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3700000009

第9章 新文学的繁荣——中国现代文学(一)

313.新文学的起点——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地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314.五四运动的先导——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1919年“五四”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315.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

《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至1922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以及鲁迅轮流编辑。自1918年后,该刊物改为同人刊物,不接受来稿。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俄国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又成为宣传共产主义的刊物之一,后期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宣传刊物。

316.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由著名学者胡适1917年发表。1916年底,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将其《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稿寄给了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发表在第2卷第5期上。接着,陈独秀在下一期刊出了自己撰写的《文学革命论》进行声援。翌年,1918年5月,鲁迅又在该刊第4卷第5期发表了《狂人日记》。于是,中国现代文学迈出了艰辛的第一步。

317.现代中国文学革命的开端——《文学革命论》

《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作者陈独秀,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318.“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是“五四”文学革命中有关文学内容改革的一个主张和口号,提出者是周作人。在1918年12月15日印行的《新青年》杂志第5卷第6期上发表的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中,最早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有关“人的文学”这一理论主张。文章说:“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的非人的文学。”周作人提倡的“人的文学”主张,把人性看成是兽性与神性的结合,用“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解释人道主义思想,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文学思想的范畴;但它所包含的反对旧道德、反对束缚人性发展的封建旧文学的内容,在当时反封建的思想潮流中,具有进步意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19.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文学研究会简章》),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文学研究会不但是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而且因其成员多、影响大,在流派发展上具有鲜明突出的特色,成为新文学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学社团。它的发起者与参加者后来有许多成为对中国新文学运动有卓越贡献的人物。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发起人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后来陆续发展的会员有谢婉莹(冰心)、黄庐隐、朱自清、王鲁彦、夏丏尊、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共达170余人。成立时发表有《文学研究会宣言》及《文学研究会简章》,会址设在北京。

320.为艺术而艺术——创造社

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6月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创造社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的一支生力军,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

321.以诗歌为主要成就的社团——新月社

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前期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期创办《新月》月刊、《诗刊》周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闻一多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辞藻,建立了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的新格律诗理论,即“三美理论”。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322.泼辣幽默,讽刺强烈——语丝社

语丝社,现代文学社团,因编辑出版《语丝》周刊得名,他们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一般指刊物的编辑者及主要撰稿人而言。该刊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创刊,由孙伏园、周作人先后主编。主要撰稿人有鲁迅、周作人、川岛、刘半农、章衣萍、林语堂、钱玄同、江绍原等。《语丝》周刊以发表杂感、短评、随笔为主,兼及其他形式的文艺创作和有关社会、历史的研究文章。其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

323.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浅草社

浅草社,现代文学社团,1922年春在上海成立。鲁迅评价它“确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其社发表的多为揭露黑暗,追求光明美好新生活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进步倾向。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1925年初,发起人林如稷出国,该社活动便随之停止。

324.对外国文学的钟情——沉钟社

沉钟社,1922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创办《浅草》季刊,并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中出过《文艺旬刊》,其骨干成员又于1929年秋组成沉钟社,办有《沉钟》周刊、半月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方面则有冯至的诗歌,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的小说,多抒写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于感伤色彩。

325.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周作人

周作人,浙江绍兴人。“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

326.郑振铎

郑振铎,字西谛,笔名宾芬、郭源新,福建长乐人。1917年考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曾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与沈雁冰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世界文库》等。主要著作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俄国文学史略》、《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中国历史参考图谱》等。

327.清新老到,周密流畅——《呐喊》

《呐喊》,鲁迅小说集。收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十四篇小说。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328.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329.新文化阵营分化的产物——《彷徨》

《彷徨》,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像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便是题名《彷徨》的来由。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30.散文小说集——《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而写就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他在不同时期所写的8篇作品。这些作品的语言秉承鲁迅先生的一贯文风,幽默风趣,婉而多讽。故事的内容虽来源于历史,但只是用了一点因由,经作者随意点染,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副绝妙奇趣的画卷。鲁迅的《故事新编》,除“序言”外,共收《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8篇。主要以神话为题材,故事有趣,想象丰富,是鲁迅作品中仅有的以远古为背景创作的小说。

