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24700000001

第1章 不凡家世

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六月十三日深夜,夜色漆黑昏暗。突然,随着一位男婴的呱呱坠地,冯翊县(今陕西大荔)般若寺内紫光充庭,祥云缭绕,室内洋溢着浓郁的芳香,霎时间,天色光亮一片,光彩照人。

第二天一大早,自称是河东来的一位法号为智仙的尼姑,对婴儿的母亲说:“此儿生来富贵,万不可按俗儿抚养。”并要把他带到一个特殊的地方照料。其母欣然应允,并不定时地去看望娇儿。

这个男婴不同寻常的身世在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造就了他不同凡人的名分。而他不同凡人的身世也令其父亲常常思之而遗憾不已。

正是他不凡的身世,他被取一小名叫那罗延,而杨坚却是他的真正为世人所共知的名字。但真正被世人所记住的,是他的伟大功绩——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各霸为主的南方和北方,并于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建隋后,改元开皇)建立了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隋朝。

据传说,杨坚自幼相貌很像龙,前额有五根柱子直通头顶,目光四射,手上有轮廓似“文”字的纹理,身材上长下短,面部表情威严庄重,不苟言笑。

这样的传说当然可以理解,因为历史上关于天子的神奇传说实在太多。它一方面是人们对天子的过于崇拜,另一方面或多或少是统治者用以掌握权力以达到统治人民的手段。

然而,杨坚的智力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生来就有天子的品质。

幼年的杨坚在史书上虽然没有过多的记载,甚至只是一笔带过而已。毋庸置疑,幼年的杨坚并没有过人之处。少年时期的他也并未显示出超人的技艺和天赋。人们似乎只记得,杨坚自幼爱好音乐,少年时曾经常怀抱琵琶自弹自唱,而且曾经编过两首歌曲,名为《天高》、《地厚》。后来,杨坚做了皇帝以后,曾作为宫廷歌曲演奏,但人们至今并未找到它们的具体内容。

在一所古老的尼姑庵中,由于女尼的精心照料,杨坚无忧无虑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这里没有幸福的父爱,没有难忘的同伴嬉闹,平日里能听到的只是喃喃地念佛声和啷啷的木鱼敲击声;能看到的只是尼姑智仙匆匆的佛事。然而,渐渐地,这些在杨坚幼小的心灵深处扎下了坚实的根。

是的,一个人一生中幼年记忆里的事往往会终生难忘,而且往往会为他成年后的作为埋下深深的基石。而杨坚幼年清贫的生活给他的心灵留下的深刻印象,使他更加难忘。这其中,最使他终生难忘的却是智仙尼姑的抚养之恩和她对佛虔诚的信念,这足以使他对女尼、对佛感激不尽。

不过,有一个人却始终为杨坚母子当时的境况感到遗憾。他就是杨坚的亲生父亲杨忠。

杨忠当时是西魏的名将,在妻子临产的时刻,他并未守护在妻儿的身旁。但人们并不能因此就断然责备身为父亲和丈夫的杨忠的无情。他那时正在为宇文泰征战疆场,以致使其子生于寺中,而养于尼。

后来的事实证明,杨忠比别人更爱自己的儿子。杨忠不愧是一名智勇双全的大将,一生的艰辛磨难,为儿子的伟大基业开辟了一条宽敞而光明的大道,为杨氏家族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存在,是为当时的名门——杨氏家族的辉煌成就而奋斗的继续,是使杨氏家族载入历史辉煌一页的最重要的奋斗者。

那么,究竟杨忠是怎样为儿子开辟一代帝王的道路的?杨坚又是怎样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隋王朝的开创者的?这还得从杨氏家族说起。

在封建社会的中国,人们往往奉自己的名望为至宝,因为它是借以区分人们地位高下的凭证,是表明自己高贵于他人的标志。而杨坚及其父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一个十分讲究名望、家世的年代。

