旦拥有这种心理定位,就会对企业的目标和状态有比较真切的理解,就会对企业目前的目标体系和决策偏向有比较理性和比较客观的认同。这样,企业人才会从内心深处支持企业的发展,并且愿意与企业共同进退。

总之,大西洋的时代已经过去,太平洋的时代已经来临,唯一可为的就是迅速改变自己,快速应对时过境迁的局面。

思维痼疾:思维方式滞后于行为转变之需

中国人凡事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前文之所以先写事关企业人的外部环境、外部局势以及外部变化等,也就是图个由“天时”到“地利”至“人和”的顺序。再说,“天时、地利、人和”可是中国之道,实难违背。孔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所以,我不敢违道,更不敢远人。因为不依靠团队合作,我自己好像什么也干不成。哪怕就是这种看来经由一人完成的文字写作也仍然离不开很多朋友,因为“意在笔先”之“意”可是源自他们,所有过去、现在一起共过事的朋友们,甚至还包括将来将走到一起共事的朋友们。

人们通常都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描述对我们有利的局势和状况,或者借此来表达我们所祈愿景的和谐状态。可是,这只是惯常用法,触表而不及里。所以,这里将试着突破惯常,取他山之石,不求攻玉,但求破题。故决定来个“横看成岭侧成峰”,扫描一下中国企业人“人和”现状。说白了,也就是个真假和难易的问题。

相信绝大多数朋友都会觉得林语堂先生对中华民族性的描述别有一番风味和美趣:多生多育(目前中国大陆已有所改变,但总量上依然如此)、消极避世、节俭、稳健、耽于声色、单纯、超脱老滑、酷爱自然、忍耐、勤劳肯干、热爱家庭、幽默滑稽、知足常乐、和平主义、因循守旧。其实,这些特点的确都是些足以让中国增色不少的平凡而且优秀的品质,但跟企业人联系起来,就难免要发生一点偏斜了。小而言之,也就是再从这些词语中挑选出几个既便于记忆又便于理解中国人性格特点的几个代表来,另外再选几个刚才未能入围的代表,酌供参考。不妨仍借鉴林老前辈(林语堂先生)的意见,安排如此:和平主义、幽默滑稽、知足常乐、老成温厚、因循守旧、遇事忍耐、超脱老滑、消极避世。

中华历史长河,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经起落,承载荣辱。纵使有些国人朋友再煞有与前世隔绝般的新潮和洋气,恐怕也难脱历史影响之大胎。由于上述民族性几成经典,恐怕与这些特性互相匹配的意识状态和思维方式还会绵延相当长的时间。为什么?就因为中华民族的完整历史架构在、文化遗产在、方块汉字在、中华子孙在……这些都是意识之源、思维之基。不会一遇外力,说变就立竿见影地变了。说到这里,话锋应往回转了,该重回中国企业人“人和”现状扫描这一话题上来了。况且,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勾勒出的中华民族和国人之性也是为讨论这一话题提供个参照背景而已。

第一问,中国企业人要不要“人和”?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字有点了解者均知,“和”即“合”,“合”即“和”,统称“和合”。目前,在中国企业界之外,广现于报纸杂志、论坛演讲、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媒体等载体之上的团队合作之声络绎不绝,有声有色;在中国企业界,花样百出的基于团队建设的培训体验活动热火朝天,让人目不暇接,一时间,团队“军国主义”雄起。显然,所设之问乃一废问。答案是肯定的,不言自明。

第二问,中国企业人是“人和(合)”还是“人不和(合)”呢?我决然不敢草率地对此做出二选一之举,而只能根据现有现象和业界实战前辈的经验总结来对此二者的主成分做一取舍,也就是简单地判个谁属主流,谁在支流。小企业暂不做考察,就看一看中型企业以上者。在这些企业中,中国企业人在振臂高呼团队合作的同时大都大行“求人不如求己”的“山头主义”之道,最终导致各自为政,混战一气,小至部门间,大至子公司之间。举个再常见不过的小例子,在不少企业中,二级甚至三级部门都要购买一整套属于自己的办公设备,屡见不鲜,值得深思。另外,中国业界有资深且好思者列举了中国职业经理人数十种错误,其中有下列五大错误值得一提:拒绝承担个人责任;在公司内部形成对立;“一视同仁”的管理方式;重江湖义气;纵容能力不足的人。俗话云,上梁不正下梁歪。已号称职业化的经理人尚且如此,其下诸公就自不待言了。上述经验之谈,虽高明,但谈不上入木三分。毕竟都是些企业人行为描述,尚属现象解释范畴。不过,只要再往前挪一小步,只要回思一下前文所述之国民性格和民族性,恐怕就不难发现和体会这些企业人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思维方式。试想,“和平主义”能不“纵容能力不足的人”,能不采用“一视同仁的管理方式”吗?“消极避世”能不“拒绝承担个人责任”吗?“超脱老滑”能不“在公司内部形成对立”、能不“不当老板只做哥们儿”吗?为什么这么说?谁叫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穿的是同一件“连裆裤”呢。因此,这样说应不为过,中国企业人内部实际上是“面和里不和”。这应算是中国企业人之“人和”的主流吧!否则,除非中国企业现有的领导序列上下倒过来。对此,无须赘言,相信朋友们理解之深远甚于上述浅见。

