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98600000003

第3章 不宠不娇,做智爱兼备的父母

幼儿害怕孤独,喜欢被关注、呵护。温和而坚定的管教方式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孩子不能理解却会欣然接受,如同接受世间新奇美好的事物一样。

第13招 做父母也需要“上岗证”

小强跟小朋友“打土仗”,玩成一个脏人儿跑回家,妈妈一看就急眼了,怒斥道:“你怎么不学好呢?长大了想当流氓?”

小强一脸无辜地看着妈妈,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更无法将自己跟“流氓”联系起来。

口不择言是父母教子的恶习之一,养成这种恶习的根本原因是“没水平”。

有人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做父母也需要“上岗证”。

想想也是,现在做什么工作都要岗前培训,而做父母是何等重要的工作,一身兼任领导、管理者、教师等多种要职,没点素质,还不把工作搞砸了?

再仔细想想,每个人都是在一套传统而又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下长大成人的,对于怎样做父母,早就有了足够多的感性知识,只不过这些知识尚有欠缺,而且比较零乱,只要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并加以系统化,取得“上岗证”并不难。

补充一些关于孩子的知识

娇娇喜欢玩门前的一堆沙子,妈妈告诉她:“记住!别玩那些沙子,狗狗经常在上面尿尿,太脏了!沾上细菌和病毒,你会生病的。”

娇娇才三岁,不懂什么细菌和病毒,不知道生病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她的记忆力也不足以长时间记住妈妈的话。所以,过了一会儿,她又跑到沙堆上,兴致勃勃地玩起了沙子。

教育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超出了孩子的接受能力。许多老师、教授教不好孩子,不是文化知识贫乏,而是缺少关于孩子的知识。父母不需要学成儿童教育学博士,但至少要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智力水平、心理特点和接受方式。只要看一两本相关的书就够了,这并不难。

为孩子做一个前期规划

孩子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欺负了,哭哭啼啼地回到家。

一位父亲对孩子说:“光知道哭!谁打了你,给我打回去,一定要打赢!”

另一位父亲对孩子说:“宝贝,别难过!咱们去跟那个小朋友好好聊聊。”父亲带着孩子,跟打人的小朋友谈了谈,询问了一些情况,很快帮助两个小朋友握手言和。

你认为哪个父亲的做法正确?

在你回答之前,我有80%的把握可以肯定:你的回答不正确!

因为80%以上的父母没有给孩子做好初步的人生规划,不确定要将孩子培养成哪一类型的人,那就很难说哪种教育方式正确。

培养总统或外交家,培养将军或商人,培养教师或科学家,培养勇士或老实人,是有所不同的,对孩子的品性、素质的要求各有侧重点。你期待孩子向哪个方向发展,才知道怎样提出要求并加以指导和锤炼。

阅读环境

刘女士一家住在一个杂乱的小巷子里。一天,孩子在门前玩耍,不幸被一辆摩托车撞伤。刘女士悲急交加,哭着数落丈夫:“我天生命苦,嫁给你这个废物,住在这个破地方,孩子都不能保护好。”

刘女士的遭遇令人同情,她的话却没有道理。对教子而言,每一个环境都有优点和缺陷,城市或乡村,豪宅或陋室,僻壤或闹市,都能培养出健康活泼的孩子,都能培养出总统或其他各类人才。父母的智慧在于读懂环境,聪明地利用环境的有利面而规避不利的因素。

界定问题

三岁的欢欢将小朋友的玩具汽车抱回了家,你认为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千万别急着回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最后问清楚了,欢欢是从小朋友的手上抢过玩具汽车,拿回了家。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别使用“抢劫”之类的字眼,小孩子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没有清晰的人我界线,价值判断跟成年人的也不一样。在小孩子的眼里,一个玩具汽车跟地上的一块小石头、一片树叶没有多大的差别。抢小朋友的玩具,抢者和被抢者都感觉不到是一件很严重的事,但父母必须出面干预这件事。欢欢妈的做法是:领着欢欢,将玩具汽车送还给那位小朋友,并且说了“对不起”。欢欢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自己有何不对,不过,规范他的行为还是有必要的。观念决定行为,行为也反作用于观念。端正行为,有利于培养正确的观念。

孩子每天都在制造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如何处理?重要的问题设法弄懂,或读书学习,或向人请教;不重要的问题,不要随意干预。

良性沟通

张女士在电脑上打字时,孩子对搁在地上的电源插座产生了兴趣,想摆弄一番。张女士将他拉开,说:“乖!别碰,危险!”

孩子对“危险”更感兴趣,想玩的欲望更强烈了。张女士只好编了个故事吓唬他:“插座里面住着一个蓝脸红眼睛的魔鬼,牙齿特别长,小朋友去碰它,它就会跳出来,哇,一口咬下去。”

孩子果然有些害怕,同时好奇心大起,很想将“魔鬼”碰出来。张女士无计可施,终于恼羞成怒,喝道:“去!滚一边去。”

孩子“哇”地大哭起来。

丈夫走过来,摸摸孩子的头,说:“乖!这个不能碰。”说完,将插座拿起来,搁在高柜子上,然后拿起一个玩具球,跟孩子玩起来。孩子很快将插座忘到了脑后。

让孩子听懂自己的话并且言听计从,这是一件难事。父母只能根据孩子的特点,慢慢摸索有效的沟通方式,不能讲清道理时,先求效果也可以。

保持一种心情

教育孩子不仅取决于主观努力,也受环境、教养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在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的双重作用下,你的孩子必然以“最合理”的方式成为“这样”的孩子,而不是像张三、李四“那样”的孩子。那么,你不妨认为“我的孩子是一个很特别的孩子,我对他感到满意”。保持这种心情,你就对孩子少了许多抱怨,对自己少了许多懊悔,这样,亲子关系也会和谐许多!

第14招 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模仿对象;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弱,对父母的优点、缺点都可能照单全收。

林女士下班回到家,感觉很累,她摊开双手,躺在沙发上,脱掉高跟鞋,将双脚搁在茶几上。小女儿跑过来,也爬到沙发上,学着她的样子,摊开双手,靠在她的怀里,踢掉鞋子,将小脚搁在茶几上。林女士一看女儿的模样,感觉有些不雅,教训道:“女孩要有女孩的样儿,你怎么能把脚搁在茶几上?难看死了!”

女儿说:“你不是女孩吗?你可以搁,我为什么不行?”

