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08900000032

第32章 宋元(3)

元昊继位后,为了强化民族意识,增强党项族内部的团结,争取贵族上层和广大党项部落人民的支持,首先抛弃了唐、宋王朝赐封给其祖的李姓、赵姓,改姓嵬名,称“吾祖”。“吾祖”为党项语,意为“青天子”。元昊自以为祖宗为鲜卑拓跋,为了怀念祖先,保持旧俗,他率先自秃其发,并穿耳戴重环饰,以示区别。同时强令党项部族人一律“秃发”,且限期三日,有不服从者,任何人都可以处死他。一时间,党项民众争相秃发。

1034年,李元昊改年号为广运,后知此为晋朝年号,遂又改为大庆。同年五月,又升首都兴州为兴庆府,并在城内大兴土木,扩建宫城,广营殿宇。兴庆府的布局,仿照唐都长安、宋都东京。李元昊还依照中原王朝的礼仪,设立文武百官,地方分别设州、县。对文武百官和民众的服饰分别做了严格的规定。

作为一个军事统帅,元昊深知他占有包括河西走廊在内的广大地区后,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及严格的兵制,对内统治和对外防御都将失去保证。因此,在原有军事组织的基础上,元昊将12个部落武装改变为12个军事行政区,分别在各驻地置十二监军司,诸军兵总计50万。每一监军司设都统军、副统军和监军使各一员,由贵戚豪右充任;下设指挥使、教练使、左右伺禁官等数十员,党项人、汉人都可以充任。除步兵外,属于常备军性质的还有骑兵、炮兵、“擒生军”、侍卫军等。“擒生军”是担任后勤或警卫部队的总称,由10万人组成。又有25000精兵驻扎在首都近畿担任卫戍,给他们配备服役的副兵就达7万人。此外,还从出身豪族而擅长骑马射箭的士兵中挑选出来的5000侍卫亲军,由元昊亲自掌握。近畿卫戍或宫廷值宿,一般都佩戴由国家保卫部门颁发的刻有“防守侍命”或“内宿侍命”西夏文的铜牌作为标志。

大庆三年(1038年)十月十一日,元昊在兴庆府的南郊,高筑祭坛,在亲信大臣野利仁荣、扬守素等人的拥戴下,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称大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这一年元昊34岁。

西夏文字

元昊不仅是一个十分有头脑的政治家,还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作战时,多针对客观情况制订战术,为了争取作战的胜利,元昊不惜采用种种手段,调动各种力量,用谋略取胜。每战或诱降,或诈降,或行间,或偷袭,或设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年)正月,元昊派牙校贺真等率部向宋金明寨部都监李士彬诈降,又令将士与士彬相遇时不战而退,称士彬为“铁壁相公”,说“我等闻铁壁相公名,莫不坠胆”,以使李士彬越加骄傲,松懈防务。然后李元昊用突袭战术围攻金明寨,原来诈降的党项士卒在内部接应,一夜之间就攻破寨城,俘虏了李士彬。接着元昊围攻延州(今陕西延安),宋朝驻延州的长官范雍十分惊慌,立即牒令驻守庆州(今甘肃庆阳)的刘平和石元孙率军赴援。刘、石二人带领人马赶到延川、宜川、洛水三河的汇合处三川口时,已经人困马乏。西夏兵按照元昊的部署,在此设伏以待,从山地四出合击,将宋军万余人消灭殆尽,刘平和石元孙被俘。三川口之战是西夏建国后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充分显示了元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西夏军事力量的强大。

