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86000000027

第27章 桂系(十)奠基两广

广东、广西分别实现了统一,这为北伐准备了条件。如果地理上唇齿相依的两广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更好地统一起来,即将广西置于广东革命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监督之下,使之成为革命政府的一个辖区,这样既可增加北伐声势,更能免除北伐的后顾之忧。

本来,黄绍竑、白崇禧从1923年梧州起义起,已算是投靠了孙中山和广东革命政府;以后李、黄、白先后加入了国民党,李宗仁、黄绍竑又接受了革命政府任命的广西全省绥靖督办、会办职;在统一广西过程中得到广东方面的军事甚至经济的支持,之后又能应革命政府之请,出兵支援统一广东。但统一了的广西是否真愿意接受广东方面领导,李、黄、白是否服膺三民主义,这都是未知数。新桂系统一广西时,打的旗号一直是“谋广西自治前途之发展”。实际上,直到两广统一之前,李、黄、白新桂系与广东革命政府的关系基本上还只是一种合作性质的关系,而不是正式的严格的上、下属之间的关系。他们除了名义上接受革命政府任命的广西全省绥靖督办、会办职务外,其他“都是自搞一套”,革命政府对他们还不能进行直接的领导和监督。所以,李、黄、白统一广西后,广西一切政治、军事设施都与广东方面大相径庭。

民政方面,李、黄、白自行设立“广西省民政公署”,作为全省的最高行政机关,而不是按广东革命政府颁布的省政府组织法成立省政府委员会;黄绍竑担任“广西民政长”一职,只是李、黄、白自封的,虽事后有报告,但并没有经广东革命政府任命或批准。军政方面,李、黄、白的军队虽取消了“定桂”、“讨贼”的名目,但仍称“广西陆军”,由绥靖督办李宗仁兼任第一军总指挥,会办黄绍竑兼任第二军总指挥,白崇禧任绥靖督办署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他们没有像广东那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领导和指挥;军以下的编制,也与广东不一致。财政方面,李、黄、白在广西是自收自支,与广东革命政府完全没有关系。党务方面,广东设有国民党省党部,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直接领导;而广西虽有李、黄等党员,却没有建立组织。国民党中央党部曾派代表甘乃光去广西协助建党工作,遭到李、黄拒绝。为此,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曾议决要李济深通知李、黄,“不准自行组织党部”,桂方本就不打算建立党组织,这“算”是服从广东了。当时湖南、贵州等省倡议“联省自治”的人物也派人入桂,李、黄、白等与那些人也频繁往来。在孙中山号召举行国民会议,各省进步势力纷纷组成国民议会促成会以抵制善后会议之时,李宗仁却派出代表北上出席段祺瑞召开的善后会议。如此等等。

一旦开始对北方军阀的战争,广西就是北伐军的大后方。当年旧桂系出兵扰乱广东,造成北伐后顾之忧的历史鉴诫还深深印在国民党领导层的脑海里。绝不能让旧桂系的剧情重演。因此,国民政府决心把广西统一到自己方面来,加强对李、黄、白的领导和监督,使李、黄、白与国民政府同心同德,共同完成消灭北方军阀的革命任务。

广东方面实际上早已就这件事作过试探性接触。当新桂系统一广西不久,即1925年8月,国民政府就派遣李济深及其部属冯祝万、李民欣、邓世增等人前往南宁,与李、黄、白作两广统一的初步联络。据黄绍竑回忆,李济深等到南宁有三大任务:(1)军事方面,要广西共同出兵解决南路的邓本殷、申葆藩,谋两广军政的统一;(2)政治方面,要广西按照国民政府颁布的省政府组织法组织省政府;(3)党务方面,要广西设立(国民党)省党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虽然后来由于突发廖仲恺被刺案、李济深等人匆匆返回广东,会谈不得不中断,未能达成具体协议,但李、黄、白在原则上已表示同意,并重申,拥护革命政府的初衷不变,而且第一大任务事实上就完成得很好,这就为尔后两广统一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此后,随着革命政府第二次东征和南征的胜利,两广统一的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革命政府也就加紧采取措施来促进两广统一的实现。1926年1月上旬,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国民党中央党部特邀新桂系驻粤代表陈雄、粟威两人参加,并推选李宗仁、黄绍竑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2月1日,国民政府政治委员会又推选李宗仁、黄绍竑为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让李、黄进入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高层职位,密切了粤桂双方的关系,为两广统一的实现铺平了道路。为了进一步拉拢“新桂系”,国民党“二大”刚结束,1926年1月26至29日,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在谭延闿、甘乃光等的陪同下,以慰劳出征南路桂军的名义,由广州到达广西梧州访问。汪精卫早年是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孙中山先生遗嘱的执笔人;现在是广东革命政府的最高领导人,手握国民政府党、政、军大权。他亲自入桂访问,足见革命政府对广西革命势力的重视。

