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41300000002

第2章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

人的心胸就好比芥子

唐朝时,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分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闻言而笑,问道:“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可有这回事?”

“当然!当然!我读的书岂止万卷?”李渤得意洋洋地说。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

李渤抬手指着头说:“都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道:“奇怪,我看你的头颅也只有一个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莫非你也骗人吗?”

李渤顿时目瞪口呆,无话可说。

就像可以装下须弥山的小小芥子一样,人的心灵像一个小小的宇宙,能够装下目力所及的一切,甚至还能装下想象中的无穷空间,心境浩瀚则无边界。圣严法师把上述公案中的禅理用之于职场,即是告诫职场中人必须拥有开阔的心胸。

何谓“心胸开阔”?法师将这类人分为了两种:一种人心胸开阔、知天乐命;另一种就要求创业者拥有超越利害得失、成败是非的心态。

第一种人天性乐观,即使面对职场中的诡谲风云,依然能够自得其乐。但是,这种人的缺点在于可能因过分乐观而变得对什么都不在乎,当事业顺利时,他能在谈笑间运筹帷幄;当无所事事时,他也不以为意。

与第一种人相比,第二种人追求更精彩的人生,同时,他们的人生态度也更加积极:他们渴望一展宏图,面对挫折时不会像第一种人一样毫不在意,但也不会因职场的不顺、事业的失利而自伤自怜,而是能够自我宽慰,重新出发。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圣严法师所在的农禅寺经常遭遇台风的袭击。某一年台风来袭之前,圣严法师让弟子将寺中低洼处的物品都搬到了高台上,但是由于雨水过多,农禅寺还是被淹了,损失很大。但圣严法师却并不因此难过,“面对这无奈的事实,我认为既然已经尽力处理了,无论结果如何、有没有损失,都不必那么在意,只要全心处理善后就好”。

这正是真正开朗的心胸,遇事竭尽全力,即使无法挽回也不抱怨生活。这种态度对所有人来说都有裨益,处于紧张、忙碌、压抑的职场环境中的人更应该好好体会。

一天,一位企业家来向圣严法师求教。原来是因为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他的企业逐渐走着下坡路。想到昔日的辉煌,这位企业家内心非常痛苦。

圣严法师劝慰他说:“最初你不是白手起家的吗?那时候你什么都没有,只是后来生意才渐渐做大的。现在不过是回到了原点,或者说是比你的起点更高一层的地方,你只是失去了你曾经就没有的东西,何苦为它烦恼?”

企业家说:“如果一开始就没有,那么我也不会这么痛苦。恰恰是因为我有过那么多钱,但现在全赔进去了,我才会割舍不下,又不知如何是好。”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本也知道钱财是身外物。至于你内心的痛苦,能处理的就处理,不能处理的就放下。一切从头开始,不也很好吗?”

“那也就是说我大概没有东山再起的希望了吧!”企业家失望地说。

圣严法师合掌说道:“不要这么想,即使这一生没有希望,来生还有希望,永远都有希望的。更何况在你面前,还有那么多重新开始的机会。”

这位企业家的苦恼就在于他心胸虽然宽广,却都被高远的志向占据,没有给可能出现的挫折留下一点空间,以至于他无法豁达面对暂时的失败。

纵观风起云涌的职场,每个人可能都是一颗微不足道的芥子,但其中那些心胸开朗的芥子,不仅有足够的胸怀容纳须弥山,也有化解一切挫折的涵养。

放开胸怀得到的是整个世界

我们说心就像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但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你的翅膀就舒展不开,即使给你一片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被捕上了岸,渔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成礼物送给了女儿。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了起来,每天这条鱼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后来鱼越长越大,在鱼缸里转身都困难了,女孩便给它换了更大的鱼缸,它又可以游来游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便会黯淡下来,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不游也不动,甚至连食物也不怎么吃了。女孩看它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一天它遇见了另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看起来好像闷闷不乐啊!”它叹了口气说:“啊,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

我们是不是就像那条鱼呢?在鱼缸中待久了,心也变得像鱼缸一样小了,不敢有所突破。即使有一天,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已变得狭小的心反倒无所适从了。

打开自己,需要开放自己的胸怀。

开放,是一种心态、一种个性、一种气度、一种修养;是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社会和周围的一切;是对自己的专业和周围的世界都怀有强烈的兴趣,喜欢钻研和探索;是热爱创新,不墨守成规,不故步自封,不固执僵化;是乐于和别人分享快乐,并能抚慰别人的痛苦与哀伤;是谦虚,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能乐观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而且非常喜欢和别人交流;是乐于承担责任和接受挑战;是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乐意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经验,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是坚强的心胸,敢于面对任何的否定和挫折,不畏惧失败。

不打开自己,一个人就不可能学会新东西,更不可能进步和成长。开放的胸怀,是学习的前提,是沟通的基础,是提升自我的起点。在一个组织里,最成功的人就是拥有开放胸怀的人,他们进步最快,人缘最好,也容易获得成功的机会。

