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44700000004

第4章 弘治遗产

明朝,是君主专制的一个高峰,整个国家的运作,全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早在太祖朱元璋时期,为了巩固皇权,遂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皇帝亲自兼任宰相,意图避免历朝历代中宰相一家独大,相权大于皇权,朝廷大权旁落的事情发生。

到明成祖朱棣的时候,这个好战的皇帝常年领兵在外,很难再分出精力去每天看奏折,处理国家大事。若是碰上啰嗦的大臣,一封奏折写一两万字,中间只有区区几百个字是重点,皇帝就更辛苦了。朱元璋在位的时候碰上这种喜欢水文的大臣,都是直接叫锦衣卫把这个大臣打一顿了事!

像后世的公司白领,每天只处理一件工作都要忙到凌晨才能下班。而皇帝一天可是要处理十几件军机要务,其中可能有涉及到几十上百万人的吃饭问题,皇帝一个脑袋两只手怎么忙的过来?

为了减轻皇帝的工作压力,同时协助自己处理国家大事,内阁这个皇帝的秘书机构就此诞生了。

朱棣是个手握重兵的强势皇帝,所以内阁的权利并不怎么重要,真的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机构。

到了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的时候,因为国家进入到了和平发展时期,皇帝难免懈怠,不愿意每天坐在龙案前批改奏折了。反倒是愿意去整一些玩的事情,比如后世很有名的“宣德炉”就是这位明宣宗参与监制的,一个皇帝亲自去设计一个烧香的炉子,这有多闲可见一斑了。

皇帝闲了,大臣就要开始忙!于是明宣宗将一部分奏折交给内阁大臣来批示。

内阁大臣看过奏折后,将处理意见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贴在奏折正面,一起递给皇帝进行御批,这就叫票拟。

皇帝只需要看票拟纸条上的处理意见,然后再票拟上用红笔作出批示,盖上章即刻,工作轻松了不少。

然而即便是有了票拟,依然架不住事多,皇帝还是觉得太累了。

每天要批阅大量的奏折实在难受,当皇帝的就该享受生活,就像后世的大领导一样,每天一杯枸杞茶,玩玩手机看看新闻,一天就过去了,连字都懒得写几个。

最重要的是,内阁拥有了票拟的权利后,实际上就是在执行宰相的工作,毕竟内阁大臣可以将自己的意愿写在票拟上,直接左右皇帝的想法,使得他们在朝廷里权势开始膨胀。

为了压制内阁日渐膨胀的权利,同时也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皇帝让司礼监接过自己的工作,在票拟上披红。

这样皇帝每天只需捡最重要的几份奏折看一看,批示一下自己的意见,其余的都交给太监去处理,这就真的是轻松太多了。

皇帝指派亲信太监代表自己在奏折上用毛笔写上红字,这就是披红。这个代表皇帝拿毛笔的太监就是秉笔太监,秉笔太监一般有四到五个,学问造诣非常高,其中排名第一的是首席秉笔。

首席秉笔太监同时还兼任东厂提督,人称厂公,帮皇帝监察天下,是电视剧里最常出现的反面角色。

奏折上披红之后还要盖章,这个负责保管皇帝印章的就是掌印太监。而掌印太监就是太监头领,在太监中地位最高,一般由皇帝最信任的太监担任。

因为太监是皇帝的家奴,离开了皇帝一无是处,是皇帝非常信赖的人,所以也是代表皇帝制衡内阁最佳的人选。

尤其是负责保管皇帝玉玺的掌印太监,在太监中权利最大,所以也被称为内相,在朝廷的地位和内阁首辅一般无二。

如果掌印太监和内阁产生了矛盾,不肯配合盖章,那么内阁审核的很多政务都将积压,严重影响国家运转。

从这方面讲,司礼监的权利是要大于内阁的。

皇帝勤勉还好,太监没办法在政事上做太多手脚。如果碰到偷懒的皇帝,甚至连奏折都懒得看的,全部交给司礼监去处理,这就会导致司礼监的权利无限的膨胀,权威直逼皇帝。

历史上的魏忠贤,刘瑾就都是掌印太监,当皇帝不管事只顾着玩的时候,他们代行皇权,朝廷决策都得经过他们盖章才能生效,很容易就变成了独断专行,把持朝政的酷吏。

每一个王朝,都会随时间的推移,皇权逐渐走向衰落。直到最后皇帝变成一个摆设,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等到新的王朝崛起,皇权才会重新走向巅峰。

