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08900000011

第11章 学佛目的

问:为什么要学佛?求佛保佑是学佛吗?

答:学佛,是因为人生存在问题。如果人生完美无缺,没有任何问题,就大可不必学佛了。那么,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人生的烦恼痛苦,就是对生死之迷的追问,对终极归宿的困惑,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所以,学佛的最终目的是断除一切疑惑,亲证诸法实相。

如果不是带着这些问题学佛,只是求佛保佑,可以算是信佛,但不能算是学佛。学佛,是学佛所言,行佛所行,而不是一味祈求保佑。那样的信,往往会流于迷信,乃至功利心,与学佛本身是背道而驰的。比如佛陀教导我们不要贪心,可我们却带着强烈贪著来到寺院,希望佛菩萨给我们这个、那个,要了平安健康,还要升官发财,恨不得还要佛菩萨保佑自己干了坏事不被发现,这叫学佛吗?

问:学佛与不学佛到底有什么差别?答:学佛和不学佛,本身就是差别。或许有人会说,不学佛一样可以生存,一样可以通过劳动改善物质生活,通过娱乐改善精神生活。此外,我们还可以信仰其他宗教,为什么要选择学佛呢?关于佛法,有很多定义。有的说佛教是文化,有的说佛教是哲学,有的说佛教是宗教。其实,这些定义都不是很完整。如果用一句最简要的话来定义佛法,我认为,佛法是究竟解决人生痛苦的方法。

也有人会说,解决方法很多,无聊了看看电视是解决方法,痛苦了喝喝酒也是解决方法。但这些方法只能使痛苦得到暂时转移。看完电视如何呢?一样还是无聊。酒醒之后如何呢?依然还是烦恼,甚至可能更烦恼,所谓“借酒消愁愁更愁”。也有人会说,改善生活条件是解决痛苦的方法。如果那样的话,古代帝王就不应有烦恼,因为他们集世间财富和权力于一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么幸福是否就和这一切成正比呢?未必。帝王有帝王的烦恼,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可能比普通人有更多的烦恼。由此可见,改善生活环境并不足以究竟解决人生痛苦。也有人会说,我们还可以去信仰其他宗教,通过对神的祈求,通过外在拯救拔除人生痛苦。但我们要知道,解铃还需系铃人。烦恼不是外来的,而是源于自身无始以来的贪嗔习气,源于往昔造作的无量恶业。只有铲除这些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心困惑,灭除苦果之因。没有烦恼的话,走到哪里都安然自在。学佛和不学佛的根本区别,就在这里。

问:学佛是为了成佛,是否也是一种执著?

答:开始学佛时,需要制订一个目标,然后沿着这个目标前进。但修行的最终目的,是打破各种执著,包括对成佛的执著。所以,修行达到相当程度时,就不再觉得我在修行,觉得我已达到什么果位。如果有这种想法,还是典型的凡夫,而非佛菩萨的境界。佛陀在《金刚经》中告诉我们:“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还告诉我们:“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在佛陀证悟的真理中,佛与众生的差别相都不存在,无佛可成,也无众生可度。

问:何为“心即是佛”?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学佛?

答:虽然“心即是佛”,但我们目前的生命现状是不是佛?佛陀已彻底断除一切无明烦恼,我们断除了吗?佛陀已通达宇宙人生一切真理,我们通达了吗?“心即是佛”是代表生命某个层面所具有的内涵,并非一切。现实中,我们仍是不折不扣的凡夫,充满贪嗔痴,充满无明烦恼。所以,还应以佛法为指导,不断消除烦恼,使心的本来面目逐渐显现。

那个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心,那个充满慈悲和智慧的心,才是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的。

问:倘若世间所有人都信佛的话,社会是怎样的呢?

答:仅仅信佛还不够,关键是学佛所言,行佛所行。如果在这个世间,人人都能学佛,奉行五戒十善,就没有杀生,没有偷盗,没有相互欺诈,没有彼此敌视,没有自私自利。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那将是怎样安乐、祥和的社会。

问:为什么在非佛教人士看来,佛学那么深奥?

