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05500000012

第12章 沈从文:最天真的『乡下人』(2)

1936年2月27日,沈从文收到了林徽因的回信。她在信中这么说道:“接到你的信,理智上,我固然同情你所告诉我的你的苦痛,在情感上我都很羡慕你那么积极那么热烈那么丰富的情绪,至少此刻同我的比,我的显然萧条颓废消极无用。你的是在情感的尖锐上奔进!……你希望捉住理性的自己,或许找个聪明的人帮你整理一下你的苦恼或是‘横溢的情感’,想把它安排妥帖一点,你竟找到我来,我懂得的,我也经常被同种的纠纷弄得左不是右不是……”

在信的结尾,林徽因建议他抽个时间过去谈谈。沈从文心里正烦着,早就想找她开解一下了,放下信就去了梁家。

看着痛苦的沈从文,林徽因有一瞬间的失神。她想到从前的自己,想到那份茫然失措的感觉,既感同身受,又有种“无力感”。因为她比任何人都明白:这样的事情,处理得再圆满,手段再高明,都会留下伤痕的。有人会受伤,有人不得不黯然离去,不可能毫发无损。

她打起精神,如同一个母亲一样开导沈从文。他们谈感情、谈人生、谈文学、谈人性,谈得深入而透彻。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次出轨也算是“酝酿”许久了。

在中国近代文坛上,沈从文是个很特殊、很个性的作家。他学历非常低,连小学都没毕业,可他不但当上了大学的老师,还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既高质又高产,其文学价值之高,世所公认。就连挑剔的诺贝尔文学奖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说:“他的价值是,包括鲁迅在内,没有一个中国作家比得上他。”

他的名字被选入了198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终审名单,1988年他再度进入当年的终审名单,可惜他在那一年去世了。如果不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有不能颁给去世的人的“传统”,沈从文极有可能拿到“诺奖”。

我个人确信,1988年如果他不离世,他将在10月获得这项奖。

——马悦然

这位才华横溢的天才作家,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乡下人”,却天性浪漫、敏感多情。无论他现实的生活多么如意快活,他都需要一种带有梦幻色彩的生活。他一度梦幻般地爱着张兆和,给她写出了那么多带有梦幻感的情书,最终感动了张兆和,摘下了这朵高傲的黑牡丹。

可是,张兆和一不梦幻、二不了解他的文学。就连他们的爱情,都多少有些被“逼迫”的成分在里面。就像沈从文后来半抱怨半怀疑地说:“你爱我,与其说爱我为人,还不如说爱我写信。”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她感动,却未必深爱。

而且,张兆和务实地看到了除去爱情之外,现实生活给她的考验。她原本是张家的三小姐,自小衣食无忧。可嫁给沈从文后,过得却是家徒四壁的生活。这倒也罢了,沈从文不要张家给的嫁妆,却喜欢收集昂贵的古董和文物。而且,他们还要养着沈从文的九妹。

这些巨大的生活压力,迅速消磨掉了张三小姐的娇气。她开始挽起袖子,去做一个合格的主妇。她没有抱怨或后悔她的选择,她只是觉得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她付出更大的精力。毕竟,再美的情书也不能果腹。她曾经写信给沈从文说:“不许你逼我穿高跟鞋烫头发了,不许你因怕我把一双手弄粗糙为理由而不叫我洗东西做事了,吃的东西无所谓好坏,穿的用的无所谓讲究不讲究,能够活下去已是造化。”

她忠实于活着的造化,放弃华服美饰,安于自己粗衣粗食的生活。

可这样的婚姻生活不是沈从文真正想要的。“做主妇的始终保留着那幸福的幻影,并从其他方式上去证明它。”他却坚信“生命中有比理想更具势力的‘情感’”。“家庭生活并不能完全中和与调整我的生命,我需要一点传奇,创造一点纯粹的诗,与生活不相黏附的诗。”

所以,他在新婚期写出了悲剧色彩的《边城》。“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他很伤感,也有些惘然。也许,他的翠翠,永在湘西吧!他带不走她,或者带走了之后就变了,不再是翠翠了。这让他情何以堪!

