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24300000003

第3章

第二,分解式的改革表明一个社会的改革是可以分解的。这里指的是改革分解成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当然也可以作其他形式的分类。经济、社会和政治这些方面既有相关性,又可以相对独立。各个领域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不同领域的改革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必须找到各个领域各自的发展规律,才能找到有效的改革方式。同样,也不能滥用改革方式,比如不能把经济改革的方式简单地应用到社会改革,也不能把社会改革的方式简单地应用到政治改革领域。

第三,分解式改革设计并不是要忽视社会体系的关联性,也就是经济、社会和政治体系是实际上互相关联和互相决定这一事实;恰恰相反,分解式改革的动力来自于这种关联性。分解式改革也承认,解决所有体系的问题,只有等到所有体系的改革完成。当某一体系的改革进入深层次,体系之间的联动效应就会变得非常明显。所以某一个领域的改革成功,反而会导致另一个体系的危机和困境。但危机和困境本身并不是坏事,在很多情况下,可控的危机反而会成为改革的动力,一定的困境反而会推动积极改革的尝试。因此,面对犬牙交错的各领域问题,好的分解式改革,都是因势利导的。例如,一个基本思路就是,用经济改革的成果作为社会改革的基础,利用经济转型造成的社会问题作为社会改革的推动力。这样,改革才能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第四,比较有效的改革次序当是先经济改革,再社会改革,再政治改革。首先,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经济改革最容易,说穿了就是放权,把人们的物质意识动员起来,或者说是把哲学家们所说的“人性恶”的方面释放出来,让人们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这是一种本能的释放。社会改革比较难一点。如果说经济改革的主体是生产,即做蛋糕,那么社会改革的主体就是分配,即分蛋糕。这就是说,社会改革要求一部分社会成员(往往是富人)从自己的钱包里面拿一部分出来让其他社会成员(往往是穷人)来分享,这就比较困难。而政治改革最为困难。政治改革表明一些人需要放弃一些权力让其他人来分享。在权力主导一切的中国政治文化里面,放弃权力较之掏腰包要困难得多。

其次,这里涉及改革的物质基础问题。经济改革优先因为经济改革创造其他改革的物质基础。经济改革优先于社会改革,道理很简单,没有生产哪有分配。财富创造出来之后,才可以强调分配。经济改革先于政治改革也可以为政治人物提供另外一个选择。在任何社会,改革大多都是政治人物主导的。在政治主导一切的条件下,失去权力就等于失去一切。这样的话,政治人物就会拼命抵抗一切会导致其权力流失的改革。但如果失去权力之后,政治人物可以进入经济领域成为工商业精英,或者进入社会领域成为各行业的领袖,那么对他们来说,政治改革就不是一场零和游戏了。很多发达社会就是这样一种状态,政治人物如果在政治竞争中失败,不至于没有出路。

再次,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制度建设的次序问题。改革的过程也是国家制度建设的过程。任何国家的国家制度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例如,如果说政治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民主制度,那么,如果没有其他一系列制度的支撑,民主制度将是微弱的。民主只是众多基本国家制度中间的一种,不能取代其他方面的国家制度。历史地看,在那些民主制度运作良好的民主国家,或者好民主,都是先有(近)现代国家制度建设,然后有国家的民主化。就中国来说,我们的主张是,国家制度建设先行,而民主化后行。(这一点,下面再展开说明。)

应当强调的是,分解式改革并不是说,在一个特定时期只能进行经济改革,或者社会改革,或者政治改革。分解式改革只是说,在任何特定时期,只把一种改革定位为主体性改革,而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必须进行,只不过是辅助性的。比如说,在经济改革是主体性改革的时候,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必须展开,但它们是辅助性的。再者,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本身也需要分解。这些领域改革本身可以分解成很多方面,而这些方面又可以确定哪些改革具有优先权。例如,民主化可以分解为选举式民主、协商式民主和参与式民主等等。分解式改革的好处是可以把很多在理论上具有意识形态成分的变革,转化成为制度细节和技术问题来处理。这一点在中国尤其重要。