翻开《周书》、《隋书》、《北史》,展现在后人面前的是这样的史实。

杨忠,弘农华阴人。小名奴奴。高祖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焉。祖烈,龙骧将军、太原郡守。父祯,以军功除宁远将军。属魏末丧乱,避地中山,结义徒以讨鲜于修礼,遂死之。保定中,以忠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兴城郡公。

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弘农郡华阴人也。汉太尉震八代孙铉,仕燕,为北平太守。铉生元寿,后魏代为武川镇司马,子孙因家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忠,忠即皇考也。皇考从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随国公。薨,赠太保,谥曰桓。

隋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小名那罗延。本弘农华阴人,汉太尉震之十四世孙也。震八世孙,燕北平太守铉,铉子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皇考忠。

很显然,杨坚及其父亲出身于弘农杨氏,而弘农杨氏在当时可称得上是名门望族。

那时的名门望族一般都有各自值得向别人炫耀的辉煌家族史。他们一般都是官宦世家,在朝中任高官代有其人。杨坚所在的弘农杨氏当然也不例外。

然而,正如史书记载,杨坚是东汉太尉杨震的第十四世孙。杨震是弘农华阴人,但从杨坚上数6代人,即忠、祯、烈、嘏、元寿、铉,史书上都有记载,而从杨坚的六世祖杨铉再往上数8代至杨震,历史却是一片空白,似乎这几代人都悄然失踪了。

人们不会忘记,杨坚家族的故里是在长安和洛阳两个古都之间,他们为北方的少数民族王朝效劳至少有两个世纪;人们更不会忘记,在政权更换频繁的年代,贵族之间的掠夺、斗争往往极为残酷,满门抄斩是常有的事,特别是身居朝野显位的文才武将更不例外。而这正给我们分析杨氏家族断层史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也就是说,杨坚家族中,杨震以后很可能在一次激烈的贵族争权夺利中被残酷镇压。为了逃避灾难,杨氏家族有一些人远离他乡,而其中大部分则被残杀、迫害而没落。可以想像,这是对杨氏家族的一次沉重的打击。以至于他们竟有8代人出没不定,过着艰苦的生活而不为世人所知,而且他们也被吓得暂时不敢与世争夺。

不过,到了杨坚的六世祖杨铉,似乎局势又有所变化,杨氏家族又重新东山再起。这一次重新崛起,使得他们代代人才辈出,直至杨坚成为隋王朝的建立者,杨氏家族达到鼎盛时期。

不过,杨坚的成功,在极大意义上是其父杨忠一生奋斗的结果。可以说,没有杨忠,没有杨忠的南征北战,没有杨忠的出生入死,结交天下贤才、名门贵族,就没杨坚后来的入太学,就没有后来的建隋代周。

看来,要了解杨坚,我们还必须从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他的父亲杨忠谈起。

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7年),杨忠出生于北魏北部的一个边镇——武川镇。

武川镇一带是辽阔无垠的草原。武川镇以草原得天独厚的特色,养育了一代代骁勇善战的健儿。他们能策马驰骋,自由豪放,是草原赋予的珍贵礼物。

多少个春秋,多少年风风雨雨,历史留给了武川镇一次又一次残酷的战争,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技艺高超的武士。他们个个具有矫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勇敢善战的性格,把武川镇庄严地写在了历史特殊的一页中。

杨忠正是武川镇人。不幸的是,在他出生的时期,武川镇已经失去了它昔日的重要地位。镇民开始被歧视,甚至被同罪犯等而视之,地位的急剧滑坡,最终埋下了不满、怨恨和反抗的种子。

北魏延昌年(公元512~515年)间,武川镇发生了严重饥荒。然而,北魏政府却视而不见。因而,逃亡、闹事、哗变开始接连不断地发生。

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终于爆发了风起云涌的六镇起义。但起义最终还是被朝廷残酷镇压。

