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07700000029

第29章 文教拾贝(3)

几个我熟悉和尊敬的老师在“文革”这场劫难中惨遭迫害,非常悲惨地死去。包括李杨铣校长、杨受之老师、杨绩庭老师、李宏灿老师、李泽生老师、钱惠芝书记等,连打钟的工人阿八叔都未能幸免,其他许多老师则离开了丽江一中。这是我永远难以忘却的事情。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们已得到平反昭雪,历史对他们做出了公正的结论。

丽江教育旧话

李世宗

古城私塾

丽江自明代木氏土司倡导学习汉文化,到清康熙年间正式设学,更广泛地传播、组织学习汉文化,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陶冶,民间受到了较深刻的影响,社会风气为之一变。人们原只知叫子弟从小去放牧、耕种,或学点手艺,现已转变认识到要让子弟成材,就要学文化,知书识礼。因而,送子弟入学的积极性很高,望子成龙的心情十分殷切。过去在古城还有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习俗,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了:凡家里有“弄璋之喜”,生了个男孩,当婴儿满月时,母亲背去第一次上街,首先要在大石桥吴家书铺给小孩买一本木刻版本《三字经》,还有一管毛笔、一锭墨。回家好好收藏起来,待小孩五六岁开蒙入学时拿出来用。后来,不念《三字经》了,也要买一本小学课本“小小猫”。这说明培植子弟读书成材,已成为人们家里及社会生活中的第一要义,即使要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丽江自设学以来,百十年间培养出了一代代土生土长的读书人。他们三更灯火,勤苦濯磨,试图获得“一第”。但这“一第”也非容易获得,除少数幸运儿得高中,并谋得一官半职以外,其他一般秀才、廪生、贡生等,几度名落孙山后,沦落在家乡;又因既入了学宫,就变成了“秀才油坛”(装过油的坛罐,不能再装别的东西了),难得去谋别的职业了。唯有在闾里间开个“子云铺”,教几个蒙童,得用其所长;并且也适应社会要求,群众欢迎。同时,也有的人中了举,并在外地作了几任州县教谕;或在家乡书院担任过几年主讲,卸事后,在家里设个私馆,为待试的童生、秀才加加功,为地方尽点义务的。因此,有清一代,丽地城乡私塾不断出现,知名的私塾教师不下二三十人。其中有“品醇学邃,为束河首开文风”(木正源语)的和旭,有设馆于白沙,常聚生徒百余的段。李廷俊(号北楼,乾隆四十四年己亥科举人),弟李廷伟、子李昶,孙李天叙,三代都从教于桑梓,是古城教育史上第一个“教育世家”。纳西族着名散文家杨昌出其门下。杨宣(号槐溪),嘉庆年间举人,《府志》称:“致仕归,设馆于家,一时领乡荐、提南宫、入词馆者,多出其门”。王重儒及王焕宇,先后由其门人立恩师德教碑于古城四方街。和维琦家几代在向云阁设馆。黄山麓设馆的杨柏坪,古城人亲切地叫他“黄山老师”(指忠义坊旁世代从教的杨家),这些口碑皆表示人们对斯文的崇敬。

在已设立了官办的书院和义学的年代,私塾这种民间办学形式,对于地方教育事业仍有其重要地位和不可代替的作用。私塾没有一定的学制、学额以及课程规定,入学年龄限制,因而,它便于普及,即使在没有官办学堂的穷乡僻壤,只要有个读书人开个私塾,一大片学龄儿童就可以就地上学,识几个字。私塾教学必须按学生不同程度、要求,因材施教。有开蒙学童,就授以“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有的学生,粗识文字,过一两年准备就业的,就教点《幼学琼林》、《论语》、《孟子》,以丰富各方面的知识,懂得做人处世的一点道理;再学点“尺牍”、对联,文字上给以锻炼提高,便于往后应用。社会上有些手艺人、庄稼汉,能阅读《三国演义》,能为邻里写篇祭文,这点点文墨是从私塾得来的。在私塾里,特别是主持教师的人品学问档次较高的,有不少待试诸生。已考中秀才的,前来就读,除习时文外,老师讲点经史辞赋。这些“大学长”还要帮老师给小学生盘盘课,把把“描红”。私塾学费十分低廉,一年之内仅仅在端午、中秋、冬至三个节令,学生去给老师“拜节”,要送去一盘米、两合糖、一包茶,叫作“三色礼”。大概就是这样些,不成什么负担。那天,老师家里要蒸好糖包子(端午),或用月饼(中秋)、糯米饭(冬至)招待来“拜节”的客人。

