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485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我翻译叶芝的缘起在别处已有所交代,兹不赘言。迄今为止,不算散见于各种书刊和网络的零星发表和转载乃至盗版外,计出版《叶芝抒情诗全集》(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1996年。译诗374首)、《叶慈诗选》(英汉对照,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2001年。自选译诗169首)、《叶芝诗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修订译诗374首)、《叶芝诗精选》(英汉对照,华文出版社,2005年。他人代选译诗43首)、《叶芝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自选译诗321首;剧本1部;短篇小说2篇;散文1篇)、《叶芝抒情诗选》(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自选译诗199首,包括新增译诗4首)、《叶芝诗选》(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年,自选译诗146首)、《叶芝诗选》(英汉对照,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年。自选译诗157首)等八种译著。其中,华文版《叶芝诗精选》是由书商策划并选编的,内容未经我过目,所选篇什既不代表叶芝创作,也不代表拙译作的精华;时代文艺版《叶芝诗选》的责任编辑极不负责,我仔细校改过的校样返回后,竟完全未用,而是用错误百出的第一次排版直接付印了,听说同系列(外国经典诗歌珍藏丛书)其它诗选也是同样遭遇。

凡我经手的,每次再版,我都要对照原文逐首逐字修改译文。越是流行的篇什修改的次数就越多,远多于再版的次数。我曾半开玩笑地对学生说:叶芝人称“自我批评家”,对诗艺精益求精,几乎每首诗都是改了又改,直至一字不易的完美。能给别人改稿的是编辑,能给自己改稿的才是大师。我只是努力向大师看齐,译(艺)无止境,我的译文迄今为止还没有完全令我自己满意。你们要学文学翻译,只需把拙译的新旧各版拿来对照着原文来比对研读,肯定会有所得。不传之秘即在其中矣,唯有心者得之。不过,在研读之前,如果自己也先试译一遍,效果会更好。我不怕献丑,只当是现身说法,为翻译事业做牺牲吧。

此次增订,除《叶芝抒情诗全集》原有的374首译诗又修改一过外,还新译了叶芝生前未发表过的早期诗作38首,加上选自评论小册子《在锅炉上》中的3首诗,共得译诗415首。本书虽仍未囊括叶芝所有诗作,但仍是现有收录篇什最多的汉译叶芝诗集了。

学界一般认为,叶芝早期诗艺主要受英国诗人埃德蒙·斯宾塞和珀西·比舍·雪莱的影响,但在他正式发表的作品中却难觅例证。他的第一本诗集《乌辛漫游记及其它》(1889)主要是写爱尔兰题材的,只有部分涉及古印度和古希腊题材。诚如他在1925年所说:“许多诗,当然是那些关于印度或牧人和牧神题材的诗,肯定作于我二十岁以前,因为从我在那个年纪开始写《乌辛漫游记》那一刻起,我相信,我的题材就变成爱尔兰的了。”

1995年,斯克里布纳图书出版了乔治·伯恩斯坦整理编辑的《月下:威廉·巴特勒·叶芝未发表的早期诗》一书,收录叶芝作于十九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的诗作三十八首。这些叶芝生前因种种原因秘不发表的诗稿印证了学界的看法,其中有不少作品的确有模仿斯宾塞和雪莱等前人的明显痕迹,大多抒写遥想神仙英雄骑士淑女之类的思古幽情,但也有不少作品已开始表现爱尔兰和诗人私生活题材了。

少年学艺阶段不免模仿借鉴。叶芝还喜欢改写来自盖尔语或其他语种的作品译文,有时甚至难免剿袭之嫌而为人诟病。《静静的在达吉斯坦河谷》一诗即据俄国诗人米哈伊尔·莱蒙托夫的《梦》改写而成,较诸原诗,内容和措辞几无二致。《泉水中一个灵魂》显示了斯宾塞的影响,叙事诗《罗兰爵士》则从题材到形式都亦步亦趋追摹斯宾塞。《乌辛漫游记及其它》出版后,叶芝曾寄给前辈英国诗人威廉·莫里斯一本。莫里斯以写欧洲古典神话和中古英雄题材的叙事诗见长,见了他说:“你写我这一类的诗。”于是乎对他大加奖勉,并答应为他写书评。《流寇的婚礼》也是这类叙事诗之一,只不过场景设在了十七世纪的爱尔兰,反映了叶芝在1885年结识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领袖约翰·欧李尔利之后的题材转向;写法则采用主人公对女友说话的戏剧独白形式,较以第三人称视点叙事的《罗兰爵士》更具抒情性。《你懂的我的歌》、《灰发老人》、《谷地》、《狂风吹打的碉楼》也都是以爱尔兰为场景的富有幻想色彩的小品。《居普良》、《日出》、《潘》则仍有古希腊的典故或意象或题材残留。叶芝一贯反对在诗中采用现代工业意象,也许因此之故而获评“无须是现代主义者而最现代”。《遮面的话音与黑暗的发问》中的有轨电车可以说是叶芝诗中绝无仅有的现代写实形象,诗人生前未公开发表此诗也许就是因为其风格异乎寻常吧。《路径》和《有关前世的梦》无疑是写给叶芝的单恋对象茉德·冈的。《路径》的结尾两行与收入诗集《苇间风》(1899)的《他冀求天锦》一诗的最后两行不无相似之处,甚至二诗的整体构思亦属雷同,后者应该是基于前者的改作或重作。《有关前世的梦》含有纪实成分,颇涉隐私,不免令人联想到叶芝在晚期诗作《他的记忆》(1926)中类似地珍藏的私房话。此诗的末行则可以为其另一首差不多作于同时的名诗《在你年老时》(1891)的末尾两行半作注脚,比较而言更清晰地勾画了“头戴繁星冠”的爱神丘比特形象,并点明无缘之人不受爱神眷顾的寓义。

