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61300000004

第4章 伟大的古代生产科技发明(4)

张衡地动仪制成后,安置在当时的京都洛阳,并观测到了千里之外的陇西发生的一次6级以上地震。公元138年3月1日这架仪器的西方龙嘴张开,铜球落了下来,测知洛阳之西的某地发生了地震。由于当时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所以朝廷内外便纷纷责怪仪器不灵。几天以后,信使骑着驿马送来了陇西地震的消息,才打消了人们的怀疑,“于是皆服其妙”,对张衡和他创造的仪器表示非常敬佩。洛阳距离震中约700千米,张衡地动仪能够感应这次地震,说明它的灵敏程度是相当高的。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陇西地震的实测成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张衡地动仪是科学技术史上一件伟大的发明创造,但由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只顾压迫剥削劳动人民,根本不管劳动人民身受地震灾害的痛苦,对于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他们又素不重视,所以张衡在地震方面的研究不可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地动仪创造出来后,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推广与发展,就连仪器本身也没有得到保护而留存下来。尽管如此,张衡地动仪是湮没不了的,它灿烂夺目的光辉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张衡之后的一些科学技术家对地动仪的装置和原理,不断写过一些着作,进行记载和论述。例如北齐的数学家信都芳着有《器准》一书,详细记载古来各种科技仪器的发明创造,其中就记述了地动仪,并且附有插图。

《隋书·经籍志》中有《地动图》一卷,很可能就是《器准》中的单行本。隋代天文数学家临孝恭的专着《地动铜仪经》一卷,也是论述张衡地动仪的。不过这几部着作在唐朝以后都失传了。到了近代,中外科学家对张衡地动仪进行了研究和复原。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了王振铎复原的张衡地动仪模型,为我们展示了精妙绝伦的测震技术。

由于张衡地动仪是当时世界上一项遥遥领先的伟大发明,它不仅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国外也是很有影响的。张衡地动仪是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大地震动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这个原理到现在仍然沿用。据考察,地动仪里面摆的设计,可能在隋唐时代传到波斯(今伊朗)和日本。在公元13世纪,古波斯才有类似仪器在马拉哈天文台出现。18世纪,欧洲才出现利用水银溢流来记录地震的仪器。

中国的针炙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中国古代科学的各分支中,未被近现代科学所融会,至今仍有强烈生命力的,唯有传统的中国医药学,而针灸疗法犹如一块光芒四射的宝石,熠熠生辉。

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它是针法和灸法的统称。用针刺进一定的穴位,运用捻、转、提、插等多种手法来治病,叫做针法。针法的前身是砭石疗法,砭石是新石器时代应用的一种石制医疗工具,常用于治疗臃肿疼痛疾病。由于材料和运用等方面的原因,容易造成各种伤害,因而逐渐被针所取代。其治病方式也由针刺痛疽转为针刺穴位。相传上古时“伏羲制九针”,九针根据治病的不同需要被制成不同的形状。常用的针具材料有石块、骨骼、陶器、金属等。在考古发掘中已出土的有玉质砭石、三棱形砭石、青铜砭针、磨制石针、金针与银针。人们经过研究发现尽管从砭石到九针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但在制作规格及形状上仍然以九针为标准。在功能上以切肿排脓、放血及减轻疼痛为目的。

灸法是指用点燃的艾条烤灼人体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灸法起源于我国上古的占卜法。上古人们在占卜时以各种材料点燃灼烧龟甲,视其纹理的变化而辨吉凶。最早以桑木、枣木、柏木等8种材料取火,称为“八木取火”。后来,人们发现艾叶可燃烧性好,味芳香,并且生长地区广泛,易于采收,便逐渐选择艾叶作为材料。人们从占卜灼龟法中得到启示,以为烧灼能驱除鬼神、治愈疾病,于是又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烤灼疗法就应运而生。孟子曾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生活在公元前385年至304年前后,这说明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艾灸疗法已广泛应用。《山海经》中有扎艾为人以治疾病的祝由疗法记载,而古代荆楚一带,至今还流传着农历五月五日采艾扎为人状悬于门户之上,以祛除毒气的风俗。

针法和灸法常常配合使用,通常叫针灸疗法。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从出土的周代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等,可以看出当时经络学说已基本确立。

