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58100000003

第3章 女孩需要父母特别的呵护

——女孩的性别特征决定了她们极易“受伤”

细节1 脆弱胆小

——女孩比男孩更需要父母的关注与爱

古典文学作品中形容一个女孩温婉美丽,就说她娇喘微微,似弱柳扶风;泪光点点,如梨花带雨。眼泪是很多女孩的杀手锏,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发发小姐脾气。哭是女性的发泄方式,但是总是喜欢哭的女孩可不招人喜欢。

芬妮是家中的独生女,也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她长得非常可爱,伶牙俐齿也非常招人喜欢,唯一的缺点就是太爱哭了。她小时候爱哭,别人都说过了这个年龄就好了。但是现在已经是一个高中生了,每次考试砸了会哭,老师批评了也哭,朋友闹矛盾了痛哭,和父母因为小事情赌气,也在自己的房间里哭个不停。芬妮没有什么好朋友,因为大家都受不了她总是流眼泪的性格。男孩子们叫她“泪汪汪”,女孩子们也在私下叫她“水汽包”,芬妮还为此大哭一场,让一家人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妈妈一直想治一治芬妮的“泪眼”,因为她知道,现在她在家里哭了有人让着她,但是在外面哭多了,别人还会嫌弃她,不想和她合作。有一天,芬妮的妈妈在报刊上读到一个女性的故事,很受触动,于是把这个故事讲给了自己的女儿。

故事的主人公叫作吴健雄,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阳刚,其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一个被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推崇的、对人类科学的贡献更胜过居里夫人的华人女科学家。

吴健雄出生在江苏太仓浏河镇,那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小桥流水,烟雨蒙蒙。她的父亲是一位开明人士,曾在著名的上海南洋公学读书,参加了蔡元培先生主办的倡导“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爱国学社,并加入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参加上海商团。

父亲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自己动手装了一台收音机,让吴健雄听到无线电广播的声音,还为她买百科小丛书,给她讲述科学趣闻。当时很多人还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开明的父亲却鼓励女儿上学读书。吴健雄七岁时便进校受启蒙教育。父亲在课余常带女儿出去玩,寻觅家乡的历史古迹,向女儿讲述郑和率船队下西洋的故事。

在苏州女师读书时,吴健雄第一次聆听了胡适的演讲。胡适的讲题是《摩登妇女》,他的话语让坐在台下的吴健雄眼界大开,当得知胡适第二天在东吴大学还有一场演讲的时候,吴健雄又到东吴大学再次聆听。胡适对社会改造、对新时代妇女的见解,让吴健雄大为赞叹。大师的智慧,点亮了一个普通女生内心对知识和世界的好奇之火。

1929年,吴健雄以优异的成绩从女师毕业,被保送到南京中央大学。但当时规定要教书一年才能入学,她就跑到上海的中国公学读书。那时胡适并不认识她,只听说过“吴健雄”这个人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

有一次历史考试,胡适担任监考老师,他发现坐在前排的一个女生两个小时就答完了题,第一个交卷。胡适浏览了一遍她的试卷,十分满意,就把卷子送到教务处,正巧遇上另外两位老师,胡适兴奋地说:“我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学生,对清朝三百年的思想史能理解得那么透彻。”胡适决定给她100分。那两位老师也说有个女生十分聪颖,常得满分,当三个人各自把那位女生的名字写下来,一对照,写的都是“吴健雄”这个名字。

从此,胡适对吴健雄寄予了很高的希望。1936年,吴健雄离开战乱的祖国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读博士,那时候她还是一个英文讲得不太流利的姑娘。但是几年之后,她已经能在世界上最好的物理实验室里工作了。

到美国参加哈佛大学300周年纪念演讲之际,胡适还专门去看望了吴健雄,并给她写了封长信:“你是很聪明的人,千万珍重自爱,将来成就未可限量,”“你在海外驻留期间,多留意此邦文物,多读文史的书,多读其他科学,使胸襟阔大,使见解高明。”

读书人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吴健雄虽为一介女流,但也对祖国命运非常关注。吴健雄的大学时代正是民族危亡的时期,她足不出户地用功看书。大一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莘莘学子愤怒了,纷纷拥向街头游行示威。物理系同学推荐品学兼优的吴健雄做游行请愿的领头人,她当仁不让。

在美国留学期间,她偶遇同学,看到对方处境窘迫,吴健雄硬是拉着她的行李搬到自己家中,给她腾了一间宽敞的房子,并且出双倍的价钱买这个同学的画作。由于她在物理学上的贡献和出众的人品,很多人总是拿她和居里夫人对照,有人评价说:“吴健雄在各方面的表现,更甚于西方的居里夫人。她不只教学,她在管理、领导上展现的才能,提倡两性平权的见识,令人如坐春风的处世风格,实在叫人折服。”

虽然在物理学上成就突出,但她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很多人都为此抱不平,为西方对东方的偏见、对东方女性的偏见而呐喊,但她本人并不介意。十多年后,以色列人设立了沃尔芙奖,专为那些应得而未得到诺贝尔奖者而设,吴健雄是该奖第一位得主。

“真的想不到,科学界还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华人女性。”妈妈讲完吴健雄的故事,等待女儿接话,但是女儿一时间并没有怎么说话。她自己拿过报刊,又把故事读了一遍,然后说:“妈,帮我买一本吴健雄的传记怎么样?”妈妈一听,欢喜得不得了,马上咨询老师,给女儿买了好几本著名女性的传记,和女儿一起看,渐渐地,这个爱哭泣的小姑娘真的就不轻易流眼泪了。

女孩子都有一种“表演”的情结,你越是在意她的一举一动,她就越是想表演给你看。就像有些人在有客人的时候会格外娇气,只有家里几个人的时候就很正常一样。这是人之常情。不过,当女孩因为一件小事情而流眼泪的时候,如果她是故意给你看的,你就假装没有看见好了。像往常一样看看报纸、喝茶聊天,就像把她忘了一样。当没有观众的时候,她就自己停下来了。次数多了,她也会觉得没有意思的。

在美国,很多家庭都主张用放任的教育方式来处理孩子们发脾气的问题。就是当孩子开始发脾气的时候,把他一个人扔在一边不管他,等他自己觉得没有意思了,也就冷静下来了。

不过,一定要注意的是,当女孩在真正受了委屈或者很脆弱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是要第一时间站在她身边。

建议一:妈妈是女儿最亲近的朋友

在家庭关系中,母女是最特别的一对。有人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那么女儿就是母亲前世的情敌。今生做母女,既有妈妈与女儿之间的血脉之情,也有抢夺关爱和家庭地位的“斗争”。这样奇怪而有趣的关系,也只能母女之间才有。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妈妈不像过去那样需要对好几个孩子负责,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女孩的话,很容易产生问题。因为妈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女儿身上了,她可能有时候达不到妈妈的标准,就会被责骂。很多妈妈极力想建设好自己和女儿的关系,但到头来都是徒劳——因为妈妈没有把握好和女儿的距离,其实,你们只要做最好的朋友就好。

朋友就是相互理解,支持,尊重,并且能够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当自己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时,总想和人一起分享。我们成年人,有和人分享的心理需要,同样,女孩也需要人与她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倾听并分享女孩的喜怒哀乐,有利于协调父母与女孩之间的关系,让女孩感到父母在关心、爱护她,从而取得女孩的信任。

在家庭教育中,妈妈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明显多于爸爸,这时候女儿对爱的需求主要从妈妈身上得到满足。妈妈需要认识到女孩的心理特点:

第一,女孩希望有人耐心地倾听她们的告白

女孩在找父母聊天时,和男孩希望得到建议和帮助不同,她更希望父母能专注与感兴趣地倾听,分享她沮丧的感觉或宣泄她遇到的问题或者她的开心喜悦。

沟通对她们来说很重要,她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在女孩的思维里,发泄完了,问题就解决了,情绪也就随之好起来了。

如果女孩在和你讨论问题的时候你不能了解她的感受,反而自以为是地提供一连串解决问题的答案或者敷衍应付,女孩会变得不愿意继续交谈。

瑶瑶放学回到家后,她迫不及待地和妈妈分享这天的感受。

瑶瑶:“当班长太累了,又要自己学习,还要维持纪律。”

妈妈:“既然不喜欢,就和老师说说不做了。”

瑶瑶:“可是我也很喜欢做班长,它让我觉得很光荣。”

妈妈:“既然你喜欢,那就不要再嚷嚷着说累了。”

瑶瑶沮丧:“可是喜欢不代表不累啊!”

