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13400000004

第4章 笑对世俗,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态度

活在世上,

总会有你看不惯的人,听不惯的话,

莫名其妙加诸身上的流言蜚语。

面对世俗的流言蜚语,

不必太介怀,你有你的人生,

他有他的旅程,只要认定自己要走的路,

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闲言碎语随它去,

顺其自然就是最有力的态度。

一味地迎合别人,会失去自己的格调

鼻子上有红红的圆球,脸上涂着厚重的彩墨,身穿诡异梦幻的衣服,做出滑稽搞笑的动作,这便是人们印象里的小丑形象。很多人都觉得,做这样一份工作应该很开心,因为言行似乎没有约束,而快乐的气场又会传染,看到观众们乐得前仰后合时,表演者的内心应当也会有一种满足感和喜悦感。

然而,这都只是旁观者自以为是的猜想。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小丑扮演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每天站在台上,单纯地为了取悦于人,对他们而言是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在那滑稽搞笑的假面背后,其实是一颗颗疲惫不堪的心。

取悦别人,往往需要不断地伪装自己,掩饰真实的需求和意愿。有谁的心是麻木的,有谁真的不介意呢?尽管各种社交技巧中都在强调投其所好的妙用,但凡事有度,一味地迎合别人,就会迷失真正的自己。

婚宴结束后,新娘麦子在房间里边流眼泪边跟闺蜜说:“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对不对,这些年我好像都不是在为自己活着,以至于所做的每个决定都让我感到惶恐不安。”

闺蜜望着眼前这个梨花带雨的姑娘,不知该怎样安慰,似乎什么话在此刻都显得苍白无力。

麦子像是找到了一个发泄口,开始絮絮叨叨把过往的事情都翻了出来——

小时候跟堂妹一起玩,害怕大人说自己自私,不懂让着妹妹,每次都会把喜欢的黑巧克力给堂妹吃,而自己吃白巧克力。直到现在,堂妹还经常送给她白巧克力,以为她最爱吃,而她从来也没拒绝过,更没说自己不爱吃那个,只怕伤了堂妹的热情。

读书时本喜欢文史,最好的朋友却想读理科,因不愿失去与朋友相伴的时光,就违背自己的喜好选择了理科。看着令人作呕的物理实验和化学方程式,她觉得那两年的日子简直不堪回首。直至后来,每每感到压力大时,还会做一些跟数理化考试相关的梦。

大学时本想去外省的一所医科大学,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自从父亲去世后,她就成了母亲唯一的牵挂,只因不愿让母亲孤单,她就选择了留在本市,上了一所马马虎虎的学校,读了一个不冷不热的专业。

恋爱找对象,完全是母亲和姨妈一手操办的。总说日子要过得安稳,就要找一个家境不错的对象,其他的差不多就行。习惯了被安排,习惯了逆来顺受的麦子,就这样嫁给了现在的丈夫。这份婚姻里到底有多少爱,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不讨厌对方罢了。

不只是生活,在工作方面,麦子也一直是不起眼的小人物。领导说什么,她就听什么,鲜少发表自己的看法,纵然某些点子真的不错,但因没有谁提起,她也就不好开口,生怕在会议上遭人拒绝,而不懂得如何解释和辩驳。

听麦子把话说完,在她默不作声的时候,闺蜜深呼吸一口,正视着麦子说:“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事,你做了什么决定,也不管是对是错,都不重要了。我希望你明白,你是一个独立的人,在未来的日子里,你应该先成为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被冠上各种头衔、身份的‘谁的谁’。经验告诉我们,不管你怎么做,也无法让所有人满意,为了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你会越来越痛苦,越来越不知所措。”

一味地迎合别人,势必会失去自己的特色,即便我们不是为了故意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也没必要用迎合来埋葬自己的特色。正如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者但丁在其代表性作品《神曲》中所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潇洒一点,率真一点,人生的风景将会大不相同。

畅销书作家黄桐在《总有一次哭泣,让人瞬间长大》中写过:“玫瑰花上的刺,不是为了伤害别人,而是为了保护自己。想当个好人,很好,但绝没必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来者不拒的烂好人,老是成全别人,却让自己不断受到伤害。”

是的,我们总不能只为做别人眼里的“好人”,而什么事情都委屈自己。迎合就需要弯腰,当你总是弯着腰出现在人前时,别人就会习惯于你的低姿态、你的不重要。其实,很多问题都没有绝对的错与对,因为人的眼光各不相同。就像一组几何图形,有人先看到的是圆,有人先看到的是三角形,没有谁是错的,只是关注点不同而已。

NBA巨星霍华德在接受《洛杉矶时报》的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我不可能让每个人高兴,我去钓鱼都可能让别人不满,他们不满我开心地度假,希望我坐在屋子里沉浸在失利的痛苦中。我确实很不开心,但我不会停止自己正常的生活。”

谈及自己在前一个赛季的表现时,霍华德承认,伤病对他的影响很大:“我从肩伤中复出之后,有些人认为我没有拼尽全力,没有人愿意听一下‘我刚从手术中恢复,我一直在带伤比赛’之类的话,有些批评对我是不公平的。但是,我不在意人们说什么,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都不会管,不然我就没法生活下去了。”

这番话说得很实在,如果总依照别人的标准去做人,那真的就没法生活下去了。

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才是懂得做自己。不因为他人爱你而自以为是,也不因为别人的批评而妄自菲薄。如果你是一个乡下人,就算你假装出生在城市,也还是会被看出破绽。不如保留乡下人的本色,因为你没有必要,也不值得去讨好那些会因为一个人的出身就得出好坏结论的人。

人生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反照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流言蜚语,不必担心自我思维的偏差,相信自己的判断,坚定自己的立场,才能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别因为一两句嘲笑的话就沮丧不已

昔日的一位同窗,读书时很用功,成绩也很好,当时所有人都觉着他肯定能考上名牌大学。没想到,在最后一搏的高考时,他发挥失常,最终只上了一所不起眼的师范院校。多年过后,如今的他已成家,有妻儿,是一个对未来有规划,且行走在前进路上的自由职业者。尽管事业不算成功,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能让家人过得更好。

