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2300000006

第6章 文学革命之反响

《文学革命之反响》一九一八年二月十五日初刊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二号。这封信是“新青年”编辑部为了挑起关于文学革命的论战,由钱玄同以王敬轩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新青年》编者,信中以传统文化卫道士的身份提出种种理由,反对白话文,拥护文言文,批评贬低文学革命。同期发表由刘半农以记者名义所写的复信,对王敬轩来信加以反驳和痛斥。这就是文学革命中有名的“双簧信”。

文学革命之反响

新青年诸君子大鉴。某在辛丑壬寅之际。有感于朝政不纲。强邻虎视。以为非采用西法。不足以救亡。尝负笈扶桑。就梅谦博士讲习法政之学。归国以后。见士气嚣张。人心浮动。道德败坏。一落千丈。青年学子。动辄诋毁先圣。蔑弃儒书。倡家庭革命之邪说。驯至父子伦亡。夫妇道苦。其在妇女。则一入学堂。尤喜摭拾新学之口头禅语。以贤母良妻为不足学。以自由恋爱为正理。以再嫁失节为当然。甚至剪发髻。曳革履。高视阔步。恬不知耻。鄙人观此。乃知提倡新学。流弊甚多。遂噤不敢声。辛亥国变以还。纪纲扫地。名教沦胥。率兽食人。人将相食。有识之士。衋焉心伤。某虽具愚公移山之志。奈无鲁阳挥戈之能。遁迹黄冠者。已五年矣。日者过友人案头。见有贵报。颜曰新青年。以为或有扶持大教。昌明圣道之论。能拯青年于陷溺。回狂澜于既倒乎。因亟假读。则与鄙见所期。一一皆得其反。噫。贵报诸子。岂犹以青年之沦于夷狄为未足。必欲使之违禽兽不远乎。贵报排斥孔子。废灭纲常之论。稍有识者虑无不指发。且狂大之谈。固无伤于日月。初无待鄙人之驳斥。又观贵报对于西教。从不排斥。以是知贵报诸子殆多西教信徒。各是其是。亦不必置辩。惟贵报又大倡文学革命之论。权舆于二卷之末。三卷中乃大放厥词。几于无册无之。四卷一号更以白话行文。且用种种奇形怪状之钩挑以代圈点。贵报诸子。工于媚外。惟强是从。常谓西洋文明胜于中国。中国宜亟起效法。此等钩挑。想亦是效法西洋文明之一。但就此形式而论。其不逮中国圈点之美观。已不待言。中国文字。字字匀整。故可于每字之旁施以圈点。西洋文字长短不齐。于是不得不于断句之处志以符号。于是符号之形式遂不能不多变。其在句中重要之处。只可以二钩记其上下。或亦用密点。乃志于一句之后。拙劣如此。而贵报乃不惜舍己以从之。甚矣其惑也。贵报对于中国文豪。专事丑诋。其尤可骇怪者。于古人。则神圣施耐庵曹雪芹而土芥归震川方望溪。于近人。则崇拜李伯元吴趼人而排斥林琴南陈伯严。甚至用一网打尽之计。目桐城为谬种。选学为妖孽。对于易哭庵樊云门诸公之诗文。竟曰烂污笔墨。曰斯文奴隶。曰丧却人格。半钱不值。呜呼。如贵报者。虽欲不谓之小人而无忌惮。盖不可得矣。今亦无暇一一辩驳。第略论其一二。以明贵报之偏谬而已。贵报三卷三号胡君通信。以林琴南先生而方姚卒不之踣之之字为不通。历引古人之文。谓之字为止词。而踣字是内动词。不当有止词。贵报固排斥旧文学者。乃于此处因欲驳林先生之故。不惜自贬声价。竟乞灵于孔经。已足令识者齿冷。至于内动词止词诸说。则是拾马氏文通之唾余。马氏强以西文律中文。削趾适屦。其书本不足道。昔人有言。文成法立。又曰。文无定法。此中国之言文法。与西人分名动。讲起止。别内外之文法相较。其灵活与板滞。本不可以道里计。胡君谓林先生此文可言而方姚卒不踣。亦可言方姚卒不因之而踣。却不可言方姚卒不之踣。不知此处两句。起首皆有而字。皆承上文论文者独数方姚一句。两句紧相衔接。文气甚劲。若依胡君改为而方姚卒不踣。则句太短促。不成音节。若改为而方姚卒不因之而踣。则文气又近懈矣。贵报于古文三昧。全未探讨。乃率尔肆讥。无乃不可乎。林先生为当代文豪。善能以唐代小说之神韵。迻译外洋小说。所叙者皆西人之事也。而用笔措词。全是国文风度。使阅者几忘其为西事。是岂寻常文人所能企及。而贵报乃以不通相诋。是真出人意外。以某观之。若贵报四卷一号中周君所译陀思之小说,则真可当不通二字之批评。某不能西文。未知陀思原文如何。若原文亦是如此不通。则其书本不足译。必欲译之。亦当达以通顺之国文。乌可一遵原文移译。致令断断续续。文气不贯。无从讽诵乎。噫。贵报休矣。林先生渊懿之古文。则目为不通。周君蹇涩之译笔。则为之登载。真所谓弃周鼎而宝康瓠者矣。林先生所译小说。无虑百种。不特译笔雅健。即所定书名。亦往往斟酌尽善尽美。