当时,杨忠的父亲杨祯是北魏将官,曾因军功被授予将军称号。六镇起义失败后,杨祯被免职,并随着20多万移民的大潮到了河北中山(今河北定县)。失去了昔日显赫地位的杨祯,在中山同义军的冲突中兵败身亡。

然而,杨忠却同父亲背道而驰,而且坚强地走了下去。

六镇起义那年,18岁的杨忠,并没有参加政府军对义军的残酷镇压。可以说,杨忠是一位有远见的人物,这也正是他不同于其父之处。

在杨忠的头脑里,装的是在饥饿中挣扎的六镇人民的疾苦,而拓跋鲜卑对广大人民的歧视和朝廷上下的腐败更使他无法容忍。毕竟,他有着满腔的热血和不甘人下的雄才。

不过,他同时又发现,边镇的武人虽骁勇善战,但有勇而无谋。他看到了义军的弱小和北魏军队的绝对强大,认定义军终将走向灭亡。于是,杨忠始终未参加义军。

认清形势以后,杨忠还是毅然选择了自己的路——只身南下,进入泰山郡境。这个选择对杨忠人生旅途的转折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且一直影响到杨坚的将来。

齐鲁大地是孔、孟的故乡,是著名的文化礼仪之邦,泰山郡矗立其间,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礼仪之所。这里是世家大族的聚集地之一,因而人才济济。虽然时间很短,但对杨忠的影响却是终生受益。

就在杨忠客居齐鲁不久,在一次梁军对北魏大规模掠夺的战争中,杨忠被梁军掠往当时梁朝的国都——建康。

在这种充满儒风、佛光、道气、新奇的文化环境中,杨忠不知不觉生活了5年时间。这5年,正是杨忠18岁到22岁的青春年华,也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

整整5年时间里,杨忠以青年人特有的对新事物的敏感和求知欲,接受着于己有益的一切事物。这5年,弥补了杨忠前18年生活经历给他造成的缺憾,使他的气质显示出一种少有的特征,而他的个人品质更进一步得到完善。可以说,这5年才是真正使杨忠进入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

从此,杨忠身上有了塞北风格与中原文化的有机结合。这使他找到了往日的代北汉子和眼前的文化熏陶后铸成的自我。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技高智勇的武人,而且兼备了普通武人没有的文化修养。

杨忠的军旅生活,是从他到达南朝萧梁的第5年开始的。

这年十月,杨忠随梁朝魏王元颢率领的军队开始步入征战沙场的军队生涯。

元颢是在北魏主臣一片猜忌中叛魏投梁的。梁将陈庆之勇猛杀敌、临危不惧的气概给杨忠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在首次随军征战中,杨忠亲身经历了战场的厮杀,感受了死亡的威胁。在与死亡的反复斗争中,他明白了作为一军主帅,不但要有超人的技艺,还需要有超人的勇气,而更要有礼遇部下乃至普通士兵的品格。

后来,元颢与陈庆之又互不相容。在一次战败后,杨忠又被魏将尔朱度律收留。在尔朱军中,杨忠结识了同乡故友独孤信。在以后的征战中,杨忠随从独孤信并肩作战,同心协力,终于结为世交,成为北周主宇文泰坚强的左右手。

北魏永熙三年,东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两部分,即东部以邺城(今河北磁县南)为中心,称东魏。西部以长安(今陕西西安附近)为都城,称西魏。

独孤信到西魏后,被任命荆州刺史。接到孝武帝的调令,独孤信攻打荆州,杨忠任军前驱。东魏令恒农太守田八能迎战,在途中被击败。东魏又派重兵前来争夺。一场血战之后,终因寡不敌众,独孤信、杨忠被迫退入南朝境内。

到了南朝萧梁,独孤信、杨忠被梁武帝看中,杨忠被封为文德主帅、关外侯。直到3年后,即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才随独孤信回到长安。