所以,在高青子来到身边时,他出轨了。

原谅我,我只是个寂寞的顽童

“从文,生活大部分时候是读不懂浪漫的。”

说了那么久,林徽因有些乏了。不知为什么,她竟有种心力交瘁的感觉。也许是今天的话题触到了她的情衷,也许是长时间的谈话确实很费力气。渐渐地,她的声音不复初见面时的活力了。

我坐在那里,又老又疲惫地跟他谈,骂他,劝他,和他讨论生活及其曲折,人类的天性、其动人之处和其中的悲剧、理想和现实!

——林徽因

林徽因和沈从文都是“文艺范儿”的人,心里总有些别样的情怀与细腻。这是一般人理解不了,也承受不了的。所以,她固然艳羡他的积极热烈,却说不出纵容的话;他虽然希望生活中永远都可以有“横溢的情感”,却还是不能让它影响、覆灭现有的生活。

这就是现实。

这就是人生。

跟她幻想的不一样,也跟他想象的不一样。所以,他们两个,一生中虽有凌驾于一切之上的东西必须守护,却还是免不了会有遗憾。

但是,沈从文是比林徽因寂寞的。他没有志同道合的爱人,也没有那么多关心他、爱惜他的朋友,他的一生都很寂寞。他对文学的热情,对湘西的执念,对他想构造的“希腊小庙”的追逐,对生活永不停息的幻想,都托付给了寂寞寒凉的时光。忍不住回头想要顾盼一下的时候,却常常发现只有自己的影子默默地跟在身后。

这恐怕就是沈从文对高青子或者高青子们欲罢不能的原因。他实在是太孤独了。尽管这份孤独,在别人看来,不过是大搞婚外恋的借口,根本就是欲盖弥彰。就连他的朋友,对于他公之于众的“深情”也颇有些不以为然。作家孙陵在《浮世小品》中就曾说过:“沈从文在爱情上不是一个专一的人,他追求过的女人总有几个人,而且他有他的观点,他一再对我说:‘打猎要打狮子,摘要摘天上的星子,追求要追漂亮的女人。’”

事实证明他不但追到了漂亮女人,而且他一生中的几次出轨,对象都是漂亮的女子。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就是同高青子的这一段。

当然,之所以造成这种“后果”,也是造化弄人,不纯粹是感情因素。

抗战爆发后,沈从文跟随南下的队伍到了昆明,而刚生完次子虎雏的张兆和则留在了北京,并且迟迟不肯南下。沈从文既挂念妻儿,又对于妻子不愿到昆明与他团聚有些许的怀疑与怨气,情感上难免有点空虚。巧的是,高青子也到了昆明,在西南联大图书馆任职。而沈从文则在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国文学系任副教授。可能是因为近水楼台,也可能是心里那份蠢动的情愫还没有消退,还可能是克服不了那点儿没法言说的孤独感,总之,两个人又开始频繁地走动了起来,以致流言如沸,影响不是很好。

这样的交往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可这种感觉再好,也终归不是生活的常态。于沈从文,他并没有丢下三三、跟高青子长久生活在一起的打算;于高青子,她也没有自信战胜沈从文心里那个女神一样的三三,痴心错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搭上自己的一生。

于是,两个人都存了一点儿小小的“算盘”,不敢走得太远。

1941年春天,高青子从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离职。这个动作,无疑说明了她的考虑和打算。最后,高青子嫁了个工程师,彻底远离了沈从文的生活。

沈从文自然是难过的。他觉得这个四季开满鲜花的城市顿时就冷了下来,失落地说:“云南就只有云可看了!”而他的糟糠、他美丽的妻,还是一如既往地、沉默地、坚定地在这个家里经营着平淡却温馨的生活。

直到很久以后,沈从文才从这段感情里走出来,半是释然、半是愧疚地说:“那个失去了十年的理性,才又回到我身边。”

他还是有些遗憾的,可他已经愿意承受这些瑕疵了;她还是不能够理解的,可她却愿意原谅与顺从。

张兆和晚年在编完《沈从文家书》后,曾不无怅惘地说:“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他们在这种无法逾越的隔膜中过了一生,而他,则始终孤单地站在离她最近又最远的距离思恋着,盼着她能回过头来,拥抱他心里那无法言说的孤独。

这一望,就是一生啊!

