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21200000015

第15章 媒体看工程院的“潮人”们

订制你的好上司

在微软,任何人之间都可以互相写E-mail。很多年前,当我还是实习生时,我曾写E-mail向比尔·盖茨寻求帮助,他24小时内就回复了!

你害怕你的上司吗?你敢反驳他(她)吗?

你喜欢你的上司吗?还是没什么感觉,因为你一向顺从他(她)的每一条“旨意”?

也许这些想法你都有过,对于“上司”这个奇怪的人物,你甚至已经开始灰心失望。那么,为什么不试着管理你的上司?波伏娃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同样,好的上司也并非天生,他们都是被塑造成的。被谁塑造?就是我们这些下属。

无论你做到多高的职位,都会有这样一个人存在——他(她)在你的职业人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你对他(她)爱恨交加,甚至有时束手无策。

他(她)的名字叫“上司”。

从前,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有这样一个概念:“领导就是领导,这无法改变!”但现在,有理智的人都知道,既然上司可以施加一个作用力给你,你当然拥有发出反作用力的能力。管理上司,准确地说,影响你的上司,让他(她)成为你理想中那样,这完全有可能!

现在掐指算一下,如果你一周抱怨上司超过了三次,你总觉得这个坐在隔壁办公室里对你的工作指手画脚的人不够理想,那么,你该好好反思了:他(她)不够好,你是否该负相当一部分责任?

没错,事实的确如此。“赶驴人与驴子”模式的上下级关系早已成为过去。在这段“险象环生”的职业之旅中,你们是一前一后的旅伴,牵头那个走向悬崖,后面的一群也别想生还。为了让后面的人跟上他的脚步,领头的老板在理所当然地使用着他的权力;而随时提醒领队调整方向和速度,向队员提供必要的援助,这当然是我们的权利,只不过,我们使用它的方式要比老板更富技巧性。

其实,掌握这种方式,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不再像驴子那样被动跟随,而是富有逻辑地巧妙提出自己的建议,像个经验丰富的队员般和领队沟通,我们的职业人生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管理”好上司,无疑已经成为自我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从周一到周五,下属vs老板的互动场景每个工作日都在发生,换句话说,几乎每天你都会获得“管理”老板的大好机会!下面,让我们来看一场工作场景模拟剧——《下属vs老板》。

出场人物:

老板——郭蓓菁,微软亚洲工程院总监

在微软,老板与下属的关系似乎已经达到了“无为而治”的境界。作为老板最得力的下属和员工们有口皆碑的上司,郭蓓菁认为,管理老板的前提是自我管理,而帮助老板最终会帮助自己。面对这些场景,深得微软文化熏陶的郭蓓菁颇有一番心得。

下属——Tracy,微软亚洲工程院项目总监

进入微软亚洲工程院刚刚两年的Tracy已经是郭蓓菁的得力下属,关于如何“管理”老板,她已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小诀窍。面对以下这些场景,她会怎么做?

场景一

周一——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周一上午,你那喜欢创新且永远雄心勃勃的老板照例将你叫到办公室,安排了一项新任务给你。你承认这是一个极好的挑战。但谨慎的你仍旧认为,它超过了你目前具备的能力上限。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下属说——

Tracy:老板给我提供的是机会而非任务,所以我可以决定是否要接受。

在微软,我从来不觉得老板给我的任务是命令,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些激发潜能的机会,我可以完全接受,也可以从中选择,前提是我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上限。经过考虑,如果我觉得自己肯定无法做到,我会及时而明确地回复老板。但在沟通前我一定会找出问题的根源,即无法做到的原因是什么。当然,若是个人原因之外的问题,例如时间及资源不够,我会请求老板另外提供一些资源。

老板说——

郭蓓菁:在接受任务前请深思熟虑。

Tracy的做法我很欣赏。当员工不假思索地立刻接受所有任务,作为上司,我持怀疑态度。我很希望得到类似Tracy的这种反馈,因为经过深思后再接受任务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员工超负荷工作。

当我作为下属时,我也能体会到这种反馈的必要性。例如,上个月我去美国出差,原本老板给我安排的是一周做三件事,我觉得无法全部完成,于是我当场对他说:“谢谢你给我的这些机会,但我觉得三件事无法都做完。你觉得哪两件是最重要的,哪件我可以下次出差再做呢?”这样的及时交流也能帮助老板了解下属的长短之处,从而更好地帮助员工发展事业。

场景二

周二——老板,请帮助我!

周二,一切工作都已按部就班地展开。忽然,你遇了一个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你多么希望得到隔壁办公室里那个人的帮助,可是,向老板求助是否会显露自己的无能?你在老板的门口徘徊不定——“请你帮助我”这句话要怎么对老板说?

下属说——

Tracy:Solution+Support=双S法则。

遇到困难,我会首先自己把情况分析透彻,列出一些解决方案(Solution),而每一个方案都有它所需的支持(Support),当然在选择时我会带有倾向性。我会在自己最希望采取的方案后注明具体需要老板的哪些帮助。最终在向老板表达时,我也会注意清晰性与逻辑性。如果我需要老板再给我分配人手,我不会立刻说“老板我需要人”,我会说,我需要做一件事情,根据之前的经验处理此类事情需要多少时间和人手,而我现在有多少,所以,我需要人。这样,在“双S法则”的前提下,一切有理有据,老板会更有效地帮助你。

老板说——

郭蓓菁:事业由自己管理,老板为你服务。

Tracy的“双S法则”体现了微软的老板们非常提倡的一点:事业是由自己管理的,老板及其他人都在为你服务。但前提是你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和自己正在做什么。老板的办公室大门永远为下属敞开,这也是微软的文化。

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下,当我做下属时,我也把老板当作发展自己事业的资源,所以碰到问题我不会藏起来。我觉得利用这个机会可以让他知道我缺乏哪些技能,从而更好地帮助我。在微软,任何人之间都可以互相写E-mail,很多年前,当我还是实习生时,我曾写E-mail向比尔·盖茨寻求帮助,他24小时内就回复了!