由于私塾具上述特点,因此,直到辛亥革命后的二三十年代,地方上已有了较完备的中学和小学,而在丽江古城及城郊这个范围内,还存在着有名姓可数的近三十家私垫。其中,木芝园、王竹淇、王树和、李炳魁、和柏香、唐尚贤、杨穆之、张文湛、李奉之及王润卿等先生所设的私学,对当时丽江城乡学子,确有相当的吸引力。这不仅因为这些先生人品好,又是饱学之士,而且因为他们教学认真负责,讲究方法,使学者受益较多。王树和在“柏林学舍”讲一篇文章,不简单地“填鸭”,而是要求学生先预读,作准备,当场试讲,各人自由发挥,老师加以指点、归纳。唐尚贤每命一题叫学生作,老先生也作一篇,与诸生交流、切磋,完全是平等的态度。这样,学生有所获,就不是由于死记硬背,而是从实际磨炼中领会得来。私塾在教学上多有此特色。这就吸引了远近学子不断前来就学。

当年丽江青年出外升学并有成就者较多,他们都曾在家乡私塾讲习过,受到深刻的影响。方国瑜先生成了着名学者,到了八十高龄,对年轻时私塾老师和柏香先生的赠言,仍认为乃“深知之言,铭记在心,拳拳弗失”。感情真切,十分感人。

古城民间还流传着当年师生间的一段趣话:张文湛(字丽川),当年是前辈一笑先生李玉湛(字蕴川)的学生,聪明好学,先生钟爱,为他取名云“文湛”,字云“丽川”。师生名号相连,志不忘也。

大雪山下,狮象龟蛇一脉青葱,围绕着古城,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人们露出诚朴的微笑,脸上找不出一点冷暖炎凉。这里有“文笔大砚”的美誉,在古城,不管走进哪条街、哪个角落,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书声,有琅琅诵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有悠悠咏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夜晚,古城静静的,只要有灯火处,有流水处,就有相应和的书声,小孩稚嫩的背诵声,老学究沉着苍凉的课读声……每当傍晚,各处私塾都散学了,孩子们抱着书包,个个嘴皮上都带着点舔过毛笔的墨印,一路上熙熙攘攘。遇到过年过节,孩子们特别高兴,穿起新衣,去给老师拜一拜,不苟言笑的老先生,今天,也觉得分外和颜悦色。许多古城子弟远走高飞了,但不管走到天涯海角,只要见到一湾流水,几缕垂杨就会想起家乡,似乎耳边又响起了古城的书声,给天涯游子以温暖、慰藉和有力的鞭策!

在那个年代,我们的古城也在变,在前进,她在读书声中、织布声中、村姑牧童的山歌声中,耕夫的吃喝声中,杂货铺的算盘声中,还有那《水龙吟》、《浪淘沙》等乐曲声中悠悠然前进着,虽然节奏是缓慢的。

丽江科举

丽江自清康熙年间兴学、设学以来,古城士子对于国家开科取士,视为光辉前途,十分向往,争自濯磨,跃跃欲试。而当时地方官及地方人士,对地方子弟参加科举亦颇重视,各方面给予关注。

嘉庆五年(1800年),时任知府的和费颜(字逸斋,满洲正黄旗人,监生)因念丽江地处边隅,非富庶鱼米之乡,士多清寒,赴乡、会试(即赴省赴京)路途遥远,多有困难。倡议筹集“乡、会赆金”(即赴乡、会试旅途补助基金)本人首捐俸银数百两,一时地方人士牛毓麟(恒超)、即麟(玉韦)、李廷俊、李寿孙、赵旭、郭楷、牛化麟及其他邑绅素丰者皆相继解囊捐助。知府因牛毓麟、即麟兄弟望重乡里,遂委托管理经营,制定规章,多方筹划。不久,和费颜知府卒于任上,毓麟弟兄恐负知府遗意,更勤恳从事,后存积至银7000余两,30余年,无丝毫差错。每闻士子应试消息,先垫出私金,送至家门。丽江人士赴乡会试者,俱沾其惠,乡里传为美谈。

