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58000000003

第3章 男孩为什么要穷养

——男孩的成长充满“危险”因素

细节1 自控力差

——男孩往往对自己降低标准,放松要求

你心目中的小小男子汉是怎样的?一个做什么都唯唯诺诺、没有原则的男孩是你想要的吗?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男孩子的养育,尤其需要运用规则教育来强化他的性格角色定位。而现实中,因为爱子心切的缘故,父母常常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用自己漫无边际的爱淡化男孩子理应遵守的规则,还总认为诸如没有时间观念、不守规则的事情都只是小事一桩,没有较真的必要,殊不知这样才是真正害了孩子。爱孩子,就该教会他遵守规则。

“规矩”即是我们要遵从的社会规则,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必然要和社会的各个阶层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衍生出一种大众要信守的社会准则,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游离于社会规则之外。

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矩对培养孩子的自觉性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教育他吃饭的时候不可以把饭粒撒到桌子上;在公共场合不可以大声吵闹,和其他小朋友游戏追逐;家人睡午觉的时候不要在屋子里吵闹;每个星期天都得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干净等。

当孩子把规矩当成一种习惯的时候,他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积极的状态,即所谓的“严于律己”。

我们都知道,“严于律己”之后还有一句话是“宽以待人”。男孩知道严于律己是好事,但是,他如果把这种纪律性推己及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严于律己乃为自省,当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时候,要以宽为上,一个人若能对别人宽容,肯定是受人尊敬和欢迎的。

正如一句话所说:“原谅别人,才能释放自己。”借着宽恕,我们释放了心牢里的犯人,而那个犯人,可能就是我们自己。一旦我们能舍得过去的一切,是福也好,是祸也好,让它们如烟消云散般飞去,原谅一切,这将会为我们打开新局面。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与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从反目为仇、恶言以对到宽容友好相处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杰弗逊在就任前夕,到白宫去想告诉亚当斯说,他希望针锋相对的竞选活动并没有破坏他们之间的友谊。但据说杰弗逊还未来得及开口,亚当斯便咆哮起来:“是你把我赶走的!是你把我赶走的!”从此两人成为陌路人,直到后来杰弗逊的几个邻居去探访亚当斯,这个坚强的老人仍在诉说那件难堪的事,但接着毫无遮掩地说出:“我一直都喜欢杰弗逊,现在仍然喜欢他。”邻居把这话传给了杰弗逊,杰弗逊便请了一个彼此皆熟悉的朋友传话,让亚当斯也知道他的深重友情。后来,亚当斯回了一封信给他,两人从此开始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信往来。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宽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体现了高尚的人格。

宽容意味着理解和通融,是融合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是友谊之桥的紧固剂。宽容还能将敌意化解为友谊。

父母应告诉男孩,口袋里装满了宽容,就会与人方便,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成功路上的坎坷也就会少一点。而事实上,很多人往往因为一点小小的利益与别人发生矛盾,甚至大打出手,不仅良好的人际关系破坏了,也影响后来的事业。所以,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宽以待人,不懈地履行这个信条,对男孩的未来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建议一:父母教男孩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随着年级的升高,功课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男孩觉得时间不够用。有的男孩抱怨“功课太多了,玩的时间都没有”;有的男孩则不然,他们能把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还能空余出一些娱乐的时间。

孩子们的智商水平都相仿,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主要是他们所具备的时间管理能力不同。

在学校里,我们时常看到一些男孩东走走西逛逛,左看看右翻翻,说他忙,他什么都没干;说他不忙,书桌上却堆着一堆功课没完成。这实际上是一种没有明确的目标、随遇而安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为自己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造成的。

计划性强的男孩,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是非常有规律的,他们做完一件事后就会立刻去做另一件事,从来不会有无所事事、毫无目标的情况出现。他们对时间也抓得十分紧,轻易不会把大好时光白白浪费掉。

详细的计划使男孩的各项活动目标明确,但是,男孩在刚开始学着制订计划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由于生活千变万化,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而影响计划的进行,如临时增加集体活动、作业增多、考试临近等,这些往往都会打乱他们的计划。遇到这些情况,告诉男孩千万不能急躁,或者仍然死板地按计划进行,而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增强计划的可行性,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有时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这时就需要男孩用坚强的意志努力克服困难,排除诱惑,来实施学习计划。在实施计划时,每克服一个困难,完成一项任务,男孩就会在享受胜利喜悦的同时增强克服生活中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如果男孩长期按计划生活,到时间就起床,到时间就睡觉,该学习时就集中精力学习,该锻炼身体时就锻炼身体。这样就会使生活很有规律,孩子也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是制订计划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家长可与男孩共同分享:

第一,计划要全面。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应当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娱乐活动的时间。计划里不能只有三件事:吃饭、睡觉和学习。

第二,长计划和短安排。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究竟干些什么,应当有个大致计划。例如,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应该有个长计划。有长计划,还要有短安排,否则长计划要实现的目标不容易达到。

第三,不要脱离生活的实际。有些男孩订计划时满腔热情,想得很好,可行动起来,寸步难行,这是目标定得过高,计划订得过死,脱离实际的缘故。

第四,不要太满、太死、太紧。要留出机动时间,使计划有一定的机动性,这样完成计划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第五,脑体结合,文理交替。在安排计划时,不要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学习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比如:学习了一下午,就应当去锻炼一会儿,再回来学习。锻炼时运动中枢兴奋,而其他区域的脑细胞就得到了休息。安排科目时,文科、理科要交替安排,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

第六,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早晨或晚上,或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的时间,可以安排着重记忆的科目,如外语。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较完整时,可以安排比较枯燥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零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可以安排做习题和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这样就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率。

建议二:告诉男孩可以玩,但作业必须完成

暑假已经过了一半,唐信的作业还没有开始动手完成,每天早晨起来就开始看电视,直到中午才关掉电视。中午吃完饭,刚想学习,又想起来有本好看的漫画书还没看,要不就是想天气那么好,还是去游泳吧。虽然他也觉得这样做不好,但就是忍不住。等到看日历牌的时候才发现,暑假已经过了一半了。

谁不喜欢玩呢?玩,是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对男孩而言,他们能在玩乐中学到很多东西。但是玩要适可而止,不能因为玩耗去了大好时光。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时光的流逝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显得残酷而又真实。莎士比亚说过:“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定,一个人能拥有、把握的就是今天的时间。如果为了玩而虚度今天,就是毁了昔日成果,丢了来日前程。

古今中外,凡事业有成者,都是十分珍惜和善于驾驭时间的人。他们不但不会让时光虚度,还会想方设法节省时间。

杰克·伦敦从来都不愿让时间白白地从他眼皮底下溜过去,睡觉前,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小纸条;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上的小纸条;刮脸时,镜子上的小纸条为他提供了方便;在踱步、休息时,他可以到处找到启发创作灵感的语汇和资料。不仅在家里是这样,外出的时候,杰克·伦敦也不轻易放过闲暇的一分一秒。出门前,他早已把小纸条装在衣袋里,以便随时都可以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

鲁迅先生说过:“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读书和学习上。”他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浪费一分一秒,为后人留下了700多万字的著作。就在重病缠身的日子里,他还抓紧时间工作和学习,在逝世的前一天,还写了他最后的一篇作品《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真是惜时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

为男孩讲一讲这些故事,男孩一定深有感触。告诉孩子,看电视、玩游戏这些事虽然充满了趣味,毕竟不是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游戏能给生活带来暂时的快乐,但要让生活充实、总有幸福的感觉,还应夯实知识,奠定高品质生命的基础。

不过,即使男孩懂得了这些道理,真正实施起来还是很难的。男孩活泼好动,自制力有限,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了。可以在玩之前与男孩做个约定,比如“看电视只看一个小时,要自觉看时间。如果到点了还舍不得关电视,妈妈叫你好吗?”在家长的协助下,加上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收住孩子的“玩心”并不难。

建议三:男孩“人来疯”,父母应多带他出去与人接触

小博是个四岁男孩,平时乖巧听话。可是家里一旦来了客人,小博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拼命展示自己。他会围着客人撒欢,不停地跟客人讲话,让客人手忙脚乱。他还会向爸爸妈妈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爸妈要是不同意,他就又哭又闹,让大人们都非常尴尬。望着在地上打滚的小博,妈妈只好对客人赔笑道:“真是没办法,这孩子就是个‘人来疯’……”

所谓“人来疯”,指人类自我表现欲的无端彰显。具有“人来疯”行为的多为3~7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由于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尚未达到平衡,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导致自控力、意志力都比较差。

这个年龄的男孩格外活泼好动,他们会抓住任何机会展示自己,尤其是在不常见的人面前,这种展示让他们更是觉得具有成就感。于是,来家里做客的亲戚、朋友就成了他们的最佳展示对象。