妈妈无奈:“真不知道你到底要说什么。”

……

谈过话后,瑶瑶只觉得情绪无处发泄,她不愿意继续交谈,因为她觉得无趣极了。如果妈妈换一种谈话方式,更注意倾听,谈话的效果就会有明显的不同。

瑶瑶:“当班长太累了,又要自己学习,还要维持纪律。”

妈妈:“你今天好像很累。”

瑶瑶:“是啊,当班长让我觉得很光荣,可却也让我总觉得有压力。”

妈妈:“嗯,我明白你的感受,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情况。”

瑶瑶:“我该怎么做才好呢,真头疼。”

妈妈:“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的,来,让妈妈抱抱你。”

瑶瑶:“谢谢你,妈妈,我觉得舒服多了。”

瑶瑶继续这样不停地讲着,她很兴奋,喜欢和妈妈说话,因为妈妈愿意当她的听众。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女孩更需要的是倾听。

第二,大胆地帮助女孩,她会觉得更受珍视

如果男孩不找你,你千万不要主动帮助他,因为他会受到伤害。这个警告并不适用于女孩。女孩通常认为若有人肯帮助她,那是在她的帽子上添饰羽毛,让她觉得自己可爱又受珍视。

第三,女孩喜欢被人珍视的感觉,因此,请尽量表现你对她的爱

相比男孩喜欢被需要的感觉,女孩更希望自己被珍视。如果女孩发现自己被人珍视和喜爱,就会让她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

如果女孩在爸爸妈妈那里得到更多的亲切、爱心和体贴,那么女孩会更有安全感。和家人或者朋友畅所欲言,是培养双方关系的大好机会。父母们应该给女孩更多的爱,但必须有一个前提:在不把女孩看成“弱者”的基础上。只有在父母理性的爱的呵护下,女孩才能独立,才能更快成长。如果父母对女孩的感觉表示兴趣、关心她关心的问题时,女孩就会觉得被爱。

要让女孩有这种体验,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当女儿请求你为她做些事情时,与其说“没问题”不如说“我很乐意去做”。

经常送一些小礼物给女儿,在女儿眼里,她看到的不是礼物,而是礼物装载的满满的珍爱。

第四,分享女孩的沮丧与无助

女孩面对压力时,会愈来愈不知所措和变得情绪化。她们希望有人在这个时候了解并且帮助她。而父母这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和她一起谈论问题的细节,然后分享她的沮丧、迷惑、无助的感觉,这样女孩就会不再孤单,而是感到舒服和快乐。

譬如女孩受压力时,会抱怨:

我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

为什么我长得这么普通,而我特别讨厌的那个女孩却那么漂亮。

为什么我总是这么倒霉?

该死的考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女孩通过类似的话来表达她的烦恼、失望和挫折。如果倾听者关心她的挫折与失望,她会感到受支持,当然,她并不需要你的解决方案,她需要的只是发泄,如果有人听她抱怨,不用太长时间,她自己的情绪就会慢慢好转,不再觉得这些是压力。

第五,女孩更关注自己的人际关系

相对于男孩而言,女孩更关注自己的人际关系,女孩们喜欢根据各自个性上的差异,组成一个个趣味相投的小团体,如果女孩不能被团体接受,她会觉得被孤立了,从而产生自卑、怯懦等不良情绪。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女孩结交朋友,并对其加以适当的引导。

女孩如果自己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如和好朋友吵架、父母对她提出批评等,都会直接伤害到女孩的心灵,她们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父母不再爱她等心理不良情绪。

另外,与同龄女孩的交往。她们会两两组成“最好的朋友”,而且会时不时地闹闹小矛盾,这时候妈妈千万不要给女孩讲一些“珍惜友谊”之类的大道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听女孩倾诉,然后让她自己解决问题。

建议二:爸爸要多给女儿欣赏和信任

父亲是女孩生命中的第一位异性,如果父亲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能充满自信地和异性相处,首先就要要求自己在和女儿相处的时候做到欣赏她、信任她。

从最简单的外貌上来说,有的女孩越来越美丽,有的女孩却越长越没有气质了。这其中父亲的影响很重要。

有一个女孩喜欢颜色很艳丽的衣服,每次妈妈给她买衣服都会引起女儿的不满。“你选的衣服已经过时了,穿着像个老太太。”女儿的态度也让妈妈很生气。这时候爸爸出现了,他该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我看看,哦,这件衣服的颜色可能对婷婷来说有点重,她皮肤很白,可以穿一些浅颜色的衣服嘛。不过深色的也有一个好处,不容易弄脏,在学校穿也挺好的。”

“婷婷,我觉得你上回穿的那件浅绿色的衣服很好看。”

“哦,其实还好,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条吉卜赛风格的裙子,但没有什么机会穿。”女儿开始和老爸聊起来。

“是吗?但我还是觉得你穿浅色的衣服更有神采。不过我代表的仅仅是男性的审美眼光。”

听了爸爸的话,婷婷渐渐喜欢穿浅颜色的衣服了,她那条吉卜赛裙子,终于收到箱子底下去了。

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这样解决,当女儿坚持自己的意见的时候,爸爸代表男性来肯定女孩的观点,然后又说明自己认为更好的一面,女孩们大多都会乐于接受。

当然,父亲对女儿的影响力绝对不仅仅限于穿什么衣服的问题,如果父亲们希望女儿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并能够坚持下去,那么最好一直不停地给女儿鼓励和信任。有的父亲喜欢对女儿采取高压的政策,以为这样就能防止女儿走上人生歧路,其实这样做只会影响父女之间的关系。

美国前任的国务卿、前总统夫人希拉里出生在一个男权家庭里,父亲的脑海中,总是充斥着男性中心化思想,他在家中如君主一般高高在上。而希拉里的母亲多萝西是一个苦命的女人,从小就被父母抛弃,好不容易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所以总是忍气吞声,希望让自己的家庭看起来和谐幸福,她在丈夫面前犹如一个侍女。

希拉里出生后,父亲对女性的看法也没有变得温柔。他对女儿只有不断地要求,希拉里为了成为全校第一拼命学习,明明没有运动细胞,却硬要使自己成为女垒运动员,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博得父亲的欢心。看到女儿和自己年轻时一样潜心学习、热衷运动,父亲会欣喜若狂,但是发现女儿稍有松懈,就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失望之情,并立刻收回父爱和信任作为对她的惩罚。

父亲的高压让希拉里感到很疲倦,尽管她事事尽心尽力,却常常不能得到同学的认可,她没有得到大部分学生的支持成为干部,这让她很失落。“为什么他们不喜欢我?”当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她想到父亲严厉的面孔和暴跳如雷时的可怕声音,她似乎找到了答案,并且想采取行动。

1965年,希拉里和1000多名同学高中毕业,大多数同学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大学,只有希拉里一个人选择了1600千米以外,位于美国东部的卫尔斯利女子大学。希拉里告诉同学们她之所以要走这么远,就是“为了摆脱父亲独裁者般的统治”。

而宋庆龄女士,从小受到的则是另外一种教育。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出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母亲也是一位大家闺秀,对她和她的姐妹弟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宋庆龄生性腼腆,和姐妹兄弟们在一起时,她总是最文静的一个。不过父亲为她营造的生活环境和气氛,使小庆龄于天性之外受到裨益。假期里,三姐妹和兄弟们在院子里玩耍,爬过院墙到别人的田地里嬉戏。他们到田野里奔跑,采集花草,捕捉虫鸟,无拘无束地尽情欢笑。

有一次,姐妹兄弟玩“拉黄包车”的游戏,宋霭龄装作黄包车夫,宋庆龄扮成乘客,小妹小弟跟在身后又蹦又跳。正玩得开心时,不料“车夫”拉车用力过猛,双手失去控制,一下把“乘客”抛了出去。“车夫”愣在那里傻了眼,知道自己闯了祸;“乘客”又疼痛又委屈,满脸不高兴。

这件事被父亲知道后,亲切地对宋霭龄说:“做游戏也要有分寸,‘黄包车夫’可不光是使力气呀!伤了乘客还怎么拉生意呢?”小霭龄很不好意思。父亲又笑着对宋庆龄说:“我们的‘乘客’这样宽宏大量,这样勇敢坚强,真是了不起!”

其实,很小的事情上就能看出父亲在教育上的水准,就像孩子们玩游戏出了小问题时,有水平的父亲会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们继续玩耍但是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冲动的父亲就会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行使自己的“家长特权”去审判孩子,影响孩子的心情和改正的自觉性。

如果站在欣赏和信任的角度去看待你的女孩,你会发现她身上有很多可取之处;如果你能及时让她知道这些是她的优势,她就能朝着这个优势一直发展下去。其实成年人之间也是需要不断的鼓励和信任的,父女之间,就更是如此了。

爸爸千万不要在女儿面前说妈妈的坏话,不仅不利于母女关系,而且影响自己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试问有哪个好男儿会计较小事情,还在别人背后说坏话呢?这里有一对父母就做得特别好。

在莎莎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她的母亲和父亲整整坐了一夜,也说了一夜的话,也许是一些对她并不重要的话,或是因为莎莎太小没有记住。但有一句父亲说的话她记住了:“你走吧,由我来向莎莎解释。”这意味着母亲要走了。

莎莎的母亲走了好几天了,莎莎每天都在等着爸爸所谓的解释。也许他把他说的话忘了,仍跟以前一样接送莎莎上学,给莎莎在学前班的家长手册上认真填写她又学会了的新字,又听到的新的故事,以及纠正莎莎左手写字画画的进展情况。这些在莎莎的其他同学家里都是由母亲来做的事情,在她家里却一直都是由父亲来做的。每当莎莎的奶奶看到这些,就叹气说莎莎的母亲“心早就不在啦”,莎莎的父亲就会用眼神制止奶奶,好像在隐瞒什么。但莎莎并不追问,莎莎相信总有一天父亲会向她解释的。

莎莎母亲走了快到一星期后,又是一个晚上,莎莎父亲合起给莎莎读的故事书,又压了压莎莎本来已经压得很好的被角,像又要给莎莎讲故事一样地说:“你一定听过很多天使的故事。”

莎莎的父亲停了停又继续说:“每一个天使飞到一个地方,发现那里有人冷了,有人饿了,有人在受苦,有人需要她的帮助了,她就会留下来当差,做他们的父母兄弟。如果一切都很好的话,不当差的天使就会放心地飞走,继续去找需要她帮助的人。如果世界上的爸爸妈妈就是天使,是专门飞来照顾孩子,陪孩子一同好好长大的话,那咱们家里,有爸爸一个人就能照顾好莎莎。所以,妈妈才放心地把莎莎留给爸爸,妈妈去了一个叫澳大利亚的很远的地方,就像不当差的天使一样……”

莎莎当时很小,但她听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那就是妈妈离开了。

这也是莎莎在以后的生活中听到过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对“离婚”做出的最美、最好、最阳光灿烂的解释。