只是,他心里一直有个难解的疙瘩,就是身边人对自己的调笑。曾有亲戚对他说过:“当初你学习多好啊,又那么刻苦,就是高考没发挥好……”亲戚就说了这么多,可他总在想,对方觉着自己曾经的刻苦都白费了,因为许多学习不好的人,现在的情况也不比他差。对这件事,他耿耿于怀了十几年,虽然也在不断说服自己要宽心,随便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可心理上的阴影却还是摆脱不了。

身为旁观者,多数人大概都会觉得,真正的问题不是出在那位同窗的亲戚说了什么,而在于他太敏感了,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了。他为高考失利之事而自卑,所以也害怕别人提起这件事,总觉着那是在戳自己的痛处。

曾有人说,生活中最难忍受的不是贫穷困苦、饥寒交迫,而是被嘲笑和蔑视。想来就是这样,现实中不知有多少人跟上述那位同窗一样,在饱受着流言蜚语、异样眼光的煎熬。同时,经验又告诉我们,在自尊心面临挑战的时候,你的姿态决定了你的结局。畏惧嘲笑的人,往往会放弃自己的想法,内心强大的人,却会置之一笑,用逆袭的方式来证明嘲笑者的无聊和自己的实力。

美国前总统林肯,出生在一个鞋匠家庭。在重视门第和出身的美国上流社会,身为鞋匠之子的他,受到了许多权贵的轻视。在竞选前,林肯第一次站在参议会的演讲台上时,一位傲慢的参议员当众奚落他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话音一落,场上一片哄堂大笑,许多人都想看林肯的笑话。

面对这样的羞辱,林肯表现得非常平静,没有任何的怒气。等场上的笑声渐渐停止,他才缓缓地说道:“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去世了,我一定会牢记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不会像我父亲做鞋匠那么出色。”

会场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佩服林肯的勇气和智慧。这时,林肯转过头对那位傲慢的议员说:“据我所知,我的父亲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它们不合脚,我可以用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技术为你们修改。”接着,他又向在场的所有参议员说:“如果到场的哪一位脚上所穿的鞋子是我父亲做的,如果它们不合适,我都可以帮助修改。但是,有一件事我敢肯定,我永远无法像他那样做得那么好,他的手艺是无人能及的。”说到这里,林肯落了泪。

这段肺腑之言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所有的嘲笑和轻蔑都变成了钦佩的掌声。后来,林肯在大选中胜出,这位总统被人们认为最伟大的特质,恰恰是他的真诚、自信和不忘本。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告诫世人:“对付贫穷要有勇气,忍受嘲笑要有勇气,正视自己营垒里的敌者也要有勇气。”忍受指责、抱怨、轻蔑,还要日复一日地努力,确实不容易,但忍受的结果,永远会比畏惧别人的嘲笑要精彩。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大事之前,自己所有的想法,在别人眼里就是异想天开。你信了那些话,被刻薄的嘲讽击垮了信心,那你这一生可能都会停在原地,故步自封。你大概不知道,那些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也不是伴着鲜花和掌声爬上去的,他们也曾跟你一样,经历过被人讥笑的日子。不同的是,任凭别人怎么笑,怎么说,他们都义无反顾地走自己的路。

马云在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时,第一个月赚了200元,而房租700元。为了让翻译社生存下来,他背着麻袋去了小商品批发城义乌,卖过礼品、鲜花,还有手电筒,几年以后创立了我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李彦宏在美国留学时,老师笑着问他:“中国有计算机吗?”八年后,他回国创建了百度。卞之琳经常被人嘲笑“说话绕弯子”,可是他写出了千万人追捧的名句“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亨利·布拉格在威廉皇家学院读书时,因为贫穷而一直被人看不起,甚至还有人说他穿的破皮鞋是偷来的。父亲在给他的信中写道:“果真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荣,因为我的儿子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努力奋斗成功的……”结果,他成了物理学家。

这些精英们的人生经历,无疑都印证了一个事实:当你能够战胜他人的嘲笑,用自己的成功去回应这些蔑视的话时,所有的嘲笑都会被惊讶和敬佩所取代。你若轻易就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才真的会如他们所言,庸庸碌碌地终其一生。请记住:这个世界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是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评并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你无法左右别人的言行,但你有权选择自己的姿态。

谁人背后无人说,真的不必太介怀

1935年3月8日,一代影后阮玲玉在难以承受的流言蜚语中,结束了自己年仅25岁的生命,含恨留下“人言可畏”的遗言,也印证了“舌根底下压死人”的俗语。

生活在万花筒般的俗世里,无论是谁,都免不了要承受外界的各种评论,真的、假的,好听的、难听的,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它们的出现。好话谁都不嫌多,怕就怕恶意中伤自己的谣言诽谤。真遇到这样的事时,我们不能都用极端的方式去澄清,更何况就算你以轻生来回应流言也未必有人相信你的“清白”。

有句俗话说得好:“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流言,对他人的有意贬低、恶意嘲讽,真的无须太在意。如果你被激怒了,把流言蜚语当真了,恰恰就“输”了,输掉的是自己的生活,是平和的情绪,是豁达的心胸。

多年前,一个年轻人不远千里找到燃灯寺的释济大师,见面后就开始诉苦:“我只是读书耕作,从来都不传闲话,不招惹是非,可不知为什么,总有人用恶言诽谤我,用蜚语诋毁我。我实在忍受不了,想遁入空门削发为僧,远离这些红尘琐事,希望大师成全我。”

释济大师静静地听他说完,微微一笑说:“施主何必心急,且同老衲到院中去捡一片净叶,你就知道自己的未来了。”接着,他就带着年轻人走到禅寺中殿旁边的一条小溪边,顺手从菩提树上摘下一片菩提叶,又吩咐一个弟子去取一桶一瓢。

很快,弟子就拿来了一个桶和一个葫芦瓢,交给释济大师。大师手拈树叶,对年轻人说:“施主不惹是非,远离红尘,就如我手上的这片净叶。”接着,他随手将那一片叶子丢进桶里,又指着那桶说:“如今施主惨遭诽谤和诋毁,深陷尘世枯井,是否就如这片净叶深陷桶底呢?”年轻人深叹一口气,无奈地说:“我就是桶底的这片树叶啊!”