元昊建国后,形成了宋、辽、夏三国鼎立的局面。元昊时期的对外政策,既不同于继迁时期的一贯联辽抗宋,又不同于德明时期的与宋、辽和平相处,而是根据实际利益,随机应变,抗衡宋、辽二国“之势强弱以为异同”。这是十分灵活的外交政策。元昊继位后,同辽联姻,受辽封号。一旦两国因党项叛附问题发生纠纷,元昊在给辽以重创之后又立即以胜求和,恢复两国友好。对待宋朝,结盟于辽,有恃无恐,悍然发动攻掠战争。当元昊看到辽以出卖夏国利益从中渔利,便立即决定同宋媾和,在一向坚持的名分问题上向宋做出了让步。这一步不仅使元昊摆脱了由于长期战争造成的困境,而且避免了两面受敌的危险,同时还可以从宋得到经济实惠,可谓一举三得。

元昊在建国的过程中,很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网罗。西夏建国初,因忙于战争,教育事业并不发达,所以元昊特别注重吸收汉族的知识分子为自己服务。他的“智囊团”除了嵬名守全是党项人,其余皆汉人。重用张元、吴昊,更说明了元昊对汉族人才的重视。张、吴二人为宋华州(今陕西华县)人,“累举进士不第”,而又自以为有王佐之才,不甘寂寞,便写诗明志:“好著金笼收拾取,莫教飞去别人家。”明白表示宋朝弃人才而不用,他们将为异国效力。为了引起西夏统治者的注意,他们到酒馆中豪饮后,在墙壁上写下“张元、吴昊饮此”。西夏巡逻兵发现他们的所作所为,遂将二人带入宫中。当元昊问他们为什么不避自己的名讳时,他们毅然回答,姓都不管了,谁还理会名呢?明目张胆地讽刺元昊接受赵宋赐姓。元昊听后,不但不生气,反而认为他们有胆识,有奇才,立即予以重用、并在数月之内派人潜入宋境将二人的家眷接到西夏,让他们安心为西夏服务。张、吴二人帮助元昊成就了一番事业,充分显示了汉族知识分子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军事的作用。

六、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任过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等官职,遇事敢言,多所建白。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赵顼即位后,擢升司马光为翰林学士。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司马光极力反对,由于其意见不被重视,于是主动要求调到地方上去。熙宁三年(1070年),他以端明殿学士的官职被派往西安,统领永兴军。第二年,改判西京(今河南洛阳东)御史台。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召司马光为门下侍郎,进尚书左仆射,成为反对变法的领袖人物。他任丞相不到一年,就尽罢新法。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病逝,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学识渊博,史学之外,音乐、律历、天文、书数,无所不通。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了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学史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链接:编年体通史

编年体是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继《春秋》之后的又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巨著,司马光自幼好读《左氏春秋》,喜欢编辑旧事以成编。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呈《历年图》五卷,治平三年(1066年),又呈《通志》八卷,作品涵盖周、秦二朝,当时的皇帝宋英宗看了很满意,于是下令在崇文院内设置书局,将颖邸旧书三千四百卷赏赐给司马光参考,并供给笔墨、缯帛、费用、餐点、果物,准许他借阅皇家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藏书,要他继续写下去。

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15年,全力编修《资治通鉴》。他居家极其简陋,夏天闷热难堪,汗水常滴在草稿上。于是请匠人另辟一地下室,“常读书于其中”,“日力不足,继之以夜”,每夜秉烛著书,生病时亦不休息。好友劝他“宜少节烦劳”,他说:“先王曰,死生命也。”就这样过了15年不问政事的著书岁月。

书名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宋神宗亲自为《资治通鉴》作序,赐给司马光。正是这篇序,后来保护《通鉴》免遭毁版的灾难。

《资治通鉴》编修工作十分艰巨,先由助手搜集资料和编写初稿,然后由司马光综合全书,加以增删,再由其子司马康检订文字。在资料搜集方面,单是正史就有17种,参考的野史、谱录、别集、碑志等杂史有300多种,加上龙图阁等藏书,可以想见当时资料之丰富。在撰写前,先由天文学家刘羲叟编订正确年历,以夏历为主,作为全书的骨干,若同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号,则以后来的为定。在撰写过程中,首先把史料摘录下来,按年代顺序,编成“丛目”;各人先修“长编”,编写“长编”时常在每一事中间空一行以备剪贴,务求其详尽,“宁失于繁,毋失于略”;接下来由司马光就长编所载,考其同异,删其繁冗。如范祖禹的《唐纪》成书600余卷,经司马光剪裁、编订为81卷。如果发现汇集的史料互有出入,便要进行“考异”工作,最后方能定稿。