母亲是女儿的榜样,那么父亲就要保护好女儿的榜样。像莎莎的爸爸那样做,保护女儿的童心,保持母亲的形象,也就是在培养自己和女儿的感情。

细节2 小气自私

——父母需要多花时间帮女孩学会分享

“爱自己”、“看清自己的痛苦与快乐”容易做到,可是“就像爱自己那样爱别人”、“感受别人的痛苦和快乐”,就有些难度了。

父母对女孩的美德教育往往到此戛然而止。但是,如果想让别人爱你的女孩,务必从现在起让她明白:只有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懂得换位思考,你才会获得更多真挚的友谊。

有这样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

古希伯来有个国王所罗门是个令人尊敬的国王。一次,有一对老夫妇闯进国王的宫殿,老翁讲他想要离婚,所罗门问为什么,老翁讲出了若干个理由。所罗门边听边赞许地点点头,最后说:“是的,你说得很对,你们应该离婚。”

话音未落,老妇人就大喊大叫地强烈反对,说绝对不同意离婚。所罗门问她理由,她的“理由”比老翁的还要充足。所罗门听完,同样觉得很有道理,最后说:“是的,你是对的,你们不应该离婚。”

这时,国王身边的大臣见国王如此断案,忍不住站出来反对说:“大王,你不应该这样断案,你这样断案是不对的。”所罗门听了点点头,最后说:“不但他们是对的,你也是对的,作为一个国王,的确没有这么断案的。”

所罗门王在断案时,他不仅仅是听,而且把自己想象成对方,从另一个角度去思维,他所用的其实是“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要把自己设想成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多时候甚至需要暂时抛开自己的切身利益,去满足别人的利益。

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习惯于从自己的特定角色出发来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与行为,而且习惯于自我中心式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出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比如,晨曦的奶奶突然病逝了,晨曦最近心情糟糕到了极点。当晨曦来到学校后,很多朋友这样“安慰”她:“她是怎么死的?”“你奶奶以前对你好吗?”“天哪,没想到这么快就死了?”……这些孩子的出发点当然是关心,但因为没有站在晨曦的角度思考问题,结果使晨曦心理受到莫大的伤害。如果大家都能从晨曦的角色去思考一下,都能将心比心地换位感受一番,那么结果就会完全不同了。

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应该告诉女孩:唯有感同身受地去倾听别人的烦恼、痛苦、快乐、幸福……才能使别人愿意与你交流、沟通,并真切地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

当然这种“感同身受”一定要发自内心的,不带任何利己成分。如果关爱别人,目的是希望从别人那里捞取更多的好处,那么这种关爱是丝毫没有意义的。

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怀,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建立在换位思考基础上的相互理解和关爱,能够很好地促进彼此间的团结与合作。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给予关怀与了解。

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友。两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少出资而多分利,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为了奉养老母,而不是贪心;鲍叔牙听取管仲谋策,遭到失败,鲍叔牙认为是时机不对,而不是管仲无能;管仲三次被罢官,鲍叔牙认为是君主不明,而不是管仲无才。管仲三次打仗三次逃走,鲍叔牙说他不是胆怯而是因为家有老母无人照顾;最后管仲辅佐的公子纠兵败被杀,别的臣子都自杀殉主了,管仲却宁可躲进囚笼受辱,鲍叔牙说他不是无耻贪生而是忍辱负重以成就宏图大志。

像鲍叔牙这般将心比心、善用换位思考,实属难得。无怪乎管仲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

只有理解他人,感受他人的痛苦和快乐,才能与人为善。如果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

父母要让女孩明白:与人相处时,充分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学会替别人考虑,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女孩与朋友之间因为某些事情发生分歧时,不妨帮她一起分析其中的原因,看看分歧点在哪里,为什么两个人的想法会不同,接着建议孩子这样思考:“我要是处在他的情况下会有什么感觉?会有什么反应?”最重要的是让女孩学会体谅他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比如,为了让别人听清楚你的声音,不妨提高说话的声调,为了不让对方伤到,递给他剪刀的时候可以把把手那一边冲着他,当对方总是脾气暴躁、对人苛刻的时候,想一想是不是他最近工作压力太大……

正像俗语所说的那样,“穿别人的鞋,才知道痛在哪里”,鼓励女孩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关爱对方,了解他人的真实处境,切身地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这样女孩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欢迎的孩子。

有时候,女孩也很想去帮助小伙伴,也很想进行换位思考。但由于阅历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她们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可以教给她们一种对话技巧:想帮助朋友,首先要把自己当作他,安静而专心地倾听他的倾诉,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用一些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比如“嗯,是这样……哦……”。在朋友宣泄悲伤的时候,还要说出他们的感受,比如“他让你难过了!”“这的确使你很灰心!”……在对话的最后,用幻想的方法帮他达到心里的愿望,可以说“真希望当时我在场……”

当然父母不需要直接反复告诉女孩这种对话技巧,只需要在平时的家教中用上这种技巧,使孩子从中受益。如此,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自然会模仿这种有效的方法。

建议一:父母可以适度削减孩子的优先权

“妈妈,我可以去树林中采草莓吗?”一个夏天的早晨,艾米丽问妈妈。

“可以,不过你必须带着罗弗一起去。”妈妈说。

罗弗是她们家的狗,它已经跟随艾米丽三年了。

艾米丽高兴极了,妈妈做的早饭她只吃了两口就出发了。她不用担心自己会饿,因为妈妈把她的午饭装在一个铁盒子里给她带上了。

到了树林里,艾米丽采草莓,罗弗不安宁地到处乱跑,一会儿追松鼠,一会儿追兔子,玩得可高兴了。但它总是与自己的小主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她发生什么意外。

中午的时候,艾米丽饿了,因为她早饭吃得太少,所以把铁盒子里的饭全部吃完了。

等到罗弗回来的时候,盒子已经空了。艾米丽一点饭也没有给罗弗留下。

吃完饭后,艾米丽又开始采草莓,很快她就把自己的筐子装满了,于是她决定要回家了。就在她要走出树林的时候,一条大蛇停在了她的前面,吓得她惊叫起来。这时,勇敢的罗弗跳到蛇身上,一口就把蛇的脖子咬断了。

它回到主人身边,用头蹭着主人的手,似乎在询问艾米丽有没有受伤。艾米丽搂着罗弗的脖子,哭着说:“亲爱的罗弗,我以前太自私了,对不起。”

罗弗才不会那么小心眼呢!它在草地上跳来跳去,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件事给了艾米丽很大的教训,从此她变得不再自私。当别人需要自己帮助的时候,她总是热心地帮助别人,还和身边的每一个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

如今每家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百般呵护,孩子生来养尊处优,对任何东西都有优先选择权和拥有权,当孩子尚未形成独立思想的时候,他会认为所有这些都是理所应当,这就为孩子将来表现出来的“小家子气”埋下了伏笔。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接触的人和事多了,他便很难把自己的双手张开,将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凡事只考虑自己,自私自利,无视他人的状况和感受。

一群幼教专家要进行幼儿心理测试,于是来到了一所幼儿园。

他们首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小弟弟发烧了,他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他外套穿吗?”结果孩子们半天都不回答。

老师着急了,她点名问一个孩子,孩子回答说:“病了会传染的,他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

另外一个孩子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

第三个孩子说:“给我弄脏了怎么办?”

第四个孩子说:“怕弄丢了。”

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弟弟。

孩子们的回答听着让人心寒,另外一位不甘心的幼儿老师,叫来自己4岁的女儿问道:“一个小朋友没吃早点,饿得直哭,你正在吃早点,你该怎么做呢?”见女儿不回答,她又引导:“你给他吃吗?”

“不给!”女儿回答得十分干脆。

她又接着说:“可是,那个小朋友都饿哭了呀!”

女儿竟答:“他活该!”

想想看,如果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这样自私,不懂得互相关照和与人分享,不懂得发现并感恩他人对自己的帮助,那这个世界将是怎样的寂寞荒凉呢?

很多家长总是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慌张埋怨,殊不知很多问题都源于家长自身。比如当孩子小的时候,看中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想一起玩却遭到拒绝,进而孩子也拒绝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有的父母见状不置可否,甚至给予一些口头上的鼓励,这样,孩子的小气行为便愈加严重,甚至有的时候,家长见自己的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借给小伙伴,或将自己的零食分给同伴后,张口就是训斥,说孩子“缺心眼”、“傻厚道”,这些反应和行为都会造成孩子的小气的秉性。

再有,很多孩子的“小家子气”是源于家长的无谓牺牲的,经常有的家长把好吃的菜先给孩子吃,好的水果先让孩子挑,这种无谓的牺牲在很大程度上滋长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而一旦孩子出现小气行为后,家长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个相当流行的说法:“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要是有两三个孩子便知道分享了。”“长大就好了。”等等,以此来掩盖自己教育的失误。

让孩子摆脱小气的毛病,家长务必以身作则,适度削减孩子的优先权,为人处世的时候要无私豁达,以自身的行为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不要过分溺爱你的孩子,要让他懂得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教育他要懂得尊敬长辈。当家中来客人时,可有意识地让幼儿帮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给大家吃或拿玩具请小客人玩等。另外,家长应多给孩子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让其带着玩具和同伴交换着玩,增加其与同伴分享的经验。当孩子知道对方玩过以后会还给自己或是自己也有过玩他人玩具的体验时,自然会主动与他人分享并感到快乐的。

让孩子学会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如鼓励和引导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送给有需要的小伙伴,或者捐给有需要的社会人群。在节日的时候,提醒孩子给亲戚、伙伴送上一份小礼物,当孩子完成分享的行为时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许,孩子就会努力使自己逐渐改掉小气的毛病。

另外,要教育你的孩子心存感恩。让孩子明白,一个自私的人,看到的只是个人的一点好处,通常不愿意主动付出,做事都喜欢讲条件,久而久之,做什么事都想不劳而获,最后的结局只能是一无所获。只有在生活中乐于与人分享、没有私心的人才有可能获得他人的帮助,做出一定的成绩。

建议二:女孩有多慷慨,要看父母

慷慨是一种可以培养的品质与能力,当一个女孩有足够的能力以及一颗宽大的心胸时,慷慨自然而然地就存在于她的品格之中。作为女孩,父母尤其要从小培养她慷慨做人的道理。因为慷慨不仅能够给受到帮助的人带来快乐,而且施与者也会同样感受到欣慰和愉快。

有一个孩子坐在路边的一堆金子上面,他伸出双手,好像在向路人乞求着什么。这个时候刚好一位神仙路过,问孩子:“小孩儿,你有这么多的金子还需要什么呢?”。孩子说:“我虽然有金子,可是我不快乐,我想要亲情、友情和爱情。”于是,神仙送给了孩子这几样感情。

一个月后,神仙又从这里经过,依旧看到孩子摊开双手乞求着。他问:“孩子啊,我已经把那么多你想要的东西给你了,你还没有满足吗?”孩子答:“我一点满足感都没有,我还想要成功和荣誉。”神仙听后又把这两样东西给了他。

又过了一个月,神仙经过这里,孩子照样伸着双手。孩子对神仙说:“哎,虽然我拥有很多东西,可是我就是没有满足感。”神仙听后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那么你应该学着付出啊!”