知府和费颜对丽郡士子不但解囊筹资,解决其困难,且更关心其学业,课读甚严,因而士风日振。知府卒,牛毓麟深会其遗意,于书院考课之余,倡结“玉泉文社”,每逢春秋佳日,会集古城士子,作文赋诗,切磋交流,每得佳作则喜不自胜,三日盘餐,悉由其自家厨中备办。这也就是古城的诗文结社之始(以上情节见杨昌《恒超先生传》及《府志·人物志》)。

雪山书院旧址有一《童试卷金田庄记》碑文,载:“嘉庆十七年(1812年),冯敬典(屯留举人)来守丽郡,接见士子,讲品行,谈文章,谆谆不倦,不啻师保之于弟子焉。”值童试,“念此邦士多单寒,饬令绅士酌减卷价,数十年之积弊,一旦澄清;而轸念寒士,于心尚歉然也。”(“卷金”是科举时代考生应考时须缴纳的一笔费用。“童试”指童生入学考,即考秀才;童试卷金须自费。)于时,有束河廪生和灿、里民和琳愿将祖遗田庄若干亩捐赠学府,作全县童试卷金。多士济济蒙受其泽。此碑记立于嘉庆二十年,副榜赵国辅撰文,举人杨宣书丹(还有李廷伟、杨昌、王春藻、李昶、桑映斗等列名于后)。

在这个年代、凡赴乡、会试得中者,地方上有给奖条例。仍在雪山书院旧址,有块石碑详细刻载奖金条例。略举数项:

中解元者(乡试第一名)除卷金外送银贰佰两;

中会元者(会试第一名)除卷金外送银肆佰两;

中进士者送卷金银壹佰伍拾两;

优拔朝考京官送银伍拾两;

举人中书国子监助教、学正、学录送银伍拾两;

中副榜者送银壹拾两。

(其余略)

此碑立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但前言中称“兹复推衍旧章”,说明此条例古已有之,现作重新调整镌刻。末有王成章、王树和、和庚吉、和建勋、李福宝、李中铨等列名。

据上述,有清一代科贡之士,受到地方一定的优惠。

自清乾隆至光绪百多年间,丽江出了进士7名:龚渤(字遂可)、王春藻(号碧泉)、李樾(号果亭)、李枟(字秀岐)、杨福豫(号棋海)、杨邦卫(字即藩)、和庚吉(号松樵)。其中,龚渤、李樾二人曾入翰林。计有举人60名(《府志稿》计到光绪十七年59名,其后有周冠南1名),副榜12名(《府志稿》计到光绪十九年10名,后有习世贤、唐杰生2名)。拔贡约22名,贡生约113名。诸生更多,无法统计(清制,每逢酉年,由学臣从府州县廪生中,选拔文行优秀者,贡入京师,可入太学,可赴会试,称“拔贡”。从生员中挑选成绩优异者入贡,可入国子监肄业,是为“贡生”。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者,称生员——俗称秀才。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名目,统称“诸生”。)上述这些科贡之士,是纳西族来自民间的第一、三代读书人,他们受到了汉文化的熏陶,树立了修身立品、匡时济世的思想。加之,他们刚从这块处女地生长,对于仕途坎坷,官场黑暗,阅历未深;身上棱角未磨,还有股虎虎生气。这不仅反映在他们的诗文大多刚健清新,充满青春气息,少有颓废情调中,而且,反映在他们的为人行事中。有杰出者确乎不同寻常,如举人李廷俊,乾隆末年赴京会试,联络滇中举子,控权奸和珅罪行。时和珅炙手可热,李廷俊控和珅,几乎招惹大祸。李辗转逃亡,回到家乡,终身从事地方教育。生员马子云赴榆应岁试,写《去官邪、锄鸩毒论》一文,揭露朝廷卖官鬻爵,吏治腐败;英人输入鸦片,浸淫遍中国,害国害民,提出禁毒主张,慷慨陈词,痛击时弊,语侵重臣。