场景三

周三——老板,我认为你错了

又到了周三全体例会的时间,你向老板汇报工作。那些资料你准备了5天,他却只用5分钟看完便将其推翻。你在心底呐喊:不是这样的!又或者,老板在大会上作了一个你认为不妥的决策,你真的很想立刻说出自己的想法,但看看周围的几十张面孔,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在这种时刻,如何改变老板的想法,如何恰当、有效地说出那句“老板,我认为你错了”?

下属说——

Tracy:在“开放和尊重”的前提下,当场反驳他(她)。

通过观察,我发现郭蓓菁是一个开放型的上司。我通常会将自己的意见当场反馈给她,这样做的好处是趁热打铁,以“开放和尊重”为重要准则的微软很鼓励员工这样做。但对不同类型的上司,我也会调整表达方式,在尊重的原则下及时反馈我的意见。

老板说——

郭蓓菁:当下属当面指出我的错误的时候,我认为他们和我的立场是一致的。

Tracy的方式是微软员工大都会采取的形式。在这里,当场指出“老板,你错了”的例子太多了。作为老板,员工这种积极而负责任的态度让我觉得,他们和我一样,都是为了公司的利益,我们的立场是一致的。我认为,微软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原则和错误反省机制,也让老板们对错误发生前所有员工的及时反馈态度更为热情。

作为下属,我也会采取这种方式。当老板对我熟悉的业务方案提出异议时,我的观点是:在这个问题上,我是专家,我有义务把自己的观点充分阐述出来,但同时,由于你的职位比我高,经验比我丰富,我会听取你的意见,可如果你没有把我说服,我会尽最大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

场景四

周四——我要客观地大声说出我的感受

每个公司都在强调“对事不对人”,但显然,老板的一些处事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你的情绪,甚至,有时候你觉得自己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你有一些积压的情绪需要发泄吗?以一种客观而巧妙的方式对老板大胆说出你的情绪,这也许是你们之间最奇妙的一次沟通。

下属说——

Tracy:从客观情况入手,表达主观情绪。

遇到这种问题我会直接和老板讲清楚我的情况。当老板认为我不够努力时,我会主动到她办公室面谈,讲清楚我都做了哪些工作,她认为我没有努力是不够客观的。有时我也会说,可能之前我的工作汇报做得不够详细,这是我的责任,那么现在我想听一下你的看法。微软不会批评员工的性格,而是会指出这件事情该怎样做,所以我在表达主观情绪时,也会从客观情况的陈述入手,最终讲出自己的情绪和意愿。

老板说——

郭蓓菁:帮助老板改正缺点。

Tracy的“管理”方式适用于由偶然因素和沟通问题造成的误会,但有时老板的管理方式的确出了问题。经过观察,若你确定这种方式已经影响了更多人的感受,那么就完全需要帮助你的上司改正这一缺点。

作为下属,我很了解我老板的优缺点。我的经验是,在对上司的那些长期养成的缺点提出建议时,最艰巨的任务是让他意识到并接受“这是一个问题”,这个过程需要更多下属的配合。例如,我的老板有某个管理盲点,我会有意识地让他接触很多反馈后才和他谈这个问题。我会用打比方的方式提醒他,同时告诉他,你尽量改变你的方式,我会配合。他立刻就明白了我的意思,而且真正改变起来速度很快。

场景五

周五——亲爱的老板,我有理由认为我该加薪了

及时加薪无疑是一种激励,就像周五晚上你有权去喝上一杯一样。然而,面对上司,你是否会觉得,“薪水”是个比反驳与建议更难说出口的字眼?要求加薪是否也可以像准备一次完美的工作汇报那样得心应手呢?

下属说——

Tracy:比加薪更重要的是事业规划。

郭蓓菁很注重这一点。她一开始就明确地告诉我,Tracy你应该每一年升多少,每两年升多少。她更教会我,比起盲目追求加薪,事业规划更重要。在每完成一个指标后,我在向老板证明我已经达到标准、有理由加薪的同时,更注重和老板详细谈谈我未来的事业走向。前方有很多路可走,每一条路都充满了加薪的机会,但哪条路才是最适合我的,这一点更重要。

老板说——

郭蓓菁:当下属要求加薪时,我认为他是在向我表示,他已经准备好了!

Tracy很注重和我谈她的事业规划,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的加薪理念是成熟的。作为上司,我认为,下属提出加薪要求的潜台词是:我已经理清自己的事业方向,并准备接受下一步更大的挑战了!