明朝也不能例外,到了明朝中后期六部的堂官们又都是内阁大臣兼任,这就等于内阁同时拥有了参议权和行政权,权利开始越来越大。

土木堡之变后,皇帝掌控的京营二十六个卫的二十万精锐,尽数覆没。自此明朝皇帝失去了军队这个最大的依仗,没了军权撑腰,就没有了话语决策权,皇权一落千丈。

虽然后来朝廷又重建了京营,但是文官集团在京营里面安插了大量的人手,指挥官几乎都是文官集团的人,皇帝虽然可以调动京营,但是里面没有自己的亲信,等于是没有指挥权。

自此三权合一,尽归内阁,内阁已经是事实意义上的宰相,甚至超越了宰相,死死地压制着皇权。

以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开始利用内阁加紧遏制勋贵皇族,打压削弱武官权威,限制外戚专权,几乎是斩断了皇帝所有能够展现权利的触角。

这就导致皇帝不得不更加倚重司礼监,这个原本的太监机构迅速膨胀,走出皇宫,逐渐变成了掌控了东厂,同时还有分派在各地军、矿、税务镇守太监,可以直接绕过户部收税,已经壮大成为一个可以和内阁相提并论的官僚机构。

司礼监其实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内阁,一个完全听命于皇帝的内阁。

内阁和司礼监今后近一个世纪相爱相杀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

司礼监是皇帝的代言人,而内阁则是文官集团的代言人。说到底,这背后就是皇权和文官集团在争夺政治上的话语权。

都说弘治皇帝是个老实人,一辈子只娶了一个老婆,在政治上很少和文官们产生冲突。但是他的政治智慧绝对不次于朱元璋,在土木堡之后,文官集团加紧在地方上控制武官,同时还控制军队粮草和饷银的发放,攫取军权。

弘治皇帝利用太监在全国布局,在军队中设置监军,干预军事。同时还加强各地镇守太监在民政上的渗透,潜移默化的和文官势力做着政治交锋。

司礼监就是在弘治皇帝手里获得了极大地发展,某种意义上来说,弘治皇帝在政务上处处配合内阁,其实就是在和文官集团做政治交换,我不捣你的乱,你也别干涉我到处安插太监!

弘治皇帝在潜移默化之间强化了皇权,政治操作水平一流。

虽然弘治皇帝死的很急,但是他的政治遗产却非常的丰厚,给朱厚照留下了一个效率极高,且相对清廉的领导班子。

在皇宫里,弘治老爹就给朱厚照留了一套专门限制文官集团且执行力超强的宦官团队!

现在司礼监内廷的怀恩、陈准、萧敬、王岳,都是弘治皇帝亲自挑选出来的可信任的大太监,他们替朱厚照执掌着御马监负责皇宫内外的保卫工作。同时还有东厂、锦衣卫、以及遍布全国的镇守太监,整个大明朝的一举一动都躲不过朱厚照的眼睛。

御马监不仅是用来养马的,它同时还是皇宫的警备司令部,专门负责皇帝的安全。

宣德皇帝在位时,京营二十二个卫所尽在其掌握之中,但是皇帝仍然不放心,晚上睡觉不踏实。于是从二十二个卫所中挑选精锐,增设了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共四个卫的官兵作为皇宫禁卫,由御马监太监直接统帅。

于是京营就有了二十六卫。

土木堡之后,文官集团趁机对新建的京营进行彻底的改编,为了方便安插人手,还特意把卫所制改变为团营制。好在土木堡事变时保卫皇宫的四卫禁军并没有参战,所以皇帝好歹还有四个卫的底子,不至于真的当光杆司令。

