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621600000002

第2章 学会爱自己的孩子

[1]每一个爱里都有伤痕

很多人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生命替代,总想要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理想。还有一些人认为孩子的生命是自己赐予的,孩子享受了莫大的恩赐,将来一定要尽孝道,否则就是失去了伦常。鲁迅先生有段话说得很好,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教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人生中一个最为庄严神圣的时刻,就是孩子的出生。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意味着两个准大人的成人加冕礼,从此他们将成为孩子的父母,担当起哺育和教养的责任。而这样的故事,在不断发生,并永远延续。这是一场生生不息的生命传奇。

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场兵荒马乱的故事。启元的出生也是如此。

那时候,我们太年轻了。第一个孩子流产,一场大出血,差点儿要了我爱人的命。后来,医生一再叮嘱我们,一年半之内千万不要怀孕。但没想到在7个月的时候,妻子还是意外地怀上了。

确诊怀孕的时候,我们没有丝毫的快乐,而是面如死灰,惊慌失措,赶紧去咨询此前的医生。医生细细地听诊,一项一项地检查,最后的结论是——问题不太大。

看着医生的笑脸,我们既放心,也没有完全放下心来。

什么叫问题不太大呢?所谓问题不太大,首先肯定是有问题的,但这个问题,又不是很要命。但是,谁也不敢保证这个不大的问题,会不会转化为大问题,并进而成为要命的问题。

我们就怀着这样忐忑不安的心情,不得要领地、无能为力地等着孩子的来临。应该说,孩子出生之前,我们所做的一切并不成功。

依然清楚地记得,1999年1月1号晚上,妻子在芜湖妇幼保健院待产,晚上我陪她逛街,一直逛到8点多钟。后来,她感觉肚子有点痛,我们才回去。刚到医院,妻子就疼得厉害了,同房待产的人都说,赶紧找医生,应该是要生了。

很快,医生过来把妻子带走了,我守在外面,忐忑不安,简直度日如年,到了11点钟了,孩子还没有生下来。我慌得满头是汗,简直像热锅上的蚂蚁。

后来,有人告诉我,快去买红枣来炖蜂蜜,可以催产的。于是,我赶紧到街上去买,一路狂奔,风驰电掣,我把所有的商店都找遍了,也没有买到。太晚了,很多商店要不就关门了,要不就不卖这东西。我跑一家就责怪一家:“你们……你们……怎么就不卖红枣呢,太不像话了!什么?你们竟然连蜂蜜都没得卖,你们,你们,还做什么生意啊,你们?”

……

当我精疲力竭地赶回来,时间已经是1999年1月1号夜11时56分,七斤二两的小天使,正式降临人间。

生命多么神奇!人生多么美妙!转眼间,我就升格为爸爸!

但这时候,我们更要明白未来我们和这个孩子,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在我看来,每个生命的降临,都是一件不能讨论的事。我们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就把他抛到人间。况且以后的人生好坏,决定权也并不完全在于我们。作为父母,我们只能说,将来孩子人生得意,绝不是我们的功劳;人生失意,也不完全是我们的责任。孩子的出生,父母所做的,就是一件不好不坏的事,而每个生命都完整地属于他自己。

毋庸置疑,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传奇。

在成为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的孩子的基因密码中,这一个独特的精子,曾经是3亿精子中的No.1,曾经是3亿个游泳池中的菲尔普斯,是惊世骇俗的奔跑冠军,第一个把胜利的红旗插在肥沃的高地,孩子的出生,本身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奇迹。

了解到这个事实,我们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让孩子意识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是感谢上苍,我是一个健康的孩子,我的生命力先天就很强盛。我要保持生命的这一份强悍,努力锻炼好身体,强健其体魄。

其次,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我就是我,是一团与众不同的焰火,我珍惜自己的生命和青春,争取每一天都要过得有意思,有意义。

最后,我知道,生命的成长,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和生长节奏,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色彩,无论如何,我必须要拥有一个完整的童年。该经历的风雨,我都必须亲身承受。成长过程,没有人可以替代。

但是,我们更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要夸大自己的竞争性。因为曾经是3亿中的No.1,所以依然要做No.1。事实上,这既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个最简单的理由是,你是3亿中的No.1,那么,其他人呢,谁不是3亿中的No.1?用这个来证明自己具有优越的竞争性,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王阳明的老师曾经问王阳明,你是愿意做圣人,还是愿意做状元?王阳明说,我要做圣人。老师非常吃惊,就问他原因。王阳明说,状元只有一个,必要争得你死我活;而圣人都可以做,人人皆可为尧舜。

其实,我们的孩子,可能都做不了圣人,但我们可以引导他做一个活得有意义幸福的人。有自己的爱好,能够自食其力,把工作和爱好结合得很好,有不少知心的朋友,到处受到欢迎和尊重。

果真能够如此,那么,做父母的就要长久地感谢上苍。

我们为这样的孩子感到庆幸和骄傲,这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孩子。

[2]给孩子取名的教育学

给孩子取名字,意味着给孩子另一个生命。从此这个名字,就有了温度和光彩,永远伴随着孩子,不离不弃。

几乎每一个年轻的父母,都想给孩子取一个好名字,这是父母之爱最初的表达。我认识一位朋友,是个超级厉害的博士,供职于《人民教育》。作为父亲,他非常武断地霸占了孩子的“命名权”,从妻子怀孕的第一个月起,他就皓首穷经,思虑千古,但是到孩子都出生了,竟然还没把名字取好。最后,全家一致表决,取消了他给孩子的“命名权”,他仰天浩叹,捶胸顿足。

不是水平不够,实在是寄托太多啊。

名字里有故事。

我高中的几个同学,名字极为好记。一个女生姓“谢”,芳名就叫“谢谢”。结果弄得全校的人,都追着她喊“谢谢”,女孩子不胜其烦,但多年之后想起来,不也是一段很美好的回忆?

还有一个女孩子,非常漂亮,气质绝佳。她既不和爸爸姓,也不随妈妈姓,但却又把爸妈融为一体。她妈妈是江苏人,爸爸是安徽人。她的名字叫“苏皖”。很多年之后,我一直认为,这是我看到过的女孩子最好的名字。

大学里还有一个同学,姓“艾”,家里居然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艾财宝”,这个名字,给这个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连老师也不敢叫他的名字,谨防全班哄堂大笑。

那个时候,还没有计划生育。我初中的一个好朋友,名叫“李学南”,在家排行老二,老大叫“李学东”,老三叫“李学西”,老四叫“李学北”,还有一个妹妹叫“李学芳”,几个人合起来,就叫“东南西北芳”,也很有味道。

做了老师之后,有一天上课,我给学生读名人的故事,偶尔提到名人名字的来历,学生兴味盎然。

有感于学生的热情,我就势布置了一个话题,让学生收集名人得名的故事,下一节课交流。没想到下一节课,课堂气氛异常火爆,学生踊跃发言……

比如张学良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张作霖特别敬佩西汉的谋臣张良,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所以给他儿子取名“学良”,期待他能像张良一样,做一个叱咤风云的将军。