果然,当神仙在一个月后再次经过这里时,他看到小孩儿正在把自己的金子送给穷苦的人们,孩子的脸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他对神仙说:“原来满足感藏在付出的怀抱里啊。当我一味地乞求时,虽然得到了很多,却没有感到满足。可是当我付出的时候,我为我自己的行为而感到骄傲。”

想要做一个吝啬与小气的人,那很容易,在别人向你寻求帮助的时候,你只需要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就可以了。可是要想做一个慷慨的女孩,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因为慷慨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培养,在于平日的修养与学识,更在于家庭的培育。一个慷慨的女孩,她会受到来自各方的欢迎,无论是同学还是亲人。

生活中只要保持一颗慷慨之心,那么无论你付出了多少,都会受到他人的赞扬。

不是所有人都是慷慨的,因为慷慨是一种能力。假如一个女孩连自己的生活都料理不好,那么她又如何有剩余的精力来帮助别人呢?因此,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女孩的能力,因为只有足够的能力才能够在女孩的心中孕育出慷慨的精神。

假如父母在平时对亲朋好友或是邻居都表现出大方、热情及慷慨,那么时间久了,女孩也顺其自然地有了慷慨的精神。

细节3 任性

——富养女孩最容易导致的一个结果

任性似乎是女孩子的天性,若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小嘴一噘,就哭个不停,生气的父母实在受不了,竟也学着和孩子一起任性起来,拉她、扯她、骂她、打她,却不会心平气和地和她谈上一谈,很多时候女孩的任性是善意的,如果父母也学着任性,那就不应该了。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女孩任性也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随着生理发育,女孩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但是却不能像成人那样对这些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女孩只会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她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而家长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女孩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女孩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正是女孩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方式。

5岁的苏苏看到邻居小朋友的一辆遥控小汽车很好玩,回到家后,便向妈妈提出了要求:“妈妈,我要小汽车。”

“好,”苏苏妈满口答应下来,“明天去买,今天商店关门了。”

“不,我要小汽车,我现在就要。”苏苏坐到地上,哭叫起来。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苏苏妈急了,一把拉起苏苏,“都答应你了,你还想怎样。”

然而,苏苏却一直没有安静下来,她反反复复地重复着那句话:“我要小汽车,我要小汽车……”

这件事情从表面看来是苏苏太任性,在无理取闹。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她看到那个小汽车上有个小灯在一闪一闪的,她很想知道那个小灯为什么会闪亮,这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和满足时,苏苏只能以哭闹来表示抗议。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女孩,一切事物都想亲力亲为,想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这种任性,实质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家长初始没有重视她的心理需求。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切不可简单地以女孩任性来对待。家长要了解女孩的心理需求,并认同这种需求,给以足够的重视。例如上文中的苏苏妈妈,就完全可以和孩子聊聊那辆小汽车,聊聊车上的小红灯,并对明天和孩子一同买、玩小汽车进行想象。相信解决女孩的任性并非难事。

女孩产生任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由于孩子的认知水平不高,不善于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情感,尤其是三四岁的孩子,由于活动能力比三岁前大有进步,于是在活动中追求自主,力图表达自己的意志,因此,常常不肯按照家长的意图去办事。

其次,如今的父母大多过于宠爱女孩。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甚至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迁就答应,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孩子就会大哭大闹,直到家长让步为止,渐渐地,女孩发现,只要自己坚持,家长就会让步,自己的要求就会得到满足,于是就养成了任性的性格。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性是女孩意志薄弱、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现。但是,女孩的任性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良教育方式的结果。有些家长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女孩现在还小,有点小性子也没有关系,等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好了。

还有一些家长,则以自己的任性来对付女孩的任性,你越不听,我非要你听不可;还有一些家长,每当女孩任性的时候就互相推诿,爸爸说是妈妈惯的,妈妈说是爸爸宠的。于是,孩子不是出现狂躁、郁闷等异常情绪,就是毫无顾忌地张扬任性。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认为,对女孩的溺爱和对宠物的爱有一致性,可以说是一种父性或母性的本能。

它不需要努力,不需要经过意志抉择,并且对心灵的成长毫无帮助,所以不能算是真爱。虽然溺爱也能帮助建立亲密关系,但要养育健康而心智成熟的女孩,还需要更多的东西。

派克认为:爱不光是给予,它是合理的给和合理的不给;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它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敦促、安慰。所谓合理,是一种判断,不能只凭直觉,必须经过思考和有时不怎么愉快的取舍决定。并且,这样做的人经常会处于一种两难的困境当中,一方面要尊重所爱的人在生活和人格上的独立,一方面又要适时提供爱的引导。

这种真爱复杂而艰巨,需要认真思考,需要不断创新。相反,溺爱不管看起来是多么富有牺牲精神,也是懒惰的、缺乏思考、陈旧、僵化,而且一成不变的。最懒惰的就是放纵型的溺爱,因为这样做的父母居然放弃了思考,而让没有控制能力的女孩去发号施令。

父母要学会对女孩说“不”,但是当面对女孩善意的任性时,父母就应该心平气和地同她讲道理了。在父母给女孩的道理中,她能体会到一些棍棒教育不出来的东西,也只有这样的父母才会培养出一个耐心而懂得交流的女儿。

家有女孩,父母的教育方式往往要柔和一些,凡事顺着孩子来,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女孩一副“大小姐”的架势和脾气,常常颐指气使,但凡提出要求,家长就要立即实现,否则便大哭大闹,无休无止。其实,家长只要掌握下面五招,就能轻而易举地将女孩的大小姐脾气化于无形之中:

1.预防在先

任何儿童的行为都可以找到一些基本的规律,任性也是如此。家长要摸清楚女孩任性的规律,然后再事先和女孩“约法三章”,提前预防。比如,女孩上街的时候总是哭着要求大人抱,那么家长就可以在临出家门时和孩子约定好,今天出门你必须答应妈妈要自己走,如果实在走累了那我们就歇一会儿。如果女孩履行了承诺,不妨给一点小小的物质奖励,或者满足孩子的一个合理要求。

2.冷处理法

女孩任性发作时,家长装作无视,孩子哭闹一阵之后发现无法引起家长的重视,自然也就慢慢停止了闹腾。如果家长表现出心疼、怜悯或迁就,那势必会引起女孩更加激烈的反应,更不要为了制止孩子而和他讨价还价。

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女孩,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女孩的注意力从其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4.激将法

利用女孩的竞争和好胜心理,在女孩任性的时候可以拿其他平时表现较好的孩子与之做比较,从而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和自信心,自发地克服任性的毛病。

5.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女孩,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过女孩任性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饭菜全部收走,不用担心饿坏孩子,少吃一顿不会对孩子健康造成太大影响,等孩子感觉饿的时候,自然就会好好吃饭了。但需要注意的是,惩罚一定要适度,千万不能有任何过度和过激的行为。

建议一:不要对女孩大惊小怪

提到“沉着”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兵临城下时还能谈笑应对的谋士,千钧一发之际果断决策的领导者和生死存亡之间慷慨就义的英雄。沉着是担当大事者应有的心态,不仅对男孩如此,对女孩也不例外。

历史上但凡被人称颂的女性,都是能够在关键时刻顾全大局,从容选择的人。汉代主动和亲的昭君如此,唐代改换天地的武则天如此,清代母仪天下的孝庄皇后亦是如此。

可以说,没有人能够设想一个有智慧又有胆识的女孩最终能走多远、能有多大的成就。虽然社会文化对女性的发展有一种天花板一样的屏障,但正因为如此,个性沉着的女孩是如此的不同,她们可以走到任何想要去的地方,性别差异对她们而言是不存在的。商界、政界乃至艺术领域的女性都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有一个妈妈正在和其他家长聊天,孩子们在一边玩耍,大家其乐融融。突然,一个小女孩从滑梯上摔下来,掉在了沙堆上。

“哎呀,天呐,我的小宝贝!”那位妈妈冲过去,抱住了女孩,慌乱地拍打着孩子身上的尘土,然后不住地问她痛不痛,有没有摔伤,好像发生了火灾一样地惊慌。结果,女孩号啕大哭起来。

第二天,妈妈又像往常一样来到小区的活动地点,这一次她特地嘱咐女孩一定要小心点,不要和昨天一样又摔倒了。结果今天小女孩就待在一边看别人玩,说什么也不愿上滑梯了。凑巧的是,又有一个小女孩从相同的地方摔下来,而且是后面一个捣乱的小男孩干的。