林女士脸红了,无言以对。

类似的情景在每个家庭都可能有过,有些家庭还会经常上演。有些父母的风格是,严格要求孩子,坚决放任自己:一面打麻将,一面催促孩子做作业;一面捧上色香味全无的饮食,一面教导孩子认真办事;一面应付单位的差事,一面鼓励孩子追求成功……这像是在告诉孩子一个道理:如果你掌握了话语权,你就可以蛮不讲理。

父母是孩子初涉人世的第一部“教材”。父母的成功在于,让孩子百读不厌;父母的失败在于,让孩子一读就厌,乃至于成为反面教材。

许多儿童教育研究者在强调父母的榜样力量时,将孩子对父母的学习描述为机械模仿。据笔者多年观察,孩子对父母的模仿,实际上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不是见样学样。了解孩子的取舍方式,才能知道怎样发挥示范作用。

孩子乐于模仿父母易于模仿的行为习惯

乔乔的妈妈是个形象设计师,每天衣着新潮得体,乔乔从小就爱“臭美”;乔乔的妈妈爱玩手机游戏,经常将大事小事丢到一边,玩个天昏地暗,乔乔的手机游戏也玩得倍儿棒。娘儿俩的情景经常是:一人捧着一部手机,各玩各的。

孩子的是非分辨能力不强,对自己的判断力也缺乏足够的自信,模仿父母是比较“安全”的学习方式,也不太困难,这是他们乐于模仿的原因。所以,不论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他们都会照搬照抄。

孩子畏惧模仿父母不易模仿的行为习惯

李先生是一位高级工程师,为人稳重,办事严谨,专业能力出众。他很想将儿子培养成像自己一样的人,但儿子却“不听话”,成天跟一些“差生”混在一起,喜欢玩乐,不爱学习。在儿子的眼里,父亲是个英雄,也是他向小伙伴炫耀的资本,但他好像并不打算成为像父亲一样的英雄,更乐意走向反面。李先生对儿子的感觉只有两个字:失望。

“虎父犬子”现象,在生活中并不鲜见。一个主要原因是:父亲成为“英雄”,必然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磨炼,这样的成功之道可能让“不需要吃苦”的孩子视为畏途。但是,随着时日推移,孩子能力增强了,认识水平提高了,有可能化“犬”为“虎”。但由于起步迟,能否取得像父亲一样的成就,就不一定了!

想让孩子从小就学做“英雄”,只能持之以恒地在小事上打磨,第一要诀是培养吃苦的能力。孩子吃得起苦,也就有了成为“英雄”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孩子喜欢模仿父母受人称道的行为习惯

张女士开朗乐观,性情和善,乐于助人,大家都夸她是个“好女人”。无论在工作单位还是在社区,她人际关系都处得很好。她很少教儿子怎样做人,但儿子很自然地继承了她的优点,长大后成了一个人见人夸的“好人”,并且成了“成功人士”中的一员。儿子从不谈他所受的高等教育,倒是经常说:“我今天的成功,得益于我的母亲。”

每个人都会受“群体效应”的影响,孩子更是如此。父母身上有大家喜欢的东西,孩子自然是继承下来了。

孩子厌恶模仿父母受到批评的行为习惯

李先生为人正直,处世公道,言而有信,受到领导的信赖和同事、下属的敬重。妻子却认为他不会“来事”,家庭建设搞得不如那些“腐败分子”好,经常当着儿子的面,讥讽他“没本事”。儿子受到了什么影响呢?他的性情跟父亲形似而质不同,表面看像个正人君子,但到了关键处,很会“来事”——撒谎,推卸责任,自私自利。

父母将孩子视为与己一体,孩子也将父母视为与己一体,父母的毁誉连接着孩子的荣辱。当父母的某些行为受到批评时,孩子会因此对父母产生怀疑乃至厌恶。有时候,孩子的顶撞和不尊重,往往包含着看不起父母的成分——“你有什么资格管我?”但孩子碍于情面或别的因素,不会将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根据以上特点,父母如何给孩子树立正面榜样,就比较清楚了:不轻视小事;尊重公共价值观,重视公众的评议;夫妻彼此欣赏,杜绝相互诋毁;让教育跟孩子的接受能力相匹配。

第15招 再忙也不能“闲孩子”

一位年轻女士,人很能干,收入也不低,当她感觉自己还没玩够的时候,已经怀孕了;当她还在犹豫要不要孩子的时候,孩子已经生下来了。总的来说,对于迎接这个孩子,她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她嫌喂奶麻烦,整天给孩子喝牛奶;她不愿“窝在家里”,产假没休完就上班了,将孩子丢给娘家父母照看。平时上班又忙又累,自然无心照管孩子,偶得时间,还需要休闲一下,所以她陪孩子的时间极少。

孩子三岁时,她给孩子办了“全托”。这样,孩子白天、晚上都住在幼儿园,干脆连面都难得一见了。到了双休日,有时她想参加派对或出外旅行,也不接孩子回家。老公想接孩子,她反对说:“你接你负全责,什么事都别找我。”将孩子交给幼儿园老师,她倒是省心了,孩子却几乎成了“弃儿”。一开始,孩子每到晚上就想家,想爸爸妈妈,时间长了,干脆连家都不会想了;后来,孩子得了“自闭症”,每天沉默寡言,跟父母在一起,仿佛见了陌生人一样,只会坐着发呆,一句话都不讲。这样一来,父母都后悔不迭,赶紧将孩子送医治疗,但留在孩子心里的阴影,却很难抹去了!

像这种为了图自己省心而将孩子当成累赘的父母极少,忙得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父母却大有人在。今天的生活节奏快,年轻的父母为了事业,为了养家糊口,每天忙得不着家,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但是,再忙也不能“闲孩子”,应该尽量挤时间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亲情和关爱。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不是一种虚泛的东西,不是心里想着就叫爱;你得将爱表达出来,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爱。

有一对夫妇,事业心很强,每天都很忙,可以说是“日理万机”。但无论多忙,他们都能挤出时间,跟孩子们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他们指导孩子做家务,拉着孩子的手滑旱冰,给孩子朗读有品位的图书——父亲曾一连多日,每天朗读一部分内容,给大女儿读完了全部七册《哈利波特》。大女儿参加学校的足球比赛或别的表演时,他们会抱着小女儿,亲临现场观看,跟孩子们一起体验竞赛的乐趣。有时出差在外,不能陪同孩子,他们每天晚上都要跟孩子用电话联络,让孩子感受父母的思念和关怀。

这对夫妇,就是当今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他的夫人米歇尔。他们在管理一个美国的同时,也可以管好自己的家,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让奥巴马很自豪的一件事是:竞选总统期间,在长达21个月的时间里,在让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的选战中,他没有错过任何一次家长会。