费墨讨论“人和”,好像跟文题“思维痼疾:思维方式转变滞后于行为转变之需”关系不大。实则非也。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从“人和”现象中去揣摩中国企业人的思维方式以及思维之基,祈殊途同归之功尔。

但是,我们是不是就真的这么糟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完全可以转变,但要从根子上下刀,也就是要治脑,要转变那个思维方式,而那些将转变希望寄托于一些轰轰烈烈的类似革命运动的活动之上的做法委实要不得。就像许多国人朋友一样,嘴上愤恨至极,一口一句“妈的小日本”,可是行动上总是非常乐意地将人家的“松下”往腰上挂,把着人家的“佳能”爱不释手,看着人家的“索尼”目不转睛,开着人家的“丰田”招摇过市。借此说明:思维有疾,行为难免失禁;嘴上再噱,也终究徒劳无功,因为腿脚骗不了人。

行成于思:思维习惯成就华企未来

思维方式转换滞后于行为改变之需。这虽非哪国哪企所独有,但于中国企业之体验尤为显著。光认识到这一点还不够,只有成功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企业才有前途。

在《财富》500强企业中,非常多的企业都是美国企业,这些企业都非常强大,无人反对这一点。但是,这种强大不是凭空而起,而是由每一个自身强大的美国企业人所成就和决定的,相信这一点也不应有人强词夺理地进行反对。可是,从个体上而言,难道中国企业人就不强大吗?肯定很多人都不会同意对此做否定回答,因为中国企业里像张瑞敏、柳传志、李东生这样的藏龙卧虎者应该是有的,而且不少。从群体上而言,中国企业人强大吗?肯定很多人又都不会同意肯定的回答,因为真正像张瑞敏、柳传志、李东生这样藏龙显灵和卧虎出洞的例子少之又少。这就奇怪了,难道我们中国企业人就真的像人家所描述的那样“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吗?从现象上看,谁也无法反对(尽管心理上无法接受)。可是,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为解此疑,多少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吾亦苦思不得其解。暂且抛开此问,先来欣赏被世人尊为“万古云霄一羽毛”的诸葛亮启励晚辈的两段文字: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儿之志,揭然有所存,侧然有所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在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游矣。”

诸葛亮可不是什么闲人骚客,没有太多时间去作附庸风雅之文,但是他对点拨和启迪晚辈却从不吝惜宝贵时间,可谓随时随地随人随事。自古以来,大师为道皆然。当时,他作此两段文字目的就在于叮嘱晚辈切记“行成于思,毁于随”。再思前问,深感古今暗合,煞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

中国企业人摆脱“思维痼疾”的出路在于:行成于思,毁于随,剔除思维痼疾,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中国企业里,大多数企业人都是“随”,而不太“思”。只有极少数几个脑袋在“思”。《财富》500强企业中的状况恰恰相反,绝大多数脑袋都在思考,而且是千方百计地思考如何创新,却只有为数不多的脑袋在闲置。其实,未来学家、管理学家以及各类研究人员早已提醒过世人,未来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人脑的思维成果,而不是仅仅依靠单独的自然资源。所以,中国企业人,尤其是中国企业人中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放弃“一言堂”的领导和管理思维方式。当然,这不是简单地说要放弃领导和管理中必要的“集中原则”。中村元在《中国人之思维方法》一书中说:“将一民族的思维形式乃至思维方法作为研究问题时,提供最初的研究线索者是其语言。”同理,可以相信,将一企业的思维形式乃至思维方法作为研究问题时,提供最初的研究线索者仍旧是其语言。在中国企业内部沟通中,“我”无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大家就是没有说“我们”的习惯。这个“我”说多了,“一言堂”的影子就出来了,听者的心就慢慢冷下来了。心冷者怎么办呢?不知不觉中跟着用“我”讲话。这样,大家都讲,集体无意识,企业内部就对立起来了。目前,在很多场合,这些问题也被提出来了,甚至大家也分享了很多经典的案例,但是效果就是不怎么理想。为什么?究其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因为我们中国企业人中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我”字“爱不释口”。真的,千万不要小看毛泽东终生坚持的“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原则。光说靠“我”行吗?企业领导和管理者口口声声都是“我”,上下能够一致吗?这个思维习惯要改了,因为中国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企业人可不是一群“蚂蚁”。

