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99600000018

第18章

【解】

周公和康叔是兄弟,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卫国是康叔的封地,两国政治通达,人皆和谐,政风淳厚,化如兄弟。然而,到了春秋时代,两国都出现了道德沦丧、政风腐败、价值错位等问题,这也如同兄弟一样。可以说,这一章孔子主要是对当时卫国那种“父不父、子不子”,以及鲁国那种“君不君、臣不臣”的紊乱动荡的政治局面发出感叹。

【原文】

子谓卫公子荆①,“善居室②。始有,曰‘苟③合④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注】

①公子荆:卫国大夫,字南楚,卫献公的儿子,他追求的是一种豁达超俗的生活态度。②居室:居家过日子。③苟:差不多。④合:足。

【译】

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时说:“他善于居家过日子。刚开始有一点财产,他说‘差不多也就够了’。稍微增加一点时,他说‘差不多完备了’。当他更富有时,他又说‘差不多完美了’。”

【解】

人生易老,世事难长,人生不应过于追求居室华美、物质享受,而应别有所求。公子荆能居家能不奢侈,知足常乐,故孔子称赞其“善居家”。

【原文】

子适卫,冉有仆①。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②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适卫击磬

【注】

①仆:驾车。②庶:众多。

【译】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丁兴旺,之后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让他们生活富足。”冉有说:“百姓富了以后,又该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解】

《管子·治国》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孔子也持“先富后教”的观点,认为百姓富足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和国家经济的繁荣,而以仁、德、礼教化百姓则是稳固政治的重要手段。

门人故事冉有用矛于齐师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春,齐国军队向今天的长清县集结,意在攻打鲁国。面对气势汹汹的齐军,鲁国的执政官季康子很害怕,对家臣冉有说:“齐国军队已经到了长清,我们该怎么办呀?”冉有建议季康子果断迎战。两军交战之后,冉有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打败了齐国军队。

季康子平时只知道冉有是“政事”高手,没想到他还会指挥作战,就问他:“你跟谁学过指挥作战呀?”冉有答:“跟我的老师孔子学的。”然后趁机把孔子大大地表扬了一番。季康子于是决定迎请孔子回鲁国。终于,周游列国达14年之久的孔子回到自己的祖国。

【原文】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①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注】

①期月:期,匝也。十二个月轮换过一周,即一年的意思。

【译】

孔子说:“如果有人能够任用我治理国家政事,一年的时间便可以初见规模,三年就一定会见到成效了。”

【解】

这一章表达了孔子的政治抱负,期望自己能够参与治理国家政事的态度,并对自己的德行和才干充满了信心。

【原文】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①而后仁。”

孔子延医

【注】

①世:三十年为一世。

【译】

孔子说:“善良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就可以消除残暴、废除刑罚杀戮了。确实就像这句话所说的那样啊!”

孔子说:“如果有统治天下的君王兴起,也必定需要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仁政。”

【解】

即使善良的人治理国家,刑罚的废除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即使王者治理国家,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实现仁政的。可见为政不可冒进,理想的社会风貌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达成的。

【原文】

子曰:“苟①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注】

①苟:如果,假使。

【译】

孔子说:“如果能够端正自身的行为,那么从事政务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又怎么能纠正别人呢?”

【解】

突出强调了为政者的道德表率作用,但综观历史现实,也应认识到道德和政治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二者不可单纯地一概而论。

【原文】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①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②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③闻之。”

【注】

①晏:迟、晚。②事:事务。③与:参与。

【译】

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冉求说:“有政事要办。”孔子说:“怕是季氏的家事吧。如果国家有重要的政务,即使国君不任用我了,我也会参与知道的。”

【解】

当时冉有为季氏家臣,孔子为鲁大夫。季氏权大,其于国政,大概有不在公朝上议论,而只在家里同家臣谋划的。

【原文】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惟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注】

①几:近。

【译】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事吗?”孔子答道:“任何话语都不能达到如此玄妙的境地,有近乎于这样的情况。人们常说,‘做君王很难,做臣子也不容易。’如果知道了做君主的难处,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兴国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就导致丧国,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说:“任何话语都不能达到如此玄妙的境地,有近乎于这样的情况。人们常说,‘我作为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只是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违抗啊。’如果他的话说得对,而又没有人违抗,不也是好的吗?但是,倘若他的话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丧国吗?”