所以说,因为忙而无暇关爱孩子,也许只是一个借口。只要你想跟孩子在一起,不论多忙,总是挤得出时间的。

还要注意的是,陪伴孩子不能跟教育孩子完全画等号。某专家提出了一个观点:不要把亲子时间变为教育时间。父母工作繁忙,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亲子时间,便不厌其烦地教给孩子一些自认为该教给孩子的东西,但这种枯燥的说教并不符合孩子的兴趣,过多的说教反倒让孩子感到压抑甚至厌烦,以至于不愿跟父母亲近。一个孩子对小伙伴说:“今天星期五,晚上妈妈又要回家了,烦死了!”妈妈正巧听见了孩子的话,觉得很寒心,没想到几天不见,孩子对她不是思之若渴,反倒烦她回家。

正常情况下,孩子只要陪伴在父母身边就会感到安心;如果能融入到父母的生活中,则会感到开心。因此,在亲子时间里,父母和孩子彼此谈谈自己的情况,带孩子做家务,陪孩子一起做作业、做游戏,不需要讲太多的道理,孩子就能得到很好的教育。

第16招 让孩子自然成长

小茜聪明活泼,懂事又有礼貌,是幼儿园老师最喜欢的孩子之一。其他孩子的家长很是羡慕,向小茜的妈妈讨教教子经验。原来,夫妇俩并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法子,只是按照书上学来的“三无原则”,让孩子自然成长。

无错原则

小茜的爸妈总是以自然的眼光看待小茜的行为,无论她做什么,都不认为她做错了。小茜两岁时,有一次大人偶尔不在身边,她独自玩耍时,拉了一泡屎在地上,然后用棍子拨弄着玩,弄得满地都是。

奶奶瞧见了,大惊失色,说:“真恶心!这孩子怎么不知道爱干净呢!”

妈妈说:“这不怪她!”

妈妈帮小茜擦了屁股,洗净手,将地板弄干净。然后,她将小茜带到卫生间,说:“乖孩子要讲卫生,大便要拉到马桶里。来,咱们看看,小茜会不会蹲马桶。”

在妈妈的指点下,小茜掀开马桶盖,拉开裤子,坐在马桶上,然后站起来,冲水……如此反复数次,小茜的动作已经比较熟练了。后来,小茜大便时,有时记得拉在马桶里,有时不记得;经过几次矫正,她便完全习惯了蹲马桶,还学会了自己擦屁股。

3~6岁的孩子,不会有意做错事,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没有对错观念;即使更大些的孩子,也极少故意犯错。他们的行为像水一样,依自然属性流动,流向哪儿都是合理的流动。假设有不合理的地方,那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引导。只要加以引导,就可以让孩子的行为倾向于任何方向,也就是说,养成任何习惯。

无批评原则

有一次,奶奶用杯子喂小茜喝水,小茜要抢过杯子自己喝,奶奶只好给她。因杯子太大,里面的水太多,小茜喝水时,有一半水洒在身上,将胸前淋湿了一大片。

奶奶说:“你这丫头片子,偏要逞能,怎么样,衣服都湿了吧?”

妈妈赶紧说:“小茜自己喝水,很对。来,妈妈教你怎样喝水。”

妈妈拿了一个小杯子,浅浅地倒了一些水在里面,递给小茜,教她动作轻一点、慢一点。小茜按妈妈的指点,果然喝得很好。

孩子的行为既然没有错,那么批评就不合理了,打骂更不合理。无论是孩子事情没做好,还是耍性子打烂了东西,都无须反应过激,只需冷静地引导就行了。孩子事情没做好,就教他做好的方法。孩子打烂东西,要先抚平孩子的情绪,然后教以正确的道理——该认错时,教孩子说“对不起”,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将打烂的东西收入垃圾桶。总之,父母的言行应贯彻着关爱和理性,不要仅凭自己的情绪,胡乱向孩子发泄,拿孩子当出气筒。

无压力原则

小茜的爸妈从不将自己摆在绝对正确、具有绝对权威的位置,他们拿孩子当“小大人”,进行平等的沟通,说话时从不摆出居高临下的姿态,极少用命令的语气,除非确有必要。因此,孩子在父母面前感到很轻松,无话不谈,也通情达理,愿意听父母的话。这样的孩子,教育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很多父母拿孩子当什么都不懂的“小傻瓜”,总认为“我是对的”,按自己的标准和喜好去要求孩子,不管是否合理,都要求孩子照办不误——当然,父母从不认为自己的要求有什么不合理。高高在上、盲目运用权威的父母,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和压抑,所造成的后果是:当孩子幼小时,缺乏自信,凡事比较被动,胆小怕事;当孩子自以为能力足以跟父母对抗时,可能突然“变坏”,不再听父母的管教了。到了这种地步,教子工作已基本上可以宣布失败了!

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有自尊。有自尊才有自律,有自律才有自强,有自强才有自信。所以说,一个优秀孩子的培养成,始于尊重。

第17招 给孩子一种成熟的爱

做父母的人,自身都不乏父爱或母爱,但一种成熟的爱,还需要智慧参与。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给4岁的女儿报了各种各样的特长班——英语、绘画、钢琴、舞蹈……女儿每天奔忙于各个学习地点,没有一点儿玩耍的时间,学得苦不堪言;妈妈也不轻松,每天陪着孩子,东奔西跑,忙得团团转。她认为,给予孩子学习机会,让孩子学好本领,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再辛苦也值得。

有一天,女儿咬着铅笔头构思绘画,妈妈提醒说:“别咬铅芯,有毒!”

过了一会儿,妈妈起身去卫生间,回来时,看见女儿正在偷偷往自己的茶杯里放铅笔芯。

妈妈大为惊讶,问:“我告诉你铅笔芯有毒,你为什么放进我的杯子里?”

女儿不做声。

妈妈又问:“你想毒死妈妈吗?”

女儿不做声。

妈妈说:“毒死妈妈了,对你有什么好处?”

女儿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闭着双眼,大叫道:“我讨厌上特长班!”说完,抽抽搭搭地哭起来。

妈妈难过极了!她没想到,她的一腔母爱,换来的竟是女儿的仇恨。

父母爱孩子,大方向要正确;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方法要正当。但是,世上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好。比如吃饭对身体有好处,吃撑了反倒会损伤身体。父母之爱,让孩子感受到了,接受了,产生了美好的体验和良好的激励作用,那才有意义;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甚至产生负面影响,爱就变成伤害了!

怎样避免让爱变成伤害呢?

给孩子真爱

一个6岁的孩子,读小学一年级,期末考试,两门功课考了198分——语文有一个错别字,丢了两分。

妈妈的心愿是“双百分”,见了孩子的试卷,难过得直流眼泪,责备道:“你怎么这么粗心呢?这么简单的字也不会写?”