为了吸引客人的注意,“人来疯”的男孩会将自己活泼、表现力强的特点卖力表现出来。不过由于他们的判断能力差,他们无法从别人的回应中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即使家长对他们过分的行为加以阻拦,他们尚不完全的意志力也无法控制住自己。所以,我们就时常能看到这种景象:孩子又叫又闹,家长急得满头大汗却劝阻无效。

很多家长为孩子的“人来疯”犯愁,抱怨孩子太顽皮,无法管教。其实,随着孩子身体系统的发育,到了10岁以后,这种行为就会慢慢好转,乃至消失,家长无须过分担忧。

孩子会“人来疯”,也与社会经验少有关系。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男孩,平时很少有与外人接触的机会。试想,如果家里整天来来往往都是人,那么男孩又怎么会对客人抱有如此大的兴趣,非要进行一番“自我展示”呢?“人来疯”的男孩往往生活环境都比较单调,他们天性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探究人与人交往的秘密。不过,由于缺乏经验,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出现出格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人来疯”就对其大声斥责,甚至予以严惩。孩子也有自尊心,男孩如果为此感到羞愧,会反抗得更加激烈。家长可以选用其他方式对孩子进行约束。比如当家里来了客人之后,让男孩跟客人问好,然后告诉孩子,“先去别的房间玩玩具或者看会书,一会儿客人和爸爸妈妈说完话要看你表演”。这样,孩子就会乖乖地自己待着。等与客人聊完天后,记得一定要叫孩子出来进行表演,满足孩子的表现欲。

如果这种方法对男孩无效,家长即可指出“╳╳小朋友在来客人时很乖很听话,妈妈很喜欢他”。然后对孩子的撒娇行为冷处理。等客人走后,再告诉孩子他错在哪里,还可以配合罚站一会儿、不给他买某个玩具等惩罚措施。

当然,纠正男孩“人来疯”还得从根源做起,即多让男孩与外人接触,让男孩熟悉待人接物的技巧。平时家长可以多带男孩去公园、商场、图书馆等场所,增加与人群接触的机会。等孩子熟悉了人与人的交往行为后,就不会再出现“人来疯”的行为了。

细节2 逆反心理强

——男孩喜欢跟父母对着干

从小就聪明伶俐的苏平很听爸妈的话,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可近来苏平变了,凡事总爱与父母顶嘴,自作主张,有时还偏要同父母“反其道而行之”。

例如,初中毕业后,爸妈为他选择了就近的一所重点高中作为报考志愿,而他偏挑选了一所离家较远的中学,他不是喜欢路远,而是有意同爸妈抬杠;苏平有鼻炎,父母为他买了滴鼻药水,他却有意把它扔了;父母问他考试成绩,他明明及格了,却偏说不及格;有一天气候突然变冷,苏平的母亲特意给他送去衣服,他竟当着同学们的面把衣服扔在寝室的地上;他爸爸平时工作忙,一有机会就想跟他聊聊,他却把爸爸拒之于千里之外。这令苏平的父母十分焦急。

苏平的这些表现与逆反心理有关。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常会“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如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做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等。

一般说来,人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就是所谓“禁果逆反”。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禁止孩子做某事,却又不说明为什么不能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使“不要吸烟”“不要早恋”之类禁令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使被禁止、批判的电影、文学作品、理论文章更引起男孩极大兴趣……“被禁的果子是甜的”,好奇心驱使男孩有时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尝也许并不甜的“禁果”。

由于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育成长的不稳定时期,大脑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超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青少年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因此,逆反心理在成年前呈上升状态。

另外,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教育阶段,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在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和较大偏差,因而易与家长、教师、教育者的意向不同。当人们的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

逆反的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委靡等。逆反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

面对心中生成的逆反心理,你可以尝试着用下面的方法去化解:

作为学生、子女,要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啰唆、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你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也就不会逆反了。

要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父母的教育,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还要主动与他们接触,这样,多了一分沟通,也就多了一分理解。

你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

你应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主动思考自己、设计自己,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动完善或造就自己。

合理地提出自己对事情的不同看法是孩子的一项权利,但是,由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与父母相比,在社会和生活经验方面确实欠缺很多,这就需要孩子虚心听取家长一些有道理的见解,尝试着用理解的眼光来看身边的事情,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和谐的家庭气氛的维持。因此,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倾听,叛逆也可以得到合理化解。

建议一:父母应多了解男孩,满足他的真正需求

这些天陆涛跟妈妈一直闹矛盾,两个人谁也不让步,陆涛觉得很委屈,就去找自己最喜欢的老师诉苦。

原来,陆涛十分喜欢轮滑,自己攒钱偷偷买了一双漂亮的轮滑鞋。陆涛暗里计划着,每天放学后去练一小时轮滑,争取下半年能参加轮滑赛。因为练轮滑,陆涛每次回家都很累,有时满头汗,有时累得都不吃晚饭就睡了。陆涛妈妈很纳闷,就在打扫房间时仔细找了找,结果就把那双陆涛舍不得穿的轮滑鞋翻到了。陆涛妈妈不但没收了鞋,还不准陆涛再去练习轮滑。陆涛为此跟妈妈闹矛盾了。陆涛觉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安排好,自己喜欢做什么怎么做这是自己的自由,妈妈不应该干涉,何况自己做的又不是坏事情。陆涛讲完后,老师想了想说:“陆涛,回家先跟妈妈道歉,不管怎么样跟妈妈闹矛盾是不对的,你这样做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跟妈妈好好说,争取妈妈的理解,这才是好的办法。”

陆涛回家跟妈妈坐下来好好谈了谈,最终妈妈答应了陆涛,不过每天不能练习太久,怕耽误学习。陆涛又开始了他的轮滑计划,而且还有了妈妈的支持。

也许,有些男孩子没有注意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自己不再是爸爸妈妈眼里的乖宝宝,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并强烈地要求付诸实施。其实,这些是男孩进入青春期后,渐渐出现的叛逆心理。为什么说是男孩子的叛逆心理呢,难道说爸妈就不存在对男孩管制过严的问题吗?当然不是。

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青春期的叛逆心理,男孩子们就会发觉自己存在的问题。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子在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身体渐渐发育成熟,然而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春期提前来到,然而生理上的成熟并不意味着心理上的成熟,其实很多男孩子的心理并不成熟,于是在青春期期间就出现了叛逆心理。

专家说,青春期的叛逆意识突出表现在他们的独立意识。对于男孩子而言,这种情况更严重。一些男孩子就会希望得到独立、得到认可,在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的实力的情况下,总想着一鸣惊人,总想着挣脱父母的束缚,寻找更宽更高的天空。所以,这些男孩子会自发地采取一些接近自己梦想的措施,但是,在父母眼里,男孩子很多做法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此时,出于对他们的关心,父母就会出面阻止。这就出现了男孩子们认为的被剥脱自由的现象。

客观地说,父母有父母的想法,男孩子也有男孩子的想法,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最主要的是缺乏沟通。如果男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爸妈,爸妈也再听听他们的想法。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真诚地沟通,就会少很多抱怨。

“自由”是一个高贵的字眼,但是通往自由的道路不止一条,男孩子们能让爸妈放心自己,自己也舒心地展现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

建议二:不妨“冷”对男孩的牛脾气

生活中,很多男孩都会出现无理取闹、乱发脾气的情况,往往让许多父母感到又尴尬又头痛。

凯伦夫妇最近被儿子的坏脾气折磨得头疼死了。儿子吉姆仅6岁,却脾气暴躁得厉害,在商场里面逛的时候,儿子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大喊大叫。即使是跟他讲道理,他也听不进去,如果父母不按照他说的去做,他就一直吵闹、哭喊、在地上打滚,手里有什么东西都会顺手扔出去。

为此,凯伦夫妇想尽了办法,他们打他,苦口婆心地教诲,罚他站墙角,赶他早点上床,责骂他,呵斥他,给他讲道理……这些都不管用,一有事情吉姆还是会大发雷霆,暴躁脾气依然如故。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一个随意发脾气的孩子,可事实上发脾气是男孩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如果家长引导得不好,孩子就会像吉姆一样,养成乱发脾气的习惯,特别是在物质满足上,孩子会没完没了地发脾气,直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为止。

一天晚上,一家人正在看电视,小恒突然要吃冰淇淋。已经很晚了,商店都关了门,爸爸妈妈试图跟他解释,劝说他明天再吃。然而,小恒的脾气却上来了,他倒在地上大声叫喊,用头撞地,用手到处乱抓,用脚踹所有够得着的东西……

爸爸妈妈被气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们努力克制自己的火气,暂时没有任何语言和动作。

