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34400000024

第24章 觉知:烦恼于我如浮云(2)

圣严法师讲禅所求的是对“禅”的悟:“禅并不一定是什么,也不肯定或否定什么,禅是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抱着一颗领悟与感知的平常心,做到有所追求而抛却贪欲,所求即意味着所得,这就是“禅”了。好比当释迦牟尼对着众人拈花微笑时,大弟子摩诃迦叶自然而然地上扬嘴角,回应了一个微笑。原来他心中牵系着个人修行,却又并不单纯执著于修行,有所信仰而无所执著。禅在两位尊者的相视一笑间盛开,智慧与慈悲的光芒便普照四方。

禅门第一课,须发菩提心,寻上求佛道的智慧心,下化众生的慈悲心。

菩提心是慈悲之心,智慧之心。发菩提心是为了实现众生平等、维护众生利益而使修行者自觉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意愿。修禅之人希望借助修行提升自我境界,进而以自我的力量关怀世人、普度众生。他们一心向善,既追求道德层面的真善美,更不断攀登着人生境界的大自在。对于“善”的追求是一种慈悲,而对人生境界的探寻则需要智慧。

圣严法师说,发菩提心实际上就是发愿,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广度众生的愿心。禅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自度,二是为了度人。自度以求成佛,成佛后进而度化世人。普度众生是真心向佛且心求成佛之人的理想,也是禅宗中常常提到的慈悲心的体现。慈悲心是禅宗的精髓,也是禅宗的起点。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抛开原本的人间富贵去出家修行,正是源于对人世间生老病死的困惑以及对众生的同情——敏锐的观察以及深刻的洞悉令他苦恼从而努力寻求解脱。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本是迦毗罗卫国(位于今印度与孟加拉国交界区域)的王子,他出生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衣食无忧,天资聪慧,外在条件与个人品质让他长时间过着一帆风顺的生活。他16岁娶妻,后生子,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但是与生俱来的慈悲之心使他无法忽视世间的生老病死与转世轮回,普通百姓生活的困苦又让他常常感叹命运的不公正。不满于婆罗门祭司说教的他终于决定外出修行,想寻求一种解脱之道,挣脱自己的苦恼,也解脱苦难的众生。于是,在一个月夜,他骑着白马悄悄离宫,开始了修行。

释迦牟尼的开悟是在菩提树下六年苦思之后而得,但他出家的原因却可直接归于他的慈悲心,他因同情众生,所以愿意舍弃世俗浮华,以自我修行换得解脱之法。这种不求回报、救众生脱离苦海的美好愿望,正是促使其参禅悟道的推动力,也就是菩提心中最重要的部分。

发菩提心是禅修的第一步,但是有了菩提心不一定能够参悟到禅学的真谛,就像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为自己设定了很多人生目标,但是到最后,所有愿望依旧如镜花水月一般美好却又虚幻,遥不可及。想到和得到之间的区别在于,行动与否决定着愿望能否达成,修行过程中若不能严于律己而一味自我放纵,则必然业障重重,难以悟透佛法。

圣严法师曾提到,在随他修行的众多禅众中,常有人在打坐之前发这样的誓愿:在引磬声响起之前,要保持内心的绝对宁静,同时静坐时身体不会乱动。发愿的人很多,做到的却很少,很多人因痛苦而放弃了自己所发的誓愿。对于这些修禅人,圣严法师教导他们要生“惭愧心”。

所谓惭愧心,主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力量。在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前,阿难曾以四事问佛,其中第四个问题就涉及惭愧心。

佛祖将入涅槃,阿难尊者忧心忡忡地问道:“有一些恶性的比丘,您在世的时候,您自会来教导他们;而您涅槃之后,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对待他们呢?”

佛祖回答说:“对恶性比丘,默而摈之。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方式,也不用和他们讲道理,因为他们恶劣的品性已经蒙蔽了他们的双眼,很难听取别人的劝导;而你如果沉默对待,让他们有空间自我反省,自我忏悔,一旦生了惭愧心,他们就会自我约束,而不再放纵自己!”

以惭愧心束己,才能更加深刻地了悟修行的不易,才能明因果,知祸福。随时保持内心的清醒,才能让自己一直行走在正途上;一旦方向偏离,及时忏悔并折回正道才能避免坠入泥潭,所发的愿才能达成,所定的目标才能实现,修行才不至于沦为纸上谈兵。

圣严法师常说,学佛的过程,是透过认识自我、消融自我以达到自我成长、自我提升的目标。发菩提心,确认自己修行的最高目的是以佛法服务于他人;起惭愧心,反省、消融自我才能真正包容一切。做到二者的协调与统一,我们才能走上正确的修行之路。