释济大师把水桶放到溪边的一块石头上,从溪里舀起一瓢水,说:“这是别人对施主的诽谤,试图打沉你。”只听哗的一声,大师把那瓢水浇到桶底的树叶上。树叶在桶里激烈地翻转着,最后又漂浮在水面上。大师又舀起一瓢水,说:“这是别人对施主的恶语,目的还是要打沉你,但施主请看这又会如何?”这一瓢水倒进桶中的树叶上,树叶只是晃了晃,然后又漂在了水的表面。

望着桶里的水,还有那漂浮着的树叶,年轻人说:“树叶秋毫无损,只是桶里的水深了,而树叶却离桶口越来越近了。”释济大师笑着点点头,再次舀起几瓢水浇到树叶上,并说:“流言是无法击沉一片净叶的,净叶抖掉了浇在它身上的一句句蜚语和诽谤,不仅没有沉底,反倒是随着诽谤的增多渐渐飘升,一步步远离渊底了。”

这时,桶里的水已经满了,那片菩提叶浮到了桶面上,翠绿的叶子如同一叶扁舟,在水面上轻轻地荡漾着,悠然自得。大师笑道:“若是再有一些流言蜚语就更好了。”年轻人不解,问大师何出此言。大师不语,舀起两瓢水浇到桶中的树叶上,桶水溢了出来,而那片叶子也随之溢了出来,随着溪水晃悠悠地离去。望着飘远的菩提叶,释济大师说:“这么多的流言蜚语,总算是帮这枚净叶跳出了陷阱,让它飘向远方的江河大海,拥有更广阔的世界。”年轻人恍悟,一片净叶是永远不会沉入水底的,诽谤和诋毁只会让纯净的人更加纯净。

置身于纷纷扰扰的俗世中,会有人尊重你,也会有人看不惯你,或是无中生有地给你捏造谣言。你愤怒,你怨恨,你痛苦,那都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无济于事。很有可能,诽谤你的人正希望你一蹶不振,懊恼沮丧。就像释济大师所言,诽谤就如同一瓢瓢水,你若是一片净叶,任它再怎么污浊,也无法阻止轻盈纯净的你浮出水面。

对待诽谤,最强有力的辟谣方式,就是用微笑去面对,让那些流言蜚语在时间和你的坦荡行为中不攻自破。在这个过程中,你当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切不必以受害者的身份以泪洗面、吵吵闹闹,博人同情和理解,这都是弱者的所为。当你忽视外界的流言与毁谤时,它们自会逐渐消逝。一旦你去怨恨别人的毁谤,那就似乎已承受了毁谤的存在。别忘了,鳄鱼只伤害那些怕它的人,毁谤也只伤害那些自寻烦恼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帕萃斯·埃文斯曾说:“人们评价我们,实际上是在假装知道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在对我们的精神边界进行攻击。如果接受这些攻击,我们会暂时迷失自我,屈服于别人的控制。”

生活是自己的,不该屈服于任何人的控制。对待那些无中生有的流言恶语,把它们挡在心门之外,只当是无聊的笑话。正所谓,清者自清,无须费力去解释和澄清。美国最能干的总统之一罗斯福,在任的时候几乎是被诋毁包围的,有85%的报纸都在批评他。面对这样的处境,他是怎么做的呢?把所有骂自己的报纸都剪贴起来,每次朋友造访,他就大大方方地拿出来,说:“你看,他们又在骂我了。”

敞开你的心,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是大海总会海纳百川,是高山总会巍然挺立,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谣言总有澄清的一天,不必担心那么多。

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

离开校园后,对同学聚会这件事,圆子一直都是拒绝的。

读书时,偶尔凑在一起聊聊天,都觉得挺放松,挺亲切。走进社会后,同学之间的差距渐渐拉开,尤其是在成立了各自的家庭后,经济状况更是参差不齐。如今再相聚,言谈举止都跟过去不一样了。

圆子是普通的白领,丈夫也是私企的员工,勉强凑够首付买了房,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好在俩人都挺勤奋,上进的丈夫在单位熬了四五年后,总算升到了中层,月薪也升到了五位数。当房贷还清后,圆子总算松了一口气,对参加同学聚会这件事,也有了点底气。

以往同学聚会,圆子都是坐在一旁当群众演员,偶尔附和着说两句。其实,多数情况下,她是插不上嘴的。别人说的海岛游,她没体验过,没有发言权,也没有什么特别经验附送;别人说手里的名牌包是老公出国买回来的,她也无言以对,她手里的包背了两年,还是商场打折时买的。然而,对于最近的一次聚会,她却变得十分期待。

那天,她精心打扮了一番,特意显出自己的知性气质。席间,她也多次参与话题的讨论,并故作不经意地把丈夫的现状抖搂出来。众人一听,附和着说了两句好听的话,就转移了话题。

“今天××怎么没有来?”“噢,她呀!最近没时间,跟她老公一起开了家广告公司,刚步入正轨,事情比较多,说改天再单请我们……”本以为丈夫升到中层值得炫耀的圆子,才发觉别人已经创业当老板了,她的心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

当别人热烈地谈论着那位创业者的生活时,圆子的心又不平衡了。她找个借口提前离场,回家的路上,她一边懊恼自己爱攀比的毛病,一边暗暗决定,今后再也不参加这种聚会了。

人生的辛苦,一半源自生存,一半源自攀比。

什么是攀比?把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无论是字形还是字义,都很有意思,也可能会让我们对它有更深的理解。先说“攀”字,意指抓住东西往上爬,是由低向高的一种状态;从字形上看,是一个大人,踮起脚用手在林子里掏鸟窝。再说“比”,意指比较,字形是两把匕首放在一起,威力自然更强大。如果将两个字合起来去解释,大意是:跟高于自己的人去比较,往往都会造成不伤人就伤己的后果。

一项调查显示,95%的都市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都会有怀疑自己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境况不如别人。产生这种心理的直接原因,就是习惯把别人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标杆,反反复复地去对比。殊不知,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此。