还有小平的儿子邓朴方,是小平拜托刘帅所赐。刘帅给他取名为“朴方”,取“朴素、方正”之意,期望他首先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还有朱自清,名字中的“自清”,出自屈原的《楚辞·卜居》中的一句话:“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先生以屈原的话自勉,确实做到了一生清白。

还有老舍,因出生于阴历腊月二十七那天,其父为了吉利,取名“舒庆春”。后来,老舍把“舒”拆开,给自己取字为“舍予”,有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自警。老舍先生一生光明磊落,确实人如其名。

还有很多,很多……

由此可见,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有故事。鉴于平常不少学生和父母有代沟,对父母的关心和期望很漠视;而作为过来人,我知道每个父母给孩子取名字的认真和慎重,那里面有着太多的寄托和情感。于是,我因势利导,马上布置学生回家后,就自己名字的来历,采访自己的父母,并和父母做一次深入的交流。回校后,写一篇文章——《名字的故事》。

学生的习作交上来了,我一篇篇翻阅学生的作文,一次次被文中流露出来的真挚情感所打动。

很多学生都说,自己回家之后,谈到自己名字的故事,马上引发了父母对过去的回忆,在娓娓的亲情述说中,学生感受到的绝不仅仅是深情、期望,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生。

许小飞这样写道:“……妈妈说,爸爸为了给我取个好名,买了一本大字典,都快把字典翻烂了,名还没取好。原因是怕名字取大了,孩子不好养;取小了,又不甘心。据说,那时候,爸爸和妈妈每天晚上都商量到点灯,爸妈是多么在乎我啊!可我……”

还有一个名叫“杨柳”的女孩,在文章中深情地写道:“我的妈妈姓杨,爸爸姓柳。爸爸很宠妈妈,于是我就姓了‘杨’。爸爸说,之所以给我取名‘杨柳’,不仅仅因为我是‘杨’‘柳’的结晶,还寄托了爸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丽愿望。当然,更重要的是杨柳,从《诗经》开始,就是文人笔下的宠物,它虽然平凡、普通,但是生命力却很强,它能够让人摸到春天的温度,听到花开的声音,嗅到希望的号角。这就是父母对我的期望……”

“以前,我感觉爸妈和我距离很远,很隔阂,名字的故事解开了我的心结。而爸妈似乎又回到了从前,年轻了许多。原来爸妈并不老土,他们是天底下最浪漫最相爱的人,我是他们的天使,我很幸福……”

还有一个叫刘芳的学生写道:“原来,我很讨厌我的名字,觉得很俗,但名字的故事,让我窥见了父母的隐秘。父亲告诉我,‘芳’是一个很大气的词,从屈原开始,它就成了精神品格的一种象征。而且,刘芳还谐音‘流芳’,父亲还希望我能做一个流芳于世的人,我的担子可不轻啊……我现在很为我的名字骄傲。因为,与‘芳’结缘,我认识了一种无上的真,无比的善,绝伦的美;领略了一种深广,一种宽厚,一种大气;结识了一种乐趣,一种感动,一种思想,一种收获,一种宿命,一种人生。”

……

正是因为对名字有这么多的感性认识,所以,对孩子的名字,我与爱人也是煞费苦心。常常在家里琢磨,爱人姓“程”,我姓“王”。我们约定,男孩子随我姓,女孩子随爱人姓。爱人早早就把我女儿的名字取好了,叫“程墨”。

我一开始想给儿子取名“王子”,意为一个姓王的小子。但是,妻子不答应,说,没有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为“王子”的,除非你想当国王。所以,只得告吹。我一气之下,干脆给他取名为“王俗”,一个姓王的俗人,应该没问题了吧。其实,这个名字谐音“忘俗”,就是大雅。妻子也赞成。于是,就这样定了。

后来,孩子出生的时候,我正师从中国著名的红学大师孙文光先生,孙先生和师母都是教授,而且视我为亲人,甚至主动提出要借钱给我们做剖腹产手术。

我和爱人几乎同时想到,为什么不让孙教授给我儿子取名字呢?

孙先生是北大研究生会的主席,闻一多关门弟子季镇怀的研究生,28岁参加中国文学史的明清两章的编写,用阶级观点看红楼梦观点的提出者,该文被毛主席看中……

如果让孙教授给我儿子取名字,那么,孩子将来有一天长大了,他对北大,对闻一多,对红楼梦,对孙文光先生,就会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他也会有一种历史感,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于是,我向我的导师提出来。老师非常感动,说,取名字是父母的专利,我们怎么能代劳呢?我说了我的想法,老师更加感动,于是,答应下来。

整整一个星期,我老师和师母,常常商量到深夜,弄得很疲惫。最后,定下来的名字叫——王启元。元,既是元旦出生,也是第一名的意思,三元及第,霍元甲,元是第一,甲也是最好。孙老师还认为“元”是汉字中最大的一个字,一元复始,元气淋漓,一定要用。王,不用说了。关键是这个“启”字,启大开大合,有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启元,开启一个纪元,恰恰是面临世纪更替。老师又说,更重要的是,元,谐音妈妈的“媛”字,启,又暗扣爸爸的“开”字。从音调上来说,王是平,启是仄,元又是平。王启元,正好是平仄平,符合音韵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小时候,我有一对小伙伴,是弟兄俩。他们两个人一个叫朱喜,一个叫朱康。貌似名字不错,可后来小伙伴们都追着他们叫——猪糠、猪屎。

很多年之后,我才明白这个绰号,对那两个孩子幼小的心灵,绝对是灭顶之灾。事实上,他们很早就辍学了,而且不参加任何同学聚会,也许他们还没有从当年的阴影中走出来。

由此看来,孩子的命名,岂能不在意?

如何给孩子取名呢?不妨把握几个原则。

其一是纪念意义,纪念孩子的出生时间、季节或地点。

其次是教育意义,让孩子感觉到名字里的寄托,从而争取名实相符。

再次是和谐意义,让孩子感觉到生命的传承,从而享受到家庭的温馨。

最后是音韵和谐。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名字有歧义,不能是谐音不好的东西,让小孩子当作绰号叫。当然,也不能用生僻字,因为别人害怕读错,就不愿意叫孩子,无形中使孩子失去了很多机会。

[3]该不该给孩子换一个环境

家长们常常要问,该不该给孩子换一个好的环境?怎么样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

我的观点是,不可一概而论。环境不起最决定性的作用。历史上孟母三迁,孟子成为亚圣。照理说,亚圣的号召性肯定是很强的,一定会有无数的父母三迁甚至多迁,但真正成为大才的为什么只有孟子呢?

实践当然是检验真理的一个标准,但谁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由于历史经验的不可重复性,有的获得了实践的检验权,别的实践就没有了检验的机会,谁能保证它不是真理?孟母三迁使得孟子成为亚圣,但谁能保证孟母没有三迁孟子就成不了亚圣,或成为第一圣人?环境的确很重要,但环境中的人更重要。

启元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离开安徽来到江苏,算是给孩子换了一个大环境。在离开故土的时候,我的内心非常挣扎。我曾经写过一段非常痛苦的内心感受。那种剥离故土的挣扎,一直到今天还经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对于我的出走,很多朋友都不理解,尽管原先我多次说过要走,可是当我真的离开的时候,朋友们还是十分惊诧、迷茫。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我可是一个成功者啊!可是,又有谁知道一个所谓成功者的郁闷?