从分解式观点看,中国的改革是先经济改革,再社会改革,再政治改革这样一个过程。

2.改革的主体性方向

简单地说,从邓小平发动改革到江泽民时代(1978~2002年)期间,主体性改革是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也在同时进行,但都是辅助性的改革,是为了支持经济改革这个大局的。这即是当年邓小平所强调的,用政治改革来推进经济改革。从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开始,随着“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等改革目标的提出,社会改革已经成为主体性改革。这期间,政治改革也是重要的,但仍然是处于辅助性地位的改革。中国的经济改革经历了三十年才确立了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目前所进行的社会改革也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政治改革如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等也都在进行,但还没有进入一个以选举民主为目标的主体性政治改革阶段。

为什么说选举民主是中国未来主体性政治改革?这是因为如果我们把民主政治定位为政治改革的最终目标,那么选举民主属于必须之举。从世界范围来看,尽管民主存在着不同的形式,但任何民主都必须确立这样一套制度,那就是,政治领导人由人民选举产生。当然,后面会讲到,即使是选举制度也可以具有多样性。

应当强调的是,如前面所说,尽管从经济改革到社会改革再到政治改革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次序,但并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保证改革顺着这个次序。比如说,如果现在正在进行的社会改革不能推进和深化,保障人们社会权利的社会制度建立不起来,基本社会正义得不到实现,那么社会矛盾就会激化,矛盾进一步政治化,大的政治变革也会随时出现。政治一旦激进化,就有很多可能性,既可能是导致政治改革甚至民主化,也有可能是政治革命甚至“天下大乱”。苏联和东欧的发展历程表明,政治一旦激进化,就很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为政治过程很难加以控制。后面我会讨论到,中国现在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点上。

三、中国改革的三个步骤

1.经济改革

中国的经济改革最先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大家对经济改革的过程比较清楚,这里无需详细论述。在此我主要总结一下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些主要特点。

第一,分解式的改革,即先农村改革,再城市改革。要再细分的话,就会发现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本身也是分不同阶段进行的。

第二,分权性,即中央政府向地方和企业分权。分权过程也是渐进性的。20世纪80年代的分权,主要是从中央政府向地方各级政府的分权。当时改革者也是希望把权力直接分到企业,但大多下放的权力被地方政府所把持。90年代主要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的分权主体是从政府向企业的分权,尤其表现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抓大放小”战略上。其中,“放小”就是中国式的民营化,也就是西方所理解的分权。而近年尤其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中央国有企业的大扩张,经济权力又再次向中央集中。这一点,会在后面详细论述。

第三,开放性。这里需要特别加以强调这一特征。比起改革的其他方面,开放性最为重要。开放分为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对外开放比较容易理解,也就是人们一般理解的开放,就是把国门打开,开放给外国资本。这一过程最早始于中国70年代在国际关系上的改弦易辙。但实际上,对内开放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对内开放就是国家把各种经济机会开放给各个社会群体。这也是先易后难的过程。改革开始的早期,因为城市既得利益比较强大,领导层首先进行的是农村改革。在毛泽东时代,农村基本上被体制所隔离。尽管农村改革也有阻力,但因为这些阻力不是体制的主体,对改革形成的阻碍比较小。这是农村改革很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农村改革的成功为城市改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制度基础。在城市改革开始后,因为国有经济部门既得利益比较强大,所以,改革者先不动国有部门。国有部门有改革,但只是政府向企业的分权,或者中央向地方的分权,可以说是一种体制内部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容许在国有部门之外逐渐发展出一个非国有部门来。

也就是说,先不要不切实际地触动既得利益,而在现行的既得利益之外,培养出新的利益来。等到新的利益培养出来之后,再动既得利益。新利益一方面对既得利益构成了压力,另一方面也能消化改革既得利益所产生的很多问题。这种开放式的改革既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客观演进,也可理解为中国的改革策略,就是通过开放过程来克服既得利益。也同样重要的是,这种开放式的改革是一种包容式的经济发展过程,就是说改革的成果为社会的各个阶层所分享。不过,近年来,经济改革的开放程度在降低,包容性也大不如以前。这一点,我们到后面再讨论。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从计划经济到市场化导向型经济的转型。邓小平说,中国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人把此解读为中国改革毫无目标,走一步,看一步。这种理解并不完全准确。经济改革的目标其实非常明确,就是要“过河”,就是要确立国家管理下的市场经济体系,所不能确定的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与途径。