《牛津格言》中说道:“如果我们仅仅想获得幸福,那很容易实现。但我们希望比别人更幸福,就会感到很难实现,因为我们对别人的幸福的想象总是超过实际情形。”

你以为有车有房就会比租房的日子好过,却不知道那华丽的房子背后,要承受着怎样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你以为创业当老板的就比给人打工幸福,却不知那个老板的头衔背后,要付出多少艰辛和努力;你以为嫁得好的女人就一辈子无忧了,却不知道伸手管别人要钱的滋味其实并不好受……别人的幸福,未必有你看到的那样美好,而你拥有的生活,也未

必真如自己所想的那么不堪。

更何况,每个人的家庭不同,环境不同,经历不同,思想价值观念也不同,这直接影响着看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人生的态度。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如何去比谁跑得更快?盲目比较,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气馁,越来越自卑。

某报刊曾经采访过一位女医学教授,当时她已经65岁了,但整个人看起来并不老,甚至还透着一股活泼。记者问她,如何保养得这么好?女教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了自己在美国工作时经历的一件事。

有一次,她与医院里的一位主任秘书聊天。那个美国女孩子特别热情,虽然手里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却热情洋溢告诉她:“我们做这么多事,能让老板腾出时间做我们做不了的事,我很开心。”就是这句话,让女教授瞬间体会到,原来不攀比、不计较,竟能让人如此快乐。

后来,国内掀起了出国热,但她从来不强求儿子一定要去留学。她尊重儿子的选择,说只要他开心,比什么都重要。由于职业的原因,她在生活中见过太多生死离别,对生命的感悟也比常人更深刻,她说:“一个人活一辈子,开开心心才是对自己好。总是跟别人比,心理肯定会失衡,情绪也会受影响,时间长了病也就跟着来了,倒不如凡事看开点,活得简单些。我母亲就是一个开朗平和的人,在我的印象里,她很少因为一点小事就生气,也从不会拿自家的事情跟别人比,一辈子乐乐呵呵,现在她都已经102岁了。”

一个人最可贵的地方是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成为自己的主人,不为世俗的观念所惑。人生需要的是攀,而不是比。若非要去比,不如就比谁更有生活情趣,谁更懂生命的真谛,这与金钱、地位无关,只要你想,即刻就能拥有。

嫉妒和贬低别人,不会让你变得更强

清晨的海边,寂静清冷,几只螃蟹从海里游到岸边,其中一只螃蟹努力地想往岸上爬,可无论怎么努力,却始终爬不到岸上。倒不是因为它笨拙,而是它的同伴阻挠它爬上去。

不远处,有几位抓螃蟹的渔民。他们把筐子的一面打开,开口冲着螃蟹,让它们爬进来。当筐子里装满螃蟹后,再把开口关上。筐子有底却没有盖,原本螃蟹可以很轻松地爬出来,但每只螃蟹都不愿意同类跑在自己前面,只要一只螃蟹往上爬的时候,另一只螃蟹就把它拉下来。最终,没有一只螃蟹得以逃生,都将沦为餐桌上的美食。

人的智商和情商比螃蟹不知高出多少倍,但在嫉妒这件事情上,真正参透的却寥寥无几。在嫉妒心的怂恿下,争名逐利、钩心斗角、诋毁伤害一幕幕上演,这些事情带给人的折磨,远比生活和工作本身要辛苦得多。

陈浩家境贫寒,靠着助学贷款才有幸走进大学校园,生活一直很节俭。宿舍里有个叫陆凯的男生跟他关系很好,由于父母都是公司的高管,陆凯在吃穿方面很讲究,也经常会帮陈浩买一些日用品。离家千里的陈浩,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感受到了亲人一样的温暖,心里很是感激,他唯一能回报给陆凯的就是一些学习经验。就这样,两个本没有血缘关系的男生,在一起相处了四年,有了亲兄弟一般的感情。

当时,陈浩和陆凯都觉得,两个人会是一辈子的朋友,没有什么东西能摧毁这段兄弟情。可当大学毕业几年后,他们竟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而这一切,都只是因为“嫉妒”。

大四下学期,陆凯的父母托关系给他在上海找了一份工作,并购买了房产。学习成绩较好的陈浩,选择了读研深造。三年后,陈浩顺利拿到了硕士学位,也准备到上海闯荡一番。幸运的是,上海的一家知名企业对他的简历很感兴趣,邀请他去面试。接到电话后,陈浩很激动,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好兄弟陆凯,毕竟陆凯在上海待了几年,先跟他知会一声,到时也好有个落脚之处。

起初,两个人因为阔别已久,聊得还很开心,可当陈浩把自己要去上海那家名企去面试的消息告诉陆凯时,陆凯的语气突然变了,但还是很客气地表示尽量给陈浩安排住处。就这样,陈浩挂断电话后,买了去上海的车票。

让陈浩没想到的是,当他到了上海后,陆凯并没有去火车站接他,而且电话也打不通。陈浩有点慌了,自己没带多少钱,唯一能指望的人也联系不上,怎么办呢?天色渐渐黑了,陈浩只好在火车站附近简单吃了点东西,又找了一个便宜的旅馆,勉强落了脚。坐了七八个小时硬座的他,很是疲惫,却怎么也睡不着……

第二天,陈浩早早起来,到公司参加面试。过程很顺利,但人事主管告诉他,结果要三天后才能公布。走出公司后,陈浩又给陆凯打了一次电话,依然是关机。陈浩彻底灰心了,只好又在小旅馆暂住了三天。

幸运的是,陈浩最终通过了面试,而且公司还给安排了职工宿舍。试用期结束后,表现出色的他成了一名正式员工。工作的第二年,他拿到了一笔不菲的年终奖。此时的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好兄弟陆凯,于是试着拨通了他的电话。电话那端的陆凯,觉得有些尴尬,听说陈浩在事业上的成绩时,客气地说了一句“恭喜”。陈浩提出要请他吃饭,而陆凯却以太忙推托了。