对于汪精卫亲自来桂,新桂系头面人物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非常重视。他们立即就广西今后前途作了深入探讨。在他们看来,广西今后的前途不外三种:一是附和北洋军阀;二是支持湘省赵恒惕等人所倡言的“联省自治”;三是归附广州的国民政府。在这三种前途中,第一种显然有悖于大势,第二种也“非统一全国之良策”。当时赵恒惕派人游说李、黄、白,表示只要广西赞成他的“联省自治”主张,湖南将帮助广西向广东发展,打下广东后,广东地盘归广西支配。但李、黄、白等都认为,这一行径无异于陈炯明、沈鸿英之所为。两广如今痛痒相关,不能秦越相视,故对赵的倡议予以否定。这样看来,只有第三种才是广西应该选择的“正途”。但是,李、黄、白等对广东政府还没有足够认识,特别担心广东借领导广西为名,插手广西事务。最后他们决定,先保持与广东方面的密切关系,至于两广统一的问题,等汪精卫来桂晤谈后根据情况再定。

1926年1月26日,汪精卫等一行数十人在桂方派往迎接的代表白崇禧陪同下抵达梧州,李宗仁、黄绍竑从南宁赶至梧州南江口迎接。汪氏到达梧州时,受到广西军民的热烈欢迎,当天江边万头攒动,人流如潮,旗帜招展,盛况空前,场面极为壮观。在随后的欢迎宴会上,李宗仁致欢迎词,汪精卫、谭延闿在答谢词中都对广西统一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两广要人在梧州的会晤,虽没有专门开会讨论两广统一问题,但也有好几次谈到统一的问题,李、黄、白“毫无保留地答应统一”。李、黄等的诚意,使汪、谭一行深感“不虚此行”,故回粤后即电谢李、黄款待之殷,有“关于革命前途,披肝沥胆,共矢忠诚”等语。汪精卫等人的访问,“欲以联络感情方式,图进一步谋取两广统一的具体计划”,将这一问题的解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自此之后,桂省与国民政府关系,日益密切。随后,两广统一问题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汪精卫离桂时,李宗仁、黄绍竑即派白崇禧为全权代表,与夏威一起随汪等一行同赴广州,与国民政府谈判。

白崇禧到达广州后,也受到广州方面的热情欢迎。随后,白先后与革命政府要人汪精卫、蒋介石、谭延闿等接触。白崇禧曾多次用电报向李宗仁、黄绍竑汇报交涉的情况,讨论应对方略。如2月19日的“皓电”,相当详尽。电文说:

吾省军政前途今后亟须上革命轨道,前电经已略陈,谅为钧座所明悉。欲负担革命工作,完成革命任务,在理论与事实上均非将军民财三政与广东熔成一片,直受中央支配不为功。政治关系省,抑亦关系全国,自成风气,实不可能。军队更改编制,尤与财政关系密切。即以军队而论,广东革命军确实注重改良士兵生活,月饷十元至十二元。吾省若将财政自理,对于士兵生活问题必难解决,结果必有貌合神离之象。而于政治建设方面,结果亦将演成闭门造车之情境,将来必为革命之阻碍,而吾国家之命运,亦必因而延滞。连日与中央诸公磋商,若吾省能将军队依照广东编制,政治能接受中央策略,财政交中央支配,则一切问题当能与中央合辙,由中央统同筹划,互相调剂。此后对于革命任务,固属共同负担,而于补助接济方面亦已痛痒相关,不能秦越相视矣。禧知两公对于革命重要早具深刻认识,对于革命工作已有坚确决心,历年奋斗,其目的在救中国,非救区区之广西也。禧抵粤以来,见中央对广西仅抱联合之态度,一切设施,规模太小,目光在粤省,不似统一全国机关,于将来革命政府之发展诸多妨碍。已对汪、蒋、谭诸公自动提出先将两广确实统一。此种主张,驻粤各方极端赞许,想两公必然赞同。现因体念上级官长并图节省电报来往时间起见,由汪先生发议,组织一中央特别委员会,讨论两广统一办法。先将军事财政统一,次再及其他。各件议决案由禧带回南宁,交两公核夺认可后,交中央军事政治委员会决议,由国民政府执行。巧日开始讨论,两公有何意见,请速电示为祷。白崇禧叩皓印。