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开始于邓小平时代,但主要的任务是在20世纪90年代完成的。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而在之前,在意识形态层面,人们对国有和非国有、计划与市场等关系争论很大,没有定论。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发展生产力的工具,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可以使用。当时的“不争论”起到了“去(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化”的作用,把市场经济视为是一整套具体的体制安排和经济发展工具。在这个层面,人们比较容易达成共识。

十四大之后,中国的经济改革找到了连续的突破口。十五大正式提出“抓大放小”的战略和经济结构布局。“抓大”就是要学日本和韩国,建设大型企业集团;“放小”就是民营化或者中国式的私有化。但是“放小”方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内部人”私有化和国有资产流失(廉价出售)的问题,但这是由于国家尚未实现法治,而且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中国的中小型企业也不会得到很快的发展。“抓大”的理念也是对的,主要是要强化中国在国际经济上的竞争能力。总体上说,经过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改革,中国暂时达到了经济结构的两个平衡,即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之间的平衡,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平衡。但可惜的是,90年代中期开始的改革没有能够有效实施和继续下去。本世纪初以来,国有企业越做越大,但“走”不“出去”,调转头来进入国内市场,和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竞争市场,导致了两个失衡。这是中国目前存在的大问题。

90年代的改革也确立了基本市场经济的制度或者经济制度的基础结构。这是经济层面的国家制度建设,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分税制改革、中央银行制度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简称为WTO)都是这个时代完成的。这些变化也反映在法律体系上,主要是修改宪法,制定新的法律(主要是《物权法》),承认非国有部门的合法性和保护私有产权。政治方面的变化是容许民营企业家加入执政党。后面会讨论到,这些既是政治改革的内容,也对中国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社会改革

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的改革围绕着两个重大目标,即“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不仅是要改革迄今为止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途径和方法。“和谐社会”是社会改革的目标。社会改革的核心在于社会制度建设,包括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等。和前一阶段相比较,社会制度建设是这一阶段改革的主体。因此,可以认为,十六大之后,社会改革已经变成中国的主体性改革。当然,这并不是说这段时间里中国没有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改革,只是说,和社会改革相比较,经济和政治改革属于一个次要的地位。

那么,为什么要把社会改革界定为主体性改革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地产生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领域。在改革之前,中国社会并不存在着这样一个领域。当时,中国的社会是嵌入在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体系之中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小社会,企业负责工作和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的生老病死。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开始从经济和政治领域分离出来。80年代,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直接把农民解放出来,转型成为新型的农村社会。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农村出现了大量的乡镇企业工人。之后,随着城市改革的开始,又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今天,中国农村已经出现极其复杂的社会阶层结构。在城市,前面已经指出过,在80年代,中国的经济改革途径是在国有企业之外发展出一个非国有部门来。而社会就产生于这个新发展出来的非国有部门里。到了90年代中期,“放小”战略把中小型国有企业民营化了,这使得社会空间大大增加。当时国有企业改革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公司化,也就是把企业原来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去掉,让社会来承担。这些改革都为社会空间的扩大提供了制度条件。社会力量也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简单,社会的存在是社会改革的前提。

第二,通过第一阶段以经济改革为主体的改革,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得到确立。经济改革当然仍有很大的空间,但主要是制度的改革或者改善问题。总体的社会制度要得到改革,就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较之政治改革,社会改革并未涉及政治精英的核心利益,而且社会上下容易取得共识,因此比较容易进行。

同类推荐
  • 白色国王

    白色国王

    何处是战马?何处是骑士?盛宴何在?欢娱何在?哦,锃亮的酒杯!哦,骄傲的王侯!往昔如何消逝,似乎一切从未发生!
  • 霸王重生之乱舞三国

    霸王重生之乱舞三国

    四面楚歌声,霸王义气尽。垓下一役,霸主项羽为韩信、刘邦数十万大军围于乌江江畔。十死无生之境,却端地出现一阵迷雾,将项羽带至汉末年间。汉末乱世,本就是群雄并立、英雄辈出之世。‘羽之勇,千古无二。’‘江东弟子今尤在,只待君王卷土来!’拥有绝世神勇的项羽注定是不甘于平凡的,汉末乱世,唯见霸王乱舞。‘霸王旗出天下惊,汉末乱世起纷争。逐鹿中原孰可敌,马踏天下万侯臣!’(新人新书,各位大大如有喜欢的,请轻轻地触动一下鼠标,点击,收藏。在此感激不尽。)
  • 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承载着三千年华夏历史的《史记》,全面地展现了帝国的治乱兴亡、朝代更替、庙堂权术、江湖生存的原始形态,贯穿其中的则是智谋、心力、情感、品质等人性文化的潜规则。知源流,明因果,识人性,观成败,历史的经验正可以用来弥补人性的弱点,让我们游走于世情的边缘,寻找属于自己的心路历程。
  • 女权世界之大男当嫁