大概又过了半年多,陈浩荣升为部门里的二把手,薪资比开始时翻了一倍。在激烈的竞争中,这个出身贫寒的小伙子,总算在上海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有一天,他接到了陆凯打来的电话,只觉陆凯支支吾吾地,想是要说什么,但又不好意思。在他断断续续的叙述中,陈浩得知,原来陆凯是被现在的单位辞退了,想请自己帮忙推荐一份工作,但顾忌面子,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明确说一句寻求帮助的话。

过了一段时间后,陆凯回到了他们读书时的那座城市,他的父母在那边帮他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这个消息,还是陈浩从其他同学嘴里得知的。他不能理解,当初那么要好的兄弟,如今怎么会变成这样,对自己冷冷淡淡,还非常不信任。他觉着,就算今后有机会再见面,也只能是陌路人了,毕竟有了裂痕的情谊,很难再恢复如初。

两个情同手足的朋友,走到了这样的地步,究竟是谁的错呢?毕竟,两个人之间没有过正面的冲突。说来说去,症结就出在陆凯的心里!从前读书时,他在陈浩面前一直有种优越感,这是家境的差异导致的。等陈浩读完研究生,准备到一家名企应聘时,陆凯觉得自己的优越感受到了“威胁”,担心对方会在工作方面超越自己。果然,当陈浩被公司录用且升职加薪时,陆凯对他的态度也很冷漠,并逐渐淡出了陈浩的生活。

其实,陆凯不是讨厌陈浩,而是容不得陈浩比自己强;他渴望像陈浩一样独立成功,但凭借自己的能力却又做不到。嫉妒的火焰在陆凯的心里越烧越旺,却改变不了现实的一分一毫。陈浩失去的只是一个朋友,而陆凯失去的除了朋友,还有晴朗的生活。

巴尔扎克说过:“嫉妒潜伏在心底,好比毒蛇潜伏在穴中。”嫉妒会扭曲人的心灵,荒芜多彩的人生,是对别人的长处给予的非理性的否定。然而,任凭你如何去嫉妒、贬低别人,也无法使你自己变得更高尚、更强大。对待他人的优越,我们要学会的,是熔炼嫉妒。

所谓熔炼,就是把本能的嫉妒化为进取的动力,把不平静的心态归于平静,把蔑视他人的目光转移到自己的短处上,使嫉妒成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专注于自身的提高,把自己和期望的优越拉得更近,平和地追求自己想要的,坦然地看待自己得不到的,带着这样的一颗心活着,痛苦和不安还能在何处扎根呢?

抛弃虚荣,人生才会活得坦荡从容

某高校的一位教授,亲眼看见过这样一件事:

端午节前几日,一位农村妈妈来看望在此校读大学的儿子。她穿着朴素且略显土气的衣服,挎着一篮粽子。她的儿子在校门口“迎接”了她,却并没有让远道而来的妈妈到食堂喝口水,而是避嫌似的催促她快点回去。妈妈把一篮粽子递给他,他决绝地推托着不收。最后,这位母亲只好原封不动地带着粽子往回走。背影里,那位妈妈抹了一下泪。

这位教授说,他认识那个男生。他的老家在农村,是学校的贫困生,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自尊心极强,比较内向,也很少和同学沟通交流。当天,他发现这个学生正在校门口与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村妇女争论着,就站在不远的地方关注着,听了好一会儿才知道这位农村妇女是他的母亲。

母亲因为儿子春节没有回家过年,思子心切,就从千里外的老家赶来看望儿子。知道儿子从小爱吃她包的粽子,特意包了很多,想让他带给同学们尝尝。然而,母亲的突然造访,不仅没有让这个男生感到欣喜,反倒让他很震怒,他担心别人看到了衣着破旧的母亲,会让自己今后在班里很难抬头做人,就催促母亲快点离开。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几次小心地说:“要不要把粽子留下来?可以分给同学尝尝。”男生却有点不耐烦地说:“你快走吧,谁还吃这个东西?”说完,就转身进了校门。

教授看到这一幕,追上了边走边抹泪的母亲,想劝她到学校看看。这位母亲见有老师追上来搭话,急忙抹掉眼泪,强颜微笑,连声说“没事,没事”,并谢绝了教授的邀请,说:“家里还有活要忙”。说完就急步离开了。

不敢坦然承认经济拮据的现实,不能辨识生活里孰轻孰重,担心同学发现自己的贫穷而忐忑不安,不惜赶走千里迢迢来探望自己的母亲。这不是自尊,而是虚荣!也许此时此刻他会觉着,这样做是顾全了颜面,但等他为人父母时,他会知道被孩子残忍地拒绝是多么痛心的事情。待到那时,不知他还有没有机会去对母亲说一声“对不起”,也不知道他还有没有机会能得到母亲的原谅。

一个人的内心被虚荣所笼罩时,待人接物很难做到坦坦荡荡,总会担心被人看不起。若是遭遇了冷眼,更会觉得压力难以承受,甚至不惜代价去创造条件让外界接纳自己,高看自己。殊不知,如此行事恰恰暴露了自己内心的虚弱和自卑。一个真正强大的人,永远不会去背负虚荣的十字架,他们会在坚韧中去奋斗,在自信中寻找自身的价值。

有一次,亨利·福特到了英格兰后,在机场咨询处询问当地最便宜的旅馆。接待员认出了他,前一天还在报纸上看过他的大幅照,报道称这位大富豪要来此地。现在,亨利·福特就站在这儿,穿着一件像他一样老的外套,还要找最便宜的旅馆。

接待员说:“要是我没有弄错的话,您应当就是亨利·福特先生吧?我看过您的照片。”

亨利·福特回答:“是的。”

接待员似乎很不解,问:“您穿着一件这么老旧的衣服,还要最便宜的旅馆,真不可思议。我见过您的儿子,他总是询问最好的旅馆,且穿的衣服也很考究。”

亨利·福特说:“是啊,我儿子是好出风头,他还没有适应生活。对我来说,没必要住昂贵的旅馆,我到哪儿都是亨利·福特。就算在最便宜的旅馆里,我也是亨利·福特,这没什么两样。这件外套是我父亲的,但是没关系,我并不需要新衣服。我是亨利·福特,即便我赤裸裸地站着,我也是亨利·福特。”