白崇禧的来电使仍在动摇中的李、黄坚定了归附广东、促成两广统一的决心。

2月20日,国民政府按照汪精卫提议,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两广统一特别委员会”,责处理两广军政、民政、财政统一事宜。“两广统一特别委员会”由汪精卫、谭延闿、李济深、蒋介石、宋子文、白崇禧6人组成。该机构成立后,即连续开会讨论有关统一的各项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双方代表在军政、财政统一问题上意见分歧较大。军政方面,广西方面要求将广西军队编为两个军,理由是广西军队原有两个军,而且确有两个军的实力。但广东方面却只同意广西军队编为一个军,即国民革命军第七军。财政方面,实在来说,广西是个边陲穷省,财政收入很少,前清以来,广西一向是由广东协饷,民国以后旧桂系进入广东,也是想在财政上找出路。此时广西部队的待遇比旧桂系还不如,士兵每月6元6角毫洋(6元伙食,6角零用),官长不分等级,每月13元2角(即一个官等于两个兵)。这样低的待遇已整整熬了4年,仅靠广西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提高的。李、黄、白想通过实行两广财政统一得到广东方面的财政帮助,以达到提高桂军官兵薪饷、减轻本省财政困难的目的。因此,他们主张两广在财政上要彻底统一,即广西财政收入上交国民政府,而广西财政支出,也由国民政府承担,两广军队的薪饷要一致。而在广东方面呢,他们主要的目的是要政治、军事、党务方面的统一,对于财政方面则认为,以富统穷要增加负担,因此不愿意谈。这个财政统一的问题,以后也一直没有解决。北伐军占领武汉后,黄绍竑致电蒋介石,要求桂军由国民党中央发饷,广西不再负担。蒋介石复电,以顾念革命的大义来谴责。直到北伐军消灭了孙传芳,占领上海、南京,第七军军饷才由中央负担。至于广西财政,一直也由广西自收自支,中央从不过问。这是桂系与蒋介石之间的一个重要矛盾。

由于存在这两大分歧,所以两广统一的谈判进展缓慢。直到3月上旬,双方作出让步、妥协,才拟出了一个初步的统一方案,由白崇禧寄回广西征求李、黄的意见。李、黄对此方案虽不十分满意,但为了实现统一,原则上还是接受了。3月13日,李、黄向革命政府发出“元电”,表示接受统一方案。

电文中说:万火急,广州国民政府汪(精卫)主席钧鉴:谭(延)部长蒋(介石)校长宋(子文)部长李(济深)军长勋鉴:顷接白参谋长崇禧寄来筹拟两广政治军事财政统一委员会议决各案,计划周详,曷胜雀跃。窃广西既隶属国民政府之下,则军民财政当以国民政府为依归,岂可尚有歧途而能继续革命工作谋全国统一乎?宗仁等以至诚领受,遵照实行,谨此电达,诸乞指遵为祷。李宗仁黄绍叩元。

李、黄发出“元电”之前,国民政府鉴于两广统一事关重大,电召李、黄二人亲自赴粤,以便就统一问题作进一步的商谈。李、黄接电后,决定由黄绍竑立即赴广州参与会谈,以便解决白崇禧无法拍板的问题,同时坚持广西方面的立场,尽量争取有利于广西的决定。3月13日,黄绍竑偕同俞作柏、黄剑鸣等10余人由梧州抵达广州。鉴于以前黄在东亚酒店被袭击那段事故,李济深安排黄住进第四军军部的广西会馆里面。两个广西佬同住在广西会馆,特别显眼。黄绍竑随即与汪精卫、谭延闿、李济深等分别会晤,交换意见。