小女孩摔在沙堆上,然后朝她的爸爸看了一眼。爸爸笑着看看她,做了一个鬼脸。然后,转向那个推女孩的男孩,用眼神示意他,这样很危险,不可以有下次。小女孩自己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就继续玩起来了,而男孩也再没有重复这样的恶作剧。发生同样情况的妈妈,在一边看得很惊讶,而后是有点惭愧的神色。

的确,面对同样的问题时,父母不同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反应。家长越是大惊小怪,孩子越是容易惊慌,容易小题大做。养成这样的习惯,孩子是很难沉住气的。当家长看到女孩生活中出了一点小小状况的时候,如果能确定她自己可以应付得来,就不要主动插手,更不要大惊小怪。如果这样“帮忙”反倒吓着了孩子,让她失去了自己理性判断的机会,这样就谈不上培养沉着之气了。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里,游戏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有很多教育家认为,游戏对孩子早期的性格、思维、品质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女孩们很少做活动量大的游戏,所以父母可以多和女孩做思维游戏,这就像是在给女孩上思维的体操课。

现在有很多专门为亲子设计的游戏书,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游戏。推理类的、数独游戏、猜谜、协作等等,这些游戏一方面可以模拟生活中可以遇到的情况,帮助女孩提前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女孩的判断推理能力,当有紧急情况的时候,帮助她做出理性的判断。

有些父母讨厌小女孩读侦探小说,看《名侦探柯南》一类的动画片。其实,女孩接触这类的东西,对自己的推理能力也有好处。父母可以在游戏方面丰富一下女孩的生活,对她的成长和性格锻炼都有好处。

建议二:让感性的小公主学会理性思考

女孩的心多是敏感脆弱的,对外界的反应相对于男孩来说也更为敏锐,感情变化较为激烈,比较容易被环境影响心情。有的女孩常常读着读着小说,就被书中主人公的遭遇感动得落下泪来,当看到有人生活中遇到不幸的时候,也往往跟着紧锁眉头哀怨。这一切都源于感性的强大。

通常来说,女孩惯用右脑思考。右脑是属于灵感的、直觉的、音乐的、艺术的,可以令人产生美感和喜悦,重视感受,因而惯用右脑的女孩触觉自然也就比惯用左脑的男孩更加敏锐,更加多愁善感。大多数女孩做事的时候,都是随着自己的心理变化而变化,比如高兴、伤心等等;男孩子正好相反,大多数时候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情绪波动也不是很大。

在现今社会,对于太过感性的女孩,家长们还是要引导她理性一些,以免太过感情用事,影响到孩子日后的抉择和生活。

理性的思考能使人看待事物更加客观公正,行事更具条理和逻辑性。理性思考可以帮助人们很好地理清思绪,即使是最懦弱的人,也能通过理性思考使自己的思路清晰无碍。同时,理性思考还能使女孩正确看待并努力战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莉莉小时候得过哮喘,为了她的健康,父母在她六岁时开始让她学习游泳。一开始,莉莉非常怕水,跳进水里后,她用两手紧紧抓住池边,然后就爬出泳池。但渐渐地,她变得越来越有信心,像条小鱼似的在池里游来游去,这时父母已没办法让她停止游泳了。从10岁开始,莉莉逐渐打破过各种纪录。

但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打破了这美好的一切。事故发生后,当莉莉的父母赶到医院时,医生说莉莉的腿已经爆开了,不得不立刻做截肢手术。但当医生得知莉莉原来是游泳健将时,他们努力地想要保住她的腿。莉莉的腿血流不止,医生先后换了6次床单。每次输血,她的身体反应都很强烈,但想要保住腿的强烈愿望一直支撑着莉莉。来探望的哥哥安德烈说:“我来捏捏你的脚指头,如果你有感觉就告诉我。”莉莉总是回答:“我感觉到了。”可事实上哥哥的手背在身后。医生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做截肢手术。

术后,莉莉最害怕人们会可怜她,所以每次亲戚朋友来探病,她都会主动展示截肢后的腿。“我总是在他们说‘我很抱歉’之前撩起床单露出截肢后的腿,让他们来不及说‘太可惜了’。”大家都很吃惊,但莉莉的这一举动带走了大家的眼泪,每个人最终都面带笑容离开了病房。对于学会使用假肢,一般需要一年的时间,但在父母的鼓励下,莉莉只用了5个小时。她在走廊里来来回回地练习,直到会走路为止。她一心想做的便是重新回到水里,但她得等上6个星期,这6个星期对她而言似乎是一生的时间。等到下了水,她得重新学习平衡身体,因为截肢后的腿总是浮起来,大部分的游泳动作她都得靠上身来完成。她的目标是能参加奥运会,与身体健康的正常运动员一起比赛。

面对残酷的现实,莉莉的妈妈说:“我相信她能做到!我是一个非常独立、有序的人,在这一点上,女儿很像我。她有着非同一般的坚强意志和充沛精力。我们从不说任何悲观的话,而且不愿依赖任何人。要知道,不论孩子多大,父母的感受和言语都会对他们有影响。在家里,我们谈话的内容可以涉及游泳以外的任何话题,但无论女儿赢得了多少奖牌,我们都不会谈论。可是我知道,在女儿将来的道路上,不论有什么样的障碍,莉莉都会坚强地走到最后。”

莉莉说:“妈妈非常相信我。她总是在默默地支持我,但绝不强迫我。我总在想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你必须让它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幽默和忘却痛苦是帮助我们面对生活中各种挑战的重要武器。我认为自己继承了很多妈妈的优点。她从不放弃,坚信我能做到!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必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每一件事——无论需要多少时间。”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参加正常运动会决赛的残疾运动员选手,她讨厌“残疾”这个词。她认为自己跟正常人一样,正常人能实现的目标她也能实现。“我不会以残疾选手的身份登记参加比赛,也不愿意被归为残疾选手。”莉莉说,“在体育比赛中,正常选手与残疾选手之间有明显的界线,但奇迹的创造,一切都取决于你的理解力。”

犹太人就非常注重对孩子的理性教育。犹太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国家,却在经济、科学和艺术等方面为世界贡献了一大批杰出的天才: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几十年来,诺贝尔奖的得主,犹太人所占的比例远比其他民族高。犹太人在智力活动中的优势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犹太家庭十分注重让孩子在童年时代得到良好的教育。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的一次大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450万人,就有100万人办有图书证。

作为女孩的父母,可以多学学犹太人的教子方式,引导孩子学会用理性看待问题。当孩子因为一件事致使情绪波动的时候,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讲讲道理,视孩子的年龄适当渗透一些社会的现实状况,给孩子打好预防针,做足心理准备,以防当孩子长大成人走向社会的时候,因为太过柔弱太过情绪化而影响生活和日后发展。

细节4 犹豫多疑

——不妨让她像男孩一样大大咧咧

有一棵大树,上面有个鸟巢住了两只鸟——一只公的,一只母的。它们为了储存冬季的粮食,采了很多水果回来,将巢放得满满的。

有一天,因为阳光很强,这些水果被晒得脱水而使体积变小了。公鸟从外面采果回来时,看到原本满满的水果变少了,就对母鸟说:“我们一同辛苦地采水果,为什么你独自吃了而不告诉我?”母鸟说:“我没有吃啊!”公鸟说:“水果明明减少了,你怎么说没有吃呢?”母鸟委屈地说:“我真的没吃啊!”

公鸟一生气就用嘴一直啄母鸟,啄得它遍体鳞伤。母鸟受不了这样的虐待,伤心地飞走了。之后,忽然下了一场大雨,水果因雨水浸泡又膨胀起来,和原来一样占满了鸟巢。这时公鸟才知道自己误会了母鸟,觉得很后悔!它在鸟巢旁一直啼叫,希望呼唤母鸟回来。虽然昼夜不停地呼唤,但是再也看不到母鸟的踪影了。

这则故事可以警惕我们:信任是待人处世不可或缺的因素。凡事要冷静思考,要懂得包容、体贴他人;莫让“疑念”占据自己的心而言行失当,造成遗憾。

有宽大的心量,做人做事才能圆融,也才能保持心境的安宁自在。希望大家时时多用心,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自我锻炼开阔、坦诚及慈悲的胸襟。

孩子的多疑,大多来自对成人世界的不信任。如果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信任,也容易造成孩子对家长、对外界世界的不信任。

孩子世界是成人世界的折射,孩子多疑,不是孩子的错,是因为成人世界太多疑。

两个才4岁多点的孩子在井边玩儿,那井在村中间的小竹林旁,有4米深,井沿很低,只40厘米。一个孩子掉了下去。

另一个孩子看见井边有根长长的竹竿,竹竿一端有个铁钩子,是大人挂水桶用的,她立即将竹竿伸到井中,用钩子钩住了玩伴的衣服领子。一边扯开嗓子大喊“救命”。

成人赶来了,落井孩子得救了。可就是这样机智又勇敢的小小“司马光”,也有人质疑。竟然有人问:是不是你把她推到井里去的?