1998年,对我而言,绝对是重要的一年。见习期刚满的我,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在教学比赛中连过四关,从一万多名教师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无为首届教坛新星,我上了报纸……有了这个不凡的起点,我不断努力,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教师,2002年又被人民政府授予“十佳师德先进个人”光荣称号。特别争气的是我的学生,还屡屡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金银奖。而当时的我,只有中教二级的职称,竟然被聘请做市级高中语文命题员……所有这些,在朋友们的眼里,似乎都成为我不应该离去的理由。

那么,我为什么要离开?

原因肯定有很多,但重要的就是孩子的教育。

启元出生的时候,两边的老人都没空来照顾孩子,我们两个大人带一个孩子,非常辛苦。后来,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候,我丈人和丈母娘把孩子接过去了,整整帮我们抚养了一年。去的时候,启元还不会走路,回来的时候,他已经能够满地跑了。

孩子如何从不会走路到摇摇晃晃地走路,如何迈出他象征性的第一步,我没有亲眼看到。当初这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而现在,这成了我们内心一个无法弥补的缺憾,成为我生命里的一段空白。我们错失了孩子成长中重要的一环。

启元到了上学时间,因为幼儿园离我们很远,而且都不正规。再加上小学就在我们学校旁边,我和妻子一商量,干脆就不上幼儿园了,直接让启元上一年级。因此,小启元上一年级时是班级最小的小不点。

小学的两个老师,让儿子很多年之后,还是印象深刻。不过,这两种印象截然相反。

一个是他的数学老师,有一次下雨,学校里坑坑洼洼的地方积了一些水,儿子一不小心掉到水洼里去了。那是一个冬天。小启元的数学老师,一个老代课教师,跳到水坑里,把儿子抱起来,哄着儿子,送到我家里来……

那个时候,儿子的记忆还很模糊,但他一直都记得,后来,还经常和我们提起,乐于听我们回忆当初的细节。他说,他能感觉到数学老师对他的好,因为他的笑很温暖,还喜欢轻轻地刮他的鼻子。

我后来常常想,大人对孩子的关爱一定要发自内心,哪怕一个一年级不到的孩子,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爱的温暖,并在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

但班主任就不同了。班主任是一个厉害的中年女教师,因为儿子太小了,可能影响了她的班级排名,始终对启元不太友好。我们也曾为此苦恼过,还曾经厚着脸皮给班主任送一些礼物。但时间一长,效果就打了折扣。

有一天放学,我去接儿子,校园里空荡荡的,只有启元班级里灯火通明,班主任正在给孩子们补课。

透过窗户我没看见启元,不知道孩子去哪了。我就顺着班级找,突然眼前的一幕,让我的心瞬间就碎了。

我儿子,我们的小启元,在教室的外面,蜷着身子,半扒在窗户上,对着教室里焦急地张望……

我跑过去,一把抱起我的儿子,就往家里走,心里充满着悲愤。我不会责怪一个老师,永远不会责怪孩子的老师。但我不会原谅那个老师,不会原谅她的无知的粗暴。

我问儿子,为什么老师要让他在外面呢?儿子说,老师说他小,听不懂。一旦补课,就让他一个人在操场上玩。

我肺都气炸了。这样的老师,怎么教书育人啊!她难道不知道把一个小小的孩子孤立在集体之外,对孩子而言,是多么大的一个伤害。

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离开这个老师,离开这所学校,给孩子换一个好环境。

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特别落后,我终身都深受其害。比如说我,因为普通话的原因,失去了代表地区比赛的很多机会。可以说,普通话是制约我发展最大的瓶颈。现在,我绝对不能让我的孩子重复我的老路,还没有竞争,就输在起点上。毋庸讳言,农村小学确实有一些代课教师抑或过去的民办教师,他们像陶渊明一样,又上班又种田,很多时候,他们传授的不一定是文明,而极有可能是愚昧。一旦孩子在幼年就种植下愚昧的种子,我不知道他们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抚平。

对于家乡,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我的青春、热血、拼搏、汗水,我一生中最美丽的花样年华和最纯真的思想和感动,都留在家乡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了。我也没有什么要证明的,我该奉献的、我该获得的、我该创造的,我全部做到了,于是我选择了逃走。

我想有一天我会和儿子交流,当初,我们做了一个多么大的决定,放弃了铁饭碗,就是为了给他一个好环境,还有“莫须有”的一种好教育。

我和妻子约定,无论将来如何,我们绝不后悔,因为这是为了我们的宝贝。为了他,我们可以从头再来,重又走进风雨……

[4]好孩子都有一个好妈妈

最好的教育到底是什么?

答案肯定有无数种。但是,好妈妈肯定是答案中的一种。在我们探究成功教育的时候,我可以大胆地说,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妈妈。

读老舍的《想北平》,其中有一段话,非常感人。

老舍说:“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事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老舍用对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那种独自微笑,独自流泪的生命体验,实在太感动人了。于是,想起要读一读老舍的《我的母亲》,如此才能更加体会老舍对北平如母亲般的情感吧。

一读,再读,竟然放不下了。一个念头萦绕在我的脑海,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

“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关注几个关键句,二十多个教师,应该有很多好老师了吧,否则老舍也不大可能是后来的样子。但这些老师的教育,无论是知识教育、道德教育,还是技能教育、文章教育,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母亲的教育。

母亲是不识字的老师,但却是真正的老师,这是为什么?最好的老师不是经师,而是人师。母亲把性格和习惯传给我,母亲的教育是生命教育。她用血汗灌养,用生命感化,用灵魂牵引。

弗洛姆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关于爱的教育:

“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是他生命的活力;他给予另一个人的是他的欢乐、他的旨趣、他的理解、他的知识、他的幽默、他的悲哀,他给予他的生命活力的全部表达方式和全部证明方式。这样,在给予他的生命时,他使另一个人富有起来,通过提高他自己的生命感,他提高了另一个人的生命感。他并不为接受而给予,给予本身便是极大的快乐。”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好的教育吗?

