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38500000032

第32章 参考文献

1.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

2.《构建和谐社会——郑功成教授演讲录》,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3.叶南客:《文化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4.丁元竹:《建设健康和谐社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5.李连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6.卜长莉:《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7.汪恕诚:《资源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英文),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8.朱力、陈如:《社会大分化——南京市社会分层研究报告》,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9.尹继佐:《努力实现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10.卢汉龙:《均衡与稳定:发展的新价值》,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11.《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与内涵——着名社会学家陆学艺教授访谈录》,《经济师》2005年第2期。

12.《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基本理论——访全国政协常委、着名社会学家邓伟志教授》,《中国民政》2005年第2期。

13.叶南客:《注重和谐城市建设》,《群众》2005年第7期。

14.郑杭生:《和谐社会与社会学》,《新华文摘》2005年第4期。

15.李培林:《和谐社会:从十六大一句话到当今主题词》,《中国金融网》。

16.《新华文摘》2005年第4、10期。

17.南京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18.周振华:《收入分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19.李琦:《国家战略机遇期与南京“两个率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20.《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5、20、21、29、38期。

21.历年《南京统计年鉴》。

22.南京市统计局徐迅《关于农民收入的相关工作报告》。

23.汪萌:《南京中等收入家庭生活现状透视》,《改革与开放》2004年第12期。

24.权衡:《公共政策、居民收入流动与收入不平等》,《经济学家》2004年第6期。

25.徐晓军:《转型期中国社会分配方式的变迁与阶层分化》,《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26.[美]C.米尔斯着;杨小东等译:《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7.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8.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9.李培林、李强、孙立平主编:《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0.李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结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1.李强:《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32.郑杭生主编:《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现状与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3.刘祖云;《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年第4期。

34.李路路:《论社会分层》,《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1期。

35.张宛丽:《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近期研究综述》,中国社会学网。

36.许欣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7.周晓虹:《中产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38.张鸿雁:《侵入与接替——城市社会结构变迁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9.唐启国主编:《市情论》,南京出版社2001年版。

40.[德]乌尔里希.贝克着;何博闻译:《风险社会》,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41.王大勇:《构建南京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思路与对策》,载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编:《南京市“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成果汇编》,2004年12月。

42.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中国城市“十一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43.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4.朱力、陈如主编:《城市新移民——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报告》,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5.李君如主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6.郑杭生、洪大用:《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安全隐患与对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47.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南京市“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成果汇编》,2004年12月。

48.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委办公厅:《建立和完善南京市社会稳定机制问题研究》,南京市软科学研究课题,计划编号:20013027,2002年12月。

49.南京市政府办公厅(研究室):《南京市建设最安全城市发展对策研究》,南京市软科学研究通报2004年第01期,总第215期。

50.政协南京市委员会:《“构建和谐南京”政协论坛论文汇编》,2005年7月。

51.龚维斌:《公共危机管理》,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52.景体华主编:《2005:中国首都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3.董宁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载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编:《南京市“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成果汇编》,2004年12月。

54.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5.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合理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6.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7.王梦奎:《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版。

58.童星:《社会保障与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9.林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

60.唐钧:《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报告》,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61.万斌主编:《2005年浙江发展报告》,杭州出版社2005年版。

62.郑秉文:《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攻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

63.李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南京市“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成果汇编》,2004年12月。

64.景天魁:《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反思与重构》,《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6期。

65.王利军:《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经纬》,2004年第2期。

66.陈云:《探寻农保新路》,《中国社会保障》,2004年第12期。

67.王焱:《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城乡整合的目标构想》,《人口学刊》,2004年第5期。

68.胡晓义:《正确处理社会保障发展中的六个关系》,《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第4期。

69.孟令君:《发挥民间组织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作用》,《社会福利》,2002年第8期。

70.蒋正明、冯继康:《论弱势群体社会扶持中的政府职能》,《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年第1期。

71.李学军:《试论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6期。

72.王继:《香港社会保障经验对我们的启示》,《社会》,1999年第5期。

73.石智刚、周莉:《政府在扶助弱势群体中的角色定位》,《学术论坛》,2004年第5期。

74.南京市民政局课题组:《南京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和救助机制研究》,2002年南京市软科学课题,编号20025001。

75.王思斌:《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3月。

76.邓伟志:《关注“弱势群体”》,《文汇报》2002年3月29日。

77.朱力:《脆弱群体与社会支持》,《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78.陈成文:《社会弱者论》,时事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79.张友琴:《社会支持与社会支持网——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工作模式初探》,《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80.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2——弱势群体与社会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81.张德存:《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模型》,《“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82.张纲、段澈:《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评价体系》,《“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83.《和谐社会考核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84.《国内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出炉,深圳第一、北京第四》,2005年9月13日。

85.《南京生活质量无缘全国前十》,新华报业网,2005年9月14日。

86.陈燕:《南京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多远》,《学习与传播》,2005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房屋管理与维修实务

    房屋管理与维修实务

    根据高职院校的任务驱动类课程教材要求,将物业管理企业“房屋管理与维修”这一核心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解成一个个有机联系的典型子任务,主要包括:房屋管理与维修工作认知,房屋查勘与完损等级评定,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物业前期介入,房屋质量控制与验收,房屋装修管理,房屋结构管理、维修与养护,房屋防水管理与维修,房屋装饰工程的管理与维修和房屋维修预算。每一典型任务模块为一教学单元,并给以具体的工作任务。
  • 惟有园林