黄绍竑参加两广统一委员会的会议,要解决五个重要问题:第一是广西军事机构问题。大本营原来委任李宗仁为广西绥靖督办,李宗仁认为,绥靖的意义太狭,而且旧桂系已根本肃清,用不着再绥靖了,应该改为善后督办,则职权范围更广一些。国民政府认为善后督办是北洋政府的名称,改为广西全省军务督办。第二是军队编制问题。李、黄从玉林起家开始,就把军队实力看成为命根子,自然不愿受到限制。广西军队本来是由定桂、讨贼两个不同名义的队伍联合组成的,后又改为广西陆军第一、二两个军,因而坚持要求编两个军,保存原来的建制系统。但广州方面在蒋介石主导下,坚决拒绝广西的要求,因为自平定刘、杨后,广东就将粤、滇、桂、湘等所有地方性军队名义一律取消,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四、五、六军,直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八军的名义已准备留给湖南的唐生智,并不再增加军的建制。因此广西在归附广东后,按国民革命军序列,桂军要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也就是不允许桂军势力过于膨胀。这个问题在会上僵持了很久。最后,黄绍竑只好作了让步,同意编为一个军,并提议由李宗仁任军长,黄任党代表。但附有条件:“第七军的编制不限于三个师,军以下的编制由李、黄自行决定。”汪、谭听了黄的发言,鼓掌赞好。其实黄的建议固然是为了解决问题,但也有他们自己的打算。他认为,即使广西编为两个军,于广西未必有利,因为这两军以定桂军、讨贼军为基础,历史上就是分立的,不如趁此机会统一起来,以免以后更不团结。至于军以下部队各级的党代表,他们并没设置,理由是第七军当时只有李、黄加入中国国民党,国民党在他们部队里还没有基础,无法产生各级的党代表。直至新桂系最后覆灭,广西军队都是如此。第三是省政府的机构问题。黄绍竑当然赞同根据国民政府组织法改组省政府,因为这只不过是改了一个省政府主席的名义。第四是组织省党部问题。广西以往还没有省党部组织,但他们最怕广州派人来组织省党部,党务与政治不能统一,他们必须自己做省党部的主持人,要求国民党中央指定李、黄为广西省党务特派员,中央党部也同意了。第五是财政统一问题。广西方面希望彻底统一,当然是要从中央财政中获得好处。这个问题会议交给黄同宋子文等商量,但宋子文有他的打算,认为以富统穷,富的要吃亏,因此不赞成彻底统一,他只答应广西财政由广西自收自支,中央不过问。此后,广西财政在国民政府之下一直未统一过。在财政统一问题上,广西虽然没占什么便宜,但是自收自支也不吃亏。两广统一中,李、黄、白控制下的广西虽然形式上归附了国民政府,但实际上,在军、政、财乃至干部任用等各个方面均自行其是,这就给广西本身军政的发展以及后来与国民政府的关系留下后遗症。李宗仁回忆说:“广西为广东以外由中央直

同类推荐
  • 小小公子混异世

    小小公子混异世

    前世小人物,二世登绝顶。且看他一步一步逍遥人间
  • 白袍天下

    白袍天下

    退役特种兵柳天龙,为了一笔巨额酬金,参加了一项平行空间试验,而试验的要求是:活下去……
  • 帝子扶苏

    帝子扶苏

    上古先秦时代,帝王建立帝制,开创历史帝制先河。帝王突然逝世,帝子遭遇陷害,他面对一纸诏令,轻笑,“不愿北礼”。
  • 快穿之醉清风

    快穿之醉清风

    爽文,就是爽,来看看小白莲黑化的奇妙道路
  • 奋斗在五代末

    奋斗在五代末

    唐宋之交,五代之末。从汉唐雄风,到两宋苟且,实乃中华千年未有之变局。马踏幽燕,四海归一。重生为将家之子的李延庆将在这风云突变的时代谱写自己的传奇。穿越到公元954年的后周朝,此时距离北宋的建立还有五年时间。郭荣刚刚登基,赵匡胤开始崭露头角。然而主角生来就是赵家的敌人,唯有抗争、奋斗方可生存。
热门推荐
  • 欢乐之城

    欢乐之城

    咔嗒…一阵硬币的滚动声传来,嘭咚!紧接着贩卖机下面的物品出口打开了,叶简以为是瓶饮料,结果捡起来一看,是一个棒棒糖。
  • 亡梦冥妻

    亡梦冥妻

    千年之恋,冷血重生,槐树女鬼,亡梦冥妻‘注’由于以前作者帐号登录不上,所以重开此文,内容有该。
  • 古罗马[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古罗马[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打开古代欧洲地图,在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环地中海一带,赫然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古罗马。说起古罗马,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旷世武功。500年中,这个台伯河畔的蕞尔小国,用一支无坚不摧的军队东征西讨,渐次征服周围地区,建立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庞大帝国。诚如爱伦·坡诗中所言:“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古罗马流风所及,其恒久的穿透力一直影响到今时今日。正所谓成败易变,功业相反,强横一时的罗马帝国最终在内部的骄奢淫逸和外部西方蛮族与匈奴人的夹击之下,像轻烟一样从欧洲的版图上消失了。留下就只有那历尽沧桑的断壁残垣傲然挺立在风中,向人们诉说着这个老大帝国的昔日辉煌。
  • 龙游东海