(原文发表于《时尚芭莎》,有删节)

工程院的“超级女生”

在很多人的“原始”概念中,起源于硅谷的技术亚文化群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梳着马尾,不修边幅,不善交际,头脑中装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总之,这里一直是男人的天下,连这个世界中的女人也会被同化。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现实中,越来越多女性的声音开始在这个世界回响。她们数量不多,但却足够优秀。她们用细致、耐心、坚韧和聪颖,以及女性独有的观察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诠释了技术的最新定义。更重要的是,她们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为技术的世界增添了一抹柔色。

下午两点,阳光照进郭蓓菁的办公室,洒在她淡淡妆容的脸上。梳着时尚短发的她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忙碌着。阳光下,她颈上的项链闪闪发亮,映衬着炯炯的眼神。

不管在任何时刻,当你走进郭蓓菁的办公室,总会看到她这副阳光般的模样。而如果不是因为这里是希格玛大厦,如果不是因为她背后摆满的技术类书籍,你一定会以为她是某个艺术或设计部门的负责人,而她却是一位彻头彻尾的技术主管——微软亚洲工程院统一通信团队的工程总监。

郭蓓菁主要负责管理两个项目,一个是Exchange Server,一个是语音识别系统。尽管微软亚洲工程院成立的时间不长,但对微软这两个项目的贡献却尤为突出。在不久前美国《信息周刊》对微软Exchange Server 2007创新功能的评选中,其列举的10项中竟然有3项来自工程院。而语音识别系统也是Windows Vista中新增的一项最引人注目的功能。

“我从来没有觉得女人比男人不适合做技术,至少在我身上不是这样。”郭蓓菁说话的时候喜欢直视对方,而她自信、幽默的谈吐,敏捷的反应,常常会把人牢牢地抓进话题。她身上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无论对工作,还是对生活,这股热情一直伴随着她。

高中一年级以前,郭蓓菁一直在上海生活。她对数学和物理等科学类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当时新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Basic语言,也让她第一次领略了计算机的“奇妙”。郭蓓菁的聪颖和在逻辑思维方面的优势,使她就像一粒饥渴的种子遇到了丰沛的雨水和肥沃的土壤一样,很快发出芽来。随父母移民美国之后,理科方面的特长让她在同学中鹤立鸡群。

在美国上大学时,郭蓓菁受父亲的影响选择了工程系,但后来却不知不觉地对软件技术产生了兴趣。大学一年级时,她常常听别人提到微软,便跑去应聘实习生。但由于当时她年纪小,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第一次面试并没有成功。不服输的她对主考官说:“明年我还来。”凭着这股劲头,她在第二年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微软。这让她一方面兴奋不已,另一方面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

那时,除了她以外,在微软实习的基本都是大学高年级的学生,而且很多人是专攻软件技术的,经验丰富。“从小到大,我的竞争意识都很强,一定要做得比别人好。”这次也不例外。郭蓓菁暗暗发力,结果被认定为那一年微软最优秀的实习生。实习结束后,微软希望她能继续留下来,于是,郭蓓菁大学三年级、四年级的学业,基本上是靠向教授提供在微软做项目的报告完成的。

郭蓓菁喜欢做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也为她赢得了更多的机遇。1998年,当距离Windows 98正式发布仅余6个月时,微软在公司内部公开征询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并要保证能在短期内将产品做好。郭蓓菁认为这对自己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于是主动请缨作项目经理,当时她正式加入微软刚满两年。

为了组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郭蓓菁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自己所在的Windows研发团队的成员。当时,年纪轻轻的她已懂得了激励的方式。在她的努力下,大家的工作热情高涨,在6个月内便成功地推出了Plus Windows 98,保证了Windows 98的按时发布,并以100万美元的成本投入为微软赚回了8000万美元,她也因此获得提升。与此同时,项目组中40%的成员也随之获得了晋升。在微软的12年中,她凭着这种热情不断朝着新目标迈进。

2006年10月,郭蓓菁应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张宏江之邀,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中国。在她眼中,这个十分重要的工程院、这个新兴的市场,都充满了挑战,也延续了她的工作热情。

于是,郭蓓菁说服了老公(目前在ATC负责Ad Center项目组),带着两个儿子一同回到中国定居。谈到他们,郭蓓菁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曾经,事业和家庭之间的抉择让她彷徨,而凡事追求完美的她,却努力获得了家庭与事业的双丰收。“有时你会发现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并非不可兼得。”郭蓓菁说。

为了做一位称职的母亲和妻子,郭蓓菁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精力。如果原来有120分的努力,现在就要付出160分——80分给家庭,80分给工作。“当然,这样一来,你也不得不接受一些小遗憾。”说这话时,郭蓓菁整个人显得柔和起来:“生活就是不断去攀爬一座又一座的高山,而我的脚总是不由自主地向前奔跑。”

(作者李洋,原题为《柔色技术界》,原文刊于《互联网周刊》,2007年3月,有删节)

Windows 7背后的中国力量

8月6日起,Windows 7 RTM版向MSDN和TechNet用户提供下载。RTM版即最终定型版本,消费者使用的Windows 7就是这个版本,不会再有任何改动。

被外界评为“Windows 7十大功能”之一的“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主要就是由微软亚洲工程院的中国团队开发的。在Windows 7 RTM版发布前夕,新浪科技独家专访负责这一项目的微软工程师李杭,解密Windows 7开发背后的中国力量。

晚上7点多,美国西雅图,匆匆吃完晚饭的李杭,拨进一个电话会议系统,开始和大洋彼岸北京的同事们讨论项目的进展情况。而中国此刻是上午10点多——同事们刚上班没多久。

李杭,微软亚洲工程院高级开发经理。这位在美国生活了20年、在微软工作了13年的资深工程师,三个月前开始负责微软亚洲工程院承担的Windows 7的两个开发项目组——性能分析组及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组。尽管刚加入微软亚洲工程院三个多月,但李杭带领的这个30人的团队已经为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努力了两年多。

“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在大洋彼岸的电话那头,李杭难掩激动之情:“我们开发的产品有好几亿人在用,我们的父母都会用到。它(会)影响很多人。”

从4人到30人

李杭带领的团队开发的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被外界评为“Windows 7的十大功能”之一。