又想起了另一个大家——胡适。一生获得35个博士学位的胡适,不仅是北京大学的校长、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的院长,而且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是中国一等一的文化名人。但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胡适这样说: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的成功也是来源于母亲的教育,甚至完全归功于他母亲的早期教育。这是为什么?我们不妨探究一下胡适母亲的教育。

首先,是完全的做人教育。冯顺弟要求儿子不断反省自身,这是她做人教育的核心。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叫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冯顺弟也是一个文盲,但却以一个母亲的敏感和敏锐找到了一个最好的教育方式,那就是自省。可能是胡适的父亲是一个大先生,虽然早死,但母亲要求胡适承继其父的遗风吧,又或者,就是她自己为人处世的经验告诉她,自省,乃是做一个好人的重要功课。于是,她就一天不落地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了。

对于孩子的教育,冯顺弟是舍得投资的。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种投资简直骇人听闻。据《胡适传》记载,当时绩溪上庄一带,蒙馆学金很低,每个学生每年一般只送两块银元。胡适母亲却与众不同,据胡适回忆说:“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

先生从此便对胡适另眼相看,认真地为他讲书,一字一句,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胡适后来回忆说,他“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这不能不说是母亲的投资产生了效果。

还有一件事,族中胡守焕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胡适的母亲得知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四方借钱,终于买下了。尽管那本书,她一个字也不认识,但她相信自己的儿子,相信读书人的眼光,相信自己教育出来的人的品质,宁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满足儿子读书的愿望,这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从23岁守寡,挣扎着熬了23年之后,冯顺弟怆然去世。一辈子寡居艰辛的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她培养出了一个历史伟人,活在历史的长河中,唱着《大风歌》。

假如说,胡适的学问,像巍巍昆仑一样巍峨,那他的母亲,也许更要高大。

回想现在,我们很多学校只教书,不育人,也无须育人。高考是不考育人的。我读高中的时候,我校有一个流氓,是我们农村实验班的,那家伙聪明绝顶,但却什么坏事都做。

有一年中秋节,他竟然在朗朗月光下,把学校实验室里的显微镜,哼着小调往自行车上绑,准备运出去卖钱,结果被学校保卫处抓住了。保卫处的人都傻了,这家伙,赤裸裸的,胆子也太大了。

但是,学校考虑到他优异的成绩,只简单教训了几句,就把他放了。谁知道他的胆子越来越大,最后锒铛入狱。

在审讯的时候,这个家伙交代,因为多次被班主任叫到家里,苦口婆心地教育。时间到了,就留他吃饭,而他也多次顺手牵羊,偷了班主任家不少钱财。呜呼,天下还有这样的学生吗?

在看守所里待了大半年,只有三个多月就高考了,也许是他发了奋,也许是他找了人,也许是关得够长了,总之,他最后居然还是被放出来了。按照情况,他是绝对不允许高考的了。但东郭先生的学校竟给他改了姓名,重新制作了档案,让他在考场上治病救人,叱咤风云。

后来,这家伙在高考中大放光彩,以694分考取复旦大学。学校这一次又赌赢了!

只是,我不知道这样的人,走入社会究竟会怎样。但这就是我们今天教育的现状,能够逮到名校,你就是好猫。

在这种畸形的教育生态之下,很多的老师,眼睛盯着成绩,根本不在乎学生的人品,做人教育更是荡然无存。成绩好才是真的好,你走之后,哪管罪恶滔天。

就算本来的爱,那种爱也是有条件的。因为我有责任爱护你,所以你必须听我的,爱你,是为了控制你。那么,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爱呢?

没有了尊重,责任就变成统治和占有。尊重并非惧怕和敬畏。按照其本来面目来看待人,意识到他的独特个性,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这就是尊重。尊重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尊重意味着无利用。胡适母亲同意帮胡适买那大书,就是对胡适的充分的尊重和爱。

弗洛姆这样说:“爱的本质是主动给予,不是被动地接受。爱是一种主动活动,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它是‘分担’,而不是‘迷恋’。”

家长在给予爱的过程中,给予者使接受者身心中的某些东西复苏,而这种复苏过来的东西又反馈给给予者。给予者使接受者也成为一个给予者,而且双方共同分享他们共同使之复返生命的东西。

这才是真正的爱,爱也是需要学习的,并且能够流通。

这种传说中爱的教育,我们在两个伟大的母亲身上都看到了,我们为之汗颜,并唏嘘不已。

好妈妈是最好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但好妈妈的“好”究竟应该在哪些地方着力,我们应该从这两个伟大的妈妈身上汲取营养。

启元的妈妈对小启元的爱简直惊天动地。小时候小启元拖着鼻涕是常事,考虑到孩子的鼻骨还很脆弱,大人不宜动手,小启元的妈妈总是用嘴巴把他的鼻涕吸出来,而她自己实际上还有洁癖,这就是一个平凡母亲体现出来的爱。

但在品格教育上,启元的妈妈一点也不含糊。但她很少说教,让孩子做到的事,她总是无言地去做,让孩子耳濡目染。她非常有耐心,在她看来,教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美好。她诚实、淡泊、待人热情、做事有始有终……她把一个个美好品格带给了孩子。她用自身经历传给了孩子两句话:富贵不张扬,贫穷不落魄。

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妈妈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从妈妈身上看到他的未来,每个妈妈都用生命书写着纪伯伦的诗《关于子女》: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5]爸爸永远都要在现场

湖南卫视的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节目异军突起,以17.85%的收视份额位列蛇年综艺节目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收视冠军。

作为一档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何以如此吸引眼球,成为大家最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个现象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不妨来看看海子的一首经典诗歌《村庄》。

村庄里住着

母亲和儿子

儿子静静地长大

母亲静静地注视

芦花丛中

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

我妹妹叫芦花

我妹妹很美丽

村庄里住着母亲和儿子,爸爸哪里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总是面目模糊,但却具有巨大的威慑力。在崇尚自由的诗歌里,父亲常常是一个缺席者,因为在家庭的伦理中,父亲既是家庭的保障者,也是规则的制定者、秩序的维护者,父亲是把双刃剑。

如果节目名称是《妈妈去哪儿》,这个节目一定完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妈妈一直在这里。但《爸爸去哪儿》关注度就高了,因为父教缺失一直是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

我们从不缺乏母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的母亲文化源远流长,蔚为大观,与此相应的是,我们母教也大为兴盛。但很多时候,我们是否忽视了父亲的爱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父教?

从传统教育中的严父慈母,一直到现在的父主外母主内,孩子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孩子妈的事,父亲只管挣钱。只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母亲把孩子交给父亲来“执行家法”,要不然家庭教育基本上没有父亲的事。而父亲扮演这种角色的尴尬,也使得父亲和孩子失去了天然的亲近感,避躲父亲成为一个趋势,贾宝玉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母亲教育孩子时,常常说,孩子你再不听话,我就告诉你爸了。这种教育,父亲其实并不在场,并基本上沦落为一个符号。可以说,父教缺失是中国家教的死穴。

不久前,孙云晓先生对“中美日韩高中生的比较研究”显示:高中生的首选倾诉对象中,中国父亲的排名是4个国家中最低的。

对于这一结果,我们一点儿也不奇怪,只觉得十分有趣。我们的父亲不大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对孩子的要求却是最高的。这是典型的“小投入、大产出”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也许他们是这样想的:“我负责挣好钱,你们负责读好书。”这两者就像是一个契约,一种交换,否则孩子就辜负了老子,就没有良心,就是不孝。

我们不妨和日本做个比较,日本的教育是鼓励孩子做普通人,我们的教育是让孩子做非凡的人。中国的传统一向是不甘心平凡,这当然有积极意义,但非凡毕竟是极少数,僧多粥少,这就是矛盾所在。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阿德勒认为,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母亲之爱和父亲之爱。无论缺少哪一个方面,孩子的成长就是残缺的,不完整的。