331.散文诗集——《野草》

《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

332.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原总题目为《旧事重提》。这10篇作品,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朝花夕拾》堪称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作品以清新朴实、亲切感人的语言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机地糅合为一体,我们可以从中充分感受到作者如诗情画意般的优美笔调,触摸到作者童年记忆中那童稚般的心灵颤动,以及历经艰辛的青春心态。

333.“一部开山的创作”——《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被誉为“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谨严”(胡适《白话文学史》),是本世纪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著作。

334.对国民性的批判——《阿Q正传》

《阿Q正传》最初发表于《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鲁迅在谈到这篇小说的写作动机时曾经说过,主要是为了揭示“国人的灵魂”。(《阿Q正传·英文版序》)鲁迅在这篇小说中表现了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对阿Q表现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阿Q正传》通过阿Q和他周围人的冷漠形象地揭示了中国农民的麻木和不觉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也折射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致命弱点。

335.“任心闲谈”的“漫笔式”的写法——“闲话风”

“闲话风”主要指那种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那种“任心闲谈”的“漫笔式”的写法。“闲话”也称漫笔,不仅指题材“漫”无边际,而且是行文结构上,兴之所至的随意性,是对鲁迅《朝花夕拾》风格的概括,是对“五四”时期“布道式”散文的否定与超越。

336.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学衡派

学衡派,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1922年1月创刊《学衡》杂志,标志着该派的诞生。代表人物为当时南京东南大学的教授胡先骕、梅光迪、吴宓等人,他们反对新文学运动,鼓吹文言优于白话,诬蔑白话“以叙说高深之理想,最难剀切简明”,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

337.宣传复古思想的阵地——甲寅派

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338.探问人生的终极——“问题小说”

所谓“问题小说”是指“五四”以后的几年间(1919~1925)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或题材热,是指那些反映政治、道德、教育、婚姻、恋爱等人生问题的小说。问题小说在1919年上半年《新潮》作家的创作中已露端倪,1919年下半年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小说发表后,开始形成风气,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后推向高潮。“问题小说”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问题小说”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

339.北京大学第一个学生社团——新潮社

新潮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社团。20世纪初,一些学者怀着挽救“国粹”的想法掀起了“整理国故”运动。1919年初,在这一影响下,在北京大学校园里,成立了相互对立的两大阵营“新潮社”和“国故社”。“新潮社”以《新青年》为阵地,提倡民主与科学,旨在为中国新文明的建设打下基础。新潮社是一个学生社团,其圈中人主要是文学、哲学两门的学生。

340.“爱的哲学”——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早期的散文作品张扬“爱的哲学”,大胆抒写个性,擅长营造柔美、空灵的意境,这部分作品都收于《往事》、《寄小读者》等集子。《往事》中的散文多为回忆性作品;《寄小读者》用书信体形式向少年读者报道自己身处国外的生活和心态。这两部集子的共同之处是,大多通过对过去和当前的景物描写,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思,表达对自然、母爱的赞美,所以这些作品实为抒情散文,笔调轻盈、文字隽丽、感情细腻,既发挥了白话文流畅的特点,又兼有文言文凝练简洁之长。1949年后,她著有散文集《小橘灯》、《拾穗小札》、《三寄小读者》等。在这些作品中,《小橘灯》、《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樱花和友谊》较有代表性。她的这些创作依然保持了一贯的清新隽丽的艺术风格,但没有了过去的迷茫和淡淡的惆怅,代之出现的是明朗、乐观的情调。

