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60700000003

第3章 科学决策(2)

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二次向中央建议进行中国的探月计划。中国科学家为了在中国实现探月计划,格外珍惜任何一次机会。为此,科学家们为中国的探月梦想又一次发起冲击。

看到有可能借“神舟”飞船的运载火箭实现探月,科学家们不甘冷却的月球梦再度萌发并燃烧起新的激情。火箭研制人员再次提出,利用运载火箭的试飞,往月球上发送一个具有简单功能的月球探测器,并提出了一个简易的月球探测方案。

科学家们考虑到,首次发射没有多少经验,目标定得也比较低。

科学家们当时目标是:

确保硬着陆,力争软着陆;

月球探测器重量7743千克,月面着陆质量1500千克;

在飞抵月球的过程中,向地球传输月球彩色图像和探测结果;

在月面上留下永久的中国标记,放置激光反射器;

在月面上工作3小时以上,传回周围月面图像及测量数据。

科学家们设想,即使第一个探测器水平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但这也是一个标志。它表示我们中国有能力发射卫星到月球上去,这可以成为中国科学界送给香港回归的一份厚礼。

科学家朱毅麟说:

这个印记是一张中国的地图,当时的意思是,谁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月亮都不答应。

当时,新中国建国50年大庆和改革开放20年纪念日都将临近,这些都是我党和我国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标志。科学家们想,如果此时再实现中国第一次月球探测,这将成为中华民族进入21世纪光辉的一页,那该是多么激动人心啊!

这个颇带政治热情的设想,当时在科学界引起热议。在一批科学家学者的支持下,设想很快便形成了文字,并且不久,这份申请报告就出现在中央领导面前。当时,科学家们为这个方案命名为“嫦娥工程”。

根据申请报告,发射任务计划在香港回归前完成。

据一位当时参与了该计划经费预算工作的航天总公司综合计划司的一位同志回忆说:

整个工程的经费预算大约4亿元,其中测控系统的经费为0.8亿元。至于经费的来源,李鹏总理有意向从总理的准备金中筹集2亿元,由国家计委筹集2亿元,所以经费问题不太大。

当时,提出这个计划还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对月球探测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规划,也没有长期和有深度的科学探测目标。而且,国家的航天技术基础尚不够扎实,这个计划当时没有十分明显的科学研究价值,再加上工程开始论证后很多单位的研制费用“猛涨”。这一切问题,最终导致这个报告被国务院否决了。

后来,宋健同志专门给依然在做月球研究的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写信,嘱咐他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第一要有明确的探月目标,第二不能向国家要钱太多。

两次探月工程的建议都遭到了中央的否决,这可能会对一些科学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它却为以后中国探月工程计划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以后中国的探月工程起步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这两次探月建议,预示着中国的探月工程必将走得更远……

科学家提出探月发展

1997年4月7日至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嘉墀、王大珩、陈芳允以“863”计划的名义发表《我国月球探测技术发展的建议》。

中国的科学家们在经历了从热情冲动到理智缜密的思想历程和认识阶段后,中国的月球探测论证更加务实了,其可行性也正在逐渐提高。

20世纪90年代初,继美国和苏联之后,日本也向月球送上了一份礼物,成为世界第三个“月球国家”。

1994年,时任“863”计划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的闵桂荣院士等人清楚地看到,在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高空探测这航天科技三大领域中,中国的深空探测至今还是空白。

深空探测是航天科技领域的一个方面,而月球探测则是深空探测的第一步。月球探测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无人探测、有人探测及月球开发。其中第一阶段无人月球探测一般包括月球轨道器、月球车及取样返回等几个步骤。

这时科学家的忧虑不再是出于单纯的政治竞争,更多的是想到了在未来空间资源的分享,想到了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人权和利益。因为他们在研究国际航天活动的发展趋势的时候,发现了一条清晰的脉络:人类的航天活动在经历了空间技术的研究应用阶段之后,必然地要走向空间环境的研究和利用阶段。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欧阳自远等科学家再一次郑重地提出了“中国也要搞月球探测”的建议,虽然庆祝香港回归的探月建议被国务院否决,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科学家们向月球进发的决心和勇气。1994年,他们又向“863”计划组提交一个名为《中国开展探测月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的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他们写道:

我国已经掌握卫星技术、运载火箭技术、测控网技术和发射技术,我国有一支技术雄厚的卫星技术研制队伍和空间科学研究队伍。我们对月球探测器和月球科学跟踪研究了多年,因此,我国开展月球探测活动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这些平时富有涵养、不动声色的科学家甚至有点激动,他们在报告中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月球的战略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远在南极之上。

科学家们还在论证报告中谈到这个课题的目标。他们豪迈地写道:

拿出当年进军南极的气概,探月活动不需要跨世纪,争取在建国50年大庆前实现首次中国的探月活动,加入月球国家的行列。

这个报告,拉开了探月工程前期反复论证漫长历程的大幕,为中国探月计划工程的正式启动做了最新的准备。

当时科学家们还组织成立了“863月球探测课题组”,对月球探测做反复的论证,期望把月球探测作为高空探测的起点加以推动。

这一课题组的论证工作得到了“863”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闵桂荣和王大珩、陈芳允、王永志、孙家栋、杨家墀、王希季、屠善澄及陈述彭等十几位院士的肯定。

当时的情况是,在技术层面上讲,探月几乎不存在突破不了的难关,但资金问题成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国家是否有钱来进行这样大的投入,大家都心存疑虑。前几次探月计划的搁浅,多多少少都与国家掏不出过多的钱有关。

据航天著名专家屠善澄先生后来回忆,在讨论探月论证报告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炯研究员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开展探月工程可行性的分析十分精辟,给大家增添了极大地信心。

王炯当时拿出了一组数据,我国当年的GDP水平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相当,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共投入了250亿美元,我们只拿不足他们十分之一的经费来进行探月就可以了,这应该是国家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支撑的。

而且,就是这十分之一的经费也并非在一年内就要全部投入,可以分10年或者更长时间陆续投入。国家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重大工程中的投入都远远超过了当时探月论证提出的费用。

1995年,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空间科学应用中心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欧阳自远、叶自立、陈康文、禇桂柏和林文祝等专家经过一年的工作,完成了第一个较完整的月球探测可行性报告。

欧阳自远他们通过分析国外月球探测活动发展状况,研究了我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提出我国月球探测的项目与任务,论述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已具备的条件,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发展阶段设想和第一阶段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以及第一颗月球卫星的方案设想。

他们在报告中写道:

我国在航天的三大领域(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中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还只发展了两个领域,深空探测仍属空白。开展月球探测活动不仅能壮国威,提高民族的凝聚力,了解月球、深化人类对地球、太阳系以及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的研究和认识,而且月球上丰富的核聚变燃料氦-3将是各国未来解决能源危机必争的对象。

1996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经过论证,又提交了《月球卫星技术方案可行性研究》和《月球卫星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两份报告。在这两份报告中,科学家们已经比较细致地勾画出我国未来的月球卫星的总体轮廓。中国的探月计划不断得到了论证和完善。

1997年4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嘉墀、王大珩、陈芳允以“863”计划的名义发表了《我国月球探测技术发展的建议》。这是中国迈向探月工程的关键一步,希望这次的建议能够真正地让中国实现飞月梦想。

科工委提出探月的规划

1998年10月1日,国务院成立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简称“国防科工委”,并内设国家航天局。

作为航天工业的国家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委成立伊始,就出现在月球探测规划论证的前台。它以高效的管理、有力的措施,迅速组织精兵强将推进探月工程的论证,随后,带来了一连串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中国国防科工委的成立,是中国的探月历史舞台上出现的一个重大转机。中国的探月计划在经过科学家长时间的努力后,终于在国防科工委的具体组织和领导下,开创了中国的探月时代。

中国著名的航天专家栾恩杰研究员被任命为最初成立的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上任伊始,他就感到了自己肩头的巨大压力。

作为中国航天方面的领导人,栾恩杰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制定“中国航天的发展规划”这一重大课题。中国的航天应该包括什么?今后10年、20年中国航天的发展蓝图应该怎么样?这些他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栾恩杰非常清楚,在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中,如果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没有突破和创新,就不可能有中国航天的辉煌。

在当时召开的国际科学会议上,各国政要、科学家关注的不再是生产多少枚火箭,而是加大航天应用的力度,填补空间科学的空白。航天大国也不再关注制造多少颗卫星,而是谈论怎样飞往火星,去探索宇宙的起源、太阳系的变化、天体现象和生命科学的关系、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等等。

