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37000000011

第11章 土壤与植物营养(7)

幸存下来的10%的害虫,它们繁殖的后代对杀虫药剂能产生适应性,也就是抗药性。例如,为害水稻的稻飞虱、稻叶蝉,每亩原来用75克马拉硫磷的农药防治效果达95%左右,而几年连续用药之后每亩用100克同样的农药,其效果只有50%左右。而且在用农药防治年代越久和用药水平越高的地区,害虫表现的抗药性就越明显。

有的成虫、虫卵、若虫或幼虫,在-15℃左右冻不死;有的幼虫、若虫几个月不吃东西也饿不死,这表明它们的耐寒耐饥力很强,所以能安全度过冬天。

四、有一些农业害虫具有很强的迁飞能力。每年春夏季,北方水稻等作物生长茂盛,食料丰富,害虫从南向北迁入为害;每年秋末冬初,气温下降,农作物收获后,一些害虫又从北向南回迁到南方为害。

五、打药治虫常常会杀伤很多害虫的天敌。害虫的天敌,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天敌的种类很多,如青蛙、蜘蛛、寄生蜂、寄生蝇、瓢虫、线虫等等,在打药时虽然杀了害虫,但也杀伤了大量的天敌。而天敌的繁殖力又大大低于害虫,如果没有掌握天敌的发生情况和天敌对药剂的反应,用药不当,反而会引起虫害的更大发生。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虽然年年打药治虫,还年年有虫害发生。打药治虫只不过是在害虫为害之前用药控制害虫为害的程度,不使农作物受到损害而已。

破解植物固氮的谜团

谁都知道,要想使庄稼获得丰产,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肥料。说起肥料,自然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化肥,例如常见的硫酸铵、尿素、碳酸氢铵,还有人畜粪尿和绿肥。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贫瘠的土地上,普通的庄稼长不好,可是豆科植物却能在不施肥料的情况下长势良好,这是为什么呢?秘密就在豆科植物的根部。

如果你仔细观察豆科植物的根部,就会发现那儿有许多圆鼓鼓的小疙瘩,它们好像一个个小瘤子,因此被科学家称为“根瘤”。根瘤看上去很普通,把它挤破后,里面会流出一些带腥臭味的“红水”。但是,这种“红水”并不寻常,把它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在红红的汁液中可以看见许多微小的生命在活动,有的像小木棍,有的像小圆球,这些小家伙们就是大名鼎鼎的根瘤菌。

我们知道,在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它是植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元素。但是,空气中的氮都处于游离状态,无法被植物直接吸收,只有把空气中游离的分子氮变为氮的化合物,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要做到这一切,就需要固氮微生物帮忙了,而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正是其中的重要成员。

很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豆科植物固氮的奥秘,竭尽全力试图解开根瘤菌的固氮之谜,因为这项研究太重要了,如果成功,它将意味着每年能省去数百亿甚至数千亿美元的人造氮肥费用。美国的著名共生学专家威廉·特拉格,经过认真计算后得出惊人的数据:全世界豆科植物每年在土壤中固氮的数量达9000万吨。

对豆科植物固氮本领的研究,可追溯到1838年,法国农业化学家波辛格鲁特首次发现,豆科植物能固定大气中分子状态的氮。1866年,俄国学者沃罗宁又发现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中含有微生物,并指出根瘤的形成是微生物侵入植物根部的结果。到了1888年,荷兰科学家别依林克应用分离方法,第一次获得了根瘤菌的纯菌种,此后,人们渐渐揭开了植物固氮之谜的最外面几层帷幕。

科学家们发现,根瘤菌在土壤中单独生存时并不具有固氮作用,只有把豆科植物的种子播到土壤中,待幼根形成后,根系的分泌物吸引根瘤菌,让根瘤菌通过根毛侵入根的内部组织,在那儿进行大量繁殖,使根部膨大形成根瘤,这时,根瘤中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结成了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根瘤菌才开始发挥固氮作用,供给植物氮素养料。