此书虽有不少司马光自己的意见(以“臣光曰”出现),但并非司马光一人完成。为了支持司马光编撰此书,朝廷允许他“自辟属官”。他邀请了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人作为助手,这些人都是当时的著名史家,其中刘攽负责两汉史,范祖禹负责唐代及五代史,魏晋南北朝归刘恕负责。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也加入一起编修《资治通鉴》,负责检订文字。删改定稿则完全由主编司马光一人完成,故行文颇为一致。刘恕之子刘羲仲说:“先人在书局,只类事迹,勒成长编,其是非予夺之际,一出君实笔削。”

《资治通鉴》写作时间一共花了19年,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开始一直到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才完成。司马光一生不写草字,《资治通鉴》草稿全部以正楷写成。由于过度劳累,元丰五年秋天,司马光已罹患“语涩疾”,乃预作遗表,内容提及反对变法的事。元丰七年十一月,司马光《进通鉴表》自叙曰:“臣今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书成之后,只有他的朋友王胜之看过一遍,其他的人只翻一页,就哈欠连连。此书完成后两年,司马光逝世。

《资治通鉴》引起了司马光之后许多史学家的省思,史学家在面临改朝换代、君臣异位的尴尬时期时,往往以《资治通鉴》的撰写精神为原则,强调君臣处理事情与一般人处理事情有所不同。《资治通鉴》所体现的地方史观与社会史观,也有别于官修的新旧唐书的中央史观。例如《资治通鉴》在写庞勋时,不但用郑樵的《彭门纪乱》,还引用了韦昭度的《续皇王宝运录》,贾纬的《唐年补录》等私家著述。

此外,司马光又出版了《资治通鉴考异》30卷、《资治通鉴目录》30卷、《通鉴举要历》80卷三书来替这本巨著做说明。

七、宋江方腊起义

宋江,字公明,绰号“及时雨”,北宋末年山东水泊梁山农民起义领袖。在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为第一号人物。宋江在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一,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因为身材矮小,面目黝黑,人称孝义黑三郎。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

北宋末年,土地兼并十分剧烈,封建剥削也异常残酷,社会矛盾相当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宋江聚集36个人,在京东东路所管辖的黄河以北地区起义,杀富济贫,反抗北宋王朝的残酷统治,引起了统治者的恐慌。起义发生不久,宋徽宗赵佶便诏令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提刑督捕。但由于宋朝军队久不征战,缺乏训练,战斗力极差;而宋江“其才过人”,属下的36个人个个都是强悍猛勇之士,所以,这次征剿不仅没有消灭宋江起义军,反而使其威名远扬。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宋江等人没有像《水浒传》等文艺作品所描绘的那样,入据八百里水泊梁山,替天行道,而是“横行齐魏”,马不停蹄,千里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宋江率众攻打河朔(泛指今黄河下游南北一带)、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省益都),转战于青、齐(今山东省济南)至濮州(今山东省鄄城北)间,攻陷十余郡城池,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日盛。在数万官军的围追堵截中,起义军攻城陷地,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却似一把钢刀,令统治者闻风色变,“官军莫敢撄其锋”,成为一支很有影响的农民起义队伍。