多么精彩而又尖锐的回答!生活要的就是这样一份敢于承认自己的勇气。也许,你的外套比亨利·福特的更昂贵,但这能说明你比他富有吗?也许,你住过的旅店比亨利·福特住过的要高档,但这能说明你比他更有身份吗?借助外物去标榜自己的人,只能说明对自己缺乏信心,极力地需要用外物吸引他人的目光,从而间接地“抬高”自己。真正自信的人,从不会向任何人炫耀自己的力量,因为心中有数,他们更愿意留着精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法国著名画家贝罗尼,曾经在瑞士度假期间,每天背着画架到各处写生。有一天,他在日内瓦湖边专心作画,旁边来了三位女游客,看了他的画后就开始指手画脚地批评起来,一会儿说这不好,一会儿说那不对,而贝罗尼都按照她们的意见一一进行修改,最后还跟她们说了一声“谢谢”。

第二天,贝罗尼到另外一个地方,碰巧又在车站看到了昨天的那三位妇女,她们交头接耳地在说着什么。片刻后,那三位妇人也看到了贝罗尼,就朝他走了过来,问道:“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正在这儿度假,所以特意来拜访,你知道他现在住哪儿吗?”

贝罗尼朝她们弯弯腰,回答说:“不敢当,我就是贝罗尼。”三位妇女很吃惊,想起前一天的不礼貌,深感歉疚。

弗兰西斯·培根说:“好荣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谄媚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

奴隶。”

虚荣会让我们忘记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浮于表面的荣耀,会让我们成为虚荣的奴隶,活在别人的眼光和口舌之下。这样的人生太疲惫,也太不真实。时刻保持理智,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活出一份坦荡和从容。

处处算计未必就能过上好日子

相传,释迦牟尼刚开始向人们传教时,遇到过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阻碍,有时甚至会受到他人的公然挑衅和人身攻击。庆幸的是,他每次都凭借自身的智慧、毅力和人格力量,化险为夷,缓和矛盾。

一次,释迦牟尼安静地走在大街上,迎面走来一个凶神恶煞的婆罗门。这个人对佛教十分仇视,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看到释迦牟尼后,他怒火中烧,一条毒计涌上心头。他手握一把沙子,小心翼翼地走到释迦牟尼背后,想向他的头上撒去。就在沙子扔出去的那一刻,突然刮起了一阵风,沙土全都飞到了他自己的脸上,迷了他的眼。

婆罗门气坏了,想要跟释迦牟尼发火,却也知道是自己理亏。只见他满脸通红,狼狈地站在原地,许多路人都看到了刚刚的那一幕,朝他抛来嘲笑的目光。面对周围那些锐利的目光,婆罗门不好意思地低头离去。

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个别人心胸狭隘,嫉妒心强,见不得别人好,总是想尽办法去算计,费尽心机地给人制造麻烦。然而,俗话说得好,做贼心虚。他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也是提心吊胆的,怕被人看穿,也未必都能得逞。有时,一个疏漏就把自己算计进去了。当真相大白于天下的时候,遭到的全是别人的嗤之以鼻和不屑一顾。

算计别人,是一种拉低人品修养的行为,也是一种自寻烦恼的选择。美国心理学家威廉通过多年的研究,证实了一件事:但凡对物质利益太能算计的人,往往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其中有90%以上的人都患有心理疾病。他们痛苦的时间和深度,比不善于算计的人高出许多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许多人再能掐会算,再处处使心眼,却没有过上好日子。

威廉依据多年的实践,列出了500道题,以此来测试“谁”是“太能算计者”,其中有一些问题很有趣,比如:你是否同意把一分钱分成几份花?你是否认为银行应当与你平分利息?你是否经常后悔买来的东西不值?你是否觉得自己经常处于上当受骗的位置?你是否因为给别人花了钱而闷闷不乐?你是否梦想另一个人的钱会变成你的……

精于算计的人,往往活得很辛苦。对此,威廉教授有许多珍贵的总结,比如:爱算计的人经常会失去平静,处在焦虑的状态中;经常对周围的人和事感到不满,内心很难得到平衡与满足;每天活在琐碎小事中无法自拔,只看眼前而不思长远;太渴望得到,不能轻松地生活;总是关注阴暗面,事事设防,对什么都充满怀疑。

其实,拿出上述这些弊处的任何一条,加诸某个人的身上,都会像山一样沉重,让生活变得疲乏不堪,失去色彩。可想而知,要同时承受所有的心理压力,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无论从道德修养上来说,还是从心理感受上来讲,算计别人的想法都是不该有的,这种无底线的作为,最终伤害的只能是自己。

有个故事讲到,一个男子用骆驼运货,他很羡慕另一位商人拥有一批健硕的马,就想用自己的骆驼去换那匹马。他对商人说:“我的骆驼扛东西多,速度也快,只是我现在不运输那么多货物了,留着也是浪费。我看你一直做生意,不如就卖给你吧!”

商人说:“但我已经有一匹马了,再买一只骆驼有点多余。”

男子说:“那好办,你可以用这匹马来换骆驼,我就当吃点亏吧!”

商人摇摇头,说:“这匹马陪伴我多年了,是我最好的伙伴,我不能跟你交换。”

男子心有不甘,随即想出一计。第二天他,他故意装病倒在商人必经的路旁。好心的商人经过时下马察看,并将男子扶到了马背上,准备送他去看医生。男子计谋得逞,立刻坐了起来,对商人说:“现在,我已经骑到马上,马就是我的了。”

商人并未生气,平静地说:“马可以给你,但你要答应我,不能告诉你是如何得到这匹马的。”

男子疑惑不解,问:“为什么?”