科学家们还发现,根瘤菌的种类有很多,每种根瘤菌只能在一种或几种植物根部形成根瘤。例如,豌豆根瘤菌只能在豌豆、蚕豆的根部形成根瘤;苜蓿根瘤菌只能在紫花苜蓿、金花菜的根部形成根瘤;豇豆根瘤菌只能在豇豆、绿豆、花生的根部形成根瘤;而紫云英根瘤菌只能在紫云英的根部形成根瘤。

经过许多年的研究探索,科学家们对根瘤菌固氮机制的认识越来越多,但遇到的问题和迷惑之处也同样越来越多。当人们清楚地了解到微生物进入植物根组织,会改变模样成为变形菌之后,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主要问题是:变形菌能繁殖吗?它们是如何传宗接代的?它们能接连不断地使根瘤菌完成生命循环吗?

对于这些令人烦恼的问题,科学家们众说纷纭。许多学者认为,在变形菌生存的最后阶段,它们的植物主人便违反共生原则,把它们的共生者消化掉。植物的下一代若要感染上根瘤菌,还得通过土壤里新的细菌繁殖。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并非所有的细菌都会变成变形菌,也许有少数不能被消化掉。后来,前苏联科学院院士米舒斯金与他的合作者在研究中发现,变形菌内部会形成小圆细胞——似亲孢子,于是他提出推测:根瘤菌为了使自己免遭绝种,在它的独立生活期内,就是以似亲孢子的形式留在土壤里。

老的争论还在继续不断,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在研究植物固氮的过程中,一个使科学家们极为关注的问题是,当根瘤菌离开了植物体之后,是否也同样能进行固氮作用。这是一个打破传统观念的想法,因为根据以往的概念,根瘤菌只有与豆科植物结合在一起,才能吸收空气中的氮从事固氮工作。也就是说,根瘤菌虽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土壤里过着独立生活,如同土壤中的其他微生物一样,也是依靠吸取周围现成的有机物来生存的,但并不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根瘤菌可以这样世世代代生活几十年之久,等待着与合适的植物相遇。一旦遇到了好机会,根瘤菌便欣然告别土壤这一生活环境,进入到植物的根里面,使根部组织增生,变成瘤状。这时候,根瘤菌便获得了新的奇妙特征——固氮本领。

科学家们已经知道,是植物根部根瘤菌中的固氮酶促使根瘤菌产生固氮能力的,但问题是,固氮酶非得要在植物和根瘤菌两者共同的合作下才能产生吗?

科学家们渴望知道它的答案。

20世纪70年代末,乌克兰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的斯塔尔钦科夫以及他的同事,成功地从离体生活的羽扇豆根瘤菌的悬浮培养物中,分离出一种蛋白质。他们经过测定后发现,这种蛋白质具有固氮酶的催化活性。后来他们又经过了一系列的研究,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沉降系数和非血红素铁的测定结果,证明这种蛋白质类似于从羽扇豆拟菌体中分离出来的固氮酶。于是斯塔尔钦科夫提出,固氮酶并非一定要在细菌与高等植物(通常为豆科植物)的基因相互作用下,才能在拟菌体中形成,而是可以在细菌体内单独产生,这就意味着离体生活的根瘤菌也能固氮。

迄今为止,科学家对植物固氮方面的研究在突飞猛进,日趋深入。比如我们已掌握根瘤菌固氮过程的某些重要环节,分离出了固氮酶,甚至还清楚地了解了固氮酶的结构。然而,这些仅仅是理论上的进展。现在,科学家所面临的问题更为艰巨,他们要做的下一步是,怎样使禾本科植物能吸收大气里的氮,或者至少“教会”它们与根瘤菌共生。尽管这些尝试目前尚处于最初的探索阶段,但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植物固氮全面进入应用阶段的日子,相信不再遥远。