小恒已经叫喊半天了,他奇怪地发现,居然没有人理他。于是,他又重新按他刚才的“表演”闹了一番。这次爸爸妈妈坐了下来,静静看着儿子,没有任何语言和动作。

小恒不服气地又开始了第三次“表演”,然而爸爸妈妈还是没有任何表示。最后,小恒大概也觉得自己趴在地上哭叫实在太傻了,他自己爬了起来,回房间睡觉去了。

从此,小恒再也没朝别人乱发脾气,小恒的乱发脾气因为没有得到强化而自然消失了。

男孩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并且难以接受父母的意见与劝说。在这种时候,疼爱儿子的你能做到冷静处理吗?你是不是对孩子过度关注,比如,孩子一伤心你立刻安抚,一哭叫马上就哄?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一些年轻的妈妈抱怨说,“稍不如意,牛脾气就上来了。打也不听、骂也不灵,哄他吧,他还更来劲!”生活中确实有不少这样的男孩。那么对于男孩的“牛脾气”家长应该怎样处理呢?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爱发脾气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引起的。特别是独生子女,如果从小就事事以他为中心,吃不得一点苦,要什么给什么,那么孩子就会养成遇事爱发脾气的习惯。

要让男孩心平气和地生活,改掉喜怒无常的坏情绪,最有效的办法是采取置之不理的方法,进行“冷处理”,让其自动消失。譬如孩子在商场里面满地打滚的时候,你就在旁边看着,直到他偃旗息鼓。

孩子发脾气就向他屈服是最不可取的教育态度和教子方法。当孩子乱发脾气时,父母要保持冷静,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绝不迁就,始终要让孩子明白,无论他怎么发脾气,父母都不会“俯首称臣”,他始终都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当孩子已经“雷霆万钧”时,不妨运用冷淡计,父母及其亲人都不去理会他。事后,再当着孩子的面,分析一下他发脾气的原因,细心地引导、教育孩子,相信孩子会从一次错误的行为中吸取教训。

专家认为,父母在阻止孩子坏脾气发作的时候,既不要采取过于强硬的态度,也不能采取过于软弱的态度。最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地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以缓和紧张的局势。也就是说,当孩子正处于发脾气的时刻,父母不要一心只想到训斥孩子,因为孩子这时是听不进去的;也不要强迫孩子或者用武力威胁孩子马上停止发脾气。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冷处理,把他撇下不管,或把他送出门外,让他一个人去发泄,去自我克服、自我平息。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渐渐改正乱发脾气的习惯,因为他知道这样做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细节3 有攻击性

——睾丸素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男孩大多喜欢集体生活,更喜欢主宰、控制环境,并善于根据自己的实力来估计自己在所处集体中的地位。相对于女孩来讲,男孩更喜欢竞争,竞争的环境可以使他变得更加兴奋,男孩也更愿意接受挑战,喜欢不为任何理由的冒险。

心理学家将男孩称为“有攻击性的小机器”,在运动能力、爆发力等方面,男孩要远远胜过女孩,同时,男孩的动作速度和猛烈程度也会远远超过女孩。男孩天生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这取决于他们体内的睾丸素。

男孩喜欢玩冲锋枪,喜欢捉弄小猫小狗,拎起它们的小耳朵。

男孩喜欢玩火、喜欢扔石块,并且不会像女孩一样友好相处,他们会在游戏中粗鲁地推倒小伙伴。

男孩有时还会有意激怒自己的弟弟或妹妹,从中得到快乐。

男孩在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很集中,但是耐久性很差,表现得很毛躁。他们经常没有听清指令就盲目行动。

男孩更加富有个性,他们喜欢张扬的做事风格,并且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自豪感。他们的行事风格看上去果断、大气,富于斗志和进取心。

男孩天生好动,喜欢实践,总是把家里的东西搞坏,他会出于好奇把家里的闹钟拆掉,为了听清脆的响声而把杯子摔在地上。

睾丸素对男孩的影响远远超过生长激素对他的影响,男孩因而变得精力旺盛,脾气暴躁。科学家曾做过很多实验证明这一点,比如,给雌老鼠注射睾丸激素,这些老鼠竟试图和同性进行交配,彼此还会进行厮杀。这个实验足以证明:男孩好斗的根源在于睾丸素的作用。

正是由于睾丸素的存在,使男孩表现出不同于女孩的特征。了解睾丸素是父母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的一个途径。父母懂得相关的养育知识和技巧,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情感影响,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建议一:让男孩知道暴躁的代价

戴维是一个脾气暴躁、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的男孩,经常因为小事和别人吵架,他的人际关系因此愈来愈紧张,在公司经常与人发生矛盾,结果女友也难以忍受他的坏脾气,和他分手了。终于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已经处于崩溃边缘。

他打电话向他的一个朋友詹森求救。詹森向他保证:“戴维,我知道现在对你来说是有点糟,可是只要经过适当的指引,一切就会好转。你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让自己安静下来,好好地享受一下宁静的生活。”

听了詹森的话,戴维开始试着放弃先前忙碌的生活,好好地放松一下自己,给自己休了一个长假。当他稳定了一段时间之后,詹森又建议道:“在你发脾气之前,不妨想想,究竟是哪一点触动了你?你可以拥有两种思考,一种是让每件事情都在脑海里剧烈地翻搅,另一种则是顺其自然,让思想自己去决定。”说着,詹森拿出了两个透明的刻度瓶,然后分别装了一半刻度的清水,随后又拿出了两个塑料袋。戴维打开来,发现里面分别是白色和蓝色的玻璃球。詹森说:“当你生气的时候,就把一颗蓝色的玻璃球放到左边的刻度瓶里;当你克制住自己的时候,就把一颗白色的玻璃球放到右边的刻度瓶里。最关键的是,现在,你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你不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你会继续把你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戴维一直照着詹森的建议去做。后来,在詹森的一次造访中,两个人把两个瓶中的玻璃球都捞了出来。他们同时发现,那个放蓝色玻璃球的水变成了蓝色。原来,这些蓝色玻璃球是詹森把水性蓝色涂料染到白色玻璃球上做成的,这些玻璃球放到水中后,蓝色染料溶解到水中,水就成了蓝色。詹森借机对戴维说:“你看,原来的清水投入‘坏脾气’后,也被污染了。你的言语举止是会感染别人的,就像玻璃球一样。当心情不好的时候,要控制自己。否则,坏脾气一旦投射到别人身上的时候,就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再也不能恢复到以前。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乱发暴脾气。”

戴维后来发现,当按照詹森的建议去做时,他真的不再那么混沌了,事情也容易理出头绪。在此之前,他的心里早已容不下任何不满、愤怒的情绪,一定要全部发泄出来,许多麻烦就是这样造成的。

此后,戴维开始有意地控制情绪。当詹森再次造访的时候,两个人又惊喜地发现,那个放白色玻璃球的刻度瓶竟然溢出水来!

看来戴维对自己的克制成效不小。慢慢地,戴维已学会把自己当成一个有思想的旁观者,来看清自己的意念。一旦有了不好的想法就很快发现,情绪失控的时候就及时制止。这样持续了一年,他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暴脾气,生活也步入正轨,并重新得到了一位优秀女士的爱,美好在他的生活中渐渐展现。

戴维的暴躁,让他不能自控,随意地把自己的愤怒和不满流露,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儿而与别人发生矛盾,人际关系也变得紧张,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一团糟。相信父母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人生中有这样的遭遇。特别是男孩,脾气暴躁就很容易在生活中失去绅士风度,如果在众人面前发脾气,也是一种很失礼的表现,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乱发脾气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候会让你失去亲情和友情,甚至是爱情。

面对男孩的暴躁性格,父母应该怎样对其进行养育呢?专家给父母的建议如下:

第一,让男孩必须决定他们自己想要改变的行为。这要求他们收集所有关于这个问题的信息,比如“自己的愤怒通常发生在什么情景下”“大概多久发生一次”“它能改变到一个什么程度”等,诚实、彻底地列举问题的细节会对他们制订、改变计划有所帮助。

第二,让他们清晰辨认出这些愤怒出现时,在他们的自动思维中出现了哪些不合理的逻辑,回顾这些逻辑,看看它们引发的情绪和他们行动之间的关系,明白它们是如何影响他们的。比如,当他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心里就会很难受,由于失落而发脾气。一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二是为了发泄不满的情绪。这种自动思维决定了他们发脾气的行为,所以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严加控制。

第三,在生活中自己检测自己,观察和记录任何不利于自己情绪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那些自动出现的念头。这也要求男孩子,在生活中需要自我反省,这样才能知道什么事情该生气,什么事情不该生气,让自己能平和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问题。

第四,每天总结那些不合理的思维逻辑,用积极正确的陈述抵抗不合理的消极解释,让头脑中合理的自动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如果他们成功控制了原本可以激起愤怒的情绪时,让他们不妨给自己一些奖励以强化自己继续保持积极的状态。