在新的世界形势下,中国航天必须要抓住新的时代脉搏,提出新的任务,改变旧的“航天”概念。只有这样,中国与先进航天国家的差距才不会越来越大,才可能走向世界航天的前列,成为世界航天的领军者。

1998年,总装“863”航天领域办公室组织了杨嘉墀等航天专家对清华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国防科大、中国科大的“月球车”项目申请报告进行评审,通过了由清华大学牵头的“月球探测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分解”的立项研究,揭开了我国月球车研究的序幕。

月球车即月球探测机器人,分为有人驾驶和无人遥控两种。我国研究的重点在后者,主要任务是:从遥感数据验证天文学推理的各种科学理论与事实,对特定地区进行探测,判断月球上的水温、火山、峡谷、月球表面生成与进化过程,对月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线、太阳风、陨石等的活动情况进行探测,对月球上的岩石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对月球上所有区域的资源数据进行收集,为建立天文台做地盘的调查,做各种元素的加热实验及氦-3的抽样实验。

月球车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研究涉及许多学科和领域,如机械、机器人的遥控作业、空间技术、通讯和信号处理、加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

在月球探测的第一步,月球表面探测中,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包括:轻小型机械结构,爬坡越障的驱动机构及相关材料、密封和润滑技术,此外,还有自主导航、定位及控制,信号的压缩、传输及恢复,环境建模及增强现实等技术问题。

1998年的金秋,香山的红叶披着灿烂的阳光,中国科学院的“香山会议”正在召开,这是中科院的一次科学聚会。在这次大会上,有一个声音触动了国防科工委的官员们。

当时主管航天业务系统的一司司长郭宝柱后来回忆说,科学家们问他,我们有世界上一流的空间科学专家,可是我们只能用国外科学家用剩的二手资料做研究,总是在别人领先发布研究成果后,才开始寻找研究的缝隙。造成这种劣势的缘由,是中国迄今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探测计划,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一手资料呢?

随着中国航天科学的发展,科学计划日益成为中国航天的障碍。科学家们明显地感到,中国已经拥有了成熟的火箭技术和卫星技术,却没有独立的空间科学探测计划,与国际上方兴未艾的宇宙探索热相比,这是一个致命的空缺,他们呼吁政府以国家计划的形式,尽快对“深空探测”处女地的开发进行规划。

科学家们的努力,使政府部门对月球探测给予高度的重视,在郭宝柱的电脑里,《中国的航天》白皮书1998年第一版的草稿里,就有了“深空探测从月球起步”的提法。

1999年,“863”计划专家组再次组织月球探测目标研究,中科院还作了《中国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的研究。经过长期研究和缜密思考,科学家们对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也基本形成了比较清晰、统一的认识。

这个时候,国防科工委的思考也日渐成熟。他们认为,中国航天已经经过近40年的发展,从初创时期的白手起家到“两弹一星”,从应用卫星到卫星应用,再到载人航天,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次创新。

中国的航天应该有新的概念。他们把空间科学纳入“大航天”之中,表达了中国航天人进军月球、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雄心,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人类发展应有的壮志。

中国航天领域的战略家们,以远见卓识的目光和“大战略”思维,开始谋划中国航天飞向深空、探测月球的美好远景;开始考虑推动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活动,并通过重大工程来带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同类推荐
  • 对岸的诱惑:中西文化交流记

    对岸的诱惑:中西文化交流记

    《对岸的诱惑:中西文化交流记》主要写20世纪上半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人物——西方人来中国,中国人到西方,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些什么。为什么集中写20世纪上半期?因为下半期这种交流停止了,虽然因此而神游者反而越来越多,例如萨特神游“文化革命”的中国。
  •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于1607年左右编写的罗马悲剧,它是源于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
  • 闻一多散文诗歌(学生阅读经典)

    闻一多散文诗歌(学生阅读经典)

    《学生阅读经典:闻一多散文诗歌》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
  • 异国他乡的故事

    异国他乡的故事

    作者李南央从小生活在一个文化艺术氛围非常浓的家庭,经历也非常曲折。她自幼非常喜欢写作,本书是她在定居美国之后所写的回忆性的文章结集。书中有对小时候生活片段的回忆,有对女儿的浓浓爱意的流露,有对女儿老师的感激之情,有和朋友间的款款深情。作者语言平实,叙事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着丝丝真情。
  • 约翰·克里斯朵夫(第二卷)(英文版)