种植“绿肥”能改良土壤

绿肥常常被人们称为绿色的“金子”,这是因为绿肥能改良土壤,并作为肥料,使农业丰产。绿肥为什么能改良土壤呢?首先,绿肥的生活力很强,能够在一般庄稼难以生活的地方安家落户,大量繁殖。人们常常请它们当开路先锋,到十分艰苦的旱、涝、盐、碱、酸、瘠的盐碱荒地或红壤荒地去“落户”,它们不仅在那里“安心”扎根,而且还积极地替庄稼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2%的时候,一般庄稼是不能正常生活的,而绿肥家族中的大米草、田菁、苕子、苜蓿、紫穗槐等却能良好地生长,而且还能逐渐地帮助土壤脱盐。据科学家试验,盐碱地种三年苕子以后,土壤含盐量就降到了0.03%。这样,其他的庄稼就能顺利地生长了。同样,我们还可以请绿肥中一些最能耐酸的萝卜菜、猪屎豆作为先锋植物去改良红壤。

此外,一般绿肥植物的根能扎到1米以下,最长的竟能深入到5米以下,充分地吸收利用那里的水分和养分。它既不怕饿,也不怕渴,还能靠根的分泌物去“消化”一些难以被庄稼吸收利用的养分;在它们死亡腐烂以后,土壤表层就会留下丰富的养分。据计算,每亩如果收1500千克苕子,土壤里就相当于增加57千克氮肥、12千克磷肥、13千克钾肥。像紫云英、苜蓿、苕子等一些豆科绿肥,还是一个小小的化肥厂呢!它们的根部长满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根瘤,里面住满了亿万个根瘤菌,能将空气中不能为庄稼吸收利用的氮气“合成”为氮肥,供庄稼吸收利用。据统计,每亩根瘤菌合成的氮肥还相当可观,竟达50千克左右,难怪在这种地里种庄稼能得到好的收成。

绿肥不仅给土壤增加了大量的养分,而且,它们的身体腐烂以后形成的黑色腐殖质,还能疏松土壤,粘结砂粒,改善土壤的结构。它们繁茂的茎叶,像厚厚的地毯一样覆盖在土壤表面,可以防止土壤水分跑掉,又能阻挡雨水对土壤的冲刷。绿肥不仅是土壤的“建筑师”,而且是土壤勇敢的“保卫者”,帮助人们将大片土地建设成为高产稳产的农田。

同类推荐
  •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衣食住行与科学知识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衣食住行与科学知识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拨开人类生存的迷雾(科普知识大博览)

    拨开人类生存的迷雾(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趣味科学馆丛书:飞向蓝天的历程

    趣味科学馆丛书:飞向蓝天的历程

    “趣味科学馆”丛书,是一套自然科学类读物。丛书包罗科学的多个领域,涉及“信息化”、“绿色革命”、“发明、“生态资源”、“航天”、“军事”、“日食、月食”等当下热门关键词,有引领读者关注热点、提升其认识水平的现实价值。刘芳主编的《飞向蓝天的历程》为丛书之一。《飞向蓝天的历程》内容涉及飞机的各个侧面,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排列组合。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探究式科普丛书-宇宙中的岛屿:星系

    探究式科普丛书-宇宙中的岛屿:星系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在宇宙中观测到了约一千亿个星系,它们有的离我们较近,可以清楚地观测到它们的结构:有的非常遥远,目前所知最远的星系离我们有将近一百五十亿光年。本书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星系的定义,阐述了星系的演化、类别,以及它与星云和星团之间的区别。
  •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思·物理现象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思·物理现象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飞机上为什么给发口香糖?、龙卷风之谜、壁虎脚底的黏着力、昆虫怎样发出鸣叫声?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论如何赖上冰山男神

    论如何赖上冰山男神

    易晓歆觉得自己真是倒了八辈子的大霉,所以才会在人生第一次且唯一一次帮别人代课的时候恰巧就被发现。易晓歆又觉得自己真是走了好大的狗屎运,所以才会在那天在那个教室里遇见了恰巧过来帮老师点名的赖思修。在这个还炎热的九月里,就像伴着海风袭来的热气,易晓歆对赖思修一个不小心就生出了欢喜,浓浓的热情扑面而来,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易晓歆已经决定了,往后余生她就是要赖上赖思修,让他跑都跑不掉。“我不管,我就是赖上你了,你可别想跑。”易晓歆紧紧抱住赖思修。“对你,我从来不跑。”赖思修摸了摸易晓歆的头,嘴角是宠溺的微笑。
  • 修仙传上卷