孩子很失落,低着头,像犯了大错误一样。

孩子考198分,已经达到了优秀的标准,应该得到表扬,但他从妈妈那儿得到的却是责备。孩子会怎么想呢?孩子会想:妈妈爱的不是我,爱的是分数。

事实上也是如此,妈妈真正爱的是自己建立的标准,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个“好孩子”,而不是现实中这个没有达到她的标准的孩子。当现实中的孩子跟想象中的孩子有差距时,父母便感到不满,甚至厌烦,这难道是真爱吗?

当父母凭想象要求孩子时,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一开始可能会努力成为父母心目中的那个完美的孩子。但终有一天,孩子会感到力不从心,觉得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也不再希冀以努力“换取”父母的爱,从而走向反面。许多起初学习优秀的孩子,突然会变得厌学,成绩一落千丈,原因便在于此。

真爱是爱现在这个孩子,爱这个不尽完美的孩子,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承受烦恼和失败,一起追求进步和成功。

让孩子感受到爱

给孩子吃好喝好,有益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指导孩子努力学习,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制止和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有利于改善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父母的这些行为,都包含着爱,但孩子能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呢?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们做事,不仅强调动机和过程,也要重视实际效果。父母培养孩子的动机很好,过程也辛苦,却没有效果,那爱如何体现呢?像前面那位母亲,为了让孩子学习各种特长,费尽辛苦,到头来孩子却不领情,反倒想“毒死”她,岂不是白爱了吗?

怎样让孩子感受到爱呢?父母不能单纯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孩子的感受,要随时体察孩子的喜怒哀乐,并加以疏导,让自己的心情跟孩子的心情相融,同苦同乐。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爸爸妈妈爱我,我在爸爸妈妈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让孩子接受爱

一个孩子在场地上踢球玩,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窗打碎了,吓得跑掉了。邻居将这事告诉了孩子的妈妈。妈妈赶紧道歉,表示要赔偿,并且马上打电话到物业,请物业派人来给邻居家安装玻璃。处理完这事,她心气难平,说:“这孩子太调皮了,我得教育教育他!”

孩子做了错事,吓得躲在家里不敢出来。妈妈回到家里,有心给他两巴掌,一想这办法不对,就教育他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影响别人,更不能损坏别人的东西……

听妈妈唠叨了半天,孩子终于火了,气道:“我偏要!”他冲出去,捡起一块石头,将那个邻居家新装的玻璃又砸碎了。

妈妈教孩子正确的道理,是爱孩子的一种方式,只因方式不当,孩子不接受,反倒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好比喂孩子吃饭,吃得他拉肚子,究竟是爱孩子还是伤害孩子呢?

其实,孩子犯了错,正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这位妈妈首先应该找到孩子,问问清楚,究竟是不是他干的?因为邻居也可能看错了人,产生了误会。弄清情况后,用不着批评和指责,因为孩子已经吓得躲起来了,说明他知道自己错了,何必再讲多余的道理?不妨将孩子带到邻居家,当着孩子的面,处理这件事。这样,孩子可以亲眼看到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和应负怎样的责任,自然可以学到很多,比听妈妈的唠叨有意义多了!

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机会

一位女士在文章中写到了她做孩子时的一个美好的体验:“童年时在爷爷家里,哭是我的家常便饭。受委屈就直冲到爷爷家里撒泼,在水泥地上打滚,跳脚,叫嚷。爷爷为此铺上木地板,为我哭闹提供舒适的环境。而他坐在门外不声不响,毫不干涉。有爷爷这个出气口,我现在始终还保持着内心的一份善良与和平。”

谁都会有情绪,成人、孩子都不例外。找到了发泄情绪的合适方式的人,可以有效平定内心波动而又不至于太丢脸;没有找到合适方式的人,很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和人际关系障碍。孩子发泄的方式一般是哭闹,在大人看来这是很丢脸的行为,因此,父母常常会设法制止孩子的哭泣,甚至会大声喊道:“不许哭!”当孩子听命行事时,很显然,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欺压和蛮横。当孩子哭闹时,给予一定的宽容,或是用好话和笑脸哄着,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多抱抱孩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洛德·傅斯博士说:“拥抱可以消除沮丧,能使体内免疫系统的效能上升;拥抱能为倦怠的躯体注入新能量,使你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在家庭中,每天的拥抱能加强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且大大减少摩擦。”

身体的接触,如触摸、拥抱和亲吻,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温暖感。经常被触摸、拥抱和亲吻的孩子,心理要比缺乏身体接触的孩子健康得多。这正是我们中国父母的一个弱项,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身体的亲密接触越来越少,到10岁左右,几乎就没有了。

所以,父母不妨多抱抱孩子,多抚摸孩子,孩子自然能感受到父母这种无声的爱。

第18招 怎样让孩子真正信任你

大部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信任指数”,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减,从婴儿时的绝对信赖,到幼儿时的有所怀疑,到青少年时的不太信任甚至完全不信任。很显然,当孩子不信任我们时,教育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无效。

许多成功的教子事例显示,孩子完全可能一生信赖父母;之所以会失去信任,完全是父母自降“信用等级”的缘故。对希望赢得孩子信赖的父母而言,以下几种行为是要绝对避免的。

拿孩子当玩物

一个孩子将牛奶盒子递给妈妈,想让她帮忙打开。妈妈故意想逗他着急,装着不乐意的样子。孩子央求了好一会儿,妈妈才把盒子打开,却凑到自己嘴边喝起来。孩子“哇”地哭了。妈妈赶紧将牛奶递还给孩子,笑道:“妈妈逗你玩的!”孩子接过牛奶,一下扔出去老远……

做父母的人应该知道,我们养的是一个人,不是一只小狗;我们是想将孩子培养成人,不是拿来当玩具。俗话说,“大小是个人,长短是根棍”。孩子虽小,我们也要拿他们当人看,不要随便戏弄。

欺骗

妈妈想让孩子离开电视去睡觉,孩子不干,护着电视开关,不让妈妈关掉。妈妈生气了,威胁说:“再闹妈妈就不要你了!”

孩子还要闹,妈妈就将他抱起来,放到门外,锁上房门,故意弄出关灯的声音,说:“我要去睡觉了!”