结果,不但被取消了生员资格,且被打入囚牢,几遭杀身之祸(此事发生在嘉庆十年左右,林则徐禁烟前三十多年)。时消息传到家乡,说子云在榆城被杀害。其未婚妻麻氏痛切自尽。从此,子云终身不娶。携一笛一剑作汗漫游,足迹遍十三行省,“目击海衅之开也,庙谟之不定也”。见赵藩《马子云传》对现实的认识更深刻了。诗人马子云将一生心血都倾注在《雪楼诗钞》六卷中。还有举人杨昌,多年游宦在外,时任湖北潜江知县,汉水暴涨,多处决堤,他身为一方父母官,抢险救民,日夜奔波,与百姓同箪食壶浆,深更露坐,假寐堤下,经久风熏日炙,面目黧黑。其同僚谓其太苦,相劝可委诸他人。杨昌说:“吾今日之苦,自其宜也。

食租衣税,颐指气使,垂二十年矣”。又说:“上官委我,我又委他人,岂不甘蹈‘素餐’之诮乎?”一个封建士大夫有这一点反躬自问,忧民之忧的精神是可贵的。

到清末,丽江许多科贡之士接受了维新思想,弃旧图新,努力学习新学,赶上时代潮流。有的亲自赴海外学习、考察,或进省城及外地各类新学校。有的自己年纪较大,即送子弟出外深造,而甘愿为培植子弟承担沉重的负担。丽江于辛亥革命后出国留学较早的“一周三李”(即留日周冠南、留法李汝哲、留日李耀商、留日李汝炯),都是在其父辈影响、支持下成行的。也有的科贡人士满腔热血,参加革命党。总之,丽江教育翻开了新的一页。

同类推荐
  • 大宋教导员

    大宋教导员

    一名年轻的保险教育培训师因意外而穿越到了一个奇怪的大宋朝,在这里他又将会教导些什么呢。。。陈杰只说:“我将在幽默轻松又嘻笑怒骂的教导之下演绎一场华丽多彩的另类人生。”--------------------------------【新书期间,急需各位看官的点击、收藏与推荐的呵护,某风在此敬谢了~】
  • 世界史纲

    世界史纲

    这本《史纲》不过是对过去百年内地质学者、古生物学者、胚胎学者和任何一类博物学者、心理学者、民族学者、考古学者、语言学者和历史研究者的大量活动所揭示的现实的初始图景加以通俗的叙述。如果认为它在任何意义上超过了这一点,那就是荒唐的。
  • 三祖争王

    三祖争王

    远古时期,氏族众多,各氏族间纷争不断,炎帝、黄帝、蚩尤经过不断征伐,建立了神农、轩辕、九黎三大部落,他们又为了争夺天下共主,在远古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场神、人、兽之间的气势恢弘、情景惨烈、战术诡谲的战争……
  • 猛卒

    猛卒

    这是一个迷失在乱世中的大唐,中原藩镇割据,边疆危机四伏,内忧外患,长安却夜夜笙歌,罗裙慢舞。他是一个独孤的猛卒,鹰镝千里,强悍的游牧勇士闻之丧胆,但大唐却没有他的荣耀。他拔剑茫然,英雄无觅归处。。。。。。
  • 最三国最枭雄

    最三国最枭雄

    本书写的是东汉末年五十年间的人和事,以袁绍、曹操、刘备等历史人物的人生历练为叙事主线,勾勒出东汉末世的情势畸变,更描述历史人物的生存情境发生的巨大变化,揭示出所谓“时势造人、人亦造时”的道理。所谓历史,无非是许多人的人生构成的一个合集,反复地演绎、延续。这些真实的人生演绎、延续,宛如一幕幕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离奇曲折,在这样真实的故事面前,哪怕是最高明作家的虚构也显得矫揉造作。而东汉末年的五十年,这样一个千百年来中国人最喜闻乐道的英雄时代,尤其显现出一种特有的中国式生存竞争的别样智慧。本书正是立足这样一个独特的年代,讲述一段大家熟悉又陌生的历史。
热门推荐
  • 杰若如曦