商人说:“你如果说了,以后再有人病倒在路边,就没人敢救了;如果刚巧病的人是你,结果就更糟糕了。”

男子听后,面红耳赤。商人的慷慨大度、慈悲善意就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了他内心的阴暗与丑陋。深感惭愧的男子,连忙下马向商人道歉,并归还了马匹。

《红楼梦》里给王熙凤的判词里写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就是在说,善于算计的人,居心叵测地设计了很多局,最后却把自己的前途和声誉都搭进去了。与其这样狭隘、沉重地活着,倒不如简单、坦荡一些,也许成不了大富大贵之人,只是过着粗茶淡饭的平淡生活,但至少不必深陷一事一物的纠缠和忧虑中。在有限的生命里,日行万步健康,夜躺木床安眠,活得光明磊落,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幸福。

为人处世,用不着斤斤计较

英国作家基普林娶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婚后不久,他就在当地修建了一栋非常漂亮的房子,准备跟妻子在那里共度余生。基普林和妻子的哥哥比特很谈得来,俩人除了亲戚关系外,也是很交心的朋友。

然而,后来一件很小的事情,却让他们分道扬镳,往日的情谊也荡然无存。

事情的起因是,基普林买下了比特的一块地皮,俩人约定好:地皮的所有权归基普林所有,但比特有权利收割这块地上的青草。可是有一天,比特突然看到基普林正在把这块草地改建成花园,他气急败坏地走了过去,冲着基普林就是一通斥责,说他未经自己允许就私自改建。基普林也不甘示弱,当场反驳:“我有权在自己的私有财产上做任何事情。”这句话驳得比特哑口无言,好几天都没跟基普林说话。两个人就因为这块草地结下了恩怨。

不久后,基普林骑着自行车在路上碰到了比特,当时比特正坐在一辆双套马车上。由于道路很窄,两个人不可能同时通过,总要有个人让一让才行。比特提出,要基普林让开一下,而基普林却不肯,指责他不讲道理,还发誓要将比特告到法院。结果,基普林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依照相关法律规定,那栋漂亮的住宅并不属于他。

许多人都在过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体现在言行上就是锱铢必较。然而,这么做的结果如何呢?是不是真的如愿以偿得到了想要的?是不是真如预想的那么幸福呢?或许,像基普林这样的,计较来计较去,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人,也不在少数吧!

当心灵被计较占据时,人往往就难以自持。这种失控或体现在言行的过激上,或体现在默不作声的痛苦中。计较是一把双刃剑,刺进他人身体的同时,也伤了自己。对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是对那些较大的事情,也可以用合适的方式去协商解决。多点豁达和原谅,生活也会更好过一些。

一百年前的欧洲医学界,阿·居尔斯特兰德的名字几乎人尽皆知。他是一位出色的眼科医生,也是一位对眼睛进行深入研究,揭开眼睛生理光学秘密的专家,1911年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人们敬仰他,不仅是因为他精湛的医术,还有他豁达而深厚的修养。

这件事情还要从居尔斯特兰德的父亲文诺说起,他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眼科医生,在贫民区经营着一家眼科诊所。当地有一位家境殷实的玛尔盖勋爵,他的生意涉及食品、化工、船舶等多个领域,后又在贫民区开设了一所医院。然而,当地的许多居民,包括其他地方的患者,都愿意来找老文诺看病,尽管他的诊所规模并不大。

玛尔盖很不高兴,因为老文诺以医济世,不以术致富,使得前来他的医院就诊的人很少。有人给玛尔盖出主意,让他邀请文诺到医院来主持眼科,玛尔盖不愿意,说文诺没有文凭,医院不可能录用这样的医生。老文诺听说后,气愤至极,觉得自己被羞辱了。

后来,玛尔盖发善心,让文诺的三儿子,也就是居尔斯特兰德到医院做实习医生。居尔斯特兰德憋着一口气,发誓一定要干出点样子,给父亲出一口闷气。果然,他在18岁那年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医学院,学成后

回到父亲的小诊所,接替了父亲的工作,跟玛尔盖医院成了竞争对手。

28岁时,居尔斯特兰德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伦文轰动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30岁时,他被任命为斯德哥尔摩眼科诊所所长。玛尔盖见到居尔斯特兰德家族出了这样一个人物,也后悔当初把事情做得太绝了,坏了两家的关系。更主要的是,玛尔盖家的四小姐芬妮在此时患上了严重的眼疾,玛尔盖请遍了北欧各国的眼科专家,医生们都束手无策。两块黑色的云翳盖在四小姐芬妮的瞳孔上,动手术的话她很可能会失明。

玛尔盖绝望了。最后,还是芬妮提出来,请居尔斯特兰德为她诊治看看。居尔斯特兰德来了,似乎早已忘了玛尔盖当年对他的歧视,以及对父亲的排挤,他用心地给芬妮诊断,做手术,且手术很成功。

重新见到光明的芬妮爱上了居尔斯特兰德,要将自己的终身许给他,以报答这份恩情。居尔斯特兰德拒绝了,他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医生的职责,既不会因为前嫌而拒绝为芬妮诊治,也不会因为治疗成功而接受爱情。后来,居尔斯特兰德离开了家乡,到乌普萨拉大学任眼科教授。他的慷慨大度,让多年来结怨极深的两家人,彻底抹去了恩怨,避免了“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悲剧重演。

生活之中,难免会有碰撞和摩擦,总是记挂着不愉快的东西,怨气就会越来越大,内心的美好感受就会越来越少。与其为了过往的纠葛咬牙切齿,不如选择原谅和宽恕。其实,当你学会了宽容,你会发现做人少计较一点不会损失什么,反倒还能给自己省去许多烦恼。既有轻松的选择,何苦非要为难自己呢?