叶芝晚年自称:“我们是最后的浪漫主义者——曾选用/传统的圣洁和美好、诗人名之为/人民之书中所写的一切内容、/最能祝福人类心灵或升级/诗作的一切作为主题正宗”(《库勒和巴利里,1931》),这些早期诗作就是最好的证据。

浏览网页时,偶然看到读者评论另一种拙译说:原作者的语言是海,译者的语言只是池塘,不禁哑然失笑。这是说,译者比原作者的词汇量差远了吗?诚然,这可能是事实,但量化就是决定优劣的惟一标准吗?在实际语篇中,两种不同语言的词汇量是不好相比的。从理论上讲,除非译者大量省略、合并,把近似的表达都译成同样,逐字对译的译文和原文的词汇量应该是大致相当的。我猜想,他(她)的意思更可能是说,原文的文体华丽繁复,而译文的文体朴拙单纯吧?实际上,我在翻译的时候,心中总是为读者着想的,生怕用词太生僻,太文雅,不合时宜,读者看不懂。可现在有一种不正之风,推崇绮靡、生僻甚至怪异词藻。例如今年高考,据说又有一位考生用文言文写作文得了高分,其用词之艰涩生僻令阅卷老师都汗颜拜服。实际上,在韩愈提倡“惟陈言之务去”的古文运动之后,古人也不会写那样佶屈聱牙的伪汉赋风或尚书体了;即便有,也不能算是好文章。我大学三年级初译叶芝,杨周翰先生评曰:“太文雅”;赵萝蕤先生指点曰:“要直译”。可见,掉书袋、弄词藻、尚文雅、喜意译是初学者易犯的毛病,而初学者还自以为是优点呢。

最近,诗歌翻译杂志《光年》编辑提问:作为译者,有何经验和体悟可以分享?我简答如下:

学国画,除书法基础外,先学工笔,后学写意是正途,否则易失之狂野粗陋。学译亦然,应先求精确,以直译为主,熟练后自会变通。以意译为主,不是初学,就是外语不够好,否则就是狂妄。

我常说,翻译没什么诀窍,只要两种语言都好,都达到熟悉各种文体,能自由创作的水平即可,那么翻译只是换一种说法而已;

不能全程使用纯原文词典(科技术语除外)做翻译,说明翻译水平还不够高;用纯原文词典翻译才是真正的翻译;借助源语——译语词典的翻译一半功劳应归于词典编纂者;

喜用华丽词藻、成语、熟语、生僻语、陈腔滥调的文学用语,甚至生造词语,都是初学者的表现;

译后最好放一段时间再看,不要急于拿出去发表。人说翻译是遗憾的艺术。我早年发表太快,后来译著一有机会再版就修改,改无止境。自己能修改自己的译作,是翻译水平提高的标志,创作也是同样;

我对译诗的要求是:不增一字,不减一字,不错一字,字字有着落;

译者如演员,好的译者应该是性格演员,千人千面;坏的译者是本色演员,千人一面。译者应隐身在译作后面,而不应突出到译作前面。曾见有译者把莎士比亚也译成现代自由诗模样,这就近于埃兹拉·庞德所为了;

译者凭借译作说话,犹如创作者凭借原作说话。然而,文学评论者可以不懂创作,翻译评论者却不可不会翻译,否则难以令人信服。然而,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弄不好会得罪人,甚至引火烧身。也许最好的评论是提供自己的译文。

以上体悟,自己也并非时时处处都做得到,做得好,只因自己是过来人,愿与从译(艺)同道共勉而已。总之一句话:宁拙勿巧。

我已故的武术老师常说: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就翻译而言,我更多是个实践者,而不是研究者。我做过,错过,改过。

傅浩

2017年6月30日

同类推荐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左拉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左拉

    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往昔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它将帮助青年朋友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学的素养。
  • 思想钝刀