    女权世界之大男当嫁

    现代AI工程师猝死,魂穿大周朝。这是一个女权世界,三国鼎立。白子玉初到异世界,刚满十六岁,要出嫁了!出嫁?神马情况?喂,那个导演,这穿越剧本明显不对啊!这里是男频,是不是拿错了?难道不应该是让我娶一个,啊不,是至少娶一个公主吗?什么?没拿错剧本?是真的要让我出嫁?呵,笑话……这根本就不是男主角该有的戏码!……大周朝,女大将军府邸,内外一片喜庆。白子玉憋屈,咆哮道:“开什么玩笑?我可是正儿八经的纯爷们!怎么可能嫁给你一个女人?!”云无忧好奇道:“郎君不似一般男子,某甚是喜欢……”“???”白子玉一脸懵逼。
  • 司法大明

    司法大明

    穿越到落地秀才身上不说,还被一个超重量级的肥婆霸占。陈凡立志要摆脱苦逼的命运,怎奈他手无缚鸡之力,也无经商的本钱,只好在政府找一门公务员的工作干干,当捕快。上班的第一天,衙门就失窃了,丢失了官印的县太爷将他列为最高级嫌疑犯,试看他如何三次入狱,三次为自己洗冤,如何智斗奸臣,成为大明第一神探。
热门推荐
  • 王之宠妃:我是皇后

    王之宠妃:我是皇后

    一场意外的相遇,两人便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一道圣旨,两人成了恩爱夫妻;一颗爱他的心,两人渐渐疏远;一段话,他后悔了!“他日,我若为帝,你定为后。”多美的誓言,终像烟花一般消散。“只闻新人笑,哪见旧人哭。”独守宫门的她又该何去何从?
  • 越玩越成功

    越玩越成功

    人类的生命成长是一个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只有真正地、全面地认识了自己,才会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所以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认识自我是十分艰难的。如何才能破解心灵的密码,使自己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呢?心理测试其实就是一把打开心门的金钥匙,它可……
  • 新婚无忌

    新婚无忌

    这个故事以高胜寒与夏天甜蜜的婚后生活为主线,记录了五对恋人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虽说新婚燕尔,百无禁忌,然而欢笑的同时也伴随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原本单纯的他们只想在平淡的生活中感受爱的味道,然而却被迫面对阴谋与背叛,生死与离别…甜宠小剧场:(夏天、高胜寒)他在她耳旁轻柔说道:“老婆,从今以后,我把你当做女儿疼爱吧!”“为什么啊?”“因为这样的话,我们不仅这辈子是情人,上辈子也是。”…“老公,你在担心我红杏出墙吗?”“哼,你觉得你有机会爬墙吗?”…她刚脱光身上的衣服,他便悄无声息的来到她的身后,伸出长臂一把抱住了她。“我要去洗澡了,可以放开吗?”“一起洗。”“你不是已经洗了吗?还要洗?”“我陪你啊!”某男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啊!不要啦!你正经点好不好?”“不好!”(晴空、赵奕)她对着夏天抱怨:“我被一只妖精缠上了!”他食指轻抚着唇瓣,勾唇邪魅一笑:“妖精,这个名字,我喜欢。”…“老师,这位大帅哥是你的男朋友吗?他好像等你很久了耶!”“不是,他不是我男朋友!”“啊?不是男朋友啊?好可惜…”某男绽放一朵迷人的笑容,“我当然不是他男朋友,因为我是她的未婚夫。”(任甜、慕白)“我为什么要答应做你的女朋友?我们第一次见面,你都没接住我?眼睁睁地看着我晕倒在地上!太不男人了!”他在她耳畔危险的说道:“我是不是男人,你试一下,不就知道了?”…“要我答应你的求婚也可以!给我买十个冰淇淋,我要一口气吃光光!”“这怎么可以?你现在这种情况,不能吃凉的东西啊!”“哼!那你就等着我带‘球’离家出走吧!”(郭珍珍、严彦)“大婶,小鲜肉,你就不要肖想了
  • 步步军婚