此时,步入而立之年的杨忠已经完全是一个成熟的胡风汉味的军帅。他有着代北草原赋予的强健的体魄、勇敢的个性。更兼备中原、江南汉族文化铸就的品质。

太清三年,杨忠被宇文泰授开府仪同三司,都督三荆等十五州诸军事。

西魏大统四年(公元538年)七月,东魏派侯景、高敖曹等人率军攻打西魏。西魏洛阳守将独孤信被包围在金墉城内。西魏主接到洛阳告急的消息,派李弼、达奚武率领骑兵为先驱,并亲自与宇文泰一起随大军东征。八月,宇文泰率军到达谷水边的谷城。东魏将侯景准备采取以逸待劳的战术。另一个大将莫多娄贷文认为侯景太保守,并夸下海口说,只需率领千余骑兵,便可把宇文泰军冲个落花流水。他不听侯景的劝阻,率骑迎敌,当夜便遭遇西魏军前驱李弼、达奚武。东魏军大败,莫多娄贷文被李弼斩于马下。东魏军初战受挫,西魏军首战大胜。宇文泰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乘胜追击,不料侯景军早已在黄河边摆阵迎敌。但见阵中步兵如水,骑兵似龙,从邙山脚下,向北密密层层一直延伸到黄河岸边。东魏军已牢牢守住黄河上的唯一通道河桥。显然,侯景已做好了充分的作战准备。西魏宇文泰军是轻骑而来,本应驻马收兵,整顿军容,以待后援。但他发热的头脑并未看到形势的危急,便下令军队进攻。经过一场激战,西魏伤亡惨重,宇文泰坐骑被流矢射中,马因受惊而翻倒在地,宇文泰坠于马下。幸好宇文泰手下的都督李穆赶到,将宇文泰救起,逃回营中。不久,西魏大部队赶到,宇文泰重整旗鼓,向东魏军发起了新的进攻。这一仗,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整整交战达十几个小时。渐渐地,东魏军支持不住,纷纷退到河桥北边。正在这时,突然黄河边浓雾四起,东魏军乘机反攻。西魏右路军独孤信、李远,左路军赵贵、怡峰,都在战斗中失利,又与主帅宇文泰失去联系,便节节败退。西魏的撤军,是因战斗中失去了主帅和战斗的主动性。兵败如山倒,西魏军面临全线崩溃。东魏军此时却势如破竹。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杨忠带领仅5名壮士,死死地守住河桥,掩护大军撤退。他们的铠甲战袍被鲜血染红,手中的刀剑因过久厮杀而卷刃,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在眨眼之间,但他们却毫不畏惧,勇敢杀敌,好似一堵铁墙挡住东魏军的追杀。敌军完全被他们勇猛的威慑力震住了,看着眼前成堆的尸体和愈战愈勇的壮士,只能呆呆地睁眼望着成群结队的西魏军从容地退去……

这一战,史称河桥之战。

杨忠因全军得以安全撤退而立功,被提拔为左光禄大夫、大都督,并兼云州刺史。

这一战只是杨忠参加过的众多战争中的一例,但足以反映出杨忠所具有的勇猛品质。可以说,他的勇猛足以使那些以勇著称的代北人吃惊。

然而,杨忠不仅有勇猛的品质,更具有一般武人所未有的超人胆识。

北周孝闵帝二年(公元558年),北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欲投北周,北周明帝在朝中有人怀疑其中有诈的情况下,派杨忠及达奚武两员猛将前去接应司马消难。

杨忠、达奚武二将率领5000骑按约定时间出发,为提防意外,他们沿小道,潜入北齐境内。在离北豫州州城30里的地方扎营,杨忠派人前去先和城内联系。

但一个时辰以后,杳无音讯。又派一个人,又一个时辰,仍无音讯。

当第三个人该回却未回的时候,离和司马消难约定的时间只有一个时辰了。此时,杨忠意识到,不能再等了,机会难得,准备亲自带人前去接应。但遭到达奚武的坚决反对,他认为,打探的人未回,必是司马消难诈降,最乐观的估计也是情况有变。杨忠却认为,不知究竟,无以辨真伪。一时间,军中众说纷纭。最后,杨忠坚定地说:“我宁可冒死前去探个究竟,也不贪生而出师无功,机不可失啊!”于是便带领1000骑士,趁着夜色摸到州城之下。