除此之外,当发现身边有人正试图激怒自己时,如果他的语言是批评或抱怨式的,那么就不要听他的评价,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在其他事情上,教会自己面对他人的消极态度时要放松,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与对方冷静相处,换一个环境避免争吵,将是最明智的选择。

建议二:告诉男孩暴力解决不了问题

彭阳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男生。一天彭阳和朋友放学回家,路上说说笑笑,不小心用自行车蹭破了正好路过的小原的衣服。

大家都在背地里叫小原“刺头”,因为这个孩子实在是睚眦必报,只要有同学哪句话不让他高兴,哪件事做得不合他的心意,他一定会“以牙还牙”。看到衣服刮坏了,小原哪肯罢休,张嘴就骂。彭阳也不肯示弱,一来二去,两人打了起来。

彭阳的朋友“出手”帮忙,小原吃了亏。

翌日下午第二节课结束后,彭阳正下楼准备去操场上体育课,一个同年级的学生把他叫到操场上,然后其他四个同年级的学生围上来,一起把他带到一个厕所内一顿猛揍。

男孩崇尚力量,崇拜英雄,渴望自己能仗剑走江湖,暴力,在男孩的生命中往往以浪漫主义的色调呈现。这种想法显而易见是幼稚的,并且暗含危险。事实上,虽有胸中一口侠气在,绝大部分男孩却没有大侠、英雄的本事,真正动起手来,吃亏的还是男孩自己。

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要总想着用暴力解决问题。很多时候,暴力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事情朝着更坏的方面发展。

第一,男孩应正确认识自己所受的伤害。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没有利害冲突。当你遭受到挫折或者是不愉快的时候,不妨进行一下心理换位,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境遇之中,想想自己会怎么办。通过这样的换位心理,你也许能够理解对方的许多苦衷,正确看待他人给自己带来的挫折或者是不愉快,从而消除动手的欲望。

第二,正确分析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即使是伤害,也要加以分析,弄清楚别人是有意伤害还是轻微伤害,是偶然伤害还是蓄意伤害等等。对于一个男孩来说,即使是受到伤害,是否立即实施报复也要三思而后行,有时为了顾全大局或是需要时间弄清原因,就只能暂时忍一忍,否则是得不到舆论支持的。总之,面对伤害,要头脑冷静,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第三,多考虑打架的危害性。在动手打架之前,不妨仔细想想,实施暴力,除了或许能从中体会到暴力本身所带来的所谓“快感”并给对方造成危害,还能得到什么呢?这一切不能不引起双方思考。古话说“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这些古训很值得认真吸取。

第四,学会忍耐和克制。人在受到伤害的时候,只能有两种状态,一是反击报复,二是自我克制。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一般极少出现大的伤害,多半是一些有悖于文明礼貌的出言不逊所引起的心理伤害。从有益于交际者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的正常行为出发,每一个参与交际的人都应当首先做到严于律己,坚持文明标准,把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尽量不对别人造成伤害,万一有差错,就应该及时检讨自己,表示歉意。受到一点小小的伤害也应该尽量忍让、克制。

不过,当男孩真的遭受校园暴力的时候,可不能默默承受。告诉孩子,在暴力危害来临的开始,比如滋事者刚围住他,要带他离开人多热闹的地方时,最好不屈从他们的胁迫,或凛然正气,或大声呼喊,或用力挣扎,因为此时刚处于危险的边缘,摆脱危险的机会最大,一旦屈从胁迫去到僻静且无人注意的地方,危险性就极大。

如果对方胁迫太强,不能呼喊挣扎,可尽量机智地使用眼神、留下记号等示意周边的人,请求援助。被威胁过程中,可随机应变,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如男孩的“软弱”仍换不得对方的宽容,可坚决反抗,勇敢地争斗,树起自己的尊严来。

以下一些自护常识,家长可让男孩记牢:

(1)威胁来临时,应当立即向同学、老师、家长和其他人求助,必要时可以报警。

(2)切忌不能忍让软弱,否则会助长施暴者的气焰,使自己如“软柿子”一样被反复捏。

(3)勇敢坚强,镇静理智地处理威胁过程中的情况。

(4)懂得正当防卫的含义。所谓正当防卫,是指为了本人或者他人的本身、财产和其他权利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5)正当防卫有四个条件:一是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二是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三是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四是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细节4 固执、莽撞

——告诉男孩莽撞不等于勇敢

男孩与生俱来的英雄情结时常让他们陷入危险的境地而不自知。

他们好像是天生就喜欢冒险,不带有任何理由。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男孩,他喜欢从上面的地方往下跳。他喜欢把自己藏起来,让全家人找不到他。他会尝试所有没吃过的东西,不管是否是食物,甚至是药片,他都会往嘴里塞。他喜欢玩火,喜欢玩小刀。

当男孩长大,有了自己的玩伴之后,他还会喜欢上一切富于冒险性的事物,他们喜欢玩滑板,喜欢去郊外的山谷蹦极,喜欢在海上扬帆滑翔。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得好:“任何一个男孩,在他小的时候一定或多或少受过外伤,如果一个男孩在小的时候没有受过伤,那简直是个奇迹。”也许正因为如此,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这么写道:“在所有的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对付的。”

男孩的冒险是一种天分,需要家长用几分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大多数的男孩为了冒险,甘心被摔跤,被挨打,这样的一种勇敢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他们喜欢搞破坏,会把电动汽车拆得乱七八糟,这种创造能力也很值得肯定;他们也许是为了自己的朋友,通过打架的方式来替朋友讨回公道,最后总是伤痕累累,这样的正义感也很值得肯定。既然对男孩的行为感到无可奈何,那就来欣赏他吧。因为男孩除了冒险之外,还有一股英雄情结,这一点让喜好冒险的男孩显得尤为可爱。

男孩的英雄情结,不仅有利于他们男性气质的培养,更有利于他们尽快长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在现实的社会中没有一个人会像奥特曼一样具有拯救人类、拯救世界的本领,男孩们心中崇拜的英雄是虚幻的,他们小小的心中并不了解真正的英雄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气魄。如果家长在此不给予正确的引导,可能孩子还会把暴力倾向误以为是英雄的象征,那就违背了男孩崇拜英雄的初衷。

建议一:吃软不吃硬是男孩的通性

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他们由于不成熟、自我约束力差、自我纠错能力差,所以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错误百出,而且经常犯同样的错误。作为成年人的家长最感到头疼的是:“孩子怎么没记性?”“为什么屡教不改?”于是频繁批评,意图把男孩“骂”醒。但是不管你是苦口婆心地骂、言词激烈地骂,还是语重心长地骂,这种带有批评成分的教育效果都不十分理想。尤其是针对处于青春期阶段的男孩,他们的逆反心理作祟,容易与父母形成对立局面,那么这时候的批评不但无效反而会适得其反。如果再碰上一个破罐子破摔的男孩,被批评烦了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老教育家孙敬修先生有一次看见几个孩子在摇一棵小树,孙老并没有上前大声训斥。沉思片刻后,他走过去把耳朵贴在小树上,孩子们看见觉得很奇怪,好奇地问孙老在做什么?孙老态度严肃,用十分痛惜的语气对孩子们说:“你们听,小树在哭呢!因为你们快把它的命根摇断了!”孩子们听了,羞得满脸通红,一个个惭愧地低下了头。而后,孙老和孩子们一起给小树培土、浇水。从那以后,这些孩子不但不再摇树,还成了护树“小卫士”。

孙老在这里是采用“良性刺激”的方法,把准儿童心理,用极富童趣的话语使孩子从心底里感知犯错、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在批评孩子时,最忌讳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伤人心的话。所以,不管孩子犯了多么不该犯的错误,在批评孩子之前,父母都要平息一下自己的情绪。

一般来说,当男孩犯了错误后,往往心里已经产生了愧疚。所以,父母在批评时,没必要一遍一遍诉说自己多么痛心,这种做法无异于在孩子心灵的伤口上撒盐。对于已经具备是非判断能力的中学生而言,批评只要点到为止,就会使孩子记忆深刻。如果过度批评,不但不会加深孩子的印象,相反还会使孩子更加反感。

没有人喜欢被人批评,父母在批评男孩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尽可能采用积极的批评方式,给批评穿一件表扬的外衣。

已经上高二的小斌仍然“玩”性不改,每周六都要玩一会儿电子游戏。说是“一会儿”,实际上却是好几个小时。因为他每次都要打一局,而一局至少得打过好几关,有时甚至能从头打到尾,这样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有时母亲看不过,便吼他:“别玩了!快去写作业。”他往往会以“只差一点就过关了”为理由,再拖半个小时。