【解】

这一章孔子劝导鲁定公不应因国君所说的话没有人敢违抗而感到高兴,强调统治者应该谨言慎行,因为居上位者的一个念头、一句话都与国家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

【原文】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译】

叶公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使近处的人感到喜悦,使远处的人慕名而来。”

【解】

这一章孔子从管理成效的角度回答了叶公的问题。他认为,治理国家重在取信于民,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得到周围人的赞许和拥戴,才能得到更多的人慕名而来。

【原文】

子夏为莒父①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

①莒父:鲁国的城邑,位于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译】

子夏做莒父的总管,向孔子询问如何施政。孔子说:“不要图快,更不要贪求眼前的小利。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眼前的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解】

“为政欲速非善政,为学欲速非善学”,所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惨痛经验不应被忘却。

【原文】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①有直躬者②,其父攘羊③,而子证④之。”孔子曰:“吾党之直⑤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归田谢过

【注】

①党:乡党,古代以五百户为一党。②直躬者:正直的人。③攘羊:偷羊。④证:检举,揭发。⑤直:正直。

【译】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坦率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就去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人的正直和你讲的这样的事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而正直就在其中了。”

【解】

孔子讲的“正直”更多指的是“情感的真诚”,而叶公讲的“正直”更偏向于“道义的真诚”,自古这两者的争论就没有休止过。所以后世儒家才有那么多“忠孝不能两全”的感慨。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言行恭敬规矩,为国家办事时严肃认真,与人交往忠心诚意。即使到了落后的夷狄之地,也不背弃这些原则。”

【解】

中国与“夷狄”之分,从孔子时代起,就偏重文化概念而非种族概念。儒学不仅教化百姓,同时也教化“夷狄”,汉、唐册封外族高官而不问其种族,就是因为其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信上,结果就是中国不断地用文化同化了各民族,甚至后来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民族。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①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②,硁硁③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④,何足算也?”

【注】

①何如:如何、怎样。②果:果断、坚决。③硁硁(kēng):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固执的样子。④斗筲(shāo)之人:这里比喻器量狭小的人。筲,竹器,指容量很小的东西,一般只容一斗二升。

【译】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称之为士呢?”孔子说:“对自己的行为保持羞耻意识,出使外国各方,能够不辜负君主的使命,这样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士了。”子贡又问道:“请问比这次一等的人是什么样的呢?”孔子说:“在自己所处的宗族中被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邻们称赞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言而有信,做事果断坚决,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虽然是鄙陋的小人,也可以称作是再次一等的人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唉!这般器识狭小的人,算得了什么呢!”

【解】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士”是一个特殊阶层,与近代文化中的知识分子相近。商周时代,“士”属于贵族中的下层。到了春秋时代,“士”则成了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一个特殊阶层。孔子认为,士的三个层次分别是行于国、达于家族,或言行一致的小人,但“今之从政者”,连一般百姓的品德见识都没有,何足道哉!

【原文】

子曰:“不得中行①而与之,必也狂狷②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注】

①中行:行为符合中庸。②狷(juàn):有所不为、洁身自好。

【译】

孔子说:“我找不到合乎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朋友,也一定能找到那种性格积极进取而洁身自好的人相交往啊!志向高远狂放的人能够积极进取,洁身自好的人能够固守信念,有所不为。”

【解】

狂者志向远大、狂放不羁、积极进取;狷者固守信念、洁身自好、消极抵抗;中庸之人可遇而不可求,退而求其次,狂狷者也是可以交往的。

【原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①’。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②子曰:“不占③而已矣。”

三垅植楷

【注】

①巫医:用祈祷为人治病的人。②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是出自《易经·恒卦·九三爻卦》中的句子。③占:占卜。

【译】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俗话说:‘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连巫医都做不了。’这句话说得真好啊!”《易经》中说,“人若不能持之以恒地修养自己的德行,就免不了会招致羞辱。”孔子说:“这是告诉那些没有恒心的人不必去占卦了。”

【解】

在《雍也》篇里,孔子正是赞扬颜回有恒心,且能坚持德行,在这里孔子强调“恒心”,即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重要性。

【原文】

子曰:“君子和①而不同②,小人同而不和。”

【注】

①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在一起,叫作和。②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作同。

【译】

孔子说:“君子和谐而不同一,小人同一却不和谐。”

【解】

“和”,是互相补充配合但不失去自我;“同”,则是盲目苟同,完全没有自我。“和而不同”的社会必定是多样性、多元化的社会,一味强调“一心”“一律”的社会未必好。

【原文】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

子贡问孔子说:“同乡的人们都称赞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同乡的人们都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不能肯定。这些都不如他同乡的人中有德望的人称赞他,有恶行的人憎恨他。”

【解】

在这里孔子指出了一个识人需要注意的准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听取众人的意见是有必要的,众人的评论也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但这并不是唯一的依据。

【原文】

子曰:“君子易事①而难说②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③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注】

①易事:易于与人相处共事。②说:通“悦”。③器:量才而用。

【译】

孔子说:“君子相处共事很容易,但很难取得他的喜欢。用不合乎道义的行为去讨好他,他是不会高兴的。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小人相处做事很难,但也很容易取悦他。虽然用不合乎道义的行为讨好他,他也会感到高兴的。但他在使用人的时候,却总是求全责备。”