孩子瞪大眼睛,使劲摇头。

孩子总是模仿成年人的举止,成年人的言行总会不自觉地影响孩子。

大家庭,除夕宴,孩子给老人拜寿,成人给孩子发压岁钱,其乐融融之时,忽然出现让众人瞠目结舌的一幕。有个5岁的女孩,当场拆开一个红包,抽出百元大钞,一张,一张,对着灯光看。女孩的母亲尴尬地训斥道:这孩子,钱有什么好玩儿的?女孩理直气壮:我看看是不是假钞。一家人哄堂大笑,甚至有人表扬女孩的聪明。女孩得意扬扬,认为自己的怀疑精神受到了肯定。

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危险。孩子受到鼓励,性格很容易朝着趋利方向发展,为了受到更多的肯定,这种所谓的“小聪明”会变本加厉,很可能造成多疑。

多疑的女孩子,会因为计较太多失去原本的快乐。

有的时候孩子总怀疑父母不爱自己,这种对亲人信任的缺乏会导致女孩对一切事物的不信任。因此,家长应该多用肢体语言如拥抱,多与女孩聊天,建立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当孩子在家庭中感到信任,感到幸福,会最大限度地避免陷入多疑的症结。也可以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的学习,让女孩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知世界的美好。相信美好的女孩一定不会是多疑的女孩。

建议一:父母不要无端猜疑女孩

现在有一本书叫作《无条件信任的力量》,正如书名所说,无条件的信任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让陌生人成为你的得力助手,让对手变为挚友。无条件的信任也是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它可以让你的孩子爆发出超过你想象的力量。

“我的女儿很平庸,我实在看不出来她有什么前途,这样的女孩教我怎么信任她?眼睁睁看着她浪费生命?”带有这样疑惑的父母,不妨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因为故事里的女孩也曾被朋友们定性为一个“满脑子胡思乱想”的人。

有一个姑娘23岁,她除了想象力丰富之外,与别人相比没有什么不同,平常的父母、平常的相貌、平常的大学,朋友中也没有人真正懂得去欣赏她。

在大学里,这个姑娘花很多时间去想象,用我们的话说,她整天就在做着白日梦:穿着白衣裙的美丽姑娘、蔚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还有巫婆和魔鬼……这就是她最沉醉的一个爱好,没有人能从这个不争气的爱好中看到什么事业。

她爱上了大学的同窗,他是她想象中的“白马王子”,但王子忍受不了这个女孩子整天天马行空的想法,决定和她分手。失恋后,她离开了故乡,来到她向往的具有浪漫色彩的葡萄牙。在那里,她找到了一份英语教师的工作,业余时间继续写童话故事。

她再次陷入爱情,这回是一位青年记者,幽默风趣,才华横溢。他们结婚了。但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还是没有发生,她的奇思异想同样让丈夫选择了离开。她和女儿相依为命。离婚不久,她又被学校解聘。她落魄回乡,靠领取社会救济金生活。

她把自己想象的王国写出来。此时,她也没有更高的要求了,只要能把这些自创的童话故事讲给女儿听,她就满足了。有一次,她在等地铁的时候,一个人物形象突然涌上心头。回到家,她铺开稿纸,开始了另一个大胆的创作。多年的童话构思,让她写起来如行云流水。

她花了5年时间写成的长篇小说《哈利·波特》,终于在她30岁的时候问世了,起先出版商并不看好这本书,没想到,一上市就畅销全国,她继续写了7部,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书之一。

她叫乔安娜·凯瑟琳·罗琳,不仅位于英国在职妇女收入榜的榜首,还被美国著名的《福布斯》杂志列入“100名全球最有权力名人”中,是第25位。

难以想象,在人们猜忌的目光下、在孩子的哭闹声中,罗琳是怎样日复一日地写着不知该拿到哪里去出版的魔幻故事的。罗琳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她将哈利带给她的感动带给了更多人,这样的举动只有纯洁和执着的心灵才可以做到。5年的时间,如果没有家人的信任和支持,该是怎样一种艰难。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英国出版一年后,美国版的哈利·波特系列书由美国学者出版社的编辑亚瑟·赖文推出。赖文当初花了10.5万美元才买到了该书的版权,那时他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花这么一大笔钱能不能赚回本钱。但罗琳对写作的坚持和勇敢的生活态度感动了赖文,赖文表示文如其人,从书中可以看出一个真实的罗琳,她一直用自己独特的世界观解释周遭的世界,他相信这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而这一点点的信任,也给他和出版社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奇迹,只要你保持坚信之心。罗琳是标准的大器晚成型,谁能知道你的女儿会不会是下一个罗琳?而当她成为下一个罗琳的时候,你是否后悔当初没有完全地信任她?

很多家长喜欢和孩子“谈条件”——如果你考上了一类大学,我们就带你去台湾旅游;如果你能在一个月时间里不让我们给你往学校送东西,下个月的生活费就提高50元;如果你这一次参加了才艺表演,下回爸爸就给你报一个你喜欢的泥塑班……看起来好像是在诱惑孩子学习,但这其中总是少了一些信任的力量。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女士也在书中说,她从来不以任何条件来要求女儿学习,考试之后,不论成绩好坏都会带她去旅游。因为她相信女儿已经在学习上努力了,她更相信亲人之间不应该有太多的“交易”。

周末,梦涵全家进行大扫除。小轩、可可都来帮忙。不过梦涵今天的心思却不在劳动上。她边干活边想着去划船的事。不料一个不小心,打碎了爸爸最喜欢的大花瓶。梦涵一下子愣在了那里。她想:“这下闯大祸了,爸爸一定会骂我的!”爸爸一向比较严厉,想起爸爸接下来要拉长的脸,梦涵手忙脚乱地逃离了“现场”。

眨眼间到了吃晚饭的时间,爸爸妈妈见梦涵还是没有回来,便分头去找。妈妈在小花园里发现了梦涵。她正和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

“梦涵,回家吃饭了!”妈妈柔声叫她,但梦涵不敢回家。

“今天是淘气的小轩打碎花瓶的。妈妈,咱们今天能不能晚点回家呢?”梦涵央求妈妈道。

妈妈早看出了她的心思,便告诉她:“今天打扫卫生,你是咱家做得最好的,你爸还一直对你赞不绝口呢!此外,你爸爸最近一直嫌那个花瓶大,摆到哪都占地方,这下好了,家里显得不那么挤了!你爸爸说早就想扔了。不过呢,以后劳动的时候要注意啊!”梦涵听了妈妈的话,梦涵羞愧地低下了头,她想:“我以后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当她回到家时,爸爸并没有训斥她,而是说:“梦涵,把碎片打扫干净吧,否则扎到脚就不好了。”

梦涵飞快地去拿扫帚和簸箕。从此她无论是劳动还是学习都变得细心了。

而现实中很多妈妈在发现女孩犯错后,经常不分青红皂白便冲着女孩大喊大叫。事实上,这种方式也收效甚微,因为人们的情绪判断遵循“情绪判断优先定律”,女孩记住当时的“恐惧”,而忘了对错误的判断与反省。

所谓的“情绪判断优先定律”,即指情绪会优先于理性,影响人们的判断。无论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都会首先影响到人的行为。例如,现在消费者对生产企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式的广告已经深恶痛绝,而更喜欢那些人情味十足的广告。例如,清华清茶广告词:“老公,烟戒不了,洗洗肺吧!”短短一句话,像一枚“情衣炮弹”,迅速使得消费者“投降”。在这过程中,消费者首先是感动和情感共鸣,继而就会引发他们潜在的消费需求。如此,则为商家带来滚滚财源。

同样的道理,妈妈在与女孩交往过程中也要学会“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例如,在女孩处于不愉快状态时,她就会将所有外界信息“拒之门外”,这时无论说什么,她都很难接受。但是,如果妈妈能先处理和体谅女孩的感情,宽容和安慰女孩。先处理好她们的情绪,使她们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下,那么问题就会轻而易举地解决。

很多妈妈在女孩犯了错之后,会大骂她们或打她们,这是极其不明智的行为。当孩子闯了祸之后,她们心里其实很痛苦,很内疚。在这种糟糕的心态下,打骂对她们来说,只会感到反感,她们会觉得妈妈并不爱自己,爱的是那些已经损失的钱和物。在这种境况下,她们根本就无心改正错误。暴力教育从来就不会让女孩变得顺从,也不会让她们变得聪明和懂事,只会使她们走向堕落和消沉。

这时,不如先用温和的方式和她们对话,让她们觉得妈妈是了解她们的,与此同时,在她们心里会暗自下定决心,以后不会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了。

建议二:多给女孩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有的女孩在演讲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她刚要上台的时候,看到台下一片人,于是乱了阵脚,小手捏得紧紧的,同时完全忘记自己要说什么。

而这个时候,如果母亲可以对她轻轻地点点头,或者是近距离地走进她,拍拍她的肩,这样的暗示无疑在告诉女孩“你可以的,你能行”,这样的暗示可以使原本不敢迈出步伐的女孩可以勇敢地向前迈进了。这是一种多么美妙与伟大的心理暗示。

心理学家说过:“父母如果总是以正面的信念期待着女孩能够成为什么,那么将来女孩就会成为什么。”这听上去好像很玄,实际上确实如此。

父母对于女孩的期待与评价经常会在言语及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显现出来,积极正面的期待会使女孩感受到爱和支持,从而充满自信和生气;相反地,负面消极的评价会使女孩失去信心和发展的机会。

萧伯纳在他90岁寿辰的时候说过:“要记住的是,我的行为并不会受到经验的影响,而是受到了期待的影响。”这种期待的心理,浅显地理解便是“心理暗示”,特别是女孩对自己失去信心,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时,如果她可以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她就会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自卑。

曾经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公园里,两位年轻的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女孩玩耍。当看到美丽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时,两个女孩都奔跑着去追赶,却一不小心摔倒了。

其中一位妈妈赶紧跑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说:“乖乖,摔疼了吧?”

随后,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好疼啊。”

而另一位妈妈则站在一旁,淡淡地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这个女孩若无其事地爬了起来,又继续奔跑着玩去了。

在这则故事中,两个女孩同样是摔跤了,为什么有的女孩显得比较脆弱娇气,而有的女孩却表现得坚强勇敢呢?