这位“乡下人”的情书,曾经感动了整个中国。在我们磕磕绊绊地徘徊于文明的歧路之上,屡屡碰壁、茫然受挫之时,是否能忆及这个清瘦书生牧歌式的向往?在那样的年代,在现代文明蜂拥而来的时候,有几个人能保持足够的理智,以及对本土文明的疼惜?

那是一个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绮丽迷梦,似乎永远求而不得。

所以,这位天才的作家与天真的学者,只是个寂寞的顽童。越寂寞,越渴望;越渴望,越寂寞。这种宿命的纠结,如同他那宿命的黏恋一样,终其一生都没有解开。

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越是知道他的伟大,我越为他一生的寂寞伤心。

——马悦然

时间倒退到20世纪30年代,坐在梁家客厅里的沈从文,并没有预想到他将来的生活还会因为这个叫高青子的女孩而“动荡”游移。他只是在难过、在纠结,困在一片茫然里。

长谈了许久之后,他的情绪总算是稳定了一些。但是,他还没有想明白,也作不出让张兆和满意的决定,只能怏怏地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看着满眼的萧瑟景致,沈从文心里沉甸甸的。原来,少了一个人,这个城市就变得不一样了。高远的天空下,没有了那个人的笑容,好像连云彩都变得无精打采。还有路边的落叶、巷口的馄饨摊、午后的空气……都无端地带上了一丝忧郁。

想想又觉得好笑。感伤的是人,跟别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呢?他这个被妻儿“抛弃”了的可怜男子,不过是触景生情罢了!

回到他们的“一槐一枣庐”,更觉得一切都冷冰冰的,没有一点儿人气。

三三,你就不能原谅我吗?我,只是个寂寞的顽童,我的“淘气”,不过是想引起你的注意与怜惜罢了。

三三,我还是我啊!

唉,不多想了,还是继续写信好了。不告诉她我的忏悔与想念,她怎能明白我已知错了呢?

等她气消了,就回来了……

同类推荐
  •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把手指放在伤口上

    把手指放在伤口上

    本书收入了我国第一位在以色列获希伯来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的钟志清女士在过去十余年间发表的38篇学术随笔、文章与论文。
  • 诗的见证

    诗的见证

    本书乃米沃什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讲演的结集。米沃什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借助这本小册子,米沃什论述了诗歌之于时代的重要性。米氏所言并非老生常谈,他提醒世人关注的恰恰是诗歌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同时对于二十世纪的反省为这一思考维度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向。
  • 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

    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的非虚构性,决定了现实关系不仅成为写作的一种背景,而且成为写作的直接对象物。作者对报告对象的选择以及对其意蕴的阐释,无不受到特定的时代境遇的影响。社会特殊的文化生态,从根本上制约着报告文学写作的走向,而报告文学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参与社会文化生态的建构。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之间具有某种互动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择取文化生态作为观照中国报告文学流变的一个优选视角。我试图做的是,将已成为历史的报告文学,置于历史的语境之中。在回到历史、触摸历史的过程中还原出报告文学存在的某种历史的本真面貌。
  • 冰凝血热

    冰凝血热

    作为一支在抗震救灾战斗中建立了赫赫战功的主力军,他们是重庆的英雄,也是中国的英雄。发生在2008年年初的冰雪灾害,同样铺天盖地,同样突如其来。就重庆而言,受灾范围之广,受损程度之重,抢险难度之大,安全风险控制之难,在这个城市的电力发展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面对灾情,重庆电力人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部署,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武警官兵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重庆电力人举全公司之力,打响了抗冰抢险恢复重建的大会战。
热门推荐
  • 我的项链神仙