漆黑的夜,紧闭的城门,高耸的城墙如同陡峭的绝壁,几声偶尔的击柝声更使人增加几分恐惧。主张退却的达奚武也赶到,他要求立即退回。又有几百人动摇了,他们随达奚武踏上了归途。随从杨忠的只有几百骑。

突然,城楼上一声尖利的呼哨。司马消难向接应的人发出了信号。杨忠立刻回了两声,暗示一切按计划进行。

进了城,杨忠一行才知道,原来,齐文宣帝对司马消难产生了怀疑,派亲信伏敬远带甲士2000人对北豫州进行严密监视。杨忠所派的探士也已落入伏敬远手中。

就这样,杨忠成功地完成了宇文泰的接应司马消难的任务。而他的成功无疑是他胆识过人的必然结果。

事后,达奚武不无感慨地说:“我一贯自以为是天下健儿,今天算是服了杨忠。”

作为一个武者,杨忠更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

杨忠直至死,始终给人们以忠臣的印象,尤其对于宇文泰更加明显。

也就是说,杨忠的忠主要是对后来的西魏、北周的忠诚。

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六月十三日,也就是前边所说的杨坚出生那天,杨忠并不在妻儿身边。据史载,就在当年,岷州(治所在今甘肃岷州县)刺史、赤水蕃王梁企定举兵反叛,朝廷派独孤信前去讨伐。当时杨忠是否也去了?史载,从西魏初年,杨忠一直都跟随着独孤信。他和独孤信一起攻、守荆州,一起被迫逃入南朝萧梁,一起从南朝返回,又一起参加河桥之战。很显然,当时杨忠也一定参加了独孤信的讨伐。为了主子的政权,杨忠宁可忍痛割爱,抛下临产的妻子,足见其忠。

然而,杨忠既然是有头脑的武人,他的忠就必然显示出是有道之忠,而不是愚忠。他忠于友情,忠于知己,更主要的则是忠于值得为之而献身的人和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忠更是出于对自身前途发展的、有着远大抱负和敏锐政治眼光的忠。

经过了十几年的代北生活,又接受了汉族文化熏陶,更重要的是亲身实践了的几十年的戎马生涯的杨忠,终于踏上了一条自认为值得一走的道路,他坚信自己选择道路的正确性,因为他已经适应了这种特殊生活——权势、军事、政治斗争相融合。

杨坚生于冯翊县的般若寺,自小托养在尼姑智仙门下,在没有父爱的环境下,晃眼间13年过去了。此时,他已经是一个英俊的少年,母亲偶尔的看望,似乎对他也是无所谓了。年少的他,头脑中多半是对佛的虔诚和荒野的景致。这一切使他养成了独自沉默的习惯,然而,这种沉默似乎又多了一份玩世不恭,多了几份令人望而生畏的冷漠。

13岁这年,杨坚被父亲杨忠带到长安。此时的杨忠已经身居高位。在宇文泰部下,他屡立战功,在贵族中已经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了。

早在西魏初创时,宇文泰就晋行台郎中苏绰为左丞。苏绰为汉族士人,博闻强记,谙熟掌故,经常与宇文泰彻夜叙谈,孜孜不倦。宇文泰把苏绰视为奇士,常与他论及国家大事,就连一些朝廷机密,也往往要苏绰参预。

苏绰又常常以国家为己任,每作文既达理又具有完美的格式,读起来一目了然。甚至在计账户籍等法令推行时期,秩序井然有序。苏绰往往能荐贤拔能,经他选拔的人才都尽心称职。他对于国家的事了若指掌,又敢于进谏,常向宇文泰提出对朝廷有益的措施。