如云吟边燕语。云香钩情眼。此可谓有句皆香。无字不艳。香钩情眼之名。若依贵报所主张。殆必改为革履情眼而后可。试问尚复求何说话。又贵报之白话诗。则尤堪发噱。其中有数首。若以旧日之诗体达之。或尚可成句。如两个黄蝴蝶改为双蝶。飞天上改为凌霄。不知为什么改为底事。则辞气雅洁。远乎鄙倍矣。此外如胡君之他。通首用他字押韵。沈君之月夜。通首用着字叶韵。以及刘君之相隔一层纸。竟以老爷二字入诗。则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吾意作者下笔之时。恐亦不免颜赧。不过既欲主张新文学。则必异想天开。取旧文学中所绝无者而强以凑入耳。此等妙诗。恐亦非西洋所有也。贵报之文。什九皆嵌入西洋字句。某意贵报诸子必多留学西洋。沐浴欧化。于祖国文学。本非所知。深恐为人耻笑。于是先发制人。攻踣之不遗余力。而后可以自便。某迂儒也。生平以保存国粹为当务之急。居恒研究小学。知中国文学制作最精。(如人字左笔为男。男为阳为天。故此笔之末。尖其锋以示轻清上浮之意。右笔为女。女为阴为地。故此笔之末。顿其锋以示重浊下凝之意。又如暑字中从土。上从日。谓日晒地上也。下又从日。谓夕阳西下之后日入地下也。土之上下皆有日。斯则暑气大盛也。中“丿”贯其上下二日。以见二日仍是一日。古人造字之精如此。)字义含蕴既富。字形又至为整齐。少至一画。多或四五十画。书于方寸之地。大小可以停匀。 (如一字不觉其扁。鸾字不觉其长。)古人造字之妙。岂西人所能梦见。其对偶之工。尤为巧不可阶。故楹联之文。亦为文学中之一体。西字长短无定。其楹联恐未能逮我。不但楹联。如赋如颂如箴如铭。皆中国国粹之美者。然言西洋文学者。未尝称道及此。即贵报专以提倡西洋文学为事。亦只及诗与小说二种。而尤偏重小说。嗟夫。论文学而以小说为正宗。其文学之荒伧幼稚。尚何待论。此等文学。居然蒙贵报诸子之崇拜。且不惜举祖国文学而一网打尽。西人固应感激贵报矣。特未识贵报同人扪心自问。亦觉内疚神明否耶。今请正告诸子。文有骈散。各极其妙。惟中国能之。骈体对仗工整。属句丽辞。不同凡响。引用故实。采撷词藻。非终身寝馈于文选诸书者不能工也。(胡钱诸君皆反对用典。胡君斥王渔洋秋柳诗。谓无不可作几样说法。钱君斥佩文韵府为恶烂腐朽之书。此等论调。正是二公自暴其俭学。以后望少说此等笑话。免致贻讥通人。)散体则起伏照应。章法至为谨严。其曲折达意之处。多作波澜。不用平笔。令读者一唱三叹。能得弦外余音。非深明桐城义法者。又不能工也。选学之文。宜于抒情。桐城之文。宜于论议。悉心研求。终身受用不穷。与西人之白话诗文。岂可同年而语。顾乃斥之曰妖孽。曰谬种。恐是夫子自道耳。某意今之真能倡新文学者。实推严几道林琴南两先生。林先生之文。已如上述。若严先生者。不特能以周秦诸子之文笔。达西人发明之新理。且能以中国古训。补西说之未备。如论理学译为名学。不特可证西人论理。即公孙龙惠施之术。且名教名分名节之义。非西人论理学所有。译以名学。则诸义皆备矣。中性译为罔两。假异兽之名。以明无二之义。理想国译为乌托邦。则乌有与寄托二义皆大显明。其尤妙者。译音之字。亦复兼义。如名学曰逻辑。逻盖指演绎法。辑盖指归纳法。银行曰板克。大板谓之业。克。胜也。板克者。言营业操胜算也。精妙如此。信非他人所能几及。与贵报诸子之技穷不译。径以西字嵌入华文中者相较。其优劣何如。望平心思之。鄙人非反对新文学者。不过反对贵报诸子之排斥旧文学而言新文学耳。鄙人以为能笃于旧学者。始能兼采新知。若得新忘旧。是乃荡妇所为。愿贵报诸子慎勿蹈之也。自海禁大开以还。中国固不可不讲求新学。然讲求可也。采用亦可也。采彼而弃我。则大不可也。况中国为五千年文物礼义之邦。精神文明。非西人所能企及。(即物质文明。亦尽有胜于西者。以医学而论。中医神妙之处甚多。如最近山西之鼠疫。西人对之。束手无策。近见有戴子光君发明之治鼠疫神效汤。谓在东三省已治愈多人。功效极速。云云。又如白喉一症。前者白喉忌表抉微一书。论症拟方。皆极精当。西人则除用血清外。别无他法。于此可见西医之不逮中医。)惟工艺技巧。彼胜于我。我则择取焉可耳。总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则西学无流弊。若专恃西学而蔑弃中学。则国本既隳。焉能五稔。以上所言。知必非贵报诸子所乐闻。鄙人此书。不免有失言之愆。然心所谓危。不敢不掬诚相告。知我罪我。听诸国人之公论而已。呜呼。见披发于伊川。知百年之将戎。辛有之叹。不图于吾生亲见之矣。哀哉哀哉。率布不尽。顺颂撰安。