其实,这与两位妈妈的不同表现有关。前一位妈妈紧张不安的态度在暗示女孩,摔跤其实是很痛的,从而在心理上增加了女孩疼痛的感觉,让女孩变得更加娇嫩,这是消极的暗示。但是另一位妈妈却用淡然平静的态度暗示着自己的孩子,摔跤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是积极的暗示。

有的家长经常骂自己的女儿“弱智”,那么当这个女孩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她就会想起这样的话,从而怀疑自己,甚至干脆破罐子破摔算了。而如果女孩听到的是鼓励和表扬的语言,她自己就会相信自己能行,也就能够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

法国有句有名的谚语:“自以为是鼠辈的人定会被他人轻视,欺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心理暗示”带给人的影响。如果家长能够以身作则,以自己的精神感染女孩,或者是建立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激励女孩自强、自立、积极向上,鼓励女孩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集体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成长。这样,女孩定会沐浴在自信的光晕之中,产生无比巨大的推动力,为一步步攀向人生的高峰奠定坚实的基础。

细节5 嫉妒虚荣

——克服女孩天性中的弱点不容易

嫉妒是人固有的一种心理,即对才能、际遇、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怀有怨恨的情感。它是一种负面情绪,是人际交往中的不利因素。

嫉妒是基本人性之一,只不过有的人会把嫉妒表现出来,有的人则把嫉妒深埋在心底。

嫉妒是无所不在的,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亲子之间,都有嫉妒的存在,而这些嫉妒一旦处理失当,就会形成足以毁灭一个人的烈火。朋友、同学、同事之间嫉妒的产生都是因为以下的情况,例如:“他的成绩又不见得比我好,可是老师却喜欢他!”“他和我是同班同学,在校成绩又不比我好,可是竟然比我发达,比我有钱!”换句话说,如果你受到了肯定或奖赏、获得某种荣誉时,那么你就有可能被同学或同事中的某一位(或多位)嫉妒。女孩的嫉妒会表现在行为上,说些“哼,有什么了不起”之类的话,但男孩的嫉妒通常摆在心里,有的摆在心里也就算了,有的则开始跟你作对,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

有嫉妒之心者,也往往自高自大,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从而看不起别人,无视别人的成绩,贬他人的才干如草芥。而当别人取得一些成绩时,他的心理便会失去平衡,总会千方百计地给那些优于自己者制造出种种麻烦和障碍:或打小报告,无中生有,唯恐天下不乱;或做扩音器,把一件小小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嫉妒者还终日郁郁寡欢,唉声叹气。只有被嫉妒者降到了与他一样的或较低的位置,他们才认为这样可以理所当然地消除妒气了,从而偃旗息鼓。这也正应了“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一说,嫉妒别人者当也属于小人之列。

本来,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绪,它源于人类的竞争,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或起积极作用,或起消极作用。有些人嫉妒是出于不服与自惭而不甘居下,奋发努力,力争上游,这就是积极的心理与行为。这种情形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里,更有其积极的意义。爱情当中的嫉妒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爱情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自己的恋人如果反对你同别的异性接触和交往,正是反映了他(她)对你的爱的程度。相反,如果从不“吃醋”,毫无嫉妒心,那么也许你们之间的关系还只是“喜欢”水平的友谊,而不是爱情。莎士比亚就曾经把嫉妒视作爱情的“卫道士”。

嫉妒心理出现以后,很快地就会导致嫉妒行为,例如中伤别人、怨恨别人、诋毁别人。而更强烈的嫉妒心理还有报复性,它把嫉妒对象作为发泄的目标,使其蒙受巨大的精神或肉体的损伤。青年的嫉妒心理出现以后,如果不能直接用某种嫉妒行为达到目的时,就可能会转而等着看嫉妒对象的“好事”,稍有一点挫折或失败出现在嫉妒对象身上时,他们便幸灾乐祸,鼓倒掌、喝倒彩,以此挖苦对方,满足日益膨胀的嫉妒心理需要。如果嫉妒对象遭受到比较大的挫折,他们更是乐不可支,不给予半点同情和安慰。

实际上,嫉妒心理及相应的嫉妒行为除了暂时地平衡他们的心理之外,毫无可取之处。一方面,身受其害的嫉妒对象会远离这个“作恶多端”的嫉妒者,旁观者也会对嫉妒者的小人行径不满,嫉妒者以前建立的一些人际关系也可能由此而失于和谐,变得紧张起来。

另一方面,嫉妒者也并不是一个胜利者,他们自己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痛苦,在以后的交往活动中也会裹足不前,不敢与那些条件优越或有很强能力的人交往。所幸的是,严重的嫉妒心理在大多数人那里找不到生长的温床,只有心胸狭隘的人容不得别人比自己有半点的超出,在交往中,心胸狭隘的特点更是暴露无遗。他们总希望别人都围着自己转,一旦满足不了这个愿望时,他们就会发脾气。他们还会因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而产生嫉妒心理,别人在外貌、财富、学识、地位、爱情等方面的差别(主要是优越),都可以成为滋生嫉妒的基础,例如,别人因面容端正可爱成为焦点,他(她)就会嫉妒得暴跳如雷。这些心胸狭隘的人往往还缺乏修养,他们在本不该产生嫉妒心理时却产生嫉妒的怨恨之后,总是不能控制情绪的发展,更不能将其转化到积极的方面,而是立即将嫉妒心理转变成嫉妒行动,一直到发泄了怨恨、平衡了心理之后,方才罢休。

就拿周瑜来说,一生度量太窄的周瑜,在取得火烧赤壁大战成功后,竟容不下与他共同抗曹的诸葛亮的存在,并密令部将丁奉、徐盛击杀诸葛亮。不料诸葛亮早有准备,密杀不成。为此,周瑜万分气愤。几次阴谋不成,使得周瑜一次比一次气憋于心。最后被“气死”了。

周瑜在临死之前,非但未能悔悟自己的致命弱点,反而含恨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可见嫉才之心,到死也不肯更改。

建议一:指责嫉妒不如倾听嫉妒

盈盈和嘉怡小学时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两个小伙伴更是整天在一起玩,晚上放学后也一起写作业,有了喜欢的东西也喜欢和对方分享。

但最近,妈妈发现,盈盈对嘉怡有些反感,最近一直没理嘉怡。妈妈感到很奇怪。

这天放学后,电话响了,妈妈接起来后,是嘉怡打来找盈盈一起出去玩的。

“盈盈,嘉怡叫你一起出去玩。”妈妈叫盈盈接电话。

“我不去,就说我正在写作业呢。”盈盈闷闷地说。

“盈盈,你怎么了?”妈妈握着电话不知道该怎么说。

“我都说了不去了,真烦。”

“对不起啊,嘉怡,盈盈她有点不舒服,今天就不去找你玩了,明天让她过去找你好吗?”妈妈只好这样告诉嘉怡。

放下电话后,妈妈问女儿:“盈盈,你怎么不理嘉怡了,你们不是好朋友吗?”

“没有呀,只是我今天心情不好。”

晚上吃晚饭时,爸爸说:“盈盈,听说嘉怡被评为‘市三好学生’了,怎么没听你说过啊?”盈盈突然就放下了碗筷,一脸的不服气:“哼,那有什么了不起的!真是的,有了一点点的成绩就到处炫耀……”

妈妈忽然明白了,怪不得盈盈最近不理嘉怡呢,原来嘉怡被评为了“市三好学生”,而盈盈却与此无缘,多年的好朋友之间出现了不平等。于是盈盈因为嫉妒,而不愿意与嘉怡交往了。

孩子的嫉妒心理从很小的时候就会有所反映,有人做过实验,15个月的孩子,如果妈妈当着他的面抱别的孩子,他就会有所反应,非要让妈妈放下别人抱自己,并紧紧搂住妈妈,好像在说:“这是我的妈妈,不是你的。”

生活中,好多种情况都能使女孩产生嫉妒心:比如,妈妈夸赞别的小朋友,自家的女孩就会嫉妒。如果别的小朋友有一个好看的芭比娃娃,自己没有,心里就会不好受。

和男孩相比,女孩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因为女孩子更容易专注于一件事,并且好强,自尊心极其强烈。尤其现在的城市家庭大都是一个孩子,由于整天众星捧月一般地宠着孩子,许多孩子都染上了“娇”、“骄”二气,绝对不允许别人比自己做得好,也不愿听夸奖别人的话,所以嫉妒早已成为女孩子一种愈来愈严重的通病。这种可恶的“病毒”还使得女孩的美丽大打折扣。

面对女孩的嫉妒,父母也无需烦恼,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她摆脱嫉妒心理,使嫉妒朝良性方面发展,比如去欣赏别人,虚心向别人学习,赞美他人。

其实,家长们与其指责孩子嫉妒,不如倾听一下孩子为何嫉妒。女孩对他人拥有的自己不具备或得不到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嫉妒的心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父母平时应该多和女孩接触交流,及时掌握女孩的心理变化,了解女孩嫉妒的直接起因,耐心倾听女孩的心理感受。要知道,女孩的嫉妒是直观、真实甚至自然的,它完全不像成年人那样掺杂着许多其他的社会因素,它只是女孩们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因此,当女孩显露出其嫉妒心时,作为家长,千万不要严加批评指责,而是倾听、理解他的愤怒、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在女孩倾诉完之后,要为他正确分析与他人产生差距的原因,积极寻找缩短差距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使女孩能正确与他人进行比较,以积极的方式缩短实际存在的差距,最终化解内心的不平衡。

此外,还要在平时生活中培养女孩豁达乐观的性格。告诉女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同时也都有各自的不足和短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道理。引导女孩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正视、欣赏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从而能够向别人学习、借鉴,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成功来赢得别人的喝彩。

家长可以教给女孩用自我转换法和自我抑制法宣泄嫉妒这种负面情绪。

引导女孩进行合理的自我转换,不把时间浪费在抱怨外在环境上,而是去积极给自己充电。比如作家爱德蒙德·威尔逊在看到同行写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时,非常嫉妒其对戏剧场面的营造。但他马上将嫉妒转换成成功,写出了许多充满激情、技巧高超的作品。

家长还可以建议女孩找一个较知心的朋友或亲友,痛痛快快地说个够,暂求心理的平衡,然后由亲友适时进行一番开导。这样做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却能中断这种发泄性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如有一定的爱好,则可借助各种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如唱歌、跳舞、书画、下棋、旅游等。