母亲之爱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教育和指导孩子怎样为人处世,怎样面对将来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的爱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也不应该助长孩子的依赖性。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鼓励孩子最终能够离开自己。父亲的爱应该坚持某些原则并对孩子提出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专横而粗暴。父爱应该帮助孩子认识自身的力量和能力,建立自信,最终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摆脱父亲的影响,独立健康地成长。

孩子婴幼儿时期,以母亲之爱为主,孩子感到安宁、温馨、安全和温暖,建立起对世界的初步认知和联系。到了小学阶段父母之爱,责任各半,感性和理性匹配,规训和教化同在。到了初高中阶段,母亲之爱的影响力逐步下降,父亲应该承担主要的教育责任,但我们正是因为传统的思想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的挤压,使得父教严重缺失,又因为男教师的严重缺乏,使得孩子人生教育中阳刚一面大为欠缺。这对孩子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发展极为不利。

和谐的教育,应该是孩子在母亲之爱和父亲之爱的交融中成长,并在青春期,通过对父母权威人格的降低中,通过叛逆或者是打碎,重新建立起自己的价值底座,然后健康地阳光地成长。我们乐于看见孩子们对我们的依恋,也希望看到孩子对我们的背离,只要这是他们成长的必需。

由于工作的繁忙,我真正陪伴启元的时间并不多。但是,每个周末,我们全家都要在一起看电影,电影成了一个重要的载体,我们借助电影交流,用一种我们刚刚学会的共同密码,和孩子交流。

启元还常常和我掰手腕,这些年来,由过去对付启元两只手还绰绰有余,到现在,我和他公平竞争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一种幸福感伴随着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

“孩子像河流一样唱着歌流去,冲破所有的堤坝。但是,父母却像山峰那样留在那里,忆念着,满怀依依之情。”这是泰戈尔的诗歌:尽管有一点痛,但我们还是快乐着。

爸爸永远在现场,永远参与孩子的生命成长。但在和孩子沟通中要注意“五到”:

第一是眼到。留意孩子的表情和精神状态,把握孩子的心理,做孩子的知心人。

第二是耳到。认真聆听,不说教,不训斥,不辩论,让孩子完整表达自己。

第三是口到。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谈,不以“忙”,“别妨碍大人”等话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第四是手到。适当抚摸孩子,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背,或者握住孩子的手,传达一份爱意,一份理解,一份支持。

第五是心到。这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切身感受到孩子的心情,然后给孩子提供建议,让孩子独立选择。

[6]爸爸的童年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孩子有时候会关心爸爸的童年,这是好事。

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忆苦思甜,用成人腔调对孩子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而要真正回到我们的童年,回顾过去的生活和所思所想,用还原的童心与孩子对接,与孩子零距离交流。

启元小时候非常喜欢他爷爷,之所以喜欢爷爷,实质上是喜欢爷爷家的老牛。只要爷爷说一声,孙子哎,我带你去骑牛,启元一定是一跳三尺高,大喊一声:爷爷真好!然后,跑得屁颠屁颠的。

老牛是儿子的最爱。孩子不知道,其实老牛也是我的最爱。

有一天,儿子问我,小时候,你是不是经常骑牛?我说,对,爸爸小时候是牧童,放牛是我的一半职业。儿子惊掉了下巴,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职业。然后,我给儿子讲起了我和牛的故事。在故事的叙述中,我觉得气氛和天空都变了,那一天,我和儿子都是孩子。

记忆中有一只老牛,在我们家很多年,几乎陪伴我的整个童年。

小牛是我们家老牛的孩子,也就是家生崽。

有一天,我问我爸爸小牛的父亲是哪一个,父亲竟然回答不上,这让我对他大失所望。从此我对小牛更加同情,甚至有一点怜爱,它生下来,就没有了父亲,更难过的是,它还不知道自己没有了父亲。

小牛一天天长大,越来越强壮,头顶上长出了月牙形的角。角的长成,意味着一只健壮的牛的诞生。那时候,我也没有弄明白,一只健壮牛的长大,对于一个母亲,究竟意味着什么。直到有一天,父亲突然告诉我,第二天就要把老牛卖掉了。老牛累不动了,要卖肉牛。所谓肉牛,就是卖过去之后,最多休养两天,老牛就要被杀掉,然后变成很多餐桌上的牛肉。

第二天我上学去了。回来的时候,老牛已经不在了。据说,父亲牵它走的时候,它先是赖着不走,等父亲扬起鞭子,才不得不走出屋子。反抗是没有用的,这是多年来它得出的教训。走出之后,突然间它又跪在地上,流泪不止……

对于小牛,我有两件事,实在对它不住,偶尔想起,还是不能释怀。

一件是逼着它打架。

那个时候,最快乐的事就是放牛了。我家门前不远处,就是一条大河。除非迫不得已,牛是不敢过河的。因此,我们这些伙伴,只要把牛赶到河堤上就可以了。河堤上一望无际都是青草,牛能吃很久很久,似乎永远也没有把河堤上的草吃光过。这时候,我们都能尽情享乐,疯,打牌,下棋,玩游戏,到了晚上,一一把牛找回来,骑上去,前呼后叫,回家。没有牧童的短笛,却有心旷神怡的快活。

有一天,邻村的一个坏家伙,放了一头精壮的大牛。这头牛一看到我们家的小牛,就呼啸着冲过来。小牛落荒而逃,差一点把我踩到。那家伙竟然哈哈大笑!

我把小牛牵到远远的地方,躲开他,谁知道那个家伙一会儿又跟过来了。大牛虎虎生风,小牛落荒而逃。如此一而再,再而三,我终于惹火了,拼命鞭赶小牛跟它干。我们可以站着死,决不跪着生。人不可有傲气,牛不可无傲骨。小牛在我的鞭打下,终于迎上去,但是,刚一靠近,还没交战,就撒腿就跑,跑得屁滚尿流。我赶过去,把牛的缰绳短短地抓在手上,狠狠地打,我气急败坏,恨铁不成钢。

正在这个时候,那个家伙又牵着牛过来了。我心头火起,不再指望牛了,从来没有打过架的我,色厉内荏地警告那个家伙,那家伙脸上挂不住,自然不依不饶,终于,我们俩干了一架。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我居然敢和他打架,我可是一个乖孩子啊,而那个家伙,却是当地的一个小霸王,家里弟兄好几个,抱团欺负人。我们哪一天不是被他欺负,不是躲着他?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我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个家伙摔倒在地,我的心怦怦直跳,又紧张,又刺激。我说:“你还敢欺负人吗?”后来,我把这个家伙抓起来,悠过来悠过去,旁边有人起哄:“把他扔到河里去!”“把他扔到河里去!”我问:“信不信我把你扔到河里去?”他终于恐惧了,一个劲求饶,我清楚地看到,他的脸都绿了。

也许是受到我的鼓舞,小牛突然冲过去,对着那头牛的屁股,狠狠一家伙,那头牛一个趔趄,跌倒在河沿下,爬起来,就是跑,跑,跑……

几天之后,那头牛看见我们的小牛,远远地躲开。那个人也不例外。实质上我心里怕得很,生怕他要寻仇,我知道他们家三个兄弟。我虽然也有一个哥哥,但如果知道我打架,首先教训我的,就是我哥。