这一系统能够自动分析、修复并验证用户使用电脑时遇到的问题,功能涵盖从视频、音频、网络连接、打印任务到性能优化等十多个问题最常见的领域。普通用户通过鼠标和键盘就可以解决很多以前需要客户支持人员或IT专业人员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内置的解决方案外,用户还可以联网接收最新的疑难解答方案。

全球10亿电脑用户使用的90%的内置疑难解答方案及全部的在线方案都是在微软亚洲工程院开发的。作为一个平台产品,合作伙伴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开发一些自己的解决方案补充进去。

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只是中国团队参与Windows 7开发的一小部分。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参与的Windows 7开发工作还包括:对全球22种语言的多种软件的兼容性进行测试;对Windows 7进行汉化,提供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支持;Windows 7硬件兼容性测试(对9大类外设、2万种设备中的1000多种主流设备进行了测试)。

2007年初,微软开始开发Windows 7。作为微软在海外规模最大、职能最完备的研发机构,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承担了上述开发项目。隶属于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微软亚洲工程院,承担了Windows部分的性能分析及主要的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的开发,相关的团队也建立了起来。

以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的开发为例,这个团队成立之初只有4个人,而现在已经有30名全职员工。团队的扩张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培训。Windows 7有30000人同时参与开发,这就有很多开发的步骤、规则及新员工需要培训。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因为涉及电脑的方方面面,所以团队成员也需要经常和其他部门联系,这样才能尽快熟悉自己的领域。

“这项功能对我们的挑战很大,不过好在我们在中国的同事都很聪明,他们上手都很快,有问题很快就能解决,美国总部这边也特别满意。”李杭说。

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员培训是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挑战之一,但这还不是最大的挑战。

这一系统分为引擎、工具、用户管理界面三部分,引擎和故障解决方案紧密联系在一起,解决方案反过来又影响引擎和用户管理界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2008年年初,这三部分开始并行开发。而最后一起运行的时候,往往是一个小细节需要改动,其他部分也都要改动。

“那段时间,中国团队在早上和美国这边开会,而美国时间是下午。(因为)总是有很多东西要改,(所以)中国团队或美国团队一上班,都发现有很多地方需要重新再改。”李杭说,他问了在团队待得比较久的同事,“那段时间让他们很崩溃”。

不过,这些黄皮肤的中国人丝毫没有影响工作的进度——团队提出问题不过夜,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经过一年多的反复修改、测试后,在Windows 7 Beta版发布时,他们开发的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按照既定计划出现在了操作系统内。

在微软亚洲工程院团队的努力下,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不仅按照进度出现在了Windows 7内,而且获得了总部的高度评价。

“我们中国团队的成员都很有天赋,用‘老外’的话说,这叫‘Smart’。他们的学历都在硕士以上,还有几位是博士;而我们在技术上很过硬,上手快,比较灵活,而且责任心强,不怕做得多,不怕做得久,有积极创新的意识,在沟通方面也做得很好。”提起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团队,李杭从总部听到了不少肯定和赞美之词。

(原文发表于新浪科技,2009年8月8日,有删节)

微软的“潮人”们

他们曾经是服装设计师、旅行者、游戏宅男,他们背后都有一个关乎“挖掘”的故事。

“我给你一个建议,一个大的改变。你到微软来工作,搬到中国来住。”

“对不起,我一向是给像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这样的人工作。我为什么要给你工作呢?你是谁?”

这是一场说服与被说服的对话。

坐在记者面前的微软亚洲工程院设计中心创意总监Dave Vronay,在描述当时为工程院“猎”人才的情景时,神情中还带着兴奋。

Dave的自信是有原因的。2008年5月的一天,当Dave Vronay对Will Robbins提出上面的建议时,Will Robbins甚至觉得Dave的神经有点问题。两个星期后,Will Robbins卖掉了自己的设计室,来到北京。

少数派报告

Dave既创办过自己的公司,也有在跨国公司工作的经历。也许是与他所从事的设计工作有关,Dave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孩子。

Dave在工作中常听到工程院其他部门的同事说:“嗯,你们做用户界面设计的,看过《少数派报告》吗?那里面的电脑多酷啊!”当多次听到这个评论以后,Dave决定把设计电影里的电脑界面的人找出来。

这个人就是Will Robbins。

“我从好莱坞圈内人士的杂志上看到他打算卖掉他的工作室,想要换一换环境,就通过他的代理人找到了他。”Dave说。

当时,Will Robbins刚刚做完电影《岛》的工作,导演是拍摄《变形金刚》的迈克尔·贝。Dave对Will Robbins说:“我最近做过的一个产品,全球每天都有10亿人花8个小时盯着它看。”这个数字显然比当时迈克尔·贝导演的《变形金刚》1亿美元的“票房”高。

Dave Vronay曾在苹果公司工作五年。之后,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Image Engine,从事儿童游戏软件的开发。后来,他的公司被微软收购,Dave自然而然地成了微软的员工。现在,Design Studio已拥有超过30名员工,并已成为微软亚洲工程院的核心团队。微软亚洲工程院设计中心承担了微软众多核心产品的应用界面设计工作,包括Windows Mobile、Microsoft Surface、Windows Vista、Healthcare、Xbox Live、Web Search及其他一些重要产品。

Dave说服Will Robbins的理由也可以解释当年他为何会放弃苹果。“很多设计师想要去工作的地方,对于圈外的人来说会有点难以理解。比方说,很多建筑设计师都很愿意去设计机场,如果你能把一个机场的设计做得稍微好一点点,你就能够影响上百万、上千万人的生活。”这也就不难理解,Dave从设计感非常强的苹果公司来到相对保守的微软,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更大程度地实现自己。