具有开阔胸怀的人,会主动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工作。比尔·盖茨经常对公司的员工说:“客户的批评比赚钱更重要。从客户的批评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汲取失败的教训,将它转化为成功的动力。”比尔·盖茨本人就是一个心态非常开放的人,他鼓励公司里每个人畅所欲言,当别人和他有不同意见时,他会很虚心地去听。每次公开讲演之后,他都会问同事哪里讲得好,哪里讲得不好,下次应该怎样改进。这就是世界首富的作风,也是他之所以能成为首富的潜质。

开放的心自由自在,可以飞得又高又远;而封闭的心像一池死水,永远没有机会进步。如果你的心过于封闭,不能接纳别人的建议,就等于锁上了一扇门,禁锢了你的心灵。要知道褊狭就像一把利刃,会切断许多机会及沟通的管道。

花草因为有土壤和养分才会茁壮成长、绽放美丽,人的心灵也必须不断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和浇灌,否则智慧就会因为缺乏营养而枯萎死亡。

蚌含沙而孕珍珠,人大量而容天地

据古书记载:孟子第一次见梁惠王的儿子襄王时,走出来对大家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意思是远远地看襄王根本没有君主的样子,近处观察发现他没有一点谦虚之德和恐惧戒慎之心,可见其器量之狭小。

对此,南怀瑾先生感慨地说:“越是有德的人,当他的地位越高,临事时就越是恐惧,越加小心谨慎……不但一国君主应该戒慎恐惧,就是一个平民,平日处世也应该如此,否则的话,稍稍有一点收获,就志得意满。赚了一千元,就高兴得一夜睡不着,这就叫做‘器小易盈’,有如一个小酒杯,加一点水就满溢出来了,像这样的人,是没有什么大作为的。”在南先生看来,古人立身修德,应当追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之境界;那些目光短浅、骄傲自大之辈,是绝不会成就大事的。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器量和胸怀决定了一个人生存的高度。对于一个人来说,器量是处世立身的根本,它被放得越宽泛,生命的丈量尺度就越难以计算。器量,是一种不需投资便能得到的精神高级滋补品;是一种保持身心健康、具有永久疗效的“维生素”;是一种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清醒剂;是一种使人做到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智慧和定力。器量,鄙视的是斤斤计较、蝇营狗苟和鼠目寸光的行为;崇尚的是磊落坦荡、无私无畏和志存高远的品格;失去的是不平、烦恼和怨恨;得到的是友情、快乐和幸福;抛弃的是狭隘、偏激、小气和毫无意义的你争我斗;得来的是宽广、博大、舒畅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南非的民族斗士曼德拉,因为带领人民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当时尽管曼德拉已经步入老年,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年轻犯人一样对待他。

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锌皮房”里,他的任务是将采石场采的大石块碎成石料,有时从冰冷的海水里捞取海带,还做采石灰的工作。因为曼德拉是要犯,专门看守他的就有三个人,他们对他并不友好,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

27年的监狱生活并没有打倒曼德拉,他坚强地走出监狱,获得了自由。1991年,他被选为南非总统。曼德拉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总统就职仪式开始时,曼德拉起身致欢迎词。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三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然后他把这三人介绍给了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精神,让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无地自容,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三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世界在那一刻平静了。

事后,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面对苦难。他说,感恩与宽容经常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身陷囹圄的时候,如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这个人其实仍在狱中,因为他的心灵始终都处于禁锢的状态。

匆匆百年红尘,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面对挫折、苦难,是否能保持一份豁达的胸怀,是否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需要博大的胸襟与非凡的气度。所以,先哲提倡“风物长宜放眼量”,人生重在追寻长久的精神底蕴,不必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忍受孤独,在彷徨失意中修养自己的心灵,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如蚌之含沙,在痛苦中孕育璀璨的珍珠。

包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菜根谭》中说:“遇欺诈的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的人,以和气熏蒸之;遇倾邪私曲的人,以名义气节激励之。”意思是,遇到狡诈不诚实的人,用真诚去感动他;遇到粗暴乖戾的人,用平和去感染他;遇到行为不正、自私自利的人,用正义感去激励他。

惩罚人的过错,不如引人为善。因为没有谁愿意成为众人唾弃的对象,一句劝告的忠言胜过一条惩罚的皮鞭。

一次,楚庄王因为打了大胜仗,十分高兴,便在宫中召开盛大晚宴,招待群臣。宫中一片热火朝天,楚庄王也兴致高昂,让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许姬替群臣斟酒助兴。

忽然一阵大风吹进宫中,蜡烛被风吹灭,宫中立刻漆黑一片。黑暗中,有人扯住许姬的衣袖想要亲近她。许姬便顺手拔下那人的帽缨挣脱离开,来到楚庄王身边告诉楚庄王:“有人想趁黑暗调戏我,我已拔下了他的帽缨,请大王快吩咐点灯,看谁没有帽缨就把他抓起来处置。”

楚庄王说:“且慢!今天我请大家来喝酒,酒后失礼是常有的事,不宜怪罪。再说,众位将士为国效力,我怎么能为了显示你的贞洁而辱没我的将士呢?”说完,楚庄王不动声色地对众人喊道:“各位,今天寡人请大家喝酒,大家一定要尽兴,请大家都把帽缨拔掉,不拔掉帽缨不足以尽欢!”群臣都拔掉自己的帽缨后,楚庄王再命人重新点亮蜡烛,宫中一片欢笑,众人尽欢而散。