答:佛学并不简单,事实上,它比任何哲学、宗教更博大精深。但在做人方面,佛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简单、基本的做人准则。

什么原因使我们无法了解佛教呢?我想,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我们从书本上得来的佛教印象,往往是经过其他思想处理的,多对宗教持否定态度。我们从生活中得来的佛教印象,则往往是寺院烧香拜佛的场面,或影视作品演绎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由此得来的认识,不仅似是而非,且不少是完全颠倒的,本身就是对佛教内涵颠倒、错误的演绎。如是,以讹传讹,成为人们深入了解佛教的障碍。

佛法是佛陀为众生留下的精神食粮。我们不去学习,不会给佛法带来什么损失,却会使自己失去很多。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解脱的途径,拒绝它,就是拒绝了解自己,拒绝究竟解脱人生痛苦的大智慧。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佛教义理

    佛教义理

    本书是丛书佛学教科书之一,该书分别从经藏、律藏、论藏、因缘果报、涅槃等方面对佛教的教义进行了阐述。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地区的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共同存在并得到发展,而且没有产生剧烈的文化冲突,正如德国学者哈拉尔德。米勒所认为的那样,国家对待文化的不同态度,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和谐相处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开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家内,各民族绝大部分时间和睦相处所产生的“以和为贵”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兼容精神,都为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提供了优越的人文社会环境。
热门推荐
  • 废太子的重生女侍卫

    废太子的重生女侍卫

    重生后依旧是从丫鬟做起,但她武功盖世,未卜先知,更是通晓兽语。怎能甘于平庸,既然让她重生她倒是好好看看上一世自己到底是错过了什么,才导致老天爷不收她。原来错过了自己最重要的人。帮他逆袭,一路夺权。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好女人。
  • 港男,碗里来

    港男,碗里来

    你是我人生第一个恋人,却为何经过这一晚后,你毫不犹豫地要分手?跟着你一起遥望这片香港的土地时,他为何总是在我的内心中阴魂不散?她始终任性地要把这个港男,请到自己的“碗”里,但他总是纠结不清。道尽人间爱情,爱到浓时,还需看此港陆情怨!
  • 盛世嚣张妃

    盛世嚣张妃

    前世,她是清冷女祭司,他是邪魅少主。本是性格怪异的两个人,却因宿命牵连在一起,相知,相爱。纵然如此,终是逃不过一句“祭司之女,无情无爱。”转世后,她是可冷漠可幽默的杀手,他是可妖娆可腹黑的世子。再次邂逅,无感情可言,兵刃相接,且看谁输在这一场斗争中。
  • 第一神兽

    第一神兽

    一穿越到异界的人变成龙的故事,喜欢扮猪吃老虎,背后拍砖的猥琐龙。
  • 天神的皇室宠妻

    天神的皇室宠妻

    你的前世今生,我全都跟随着你。哪怕世界荒芜,时间再无停留。
  • 青少年必知的电影经典

    青少年必知的电影经典

    本书精心收录了40多部世界著名影片,详细介绍其内容、艺术特色、影响及导演、主要演员等,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与收藏。
  • 霸总追我三条街

    霸总追我三条街

    夏小染穷的叮当响!父亲离奇失踪,从此开启寻人模式,上演真人版“爸爸去哪儿”找爸路上顺便坑霸总,吃他的喝他的!
  • 狂神至尊

    狂神至尊

    转世重修,虐神如狗!傲世苍穹,我主乾坤!数年久候,为等伊人,生死相依,福祸相守!
  • 西游之绝代凶蟾

    西游之绝代凶蟾

    穿越者云翔有一个小梦想,要成为西游世界里最伟大的一只癞蛤蟆,结果不小心实现了。书友群:798124512,欢迎各位大佬进群。
  • 每个爱情都危险

    每个爱情都危险

    这是一部耗时十年之久的诚意之作,是一部关于爱与等待的青春往事。作者用质朴而温暖的口吻,娓娓道来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千滋百味。他,年少有为,痴心不改,历经磨难,终于抱得美人归;她们,一起从不羁张扬到为人妻母,一起鞭策、催促、鼓励彼此。在成长与蜕变的道路上,从不厌倦,从未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