为了帮助儿子改掉贪玩的坏毛病,母亲想了个好办法。又一个周末,母亲约了自己的几个朋友聊天,并让小斌服务。就在小斌为阿姨削苹果的时候,母亲提起了如何对待孩子贪玩的话题。几位朋友都有十七八岁的孩子,所以都有话说。其中一位说:“我儿子已经上高三了,还整天惦记着玩,家里看得紧,他就到游戏厅、网吧玩,我都快愁死了。”小斌在旁边很紧张,生怕母亲揭自己的底。

小斌的妈妈接过话茬说:“你越管得紧,他越不听话。我就从来不管小斌,每周他都可以玩一个小时的游戏,而且很守时,说一个小时,就一个小时。”说着,看了看表,然后对小斌说:“儿子,到了玩游戏的时间了吧?去吧,玩一个小时就停。”

那天,小斌很自觉地在游戏机旁放了一个闹钟提醒自己,一个小时后,干干脆脆地退出了游戏。以后,不管母亲在不在旁边,小斌都只玩一小时,到了时间就立刻停止,再也不用母亲费心了。

小斌妈妈很讲究批评的艺术,她的做法很值得父母们学习。然而,很多父母在批评孩子时,难以做到心平气和。于是,这样的话不绝于耳:“都这么大了还不懂事!”“就知道玩,这么大了还让我操心!”“好的没学会,就学会打架了,你是不是想把我气死?”可想而知,这些话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心灵感受。当孩子犯有过错时,家长往往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一点不讲批评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那么,家长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第一,把声音放低。压低声音讲话,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第二,保持沉默。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第三,使用暗示。孩子犯有过失,如果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第四,批评孩子要言简意赅。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时唠唠叨叨说个不停,却说不到要点上,净说一些废话和孩子反感的话,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索性左耳进右耳出。所以批评的话不在多,要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第五,批评孩子一定要就事论事。批评孩子的时候不要把过去的事情扯出来,家长常犯的毛病就是喜欢秋后算总账。孩子本来有几件事情做错了,当时父母心情好,就不管不说,等到后来孩子的举动越来越不像话,这才开始发火,而且把已经过去了的事情重新提起,这样做只会增加孩子的抵触情绪。

第六,批评孩子千万不能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特别是那些有辱人格的语言绝不能使用,批评孩子的场合也要有所选择,尽量不要当着外人或孩子朋友的面批评孩子。场合不对,本来孩子可以接受的意见也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如果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他们甚至会做出某些难以预料的举动,让父母十分尴尬,下不了台。

总之,父母要充分考虑男孩的心理感受。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朋友般的做法,通过谈心、启发、聊天等方式,用委婉的口气指出孩子的不足,用商谈的口气消除孩子的对抗心理,与孩子一起共同分析错误,允许孩子申辩,及时澄清问题真相。这样不仅可以使男孩真正感觉到自己在人格上和父母一样平等,而且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间的隔膜,收到积极良好的教育效果。

建议二:改掉男孩“不听话”的臭脾气

任性就是把自己的偏见当成至理名言,从而误入狂妄的陷阱,让自己进退维谷,痛苦不堪。任性的男孩,他们总是认为人生中有很多事情不需要“半途而废”,需要“固执坚守”,世上没有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他们不懂得变通,钻牛角尖,一条路走到黑,一只眼打井,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

任性男孩的主要表现如下:

(1)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

(2)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

(3)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

(4)自以为是,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

(5)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

(6)喜欢走极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只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任性是件古怪的东西。任性的男孩绝对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克制自己,保持正确思想,正是最能助长这种自以为正确和正直的看法。

有一位对上帝非常虔诚的神父,很受邻人尊敬,是圣人中的典范。一次,突然天降暴雨,倾盆大雨连续不停地下了20天,水位高涨,迫使神父爬上了教堂的屋顶。正当他在那里浑身颤抖时,有个人划着船过来,对他说道:“神父,快上来,我把你带到高地。”

神父看了看他,回答道:“我一直按照上帝的旨意做事,我真诚地相信上帝,因为我是上帝的仆人,因此你可以驾船离开,我将停留在这里,上帝会救我的。”

那人划着船离去了。两天之后,水位涨得更高了,神父紧紧地抱着教堂的塔顶,水在他的周围打着旋。这时,一架直升机来了,飞行员对他喊道:“神父,快点,我放下吊架,你把吊带在身上安好,我们将把你带到安全地带。”对此神父回答道:“不,不。”他又一次讲述了他一生的工作和他对上帝的信仰。这样,直升机也离去了,几个小时之后,老神父被水冲走,淹死了。

因为是一个好人,神父直接升入天堂。他对自己最后的遭遇颇为生气,来到天堂时,情绪很不好。他气冲冲地在天堂中走着,突然碰到了上帝,上帝说道:“麦克唐纳神父,欢迎你!”

老神父凝视着上帝,说:“40年来,我遵照你的旨意做事,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当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让我淹死了。”

上帝微笑着说:“哦!神父,请原谅,我确信我给你派去了一条船和一架直升机,是你的偏执害了你。”

的确,任性的人坚持己见,缺乏变通的智慧,因而常常正邪不分,忠奸不辨。没有见识,就不能观其人,听其言,察其行,因此就不能知彼知己,不能客观、公正地判断人或事,这样势必后患无穷。

父母在给孩子灌输“滴水穿石”、“绳锯木断”道理的同时,也应该让他们懂得改变,不能一味地坚持到底,当发现事情有所改变的时候,就应该变通。任性的男孩,只会一条路走到黑,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遇到的阻碍会更多。

要想改变男孩任性的坏脾气,就要让他们抛弃自己那种我总是对的想法。当然,思想上的调整与认识以一种良好的心境为前提,才能有效果。因此,父母可以用各种方法让孩子心灵宁静下来。

1.从书籍中获得抚慰

实验表明,经常阅读伟大人物的传记,更能使那些任性的孩子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丰富的知识使他们聪慧,使他们思想开阔,使他们不至于拘泥于教条的陈规陋习。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越有知识越要谦虚,这是做人的美德。为人处世要尊敬和信任他人,多培养宽容的态度。不要过于欣赏自己的成绩,议论别人的不足。不要去计较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要和勤奋好学、谦虚谨慎、品德优良的人多交往,养成虚心向别人求教的习惯。

2.克服虚荣

人无完人,谁都会有缺点和错误,这用不着掩饰。我们要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生活,要树立远大的目标,追求美好、崇高的东西。不要整天把心思放在修饰打扮和赶时髦上。更不要夸夸其谈,不懂装懂。

3.加强自我调控

引导孩子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抵触情绪以及无礼的言语和行为。对自己的错误要主动承认,善于应用幽默,自我解嘲地找个台阶下,不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如果发现孩子平日里的行为有些任性,那么,提醒他们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旋涡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世待人时注意纠正,这样会明显减轻敌对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孩子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要学会向他们认识的所有人微笑。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得不自然,但必须这样做,而且要努力去做好。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耐心。

4.主动接受新事物

任性常和思维狭隘、不喜欢接受新东西、对未曾经历过的东西感到担心相联系。为此父母要孩子养成渴求新知识,乐于接触新人新事,并学习其新颖和精华之处的习惯。

细节5 挥霍、浪费

——什么都有就不知道爱惜

节俭是相对于奢侈而言的,当一个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时候,就谈不上生活节俭了。现今的绝大部分人,都有能力来过一种节俭的生活。然而,节俭却因为市井小利变成了吝啬。节俭看似简单,实则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态度,非纯真富有的心灵不能到达。节俭与吝啬的截然不同在于,节俭是为了避免浪费,而吝啬则单纯是为了积攒更多的财富,吝啬的人心灵太贫穷。

现在有很多男孩,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里,即使家庭困难,父母也承担了一切压力,粉饰出“太平盛世”。孩子从来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花钱大手大脚,吃饭挑肥拣瘦,再完好的衣服也不肯多穿。养成了浪费的习惯之后,父母的反应往往却是,抱怨过后,迁就继续。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孩子不能比别的同学差,应该显出富家少爷的派头,所以一味地满足男孩的要求,让男孩的任性和虚荣心越来越深。

“成由勤俭、败由奢”,男孩一掷千金,将来不仅事业难成,日常生活都难以打点。男孩手中的钱来源于父母,从根本上来看,男孩的浪费是父母约束不力造成的。

在商场中发生过这样的一幕:一个男孩拉着父母走进一家服装专卖店,二话没说就上前挑选运动衣。当母亲说他穿的运动衣还很新的时候,他却说再穿就会落伍。旁边的父亲一边掏银行卡一边说:“现不少父母以孩子身穿名牌为荣,孩子穿得体面父母脸上也有光,做父母的苦一点不算什么,再苦不能苦孩子。”

有一位母亲曾说:“我这一辈子就这样了,不能让孩子也像我这样,看着孩子穿得体面、吃得舒服,我心里高兴。”