孩子吓得撕心裂肺地哭起来,惊动了四邻。爸爸也被惊动了,急忙把孩子抱回家去,好言哄着。孩子显然被吓得不轻,啜泣了好一会儿,才睡着了。

有些父母为了达到某个目的,经常欺骗孩子,有些欺骗甚至很残酷,如“不要你了”、“打死你”、“将你送给狼吃了”。虽然这些话不会算数,但足以损害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而且损害的不仅仅是信任感,还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灵创伤。所以,父母说话一定要“认真”;我们认真,孩子才会拿我们的话当真。

简单粗暴

一群小宝贝在儿童游乐室玩各种玩具,一个个乐不可支的样子,父母都在旁边观看。有的父亲或母亲觉得孩子玩得差不多了,想带孩子回家,可是没有一个孩子愿意乖乖离去,父母只好将孩子强行抱走。孩子总是挣扎着、哭闹着,试图回到游戏中,所以,游乐室不时可以听见哭声。

有一位妈妈做得很聪明,对孩子说:“宝宝要回家了,来,跟马儿再见!”

孩子摆摆手,跟他刚坐的木马说了再见。

妈妈又说:“跟卡车、蹦蹦床和所有的玩具朋友再见。”

孩子很听话地跟玩具们说了再见。

最后,妈妈说:“跟小朋友和叔叔、阿姨们再见!”

孩子高兴地跟大家说了再见,跟妈妈离开了游乐室。

孩子的“本领”有限,对父母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无可奈何,只能屈从,但他们一定不会认同父母的方式;不认同就谈不上信任。只有像那位聪明的妈妈一样,用一种自然的、顺从孩子心性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让孩子感到舒适,孩子才会对父母充分信赖。

言行相悖

林女士看见女儿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对骂,赶紧制止说:“好孩子要讲文明礼貌,不能骂人。”

下班时分,老公过了平时的点才回家,林女士骂道:“你怎么才回来?我以为你被车撞死在路上了呢!”

老公说:“经理将我们留下来训话,我有什么办法!”

林女士说:“你编瞎话不能换点儿新鲜的?老是这一套,拿老娘当傻瓜呀!”

女儿惊奇地看着妈妈,走过来,轻轻拉拉妈妈的衣角,说:“妈妈,要讲文明礼貌。”

林女士推开女儿的手,怒道:“去你的文明礼貌!再不教育教育,你爸爸就要学坏了!”

父母言行相悖,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古人说:“以教人者教己。”你教给别人的道理真的很好,为什么不拿来教育自己呢?古人又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你做到了你说的,别人才可能照你的话去做。可惜很多父母虽然掌握了许多优秀的道理,却是专门拿来教育孩子的,从没想过要亲身实践。父母都做不到的事,却要求孩子做到,这未免把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想象得太高了!

不努力

张女士是个全职主妇,每天的任务是带孩子和做家务。她喜欢打麻将,每天约来牌友,在家里摆一桌,有时也去别人家打牌。孩子上了幼儿园,本来她可以轻闲许多,但是因为喜欢打牌,反倒更忙了,以至于碗筷没时间洗,地板没时间拖,家里乱得像个狗窝。好在老公是个好脾气的人,也不太计较,只是偶有抱怨之言。

有一天,幼儿园老师将张女士叫去谈话,说她的孩子从不交作业,图画本都撕下来折了小飞机、小船。

张女士一听就急了,回来教育女儿:“你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不学知识长本领,将来能干什么?要饭去呀!”

女儿说:“我才不去要饭!我要像你一样,打麻将,赚大钱,还要当赌王呢!”

张女士大吃一惊。她决定为了女儿,从此以后,要跟麻将说拜拜。

父母可以穷,可以地位低,但不可以不努力,生活态度不可以不认真。贫穷但努力尽责的父母可能会教育出优秀的子弟,富有但生活态度不认真的父母只能教育出浪荡子弟。只有认真做事、认真生活的父母才能赢得孩子的尊敬和信赖,否则,只会被孩子轻视而已。

没学问

有一天,孩子看到一个词:误入歧途。其中“歧”字不认识,孩子去问爸爸。爸爸正好也不认识,不过他向来是“认字认一边,不怕走上天”,于是就说:“这是‘支’字。”

过了一些日子,孩子怒气冲冲地来找爸爸,说:“你让我丢大脸了!同学说误入歧途,我说误入‘支’途,找老师评理,原来是我错了,还不是你教的!”

现在的孩子学习条件比他们父辈的好,又是电视,又是网络,应有尽有,孩子的知识增长速度变得快多了。父母很可能变成孩子眼里一个“没学问”的人,这是父母渐渐失去孩子信任的一个重大原因。

怎样补救呢?

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使自己不至于落伍,这是个好办法。但孩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跟孩子拼学问,不一定拼得过,最好的办法是拼经验、拼智慧。父母将亲身实践过、确有效用的经验总结出来,适时传授给孩子,将切身的体验告诉孩子,使孩子得到他们一时得不到而又有益的东西,这样,孩子对父母就不敢小看了!

第19招 父爱多的孩子更聪明可爱

孩子想让爸爸讲故事,正在读报的爸爸抬起头,推推孩子说:“找你妈去,我忙着呢!”

过了一会儿,孩子跑过来问:“爸!我是从哪儿来的?”

爸爸想了一会儿,不太好回答,就说:“问你妈去,她最清楚了!”

妈妈抱怨道:“你光会说‘找你妈去’、‘问你妈去’,好像孩子是我一个人的。”

爸爸说:“带孩子本来就是你们女人的工作,不找你找谁?”

将带孩子当成女人的工作,是许多爸爸的一个误区。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爸爸积极参与者只有4%。大部分爸爸的角色定位是一位抓大放小的领导者,只会在“大问题”上给予一些指导性意见,小事全扔给妈妈;即便有时候不得不照管孩子,心态也不对头,好像是在给孩子他妈帮忙。但是,孩子不仅需要妈妈,也需要爸爸。心理学家认为,爸爸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为爸爸,有必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父亲的言行对孩子影响深远

一般观点认为,孩子的素质,受母亲的影响最大。事实上,这是因为孩子跟母亲相处的时间更多,而父亲没有积极参与到教子工作中来的缘故。在多数家庭,男性的收入、学历、能力都高于女性的。因此,在孩子的心目中,父亲更有权威,更有影响力,因此更乐意向父亲看齐。如果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和智慧,那么孩子的素质可能会更高。

父爱多的孩子更聪明可爱

男性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优于女性的,在思考问题时,更善于忽略细枝末节而抓住重点和要点,更有大局观。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父亲陪在孩子们身边的时间长短可以影响孩子在数字方面的能力。还有心理学研究者发现:父亲精心照顾的孩子,性格更宽容,更富有责任感,而长期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在同情心、推理和大脑发育方面都不如那些父亲经常陪在身边的孩子。缺少父爱的孩子较有攻击性而较不愿意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承担责任,因此更容易成为被大家讨厌的对象。