341.“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斯人独憔悴》

《斯人独憔悴》,冰心著,1919年发表。小说写南京学堂学生代表颖铭、颖石兄弟俩参加请愿斗争,身为军阀政府官僚的父亲停止了他们的学业,将他们关在家中。后兄弟俩当了办事员,在苦闷中低吟“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诗句。这部作品形象地描绘了革命处于低潮时青年人的心态变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342.“爱与恨的焦灼”——《超人》

《超人》,冰心1921年发表的作品,提出了“人生究竟是什么?支配人生的,是‘爱’呢,还是‘憎’?”这样一个许多青年需要面对的命题。主人公何彬是“五四”初期千百万爱国青年其中的一位,“五四”落潮后,他的思想和性格发生变化,从“热”到“冷”,悲观颓唐,受了尼采思想影响,信奉“恨”的处世哲学。这是当时国难深重、政治腐败的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使然。从表面上看,何彬那独来独往的举止,颇像超人的行径。从整体来看,何彬的超人的行径,不过是一时的心灵的扭曲。后来,他被童心和母爱感化了,认识到“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于是“十几年来隐藏起来的神情复活了,呈露在何彬的脸上”。《超人》反对玩世不恭的消极态度,主张保持生活热情和乐观精神,打动了“五四”落潮时期千万个青年人的心,给他们以关怀和温暖,其用意是有积极意义的。

343.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王统照

王统照,字剑三,现代作家,山东诸城人。1924年毕业于中国大学英文系,1918年创办《曙光》。1921年与郑振铎、沈雁冰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山雨》、《春花》、《一叶》,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华亭鹤》,有《王统照文集》(六卷)。

344.“山雨欲来风满楼”——《山雨》

《山雨》,是王统照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山东现代小说的压卷之作,该小说在文学史、文化史、思想史上的价值和意义都值得重视。现实主义的力作《山雨》标志着王统照从早期的象征趋向写实的重大转变。《山雨》展现的广阔生活画面正是当时中国现实“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象征,写实与象征较为融洽地结合在了一起。

345.冷峻而朴实、淡泊而隽永——叶绍钧

叶绍钧,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匋、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江苏省苏州人。1921年叶绍钧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其小说代表着这一宗旨的艺术成就。他的小说结构浑凝而匀称,紧密而舒畅,讲究谋篇布局,注意章法,尤重结尾。语言朴实凝练,明晰纯净,生动流畅,富有较强的表现力,因而形成了冷峻而朴实、严谨而自然、淡泊而隽永的艺术风格。有短篇小说集《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等,此外还有《在民间》、《抗争》、《夜》、《某城纪事》、《多收了三五斗》、《一篇宣言》、《英文教授》、《潘先生在难中》等。

346.对小资产阶级分子的灰暗生活的讽刺——《潘先生在难中》

《潘先生在难中》是叶圣陶早期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从小说写作的时间及其内容看,所反映的背景是发生于当年9月的江浙战争。这篇小说对于军阀战争所制造的骚乱和灾祸是有所反映的,作者对于战争制造者的罪行的揭露与指斥也是鲜明的。不过战争的骚乱仅仅被作为故事的背景加以揭示,作品的着眼点主要是描写在这骚乱背景之中的主人公的心理言行,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从而来对现实社会,尤其是对小资产阶级分子的灰暗生活进行讽刺。

347.知识分子的动摇与坚守——《倪焕之》

《倪焕之》,长篇小说,叶圣陶著。写于1928年11月。主人公倪焕之中学毕业后到乡村高等小学任教,他满怀救国救民的理想,希望通过教育拯救社会。经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追求教育改良转变为走向革命。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他陷入悲观失望之中,对前途失去了信心,终于在郁愤中死去。作品反映了在动荡的年代里一大批小知识分子的心境,书中还塑造了金佩璋、蒋冰如、王乐山、金树伯等不同性格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348.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乡土小说”

所谓“乡土小说”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的乡愁。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349.对浙东农村社会生活的展现——王鲁彦