当时,苏绰因宇文泰注重人才的培养与重用,而他本人也很重视人才的培养,就向宇文泰提出用仁义、孝悌、忠信、礼让、廉平、俭约教育百姓和臣民的建议。这个建议受到当权者宇文泰的高度重视,很快就依据苏绰的建议办起了第一所中央级的学府——太学。

太学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执教先生都是当世名儒。能在太学上学的学生大都是有一定来历的人,其中有许多还是宇文泰亲自送入的才士。

杨坚来到长安后,杨忠很快便把他送进了太学。但是,这并不是说杨坚有才而能入太学,他只是凭着他父亲杨忠当时的地位才幸运地跨入了当时的最高学府。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苏格拉底

    名人传记丛书——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被公认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为了拯救雅典城邦,他终身致力于美德、正义、真理、民主的批判和辩论,最终被雅典法庭处以死刑。他放弃了逃亡的机会,以死亡维护了雅典法律的权威。本书讲述了苏格拉底的一生,阅读该书可以加深读者对这位思想巨人的了解,并从中受益。
  • 布衣宰相孙叔敖

    布衣宰相孙叔敖

    孙叔敖,父亲死于国难,负母逃亡乡野。遇高人指点,遂成大器,终以布衣之身,被决意强国富民的楚庄王举为令尹。其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雄,齐桓、晋文相继称霸。楚国扼控江汉之势,亦欲北上争霸,却苦于国势贫弱,难与晋国争锋。孙叔敖拜相,革除弊政,改善税法,兴修水利,清丈田亩,利民强兵。虽因奸党构陷而遭三次罢相,亦无怨无悔,不堕强国富民之心,终于感悟庄王,君臣合德,使楚国走上富强之路。公元前597年,楚在邲地与晋决战大胜,成为新的霸主。
  • 鲁宾斯坦(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鲁宾斯坦(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鲁宾斯坦是位相当长寿的演奏家,而正如他源源不绝的活力,这位堪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萧邦诠释者确实是维持了八十多年的演奏生涯。鲁宾斯坦在13岁时就和柏林爱乐合作莫扎特第23号钢琴协奏曲及圣桑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但很有趣的是,他却一直等到39岁时才开始录音,此外,他还亲自写了一部长达千页的自传,这都是和其它演奏家大异其趣之处。鲁宾斯坦为波兰犹太商之子,三岁开始学琴,四岁登台演奏,十岁的时候,经由小提琴大师姚阿幸的介绍,师事于柏林的名教授巴尔托。然而在1904年,当时鲁宾斯坦17岁,因感受到老师巴尔托有讨厌犹太人的迹象,而离开了他,1905年,鲁宾斯坦在巴黎演奏,圣桑预言他必成为伟大的钢琴家。
  •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丰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因曾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 上海高校英烈谱

    上海高校英烈谱

    本书按时间顺序,收集、整理了上海高校中142位烈士事迹,包括刘湛恩、李公朴、周德佑、蒋传宗等,展示了上海高校烈士的群像风采,进一步发掘了上海高校“爱国民主奉献”的精神内涵。
热门推荐
  • 一撩成瘾:霍少,注意腰

    一撩成瘾:霍少,注意腰

    商业联姻,虞笙与神秘低调的未婚夫见面,未婚夫竟然是前夫大人!“名门千金多了去,怎么非要是我这个既不安分又不讨喜的?”未婚夫言简意赅:“我只上过你,男人要负责任。”……坊间传言,甜腻腻了两年多的霍少和虞大影后分手了,路人纷纷拍手。有人太过好奇,问霍少:“您和虞小姐真的分手了?”后者淡淡点头。此后,单身可撩的影后成了名门贵少的香饽饽,她也从不拒绝追求者的花和礼物。对此霍少只是温淡矜贵地笑,“霍太太,今晚回家,我们来谈谈家规。”后来,虞笙听到霍先生的名字就怕的腿软心颤。
  • 灵异世界历险记