三年后,晋国进攻楚国,楚庄王亲自带兵迎战。交战中,楚庄王发现军中有一员将官总是奋不顾身,冲杀在前,所向无敌。众将士也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奋勇杀敌,斗志高昂。这次交战,晋军大败,楚军大胜回朝。

战后,楚庄王把那位将官找来,问他:“寡人见你此次战斗奋勇异常,寡人平日好像并未对你有过什么特殊好处,你为什么如此冒死奋战呢?”那将官跪在庄王阶前,低着头回答说:“三年前,臣在大王宫中酒后失礼,本该处死,可是大王不仅没有追究问罪,反而设法保全我的面子,臣深深感动,对大王的恩德牢记在心。从那时起,我就时刻准备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大王的恩德。这次上战场,正是我立功报恩的机会,所以我才不惜生命,奋勇杀敌,就是战死疆场也在所不惜。大王,臣就是三年前那个被王妃拔掉帽缨的罪人啊!”

一番话使楚庄王和在场将士大受感动,楚庄王走下台阶将那位将官扶起,将官已是泣不成声。

楚庄王如果有心追究,那个犯了错的将官一定是死路一条,但是,楚庄王的宽容给了他生的机会,也给自己赢得了胜利的机会。西方人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别人带来好处,自己也能从中收获付出的幸福感。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的人,就很难体会到这样的满足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会在一时冲动之后犯下错误,那时他已经感到内疚,最需要的不是增加惩罚,而是得到谅解和宽容。与其痛惩他的过错,不如用宽容的心对待他,引他为善,世上就少了一个恶人,多了一个善士。

包容的实质是包容自己

“当紫罗兰被脚踩扁的时候,却把芳香留给了它。”这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给宽容作的一个最为形象的注解。其实,宽容别人的同时,也是释放自己的过程。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孩子,这位大臣在年轻时曾经把画家的父亲欺诈得心碎而死。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画家却匆匆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并声称这幅画不卖。

从此以后,孩子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了,表示愿意出一笔高价买这幅画。可是,画家宁愿把那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示信仰的唯一方式。

可是现在,他觉得所画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日渐相异。这使他苦恼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忽然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位大臣的眼睛,嘴唇也是那么的酷似。

他把画撕碎,并且高喊:“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

报复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人驱向疯狂的边缘,使你的心灵不能得到片刻安静。

宽容的实质不是宽容别人,而是宽恕自己。唯有宽容,才能抚慰你暴躁的心绪,弥补不幸对你的伤害,让你不再纠缠于心灵毒蛇的咬噬中,从而获得自由。

我们常常在自己的脑子里预设了一些规定,以为别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如果对方违反规定就会引起我们的怨恨。其实,因为别人对我们的“规定”置之不理就感到怨恨,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大多数人都以为,只要我们不原谅对方,就可以让对方得到一些教训,也就是说:只要我不原谅你,你就没有好日子过。而实际上,不原谅别人,表面上是那人不好,其实真正倒霉的却是我们自己,因为不肯宽容会产生愤恨和沮丧,愤恨首先破坏的是你自己的健康。

要做到宽容,起码要做到两条:首先,你发现自己原来也有很多的缺点,自己原来也有亏欠人的地方,自己本身并不是一个完人;而发现你原来认为最不好的人,也有一些你没有的优点。所以,要学会看到自己的弱点,看到别人的优点。考虑问题时要试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出发,求大同,存小异。这样你才能够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

宽容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就把怨恨或嫉恨从心中排除,才会怀着平和与喜悦的心情看待任何人和任何事,会带着愉快的心情生活。所以,能在生活的磨难中逐步学会宽容,能宽容他人的人,心里的苦和恨比较少,或者说,心胸比较宽阔的人,就容易宽容他人。当你对别人宽容之时,也是对你自己的宽容。明明是对方错怪了你,对方欺骗了你,对方伤害了你,你也照样没有怨恨在心头。那么,对坏人也要宽容吗?正确的回答是,你不以牙还牙,就是宽容。

所以要让自己快快乐乐地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宽宏大量的人。要真正做到宽容并不容易,如果你心里有恨和苦,宽容不了他人;或者,如果你认同宽容是很高尚的行为,不过难以时时做到。所以,你应该远离品头论足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你的宽容多了,你心里的平安和喜悦也多了。

逐步做到宽容,是一个人成长和进步的过程。因为宽容,你会始终生活在平静健康之中;因为宽容,你会成为婚姻的赢家;因为宽容,你会成为事业的赢家;因为宽容,你会成为幸福的赢家。宽容可以让生活变得美好许多,会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博大的心量可以稀释一切痛苦烦恼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年轻的小和尚,他过得很不快乐,整天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唉声叹气。后来,他对师傅说:“师傅啊!我总是烦恼,爱生气,请您开示开示我吧!”

老和尚说:“你先去集市买一袋盐。”

小和尚买回来后,老和尚吩咐道:“你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待盐溶化后,喝上一口。”小和尚喝完后,老和尚问:“味道如何?”

小和尚皱着眉头答道:“又咸又苦。”

然后,老和尚又带着小和尚来到湖边,吩咐道:“你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再尝尝湖水。”弟子撒完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老和尚问道:“什么味道?”