王鲁彦,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乡土小说家。20年代初曾在北京大学旁听鲁迅的《中国小说史》课程,大受裨益,开始创作时遂用笔名“鲁彦”以表达对鲁迅的仰慕之情。王鲁彦的小说主要是短篇,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等,30年代写有长篇小说《野火》(《愤怒的乡村》)、《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顶下》、《河边》、《伤兵旅馆》和《我们的喇叭》等。

350.一曲母爱的挽歌——《菊英的出嫁》

《菊英的出嫁》是王鲁彦《柚子》小说集中的一篇佳作。他以绵密的笔致展示了浙东农村特异的冥婚习俗。菊英是一个只有8岁阳寿的女孩,在她病逝十年之后,其母理所当然地认为她已到适婚年龄,于是顺理成章地为她订了一门阴亲并倾其所有,预备了丰厚的嫁妆,然后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将她“嫁”了出去,把菊英的棺材由青色的轿子抬到男方家。冥婚制度透现出愚昧落后的原始信仰,即以为人死后依然成长并且灵魂不灭,那铺排的煞有介事的程序在令人咋舌之余难免显得荒唐可笑。然而小说有关这一事件的始末通过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的意识之流渐次溢出,浸盈着浓厚的无依无托的母爱,对落后意识与习俗的批判与讽意由此淡化于一个母亲对早夭女儿彻骨的哀思之中。《菊英的出嫁》是一曲母爱的挽歌。

351.含蓄蕴藉,诙谐隽妙——彭家煌

彭家煌,湖南湘阴人,现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富有喜剧色彩,含蓄蕴藉,诙谐隽妙,既写具有浓重湖南乡土气息的农村生活,也用细腻而带有嘲讽的笔法写市民和知识分子,其成就不亚于叶绍钧和张天翼。其乡土小说,比20年代一般乡土作家更为活泼有趣,也更加深刻圆熟。

352.笔调简练、朴实粗犷——台静农

台静农,现代小说家。1925年夏,鲁迅发起成立未名社,台静农为社员。台静农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兼写诗歌、散文,多载《莽原》半月刊、《未名》半月刊等刊物。后集为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分别于1928年、1930年由未名社出版,均为《未名新集》之一。另外编有《关于鲁迅及其著作》一册,内收有关《呐喊》的评论和鲁迅访问记等文章共14篇,1926年7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为最早的鲁迅研究资料专集。《地之子》共收小说14篇,显示了作者善于从民间取材,通过日常生活和平凡事件揭露社会黑暗的特点。笔调简练、朴实而略带粗犷,格局不大,但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353.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怂恿》

《怂恿》,中篇小说,作者彭家煌,发表于20年代中期的上海一家杂志。小说描写农民政屏夫妇被财主冯郁益贱价买去两头猪,与冯家有仇的恶棍牛七怂恿政屏夫妇上吊闹事,在冯、牛两家的操纵下,经过一场恶斗之后,二娘子在精神和肉体上,饱受凌辱,几乎丧生,最后还遭到牛七一阵唾骂。彭家煌被鲁迅自豪地称为“是我们这边的作家”,《怂恿》被茅盾称为“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

354.对浙江人情世态的描绘——许钦文

许钦文,原名许绳尧,生于浙江山阴。1922年发表第一篇作品短篇小说《晕》,此后经常在《晨报》副刊发表小说和杂文,受到鲁迅的扶植与指导。1926年由鲁迅选校、资助的短篇小说集《故乡》出版,描写的多是浙江家乡的人情世故,颇受好评,鲁迅先生将其列入“乡土作家”之列。1927年离开北京到杭州,抗战爆发辗转福建各地,胜利后复回杭州,前后20余年,一面教书,一面写作。

355.卓越的短篇小说家——蹇先艾

蹇先艾,笔名罗辉、赵休宁、陈艾利、蔼生等。蹇先艾的短篇小说集有《朝雾》、《一位英雄》、《酒家》、《还乡集》、《踌躇集》、《乡间的悲剧》、《盐的故事》、《幸福》、《倔强的女人》,散文集有《城下集》、《离散集》、《乡谈集》、《新芽集》、《苗岭集》,约350万字,新诗近70首。