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大幅的广告,如果Dave觉得这幅广告的设计者很适合自己的团队,他就会像说服Will Robbins一样把这个人找出来。Design Studio的设计师们常常到798,同那里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社团进行交流。这些设计师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领域的专业背景,有的从事计算机语言设计,有的是流行时尚界的活跃人物。

现在做Surface项目的任恬所学专业是物理,在业余时间会画一些图标。设计中心在任恬的博客网站上看见了他的小作品,Dave认为他没有接受专业培训能做到这样非常难能可贵,所以一定要把他招来。

意大利希腊混血儿设计师Ioannis Paniaras,之前在欧洲学时装设计,现在是医疗健康软件人机界面的视觉设计主管。“尽管我的教育背景是古典派,但是未来,而不是过去,一直是我灵感的源泉。科技是和未来世界紧密相连的,并让我向着那个方向做设计。”Ioannis Paniaras对记者说。

最好的设计是看不见的

尽管之前对设计师们的工作环境有过大胆的想象,但是,当看到他们真正的工作环境时,记者不由得微微瞠目——

散发着暗红色光的灯球在天花板上旋转,整个工作室的气氛更像是酒吧;每个人的位子上都有一个小台灯,以辨别色板上的颜色;座位上放着富有设计感的小摆设,有变形金刚高达,有各种表情的公仔,据说可以激发灵感;桌上散落着各种材质的模型,用来决定把按钮做成亚麻还是岩石的质感……

在会议区,本想要把墙从地板到天花板全部用玻璃白板盖上,让大家可以在上面展示自己的设计,但那样就大大超出了预算。“我是全组个子最高的人,所以把白板覆盖到我能够得着的地方就够了。”Dave说:“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取舍的问题。”

“设计师不会因为设计空间特别‘酷’就到这边来工作。”Dave说:“他们都想要产生影响力。”所以,这些辅助设施和其他各种条件,都是为了保证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止设计师实现他们想要的影响力。

最好的设计是看不见的。纯艺术是艺术家的自我表达。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是要解决问题的。所以,在设计中,每一个决定都是有原因的,并不像天马行空那样随意。

“作为软件设计师,必须要从体验上面向用户展现功能,从而抓住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愿望,抓住他们的心。”Dave说。

所以,Design Studio的设计师都使用微软的产品,这样,就有可能发现产品设计的缺陷和不合理之处。这时,设计师的一项重要技能就是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别人和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严厉的评价。四周围着白板的会议区就是设计师们进行展示和接受批评的地方。当然,要成功地进行这一过程,要求团队有非常强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在过去的两年间,随着团队的不断扩大,设计中心的职能范畴已从单纯的视觉设计扩展到包括交互体验、视觉设计、用户体验、易用性研究、原型开发、设计等多个方面。

在采访快结束的时候,Dave回想起2005年他正住在世贸天阶附近,那时世贸天阶还只是地上的一个大坑,围墙上面贴着巨幅的画。“是那种概念化的照片,描绘一个商业步行街的巨大的贴幕,而现在世贸天阶真的是像那时挂出的画一样了。想要离开北京是很困难的。北京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对未来保持乐观看法的地方,这在别的地方很难体会到。”Dava说。

(原文刊于《互联网周刊》,2008年12月10日,有删节)

我对未来更感兴趣

“我喜欢思考未来。”Ioannis Paniaras强调。似乎正是这一点,让他的人生和其他意大利人不同。

1989年,Ioannis进入大学学习服装设计,但他觉得多媒体设计在未来将会是新的令人激动的领域,于是,1992年,他在芬兰开始学习多媒体设计。

此后,Ioannis先后在纽约和硅谷工作——新兴的互联网行业在那里崛起,这让他兴奋。2000年,一个东方国家——中国吸引了他的注意。

2003年,当得知欧盟和中国有个经理人交流培训项目时(EU-China Managers Training Program),Ioannis立刻参加了。一年的学习结束后,他留了下来。欧盟的工作人员很诧异,他们觉得,对于一个欧洲的设计师而言,意大利或法国才应该是归属之地。“中国会是一个创新中心。”Ioannis解释道。其实他也曾考虑过其他国家。新加坡?不像是亚洲。日本?似乎又太前卫了。而中国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更多元,更多层,还有不同的文化,所有这些都值得人去观察。“我已经看到,五年或者十年后,会有很多企业在中国进行设计和创新,而不仅仅是卖产品。”Ioannis说。

微软亚洲研究院是Ioannis留在中国工作的第一站。一年后,也就是2004年,他离开微软自己出来做一些视觉设计、品牌设计推广方面的生意。三年后,他又回到微软。那时,微软亚洲工程院已经建成了颇具规模的设计中心。“你可以在小的设计工作室里精心完成一些东西,但在微软这样的大公司中,你能拥有更多的资源,也更能保证作品完成的质量。”Ioannis说。当然,微软亚洲工程院的设计中心在视觉上也很吸引人。和微软其他部门的规规整整不同,这里俨然就是一个艺术工作室——白色的写字桌、造型独特的座椅,连工作室里投射下来的灯光都让人感觉是经过特别设计的。

在这里,Ioannis完全发挥了他深入观察、思考世界的这一特长。他们常常要通过了解软件运用的环境来确定设计的风格和细节。例如,在设计微软医疗系统软件(Healthcare)时,尽管有专门的机构为他们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但Ioannis和同事们仍会去医院观察那里的环境——光线、声音,以及医生和患者们的感受。这些要素能让他在设计时仔细甄别色彩、明暗、动静等细节。