后来的景泰皇帝和成化皇帝抽调四卫骨干军官和士兵,由御马监负责训练,重新整编组建了四卫营和勇士营。

这两个营好歹是皇宫禁军,文官集团没有机会在这上面插手。

按照文官们设定的团营编制,每个营只能有三千一百人人。

也就是说,无论皇帝怎么折腾守卫皇宫的禁军撑死了也只有六千二百人。

想要增加编制?做梦都别想,内阁那一关就过不去,反正户部不拨银子就是,除非皇帝愿意自己出钱养军还差不多。

但是弘治皇帝在位的时候,利用各种政治手段,将四卫营和勇士营这两营禁军扩充到了四万人的规模。

皇帝的权利得到了极大地稳固,这也是为啥后世的正德不管怎么闹腾,文官集团只能忍着的根源所在。

弘治皇帝除了增加皇宫禁军人数之外,同时还拼命地打压京营其余部队,直接把京营当成了施工队,随意的抽调京营士兵给皇亲国戚盖宫殿,甚至直接派遣去皇庄里给皇家免费种田,如果京师周围的河堤断了,桥坏了什么的,都是直接调兵过去修。

反正就是让京营的士兵当苦力服繁重的劳役。这就导致京营士兵纷纷逃跑,兵力急剧萎缩,二十几万人的部队最后只剩下六万多人了,且常年缺乏训练,能够拿得出手打仗的,估计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弘治在位期间,朝中众臣屡次上奏,请求皇帝不要在把京营士兵当苦力了。在后世史书中,“京营占役”成为弘治皇帝最大的败政之一。

皇帝自己控制的禁军扩充到了四万,装备精炼,训练充足。

而文官集团控制的京营萎缩到了六万不到,而且还要承担繁重的苦役,根本没战斗力。

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弘治皇帝的政治智慧有多么的出色了吧!

不仅仅是禁军,在弘治皇帝在位时,锦衣卫的力量也扩张到了巅峰时期,在编的情报人员足足有十万人之多,触手遍布全国的每一个角落!

弘治皇帝的厚黑学修的很扎实,他给儿子朱厚照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

内有四卫营和勇士营护卫安全,外有锦衣卫、东厂侦缉情报,这些力量都是由皇帝亲信掌控,即便朱厚照年幼,也不用担心皇权旁落。

在弘治皇帝的安排中除了司礼监和御马监之外,在朝廷上内阁有刘建、李东阳、谢迁三大领导。

这三位阁老随便拎一个出去,都能把一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而弘治皇帝给朱厚照留了三个!

此外还有六部尚书:

兵部尚书刘大夏

工部尚书曾鉴

刑部尚书闵珪

吏部尚书马文升

礼部尚书张升

户部尚书韩文

这六部尚书都有极强的从政能力,办事很牢靠。这等豪华的官员配置虽然和万历时期的张居正,戚继光、海瑞有些差距,却也不差了。有了这些官员作为朝堂底子,这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能够做成一些大事了。

可惜了弘治皇帝厚黑学修的不错,就是眼界小了一些,一辈子都在想着怎么巩固皇权,并没有为百姓做多少实事。只能说他组建的朝堂执行力够强,政府运转还算顺畅,大明朝的百姓还算是能活的下去。

如此丰厚的政治遗产,但凡正德聪明一点,继承一些弘治老爹的政治智慧,说不定再过几十年就能把失去的皇权重新夺回来。

不过历史也证明,正德有那么一些政治头脑,并且延续了弘治老爹打压文官,增强禁军力量,扶植武官的政治策略。

但是正德的能力实在有限,扶植武官的做法实在太明显了,直接越过内阁强行提拔武人,抽调边军精锐入京,这无疑是在挑战文官们脆弱的神经。

最后在文官集团的重重阻碍下,落得个人亡政息的下场。

同类推荐
  • 大家请我当皇帝

    大家请我当皇帝

    我也不是自谦,你说我一个平民百姓,怎么就能当皇帝呢?什么?你说我天生异相,是真命天子,这是封建迷信好不好?啊,你不要跪下啊,造反要杀头的?啊,官爷,你不要杀我啊,我是被逼无奈,不是真心造反的。啊?你为什么跪下,你好好的官员不做了,还要跟着我造反?诸位好汉,你们请便,我们只是路过。啊,不要啊,你们膝盖怎么这么软,见我就跪啊,还要认我做主公!
  • 大明神仙