《黄帝内经》又进一步把人体的主要经脉总结为12条,并根据“天人合一”的观点,分别配合于当时中国境内的12条江河及人体的五脏八腑,这样,经络学说便形成了。它认为经络遍布于人体各部位,不仅分布在体表,而且进入体内与各脏腑相联结,并周而复始地循环运动,担负着运送全身气血,沟通身体内外上下的功能。其中直行的干线称为经脉;旁行的支脉和小支脉叫络脉和孙脉。在经络运行的经路上有穴位,称“经穴”或“俞穴”。针灸疗法就是用针法的器械性和灸法的温热性来刺激穴位,通过经络调节人体内部的机能,增强防病能力,达到治病的效果。

针灸疗法源远流长,自新石器时代至今,一直是我国医学中一项重要医疗手段。其间,精通针灸疗法的人才辈出,他们把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针灸疗法做出了斐然的贡献。

在周代,人们已能治疗经脉循环路线上的各种疼痛、痉挛、麻木、肿胀等身体局部症状、眼、耳、鼻等器官症状和一些全身症状如烦心、嗜卧、恶寒等。这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中都有记载。

战国时代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涉及砭石、针灸的内容很多。特别是《灵枢》(又称为《针经》)对经络、穴位、针刺用具、使用方法、适应症状及禁忌等事,论述颇详,为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精通针灸的医生中秦越人(又名扁鹊)闻名遐迩,因治愈虢太子的尸厥(相当于现在的休克)被誉为神医。有一次,他带领弟子到虢国行医,正遇上虢国为太子筹办丧事,扁鹊向太子待官打听太子患病的经过和死后症状,认为太子不一定是真死去。他在太子头部“百合”穴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太子果然渐渐苏醒过来。此事被世代传为佳话,认为扁鹊有起死回生的能力。此后,凡是在医疗事故中做出“起死回生”之举的医生,常被称作“扁鹊再世”。

据现存的文献记载,最早的针灸专书为《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又称《黄帝明堂》,可惜此书至汉晋时散佚。至晋代时,针灸着作已荡然无存,形成了十分混乱的状况,连针灸的穴位名及定位都无从考察。应时代的呼唤,晋代的皇甫谧对其之前的针灸治疗技术进行了总结。

皇甫谧小时家中贫穷,又游手好闲,到20岁时才奋发读书,“耽习典籍,忘寝与食”被人称为“书淫”。经过努力,他“博综典籍百家之言”,尤其精于针灸书籍。他发现以前有关着作中“文多重复,错互非一”,于是根据《黄帝内经》的《素问》、《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3部着作,参照其他书籍并结合个人治病的心得,“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词,除其重复,论其精要”,总结整理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针灸甲乙经》或《甲乙经》)一书。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着,亦是针灸学的经典着作。全书分12卷,128篇,书中重点介绍了人体穴位的总数、厘定部位及其操作方法,共介绍穴位654个。《甲乙经》对晋以前针灸学的系统总结,对后世的针灸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针灸学着作不仅数量上有很大增加,而且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不但有针灸人的专着,而且还出现了兽医针灸着作。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王焘等人的着作中,都专门详细地论述了针灸疗法。尤其是孙思邈的《千金翼方》记载了“同射”取穴法和不按经络穴位,只在痛点进针的“阿是”针法,这些在针灸学都是很重要的方法。

我国的针灸术到宋代又有了较大的发展。翰林医官王惟一根据《内经》、《甲乙经》及参用古今治验之书,详加校正,编订《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卷,统一了各家对腧穴的不同说法,并设计和监制了最早的两具针灸铜人,使针灸图像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在此之前只有写在绢上及纸上的平面图像,如《明堂流注偃侧图》,孙思邈绘制的3幅大型彩色针灸挂图,王焘分绘的12幅大型彩色挂图。针灸铜人的出现,在针灸历史上是一大进步,表明我国针灸学家对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更加清楚明了,是我国针灸学走向成熟完善的里程碑。王惟一设计铸造的针灸铜人成于宋仁宗天圣五年,故又称“天圣铜人”。“外表金光耀眼,内有五脏六腑,铜人体表刻有14经络循行路线及354个穴孔,孔内装有水银,外封黄蜡,可供学生辨认穴位,并考试针法。如针刺穴位准确,水银即溢出,如针刺穴位不准,即很难刺入。可见针灸铜人是一种造型逼真、构造精巧的教学用具。宋仁宗曾对针灸铜人称赞不已,说铜人使宫中藏宝黯然失色。金朝战胜北宋后,金朝统治者曾经指定要把它当做战争赔偿物。由此可知“天圣铜人”的价值之大及人们对它的重视。