【解】

君子奉行忠恕,用人所长,容人之短。小人嫉人所长,非人之短,依恃其势苛求完备。

【原文】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观象知雨

同类推荐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 边读边悟论语

    边读边悟论语

    阅读经典似乎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潮流。这既是时代发展形势的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需求。因为经典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先哲留给后人的经验和训诫,更是一种能够启悟未来的预言和指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却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社会变换不定的节奏和规律,在物质飞速更新和精神停滞摇摆的矛盾中无所适从,因而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不安和焦虑。
  • 子未语:半部《论语》在民间

    子未语:半部《论语》在民间

    三基五学,三强五行。三基五学即前八篇,三强五行即后八篇。其中:三基:爱亲,阐述孝道是立身之本。五学:每个人都要“明德、守中(道)、行正(直)、知礼(仪)、通变(化)”,讲个人的基本素质。三强:强学习、强交往、强行止。五行:人要做到“为公”,“循法”要加强法制,“垂范”要有颜回一样有良好的人格,“能行”是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学好知识,服务社会才叫“有为”。
  • 求索

    求索

    形式和内容是相对而言的,既没有绝对的现象也没有绝对的本质。作为物质的任何结构的本质在这一结构中的更深一层的结构之中。依次下去,以至无穷。后者总做为前者的本质,前者总做为后者的现象。
  • 共谋罪

    共谋罪

    作者从个人和法律的深层次角度来处理这些深奥问题和旁观者—受害者关系,聚焦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并且探讨当前社会中的案例。他诉说其父母和祖辈在大屠杀中的遭遇,分析范德堡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发生的性侵案例及其它罪案中,旁观者选择不干涉的问题。
热门推荐
  • 仙道横行

    仙道横行

    万般皆下品,惟有修仙高。远古群仙探索天地,于上见宇宙无垠,星罗棋布;于下见深渊地狱,无穷无尽。宇宙星空广袤寂寥,深渊地狱却有无数的敌人,激战多年,仙门已显败势。这是一个仙道殒灭的开端。这样的时代,英雄辈出!
  • 万界主宰

    万界主宰

    命中缺命的少年,偶然得到了九片神秘的龟甲,来到了一个浩大而神秘的世界。神与魔对立,当神族被灭,魔族封印破碎,浩劫降临。凭借占卜推演,先天八卦,在浩劫中逢凶化吉。融神血,吞魔魂。神魔主宰?你们的命运,在我掌中!…………………………已有百万字完本作品,小风书友群,284765916
  • 符元道

    符元道

    一个废人,一个废灵识体,一只废松鼠,简称史上三废组合!在以实力为尊的天元大陆上,兰靖,作为一个不能凝聚元炁的废人,外加两个同样等同废物的“同伴”,死,对于他们来说,那是必然的!但谁又甘愿死去?兰靖也不例外,那么他又能怎样在这一切俱靠实力说话的世界上活下去?花哨的武技,绚丽的玄技,这些皆与他无缘,原因很简单,那便是他自身没有元炁!想要活下去,他只有选择那最为卑微的职业,符师!
  • 中国隐性权力调查

    中国隐性权力调查

    作者以犀利的文笔、理性的语言,通过深度调查报道的方式,为中国权力场作了全身的X光扫瞄,关注领域从驻京办到培训中心,从公车改革到公务接待,从官员出书到官员出国,从干部挂职到干部年轻化,从秘书升迁到秘书腐败,从公务员收入到公务员工资……本书视线扫描之处都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其报道将感性与理性有机融合,深入解开涉及事件的内幕,并借用专家学者的分析和解读,启发读者有深度的思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炼器武神

    炼器武神

    层出不穷,威力无边的法宝,主角身在的大陆没有炼器职业,所以主角拥有炼器系统是独一无二的,威力还很大,用法宝砸敌人,让敌人无从招架,连法宝是什么都捉摸不透就跪地求饶!
  • 宇你有苒

    宇你有苒

    本是青梅竹马,却是阴错阳差,本以为可以举案齐眉,却是误会连连。
  • 校园纯情:我还在等你

    校园纯情:我还在等你

    七年前,他们是校园中最甜蜜的情侣。七年后,她回来了,成为一名摄影师。而他,成了世界著名的夜帝集团的总裁。匆匆一面,她成为了夜帝集团的摄影师,他成为了最毒舌的上司。
  • 小悠和小猫

    小悠和小猫

    小悠、小猫、小鱼和房子,这四个人,会发生什么事呢?提示:每章除注明否则全设定不同。
  • 局外人/鼠疫

    局外人/鼠疫

    本书是法国著名作家加缪最有代表性的两部小说的合集。《局外人》以一个小职员的真切感受揭示出了现代司法过程中的悖谬。《局外人》的社会意义在于对荒谬现实的深刻揭示。而《鼠疫》则是一部象征性小说,小说中阿赫兰城人团结斗争、战胜鼠疫的故事,充分阐释了人应该如何面对荒诞的哲理。这两部作品是加缪文学创作中光华闪耀的双璧,也成为二十世纪世界文学中不朽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