Ioannis觉得那种简单运用中国红或回字格这类中国元素的设计很肤浅。他并不喜欢从表面的视觉元素上获得灵感,对这些文化也不是很感兴趣。事实上,他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都不是很感兴趣。“我有一半希腊血统,一半意大利血统,这两个国家都是很有历史的国家,但是很多时候,我觉得历史是一个负担。我们也许更应该去观察现在,去想一想未来。我更感兴趣(的是)未来。而且,作为设计师,你一定要学会怎么和过去分开。你不能把自己牢牢地跟过去纠葛在一起,这样你才能让思想更自由,去创造全新的东西。”Ioannis说。

政治、经济和新的互联网技术都让Ioannis看到了流动的现在和未来。Ioannis每天用一个小时来看一些他感兴趣的书和新闻,所有这些都让他觉得自己敏锐地捕捉到了未来。“很多东西其他设计师不感兴趣的东西,我却能从中得到灵感。”Ioannis Paniaras说。

(原文刊于《第一财经周刊》,2008年11月17日,有删节)

幸福是一杯二合一咖啡

在北京景山与北海的交界处,住着一个美国女孩Becky Sundling。像这个城市中众多的“老外”一样,她每天在这所城市的古老和现代之间穿梭。生活中,她是定居在这个城市的异乡客;工作中,她是微软亚洲工程院的设计师,在后现代风格的设计工作室为世界上数十亿的电脑用户设计软件界面。

我们打车去Becky家,说了地址,没想到司机竟然脱口而出:“你们是不是去那个‘老外’的四合院?”从南到北穿过那条极富京味的街道,街边整齐地排列着生长了几十年的茂盛的银杏树。Becky住在真正的皇城脚下,与北海只有一墙之隔。一个小小的四合院便是Becky在北京的家。

六年前,当Becky离开美国西雅图时,她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地,更没有预计到自己今天在北京的幸福生活,但是她还是决定出去走走。

带着简单的行李,Becky出发了,开始她为期三个月的亚洲之旅。在尼泊尔,Becky遇到了她在亚洲的第一个朋友——一个当地的小女孩。“当时我走到一个村庄,看到很多小孩儿将各种颜料涂在脸上,我就给他们照相。一开始他们不肯,一直躲我。后来,一个小女孩儿走了过来,我俯下身让她把我的脸也涂满了颜色。孩子们看着我开心地笑了。中午的时候,女孩儿带我去她的家。她妈妈不爱说话,只是笑,不停地招待我。那是我第一次吃到尼泊尔的家常菜。”

Becky走访了亚洲的许多国家,包括泰国、柬埔寨、尼泊尔、越南、日本、韩国、中国。“刚一到北京,我就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感觉我应该在这个地方待下去。”像三个月前一样,收拾了简单的行李,Becky决定留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做一个“洋北漂”。

“我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我希望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期望去生活,而不是盲目地遵循统一的生活方式。在北京,我觉得这里的人们活得很真实,北京人在古老和现代的冲突中悠然自得。也许正是这种矛盾让这个城市充满活力。每天早上去公园的路上,拥挤的人流和车辆让北京和每一个国际大都市一样,但是一走进公园,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老人们或动或静,惬意地享受着清晨的时光。我觉得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美,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安静的力量。在西雅图,人们却不懂得享受早上的美景,而是更愿意做一些日常的工作。而且,我很喜欢北京的年轻人在表达感情上的真实,走在大街上,经常会看到情侣或者一群女孩子手挽手聊天、散步、大声地笑。我喜欢他们那种‘活在当下’的状态。”Becky说。

Becky的室友Meagan告诉我们,虽然语言优势可以让“老外”们在北京拥有比较舒适的生活,但是想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却是难上加难。Meagan用她流利的中文说,像Becky这种在美国为微软工作,来到中国还能在同一个公司、做同一个职位的运气,她真是打心眼里羡慕。

Becky的确是幸运的。对个性化和丰富情感的追求成就了她的设计师事业。世界各地的云游经历,四合院的东方情怀,都成为她灵感的来源。计算机是没有感情的,但Becky却执意将她对生活的爱与激情投注到一个个软件界面的设计中。在为世界上数十亿人提供美好体验的同时,她作为设计师的价值也得到了最完满的体现。

离开西雅图,是因为称心的工作和简单的生活相加并不等于她的“幸福”。“幸福”之于Becky,也许简单得像一杯二合一咖啡——工作和生活不分彼此地深深融合。Becky的办公桌上放置了各种玩具,工作间里有一个彩灯,还有古灵精怪的家具。“这些都能让人感觉到充满创造力的灵感。因为我相信,当我们把自己的个性特点带到公司,通过空间来展示每个人的特点,办公室就最终变成一个充满个性和快乐的地方。”Becky说:“很多走进我们的办公室的人,都不敢相信在微软居然还有这样一群喜欢‘花里胡哨’的人。”

去年春节,Becky与她的“房东妈妈”一起过年。大年初一吃过饺子后,她们就早早到朝阳公园赶庙会、放烟花。Becky告诉我们,不管到什么时候,不管她身在何处,“房东妈妈”都是锁在她记忆里的一个人。“每当我要买什么东西时候,我都会给她打电话。她会帮我砍价,帮我买到特有京味儿的、地道的北京货。”今年春节,Becky还在同事的邀请下到成都和她的家人一起过年。她的“郭妈妈”为她做了很多好吃的,他们一起打麻将、逛庙会、看春晚——这也是她第一次在中国家庭渡过整个春节长假。

在Becky的影响下,她的哥哥也在前两年来到中国,现在在兰州教英语。一对儿女双双“离家”曾让Becky的父母非常不解——是什么让他们愿意远离家乡,“投奔”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