戊午夏历新正二日王敬轩

同类推荐
  • 我们的莎士比亚

    我们的莎士比亚

    本书为著名作家许辉、苏北、许若齐、莫幼群、刘政屏等关于莎士比亚及世界读书日的和皖籍作家在安徽省第一个作家休闲创作基地“天柱山作家村”撰写的散文合集,如《那一天》《我的书单》《莎士比亚的生日》《我的读书生涯》等,特色精彩。
  • 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以麦克阿瑟为首的美国占领当局推行的一系列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政策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幕?日本真的是无条件投降吗?为什么靖国神社会被保留下来?为什么日本政府屡屡修改《和平宪法》而不得却又锲而不舍?资深旅日作家俞天任将为我们揭开谜底……
  • 返航

    返航

    本书讲述了作者身为一名退伍飞行员军人,在面临到地方求职择业期间的内心波澜、以及求职所做的准备,最后他去了一个众人觉得最普通的单位——管理城市清洁的。初到这个单位,脱下军装的主人公,仍秉承一颗军人之心,一心要为同事为民众办实事,面对困难迎头上,解决了该单位多年来,无人能解决的几大棘手问题。后来,该单位重组变为了城管部门,这名退伍军人则更深深体会了真正做好城管工作的难度之大。城管新出现之时,全国有许多关于城管的负面案例,但是作者所在的城市杭州在这数年来,城管部门却是做到了为民办事,杜绝暴力事件,努力提高城管思想道德素质和应变能力。这其中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都是值得借鉴的。
  • 郁达夫小全集:故都的秋(精装)

    郁达夫小全集:故都的秋(精装)

    民国好看、很文艺、拥有影响力作品之一《故都的秋—郁达夫散文(精)》,是现代文学家郁达夫的精选作品,不满足于现实,而又不肯遁于空虚,一个“零余者”深邃而巨大的悲恸,一个民国个性作家优选贵的人道之心。寂寞,可以销蚀灵魂,也可以冶铸战士。在那个“沉沦的时代”,你所不知的“国情与家爱”《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作品合集,包含有短篇小说、散文等。郁达夫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表现自我的真挚感情。他以一种单纯的抒情方式在作品中解剖自己、分析自己、鞭挞自己,使这些作品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感悟父爱感悟母爱全集