    龙游东海

    烟恋上了手指,手指却把香烟给了嘴唇,香烟亲吻着嘴唇,内心却给了肺,肺以为得到了香烟的真心,却不知伤害了自己!是手指的背叛成就了烟的多情,还是嘴唇的贪婪促成了肺的伤心......人生如烟,岁月无痕,烟自多情,却把自己燃成了灰烬。而谁是手指?谁又是烟?一切尽在此书中......让我们的主人公龙魂给您诠释不一样的生活态度。
  • 天佑魔君

    天佑魔君

    湮灭之后,地球生灵遭遇灭顶之灾,人类面临巨大生存考验。莫天佑出生于普通人家却有着谜一样的身世,他刻苦修炼、他追求实力,在这表面平静的现世之下,他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在各方势力的暗流涌动中他还能否明哲保身。光明是什么、黑暗又是什么,表面光鲜的就一定是正义,身处黑暗就一定是邪恶吗?一代魔君横扫乾坤、倒犁六合,最后又能否看清这尘世呢?天佑魔君,敬请期待!
  • 从在三国当土地开始

    从在三国当土地开始

    东汉末年,诸侯争霸!这里文臣武将各领风骚,好一个战神辈出,群雄逐鹿的时代......这里有战神吕布,单枪匹马,以一当万!这里有妖孽诸葛,呼风唤雨,改天换地!这里有天师张角,撒豆成兵,雷霆万钧!这里有曹操,刘备,孙权.....这里有土地,聚香火......等等,土地?我去,这是神话还是历史?陈锋魂穿汉末,凭借土地符箓,从一村土地开始,聚香火,建天朝,集气运,迎天威,图谋天下!
  • 我是黑矮矬宋江

    我是黑矮矬宋江

    我本身长八尺,俊朗威猛,才华横溢,青春无敌,高富帅纯偶像。不料意外一场,却成了水浒世界黑矮矬宋江,自卑自强,胆怯豪爽,呕心沥血,阴谋暗枪,坐了土匪头,心头还不爽。。。。。。。只可叹,原来是,一场大梦黄粱!
  • 末日逆流

    末日逆流

    我也不知怎么了,就有那么一刻,这天地都颤抖了起来。红色的光如同从长天飞下的大雨,将这世界浇得污浊。从那一刻我眼前浮现的炫目开始,世界不再熟悉……丧尸,幸存者;食物,活下去。我与我的伙伴们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继续,但,至少现在,至少此刻,路,还在脚下,没崎岖,没平坦。末日如洪流,卷走无数生命,只有逆流而上,才有存活生机!【逆战征文小说,希望大家支持!】
  • 唐谋之望长安

    唐谋之望长安

    一句谶,竟成真雷隐隐,雨霖霖史书一页纸谁解君王心是非功过说不清自古成者欢笑败者喑我方唱罢你登场谁管百姓泪淋淋江山三百年,挥首一瞬间兴亡多少事,让人咏到今故事从大业九年展开,到武德六年结束,杨广----一个梦想家,从他父亲手里接下来的一统江山,短短十几年,拱手让人,他真是一个昏庸的君王吗,李渊----一个阴谋家,他真如正史说得那样不堪吗?李建成----一个失败者,真像后世记载地那样无为吗?萧后----王的女人,走过了一条怎样的人生路?作品用轻松的笔触,从浩瀚的史料中发现不一样的蛛丝马迹,尽量按常人的思维来刻画那个时代,返璞归真是作者唯一的追求。
  • 九州牧神录

    九州牧神录

    天地广阔,浩瀚无垠,大千世界,殊途同归。来自天地九州之一,灵气充沛乾州的牧神,就是一个传奇人物。除了孤身一人挑天界十一位大帝,人们对牧神的了解不多。他是一个孤儿,天才,亡国之后,不思进取的废物,背叛人族的叛徒……人们对牧神的评价有很多。少年郎破天门而入,倚在如千尺峭壁般高的天门石栋旁边,和那个深山中的少年没有区别,少年郎咧嘴一笑:“我叫牧神,放牧的牧,神明的神。”其实少年郎后面还有一句,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口,“我要把众神当做畜生一样圈养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