宣和二年(1120年)十二月,宋江率部攻打京西、河北等地州县。宋徽宗赵佶闻知,采纳亳州知州侯蒙“赦过招降”的建策,颁旨招安,但因侯蒙不久去世,此事不了了之。宋徽宗又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前往征讨。宋江避其锋芒,自青州率众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与官军周旋年余。宣和三年初,转向南攻打沂州,战斗打得十分艰苦,结果终因寡不敌众,被知州蒋园率兵击败。二月,起义军继续南下,攻打淮阳军(今江苏邳县西南)。接着又占据楚州(今江苏淮安),进入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境内。在这些激烈的战斗中,宋江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军事才能,指挥若定,谋略过人,战术灵活多变。同时,正如元代陈泰在《所安遗集·江南曲序》中所说的那样:“宋之为人,勇悍狂侠。”宋江作战非常勇敢,身先士卒,带头冲杀,打出了威风,令一些朝廷官吏也不得不承认其有勇有谋。

与此同时,浙江农民起义首领方腊,也率义军连破处州、秀州(均属浙江),其攻势凌厉,北宋王朝十分惊恐。为了瓦解、镇压这两股农民起义军,亳州知州侯蒙向宋徽宗上书指出,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没有敢抵抗的,说明他必有超过常人的才能,不如赦过招降,让他率兵讨方腊以赎过,或许还能平定东南之乱。宋徽宗对这个主意十分赞赏,立即下诏给刚刚以徽猷阁待制出任海州知州的张叔夜,令其设法招降宋江。

张叔夜到达海州后,起义军正准备攻城。宋江和起义军副将吴加亮等人,仔细分析了海州滨海的特点和城防情况,决定从海上突破。他们直取海滨,俘获了大型船只十余艘。然而这一切,都被张叔夜所派的侦探窥视到了。张叔夜连忙招募敢死队一千余人,在近城设伏;然后,再派出小股士卒赶往海滨诱战,同时将精兵埋伏在海边。双方开战后,伏兵蜂拥而上,举火烧毁了宋江的船只。宋江虽然率部勇猛拼杀,给敌人以重创,但见船只着火,退路已断,也不免有些慌乱。这时,张叔夜又乘势发动全面进攻,俘虏了吴加亮。宋江在重兵包围之下,痛感大势已去,不得已率部接受招降。

宋江接受招安以后,又干了些什么事情呢?关于这一问题史学界争论颇大,主要围绕宋江有没有去征讨方腊的问题展开。目前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皇帝喜花石竹木,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派朱勔等爪牙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青溪多产竹木漆,是应奉局重点攫取之地。这种沉重的负担都转嫁到农民身上,尤其是靠出卖劳动力度日的赤贫者身上。

同类推荐
  • 残锋

    残锋

    昭历59年,郕冀战火步入尾声,郕军军仙百里羡与冀军神将项麟在天江城交兵。然而,由于一计之差,冀军几乎覆灭。项麟心爱之人亦为保护他而不知去向。冀亡后,这位大冀遗将踏上了复国寻爱之路......
  • 红楼之婵娟终圆

    红楼之婵娟终圆

    临江仙*阅红楼有感文/迷心寻音旧日芳溪秋云好,可惜过往风光。谁思南下问苏杭,金陵白玉觞,水榭秦淮苍。数不清情愁满地,当年红袖添香。道不尽生死阴阳,盼青鸟来访,却陋室空堂。一曲悲歌,半缕幽情一代芳华,半生流离一双鸳鸯,生死两方,悲剧的力量是动人心魄的,是催人肝肠的,世间好事多磨,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阅毕红楼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而感慨一生者,非陈晓旭一人。阅红楼有三恨一恨红楼未完二恨红尘梦阑三恨红颜命短迷心不才,欲已未冠之龄改红楼悲歌,了却红楼三恨。初试文笔,笑纳批评,有贻笑大方之处,敬请指出。自古美人与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有主意的书友们敬请留言,谢谢啦
  •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在大航海时代刚刚开启的时候,利玛窦试图用记忆术打开中国的大门,改变这个陌生的文化。中国人跟随他穿过大厅,欣赏图画,步入记忆宫殿的深处,走向十字架这个符号所代表的神学象征。利玛窦有八个记忆碎片奇迹般留传至今,四个汉字和四幅圣经故事画,正是通过这些偶然的遗存,史景迁巧妙地搭建起了两个伟大文明相互交汇的完整图景,我们也得以进入利玛窦营造的记忆宫殿,看他在未知的世界里,时而坚定,时而茫然。
  • 汉家大侄子