父母共同参与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均衡发展

一般来说,男人具有“敢于冒险和探索外界的勇气和信心”,而女人则偏于保守和重视安全。父母共同教育孩子,则孩子的个性会比较均衡,乐于创新而不轻率,勇于冒险而不鲁莽,独立而自信。反之,单由父亲或母亲教养的孩子,容易偏于一端——长期缺少父爱的孩子,个性比较敏感,而长期缺少母爱的孩子,个性比较粗率。

上述结论只是概说,实际情况因父母的个人特性而异。但总的来说,父母共同教养孩子,对孩子个性的均衡发展更有好处。

男孩需要偶像,女孩需要欣赏对象

孩子在2~3岁时开始有性别意识,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男孩想学做男人,因此倾向于模仿父亲,希望“像爸爸一样”。而女孩需要一个男性欣赏对象,且女孩与父亲交往的方式将影响她日后跟其他男性的交往,弗洛伊德称之为“恋父情结”。笔者认为,真正的原因可能不是“恋父”,而是习惯使然。女孩早就养成了某种习惯的男性交往模式,为了迎合自己的习惯,自然倾向于跟类似父亲的男性相处,否则会有不适感。

总之,男孩需要“偶像”,女孩需要“欣赏对象”,父亲的角色不能缺失,否则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父亲在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介入方式

心理专家认为,2岁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孩子需要确认“我很可爱”、“爸爸妈妈都爱我”、“大家都喜欢我”,而且确认的过程时常伴有疑虑,“爸爸妈妈不喜欢我?”“爸爸妈妈不要我了?”父母需要随时用言行表达对孩子的珍视,任何一方的忽视都可能对孩子产生难以挽回的伤害。

有这么一个悲惨的故事:

一个家住江边的孩子,父母都在南方打工。有一天,一群大人逗他说:“你爸妈不要你了!”孩子急了,说:“你们骗人,爸妈要我。”

大人们说:“你爸妈真的不要你了,不然为什么不回来看你。”

孩子急得哭了。

后来,孩子每天独自来到江边,痴痴地望着过往的船只,希望看见爸妈从船上走下来。过了一些日子,大家发现,孩子已经精神失常了。

幼年的孩子,对父母是否真的爱自己、对自己是否真的有价值还没有建立起信念,“安全感”不强,脆弱的心灵很容易受到伤害。在这一时期,父母应该时时表达关爱,以帮助孩子建立起信念。

6岁左右,孩子开始有是非对错的观念,渐渐学会自立和自我管理。在这一时期,父亲最大的任务是利用自己的权威,主持规则的建立,让孩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做;与此同时,还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当好榜样。

孩子进入青春期,对自身的能力比较自信,开始要求摆脱父母的控制而自立,变得不那么听话了,敢于跟父母公然对抗了。对此,母亲往往会惊慌失措,处置失当;而父亲较能理解和认同孩子的独立和反叛,也比较懂得如何“闯荡天下”和防范风险。因此,父亲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多给孩子有益的指导。大部分青春期发生严重问题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父亲事业忙,疏于管教孩子,将教养责任全推给母亲。孩子缺少一个合适的引路人,很容易走上偏途。如果父亲将教育好孩子当成一件不亚于事业成功的大事,将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孩子,孩子就不容易发生偏差了!

第20招 给孩子一个平等开放的家

爸爸在客厅大声呵斥六岁的儿子:“给你说过多少回了,叫你不要捣乱,你偏捣乱!弄坏了人家的东西,怎么办?你真是个小糊涂虫!”

孩子吓哭了,爸爸大声命令:“不许哭!你不好好反省,还好意思哭!”

孩子的眼睛偷偷向厨房看去,想向妈妈求援。妈妈有心抚慰一下孩子,却不敢,因为丈夫不让她惯着孩子,否则可能连她一起骂。

这样的“节目”,经常在一些家庭上演。这个爸爸向孩子灌输责任意识,并没有错,但他蛮横霸道、出言无状的方式,却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孩子在价值观和性格成型之前,可以被环境的魔力任意揉捏,最终成为怎样的“作品”,取决于环境的好坏。“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许多父母并不知道。我们自身,我们的家,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成长环境的一部分。

心理学家诺尔蒂生动地描绘了教育环境与儿童行为的关系:

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

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

如果儿童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

如果儿童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

如果儿童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忍耐;

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

如果儿童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提高自己的身价;

如果儿童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

如果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他人;

如果儿童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

如果儿童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爱。

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是父母高高在上,以君主管理臣民的方式管理孩子。管束、制约和教条是家庭教育的主题。父母最关心的是实际效果,而不是对情感的关怀,这只能培养出独断的“小皇帝”或软弱的“奴才”。在今天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要培养自尊自爱、平等博爱的孩子,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平等开放的成长的环境。

怎样做呢?

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家庭氛围

传统型的家庭,流行“大人说话小孩听”的规则,大人或者谈论自己的话题,或者对小孩耳提面命,而小孩很少有机会谈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时间长了,孩子还会有意掩盖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于是,“代沟”出现了,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一位在缺乏温情和交流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成年后回思过去的遗憾,如是写道:“我们依赖父母,又恐惧父母;我们很想走进父母的心,但是又很难走进父母的心;我们很想和父母成为朋友,但是又很难和父母成为朋友;我们想与父母和睦相处,事实上却总是相互折磨。家庭教育中的硬暴力和软暴力极大地残害着我们的身心。”这不正是许多孩子面临的状况吗?

还有的父母,虽然欢迎孩子参与交谈,但是一旦孩子说了“错话”,做了“错事”,马上就板起面孔,当起“教书先生”。孩子在谈话时有所顾忌,也就不敢随便说话了。有些父母在谈论自己的话题时,为了不给孩子增添压力,常常选择“报喜不报忧”,专谈“好事”,而对遇到的烦恼与问题则避而不谈。这样一来,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并不充分,孩子感觉自己游离于家庭之外,对家里的情况不太清楚,难以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感。

为了营造融洽的亲子关系,应该将孩子看成一个平等的个体,给予充分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家庭成员之间可以很开放地谈论自己的想法,父母尤其要鼓励孩子发表意见,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只有这样,大家才能真正心意相通,达到一种默契,彼此了解,轻松相处。

家庭中不能缺少快乐

洋洋的爸妈都是“乐天派”,虽然工作很忙,但是他们总能制造欢乐,有时哼个歌,有时讲个笑话,有时讲些每天所见的趣闻乐事,家庭气氛相当活跃。洋洋也经常加入到谈话中,跟父母一起笑哈哈。受家庭熏陶,洋洋也是个“乐天派”,每当遇到难事时,他总是信心十足地处理,显得很有办法,大家都夸他聪明;即使受了挫折,洋洋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真是难得!