盏茶铭心

正确的方向是求得解脱的基本保证。做人做事不能“三心二意无定性,四处徘徊不专精”。因此,若想入禅门,要用心处事,用菩提心待人,用惭愧心束己,己心才能系佛心。

慈舟法师茶语:苦海无边,放下是岸

我们常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事实上,回头未必是岸,所以人要自救。有一种说法,人会身处苦海,是因为心中横亘着一根梁木,只要将这根梁木放下,就能做生命之舟的船桨,带我们离开苦海,驶向无忧的彼岸。

彼岸人人想去,难的,是放下。弘一法师出家时,离别了两位妻子,这万缕柔情一头牵曳着两位幽怨女子的苦心,一头牵曳着无上光明的法心,怎么斩、怎么断?可是法师毅然放下了,这是万缘放下自逍遥的洒脱。

有位中年人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非常沉重,生活的压力太大,想要寻求解脱的方法,因此去向慈舟禅师求教。

慈舟禅师给了他一个篓子要他背在肩上,指着前方一条坎坷的道路说:“每当你向前走一步,就弯下腰来捡一颗石子放在篓子中,然后看看会有什么感受。”

中年人照着禅师的指示去做,他背上的篓子装满了石头后,禅师问他一路走来有什么感受。

他回答说:“感到越来越沉重。”

慈舟禅师说:“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背着一个空篓子。我们每往前走一步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因此才会有越来越累的感觉。”

中年人又问:“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人生的重负呢?”

慈舟禅师反问他:“你是否愿意将名声、财富、家庭、事业、朋友拿出来舍弃呢?”

那人默然,不能回答。

这人向往解脱,但禅师告诉他解脱的方法时,他又默然了,由此可见,放下有多难。

抚州石巩寺的慧藏禅师,出家前是个猎人,他最讨厌见到和尚。

有一天他追赶一只猎物时,被马祖拦住。这位讨厌和尚的猎人,见有个和尚干扰他打猎,就抡起胳膊,要与马祖动武。

马祖问他:“你是什么人?”

慧藏说:“我是打猎的人。”

马祖问:“那,你会射箭吗?”

慧藏说:“当然会。”

马祖说:“你一箭能射几个?”

慧藏说:“我一箭能射一个。”

马祖哈哈大笑:“你实在不懂射法。”

慧藏很生气:“那么,和尚你可懂得射法?”

马祖回答:“我当然懂得射法。”

慧藏问:“你一箭又能射得几个?”

马祖回答:“我一箭能射一群。”

慧藏叫道:“彼此都是生命,你怎么会忍心射杀一群?”猎人虽以杀生为本,但杀取有道,这叫不失本心。

马祖语含机锋地问:“哦,看来你也懂一箭一群的真义,怎么不去照一箭一群的法则去射呢?”

慧藏说:“我知道你说的一箭一群的意思,可要让我自己去射,真不知道如何下手!”

马祖高兴地说:“呵!呵!你这汉子旷劫以来的无明烦恼,今日算是断除了。”于是,慧藏便扔掉弓箭,出家拜马祖为师。

慧藏禅师真可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慧根,是机缘,其中的因果妙不可言。杀生的猎人,转眼就成了救世的和尚。放下,不在明天,不在后天,就在此刻。

放不下,是因为没看破。佛法在分析人生的基础上更是看破人生,这实际上是对于人生价值的肯定,因为我们只有看透醉生梦死的虚幻人生,看破功名利禄是过眼烟云,把人生的恶习一点一点克服掉,才能够得到人生的价值。不看破这虚幻、迷惑的人生,我们人生的价值是永远不会显现出来的。看得破就能放下,放下了也就看破了,也就不再执著于小我,这样就能步入离苦得乐的解脱之道。

盏茶铭心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想选择这个,却害怕错过那个,于是拿起来又放下,到最后一刻还在犹豫。这个会有这样的缺点,那个会有那样的不足,所以总迟迟下不了决心,或者选择之后,又来回地更改,时间和精力都在患得患失之间被耽搁了,幸福也从指间流走。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每一样东西都会有它自身的弱点,所以,当你选择之后就大胆地往前走,而不是走一步三回头。

同类推荐
  •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三个人都被卷进了一个毁灭性的激情旋涡中,过早地终结于可怕的精神错乱、致命的感官迷醉以及疯狂或自杀中。他们与时代毫无联系,不被同时代人所理解,如流星般闪耀着短短的光芒迅疾地冲迸了他们的使命的暗夜。他们生命中的跌宕起伏几乎从不接触现实世界。某种超乎人性的东西作用于他们内心,这种力量超越了他们自身的力量。他们感觉到自己完全陷入了它的控制中:他们不是听命于自己的意志,而是变成了依附奴隶,成为一种更高之力——魔鬼之力下的中魔之人。
  • 理性的陨落——在课堂上被歪曲的尼采和叔本华