    约翰·克里斯朵夫(第二卷)(英文版)

    我们已经在“最经典英语文库”的上一辑(第四辑)里,出版了《约翰克里斯朵夫》第一卷。现在,在第五辑里,出版罗曼罗兰(1866-1944)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第二卷,并将在下一辑里(“最经典英语文库”的第六辑)出版《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最后一卷,第三卷。按傅雷先生的分卷形式,我们将《约翰克里斯朵夫》分成了三卷。
热门推荐
  • 贩术夫妻

    贩术夫妻

    你知道吗?法术可以买卖,当然你要有钱。当然你要觉得贵,可以去买外国造的特异药水,比法术便宜。那你有没有想过,老婆是卖外国造的特异药水的,老公是卖老祖宗传下的法术,两人又进入同一市场,会是什么场景吗?
  • 斗罗之无敌霸者

    斗罗之无敌霸者

    李信从22世纪的地球穿越到了斗罗大陆的圣魂村同唐三成为兄弟。开局觉醒不知名武魂,先天满魂力的他不用修炼就已经无敌了,因为他有系统!看李信如何结友背叛,大战萨迪拉,完胜巅峰之战,冲破万界宇宙,无敌于至臻源宙!(本书主角无敌,有系统,有外挂,但是会在原著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改动,除了CP,作者不知道斗罗大陆的力量体系,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瞎写,还请见谅!!!)
  • 半颜神医之独倾君心

    半颜神医之独倾君心

    她本该对他清心寡欲,却痴心狂恋,一心只想做他的妻子。他弃她流落江湖,却不想让她身陷险境。一场阴差阳错,让她避世而居,也让他苦苦追寻。五年后,他成了人人敬仰的半颜神医,而她则成了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的陋颜丑女。她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她会隔着面纱,看他将那个酷似自己的女子拥入怀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成长不烦恼:亲子间的“互动”(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成长不烦恼:亲子间的“互动”(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来自哪里?家长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沟通方式?孩子的成长环境?家长如何面对自己的孩子?如何跟孩子沟通?让我们通过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案例来了解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成长不烦恼专栏,通过个案给大家展现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多的心理学帮助。
  • 醉月山中有缘人

    醉月山中有缘人

    一个奇幻少女从15岁离家隐居在醉月山中,又有兰清法师的帮助自己开了忘忧阁,又有上天的仙人委托让她为天下解忧。从此她为天下解忧,却无人为她解忧……一坛酒,一抖剑一双妙手画轮月一句“此画只给有缘人”凤凰为伙,狼为伴,生生世世只为有缘人……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遂出轮回

    遂出轮回

    “倘若双子计划影响到你的未来,我会挺身而出,不惜代价让你回归人生正轨。我希望你能将这一切当作一场梦,因为真相往往很沉重,亦如我并非人生导师,而是个无可救药的混蛋。”
  • 很久以前的她

    很久以前的她

    和青梅竹马的妹子陈馨仪分别十几年后,李一铭在一场婚礼上和老朋友们相聚,交谈中,大家竟然忘记了陈馨仪这个人。接着,李一铭发现周围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有陈馨仪这个人存在过,陈馨仪就这样从大家的记忆里消失了。这让他陷入困惑,他决心要证明陈馨仪的存在。于是,一个充满童真奇幻的爱情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 蓝色奇迹联盟

    蓝色奇迹联盟

    小小星球竟有震撼次元的,打破平衡的奇迹力量,让我们见证这小小星球的奇迹……
  • 神怖行

    神怖行

    地球爆炸了,天道带着他家小姨子跑路了~……地球炸了,濒临破碎的天道寻得机缘超脱为生灵,带着顾小山来到另一个世界,却发现这个世界,也在遭受着与地球同样的命运…………又是百无聊赖的一天,听说镇南头来了个戏班,里面有个戏子长得十分漂亮,可惜是男的。镇北头宜春院来了个新花旦,据说长得那叫一个绝色,可惜人只卖艺不卖身。顾小山躺在椅子上,听着下人的讨论声,眯着眼笑了笑,阳光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