据一项调查发现:常与笑声相伴的家庭,孩子的情商和智商普遍较高。研究人员认为,家庭气氛活跃,会使孩子性格开朗。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能使知识面拓宽,从而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并且有利于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

反之,父母经常带着负面情绪回家,遇到一点小事就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往往显得胆怯,压抑,谨小慎微,不敢尝试新事物。这无疑会制约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的发展。

将孩子的心情列为重点考虑的内容

李女士经常出差,考虑到老公也要上班,一个人难以带好孩子,只好将孩子送到娘家寄养。孩子的外公、外婆很疼小外孙,离得也不远,按说不会有问题。然而让李女士没想到的是,换个环境后,孩子突然“变坏”了,经常跟小朋友打架,有一次还将小朋友打出了鼻血。李女士大惑不解,带孩子去咨询专家,这才明白,原来孩子害怕父母不爱他了,害怕被抛弃,内心焦虑,因此出现了反常的举动。

心理学的多项研究证明:孩子出现行为问题,与家庭关系和环境变化有关。孩子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迁居、换学校等,都会引起孩子的心理波动。夫妻离异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尤其大,若不妥善疏导,可能会给孩子留下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父母在做出跟孩子有关的决定时,都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心情,最好事前多沟通,讲清情况,让孩子对将要面临的变化有所准备。

此外,保持和谐稳定的夫妻关系,对孩子的意义重大,这会在孩子心里建立一种信念:我们是一家人,任何困难我们都会一起面对。

总之,我们要将对孩子的爱落实到实处,不仅让孩子吃好、喝好、穿好,也要尊重孩子的感情,呵护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里充满阳光和温暖。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沐浴在父母之爱中。

第21招 大人各有一套,该让孩子听谁的话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不同人的影响。每个人的教育理念都有不同之处,有的甚至截然相反:有人主张严格,有人主张宽容;有人主张以学为主,有人主张以乐为主;有人主张加强约束,有人主张顺从天性……当孩子接触到不同的理念时,不利的一面是,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冲突,不容易建立信任感;有利的一面是,孩子接触到多元价值观,视野更宽广,思想更具融通性,有利于将来适应不同的环境。

那么,怎样有效地解决教子分歧呢?

父母的分歧,大节要一致,小节可融通

平平跟小朋友玩水,将衣服弄湿了。妈妈询问时,平平怕挨批评,就说是喝水时不小心洒在身上的。妈妈不相信,再三盘问,平平只好承认是玩水弄湿的。妈妈大为恼火,训斥道:“没有三尺高,就学会了撒谎!给我站到墙角反省半小时,否则不准吃饭。”

平平站在墙角,又委屈又害怕,抽抽搭搭地哭着。

过了几分钟,爸爸从屋里走出来,假装刚发现平平受罚的样子,笑问:“哟!被妈妈罚站了,干了什么坏事呢?”

平平说:“我弄湿衣服了。”

爸爸说:“弄湿衣服?妈妈不会生这么大的气吧,准是犯了别的错吧?”

平平说:“我撒谎了!”

爸爸说:“撒谎可不好,比弄湿衣服严重多了,难怪妈妈这么生气呢!以后还撒谎不?”

平平羞愧地摇了摇了头。

爸爸抚摸着平平的头,跟妈妈商量:“平平知道错了,以后不犯了,这次就原谅她吧?”

妈妈正在后悔,该先给平平换下湿衣服,以免着凉,听爸爸一说,趁势就坡下驴,警告了几句,取消了惩罚,帮平平换上了干衣服。

在原则性的问题上,父母的意见应该保持一致,不要发生争议;在枝节问题上,可以商量着办,最好做到宽严有度。古话说“严父慈母”,父亲严格规范孩子的行为,母亲给予适当的温暖,以免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是比较合理的教子模式。反过来也一样,严母慈父,效果相当。父母都严,家庭就缺少温暖;父母都宽,教子方式就趋向溺爱了!

跟学校的分歧,寻找平衡点

平平从幼儿园带回一大堆作业,妈妈让平平马上开始写作业,平平不干,想去跟邻居家的小朋友玩一会儿。正闹得不可开交,爸爸插话说:“让平平先去玩一会儿吧!”

平平一听,挣开妈妈的手,跑出去了。

妈妈生气地对爸爸说:“我快要说服她了,你多什么嘴?”

爸爸说:“我看了教育局的通知,禁止幼儿园‘小学化’,还要求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平平想玩一会儿,有什么错?”

妈妈说:“你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开家长会你为什么不去?老师说平平的进度已经落后了,再不抓紧一点,就成‘差生’了!”

爸爸不做声了。事实上他也弄不清这件事该怎么办才好。

家长和学校在教子理念上的分歧,已成为普遍现象。小孩子送进学校后,几乎成了“学习机”,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童年和少年的时光因此变得乏味。这是一个国家教育部都感到头疼的问题,家长很难独立解决。但我们要知道,当我们将孩子送进“小学化”的幼儿园时,等于在用行动支持这种不科学的教育模式,怨不得别人,只好让孩子受些委屈了!

一般来说,家长跟学校的分歧,应该寻找一个平衡点,尽量让孩子多一些符合年龄的活动,又不至于让孩子成为老师眼里的“差生”。具体怎样做,只能根据孩子和学校的情况,多花点心思,设计变通的模式。

跟亲友的分歧,不要看得太严重

姑姑带平平逛了一趟超市,买回一堆零食。妈妈看了心里直哆嗦,因为其中有几样零食,被她定义为“垃圾食品”,怎能让孩子吃呢?等姑姑走后,她马上跟孩子商量,将“垃圾食品”扔掉。孩子不干,嚷道:“这是姑姑给我的,你别管!”

妈妈久劝无效,有点来火了。爸爸过来打圆场:“姑姑给她买的,让她吃吧!”

妈妈还是不同意,僵持了一阵,爸爸也来火了,说:“不过是一点零食,又不是老鼠药,偶尔吃一点,有什么关系?”

妈妈考虑到在孩子面前吵架不好,只好忍住气,不管了。

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及各方亲友,对孩子的要求跟父母的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假设是长期相处,那就有必要进行沟通,以保持一致;假设只是偶尔相处,偶尔“放纵”一下孩子,问题不大,不足以改变孩子平日的习惯。反之,偶尔的“放纵”,还能在孩子的心里产生美好的体验,使孩子对亲友的到来持欢迎态度,这对提高孩子的情商有好处。

跟社会与他人的分歧,注意疏导和隔离

平平每天乘校车去幼儿园,有一天,平平对妈妈说:“乔乔的爸爸开车送她上学,真好!”