江山和威风都是打出来的,这是我很小就明白的一个道理,但我却没有勇气去实践它。这也是我人生中唯一的一次打架。

还有一次,我玩疯了,很晚才回来,就选择了一条捷径,那条路我从来没有走过。一路上,我赶着牛,一路狂奔。走到一个下坡的时候,小牛拼命不动。死猪不怕开水烫,我狠狠地抽打它,它只是收紧了自己的屁股,任我打。

天已经快黑了,远方,我似乎听见妈妈叫我吃饭的声音,回家晚了,妈妈是要责骂的。因为人很多,要轮流洗澡,妈妈晚上还要洗好衣服,我必须顾全大局。我实在急了,挥起棍子,狠命地打下。小牛终于迈步奔下去,一棵歪脖子树横在路上,把我从牛背上扫下来。不知什么时候,我苏醒过来,四下里一片漆黑,满地都是叶子,我的嘴里还有泥土……

裤子破了,腿上有一块很大的伤口,小牛,正用湿润的舌头,慢慢地舔我的伤口,有一点痛,也有一点痒。那个时候,我终于明白,小牛是知道下面的状况的,或许是看见了,又或许是感觉,我骑在牛上,一定会被树枝剐下来!但我那个时候,却不依不饶,一定要报仇,可是,棍子也不知道摔到哪里去了。我口里喃喃咒骂。

突然,牛跪了下来。电光石火,它的母亲,那头苦命的老牛,负载着我童年的很多记忆的老牛,曾经就这样跪过。我一下子忘记了它的不是,似乎也忘记了疼痛。我忍住痛,从它的角上爬上去。牛驮着我,慢慢地、平稳地走回家……

生命的成长,是和牛相关的。我甚至不敢设想,假如没有牛,我的生命会是什么模样?是牛,让我明白了生命和死亡、艰辛和劳作、怯懦和勇敢,以及哭泣和感恩……

后来,我进城读重点高中去了,只在放假回来时,才和牛相见。牛在我们家待了那么久,它已经成了老牛了。安闲,顺着眼睛,波澜不惊。这个时候,牛有一间专门的小屋了,在外间,里间堆积着一些杂物。回家之后,我和母亲提出来,我需要一个人一个房间,于是,母亲就把那间杂物间整理出来,我住在里间,牛住在外间。

梁上是隔开的,母亲很节俭,这样,正好两个房间可以共用一盏灯。每天我读书写字的时候,老牛就在外间吃草,然后,就是慢慢地反刍,像在咀嚼往事。四下里有稻草的清香,有蝈蝈的叫声,偶尔还有昆虫的飞舞,在灯的周围,而牛,始终用春蚕一样的旋律伴我入眠。

母亲说,最奇怪的是,自从我搬进去之后,牛就不在房子里拉撒了,一次都没有。我这才想起,牛也是要拉撒的,不知道牛是怎么憋住的,它一定是很小心,珍惜这段和我相处的短暂时光。

很多年之后,这都是一段极其温馨的日子。生命的某个阶段,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牛郎,只是没有七仙女。

牛的故事说完了,儿子的眼睛里竟然有了泪光,我什么也不说了,拥抱了一下儿子。我知道有很多东西,无法说,也不用说,需要时间来酝酿和体悟。这就是在教育中,我们为什么要相信岁月,相信种子。

但我越来越坚信,爸爸的童年是很好的教育,所有美好的东西,我们都需要和孩子分享。当分享成为父子的一种常态,我们就能打破代沟和隔阂的宿命,我们就会在孩子对我们的分享中保持一种童心,我们不仅被尊重、被需要,也被信任,最终达到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最高境界,何乐而不为?

[7]经常带着孩子疯一把

启元在芜湖的方特欢乐世界玩过之后,觉得很爽。但唯一的不爽,是我们没有陪他玩。他所说的刺激和感受,我们无法领会,他的快乐也就少了很多。这就像我们看一场足球赛,一个人看,总没有很多人看有意思。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

因为这个原因,启元几次提出来,希望他做向导,带我们好好玩一次。于是,假期里我们陪同儿子,一起疯了一把。

方特没有大小之分,长幼之别,走进方特,你就是孩童,就融入了欢乐世界。

“飞跃极限”中,我们一起扯着嗓子惊呼,我们从埃菲尔铁塔的缝隙中呼啸而过,蓝色的海水打到我们的脚上,我们的衣服牵绊着自由女神像,我们越过布达拉宫,从故宫的中轴线一切而过,我用我的脚给整个皇城做了一条切线。然后,就是草原,浩瀚的无边无际的草原,最后,我们不断地升腾,直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突然,我们直接坠落万丈深渊,在雅鲁藏布江上飞翔,巨大的海鸟,扑扇着翅膀,还有迎面而来的巨浪……

第二个栏目是“星际航行”,可想而知,我们驾驶着宇宙飞船,在广袤的外太空中航行,我们见识了一个无限神奇的世界。无数的陨石,每一块都有几栋楼大小,铺天盖地砸来,我们的航天器,灵巧地躲过一个个危险,在我和儿子的惊呼声中,安全抵达我们要去的未名星球。

等待探访“神秘河谷”,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买了两套雨衣,把自己包裹得像一个雨人。儿子再三叮嘱我们,一定要把雨衣穿好啊,不然一定死得很惨。

好容易坐上一只小船,估计有20多个人。我们出发了,一路上都有阴森森的叫声,突然,墙壁被推开了,一个骷髅头伸了出来,引来几个女生的惊叫。然后,四面八方都伸出青筋暴露的枯黄的手——恶魔的手。我们就这样经历恐怖。突然,我们的船离开水了,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上山顶,也不知道升了多久,我们终于到了山顶。

有人提醒我们最刺激的一刻就要到了,我屏住呼吸,咬紧牙关。

嗖的一声,我们的船成了飞船,飞向空中,然后,像断线的风筝一样坠落,坠落,溅起数丈高的巨浪,我们全部被水淹没了。我浑身湿淋淋的,因为坐在后排,整个浪都涌进来,我的屁股全湿了。

最糟糕的是,天灾过了,还有人祸。经过游人区的时候,很多人都用水枪和水炮干我们,把我们往死里整,因为和我坐一排的是两个大美女,我们那一块成了重点打击的区域。

上岸的时候,我才发现,很多人脱掉雨衣,马上加入了人祸的行列。一块钱放三炮,或者一块钱20秒水枪。有一个白领女人,长得非常秀气,估计有30多岁了,一开始不好意思,怯生生的,干了一会儿坏事,觉得刺激,干脆端起枪,疯狂扫射。

“维苏威火山”也非常刺激,本来不想玩的,我害怕那种尖锐的刺激,但是,儿子提醒我,爸爸,组织考验你的时候到了,你不可以退缩的。既然是儿子这个最大的“组织”考验我,我自然不能拒绝,拼着老命也就上了。很多人都在互相提醒,不要吃东西,防止下来要呕吐,我心里更是忐忑不安。