    步步军婚

    六年间,她用尽各种办法赶走妄图窥视他美色的女人,只盼着有一天能将自己亲手奉上。“阎战,我喜欢你!”“老子不喜欢小孩!”“好巧,我也不喜欢小孩,我们可以不要小孩!”“……”这是一场小逗比倒追大boss,万里长征的故事。你倒不倒?不倒继续扑!温馨提示:女主非善类,脸皮厚的惊天地泣鬼神!神经大条、二逼到极致、傻叉外加疯魔!无节操无下限。天生熊孩子一枚。最喜欢干的就是趁你病,拿你命!深坑、重口、神经脆弱的妹子请慎重。此乃《军妻》姐妹篇。讲述另一位首长的故事。一句话简介:军婚是怎样练成的。戚小二教你撩汉撩出新高度!
  • 情绵于萧然

    情绵于萧然

    “年哥哥,你愿意当我哥哥吗?”小萧然问。路年均道:“愿意。”那一年,她六岁,而他,九岁;“年哥哥,你愿意为我摘星星么?”萧然问。路年均抱紧了萧然:“我希望你像星星一样,可以整日看到你。”那一年,她十六岁;而他,十九岁了;十年的婚姻,浪费了十年的青春,萧然和路年均离婚了。路年均几近发了疯似的大吼:“萧然,离婚?我告诉你,不可能!”萧然理智的问:“凭什么?”路年均扣紧了萧然的小蛮腰:“因为,我不开心,你也别开心。”人活着,心死了,这十年来耗费的青春,就当做是梦一场吧。ps:美好结局噢~ps:本书又名《邂逅于萧然》《像每日看星星一样看你》《余生我只喜欢你啊》《像喜欢星星一样喜欢我》……ps:记得收藏书架和每日推荐噢~
  • 无敌高科技系统

    无敌高科技系统

    未来的强者,穿越到了异世一个小人物身上,凭借未来的高科技系统,成为王者。我可以说,我无敌了吗?无论是地下世界,还是黑暗世界,都将匍匐在他的脚下,苟延残喘……
  • 戒之印

    戒之印

    即使在被称为“四国之土”的异界大陆,也只有相对少数的能力者才拥有魔力。能力者中的大部分都投入在各种战斗中,被人们成为“魔斗士”。戒之印是魔斗士与他所追随的人之间签定契约的标识。戒之印上有强大的魔力束缚,契约一旦定下,魔斗士便只能为契约的主人而战,而无法背弃那个契约。所以魔斗士只会选择让自己能够完全甘心追求人的戒之印,或者干脆只当个自由魔斗士。渴望戒之印的人,有的为了得到力量,有的为了获得地位,有的为了不再孤单。而从普通世界穿越到异界大陆的宋亦风一开始却并不能理解戒之印,他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任何关系和感情,都不应该依靠什么强制性的东西捆绑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美人天下第一

    美人天下第一

    “兀那贼秃,你站住,竟敢与贫道抢仙姑?看道爷不一鞋子拍灰你。”这,是一个浪漫又残酷,以情恋双修为主流的世界。浪漫牵手,彼此守护,可得魂牵梦绕之力,修行事半功倍。男女搭配,修仙不累。“我,孙超,此月此夜,愿在樊嫣浪漫女神的见证下。牵起白晓茹洁白无瑕的玉手,成为她的护花使。守护终生,不离不弃。”至情动九天,美人一怒,天地失色;美人一哭,伏尸百万。PS:书友群:63650608
  • 重回八零风光正好

    重回八零风光正好

    新书《末日食欲》,有兴趣的可以来砸收藏,砸推荐,谢谢。自愿替人受了十年牢狱之灾,出来后,有钱有势的军婚老公死了,渣男成了闺蜜的老公,老父老母为她入/狱悲痛欲绝,老父心脏病发作死了,老母亲受不了刺激疯了。再次醒来,她发誓,一定要让背后这些耍小聪明的人,遭受到应有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