“纯净甜美。”小和尚答道。

“尝到咸味了吗?”老和尚又问。

“没有。”小和尚答道。

老和尚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小和尚说道:“生命中的痛苦就像盐的咸味,我们所能感受和体验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将它放在多大的容器里。”小和尚若有所悟。

老和尚所说的容器,其实就是我们的心量,它的“容量”决定了痛苦的浓淡,心量越大烦恼越轻,心量越小烦恼越重。心量小的人,容不得,忍不得,受不得,装不下大格局。有成就的人,往往也是心量宽广的人,看那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古圣大德,都为人类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盐粒似的痛苦,它们在苍白的心空下泛着清冷的白光,如果你的“容器”有限,就和不快乐的小和尚一样,只能尝到又咸又苦的盐水。

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他的成就就有多大,不为一己之利去争、去斗、去夺,扫除报复之心和嫉妒之念,则心胸广阔天地宽。当你能把虚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时,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天空一样博大。无论荣辱悲喜、成败冷暖,只要心量放大,自然能做到风雨不惊。

寒山曾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之?”拾得答道:“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如果说生命中的痛苦是无法自控的,那么我们唯有拓宽自己的心量,才能获得人生的愉悦。通过内心的调整去适应、去承受必须经历的苦难,从苦涩中体味心量是否足够宽广,从忍耐中感悟暗夜中的成长。

心量是一个可开合的容器,当我们只顾自己的私欲,它就会愈缩愈小;当我们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它又会渐渐舒展开来。若事事斤斤计较,便把自心局限在一个很小的框框里。这种处世心态,既轻薄了自身的能力,又轻薄了自己的品格。

心量是大还是小,在于自己愿不愿意敞开。一念之差,心的格局便不一样,它可以大如宇宙,也可以小如微尘。我们的心,要和海一样,任何大江小溪都要容纳;要和云一样,任何天涯海角都愿遨游;要和山一样,任何飞禽走兽,都不排拒;要和路一样,任何脚印车轨都能承担。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一些小事而心绪不宁、烦躁苦闷!

遇谤不辩,沉默即宽容

诗曰:“不智之智,名曰真智。蠢然其容,灵辉内炽。用察为明,古人所忌。学道之士,晦以混世。不巧之巧,名曰极巧。一事无能,万法俱了。露才扬己,古人所少。学道之士,朴以自保。”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遭遇,许多时候,沉默是最好的矛与盾,进可攻,退可守。

有位修行很深的禅师叫白隐,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他,他都会淡淡地说一句:“就是这样吗?”

在白隐禅师所住的寺庙旁,有一对夫妇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夫妇俩发现尚未出嫁的女儿竟然怀孕了。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万分!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了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在意,而是非常细心地照顾着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样。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了真情:孩子的生父是住在附近的一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了歉,请求他原谅,并将孩子带了回来。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霎时即逝。

白隐为给邻居女儿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人受过,牺牲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在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时,他始终处之泰然,只有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这样吗?”雍容大度的白隐禅师令人赞赏景仰。

在面对羞辱、误解、背叛的时候,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宽容。只是对于一个世俗人来说,这种宽容会让自己很不好受,是一种疼痛的过程。但对于悟道的人来说,这种宽容是一种快乐,因为它能够感化犯错的人,让他们从内心里反省自己的错误,是一种无声之教。面对这样的沉默,所有语言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

环视芸芸众生,能做到遭误解、毁谤,不仅不辩解、报复,反而默默承受,甘心为此奉献付出、受苦受难,这样的人有几个呢?

遇谤不辩,是一种多么难得的人生智慧。当诽谤发生后,一味地争辩往往会适得其反,不是越辩越黑便是欲盖弥彰。这时候,往往沉默是金,让清者自清而浊者自浊,这才是明智的选择。诽谤最终会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在现实生活中,拥有“不辩”的胸襟,就不会与他人针尖对麦芒,睚眦必报;拥有“不辩”的智慧,宽恕永远多于怨恨。

心宽寿自延,量大智自裕

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这句话常常被用来激励失意之人。不要慨叹生命的短暂,而是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注入无限的激情,如此,心情会随之改变,生活会随之改变,命运也会随之改变。

当我们要在一个蓄水池中注满清澈的河水时,蓄水池已经固定,增加输水管道的长度也只是拉长了水流的距离,我们需要去做的是将管道拓宽,这样才能更快地将水池注满。

事实上,当我们真正改变了心灵的宽度时,生命的长度也会悄然增加。圣严法师说:“有德即是福,无嗔即无祸,心宽寿自延,量大智自裕。”这真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禅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宽度和量度都是禅的智慧。心宽,放下一切自我执著而引发的烦恼;量大,用包容的心去容下他人的一切,才能获得真正的洒脱,做到真正的慈悲,获得真正的智慧。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因为厌倦了战争和尘世里的奔波忙碌,便找到大慧宗臬禅师,要求剃度出家,并请求禅师为他开示。

他说:“禅师,我已经看破红尘,红尘俗世中的种种,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禅师您慈悲,请您收留我,让我随您修行吧!”

宗臬禅师说:“你贵为将军,声名显赫,能将功名利禄全部放下吗?”

将军说:“功名利禄如粪土!”

宗臬禅师:“可是你尚有家眷,还有太多尘世俗缘割舍不下,你不能出家!”