看来,要帮助男孩培养节俭意识,首先应该纠正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很多家长对男孩有求必应,是担心有求不应会让男孩受委屈;出于对自己清贫童年的补偿心理,也有很多家长想让孩子能生活得无忧无虑。其实,节俭并不是宗教式的修行,要在压抑欲望和肉体痛苦中超脱,节俭也不是耻辱,让男孩感到委屈和受伤。相反,节俭是对生活的理智态度,也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高要求,让男孩明白只有高尚的人才能够做到节俭,男孩不仅不会感到羞愧,而会感到光荣。勤俭节约既是对创造财富的劳动者的尊重,也是对父母的尊敬。

贝多芬曾说,“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节俭既是美德也是善行,为了培养男孩勤俭节约的习惯,父母们可以参考以下的建议。

第一,把培养男孩勤俭节约的意识作为塑造良好品德的开端。美学大师朱光潜曾经说过“有钱难买幼时贫”,这并不是让男孩去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为男孩创造俭朴的家庭环境,让男孩继承中华民族的俭朴美德。

第二,让男孩在小事上养成节约的习惯。生活中处处有培养节约意识的细节,比如爱惜粮食、随手关灯、利用水资源、节约时间等;学习用品是男孩经常用的消耗品,也可以从节约文具上入手,不要因为写错一两个字就撕掉一大张纸,不要总是碰断铅笔芯等。

第三,让男孩学会衡量支出。孩子虽然很小,没有太多理财头脑,但是家长也可以将家里的收支情况讲给男孩听,和他一起商量节省又适用的生活小妙方。如果他提出一些建议,一定要支持鼓励,男孩自己也会以身作则。父母要经常给男孩讲勤俭持家的道理,使男孩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都是辛勤劳动得来的,父母供他的衣食住行的所需费用都是费力气挣来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男孩的教育才更加有声色。

建议一:不要在孩子面前露富

如今,在男孩中出现攀比心理早已经屡见不鲜。孩子们没有固定的收入,他们用来攀比的钱,都是家长提供的。即便是男孩通过自己的劳动挣了一些钱,将挣来的钱都用在了吃喝穿戴上来显示自己的阔气,也很明显是受到了家长价值观念的影响。所以,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家长要负全责。

攀比隐藏着的是一种竞争、好胜的心理成分。男孩在年龄小的时候,缺乏判断是非的标准和自制能力,只知道别人有的他也一定要得到。作为家长,如果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攀比欲望,那只会助长男孩的虚荣心。因此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攀比的苗头,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

现在的中学生里流传着这样的一个穿衣标准:脚上穿的是阿迪达斯,衣服一定是耐克,腰带选择鳄鱼。而一双货真价实的新款阿迪达斯运动鞋,价格通常是在800~1000元。为了杜绝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学校也都主张学生平时穿校服。但是,学生之间那种“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的奢侈之风依然弥漫在校园。

有位同学就这样说:“学校平时要求我们穿校服,所以只有穿一双比较高档的鞋子才能显示出我的个性。班上的同学对鞋子都很讲究,谁穿上名牌,谁穿上新款,马上就会成为班上谈论的话题。我们班上40多个同学,大家几乎都有耐克、阿迪等名牌鞋子,有的甚至都有四五双。如果有谁不穿名牌,就会觉得很没有面子。”

诚然,现在的家庭生活条件提高了,在家庭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家长给孩子在物质上以最好的供应,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味地攀比就没有必要了。有的父母本身就喜欢把金钱、名车、豪宅看作是成功与否的标准,而男孩的心理尚未成熟,他的辨别能力很差,他的价值观也是取决于父母。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日常的言行举止和价值取向都对男孩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家长应该首先要给男孩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正确引导男孩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孩子完全可以穿名牌。如果家庭的条件不允许,绝对要对孩子的攀比行为加以干涉,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现在流行“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的说法,这种说法不能片面地理解成“穷”与“富”的概念。穷与富的内涵,是一种对于不同性别的孩子进行不同的教育的方法,在教育内容上有所侧重,因此富与穷包含着不同于金钱的意义。穷养男孩,是对我们自身期望的一种投资,是对男孩的人生决策、职业发展有关的投资。“穷”养出应对人生的能力和本事,“穷”养出他的积极、主见、雄心、理智、自我依靠。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大儿子20岁时去欧洲旅行,一个多月的时间他把自己所带的路费差不多花光了,临行前他遇到了一匹非常好的马,正好它的主人要卖掉它。他太爱这匹马了,就把自己最后的一点路费拿出来买下了这匹马。然后他打电报让父亲寄点路费让他回家。罗斯福给他回了一封电报说:“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儿子只好又卖掉了马。罗斯福反对男孩依靠父母生活,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凭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

罗斯福总统训练儿子独立的方法则可以称为“穷养”。罗斯福贵为总统却不肯给儿子路费,中国现今的大中城市却出现了一批批的“啃老族”。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这种教育方式和罗斯福的教子方式大相径庭。“啃老族”的出现让我们不禁想到中国的那句老话“富不过三代”。

富不过三代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意义呢?中国台湾“塑胶大王”王永庆给出了答案。

王永庆常常用“富不过三代”自勉,也用其教育子女。

他认为“富不过三代”是因为后代不能继续吃苦,缺乏危机感,而且过分追求享乐,把前人的家业都挥霍掉了。王永庆分析了三代人的特征,他认为:

第一代人,不怕困难,不怕吃苦,踏踏实实,克服一切困难,最后取得了成功。

第二代人,虽然没有经历创业的艰辛,但深受父辈的影响,还能够勤于自勉,努力工作,但是跟第一代人比起来,用功和吃苦的程度已经大大降低了。

第三代人,创业的艰辛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他们没吃过苦,也不知道什么是吃苦,认为今天得到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因而随意挥霍,不知珍惜,长久下去,自然家境衰败。

“富不过三代”的谚语告诉人们,再富也要穷孩子,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要让男孩知道,富裕的生活是要靠自己的双手成就的,不能让孩子以为父母已经提供了一个衣食无忧的环境,不需要自己奋斗。在富裕的家庭里,不在男孩面前露富很重要。

建议二:让男孩知道父母的钱来之不易

刘明13岁了,刚刚上初中。不久前,他滋生了一种和别的同学比阔气、比花钱大方的思想。比如,学校组织校外参观,他听说有的同学带了20元零花钱,就要妈妈给他30元;以前,踢足球穿一般的足球鞋就行,现在则嚷着要买名牌球鞋,还说:“不少同学穿的是进口名牌,买国产名牌已经是低标准了。”为了他上学方便,家里专门给他买了辆轻便自行车,结果没骑多长时间,他就又缠着要买变速车。

很显然,这是男孩的一种攀比心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很多男孩往往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从哪里挣来的,并对父母给予的钱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无形中使男孩变得花钱大手大脚,一点也不知道节约。孩子不知道钱怎么来的,觉得来得很容易,久而久之,乱花钱的行为就会根深蒂固,如果这种行为愈演愈烈,也许真的会有那么一天,你的孩子的生存会因此受到威胁。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孩子不了解家庭收入的来源和支出,很多孩子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以为父母挣钱很容易。有专家曾对小学生做过一个调查,研究发现,只有20%的孩子知道钱是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有很多孩子以为钱就是直接从爸爸妈妈的钱袋里拿出来的。这就导致很多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节制。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家人之间算账很伤感情,而且会让孩子变得唯利是图,眼里只有钱。这样的情况是会发生,也很需要父母的正确影响,将重点放在劳动的价值和正确的导向上。

父母可以给男孩讲一讲自己工作的辛苦,让男孩感受到挣钱不容易,也能让孩子加深对父母的了解,知道父母每天都在忙些什么。

家长要让男孩明白,财富得来的唯一途径是劳动。靠双手劳动的人,不仅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还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更能从劳动中明白事理,获得更多的成就。

很多男孩对金钱的诱惑缺乏抵抗力,所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男孩的金钱观念呢?

第一,让男孩懂得钱的价值。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收入来源、开支、储蓄等经济情况,并通过上街购物等机会,做一些物品价格的比较。比如买东西时可以连续逛几家商店,买回物美价廉的商品,然后把省下来的钱给孩子买他向往已久的物品。

第二,让男孩了解家庭的收入和支出。让他明白要想生活得更好,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将来要靠自己自食其力。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买菜、交电话费等,使孩子知道家里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父母每个月都需要支付哪些开支。这样,孩子有了了解家中“财政”的机会,就会更加懂得钱的重要性。

第三,带男孩去商场、菜市场,让他知道生活成本。去菜市场买菜时,不妨带着孩子,告诉他各类蔬菜的价格,给他算算一家人一顿饭的成本等。比如,当你和孩子上街时,孩子要买3块钱一个的冰淇淋,这时你不妨告诉他3块钱可以买1斤黄瓜、1斤西红柿、半斤豌豆、3斤小白菜,这些菜一家3口两顿也吃不完。从这样的比较中,他也许会恍然大悟:“原来3块钱可以买这么多的菜呀!”当他了解了3块钱在生活中意味着什么,也许会主动对父母说:“那我还是别买冰淇淋了,买根便宜的冰棍吧!”