曾记否?被毛泽东赞为“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德怀曾经说过,极少数人在东方海岸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奴役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彭老总当时真是豪迈之气冲云天啊!今日,虽然东方海岸上的几门大炮不见了,但是一批批威力远甚于大炮的跨国公司冲进来了。商场如战场,华企与外企已经对阵疆场。如果中国企业人仍然迷恋于单打独斗,那么我们建立强大的企业航母就遥遥无期了,也就更无彭大将军的豪迈之情可抒了。

因此,中国企业人应该慢慢养成“形成于思,毁于随”的思维方式。只有思维习惯改了,我们中国企业人和中国企业才能成熟起来,才能成就美好的未来,中国企业人才能逐渐变得成熟起来。

千万记住,中国企业人的成熟并不是什么难以企及的高台。

成熟,只不过就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就是一种停止向周围诉求的大气,更拥有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同类推荐
  • 中小企业会计实务

    中小企业会计实务

    本书是新世纪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课程规划教材,也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项目导向教学改革系列规划教材之一。本教材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以项目驱动为导向,以中小企业会计业务的应用为主线,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注重对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充分体现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中小企业对会计基础人才的需求。
  • 公共关系教程

    公共关系教程

    本书两位作者在向前辈学习的过程中,在与学生多年的交流中,在参与公关实务的活动中逐渐积累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心得,遂萌生了集聚成书的想法,于是有了后来的探讨、争论、写作、成书。现在看来虽然下了不少工夫,但还是难免粗疏,好在是个努力的结晶。
  • 人力资源管理新论

    人力资源管理新论

    本书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框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在体系架构上,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机制、人力流失过程管理、核心人才继任机制、构建学习型组织等内容。
  • 我国非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

    我国非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

    本书内容包括: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国营企业概念阐释;非国有企业——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主要推进组织;我国非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现状与问题等。
  • 行销专家不告诉你的读心术

    行销专家不告诉你的读心术

    本书作者归纳多年业务、公关、人际心理的知识与实战经验,重点整理出四篇共56条读心术法则,让您提纲挈领快速掌握重点,不管是面对路上迎面而来的人、餐厅里邻桌的客人、停车场里并排而停的车的车主或电梯里的陌生人,都可以在几秒钟内大致了解对方的个性、喜好、情绪状态与需要,谈笑用兵,优雅从容,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缔结下次的会谈机会,乃至于顺利成交。
热门推荐
  • 流氓的坏女友

    流氓的坏女友

    一对小可爱,一个单纯的约定,但却因为一个小插曲,使这段单纯的约定变质了...多年以后的相遇,正是人生中最单纯不掺杂质的年龄,会有怎样的心灵变化。.............我愿变成一个天使,只为永远守护在你身旁,直到老去。
  • 九衍妖尊

    九衍妖尊

    混沌开,分天地,苍莽大陆,芸芸众生,谁主沉浮,是人?是仙?是佛?还是……
  • 侯门庶谋

    侯门庶谋

    她助丈夫登上王位,却遭背叛惨死?重生到病秧子庶女身上却受尽欺辱!哼!看她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渣男王位坐的太稳,她来帮着松松土;继母姑母陷害,她来帮着除除害。当她一路从后宅朝堂斗到高位,与倾心之人揭纱而对,他是舍江山,还是舍她?
  • Resurgent~再生者Vol.05(轻小说系列)

    Resurgent~再生者Vol.05(轻小说系列)

    有一天,我死了。然后,被神送到了异世界。到这里为止都没有问题。除去我失去了【记忆】,还被变成一滩【不定型原始生命体】这两点以外的话。而现在,我究竟是谁?“爸爸。”失去了父亲的她这么说。“名为史莱姆的怪物。”失去了目标的她这么说。“不会死的未知生命体。”失去了至亲的她这么说。为了得到答案,我与幼龙、半精灵和侏儒,一起踏上了寻找失去之物的旅程。
  • 零度小故事合集

    零度小故事合集

    我女朋友脑子里总会时不时的蹦出一些小故事,我的任务,就是将这些小故事记录下来。
  • 网游之11高手

    网游之11高手

    一个流氓高手混迹在由无数美女组成的美女公会的故事,唇枪舌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书里有烹饪,特工,历险,抢宝,独坐空城智退强敌等等搞笑情节,小流氓带着一群美女历经千辛万苦逐鹿天下,但是面对如此众多的美女,主角该选哪一个呢……情节搞笑,满口胡言,是您茶余饭后的开心果,好了,请注意,吃饭的时候不要看哦……会喷!
  • 灵异的忆

    灵异的忆

    无论你们相不相信,有些东西,该有的还是会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巅峰狂婿

    都市巅峰狂婿

    三年前,豪门阔少劫后余生,获古武传承,化身赘婿!三年后,古武大成,医术通天,逍遥花都!
  • 神道游龙

    神道游龙

    我不是天才,也不是废柴,我只是神灵世界唯一的至尊!别惹我,也不喜欢杀人,只想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经历了三次穿越的紫洛辰终于再次穿越进入科技与力量共存的神道世界,我欲平凡,为何非逼我踏上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