356.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自叙传小说

自叙传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使自叙传小说成为一种潮流。作品中以第一人称写“我”,即叙述者自己,最常用的手法是直抒胸臆,即在表现自我主人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情景时,以充满激烈情绪的笔调去描写,在事件的叙述中作坦率的自我解剖。

357.“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郁达夫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郁达夫一生著述宏富,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采石矶》、《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真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

358.“一个病的青年忧郁症的解剖”——《沉沦》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收录在同名小说集《沉沦》里。小说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遭遇,通过“一个病的青年忧郁症的解剖”,揭示主人公内心灵与肉、伦理与情感、本我与超我的矛盾冲突。与郁达夫其他的小说作品一样,《沉沦》是一篇“注重内心纷争苦闷”的现代抒情小说,也叫“自我小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359.对下层抗争者的歌颂——《春风沉醉的晚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23年7月。当时,作者受到革命形势的影响,已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因此,他的目光也开始从先前较多地注视知识分子狭小的圈子,转移到更广大的劳动人民。在作品中,他开始有意识地表现下层劳动者,描绘他们的苦难,表现他们的抗争,歌颂他们的品德,揭示他们不幸遭遇的根源。

360.淦女士——冯沅君

冯沅君,原名恭兰、淑兰,笔名淦女士、沅君等,河南省唐河县人,是我国近现代一位颇有成就和影响的女作家、教育家、文学史家。1922年创作了《隔绝》、《隔绝之后》、《慈母》、《旅行》等小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卷箷》。从1922年到1929年,历时7年,冯沅君给后人留下三个短篇小说集——《卷箷》、《春痕》、《劫灰》。她的作品大胆写出了当时女性渴望挣脱旧礼教束缚的爱情心理,表达了“五四”运动前后,新女性对封建礼教的激愤和反抗,对个性解放的新文化觉醒。冯沅君是与冰心、庐隐、凌叔华等齐名的“五四”运动以后的第一代新文学女作家。鲁迅对冯沅君的“大胆、敢言”创作风格给予肯定和赞誉。

361.简洁奇僻,自居一格——废名

废名,字蕴仲,笔名废名,湖北黄梅人。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进入本科英文系。这时开始写小说,多发表在《努力周报》、《浅草》及《语丝》上,并加入语丝社。初期小说结集为《竹林的故事》,于1925年出版。1926年起以“废名”作笔名发表作品,1930年与周作人等创办文艺刊物《骆驼草》,同时为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写稿,创作颇丰。他的小说形同散文,简洁奇僻,自居一格。废名在文体建构、叙事方式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索,构成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重要资源之一。废名文学创作的探索性、实验性、前卫意识及个性化色彩,在文学史上无疑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362.“落花生”——许地山

许地山,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许地山于192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命命鸟》,接着又发表了前期代表作小说《缀网劳蛛》和具有朴实淳厚风格的散文名篇《落花生》。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情节奇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南国风味和异域情调。他虽在执著地探索人生的意义,却又表现出玄想成分和宗教色彩。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所写的小说,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群众切实的描写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春桃》和《铁鱼底鳃》便是这一倾向的代表作。他的创作并不丰硕,但在文坛上却独树一帜。

363.“十里洋场”的文学流派——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是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炮火轰开清朝闭关自守的大门,接踵而至的是租界的霸占,洋场的开辟,半封建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畸形生活,以乌烟瘴气、光怪陆离的容貌呈现于人们眼前,于是反映这种都市的作品也应运而生。鲁迅说:“有了上海的租界,——那时叫作‘洋场’……有些才子们便跑到上海来。”他们最初热衷的题材是言情小说,写才子和佳人“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上海文艺之一瞥》),并因此得名而成为鸳鸯蝴蝶派。这一派的早期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是用四六骈俪加上香艳诗词而成的哀情小说。