宋以后,我国我灸学进一步向前发展,着名的针灸专着有滑寿的《十四经发挥》、杨继州的《针灸大成》。其中《十四经发挥》发展了忽必烈的《金兰循经》,对日本影响很大。日本的针灸学取穴多以滑氏为标准。其他如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闻人耆年的《备急灸法》

以及当时新出现的子午流注针法等也都有一定的价值。它们的出现表明我国针灸学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明清时代,不断涌现针灸铜人的佳作,其中有太医院制造的,有民间医生制造的,也有药铺制造的,它们在促进针灸的教学方面起了一定作用。可惜的是不少铜人或遭兵燹,或被帝国主义掠去。如明太医院监制的“正统”(公元1436年~1449年)铜人,就是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被帝俄军队劫走,至今还存放在列宁格勒博物馆。

纵观历史,我国历代医学家对针灸疗法的工具和技术不断做出改进,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针刺方法(如火针、温针、梅花针等),发展了灸疗方法(如一些药饼灸法、灯火火焦法)和艾卷(如所谓“雷火针”、“太乙针”等),使我国针灸学不断丰富和完善。

针灸疗法简便易行,经济实用,适应症广(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治疗效果比较迅速和显着。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又可协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是它始终受到人们钟爱的原因。除此以外,针灸疗法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还由于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譬如子午流注针法在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确立了辨时进针取穴的法则,大大地提高了针灸治病的疗效,与现代科学的生物钟原理不谋而合,被喻为“东方的生物钟疗法”。

这是中国针灸史上的一大骄傲,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

中国针灸疗法不仅对国内医疗事业有很大影响,而且也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为人类保健、医药科学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已经和朝鲜、日本、东南亚和中亚地区,进行友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同时,中国的针灸疗法也开始越过国界,流传到这些国家和地区,并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重视。公元541年中国曾派医师赴朝鲜,当时输入朝鲜的医书即有《甲乙经》等针灸专着。朝鲜的医院还没有针灸医生。1092年,朝鲜遣黄宗懿入宋,将当时中国国内已经散佚的针灸专书《黄帝针经》献于宋庭开印,以颁天下。1611年,朝鲜医家许氵睿编成《东医宝鉴》一书。其中对于针灸介绍的十分详备,反映了朝鲜医生对中国针灸的精深造诣。

针灸传入日本,大约是在公元522年,梁文帝赠给日本《针经》一套。公元562年,吴人知聪携带《明堂图》等针灸医书到日本,日本还仿中国唐代医制,设针灸专科,明确规定《黄帝明堂经》和《针灸甲乙经》与针灸书为针灸学的必修课本。鉴真和尚到日本讲学期间,曾利用针灸为当地人治疗疾病。16世纪,日本人吉田意休在中国学习针灸,着有《针刺家鉴》一书,其子吉田意安继父业,是日本着名的吉田针灸派代表人物。与其同时,还有以江赖朋为代表的“入江派”针灸家。明代日本最着名的针灸家,有杉山和一、三岛安一等,并发明了拈针、打针等日本针法。当时,日本共有45所针灸学校,是日本针灸史上的鼎盛时代。

宋元以后,随着海路航运事业的发展,我国和非洲、欧洲的交往日益增多,针灸疗法也逐渐被介绍到这些地区。当时,荷兰、德国、英国、法国、瑞典、奥地利等国家的一些医学家,都开始把针灸应用于临床和研究,同时也翻译了一些中医针灸着作。