    惟有园林

    本书作者陈从周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园林艺术家。他以鉴赏的眼光,描述了我国江南江北一个个著名的园林,如西湖园林、怡园、随园、苏州园林、恭王府等等。此外,作者对建筑、山石、布局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可以对读者观赏园林假以指导。
  •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本书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秉持“融贯学科”的系统理论观,探索古镇保护研究的地域时空视角与理论方法。研究立足于城市规划学科,以巴蜀古镇为课题对象,在古镇保护历程回顾的基础上,从历时与共时角度分析了古镇保护导向,并对古镇保护的总体策略、技术方法与制度环境进行了展开研究,意图探索并建构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的基本理论。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建筑学、历史学、城市社会学、文化地理学等研究、设计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 建筑文化研究(第4辑)

    建筑文化研究(第4辑)

    本书是建筑学学术论文集,集中反映了建筑文化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水准。
  •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人类在最初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知道建筑房屋,仍然是与鸟兽混杂一起,或栖身在天然的洞穴中。《易·系辞》就有“上古穴居而野处”的记载。从对石器时代人类穴居的遗址发掘来看,许多人类化石和石器都是在洞穴里发现的。如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和距今缘万年前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等。在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也都有类似的洞穴。
热门推荐
  • 初中三年,爱上个错

    初中三年,爱上个错

    维天,轩辕世家族长的嫡亲孙子,根据家族,未满十八岁都要去各地凭借自己的手段发展,不可借助家族的力量,且看维天如何在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上,夺得一席之地。让我们来一起见证这个崛起的奇迹。
  • 无尘星帝

    无尘星帝

    他16岁那年本是蓝星的天才,劫因为一场阴谋而变成一个废物。而后又消失不见,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等他回来时,发现时间变成他消失的那天?
  • 大燕囚徒

    大燕囚徒

    他是个孩子,但也是囚犯,是朝廷重臣之子,更是皇亲国戚!曾经的错误,但他却不后悔,看他如何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上从谨小慎微到只手遮天!囚徒,也是有野心的!
  • 绝世六小姐

    绝世六小姐

    天小烟一睁眼,发现穿越了。天啦撸!她一个市井小混混,怎么会穿越了呢?好吧,穿越就穿越!但,谁能告诉她,为什么会有一个腹黑缠着她不放?听说还是冷血无情祭祀大人,确定?传闻不可信!!!【1v1,欢迎跳坑】
  • 贺少爷太太回来了

    贺少爷太太回来了

    大雨中只留下贺亦辰一人在广场痛哭,他不信他不信苏微对他没感情都是假的,他要向她问清楚他不信她对他没感情,哪怕一个瞬间。转天苏微去了英国伦敦而赫赫有名的贺家二少爷摇身一变变成M市最有威望的最有实力的霸道总裁“老婆我们生宝宝叭”“滚”“老婆……”“老婆……”
  • 万界社区

    万界社区

    预告1:剑侠情缘,他堪破两仪之迷,腾起七星剑阵……僵尸有约,百鬼夜行,他口诵天音,手执灵符,诸邪辟易……纷乱聊斋,他本有心修道,却求道无门;被狐妖掳劫,却成就一身浩然正气……独闯美漫,超凡横行的世界,他成了一个异数,手中一柄纯阳剑,化作万剑凌空,六合之下唯我称尊…………预告2:某旅游团:“来了来了!‘天庭主题公园三日游’马上开团了呀,要去的赶紧报名呀。这可是聊斋世界货真价实的天庭啊!首次营业,五折优惠!”某冒险小队:“伐天副本开团了,有金牌雇佣打手齐天大圣孙悟空啊!佣金每人平摊!来的速度!”……诚实版预告:这真的是一部好书!【萌新小嫩书,跪求收藏推荐!新书期间更新虽略少却稳定,养起来呗~】
  • 都市修仙

    都市修仙

    一个从小在大山里修仙的少年,听着老爹的命令去都市中体验红尘。于是乎,花花都市中出现了一个少年,在学校不断学习,弥补自己缺失的红尘历练之余,还穿梭于各色强人之间,在都市海洋中修行……
  • 月伴雪

    月伴雪

    她一直认为自己对他来说可有可无第一次任性的离开他谁知着唯一一次的任性却让他失去了形体他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月神因为自己的宠物动了情最终化为隐形默默陪伴了她万年……他是偏执狂妄的太阳神不知不觉的迷恋上了一个灵动可爱的少女他发誓要不择手段将她占位几有月与炎的争斗跨越万年还在持续着……
  • 凤倾离歌

    凤倾离歌

    十年前的一场杀戮,是她挥之不去的一场噩梦,“复仇”仿佛是她活下去的唯一动力;她潜入敌国,伺机暗杀,却又走入了谁的圈套?凤族圣女,云国七公主,楚国战王妃,究竟哪一个才是她?当身份被揭开,她又该何去何从......
  • 朱子家训·增广贤文(中华国学经典)

    朱子家训·增广贤文(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