364.“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祖师”——《玉梨魂》

《玉梨魂》是一部哀情小说,它是鸳鸯蝴蝶派早期代表作家徐枕亚的成名作,也是这一流派成型时期最重要的奠基之作,被视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祖师”。作品叙述了清朝末年的一个爱情悲剧,据说融汇了作者的一段少年经历,因此写来格外哀怨动人:梨娘不幸早逝夫婿,儿子鹏郎从师于教馆先生何梦霞。随着时光的流逝,梨娘和梦霞互相倾慕,产生了感情。但身为寡妇的梨娘,不敢逾越礼教的束缚,强迫自己过着痛苦的守节生活。为了从感情与道德的冲突中摆脱出来,梨娘说服梦霞与自己的小姑崔筠倩订了婚约。然而何、崔两人并无感情,大家的痛苦有增无减。梨娘于是采取慢性自杀的方式,含恨而卒。临终留给小姑遗书一封,说明自戕身死的原因,并希望她的死能促使筠倩与梦霞成为眷属。筠倩虽感嫂子的良苦用心,但她明白了梦霞另有所爱,终百感交集,一病而亡。梦霞眼见两位女子为自己惨死,一腔孤愤,无处发泄,便东渡日本留学。次年,回国参加武昌起义,壮烈牺牲。

36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张恨水

张恨水,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早年任《皖江报》总编辑。1919年去北京,先后任《益世报》、《世界日报》等报编辑,并开始写章回小说。1929年发表《啼笑因缘》,颇有影响。抗日战争期间写了许多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建国后,主要工作是改编优秀的传统民间故事。一生致力于通俗文艺,创作《春明外史》、《金粉世界》、《八十一梦》等一百多种小说,大多是章回体,以传统形式描写现代社会人情世态,不少作品有一定社会意义。

366.鲁迅之后公认的革命文化界领袖——郭沫若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367.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女神》

《女神》,诗集,郭沫若著。收入1919年~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368.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尝试集》,现代诗集,胡适作。1920年出版,共三编。第一编大多是脱胎于旧诗词的作品,第二、三编在运用自由诗体和音韵节奏的改革等方面做了尝试,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作品或诅咒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旧礼教的虚伪,或表现个性解放和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劳工神圣。胡适无疑是第一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369.“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表达——湖畔诗人

湖畔诗人是指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他们于1921年左右开始写诗,1922年春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1922年4月出版诗合集《湖畔》,同年五月出版汪静之的个人诗集《惠的风》,1923年出版诗合集《春的诗歌》。所作诗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和友情、爱情的纯真。他们诗中的真纯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70.对封建礼教的巨大冲击——汪静之

汪静之,现代诗人,安徽绩溪人。1922年3月,与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等组织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团——湖畔诗社。汪静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他的作品有《蕙的风》、《耶苏的吩咐》、《翠黄及其夫的故事》、《鬻命》、《寂寞的国》、《人肉》、《父与子》、《作家的条件》、《诗歌的原理》、《李杜研究》、《爱国诗选》、《爱国文选》、《诗廿一首》,并发表过大量文章,其中诗集《蕙的风》1922年初版,在全国掀起巨大反响。鲁迅很赏识他的诗作,并对其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曾亲自为他修改作品,多次给他教诲和鼓励。《蕙的风》的内容对于当时封建礼教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它的出版,无疑是向旧社会道德投下了一颗猛烈无比的炸弹,在我国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文艺与道德的论战”。

371.左翼文化战线的重要领导人——冯雪峰

冯雪峰,原名福春,笔名雪峰、画室、洛阳等。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浙江义乌赤岸乡神坛村人。1921年加入文学团体晨光社,1922年与友人组成湖畔诗社。冯雪峰的主要著作有:诗集《湖畔》(与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合著)、《春的歌集》(与潘漠华、应修人合著)、《真实之歌》、《雪峰的诗》,杂文集《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跨的日子》。