    灵异世界历险记

    作为现代热血好青年的张清,意外穿越到类似民国时期的诡异时空。好不容易从一场灵异事件逃离后拜师九叔,本以为这样自己能一直苟下去,然后和九叔一样入职地府做一个阴职人员,吃地府饭。那知道又有穿越客到来,还成为了九叔弟子,于是一场关于人人鬼鬼神神的纷争就此展开。
  • 腹黑小庶女

    腹黑小庶女

    简介无能表面温柔随意内在腹黑穿越小庶女VS一本正经位高权重一言不合就动手世子爷
  • 校草的承诺:会爱你一辈子

    校草的承诺:会爱你一辈子

    林晨浩:“我会爱你一辈子,只要你愿意”……幻辛:“我……”,“愿意”说完紧紧拥抱……
  • 战贫玉皇山

    战贫玉皇山

    秦巴山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缩影,深度贫困村脱贫奔小康的典范。九零后梁铸成,因贫辍学,退伍后毅然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投入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余荷是九零后大学毕业生,公务员,主动请缨,担任玉皇山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勠力同心,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带领全村三千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兑现了他们的庄严承诺。
  • 大回炉

    大回炉

    自开古之前乃至今日都流传着一个传说:在未来的某个时代,昔日的强者将会觉醒归来,天下将会进入鼎盛时期,不同时代的强者于一世碰撞出最绚烂的火花,待花落果熟之日,便是希望与绝望到来之时,那时将会有人成为‘神’,获得永生。总感觉写的好压抑,好像漏掉很多东西,从头再写一次!
  • 我是恐婚族

    我是恐婚族

    三凝和程流的感情爱而不得。三凝恐婚,程流死去的前妻和三凝样貌一样,程流纠结于自己到底爱的是谁?生活继续,两人感情一直平行,程流选择陪伴,感情在信仰面前,于三凝根本不算什么,于程流很重要。
  • 王牌经纪人苏总管

    王牌经纪人苏总管

    他是娱乐圈闪耀的新星她是蕙质的实习经纪人两人貌似看起来有缘无分但这一切还要等她回来才能定夺原本谦和暖男的他却变得冷漠如冰山原本资历尚浅的她蜕变成王牌经纪人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 绝色倾城之双面王爷的冷王妃

    绝色倾城之双面王爷的冷王妃

    她叫韩若菱,美丽绝伦是21世纪新新人类。她是名富家千金却也是个人人口中所骂得“私生女”原因只是她是情妇所生。表面上她是个人人羡慕的富家千金,实际上她是家里最不受欢迎的人,除了爸爸和同父异母的哥哥,没有人疼爱她,只有“野种”与嘲讽。她很坚强,也很美丽。
  • 无终之夜

    无终之夜

    他和她从小就认识,他是她心中的一个结,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了,她本以为他们会一辈子生活在这个制度奇怪的地方,然后过完自己‘平淡无奇’的一生,但是‘天不尽人意’非要让自己穿越,穿越就算了,为什么自己还会遇见他,想起以前的日子只要他和她在一起,就会遇见倒霉的事要多倒霉就有多倒霉,第一回:自己还是婴儿的时候,和他在一起自己摔下了床。第二回:自己好不容易训练回来了,又被自己的亲生母亲丢给了他,结果还没有接住,看了看上面依然笑的人畜无害的母亲,她想了想这不是亲妈,应该是后妈才对。于是她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冷。第三回:在她五岁生日的宴会上,他来找她,她就穿越了,等等,没有他什么事,自己好像错了,但为什么还能见到他,于是她思前想后觉得自己还是认命吧!等回到自己一起的世界时。。。。。等等不应该是这样的。一曲曲萦绕在耳旁,一件件往事在回忆。偌大的房间,黑夜降临,谁又在哭泣。天使与恶魔,午夜。。。。谁在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