建议二:怎样帮助女孩克服自己的嫉妒心

今天回到家,冉冉有点闷闷不乐的。

这次期中班会总结,冉冉考了全班的第十一名,这个成绩令她分外不爽。早在考试之前,老师有言在先,这次考试能考进全班前十名的同学有奖品。要不是有这个前提条件,冉冉可能真的没有这么大的动力好好学习呢!谁知道会这么不争气,考了一个十一名,而且更可气的是,那个第十名的同学原本成绩没有冉冉的总分数高,但是后来她发现老师给她算错成绩了,结果以高过冉冉2分的优势成为全班第十名。

冉冉心里真是觉得窝气!反反复复地核卷子,希望能找出两分来,再超过她,可是,冉冉把所有试卷翻了个遍,都没有找到一处可以加分的地方。

班会上,老师给前十名的同学颁发了奖品,是很高级的文具套装礼盒。冉冉坐在下面,内心别提多心酸了,因为那奖品原本是可以属于自己的。

“哼,你等着吧,下次我一定会超过你的。”

“哼哼,叫你下次考试的时候拉肚子,让你成绩再超过我。”

“哼哼哼,看她那胖胖的样子,以后肯定会越来越笨。”

总之,冉冉在心里一直咒骂着她,并且由衷地希望在下一次她真的会不如自己。

其实,冉冉的这种心理就叫嫉妒心。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嫉妒是一种心理缺陷。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了。”

那么,如何避免和调适嫉妒型性格使其不再嫉妒、不再产生挫折呢?

第一,竞争、进步、向上。嫉妒别人的人往往是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嫉妒别人身上,而自己却产生焦虑、悲哀、猜疑、消沉、烦恼、敌意等不良情绪,这是一种最愚蠢的做法。为什么要嫉妒他人呢?你把对方的长处学习、借鉴过来,不就成了自己的宝贵财富吗?光阴似箭,人生苦短,与其将有限的精力耗在嫉妒他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时机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更有意义。就像鲁迅说的那样“不要只用力于抹杀对手,使他和自己一样空无,而应该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我们可以把鲁迅指的前人理解为走在自己前面的人、比自己先成功的人,包括和自己生活在同一生活时间和空间的人。生活中的嫉妒主要发生在同一环境、同一领域中的人中间。普列汉诺夫曾说:“在人类智慧发展史上,因为某一个人物成功而妨碍另一个人物获得成功的情形是稀少无比的。”一个观点的提出,一项研究的成功,留给后人的是新开拓的领域和道路,因而供人驰骋的天地更加广阔无比。在科学的领域里如此,在其他领域里也如此。只要你敢于奋斗,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的心理素质,你一定能以真才实学赶上和超过别人。嫉妒这种负面情感是阻止青少年朋友前进的拦路虎。当你全心全意地去为自己的事业奋斗时,就不会有时间去嫉妒别人了,因为“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绪,能享用它的只能是闲人”。

第二,“酸葡萄”与“甜柠檬”的自慰法。“酸葡萄”心理是指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便故意贬低它的价值,以使自己感到心安,抵消心中的不服气。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故事众所周知。这说明想吃葡萄而吃不到的人用贬低葡萄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意思是说,不好的东西我得不到也无所谓,这虽然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办法,但只要能安慰自己不去嫉妒别人也算是可取的。“甜柠檬”心理是指一个人知道自己眼下的境况很不理想,却强迫自己说:“这不是也挺好的嘛。”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其精华部分就是精神胜利法,即知足常乐。一旦知足常乐了,就不会去嫉妒别人。

第三,帮助敌对者可以消除嫉妒。当你发现你所嫉妒的人需要有人帮助去办成一件事情时,你就全心全意地去帮助他。这时,你与他的目标一致了,就会由嫉妒他的心理而转向为共同的目标奋斗的心理了。当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完成后,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长处,你们也由敌意者变成合作者了。

嫉妒是愚人的做法,它害人又害己。家长们应当十分注意消除女孩的嫉妒心理,避免嫉妒贻害女孩身心健康。

同类推荐
  • 亲子滋养:让孩子活出最好的样子

    亲子滋养:让孩子活出最好的样子

    本书的“滋养”理论从人的基本感受和亲子关系的本质出发,提出了以“孩子的感受重要,父母的感受也重要”为内涵的滋养型父母的定义,并强调“弱势优先”原则,以消解父母先天性强势的负面影响。同时将滋养型父母的具体功能细分为五大角色——安全基地、情绪容器、天然权威、超级玩伴、冲突陪练,并给出了不同角色之间调和与救济的具体方法。“滋养”理论还从心理底层剖析了不当养育方式导致的“病态适应”对于家长及其孩子的负面影响,并揭示了几种常见却不易觉察的养育谬论,以警醒无知无觉的家长们。
  • 有人缘的孩子才会有竞争力

    有人缘的孩子才会有竞争力

    孩子终究要从家庭到走向社会,但你别以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朋友遍天下倘若孩子在家庭没有受到正确的指导、引导,很容易表现出任性、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霸道、有攻击性等行为,甚而影响人格发展,导致人际关系不良,当他们走上社会时,就会发现他们很难与别人沟通,也不知道该怎样与别人打交道,会产生孤独、寂寞,开如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失去自信,很难融人到社会当中去。
  • 给男孩的礼仪书:内涵提升与有修养地待人处事

    给男孩的礼仪书:内涵提升与有修养地待人处事

    本书是一本专门针对男孩教养的亲子家教书,分别从男孩的性格培养、待人接物的礼仪培养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告诉家长如何帮助男孩克服自身弱点,培养男孩形成良好的兴趣、性格、礼仪、情商等。
  • 剑桥家训全集

    剑桥家训全集

    剑桥八百年的教育智慧,滋养着一代代的杰出人物。但是,有一个课堂比剑桥更深刻地影响着它的学生,那就是家庭;有一些老师比剑桥的教育家们更注重引导学生走向成功,那就是父母、家长的言传身教决定着孩子的一生,在这个特殊的教育澡堂上,老师们更需要学习教育的方法,更需要吸取剑桥的教育精华。本书365个教子故事,365堂人生之课,和孩子一起,共同体味来自剑桥的最真实感悟,携手走向成功的未来。
  • 这样教孩子最有效

    这样教孩子最有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家庭对孩子的培养越来越重要,父母都希望孩子好,优秀甚至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结果事与愿违。有句话说的很好“每个有问题的孩子的背后都有问题的父母”的确是这样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孩子,甚至是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现代提倡“学习型父母”“做孩子一生的好榜样”等等,而如何培养一个健全的孩子,优秀的孩子呢?我认为: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就象戏中的主角与配角一样,在什么情况下,父母是主角,孩子是配角,而又在什么情况下,孩子是主角,父母是配角,但总体来说,父母一直是主角,在引导孩子,培养孩子。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该如何去发现孩子的优秀呢?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天下风华

    网游之天下风华

    成败转眼荣光,祭天台上扬起的帜幡你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执手永恒之光,立在你我心中的长幡也许一夜功成,刹那后脆骨焚身不悔哭过笑过痛过的伤痕。
  • 手游之英雄联盟

    手游之英雄联盟

    贰零零零年,地球文明的科技树在一种未知的力量下,开始以疯狂的速度生长着,无数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与电影中匪夷所思的高科技,开始频频问世,地球的科技文明,开始了恐怖而疯狂的几式大爆发。一款名叫英雄联盟的手机虚拟网游,也借助着这股爆发,开始在全世界蔓延,然而,它产生的,却是无数科学无法解释的魔法和异能……
  • 命运帝国

    命运帝国

    一对龙凤胎兄妹,两位绝世天才,共同掀起王者大陆上的乱世篇章。
  • exo你是我的一切

    exo你是我的一切

    哈哈哈哈,这是个平凡的人变成大明星的顾古事
  • 家有妖仙

    家有妖仙

    在华夏神州的北方大地上,自古便有这样一群奇异的修行者……少年萧寒机缘巧合之下与绝世大妖结缔血契,从此开始不一样的传奇人生!
  • 天命麟魄

    天命麟魄

    在这片弱肉强食的世界,任何情,能相信吗?
  • 末法神探

    末法神探

    末法时代降临,顶级强者凋零。但在这种关头,世界的发展转了个弯,走上了科技与法师融合进步的道路。新兴的法师流派层出不穷,科技法师、改造法师、数据法师……而随着法师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元素的力量。当一个人拥有与内心所不匹配的力量时,罪恶便开始滋生。这个世界,不用等到元素枯竭,就开始崩坏了吗?
  • 药香农女有点田

    药香农女有点田

    前世,楚欣恬偷系统被人从背后杀了。眼一闭一睁,穿越成猎户家的寡妇,而且儿子都四岁了。家徒四壁,地仅三亩,人祸天灾接踵而至?不怕!咱有空间,识草药,学医术,来个王爷更是把她宠上天!前婆婆上门耍无赖?楚欣恬拳头一挥,吃了我的给我吐干净,欠了我的给我加倍还!
  • 红边

    红边

    1492年10月12日,经过七十昼夜的航行哥伦布终于发现了陆地,当他把登陆的地点命名为“圣萨尔瓦多”的时候(即救世主的意思),人类历史的走向从此发生了改变。584年后,当人类即将踏进22世纪的时候,新七大奇迹之一的临界诞生了,在临界中有一块特殊的区域,称为红边,有人将这里比作死亡之地,有人却将它赞誉为希望之海,在这里谁能成为新时代新航路开辟的引领者?这场远征带给人类的是福音还是灾难?仰望星河,人是那么渺小,但如此微观的世界我们又曾了解多少。人是什么?意识是什么?肉体的死亡是否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在远征中这些困扰人类数千年的谜团终将一一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