Becky说:“去年,我的父母在放假的时候来这边看我。我们去了桂林、成都,而北京是那次旅行的最后一站。他们玩得特别开心。我妈妈说北京之行让她体会到这座城市的真实和生气,不再是一堆照片和一些图片堆砌起来的一种假象,她也终于理解了我为什么会选择留在这里。我经常抱着笔记本满屋子跑,让他们通过摄像头看我家里最近添置的小物件。他们虽然生活在堪萨斯,但对中国的了解一点儿也不少。”

(原文刊于《Lady格调》,2009年3月18日,有删节)

三代微软人

微软亚洲工程院“老、中、青”三代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薪资之外,企业文化和氛围对员工发展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萧圣璇,微软“工龄”14年

“一般我会每三年制定一个职业规划。我在微软已经14年了,现在看来,大约每四年我会转换一次角色。”

1987年,正在读高中的萧圣璇有一天晚上跟随姐姐参观了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微软公司总部。当时,萧圣璇的姐姐在那里工作。看到眼前的一切,他感到很兴奋、很惊奇——原来著名的微软是这样工作的!

大学毕业后,作为优秀毕业生,众多IT公司都在向萧圣璇招手,最多的一天,他接到了10家公司的面试通知。不过,萧圣璇还是将他的第一份简历投给了微软,并最终选择了微软。

进入微软14年,萧圣璇从最初的微软总部技术开发工程师,到2004年回到中国北京,担任微软亚洲工程院领导100多人的工程总监,经过了多次职业跳跃。

原因很简单,就是萧圣璇至今牢记的微软总部某培训导师的话:“太过舒服就需要寻求下一个挑战”。不过,萧圣璇表示,尽管担任目前的职位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但这项工作依然让他感到很有挑战。

陈天,微软“工龄”7年

“和强手们并肩作战真的很开心。”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时,同学们都叫陈天“电脑通”。“摆弄软件、硬件都还有两下子,当时还真有些骄傲。”陈天回忆道。1999年到微软总部实习之后,陈天才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正因为强手如林,陈天的压力也很大。去年,陈天离开原来的Exchange/TTS项目组和管辖80人的测试经理职位,来到新兴市场新技术开发项目组出任项目经理主管。“这一次的选择,对我来说好像是重新加入微软。因为来到陌生的项目,我又开始加班,这个星期在办公室里住了两夜。”陈天的睡袋缩在办公室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柜子里还摆放着洗发水和牙膏。

“人感觉压力大的时候就是在前进,我很享受。”陈天笑笑说。

徐静怡,微软“工龄”3年

“工作让我很兴奋,微软激发出了我性格中潜在的东西。我以为(自己)做不到,但实际上我做到了。”

徐静怡的家离知春路微软亚洲工程院的办公地点不算太远。许多次,她一早醒来就赶着去上班。妈妈问:“怎么不多睡一会儿?”她扬起笑脸说:“我想去上班。”

徐静怡把微软提供给员工的资源比喻成高压水龙头:“公司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只需要你张开嘴巴,(这些东西)就会不停地往里灌。”徐静怡张大嘴巴形象地示意。“只要愿意张大嘴巴,个人的知识、能力、经验都会很快得到提升。”徐静怡说。

微软让徐静怡感到兴奋的是,她可以“在其中不停地追逐并弥补自己的不足”。徐静怡现在做的是微软的下一代网络广告平台。和团队成员一起调研、思考、设计、制造,一直到产品被许多人接受、应用并喜欢,“这是多么令人自豪和兴奋的过程!”徐静怡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而手舞足蹈。

(作者丁娅琳,原文刊于《信息周刊》,2007年8月3日,有删节)

同类推荐
  • 爱上我的“手机女友”

    爱上我的“手机女友”

    本书共有五个部分:第一章:千娇百媚的我—手机门类大搜索第二章:了解我的心—手机“芯”理学第三章:不一样的我不一样的美—手机的万种风情第四章:命中注定我爱你—神秘手机星座解读第五章:有求必应贴心女友—手机的绝世武功通过这本书,想要购入手机的你会知道哪款手机女友更适合你,已有心仪手机的你可以让手机女友懂得更多变得更聪明。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你在手机选购上和手机使用上更舒心、安心、贴心。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09(第三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09(第三辑)

    本文以传统社区研究的“场域论”为基础,探讨网络传播中场域性互动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文章首先从传统社区传播的场域性特征出发,探讨网络传播的社区性和场域性。然后分别分析了传统门户、BBS论坛和私人博客等三种主流的网络传播的场域性互动、意见表达和舆论形成的特点。最后结合“张殊凡事件”、“王石捐款”事件以及“黑砖窑”事件,探讨网络传播中的场域性互动对社会舆论从虚拟到现实的影响。
  • Delphi程序设计教程

    Delphi程序设计教程

    本书为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从Delphi的基本知识讲起,由浅入深,全面讲述了Delphi的集成开发环境、Delphi的编程语言——ObjectPascal、常用组件的使用、窗体的设计、菜单的设计、对话框的设计、多文档界面程序的设计、多媒体编程和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等内容。
  • 不懂PowerPoint就当不好经理

    不懂PowerPoint就当不好经理

    经理人如何用PowerPoint,来规划部门的发展,如何用PowerPoint来表达自己的经营主张?本书为各类经理人提供了从入门到提高,从原理到实战的一系列知识,相信本书将让演示文稿为经理人的管理效能加分!
  • 中文版3dsMax2010实例与操作