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全部都可以放下。请您为我剃度吧!”

宗臬摇摇头,仍然不肯为他剃度。

将军无奈地离开了。几天之后的一个清晨,他再次来到寺中参禅礼佛。宗臬禅师问:“将军,你为什么这么早就就来庙中拜佛呢?”

将军回答:“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听到他用禅语回答自己的问题,心中对他出家的诚意大为赞赏,但还是开玩笑似的对他说:“起得这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勃然大怒:“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对将军说:“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这位自以为已经放下了一切的将军不仅未能将心头的执著放下,更没有真正领悟到禅宗的智慧,被人稍稍一激,立刻变得暴躁,已然犯了嗔戒,“说时似悟,对境生迷”,他既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也不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又怎么能算是真正看破红尘了呢?

真正的宽容,是包容清净的,也包容污秽的,包容爱的人,也包容恨的人,包容善良,也包容邪恶。真正的量大,要像广袤的苍穹,容纳群星也容纳尘埃;要像浩瀚的大海,容纳百川也容纳细流;更要像无垠的虚空,无所不含,无所不摄。

苏东坡被贬谪到江北瓜洲时,和金山寺的和尚佛印相交甚多,常常在一起参禅礼佛,谈经论道,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

一天,苏东坡作了一首五言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作完之后,他再三吟诵,觉得其中含义深刻,颇得禅家智慧之大成。苏东坡觉得佛印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为赞赏,于是很想立刻把这首诗交给佛印,但苦于公务缠身,只好派了一个小书童将诗稿送过江去请佛印品鉴。

书童说明来意之后将诗稿交给了佛印禅师,佛印看过之后,微微一笑,提笔在原稿的背面写了几个字,然后让书童带回。

苏东坡满心欢喜地打开了信封,却先惊后怒。原来佛印只在宣纸背面写了两个字:“狗屁!”苏东坡既生气又不解,坐立不安,索性就搁下手中的事情,吩咐书童备船再次过江。

哪知苏东坡的船刚刚靠岸,却见佛印禅师已经在岸边等候多时。苏东坡怒不可遏地对佛印说:“和尚,你我相交甚好,为何要这般侮辱我呢?”

佛印笑吟吟地说:“此话怎讲?我怎么会侮辱居士呢?”

苏东坡将诗稿拿出来,指着背面的“狗屁”二字给佛印看,质问原因。

佛印接过来,指着苏东坡的诗问道:“居士不是自称‘八风吹不动’吗?那怎么一个‘屁’就过江来了呢?”

苏东坡顿时明白了佛印的意思,满脸羞愧,不知如何作答。

苏东坡是古代名士,既有很深的文学造诣,同时也兼容了儒释道三家关于生命哲理的阐释,而有时候,他也并不能领悟真正的智慧。平时,我们谈生论死,侃侃而谈似乎置生死于度外;平时,我们谈名利如浮尘,恨不得视之为粪土。但是当死亡的恐惧、浮名的诱惑摆在眼前时,我们是否还能够保持一颗平静淡然的心,从容对待呢?

当我们将手中的鲜花送与别人时,自己已经闻到了鲜花的芳香;而当我们要把泥巴甩向其他人的时候,自己的手已经被污泥染脏。不嗔怒不暴躁,不患得患失,不受尘俗牵挂,超然洒脱,才能达到高深的修持境界,获得真正的智慧。

多一些磅礴大气,少一些小肚鸡肠

大度,是一种修养,是一个人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体现。大度也是一种气质,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大度来自人的理念、理想追求及道德修养。要做到大度不小气,首先要眼界宽阔,而不能目光短浅。因为,眼界宽阔的人在看问题方面会比较大气,而没有什么见识的人只能囿于自己的小圈子里面,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跟人吵得面红耳赤。因此,我们要始终怀着一颗美好的心去观察和认识世界,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具有宏大而深邃的视野,才能有宽阔的胸襟。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提耆罗,一个叫那赖。这两个人神通广大,本领高超,无论是婆罗门、佛家弟子,还是仙人、圣人、龙王及一切鬼神,无不钦佩,都来向他们顶礼膜拜。

一天夜里,提耆罗因长时间诵经感到十分疲乏,先睡了。那赖当时还没有睡,一不小心踩了提耆罗的头,使他疼痛难忍。提耆罗一时心中大怒地说:“谁踩了我的头?明天清早太阳升起一竿子高的时候,他的头就会破为七块!”那赖一听,也十分恼怒地叫道:“是我误踩了你,你干什么发那么重的咒?器物放在一起,还有相碰的时候,何况人和人相处,哪能永远没有个闪失呢?你说明天日出时,我的头就要裂成七块,那好,我就偏不让太阳出来,你看着好了!”