同类推荐
  • 二十而励

    二十而励

    海归现身说法,教诲年轻人做人处事、自我经营、创业、积累人脉、打造执行力、实现目标,以及如何面对爱情、学习、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 世纪之初少先队工作新探索

    世纪之初少先队工作新探索

    中国少年先锋队浙江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世纪之初少先队工作新探索》正式出版。字里行间,我欣喜地看到五年来浙江省少先队工作尤其是少先队科研取得的骄人成绩。朴实无华的研究语言,尽情描绘出了少先队工作新颖的活动设计,独特的辅导艺术,时代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探索路径;充分展现了我省少先队辅导员善于学习、善于实践的健康风貌及与之相随的执着精神、合作精神、求实精神与创新精神。多年来我省少先队工作一直倡导的“以团带队,全团带队”,“理论先导,科研兴队”思路再一次结出丰硕的成果,展示在你我面前。
  • 不换脑袋就换人

    不换脑袋就换人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仅仅做到本本分分地完成工作,尽职尽责地维护企业的利益已经远远不够。当你的思路不能有丝毫的突破,当你为企业创造的价人值还不及你从企业拿走的薪水,即使这时候你还既没有出卖企业的秘密,也没有浪费企业的资源,恐怕你也得走人!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对员提出了更的高的要求和期待,那就是积极思索、锐意创新、善于谋划、长于变通,不断在方法上、技术上、质量上和效率上寻求更新的突破和创造更大的业绩。只有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头脑的作用,不断转换自己的思维模式与观念才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才是受企业欢迎的金牌员工。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员工不换脑,企业就要换人。
  • 成功创富者一直在做的33件事

    成功创富者一直在做的33件事

    差距,就在不起眼的地方;微小执行力,却能造就大不同的人生!创富成功与否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而其起源却在一些寻常事上。成功的创富者重视这些事,一直在做并且尽力做好这些事,他们通过这些事积累成就财富的资本;而失败的创富者忽视这些事,敷衍地做着这些事,从而与财富渐行渐远。本书引用了众多成功创富者的案例为你揭秘成功创富的秘密,告诉你成功的创富者们一直在做的事,引导你像成功的创富者们一样去做、且做好这些事,从而走上创富的康庄大道,并最终成功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人生。
  • 余生好贵 请勿浪费

    余生好贵 请勿浪费

    中国百万级励志畅销书作家特立独行的猫重磅新作,写给怀揣梦想、愿意分秒必争努力向前的人。余生太好,好到足以承载你对未来的所有想象,你对人生的所有美好愿望,都能在你的余生去实现;余生太贵,贵到哪怕你虚度一毫都是莫大的损失,任何东西,即便失去了也有办法将其挽回,除了时间和生命。人生是场单程旅行,昨天已经逝去,即便你腰缠万贯或权势通天,你也无法让逝去的昨天重现。人生只有一次,你的人生是无价之宝,贵到无法衡量。你愿意怎么支配你一去不再返的时间?你愿意怎么度过你有且仅有一次的人生?记住,你的时间和精力很贵很贵,贵到世间任何东西都无法与其比拟!你的时间有限,你的精力有限,你的余生弥足珍贵——
热门推荐
  • 木迟而上

    木迟而上

    抬起头仰望天空时你能看见什么充满自信的未来?满怀抱怨的人生?又或是平平凡凡的生活?有人在意吗……
  • 席悦知请你别流泪

    席悦知请你别流泪

    结婚一年里第一次见面是在天台上,席悦知被绑匪用刀架在脖子上,蓝嘉木看了一眼,觉得无聊竟然转身离开...席悦知利落的过肩摔将绑匪撂倒在地。第二次见面是在剧组,蓝嘉木的怀里有佳人相伴,席悦知手里拿着扩音器走上前,席悦知毫不在意,采访结束面无表情的离开。蓝嘉木将怀里的女人猛然推开。在这场追逐游戏中,没有人是赢家。席悦知丢了心,蓝嘉木丢了席悦知。席悦知,你究竟去了哪?
  • 我们写书吧

    我们写书吧

    那些年华的遗失……那些记忆的封尘……那些梦想的叫嚣……那些未完的故事待续……我们一起写书吧……是我们共同的期许……
  • 绝世神医:误惹妖孽尊上

    绝世神医:误惹妖孽尊上

    【1V1爽文宠文,男强女强强强联手】冰与火的碰撞,水与火的角逐,不是刀光剑影,就是水火交融,一生缠绵。当22世纪最强杀手“千面雪女”遇上神魔尊上,一念交易,从此你追我赶,她杀人来他纵火……误惹妖孽尊上的后果,就是成为他的专属降火器,然后陷入他的温油杀,成为逮捕小白兔被吃干抹净……本书综合起来就是妖孽神尊追妻路漫漫,绝对甜宠霸宠,温馨不虐,入坑从速~
  • 子魂阁

    子魂阁

    奈何路尽头十四号有典当铺,名为子魂阁。只在子夜开店,只开一个时辰,半个时辰只接一位贵客,如果过了时辰还不走…将会消失于世间。你想典当什么?灵魂?姻缘?生命?还是你最不舍得失去的东西?拿出你最宝贵的东西来换吧,来换你最想知道的一切,最想得到的一切,最想…埋于世间的一切。
  • 二魂论

    二魂论

    人有二魂,魂归天命,失其一魂,而一魂,散于天地。
  • 青窗

    青窗

    我成全不了你的幸福,你也无法给予我救赎。
  • 与世界温柔相待

    与世界温柔相待

    本书旨在传递,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会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所以你都不必害怕的。
  • 莫兮湦别离—如梦如画

    莫兮湦别离—如梦如画

    叶离湦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女孩,15年坚持梦想,误打误撞竟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的政法系。第一天竟被一架大自行车撞到,是缘分吗,他闯入她的世界,他的温柔,快要不断地融化她那像汉子般的内心。她也是女生,需要被保护。渐渐与他在一起了。还记得那一次的另一个他,为了好朋友,用自己超强的思辨和辩护能力让她向撞他的人道歉。他霸道但却也温暖。毕业后,原以为总算拜托那个恶魔,谁知进入律所实习,他是她的师父,一切似乎都是上天的安排,让她永远逃不出他的整蛊。。。他们三人究竟何去何从,有些人终将离开,终将退出成为一个永恒的故事。凉笙可待成追忆,一切竟在不言中。。
  • 倾城笑:废弃皇后很双面

    倾城笑:废弃皇后很双面

    她,是二十一世纪黑道老大的养女,却无故穿越到一个刚刚被废进冷宫的皇后,“我的男人必须达到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境界,没到这境界统统给我滚蛋!”表面温婉可爱,时不时的显露出些许腹黑本性,像是只会撒娇的宠物一般;另一面则是冷酷无情,只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灭他满门!”的宗旨。双面的性格在这异世如何展现?只看她怎样游走在这乱世,神秘的身份与巨大的阴谋被她机智化解。最终又会有哪个男子会与她携手笑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