    中文版3dsMax2010实例与操作

    本书结合3dsMax2010的实际用途,按照系统、实用、易学、易用的原则,通过大量案例介绍了3dsMax2010的各项功能,内容涵盖3dsMax入门、创建和编辑二维图形、创建基本三维模型、使用修改器、网格建模、多边形建模、面片建模、复合建模、材质和贴图、灯光和摄影机、渲染、动画制作、粒子系统、空间扭曲和动力学等。
热门推荐
  • 再见,我的王后

    再见,我的王后

    为了陈国,我被迫远嫁和亲,为了子民安定,我不得不委曲求全。权力阴谋,叫我备受煎熬,失去的记忆,让我夜夜难安。他,为了成就自己的大业,不惜一次一次的将她玩弄于鼓掌之中。她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他,竟一手促成母国灭亡,成全了他至高无上的皇位。我渴望自由,渴望踏行天地,然而肩上的责任使我不能离开我轻轻一笑“我要的你给不了”“除了自由,孤什么都可以给你”他看着地上的我,捏着门,强忍着“孤悔了,这是孤唯一一件后悔的事,那便是让你入南宫,若不此,你现在一定很幸福”是啊,忘了了一切也是一种幸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男主他攻略困难

    男主他攻略困难

    0036带过多少任务者它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它保证会记住官似月,做鬼都不会忘的那种。官似月:“系统不能做鬼吧?”【你可闭嘴吧你!】它带了那么多届任务者,官似月是最难带的一届!谁家宿主是要死要活留在任务世界里陪着攻略对象的?它家宿主就是!【……】统生如此艰难。【都说了不能留下啊!】官似月:“不,我就要留下来。”【……】系统,猝。
  • 腹黑娇妻高冷Boss宠上瘾

    腹黑娇妻高冷Boss宠上瘾

    本是天之娇女的她,偏偏离家去当黑道老大,让你作死,结果失忆了吧……重回帝都,再次叱咤风云,可偏偏为他,停下脚步他是帝都的天,是亿万少女的梦中情人,更是是盛世集团的Boss,他黑白通吃,性格冰冷,杀伐果断,偏偏给她盛世独宠(男女主身心干净,1V1,超甜宠文)
  • 弦孤

    弦孤

    在那年冬天,这世间燧界有四大家族,分别是沈,轩,林,纯菱,这几大家族是燧界中的王中王,不分上下。直到有一年,沈大家族的嫡长女沈然婼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容湘神上)与轩大家族的嫡长子轩季那个对女人不感兴趣(佟炙神上),他们两个一出生便有了与人非凡的命运,但是背负着不一样的命运的轩季在意料之中对沈家庶女沈白活泼可爱,爱闯祸(卿尤仙上)动了情……
  • 枕上蜜宠:肖少,爱不够!

    枕上蜜宠:肖少,爱不够!

    十年前,他说:“欢喜,我喜欢你。”她翻着白眼冷笑:“小屁孩,等你毛长全了再说!"十年后,他戴着半块玉佩回来,在路边捡到了她,却又阴差阳错和她妹妹在一起。为复仇,她决心做个妖媚无双的坏女人。“亲爱的,爱我。”他把她按在床上:“我一直在爱你,爱不够!”......“亲爱的,你会娶我吗?”“可以,不过所谓的私生子是怎么回事?”
  • 云游行者

    云游行者

    在外太空有一颗古老星球,名叫轮回星球,轮回星球因为有三种不同的气候,分为了三个不同的区域和种族,天上雨空区(被水覆盖,一刻不停的下雨)、星空区(被熔岩覆盖,火山爆发、地震无休止)、光空区(被沙漠覆盖,太阳近在咫尺)三大空域,气候互不干扰,彼此之间有上百公里的区隔。对应在陆地上,因三大空域所形成的三种陆地环境,彼此也并不直接相连,在连接处被三座贯穿南北、高耸入云的山脉所阻隔。轮回星球每314年转动一次,陆地上的三个板块会彼此位置转换,转换周期是58天。三大板块高空的天象是固定不变的,人们为了回到适合自己居住的板块,就要在这58天里,集体迁移,星球轮回之时,是此星球最动荡的时刻。主人公名叫万壹,就在这轮回时刻出生了,他是洞人族的小孩,却被鱼人族抚养长大,他的身世、他的家族被灭之谜都需要他来解开。
  • 调皮拽丫头与霸道校草

    调皮拽丫头与霸道校草

    啥!我没听错吧,你还是不是我亲娘啊!你女儿我才16岁啊,你就这么着急的把我“卖”出去吗???而且我还不造我那倒霉的未婚夫长啥样!在一个如皇宫般的别墅中,一位长得异常妖孽的男生打了一喷嚏。。。
  • 小女已熟:首席看过来

    小女已熟:首席看过来

    八岁的时候,他跟她说,小妹妹,跟我回家吧。我家里有好多好多花儿,还有好吃的桂花糕。结果,他家里的花全是假花,桂花糕吃多了她长蛀牙。十三岁的时候,他跟她说,跟我报一个学校吧。我可以辅导你数理化,司机接送也方便,我不会让别人欺负你的。结果,她连上个厕所都得向他汇报,管的比老师还严。十六岁的时候,他跟她说,乔蕴,做我女朋友吧。我会对你好的,一辈子。结果,十九岁时她一个人去堕胎。二十五岁时,他跟她说,嫁给你好吗?我保证做一个好丈夫好爸爸,让你幸福快乐,无忧无虑。她再也不会相信他的鬼话了,就知道挖陷阱给她跳!她才不会那么傻了!哼!
  • 至死同眠

    至死同眠

    五个人,末日危机。在如火蔓延的行尸狂潮中,他们将探寻缘由。每个人,都是普通的,而每个人,却又是特殊的。没人能逃脱这场末日浩劫。死神慢慢靠近,而我们,至死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