由于那赖施了法术,第二天,太阳果然没有升起来。一连几天过去了,太阳仍没有出现。两个人由于心胸狭窄,不能宽宥对方,从而让整个世界都处在了一片漆黑中。

这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人要大气、大度,不能够小肚鸡肠,否则对自己也不利。

宽以待人,历来被我国历史上的仁人贤士所推崇。“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有些人却是完全“严以待人,宽以律己”。如果别人稍微做错了一点事情,就借题发挥,破口大骂,完全不顾他人感受,似乎别人就会一错再错,要把别人的尊严踩在脚下。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则可以把黑的说成白的,或者干脆推卸责任。这种人恐怕没有几个人敢去沾惹。在人际关系中,这种小鼻小眼的行为正犯了大忌,一次两次的短期接触还好,长此以往则会招人怨。

曾有王姓的两兄弟,合伙在东莞开办制衣厂。兄弟俩苦苦经营了十年,眼看这家厂有了起色,财源滚滚而来,然而,弟媳却开始怀疑大伯多占了便宜,兄嫂也开始怀疑小叔子暗中多吞了钱财,不久,两兄弟便闹起了矛盾,又是争权,又是争钱。一个好端端的工厂,因为两兄弟最后都把心思用到了闹分家上,再也没人来管理。而市场经济是无情的,所以没过多久便关门倒闭了。这个故事应该能够给人以警示,小肚鸡肠只会让你失去更多!

避免小气,就要做到心理平衡。这既是保持身心健康的良方,又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善于调节心理平衡的人,必然心胸宽广,不会计较于一时得失,什么伤心事、苦恼事统统都可置之度外。这样就能大度待人,公道处事,使生命的质量得到提高。反之,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动不动就落个心理不平衡,在这样的心态下生活,生活的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如果我们经常想一想“生命在于平衡”的道理,就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工作、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之事。

清代学者张湖曾说:“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让我们多一些长远的目光,少一些狭隘的思维;多一些磅礴大气,少一些小肚鸡肠;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主见,不轻易受别人的影响。这才是符合禅的哲理和智慧,这才是有为之人所必备的气质和胸怀。

苛求他人,等于孤立自己

每个人都有可取的一面,也有不足的地方。与人相处,如果总是苛求十全十美,那么永远也交不到真心的朋友。在这一点上,曾国藩早就有了自己的见解,他曾经说过:“概天下无无暇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暇涵之,则可。”意思是说,天下没有一点缺点也没有的人,没有一点缝隙也没有的朋友。有了大的错误,要能够改正,剩下小的缺陷,人们给予包容,就可以了。为此,曾国藩总是能够宽容别人,谅解别人。

当年,曾国藩在长沙读书,有一位同学性情暴躁,对人很不友善。因为曾国藩的书桌是靠近窗户的,他就说:“教室里的光线都是从窗户射进来的,你的桌子放在了窗前,把光线挡住了,这让我们怎么读书?”他命令曾国藩把桌子搬开。曾国藩也不与他争辩,搬着书桌就去了角落里。曾国藩喜欢夜读,每每到了深夜,还在用功。那位同学又看不惯了:“这么晚了还不睡觉,打扰别人的休息,别人第二天怎么上课啊?”曾国藩听了,不敢大声朗诵了,只在心里默读。一段时间之后,曾国藩中了举人,那人听了,就说:“他把桌子搬到了角落,也把原本属于我的风水带去了角落,他是沾了我的光才考中举人的。”别人听他这么一说,都为曾国藩鸣不平,觉得那个同学欺人太甚。可是曾国藩毫不在意,还安慰别人说:“他就是那样子的人,就让他说吧,我们不要与他计较。”

凡是成大事者,都有广阔的胸襟。他们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不会计较别人的短处,而是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别人的长处,从中看到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如果眼睛只能看到别人的短处,那么这个人的眼里就只有不好和缺陷,而看不到别人美好的一面。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跟别人发生矛盾。如果一味地跟别人计较,就可能浪费自己很多精力。与其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如就放开胸怀,给别人一次机会,也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一位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突然开悟。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那么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了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面对小偷,禅师既没有责骂,也没有告官,而是以宽容的心原谅了他,禅师的宽容和原谅终于换得了小偷的醒悟。可见,宽容比强硬的反抗更具有感召力。可是,我们与别人发生矛盾时,总想着与别人争出高低来,但是往往因为说话的态度不好,使得两个人吵起来,甚至大打出手。其实,牙齿没有不碰到舌头的。很多事情忍耐一下,也就过去了。有些矛盾的产生,别人也不一定就是故意的,我们给予他包容,他可能会主动认识到错误,也给自己减少了很多麻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关键是要有一种“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宽容心态,少一些心胸狭窄、尖酸刻薄,多一些大度宽容、海阔天空的气质。这样,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平心静气地对待。

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生奉行不渝的法则呢?”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和不能接受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凡事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要学会多体谅一下别人,这是做人和处世的根本原则。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要想钓到鱼,就先问问鱼想要吃什么。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钓鱼的经历和经验。鱼饵很重要,但它的选择不是根据钓鱼者的口味爱好,而是鱼的爱好。世间万物都是相通的。我们在与人交往中,特别喜欢结交那些了解自己、同自己喜好相似的人。同样,我们也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因此,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这样处理问题和与人交往,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与别人和睦相处,甚至能够化敌为友。

在社会上,特别是对于初涉世事的青年来说,由于对社会的茫然,总是时时处处小心翼翼,左顾右盼地想找出参照物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这种反应当然是正常的,但是有时候以此为原则,反而会导致初衷与结果南辕北辙。

这时,你就可以采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问一下自己:我做这件事产生的后果自己觉得如何?如果自己能够接受,那么别人也大概能够容忍;如果自己都不能容忍,那么别人肯定也不愿接受。