妈妈听了心里一阵难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爸爸说:“咱们家虽然没有车,但你有爱你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有一个聪明又懂事的女儿,也很富有哦!再说,你跟小朋友一起坐校车,有说有笑,多热闹!难道你喜欢一个人坐车吗?”

平平说:“我才不要一个人坐车。”

孩子走出家门,必然接触各类信息,因而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对此父母应及时化解。但最好实事求是,不要讲一些自欺欺人的话。对一些垃圾信息,如媒体的负面新闻,价值观混乱的影视剧或图书,应该注意隔离,不要让孩子过早地接触,以免污染了孩子的心灵。

同类推荐
  • 孩子最好的起跑线,是父母的远见

    孩子最好的起跑线,是父母的远见

    本书有6个大章,分别为父母的格局、眼界、修炼、领悟、呵护、关系,通过自身多年来带两个孩子的教养实践与心得,分析周国平、胡可、霍思燕、陶虹、涂磊等名人的教育实例,与社会上很多有关教育的热点事件;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讲解,明确指出父母的远见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警醒家长们不要把教育的重心全部放在如何让孩子“成绩单”更优异,掌握各种技能上,应通过正确的言传身教让孩子的心理、行为、习惯、情商、德商等得到良好的发展。
  • 怀孕分娩大全

    怀孕分娩大全

    这本精心编写的《怀孕分娩大全》就是新妈妈的“私家护理医生”。本书提供了全面的、系统的、权威的孕期指导,伴随准妈妈从妊娠前三个月直到临产分娩,提供了全面的怀孕信息,告诉准妈妈自身的变化、胎儿的生长发育、准妈妈的日常饮食营养、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告诉准妈妈在孕期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一切。
  • 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书大全集

    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书大全集

    本书就是一本妈妈为女儿编写的“青春期百科全书”,从妈妈的角度来帮助女儿解决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烦恼和问题,内容从生理变化到成长烦恼,从自我防卫到心理剖析,从学业指点到修养提升,从形象气质到礼仪交往,无所不包,是送给青春期女孩的成长礼物,帮助女儿度过一个安心快乐的青春期。同时也是天下父母必备的青春期教育实用指南,帮助父母与青春期女儿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找到最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女儿健康成长。
  • 产后美丽宝典

    产后美丽宝典

    《产后美丽宝典》把产后变化与恢复方法对应结合起来,把身心疾病与医疗预防、母体保健与健康哺乳结合起来,系统而全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使年轻的妈妈在产后重塑魅力与自信,教您产后如何成为一个既健康又漂亮的妈妈!
  • 人生第一堂课

    人生第一堂课

    本书内容旨在教给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各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便为孩子点亮指引人生航向的导航灯,并给他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原动力,内容共涉及自信、勇敢、宽容、诚信、坚强、沟通合作、善良、创新、责任感、感恩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品质都是成功者必备的、最重要的人格素质,也是奠定孩子一生成功和幸福的基石,是他能够在社会竞争中“优胜”而出的最重要、最丰厚的资本。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小乞儿皇妃

    穿越之小乞儿皇妃

    一跤下来,沈倾从独立自强的现代女性,转眼变成了只有六岁的小乞丐,生活困苦渺渺无望。好不容易遇见了多金帅气的主儿,当然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改变生活!成功变成了神医的爱徒,还有惊喜发现,他居然是皇室中人?这下赚到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柯南之恋人过程

    柯南之恋人过程

    恋人过程,相爱一生。当两个孤独的年轻人在一个阴暗冷酷的组织中相恋。他们会怎么面对前途的困难。恋人过程,给你答案。
  • 我的老婆是狐狸精

    我的老婆是狐狸精

    她是他的萌妻,生活在现代,却不用手机,甚至连电视,DVD,都不会使用。她年轻貌美,纯净可人,但是面对异性,却本能的排斥,反感。他是她的医生丈夫,面对妻子的性冷淡,他是否能够治愈?直到岳父的到来,才揭开了妻子的真实身份,原来她是半人半狐,面对这样的妻子,他还会一如既往爱她吗?精彩不断,尽在书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域王者

    神域王者

    晴天霹雳风,万道金雷光。宁可乾坤转,不负人心荒。一颗灵珠分善恶,一刀斩邪恶!少年赵岩手握凝魂珠,脚踏断魂闪,斩妖除魔。一步一步踏上王者之路!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崩坏国度

    崩坏国度

    这一天,路非明拿到了一个叫做“崩坏国度”的黑科技。于是,他开始了令人羡慕的时空之旅。在fate里和吾王并肩作战。在漆黑的子弹里尽情的拿金鱼钓野生萝莉。在弑神者里高呼只要是活着的东西,就算是神也杀给你看!当有一天,他在山峰之上建起了一个大大的水晶宫时,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 鳌战

    鳌战

    鳌战这辈子最丢脸的就是没有好好跟着教习老师修炼玄术,以至于在压迫与欺辱下过完一生。所以,在一次命运般的重生之后,他下定决心重修玄术。“我鳌战天不怕地不怕,你小小一个玄帝,我还真没放在眼里!”“这世间万物,顺我者昌,逆我者,死!”有着上辈子的记忆和零星的知识积累,看小小少年如何风起沧澜,颠覆世界!
  • 末世小怂包

    末世小怂包

    苏沫重生了,附带收获一上古神器本以为这是一本重生虐渣走上人生巅峰的剧本,却不想一场车祸她来到了末世苏沫:...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花瓶怂包,僵尸丧尸妖精鬼怪,这玩意随便一个,都能吓死她苏沫:呜呜X﹏X我要回家某喵:主银你长的美,你可以抱大腿苏沫:...我信你个鬼.........某天苏沫真的找到了一个粗大腿某喵不淡定了:什么鬼的粗大腿,主银,我拖住,你快跑!某怂包:大神等等我某喵已石化————————————意外简介咳咳~此文披着末世的皮,走着玄幻的路子,踏着言情的步伐,渐渐远离了大纲。呃......它变了,变成前世今生了,作者君控制不住此文。前世双病娇,今生沙雕VS病娇
  • 天鹅的诗

    天鹅的诗

    “我会在聚光灯下,一直旋转着。”重重迷云中,到底什么是真相?“我认罪。”“对不起,你被捕了。”
  • 星运归

    星运归

    听说你运气不错,那借我点呗?我看你气运滔天这镜域的宝贝你肯定可以得到,要不我们分一下气运公平竞争?诶诶诶!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不过嘛我的运气就是我全部实力。我运气最好你们谁能与我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