再后来,我豁出去了,想,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正安全是没问题的,反正是不会死人的,反正等一会儿我还是会正常的。这样想着,就不再前怕狼后怕虎的了。

到了我们,坐上了飞车。工作人员让我们把包和眼镜全部摘掉,做好最后的准备。我们的过山车,是要穿过火山,所以速度更有要求。这样的项目,只要你一坐上去,马上就会后悔的。

果然,随着过山车往山顶上爬去,哐当哐当,我的心也随之咚咚咚敲起了战鼓。突然间过山车一泻而下,如一条扭动的长龙,从山谷中迂回曲折,我们整个人都被甩起来,屁股离开了座位,身体一会儿倒向左,一会儿倒向右,时间一下子凝固了,大脑一下子空白了,意识一下子麻木了,耳朵一下子什么也听不见了。

终于,车子缓缓地停了下来。谢天谢地,总算下来了。但过了一会儿,过山车又往山上爬去,哐当哐当,似乎永远不会停歇,要比上一次爬得高得多,原来第一次是小意思,只是让我们喘息一下,更刺激的还在后头,后头简直是生不如死……

方特回来之后,儿子问我感觉如何。我说,这种感觉我说不出。总之,就是我太喜欢了。

回头想一想,人一生中不为功利,真正为了快乐而做的事情,是多么稀少啊。然而,一个人活在世上,又必须要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充实,有意思。假如,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只是觉得这件事情非常美好,他被美好吸引,他愿意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他就体验到了最大的快乐。这种人才是幸福的。

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也应该这样,他必须要有自己的一个精神的小屋,有自己一块独特的园地,他在这个园地里,挥汗如雨,侍弄花草,他不是要出售这些花草,他只是为了春天或者为了美丽。唯有这样的小屋,才能淘洗去世俗的尘埃,使我们活得简单并且纯粹。这种简单,能够使得我们剔除外在的束缚;这种纯粹,能使我们活得比较自由。

因为陪儿子疯了一把,儿子也和我们更贴心了,我们也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这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必需。和孩子能玩到一块,才能说到一块儿,打破父母的权威,孩子才能真正成长。

陪孩子玩的注意事项有:

第一,最好是孩子主动提出来,父母欣然呼应。

第二,最好听从孩子指挥,相信孩子会安排得井井有条,这既是充分信任孩子,也是锻炼孩子。

第三,一定不要附加任何条件。玩就是玩,玩既是目标,也是结果。

第四,一定别忘记谢谢孩子,感谢他带给我们那么多的快乐,并约定下次游玩的地点和时间,让未来永远都在憧憬之中。

[8]抢着做孩子的第一粉丝

启元八周岁的时候,读三年级,可在我眼里,他仍然是小不点。现在,我该对他刮目相看了。前天晚上,他突然出了一道数学题,差一点就难倒了我。于是,又回忆起儿子从前的种种。

一年级,儿子曾经就练习上的一个词倒过来变成另一个词来求教我,比如“火焰”倒过来变成“焰火”,“青年”倒过来变成“年青”。当我告诉了他规则,儿子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竟然要挑战我。我自然是慷慨应战,结果,他一餐饭不到的工夫就想了十组,比如,“天上、上天,楼上、上楼”等等,而我只想了三个。结果自然是儿子大获全胜。

从儿子的身上,我常常看到自己的影子,更多的时候,他简直就是我的偶像。

儿子三周岁的时候,看到我们每天早晨都要做仰卧起坐,于是他也跃跃欲试,扬言能做一百个。结果,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儿子涨红着脸,终于做到了一百个。那种体质、那种永不服输的精神让我们没法不动容。

后来到了外校,一年级的时候,儿子非常喜欢悬梯,两只手抓着,悬挂在上面,从这边到那边,一开始一个杠换一下手,后来是两个,再后来是三个,最后是四个杠一换手,让高年级的学生都叹为观止。结果儿子手上起了指甲大的血泡,再后来血泡破了,儿子满手是血。老师吓坏了,带他到医务室看,刚包扎好,他又挂在上面了。喜欢就勇往直前,这就是我的儿子!

儿子是外校全年级最小的学生,而外校的小学部又是全市最好的小学,有很长的时间儿子都是班级的倒数第一。我从来不管他成绩,还常常陪他在家看电影,儿子对电影的兴趣和我一样大,学习被我俩扔到了九霄云外。

到了三年级,某一天,我们突然收到老师的短信:“热烈祝贺王启元同学获得三年级数学竞赛一等奖(唯一的满分)!”放学后,儿子回来了,把奖品偷偷扔到橱里,就玩去了。晚上还是一样和我看电视,好像没有这回事。

还有一次,家长们听老师上公开课,老师先说:“今天这么多家长来了,哪个小朋友代表我们跟家长说几句话。”儿子马上站起来说:“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平常太辛苦了!我代表小朋友们谢谢你们,我们会很乖地读书。”闪光灯四起,掌声四起,儿子的表现让我汗颜。在那一节课上,儿子总共回答了五个问题,是全场最闪耀的明星。

但我真正认识儿子,还是过年回老家的时候。儿子得到了好几千元的压岁钱,吃年夜饭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说,想听儿子说说吉利话。在课堂之外,我其实是一个不擅长言谈的人。儿子像我,平常也很少说话,我以为儿子肯定说不出。

可能是压岁钱的刺激,儿子豁出去了。他郑重其事地说,让我想一想,更是惹来一片笑声。

儿子从奶奶开始说起:“我祝奶奶身体健康,能活一百岁。”奶奶乐呵呵地笑了。我觉得这句话不错,能够契合奶奶身份。谁知道好戏才刚刚开始呢!

儿子接着说,希望他大伯(也就是我哥哥):“早日成为一个好的猎手。”大伯笑岔了气。原来,整个下午儿子屁颠屁颠跟着大伯打鸟,结果,一只鸟也没有打到,儿子当然很不满。

这时候,大妈去厨房了,大伯告诉儿子说:“你大妈每天都要打麻将,等会儿你祝她天天赢钱。”儿子很惊讶,可能在想,为什么要打麻将呢?