美国的欧文梅说:“一个人若能从别人的角度来看事情,了解别人的心灵活动,就永远也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我们要学会体谅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来看问题,这样就可以减少生活中的摩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千金易得,宽厚之心难求

“但求世上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在以前的药铺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它包含的悲天悯人、宽厚无私的情怀是很让人感动的。自己虽然是良医,却祈求别人不生病,其中蕴涵着至高境界的道德品质。

同样的宽厚无私在孔子身上也可以看到,孔子在《论语·颜渊》中也曾说过:“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一样能做好。但内心总是希望这些事情不再发生啊!孔子希望通过教化来提升人们的修养,减少案件的发生。这是以天下人为念的崇高博大的情怀。

世间天地万物数不胜数,其中最能够打动人的莫过于一颗宽厚无私、善良之心。

山东潍县以前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经常发生水灾、旱灾。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即郑板桥)在当地任县令七年期间,就有五年发生灾情。他刚到任那一年,潍县发生水灾,十室九空,饿殍满地,其景象惨不忍睹。郑板桥据实上报,请求朝廷开仓赈灾,可朝廷迟迟不准。在危急时刻,郑板桥毅然开仓放粮,他说:“不能等了,救命要紧。朝廷若有怪罪,就惩办我一个人好了。”这样灾民很快得救了。

郑板桥秉承儒家心系天下苍生的精神,心念百姓疾苦。他深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做任何事,他首先想到的是百姓。他招民工修整水淹后的道路城池,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救济灾区壮男;同时责令大户在城乡施粥救济老弱饥民,不准商人囤积居奇;他自己带头捐出官俸,并刻下“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的图章。他开仓借粮时有秋后还粮的借条,到秋粮收获时,灾民歉收,他当众将借条烧掉,劝人们放心,努力生产,来年交足田赋。由于他的这些举措,无数灾民解决了倒悬之危。

为了老百姓,他得罪了一些富户,特别在整顿盐务时,更是触动了富商大贾的私利。潍县濒临莱州湾,盛产海盐,长期以来,官商勾结,欺行霸市,哄抬盐价,贱进贵卖,缺斤少两,以次充好。郑板桥针对这些弊端严令禁止,因此,一些富人对他造谣毁谤,匿名上告。1752年,潍县又发大灾,郑板桥申报朝廷赈灾,上司怒其多次冒犯,又加上听信谗言,不但不准,反给他记大过处分,钦命罢官,削职为民。

离开潍县时,百姓倾城相送。郑板桥为官十余年,并无私藏,只是雇三头毛驴,一头自骑,两头分驮图书行李,由一个差丁引路,凄凉地向老家走去。临别他为当地人民画竹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枝,秋风江上作鱼竿。”

郑板桥为官,不以自己的才情作为晋升的手段,也不以此卖弄,而是用在为民谋福上,这种宽厚无私的精神才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一灯大师曾说:“世人无数,可分三品:时常损人利己者,心灵落满灰尘,眼中多有丑恶,此乃人中下品;偶尔损人利己,心灵稍有微尘,恰似白璧微瑕,不掩其辉,此乃人中中品;终生不损人利己者,心如明镜,纯净洁白,为世人所敬,此乃人中上品。人心本是水晶之体,容不得半点尘埃。”人世间最宝贵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颗宽厚无私、品行高尚的心灵,那是纵有千金也不能买到的稀世珍品。

同类推荐
  • 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

    每个人因自身个性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治人之道,而敢说硬话在曾国藩治人哲学中颇为明显,或者说是曾国藩治人决断的一项突出表现。这与曾国藩的明强不倔的性格有极大关系。因此,在治人之上,就应区别性格,“对症下药”。在有关催眠的课堂上,通常会引介病人到学生面前,并且对病人的个人背景资料作详细的调查,其中一个病例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天,一个显然具有强烈宗教倾向的中年妇女在女仆陪伴下柱着拐杖出现在我的诊室。她大约五十八岁左右,而且左脚罹患麻痹症长达十七年之久。我让她坐在一张很舒适的椅子上,然后请她将一切告知我。她开始一五一十地叙述整个生病的经过以及所受的痛苦。最后,我打断她:“好了,现在没有时间再多说了,马上要将你催眠。”
  • 成长的最终目标

    成长的最终目标

    在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理学——关于人的疾病和健康的新概念。这种心理学令人激动,并富于惊人的可能性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实质上是生物基础的内部本性,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内部本性是“自然的”、内在的。特定的,而且在某种有限的意义上说,它是不能改变的,或是没有在改变。
  • 写给女人的哈佛情商课

    写给女人的哈佛情商课

    对于女人而言,智商可以让女人成功,而情商不仅能让女人成功,更能让女人幸福。一个幸福的女人不但要有高智商,更要有高情商。本书以哈佛大学情商课的观念为核心,将女人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中的所需要的智慧娓娓道来。结合生动实用的例子,教女人开发自我潜能、拓宽思维方式、掌控不良情绪,巧对人际关系、学会处世的智慧。
  • 口才资本与演讲技能