使人刳骨剖腹无感觉的麻沸散

当人患病时,采用手术切除患处的治疗法在很早以前就开始采用了。进行这样的手术,患者要忍受极度的疼痛。中国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第75回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关云长刮骨疗毒”故事。为了刮去箭毒,华佗说:在僻静处立一木柱,柱上钉锁环,把你手臂穿在环中,用绳子捆牢,再用被子把你的头蒙起来。所以要这样做,是担心你怕疼。为了减轻和消除病人的剧烈疼痛,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并且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许多医学家都在努力探索能使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无疼痛感觉的方法。西方医学界在19世纪才找到可用于手术麻醉的药物,并以此代替中世纪进行手术时放血、棒击病人头部,使病人休克或昏迷的原始“麻醉”方法。中国古代医学家发现麻醉药比西方早2000多年。

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期着名医家扁鹊曾用使人“迷死三日”的麻醉药酒,为病人施行“剖胸探心,易而置之”的手术。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县)人,也有记载为勃海郡莫阝人(今河北任东莫阝州镇)人。扁鹊长期在民间行医,足迹踏遍齐、赵、卫、郑、秦诸国,创造出许多医学史上的奇迹,被尊为中医学之祖。关于他使用麻醉药酒做手术的故事载于《列子·汤问篇》。

同类推荐
  • 读好书系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图版)

    读好书系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图版)

    楼兰古国消逝了,庞贝古城覆灭了,佩特拉城从人间蒸发了,“沙漠之狐”的珍宝不知所踪,渡渡鸟灭绝了,华南虎芳踪难觅,青海湖有什么危机?月牙泉还会存在吗?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诗经)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诗经)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 竹影清风

    竹影清风

    《竹影清风》共收入各种风格、题材散文共60余篇。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多数为自传体散文,回顾了一个农民出身的青年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初登文坛以来的三次文学创作高潮,家庭环境的艰辛和坚持文学创作的决心并决心为之奋斗终生的决心也有抒情杂评和调侃性幽默小品;还有人物传记、土特产品介绍等。
  •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王俊凯陪我走十年仅此而已

    王俊凯陪我走十年仅此而已

    这本书会有点虐啦!悠悠好纠结怎么写啊!还有本人的文笔不是很好。。。不要喷我
  • 我这种儿子

    我这种儿子

    这里,写满了一个孩子的思想。看完后不要笑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格林童话·下

    格林童话·下

    《格林童话》以其单纯、稚拙、富有娱悦性和幻想奇丽等特点,滋养过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和大读者。其中许多精美的篇章,早已家喻户晓,为广大读者耳熟能详。
  • 小茶包喝出大健康(MBook随身读)

    小茶包喝出大健康(MBook随身读)

    由张婷婷主编的《小茶包喝出大健康》选取最普遍、最容易买到、最廉价安全的茶叶、食材、药材,针对上班族及现代人常见各种亚健康、慢性病等,介绍不同功效的养生茶配方。包括上班族必备小茶包(远离亚健康)、出差旅行小茶包、24节气养生小茶包、家庭保健小茶包、慢性病常见病治疗保健茶包五大部分,用简便价廉自然安全的保健方法帮助读者获得健康,远离疾病。
  • 最深情的守候:藏你容颜

    最深情的守候:藏你容颜

    我们之间有100步的距离我愿意走这99步余下的一步你来走这样可好……罢了你乖乖站在原地不动只专心看着我等我一步步走到你的身边走进你的心里这样可好我们之间有100步为什么我每走前一步你却要后退二步这样你叫我如何才能走进你难道你要我眼睁睁看着你被他拽牢这样不好
  • 清婉长歌

    清婉长歌

    一张脸给两人牵了月老的红线,岂料,竟不小心入了他人的圈套,从此步步深陷,脱身不得,爱恨情仇,最终不过相视一笑道一句:爱你
  • 欺天行道

    欺天行道

    一个来历神秘的孩子,一座囚禁了他十四年的牢笼。当他走出牢笼时,残酷,掠夺,垄断,诸神残暴统治的世界出现在了他的面前。面对压迫,他选择了反抗。欺天行道,游走在众神之间,姜宇的路才刚刚开始……
  • 故聊斋

    故聊斋

    这是一个怂逼穿越到聊斋世界,却一心想着回家的故事。王青山左手黄庭,右手刀从一个小县城,一步一步崛起……
  • 烟花散尽半地伤

    烟花散尽半地伤

    茫茫人海,只要有你在我身边,我便不会害怕,因为你手心的温暖,保存在我的心间,即使天黑看不清你的脸,但你的呼吸萦绕在我的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