大妈回来了,儿子想了想,严肃地说:“我祝大妈早日戒赌!”所有人都笑得不行,问,为什么要戒赌呢?赢钱不是挺好的吗?他们在逗儿子。儿子说:“赢了钱是犯法的,人家输了钱一定很难过。”我当时就特别感动,多可爱的儿子啊!既有逻辑的判断,还有天真的爱心。

然后到了他亲爱的妈妈面前,儿子祝愿说:“希望妈妈永远年轻漂亮,眼角的皱纹早日消除。”妈妈笑得流出了眼泪。可能经常看到妈妈在家臭美吧,儿子这样祝愿。

儿子接着说:“希望我爸爸的文章传遍全世界。”这次,反而是我不好意思了。

最后,儿子对爷爷说:“祝愿爷爷的病情早日——”儿子找不到一个好词,涨红了脸。我们都提醒他,康复、康复。儿子显然不理我们这一套,而是换了一种说法:“祝愿爷爷身体早日健康!”爷爷高兴得不行,连声说,我祝孙子考清华大学。儿子一撇嘴,说:“不行,我要考哈佛大学。”

这就是我的儿子,能够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契合每个人的身份,说出最精彩的话。

想到过去,每天上完课,我常常都要跨越长江去看他,我觉得特别值。

儿子,是我的偶像。我们夫妻俩是儿子的超级粉丝。但说老实话,做粉丝的感觉真好。

做孩子的粉丝要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要真诚,你要真的欣赏,真的喜欢,真的崇拜,要做孩子的真粉丝。

第二,要通过你们的“粉”,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而强化自己的优势,获得强大的自信心。

第三,父母也要努力打造自己的某一方面,让孩子也成为自己的粉丝,家庭互粉,才更有意义。

同类推荐
  • 犹太人的教子智慧

    犹太人的教子智慧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高素质的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犹太民族在教子方面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们认为教育方式的不同对孩子的影响十分巨大,父母的言传身教更是对孩子起榜样作用。本书希望通过对犹太人的教子智慧和教育艺术的阐述,帮助家长掌握一定的方法,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把孩子培养成乐观开朗、充满爱心、知耻知荣、志向远大的栋梁之材。
  • 男孩,走好青春期的第一步

    男孩,走好青春期的第一步

    可以说,青春期对男孩的一生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青春期是一个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男孩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和发展;青春期是一个心理动荡多变的时期,每一个青春期男孩在面对内在和外在的种种变化时,内心总是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安;青春期是面临种种挑战和难题的时期,身心发展的矛盾、个性发展的任务、性意识和性心理发展的冲突、社会性发展的课题等都给男孩带来了重重压力。
  • 培养男子汉

    培养男子汉

    《培养男子汉》主要内容:男孩天生具有竞争和冒险精神,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行为。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全世界的男孩正表现得日渐柔弱。《培养男子汉》的目的是培养男孩子明显的阳刚气质、强烈的好奇心、勇敢、礼貌、坚忍克己、尝试各种挑战、永不服输等完美男性品质。
  • 培养孩子高情商,父母就要这样做

    培养孩子高情商,父母就要这样做

    智商决定孩子的成绩,情商成就孩子的未来!改变千百万青少年的教育智慧,给孩子更多正能量,帮助孩子开启美好未来,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升级版)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升级版)

    在处理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时,控制、放任、贿赂、威胁都是家长们常用的方法。这些不同类型的教育方法都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与这些方法相比,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更加充满关爱,也更符合逻辑和人性。因为只有情感引导型父母才会把这些棘手的情况当成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好机会,并且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同情和理解,在沟通中增进亲子关系,进而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沟通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成长打下有益的基础。
热门推荐
  • 黑色猎魔人

    黑色猎魔人

    小兵是一个大学生,穿越到中世纪的法国成了一个孤儿,遇到了各种善良的人都帮助,最后被法国骑士布鲁斯收养成为一个骑士,之后遇到时代的变迁参加了十字军东征,在耶路撒冷大战是遇到一个猎魔人和现实里不存在的狼人交战并且重伤,小兵救了哪位重伤的猎魔人得到了他的笔记,猎魔人之书,从此成为一个半猎魔人,回到法国以后再巴黎皇家学院进修,一边学习一边驱魔。在巴黎皇家学院面对公爵公主的追求,他疯狂躲避,在不断与各种怪物的战斗中,小兵越来越成熟,他了解到北方维京人的故乡是猎魔人的总部,于是他开启了寻找猎魔人总部的冒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喜欢你and爱上你

    喜欢你and爱上你

    伍啾啾本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还是转学了,转到了x市的一中,在那里聚集了很多的贵族,而且那里还有一个他……
  • 逆行的冲锋

    逆行的冲锋

    在和平年代,有这样一群人守护在我们身边。他们虽然是军人,但手中的武器并不是枪炮;他们没有超级英雄那样的身躯,却拥有钢铁般的意志;他们没有高薪厚禄,却拥有救人于水火的信念!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消防员,离我们身边最近的“最可爱的人”。与灾难搏斗,与死神周旋,与时间赛跑,消防员们用行动证明了这个职业的神圣!面对灾难,我们在撤退的路上,他们在迎面而上!这是最美的逆行,这是热血男儿的身影,这是勇士们的故事!
  • 不朽之时殇之曲

    不朽之时殇之曲

    待你回归之日,便是你我不朽之时!不朽之时第一部-殇之曲
  • 简明中国戏曲史

    简明中国戏曲史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元代杂剧、南戏、明代戏曲、清代戏曲、昆曲的消歇与京剧的诞生及中国历代戏曲作品选辑等。
  • 我的牛津心理学笔记

    我的牛津心理学笔记

    《我的牛津心理学笔记》汇集了牛津大学心理学经典理论和研究成果,引入牛津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教育理念,力图从人格、交际、职场、成功、爱情、健康这六大方面较详细地阐释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知识。阅读此书,广大读者将会在感受牛津理念的同时,极大程度地丰富心理学知识储备,快捷抓取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透析人们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解读人们的心理活动,提高日常生活及交往技能。
  • 木仙府种田纪事

    木仙府种田纪事

    一位亲情爱情都严重缺失的二十六岁女子,大学毕业后无意中得到一枚拥有储物和种植双重功能的空间戒指,于是自我放逐的在全国各地游荡,摄影绘画。后来身心疲惫,想要找个风景秀丽的山村隐居之时,却意外的穿越到一个物种极度贫乏的异时空,一时之间,她空间内原本极为普通常见的水果、蔬菜、水稻都成了独一无二的巨宝。这是命运的另一场考验?还是上天的神来之笔?是隐居山村,过平静自在,衣食无忧的日子?还是拿出物种,广播天下,造福百姓?她,一介身怀巨宝的弱女子,究竟该何去何从?(本文慢热,无宫斗宅斗,以温馨居家为主,盖房种地、收养孩子、周游天下!!!书友群号:四二七三七七九六,欢迎喜欢本文的朋友们聊天啊!)
  • 凡魔记

    凡魔记

    《凡魔记》讲述的是一个平凡少年阴差阳错穿越到了异界,无意中获得了无数万年前六界生灵为之抢破脑袋的至宝,本一心只想做个“安分守己”的纨绔富家子弟,没事儿上上树,捣捣鸟窝,看看花灯,此生足矣。奈何命运多舛,加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安分守己”的梦想终归破灭,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他不得不选择了后者。由此,他便也踏上了一条布满着荆棘、充斥着阴谋与危机的奇幻之旅。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与绝望当中,他几乎一无所有,全身伤痕累累,但他没有放弃前进,仅剩的侠义和信念支撑着他继续走了下去,他的事迹感动鼓舞了许许多多濒临绝望的人。
  • 校花的至尊战少

    校花的至尊战少

    慕凌战,自幼与师父在山中修炼。有成,下山,找寻至尊之法。至此压恶霸,恋校花。当神魔临世,天下混沌,三千世界交错,时空撕裂,大丈夫何为?战!战!战!一段曲折离奇的修炼之路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