通过这些方式,男孩会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他会了解钱的来之不易,了解钱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男孩会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不会再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一味攀比,也就不会再给父母增添沉重的负担了。

细节6 不专注、多动

——男孩往往精力过剩

在学校里教课的老师总会发现有这样的情况:男孩的表现不像女孩那样稳定,要么是班里品学兼优的班干部,要么就是“出类拔萃”的坏小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男孩体内的睾丸激素。这些男孩通常是体格健壮、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喜欢竞争和挑战,而且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

由于男孩的这种精力过剩,使得他们如果不把精力投入到学习或是有意义的事中去,就会投入到恶作剧中去。父母和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有位老师来到了新的班级担任班主任,来到之后才知道这是一个“问题班级”。尤其班上几个捣蛋的男生,素有“四大天王”之称,这个小团伙的头领,是个看上去酷酷的男生,从来不会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如何把这些孩子搞定呢?

这位老师开始观察这个男孩,发现他总是面无表情的样子,就找了个机会把他叫过来问道:“这位同学你过来,老师有没有得罪你?”

男孩答:“没有。”

“那你怎么总是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这样很容易使别人误解,以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下次改过来,好不好?”

“好。”这个男孩仍然面无表情地说。

“老师看你在同学当中很有威信,现在我给你一个任务,你每天当‘警察’,负责管理班级的秩序。”

这个男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直以来,所有的老师都把他当做有问题的孩子,没想到这位老师会对他委以重任,他点点头。

当上“警察”之后的这个男孩非常认真地完成老师交给他的任务。“站住,怎么迟到了,名字记下来。”他的几个“同党”也协助他一起完成班级的管理。这个被赋予职权的小男生一下子充满了正义感,从此之后不捣蛋了,并注意以身作则,慢慢地开始成长进步。

老师看到这样做很有效果,有一次他又把这个男孩叫过来:“你的工作做得不错,我看你可以当班长,试一试,怎么样?”

这个小男孩简直受宠若惊:“老师,不行的,我当不了。”

“要不就先当一个星期试一试?”

男孩很勉强地答应了,结果这个班长“挂帅”之后就一直干到学期末,而且男孩深知作为班长是品学兼优的代表,文化课的成绩也提高了不少,班级的风气也越变越好。

原本是个“问题男孩”,怎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反差呢?这位老师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作为父母或老师要能和这样的男孩交朋友,引导他们把精力都放在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上,这些男孩往往就会变得非常出色。反之,如果父母或老师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对男孩耐心引导,对他们的行为听之任之,这些男孩肯定会到处惹是生非,寻求发泄精力的途径。

建议一:帮助“好动”的男孩集中精力

有一次,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法布尔赞许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做过凸透镜聚焦实验的人一定知道,强烈的阳光不足以使火柴自燃;而用凸透镜聚光于一点,即使是冬日的阳光,也能使火柴和纸张燃烧。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又进一步把柔和似水的光汇集一束,这就成了无坚不摧的激光武器。这一散一聚,使光的作用和力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

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本来是很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不准目标,到处乱闯,几年的时间会一晃而过。如果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要像学打靶一样,迅速瞄准目标;像激光一样,把精力聚于一束。

学习也是如此,尤其是男孩子喜欢多动,喜欢玩耍。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不能专心致志。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边吃东西边看课外书,等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男孩,学习本身就会变成一个很困难的事情,更别说取得好成绩了。所以,父母要督促孩子专心地去学习。

学习生涯和人生是一样的,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学习也是一样,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相信只要有耐心,集中精力去解决困难,我们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特别是在考场上,遇到难题的时候要耐心解决,才能获得高分。阿基米德告诉我们只有专注才能将难题攻克。

一次,叙拉古的希罗王为了准备一次重要典礼,特地请工匠打了一个纯金的王冠。王冠打好后,大臣们和希罗王都觉得王冠的成色有点不对劲,可是又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王冠掺了假,因为王冠的重量与给工匠的金子一样。为了证明王冠是否掺了假,希罗王接受了一位大臣的建议,立即派人去把阿基米德找了过来。阿基米德接到这个棘手的问题后,一时也没有主意。但他对国王说:“陛下,请给我7天的时间,7天后我保证给您答案。”

阿基米德辞别国王,回到家中,关上房门,不接见任何客人。他想啊想,5天过去了,仍然一无所获。到了第6天,他妻子建议他出去走走,于是他决定先去洗个澡。这几天太紧张了,他想放松放松,缓和一下紧张的神经,然后再去思考。

浴池里热气腾腾,浴池里的水非常满。阿基米德脱了衣服跳进浴池,他发现,当他的脚伸入浴池时,热水就溢出不少,当他的整个身体都进入时,热水溢了一地。

忽然,灵感来了,解开王冠之谜的方法终于有了。他高兴得连衣服都忘了穿,光着身子跑出了澡堂,一边跑,一边不停地喊道:“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街上的人都以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他全然不顾。

回到家中,他以清晰的思路想了想,并做了实验验证,然后立即来到王宫求见国王。阿基米德让侍从拿来一个小盆,里面灌满了水,再准备一块与王冠同样重量的金子和一个大空盆。他先把金子放进盛满水的盆,让溢出的水全部流进大空盆,然后用一个小杯子装起来。他又用同样的方法将王冠放入盛满水的小盆,如此演示了一遍。他将两个杯子里的水进行比较,发现浸泡王冠溢出来的水要比浸泡纯金块溢出来的水多一些。据此,阿基米德判断王冠不是用纯金制成的。

国王看了实验的全过程,听了阿基米德的分析之后,立刻派人把工匠找来。工匠在事实面前,只得把掺假的勾当说出来。

实际上阿基米德能成功提出检验王冠掺假的方案,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聪明,还因为他的专注,他有耐心去钻研难题的精神。这是父母要引导男孩向阿基米德学习的地方。

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的过程中,假如男孩遇到了难题,千万不要让他因此而心烦意乱,要耐心专注,这样问题就会变得容易解决。所以培养男孩养成耐心专注的习惯是必需的,这才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如何养成呢?

第一,不管是在日常的学习中,还是考试时,当男孩遇到临时想不起来的问题时告诉他们要镇定。只有镇定,才会让他们的记忆慢慢恢复,才能有机会找到问题的突破点。

第二,让孩子不要有畏难情绪。他们所谓的难题其实就是那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题。对于这样的题来说,他们只要耐心分析就会发现,都是由基本的知识点组成的。难题再难也不会超出大纲的要求。这个时候耐心专注,集中精力就会攻破难关。

建议二:外面的世界更适合男孩

男孩的特性就是喜动不喜静,他们有使不完的精力,其实,我们并不能完全责备这些精力充沛的男孩,他们总是做一些危险的游戏是有原因的。男孩体内的男性荷尔蒙——睾丸素决定了男孩们天性中的“冒险情结”。

牛津大学的教授克拉克从小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自己能像他心目中的英雄那样改变世界,服务于全人类。不过,要实现他的目标,他需要接受最好的教育,他知道只有在美国才能接受他需要的教育。

无奈的是,他身无分文,没办法支付路费,而到美国足有1万公里的距离。而且,他根本不知要上什么学校,也不知道会被什么学校招收。

但克拉克还是出发了,他必须踏上征途。他徒步从家乡尼亚萨兰村庄向北穿过东非荒原到达开罗,在那儿他可以乘船到美国,开始他的大学教育。他一心只想着一定要踏上那片可以帮助他把握自己命运的土地,其他的一切都可以置之度外。

在崎岖的非洲大地上,艰难跋涉了整整5天以后,克拉克仅仅前进了25英里。食物吃光了,水也快喝完了,而且他身无分文。要想继续完成后面的几千英里的路程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克拉克清楚地知道回头就是放弃,就是重新回到贫穷和无知。

他对自己发誓:不到美国誓不罢休,除非自己死了。他继续前行。

有时他与陌生人同行,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孤独地步行。大多数夜晚都是过着大地为床、星空为被的生活。他依靠野果和其他可吃的植物维持生命,艰苦的旅途生活使他变得又瘦又弱。

由于疲惫不堪和心灰意冷,克拉克几欲放弃。他曾想:“回家也许会比继续这似乎愚蠢的旅途和冒险更好一些。”

他并未回家,而是翻开了他的两本书,读着那熟悉的语句,他又恢复了对自己和目标的信心,继续前行。要到美国去,克拉克必须具有护照和签证,但要得到护照他必须向美国政府提供确切的出生日期证明,更糟糕的是要拿到签证,他还需要证明他拥有支付他往返美国的费用。