    理性的陨落——在课堂上被歪曲的尼采和叔本华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 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易经》,是一部大智慧的书,博大精深,学问渊薮,是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集中体现。德国大哲学家、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就是受到了《易经》的启示,破译了二进位制的奥秘,研制成功了手摇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的前身。世界上有许多大企业家,如丰田、三星的创始人,都是凭借《易经》的引发与感悟,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本书既依据传统的历史文化又结合现代科学理论,揭示出《易经》八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创建原理,阐明了伏羲氏结绳记事(实际上是结绳记数,事是无法用绳子记的)的理性思维过程。这种理性思维就孕育了二进位制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又通过符号语言的更替与演化,便产生了人类智慧结晶的八卦。
  • 宗镜录略讲(卷二)

    宗镜录略讲(卷二)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 晏子原来这样说

    晏子原来这样说

    走近晏子的心灵——去感受他的仁爱无边,躬亲示范……晏子是思想的圣者,行动的巨人,后世的尊崇。走近晏子的学说——去品读他的治国良策,忠君为民……晏子是旷世的贤臣,万民的榜样,永恒的丰碑。
热门推荐
  • 越界之行

    越界之行

    ____请搜索《生化危机》《异形大战铁血战士》《暮光之城》《最后生还者》《龙背上的骑士》《零:濡鸦之巫女》《最终幻想》《变形金刚》《饥饿游戏》《哈利波特》《阿丽塔:战斗天使》《纳尼亚传奇》《海蒂与爷爷》《加勒比海盗》---==》以自身为基,搭载【界魔方】科幻玄奇____本书是一本【穿越系】【影娱级】【异界生存类】作战小说,主角吴天,穿越到【影视】【游戏】世界,体验各界危机,极限生存战斗——注:看本书需要记忆力和各类世界基础
  • 我青春岁月里的姑娘

    我青春岁月里的姑娘

    人生的好多事儿都说不准,我的青春岁月里有这样一个女孩儿让我一辈子怀念。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夜香袭人

    夜香袭人

    古代世界里的一名普通而又失宠的王妃,让人总是预料不到她特有的性格,一夜之间,性格大变,结果让王爷慢慢的喜欢了她积极可爱的性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尊之郡主是戏精

    女尊之郡主是戏精

    现代的杀手来到古代只想放下前世的种种,不再带着僵尸脸看人,学着做好一个小姑娘该有的样子这样就好。
  • 忘邪

    忘邪

    有多少人曾为金庸的武侠痴迷,有多少人初读黄易时感到惊艳,又有多少人第一次看到诛仙时明白了修真这个概念,那些经典的作品深深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而今,芸芸众书中,挑的已是眼花缭乱,却没有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这是一本向武侠、向玄幻、向历史、向过往美好的一切致敬的小说,如果你怀旧不妨品读,如果你想看到多元素融合后的新意,亦不妨品读。总之,这是一本用心润色过的作品,希望能有人喜欢……万年诅咒,百世邪星,许多人早已厌倦了轮回。主角历经艰险,得奇遇获奇书,誓要逆天改命,忘邪念而成正道!
  • 这样的女人最幸福

    这样的女人最幸福

    这是改变一生的幸福课,帮助女人正确经营情感、职场、婚姻及人际关系,理性爱情,性情婚姻,快乐生活,微笑职场,告诉女性收获幸福的黄金法则,小的故事,却有大的智慧,揭示了女人的生活心理学。本书是一本让女人找到幸福之路的散文集。想做一个幸福的女人的女人进来看看吧,一定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 田园医女之傲娇萌夫惹不得

    田园医女之傲娇萌夫惹不得

    穿越?嫁人?夫君十岁童养夫?开玩笑……夏欢欢中医世家出生,一朝被雷劈,穿成人妇,而且夫君是十岁的娃。爹妈全挂,弟妹一打,外加一个奶娃夫君,衰!家徒四壁啥都没,极品亲戚一堆堆,上有奶奶打秋风,下有姑婶好算计,怒!极品来卷袖打,阴谋诡计银针下,打的极品哇哇叫,带着弟妹发家又致富。发家了奶娃夫君跑了,几年后妖孽一枚,“娘子么一个,粗活拔刀为夫来……”“……”这妖孽哪里来,那呆萌傲娇正太,砸成这妖孽了。网页版修改错字了,请移驾云起网页版
  • 谁,拿走了我的安琪儿

    谁,拿走了我的安琪儿

    “我不想死,我不想死!我明明还有好多好多话要对你说,还有好多好多事情都还没有做!我不甘心就这样死了!所以我真的不想死!不想死!”我抱着叶子晴,哑然无语。只能任由那泪水,湿了衣襟,侵蚀胸膛,灼伤心口。她说,她不想死……而我,无能为力……
  • 肯堂医论

    肯堂医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