    汉家大侄子

    公元前209年十月,刘邦与他的伙伴们还在芒砀山为盗。项羽还跟随在他叔父身边,名声不显。一名异世界的穿越者为这一天的到来,已经准备了三年。三年不翅,以长羽翼。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刘信,作为汉家开国皇帝刘邦的大侄子,将一改历史上被封羹颉侯的耻辱命运,在新兴汉帝国的版图上分得属于自己的那一块封土。
  • 霸王本纪

    霸王本纪

    ——自项王而后,历史成了帝王将相的厚黑史,整个民族失去了人格与道德的底线;自项王而后,项羽之后,中国再不是英雄的历史!自项王而后,人们再不崇拜英雄,只崇拜结果.——斯为此书,斯为序!——纵观起点写楚汉类的上百本书,包括我很欣赏的《吕汉》,其实写到后来都有本段历史很难继续架空之感!而为写此书我整整做了近半年的史籍整理,感觉项羽真是一个被后人误读了2000年的豪杰,要是能通过此书告诉各位一位相对来说比较真实的霸王,应该也算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吧!
热门推荐
  • 清风明月一路飘

    清风明月一路飘

    本该拥有一世荣华的嫡出大小姐,被人生生劫持,流落荒野之外,本该清风明月一生,因继母不慈,想除了原本的嫡出小姐为自己铺路。”既然你容不下我,那我也不再仁慈“,
  • 天魔路上都别闹

    天魔路上都别闹

    听说名字太长不会火!原本想起个简单威武霸气的书名~例如:XX之路....XX世界....还听说书名中要带上~黑暗。。英雄。。等等高大的标签才厉害~。。。。。。可惜没想出来~呵呵!其实想真正想起的书名是《逗比路上欢乐多》,想想还是算了~
  • 萌仙丹道

    萌仙丹道

    原本以为穿越就会是主角,从此踏上修仙大道,舞动乾坤豆皮苍穹傲视九重天,没想到却只是一个炼丹小童!好吧,炼丹就炼丹,可这炼出来的都是些什么鬼?没见过炼丹炉还会生猴子的?
  • 清荷剑歌

    清荷剑歌

    有一剑,名清荷。穿越少年郎,仗此剑,开山断水,驱邪斩魑,诛仙弑神,静心袪魔,窥天道。。。。。。什么是魔,什么是仙,请别给我贴标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狩魔之剑

    狩魔之剑

    从噩梦中醒来,以穿越者的身份降临。目睹神秘,踏足超凡,机缘巧合下,他晋升为某个早已灭绝的超凡职业。迷雾之下,谁又能窥见黎明?宿命的开端,始于一幅画。……“以邪恶之身狩猎罪孽,是否足够正义?”他心中已有答案。PS:诡秘流
  • 半世惊鸿客

    半世惊鸿客

    我是檐上三寸雪·你是人家惊鸿客,一起开展一场只要你的情……
  • 布丁的快乐生活

    布丁的快乐生活

    一个有无数宠物的宠物学校,一个为了保卫主人和世界和平的宠物们聚集在一起,开始了爆笑的校园生活。
  • 墨笔龙吟

    墨笔龙吟

    幽云十六州系列,第一本。以召唤为主的龙啸大陆,来吧,看中国文化,享国音盛宴
  • 竹马大人你家青梅又跑了

    竹马大人你家青梅又跑了

    他三岁的时候,被刚出生的她打了一巴掌他五岁的时候,被两岁的她抢了初吻他六岁的时候,被三岁的她一把抓住,扯下了裤子,他一把把她拎起来扔出了门外从此两人的互怼模式开始了(一开始是男主单恋/暗恋女主,后来成了互相暗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