克拉克只好再次拿起纸笔给他童年时起就曾教过他的传教士们写了封求助信。结果传教士们通过政府渠道帮助他很快拿到了护照。然而,克拉克还是缺少领取签证所必须拥有的那笔航空费用。

克拉克并不灰心,而是继续向开罗前进,他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某种途径得到自己需要的这笔钱。

几个月过去了,他勇敢的旅途事迹也渐渐地广为人知。关于他的事迹已经在非洲大陆和华盛顿佛农山区广为流传。斯卡吉特峡谷学院的学生们在当地市民的帮助下,寄给克拉克640美元,用以支付他来美国的费用。当他得知这些人的慷慨帮助后,克拉克疲惫地跪在地上,满怀喜悦和感激。

1960年12月,经过2年多的行程,克拉克终于来到了斯卡吉特峡谷学院。手持自己宝贵的两本书,他骄傲地跨进了学院高耸的大门。

对于男孩来说,敢于以执着和冒险的精神走向外面的世界,正是一种证明自我的机会。一个优秀的男孩应该是具备远见卓识的,而具备这一条件的前提就是要亲身去感受更多的事情,以此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对于男孩的父母来说,应鼓励男孩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接触更多的人,体验更多的事。

冒险,是男孩成长的“催化剂”。正是它一步步地把男孩从脆弱引向坚强。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连串的冒险的过程。男孩正是在一连串的冒险中学会了勇敢,锻炼了体魄,增长了智慧,开发了潜能,形成了创造力。

让男孩走出去,还得要鼓励男孩的冒险精神,不要总是担心孩子会出危险。举例来说,爬树是诸多冒险行为中最受男孩尊崇的一种。这在父母看来是一种危险,而对男孩来说却是有价值的危险。首先,男孩可以看到树的整体,判断自己是否能爬上去。如果认为能爬,就会想到下一步的方法,确定从何处往上爬,哪个树枝能否支撑自己的体重,需要确认的项目很多。这样,当男孩根据自己的印象判断能够爬到树顶时,便决定进行实际爬树,当然有时也会从树上掉下来受伤。但这是因为自己的判断不准确而产生的失败,这将成为下一次成功爬树的反面经验。

家长要培养男孩的冒险精神,就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做起。做父母的,应该鼓励男孩做各种有益的游戏,支持孩子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不要害怕孩子会摔跤,能自己爬起来的孩子的脚步会更稳健;也不要担心孩子会受伤,因为只有经过摔打的体魄才更强健。

父母应随时鼓励男孩去探索、去实践,不要对孩子的尝试大呼小叫,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允许孩子和自己的伙伴自行出去郊游,多给孩子一些自己去克服一定程度危险的机会。

同类推荐
  • 我的孩子,你究竟在想什么

    我的孩子,你究竟在想什么

    本书从孩子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入手,用实例再现情景,因而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特点,使年轻的父母们一读便能轻松的和自己的孩子对上号,进而掌握孩子每时每刻的想法,以满足孩子的真正需要,让其健康快乐成长。
  • 你是我的小星星:星座宝贝个性化教育攻略

    你是我的小星星:星座宝贝个性化教育攻略

    本书独辟蹊径,从星座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教育的案例,对不同星座的孩子进行个性化识别,并将之与个性化的父母形成对照,再进一步分析家长和孩子的个性化匹配的适应情况,最后给出家长和孩子的个性化匹配的应对建议。以此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发现培养孩子的合理目标,针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帮助孩子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的走向目标,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 改变孩子一生的36堂人生课

    改变孩子一生的36堂人生课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把他推出门去历经风雨;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让他去错误中寻找真理;如果真的爱孩子,就放手让他自己学会为自已负责,承担他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培养他做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的人,让他成为一个完整而健全的人。”
  • 书香润童年:王莉亲子共读实践

    书香润童年:王莉亲子共读实践

    是作者与她的两个孩子多年来坚持亲子共读的阅读笔记,也是其作为阅读推广人的实践记录。在电子产品盛行的当下,许多家长为孩子不爱读书而苦恼。相信读了此书有助于您引领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这个好习惯是给孩子很好的礼物,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 孩子最好的起跑线,是父母的远见

    孩子最好的起跑线,是父母的远见

    本书有6个大章,分别为父母的格局、眼界、修炼、领悟、呵护、关系,通过自身多年来带两个孩子的教养实践与心得,分析周国平、胡可、霍思燕、陶虹、涂磊等名人的教育实例,与社会上很多有关教育的热点事件;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讲解,明确指出父母的远见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警醒家长们不要把教育的重心全部放在如何让孩子“成绩单”更优异,掌握各种技能上,应通过正确的言传身教让孩子的心理、行为、习惯、情商、德商等得到良好的发展。
热门推荐
  • 燃烧的火

    燃烧的火

    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幼年经历穷困,少年经历时代变迁,青年经历天灾人祸,中年危机压的他喘不过气来,窘迫,迷茫,看不到出路的他,做了一个长长的,神奇的梦,梦中他能改变这一切吗?
  • 制作与召唤师

    制作与召唤师

    “我不擅长战斗,但我的随从会。”秦天身后,他的随从朝敌人投去冷漠的目光。随从之一抽出40米长的大刀,舔了舔嘴唇冷笑道:“主人,我会让他们跪着喊爸爸的!”
  • 诸天大导游

    诸天大导游

    甲:生命太无趣,我想尝试刺激!姜维:喂,牛头马面吗?我是老姜啊,我这有一客户,觉得生命太无趣,想要寻找一点刺激。什么?你们拘魂失败了,想找个替死鬼,好勒,那我马上给你们送过去!乙:生命太富有,我想当个咸鱼!姜维:喂,隔壁老王吗?我是小姜啊,我这有一客户,富可敌国,感不感兴趣?但你要满足他一个愿望,他要当咸鱼!OK,马上给你送过来!丙:生命太漂亮,你们给我提鞋都不配!姜维:喂,嫦娥仙子,我是老姜啊,我这有一客户,倾国倾城,你要不要收下当侍女啊?嫦娥:呵,凡人,她不配!“……”人生百态,无病呻吟!穿梭诸天,寻一丝生命真谛!诸天导游姜维……正式连接……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 旷世妖魔

    旷世妖魔

    重生而来,抢尽先机,奋力前行,在这仙道的盛世,杀他个朗朗乾坤。踏遍那满是荆棘的大妖魔之路!************求收藏、推荐票与各种能求的数据
  • 医毒双绝:腹黑王爷俏萌妻

    医毒双绝:腹黑王爷俏萌妻

    她是21世纪的医毒圣手,天生拥有万能的多啦系统,在现代可谓是医学界的顶级人物,那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可是,她的系统要升级,竟给她整穿越了。穿越就穿越,且还是个疯小姐,不过,那都不是事儿,等她将玉女形象给扳过来就行。又遇到个中血毒的傻子王爷,不过,那也不是事儿,给王爷做个手术换血就ok了。最后,老皇帝一道圣旨,嘿!疯子和傻子成婚了。
  • 英雄水雷

    英雄水雷

    小说用黑色幽默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特殊风貌和价值观念。70年代末,过失纵火的水皮被当成救火英雄,不实的荣耀,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压得他不惜以毁容来交换安静的生活。而真正的救火英雄雷加武,却沦为贪图名利的骗子,遭受三十年的冷嘲热讽。两个平凡的小人物,因为一场火灾改变了各自的命运……
  • 官场之混子传说

    官场之混子传说

    2015年,益州市流氓大斗殴,黑老大刘志超被对方小混混KO,他幸运重生1988,灵魂依附在即将县政府报道的北大毕业生身上。刘志超同志就这样成为了资江县一名官场小吏,开启了他的官场人生。刘志超未能很快适用新的身份,老是以混子老大的身份处理问题,闹出许多啼笑皆非的故事。不过他深谙察言观色、吹牛拍马之道。凭借超越现代几十年的眼光,一番奇遇之后,他在官场混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官场尔虞我诈,杀人不见血的经历,让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官场如同生意,有赚有赔,最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保留翻身的本钱,其中之奥妙玄机,就要凭各自的智慧与悟性。
  • 血影黎明

    血影黎明

    午夜时分吸血鬼踏空而来午夜时分猎魔族赴约而来一场旷世战争……什么?吸血鬼竟然和猎魔族谈上了所谓的恋爱……是阴谋,还是另有隐情?
  • 失落在斗破世界

    失落在斗破世界

    (作者决定还是加一个简介吧)总之这是一本多了些奇奇怪怪的大佬,致力于让萧炎只能守着彩鳞以及可爱的萧潇过日子的书。╰(‵□′)╯︵┻━┻
  • 再婚男女

    再婚男女

    她暗恋五年,等来明恋四年,最终逃不过分手。七年后再见面。俩人竟然奇迹般的结为夫妻。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