    思想钝刀

    这是一部思想文化类散文随笔集,全书包括《每代人,都有十年好时光》《如果你真的花痴》《偶像的早晨》和《书架上的自我》四部分,主要记叙了作者对当代生活和文化热点的客观看法,以及个人阅读心得等内容。表达了自己热爱生活、品味生活的积极态度。
  • 谛听生命的呢喃

    谛听生命的呢喃

    小时候,我很讨厌雨。每次下雨的时候,雨水总是打湿了我的脸,淋湿了我的全身,淋湿了我的书包,淋湿了我的梦。一见到下雨,我就心烦;一见到下雨,我就感到苦闷、彷徨,甚至无奈。长大后,在饱读诗书、走遍天涯海角、历尽沧桑之后,我便觉得,看雨别有一番情趣,听雨更是一种享受。
  • 半九别集

    半九别集

    年逾八旬,作者已很少写作;偶有所思,大抵都给塞在电脑里,不但很少送出去发表,甚至后来在记忆里也找不着了。何方手勤,竟将他们一一收罗出来,连同已经发表而未入几篇,竟达十余万字,这是出乎作者的意表的。进而将它们分成几类,虽然脱离写作的实际时序,失去参差错落的原生态,却便于有心读者按照体裁标准加以指谬,也不是不可以。题以“别集”。这部散文随笔集分为五个篇目,内容丰富,信息密度大,以当今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为大背景,忆人、忆事、著述、编译等诸多方面的回顾与感悟,表达了作者的历史文化观念和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怀。语言清新流畅,自成风格,可读性强。
  • 我们把守护忘记了

    我们把守护忘记了

    这是一部纪实作品。作者生活在一个有患病父母的家庭,个人的事业已无暇顾及,生活的重心是如何照顾二老的生活的起居及看病养护。病中的父亲不通情理,无端的猜忌怀疑,夫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全家人的生活都处于极不正常的状态……作者对自己几年来的亲身经历进行了追述,巨细无遗,尽情倾诉,展示了一种真切而又复杂的情感体验。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相爱亦相虐

    相爱亦相虐

    为什么相爱的人总要经历磨难,最终却仍不能在一起?相爱却为何只能相伤?
  • 豪门家的千金怪女孩

    豪门家的千金怪女孩

    一个怪怪的女孩儿总是喜欢穿上男生的装束戴上男生的假发。叶冰幽若,冰冷的他没有一个人能够搅动她的心,但是除了一个人陈曦名城。陈曦名城一个妖媚的男人。有一天不小心闯进了叶冰幽若的卧室………………
  • 危险系数

    危险系数

    前房东回到他的房间,对新房东说:帮我一个忙行不?新房东问:你是谁啊?前房东说:其实,我是一个鬼,就惨死在这个房间里!新房东:卧槽......
  • 玄天九鉴

    玄天九鉴

    残酷的异世界,风起云涌弱者终将沦为肉食这是一片只有强者才有资格说话的土地他萧河生于杀戮,又在杀戮中度过一生,最终湮灭于杀戮今生,他要用手中长剑,斩去一切阻挡为自己,而活!
  • 绝版机甲

    绝版机甲

    宇宙以科技为主,光速不是最快的,星空穿梭变得十分简单;如果人类不喜欢自己的身体可以换一个头,人脑也可以转换成复杂的芯片,甚至可以永生。至于机甲人,远远超出你的想象,炸成灰都能重生……
  • 离婚预警

    离婚预警

    从校服到婚纱,穆锦和唐野在结婚5年后即将宣布散场两人明明都深爱着对方,却又都各自坚守阵地,不愿退一步。离婚协议书的签署给他们敲了个警钟,为挽救这段婚姻,他们都在慢慢改变,变成对方喜欢的样子。唐野为了追回穆锦,制造了各种见面的机会,学了“好男人的108式”,两人尽管分居,但还是天天见。穆锦每天被他撩的熟背玉女心经。她问他:“你以前不是这样的啊”唐野摊了摊手,随后将她搂进怀里“因为想和你谈场甜甜的恋爱“哎,你知道唐氏的那个唐野吗”“就前几天来公司的对吗,帅惨了,那腿那脸,太欲了”“我可!”“不是说被家里的夫人管得严吗,最晚十点必须回家”“可惜了,娶了一个泼辣的妻子”作为泼辣妻子本妻的穆锦“.……?”明明是他自己每天都早早地回来,美名其曰“给老婆做饭”,可到家第一件事哪一次不是先搂着她腻一会。前冷酷狂拽总裁后温柔软萌小可爱X前爱要面子女主管后活泼可人妻
  • 当年的你还在吗

    当年的你还在吗

    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认真对待生活?(?^o^?)?
  • 始于武侠世界

    始于武侠世界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鸿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刀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 旧约流年

    旧约流年

    生活就是如此奇妙,只有逝去了你才会觉得它美好。每个人心中都有许多故事,但是却把自己定义为配角,殊不知,在别人的故事里,你也同样是主角。一本回忆录,记载了我们从高中相遇到相知的种种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