    大明神仙

    回到大明,成了崇祯帝的兄弟,救大明救百姓,吃尽了苦成就了天仙大道。救苦复救难,大罗第一仙。逍遥护大明,美名天下传。今日道与君,人皆可行天。心有自然故,太清天外天。若将名利抛,恩怨俱消全。大道九万里,鲲鹏鸿渺间。
  • 大唐官二代

    大唐官二代

    十八线大学生为生计摆摊卖碟,天降花盆砸了个头破血流,再醒已到贞观初年,成了正儿八经绝没掺水的官二代。没有化学、物理知识,造不出飞机大炮。没记住多少璀璨名篇,提笔只能写对联。天生没有运动天赋,上马只会喊口号。可就是这样,还是让他硬生生活成了一代名臣,一代骚人,一代纨绔。
  • 忪如

    忪如

    南宋时期,曹相仁为了守护大宋疆土,召天下人唾骂,知己好友游岚死去,家破人亡,亲人的背叛,好友的反目他该如何面对,红楼女子秦虹是否死去,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无上海城

    无上海城

    纸醉金迷的上海,19岁的灿烂年龄遇到了30岁的他,一场有预谋的爱情
热门推荐
  • 武炼丹尊

    武炼丹尊

    一世丹尊、苏凌,偶获上古至宝天魔珠,却惨遭奸人围攻陨落。五百年后,苏凌重生在一个苏家的废物少爷身上,从此踏上一条逆天之路。修炼丹武之道,何人敢称至尊,唯我苏凌!
  • 宋星安

    宋星安

    宋星安身负复国重任,带着善良妹妹宋星梦闯南大陆,期间发生的爱情友情等精美的故事
  • 局中战神石猴传前篇

    局中战神石猴传前篇

    石猴本是一只普通的妖!奈何天上神佛为了争夺权利把他推一步一步上了妖王宝座,他以为他是为自己战斗,一路上披荆斩棘,结果却是成他人的陪嫁……
  • 如妻而至:误偷秦总心

    如妻而至:误偷秦总心

    传闻秦天泽是禁欲系男神,杀伐果断,冷酷无情,偏偏就拜倒在季然的牛仔裤下。她一口咬定他爸害死她妈,他又要以同样的手段害死她,她扬言要找到他的犯罪证据。他主动积极配合调查,为她披荆斩棘,得罪人无数,帮她找到证据,抓出幕后黑手,一路相随!“季然,缘分让我们再次相遇,你注定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 皇明天子

    皇明天子

    大明京师南郊南海子的破庙里,新生的大明准天子朱由检,写下了一些自己的野望:一、找回中华海权最璀璨的烟火;二、完成大明在最迷茫时的蜕变;三、再塑已错过的世界科技中心;四、万国一、四海毕、江山一统;五、新世界新秩序新君臣新野望;六、庇天下寒士欢颜,佑寰宇黎民安居。
  • 乱世浮云

    乱世浮云

    不过乱世一朵浮云去,不过悲歌一曲孤奏来。我等生逢乱世,不过以卵击石,却也毁的漂亮。古人先上山而后下山,如今先出世而后入世,不为功名利禄不为荣华富贵,只求吾心得安。
  • 我的拉殿:春风十里不如你

    我的拉殿:春风十里不如你

    当误入埃及历史洪流的左欣遇到霸道蛮横的埃及法老,一个是单纯仗义的贵族后裔,一个是众神眷顾的王位继承人,王位与爱情,亲情与友情,终将何去何从?左欣是否能够如愿回归故土,法老又是否能够得到真爱?暂定每周更新四到五章,还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萧家丫头

    穿越之萧家丫头

    纳尼?!穿越这么神奇的事情为什么要发生在我身上!本小姐有爹有娘有兄长,才不是内些爹不疼娘不爱的老中二!赶紧给我穿回去!
  • 凌家大少

    凌家大少

    因为长相酷似凌家大少爷,所以无奈的主角只能全盘接手本不属于自己的人生。家族的事业,身边的亲人,甚至还有定了亲的妻子!凌家大少,他会以这个身份续写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