    口才资本与演讲技能

    本书介绍了如何训练自己的语言技能并在社交场合展示自己的口才。
  • 受益一生的哈佛情商课

    受益一生的哈佛情商课

    哈佛大学是一座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著名学府,是世界各国学子们梦想的殿堂,哈佛在人们心中已经成为成功的标志。数百年来,这所万人景仰的学府培养出了各个领域的高情商名人。一张哈佛的文凭,之所以成为地位与金钱的保证,也是与哈佛独特的情商教育分不开的。考入哈佛大学,亲自去学习这些方法,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能真正走进哈佛大学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难以如愿以偿。为了帮助莘莘学子及广大渴望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读者不进哈佛也一样能聆听到它在培养学生情商方面的精彩课程,学到百年哈佛的成功智慧,我们编写了这部《受益一生的哈佛情商课》。
热门推荐
  • 七日梦境

    七日梦境

    七日,我只制作了一场飘芜的梦,在寂寥的黑夜独自泪流。蔚蓝色的海、闪烁的明星,谁可知自己的出现是为了什么?缥缈的再现,只因这是生命的代价;此非梦境、彼非实。紫薇若海,长眠似醒,醒若如梦,冷心不知。——只想如这紫红的花瓣,在这盛夏,留下曾绽放过之名,不求一生深记,只盼曾飘入梦。
  • 时心

    时心

    这是一个有关于时间旅行的故事,之所以没把它归类在科幻类,因为……去它的自然科学!
  • 冷清霜

    冷清霜

    戾气横生天地动九州学艺为纵横未料风云多变幻万古姻缘一笑中
  • 你好,阳光

    你好,阳光

    “蔏蔏。”那温婉的女人抬起头,用灿烂的笑亲昵地叫我。妈妈。我张嘴,想说点什么。夏风吹起我额前细碎的发,也吹散了母亲的笑颜,我收回手,扬起微笑。一滴水从眼角滑下,落到嘴角,咸涩的滋味,就像被岁月遗弃的舟,随着海洋的波浪起伏。“蔏蔏。”他瞪大他的双眼,用清澈的目光看着我,“我死了吗?”“嗯,你死了。”我弯下腰,双手撑着膝盖。“那你会记着我吗?”“会。会一直一直记着你。”手抬起,再放下。我要做的,只是享受阳光而已。
  • 幻兽之无双战神

    幻兽之无双战神

    3020年,世界异变,虫洞开启,各类异界生物接踵而来。可以穿梭空间的大黄蜂,一跳万米远的吸血鬼,泰山大小的巴西龟,能进化成上古神兽的熊猫,吞噬万物却不小心把自己吞了的饕餮。横扫沙漠,草原,海洋,山脉,寻找最强异兽,成为当之无愧的无双战神
  • 枯情妖后

    枯情妖后

    甜宠+虐恋+热血+残酷+……女主不努力,就得家族联姻。女主不上进,就得不到男主的爱。女主有一双慧眼,识天下人才,成万古妖后……
  • 梦起黄粱

    梦起黄粱

    先说明,不修仙,古言。如果可以重来,是不是结局就会不一样。世人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到底由天由我,谁又说得清。------------陆旭受师父之命,助六人梦回前世,圆前世遗憾,影响今生结局。在这期间,陆旭却发现……
  • 双重少年·双重少女

    双重少年·双重少女

    一个有着谜一般奇特身世,白天和黑夜双重变幻的少年;一个代替姐姐而活的勇敢少女,围绕在他们身边发生了一系列离奇诡异的故事……《高一零班》将七根胡提升到新境界;《双重少年双重少女》则是她攀登向巅峰的经典之作。从未有哪部悬疑小说能像“双重”一样,塑造了如此独特的人物,也从未有哪个悬疑作家像七根胡一样,如此深刻地展现少年灵魂深处种种美丽和悲惨的真相。既黑暗又温暖,既恐怖又动人,既毛骨悚然,又催人泪下……你会永远记住千叶和栗,记住七根胡!
  • 归来的上古

    归来的上古

    庭院的门依旧紧闭,院中的树茂盛依然。狂风骤起之时,偶尔会有几片树叶落下,哪怕它颜色如此青绿,生机如此浓厚,但它依然还是落了下来。或许,它是死了,又或许,只是重生。不知不觉间,新的时光之河已悄然流淌了两千年,然而,没有人知道,当年的神与英雄们是不是真的已经逝去。当种族大陆间的恩怨逐渐消解,冰封已久的原大陆能否迎来新的曙光?
  • 思念是一个荒废的名字

    思念是一个荒废的名字

    哑女林南方是学校里万众瞩目的优等生,转学生宋北方是远近闻名的不良少女,因为相似的名字和容貌而被人联想为姐妹,让原本的林南方声名狼藉,她会如何对待她和北方的友情?在北方离开青岛以后,六年后北方意外回归,她和齐鲁的种种怪异是否另有隐情?是什么事让北方对南方一直心存愧疚,而促使她牺牲了自己的人生去成全南方?北方的抑郁症揭开所有的真相,齐鲁对南方由爱生恨,他的话将置肾衰竭的南方与何种绝望的境地?在面对巨额的手术费南方束手无策时,却从天而降一笔巨款,救她于水深火热,这笔钱是从何而来?那个捐肾者又是谁?齐鲁为何入狱?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让善良温婉的南方陷入极端,不惜毁掉自己的人生,亲手把匕首插进别人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