    我的项链神仙

    远古的神战,那困着守龙脉的神秘项链,传说中开启龙脉宝藏的钥匙!无数修真者垂涎三尺的梦想。一个无意中得到项链的青年学生。一个拥有五个仙人帮助的人他究竟会有多大的钱途呢?水仙嗜酒的李白飘逸的身法,无人能及。木仙药王华佗,渊博的古中医知识,天下第一土仙才女苏小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举世无双。金仙李寻欢。这个不用我介绍了吧?小李飞刀例无虚发。火仙鲁班超级匠神,超越仙的存在!鲁班出品,必属神品!李白的百日醇,华佗的回春丸,苏小小亲自作的网络歌曲,李寻欢的攻击,鲁班的防御,美女成堆,金钱成山,一朝得道,鸡犬升天,天那!不多说了,自己看吧!********************************************老兄弟们来支持一下!!新的朋友给点鼓励!票啊!收藏啊!点击啊!!大家支持我啊!!拜谢!!拜谢!!推荐朋友好书:我世界我做主书号58158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重义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重义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爱你的信仰和假象

    爱你的信仰和假象

    她满心期待来参加朋友邀请的宴会,等待她的却是一场意想不到的背叛。在她最难堪的时候,他温柔的把她搂入怀中,说她是他的女人。从那以后,他们暧昧升级,交错的心缠绕着对方的爱意。当她认为自己将成为他的新娘,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时,却突然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他心中另一个女人的替身,而整个事情背后的阴谋,慢慢浮上水面......
  • 独行者的朋友

    独行者的朋友

    我的第一部作品。终于看了这么多科幻作品后,可以自己写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一个杀人机器遇到了一名善良但抑郁的大学生,机器能否产生人性?大学生能否走出自己的心理阴影?面对追杀的特工和本地的黑恶势力,他们能否冲出重围?
  • 大时代——写个漫画给你看

    大时代——写个漫画给你看

    大时代——写个漫画给你看!没有太多的简介,没有太多的语言,灵感来了就更新,笔力不算好,文字没有入目三分。只求文如其人。只属于我们的大时代
  • 黎明记

    黎明记

    什么叫做英雄?是立马横刀驰骋疆场,还是博古通今心怀社稷?是开疆扩土立万世威名,还是茅庐数言定天下之事?历史成就了许多英雄,英雄成就了许多历史——那到底是历史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造就了历史?要探求这个问题,恐怕得回到历史本身寻找答案。李大海和许多人一起,有机会重新将历史书写一遍。他们中,有的人成为了英雄,改写了历史;有的人沦为芸芸众生,淹没在历史的大河中。
  • 源来爱的人是你

    源来爱的人是你

    我们的爱情是永远不可能的,尽管我一直爱你……By沐诺雪诺儿,原来我爱的是你……嫁给我吧!By王源
  • 换我一世寻你三生

    换我一世寻你三生

    第一世,我为你忍性,却失去了你;第二世,你信我,我却没有护好你;这一世,魂飞魄散也要护你周全!
  • 倾臣谋后

    倾臣谋后

    某一天,楼容一睁眼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小女孩身上。偏偏还是个哑女,不能说话,任人欺辱。如果是原来的凤熹,大概已经死在了哪个潮湿的角落,不声不响,无人知晓。可是,现在支配这具身体的,早就已经是一个全新的灵魂,砰砰作响的心跳之下,是对一切束缚的憎恶与叛逆。她不信命,因为命是自己拼出来的;她不认,因为向往的自由只有通过双手去争取才能拥有。于是,她敛下女妆,一身白衣玉冠,化成男儿身,进朝为臣。从默默无闻、命格轻贱的哑女,到北楚举足轻重的第一谋士,一路上明争暗斗,刀光剑影,惊心动魄。成名之路上,一路泥泞荆棘,暗影丛生,如同漆黑的夜色,见不到丝毫光明。大概唯一让我觉得庆幸的,是遇见了你啊,我的,真命天子。
  • 三尺剑气

    三尺剑气

    人间贵公子,天上谪仙人 。 胸中有锦绣,眼里藏乾坤 。 这二十个字是世人用来形容许烛的。 天地良心 。 他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剑仙 ,也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青衫负剑,仗剑横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