    感悟父爱感悟母爱全集

    《感悟父爱感悟母爱全集》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作品,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是天下最美的有关父爱母爱的感人文字,都曾令万千读者因感动而哭泣。希望你能在一篇篇文字的述说中感受到爱的流淌,体会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向爱致敬的同时,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善待父母陪伴在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聂王的执念

    聂王的执念

    “我每次坠入深渊,都能从深渊爬起来。”#这是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 闻香榭之一脂粉有灵(下)

    闻香榭之一脂粉有灵(下)

    大唐盛世,一个因具有异能而被称为妖孽的小乞丐方沫儿,为救善良的麻花店掌柜被迫卖身闻香榭。身份神秘的闻香榭老板婉娘集温婉善良、精明能干、贪财小气于一身,以非凡的香粉制作技术在洛阳独树一帜。蛇吻果、血莲、曼珠华沙、龙吐珠、因果树、出血菌等,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配置成各种具有灵异功效的胭脂水粉:可以救人的腐云香,使人清醒的三魂香,吸引心上人的迎蝶粉,恶行尽显的焚心香,眼儿媚、美人霜、仙人粉等,既有豪门妻妾之间的恩怨情仇,又有市井手足之间的尔虞我诈;有纯洁唯美的爱情故事,也有人妖之间令人唏嘘的悲情单恋,一种香粉一个故事,人性的善恶美丑尽显其中。
  • 诱宠:贪欢不爱

    诱宠:贪欢不爱

    有没有这样一个人,在你伤心难过的时候,他在你的身边,在你痛苦难耐的时候,他还是在你身边?他俊逸清朗,高不可攀,唯独对那个她倾心不已。她桀骜不驯却自有心底的明月清泉。十年的义无反顾到头来却换来熨烫的喜帖,跌得找在中他恍若天神一般的抓紧她,带她脱离屈辱与不堪。简安宁从未想过,像严席这...
  • 久等了的我们

    久等了的我们

    大学时期的偶然认识却注定了一生的陪伴。经过岁月境迁我们终于在一起。
  • 九霄南璟

    九霄南璟

    作为四阁之一的九霄阁少阁主南璟因为被迫的一个单子,随着雇主进入了学院。随着越来越多的事件在身旁发生,南璟逐渐发觉到自己从小到大的事情似乎都有了一些解释,自己这一单的雇主也不太简单。
  • 与夫书

    与夫书

    待你征战归来,我已尝尽酸甜苦辣。待你征战归来,我已学会琴棋书画。待你征战归来,我已尝试织衣绣花。待你征战归来,我已变得容颜老花。待你征战归来,我已写下今世情话。待你征战归来,我已种下十里桃花。待你征战归来,我已耗尽半生韶华。待你征战归来,我已西去入土黄沙。
  • 诸天户外大直播

    诸天户外大直播

    铁子们,点播关注我就去和贞子对线!家人们,看到那个兽人酋长没?对,砍人那个,礼物刷起来,我就去带着他跳舞!宝宝们,这个驻颜丹是万仙宫出品的最佳美妆神器,纯仙草提取的宝宝们,原价9999,前一百名下单的只要50嗷!我叫白鹿,是诸天万界最大的网红,这本《诸天户外大直播》是我的自传,点击收藏就送我的签名照嗷!
  • 深宫娇宠:哑妃不为后

    深宫娇宠:哑妃不为后

    杨曦月觉得人生无法用悲剧形容了。好不容易踩到狗屎运中了一百万,却在领奖途中被活活砸成植物人。阴差阳错赶时髦碰到了一场穿越。却不想嫁给了拥有世纪之恶男的静安王爷。这将来可是要当太监的大人物啊!她哭丧着脸,面对缠着她的男人,“王爷,你喜欢我哪里!我改——我改还不成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远逝的王朝:中国古代王朝秘史追叙

    远逝的王朝:中国古代王朝秘史追叙

    本书讲述了: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2100多年间,许多王朝此亡彼兴,像走马灯一样,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我国历史上经历了若干个王朝,这些王朝都有着大致相似的历程,即兴盛一停滞一衰亡,当一个王朝的背影渐渐逝去,另一个王朝便悄然走来。历史中没有绝对的偶然,也没有绝对的必然。当一国之君登基之时,首先想到的是王朝的万代延续,但却没人能预料到最终的结果。秦始皇不会料到秦朝如此短命;唐高祖也不会了解李家政权中途会被一个女人夺走;元太祖怎能想到“狼的帝国”会断送在一个“乞丐”的手里……这些王朝渐行渐远,关于它们的故事和传说却愈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