    修仙传上卷

    九阳是天之骄子,降妖捉怪,最后选择修道升仙?还是和爱人平凡生活?
  • 紫昧学院,当冷公主遇上了他

    紫昧学院,当冷公主遇上了他

    (已完结)她冷酷无情,是人人闻风丧胆的杀手—泪,为不让妈咪失望,玩转学院,不料却遇到了同样冰冷的他......
  • 北方城郭

    北方城郭

    《北方城郭》是柳建伟潜心十余年创作的长篇处女作,是中国多年以来深得批判现实主义真传的长篇之一,1997年一出版,受到评论界高度关注,与《尘埃落定》一起被誉为“年度长篇小说的双璧和压卷之作”。作家以恢宏的气度、过人的胆魄、批判性的姿态和攻坚的责任感,直面当下纷繁复杂的中国现实。小说以追查一笔赈灾款和一个命案的真相为线索,塑造了一个包括官员、暴发户、记者、艺术家、演员、教师、农民、手工业者、娼妓、小偷、赌徒、囚犯等三级九流的庞大人物形象群,深刻地剖析了中国40余年来,从政治、经济到文化,从都市、城镇到乡村等诸多方面和层面在社会转型期的复杂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 我被女仙帝绑到了仙界

    我被女仙帝绑到了仙界

    我,古城。无意中看到个叫仙界女帝的沙雕网友在招聘小说家。抱着怀疑的态度,我报了名。结果当天晚上我就被人绑架到了仙界......我靠,原来这个人不是沙雕网友!她真的是仙界的女帝啊!我还得到了个系统,只是......这系统也太TM坑了吧!!!(ps:本书是偏向沙雕搞笑风格仙侠文)
  • 斗罗之作死大佬

    斗罗之作死大佬

    天斗帝国西南部,圣魂村。清晨,东方露出了瑰丽的朝霞,村子的屋顶露出缕缕炊烟,空气中弥漫着轻纱似的薄雾。
  • 总裁结个婚!

    总裁结个婚!

    被亲姐绿了的姜酒酒,脑子一抽,拿着一本小黄书找上了项云枭。以为只是个游戏,没想到眼前的禽兽认真了......
  • 寒焱醉

    寒焱醉

    出生世家,却被邪魔灭族;布衣收养,却又全村被屠;魔法世家公子想救,又有什么样的命运等待着她?报仇还是儿女情长?
  • 快穿之女配辞职了

    快穿之女配辞职了

    什么?我气运长虹只是方便给女主做寻宝鼠?我辛苦努力只是为了给女主增加小金库?我结局凄惨只是反衬女主幸福?能弄死女主不?什么?女主死了,你这个女配也就跟着下课了?……#¥%老娘辞职!老娘不干了!女主你爱咋咋地吧!还不能弄死女主?否则世界崩溃?
  • 无恙的年华

    无恙的年华

    青春像春天的小草一缕青色把生命的画卷抹绿。这就是《春草青色》。本部小说是继第一部《梦回依约的童年》之后的第二部纪实性中篇小说。夏滕的青春期,正值十年动荡的末期,和改革开放的初期。在读书无用,宁可要草也不要苗的氛围里,夏滕保持一颗青涩的初心,始终勤奋学习。恢复考试后,他以无可争辩的成绩考上了高中。恢复高考以后,他成为班上唯一一位考上大学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他再接再厉,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考上了著名科学家的研究生。夏滕经历了怎样的青春岁月,他是如何面对未谙世事的尴尬糗事。作者不遗笔力,为你讲述不会让你失望的那个时代的真实的故事。精雕细琢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您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