    杰若如曦

    她喜欢跆拳道,他就做陪练;她喜欢看星星,他就做陪看;她喜欢读书,他就做陪读。终于有一天,某杰:够了够了!我这都“三陪”了,她为啥还想不起来呢?某夕: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是不是另有所图?难不成他是贪图我的美色?(@[]@!!)
  • 越玩越聪明的孙子算经

    越玩越聪明的孙子算经

    本书是一本大众趣味数学读物,以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为蓝本,用现代方式对其中的45道古代算数题目(如《鸡兔同笼》、《物不知数》、《三女归宁》等)进行层层解析,并辅以大量古今拓展题目,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算数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古人灵巧的思维方式。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从古人那里继承思维法宝、提升脑力,还能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掌握古代文化常识,提升古文水平,是一本知识性很强的休闲益智类读物。读者对象:大众读者。
  • 就业与面试

    就业与面试

    本书以大学生为就业主体,从大学生的就业视角来组织体系,从大学生的就业基本流程来设置基本写作结构。本书阐述了必要的就业基本理论,更多的篇章用于介绍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首先为大学毕业生介绍当前的就业环境及党和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而出台的新政策,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毕业生应改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在新的就业观念与就业心态下,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与职业目标;有了明确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就可以去搜集就业信息,准备就业材料,接受就业面试,选择用人单位,完备就业手续,实现角色转换,从而使自己从一个大学毕业生的角色转变成为一个社会职业人的角色,真正走上工作岗位。
  • 萌宝小帅:我的男友是大明星

    萌宝小帅:我的男友是大明星

    “即便我拥有了全世界,没有你,我依然是一无所有。许安琪,你给我记住,你只属于我一个人!只属于我周锐宝一个人。”“不可能,我们之间已经不可能了。放手吧,周先生。”许安琪说完这句话,背过身,已然是泪流满面。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要和自己心爱的人,以这样一种方式告别。
  • 成魔赏雪

    成魔赏雪

    成魔又如何?保护不了自己在乎的人,魔与神都是垃圾! …… 天不容我,撕碎这天,地不容我,踏碎这地,神若阻我,我便杀神,佛要渡我,我便灭佛,若众生与我不容,我便与众人为敌!……这个世界好无聊啊!我要去另一个世界旅行,希望哪里还会有雪。 …… 你好!我叫叶雪尘! 她众里回眸一笑,轻声道:你好,我叫冷尘雪。
  • 病娇宴少的夫人是隐藏大佬

    病娇宴少的夫人是隐藏大佬

    【男主崩人设,女主掉马甲。】金匮城豪门世家自来便有一则隐晦传言:闻家下一任家主闻晏中毒已深,命不久矣,可能活不过18岁。这则传言一年一变,活不过19岁,活不过20岁……闻晏29岁这年,还有人在传他活不过30岁。直到众人发现,闻大佬的身边突然多了个女人。女人身份成谜,却有一手十分罕见极其厉害的绝世医术。有人说她是医仙转世。也有人说她是仙女下凡。此后,鹿桃之的马甲一个接一个的掉,闻大佬的人设一个接一个的崩。众人这才发现,原来,鹿桃之才是隐藏大佬啊!【苏爽、无虐,1V1,双洁。】【架空背景,架的贼空,所以不要考究。】【一切的不合理的存在都是为了剧情服务,请直接忽略。】
  • 我在活死人之城

    我在活死人之城

    原本平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陨石所打破生活的城市陷入无尽的黑暗...城市被封锁...人类变异成丧尸!是生化武器?还是一场基因突变!陈晓为了生存,逃亡!无尽的逃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醉梦之忆奴颜

    倾醉梦之忆奴颜

    穿越到古代,给美男王爷做丫鬟;和正太殿下交朋友;被平西王妃收干女;给帅气皇帝当徒弟。一桩桩的霉事,一个接一个砸到她身上,是老天待人不公,还是这世道神马都是浮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