372.形式活泼、格律清新——潘漠华

潘漠华,原名训,又名恺尧,笔名田言等。1920年开始文学创作。潘漠华曾参加组织晨光社和湖畔诗社。1922年,上海青年诗人应修人与潘漠华、汪静之、冯雪峰会晤杭州西湖,以“湖畔诗社”名义出版新诗全集《湖畔》,次年出第二辑《春的歌集》,两集收录潘漠华诗68首。1925年又出版小型文学月刊《支那二月》。他们被誉为“湖畔四诗人”,成了“五四”运动唤起的一代新人,并形成了“湖畔诗派”的风格。其中“潘漠华最是凄苦,不胜掩抑之致”地歌颂光明,揭露黑暗,能够大胆抒发青年人的感情与向往,曾得到鲁迅、朱自清的赞赏与支持。社会进步读者称赞他的诗作形式活泼、格律清新,充满生活气息,对新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373.中国早期现代诗歌创作崭露头角的人物——应修人

应修人,原名应麟德,字修士,乳名阿端,曾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等人一起创办“湖畔诗社”,是中国早期现代诗歌创作崭露头角的人物。主要作品有诗集《湖畔》、《春的歌集》。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有《应修人潘漠华选集》。

374.冯至

冯至,原名冯承植,1923年夏参加林如稷等在上海主办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浅草社停止活动,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另组“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出版的诗集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冯至诗选》等。其他作品有散文集《东欧杂记》、传记《杜甫传》、译作集《海涅诗选》、诗集《西郊集》、诗集《十年诗抄》、论文集《诗与遗产》,译有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375.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闻一多的诗具有极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调。早在清华学生时代所作的《李白之死》、《红荷之魂》等诗中,成功地运用中国传统的诗歌题材和形象词汇歌唱他心中的理想与爱情。留美时期写下的《太阳吟》、《洗衣歌》、《孤雁》、《忆菊》等名篇,表现了他对帝国主义“文明”的鄙视和对祖国的思念。回国初期的诗作《祈祷》、《爱国心》、《一句话》、《我是中国人》、《七子之歌》等,用炽热的情感,完整的意象,和谐的音律,表现了诗人的民族自豪感。《死水》时期的诗较之往昔之作题材更广泛,思想更深沉,进一步接触到了中国社会现实。《春光》、《荒村》等诗充满了对处于军阀混战中灾难深重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唁词——纪念三月十八日的惨剧》、《天安门》、《欺负着了》等诗则直接把笔锋指向了北洋军阀的暴行。在《发现》这首诗中,诗人面对着军阀混战、列强侵略、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现实感到困惑与不安,他“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但“总问不出消息”。闻一多的这些诗篇发展了屈原、杜甫创作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以及社会批判的性质。

376.潇洒空灵的个性与不受羁绊的才华和谐地统一——徐志摩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作。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他热烈追求“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他那活泼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及不受羁绊的才华和谐地统一,形成了徐志摩诗特有的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377.音调柔婉,风格清丽——朱湘

朱湘,现代著名诗人,新月派成员。1925年以后,自觉追求新诗音韵格律的整饬,曾于1926年参与闻一多、徐志摩创办的《晨报副刊·诗镌》的工作,提倡格律诗的运动,并发表“我的读诗会”广告,努力实践诗歌音乐美的主张。他的第二部诗集《草莽集》形式工整,音调柔婉,风格清丽,《摇篮歌》、《采莲曲》节奏清缓、动听,他的著名长诗《王娇》,注意融汇中国古代词曲及民间鼓书弹词的长处。这个诗集标志他诗歌创作的日趋成熟。朱湘出国前后的创作较多接受外国诗歌的影响,对西方多种诗体进行了尝试。其中《石门集》所收的70余首十四行体诗,被称为是他诗集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柳无忌《朱湘的十四行诗》)。

378.饶孟侃

饶孟侃,原名饶子离。诗人、外国文学研究家。新月派成员之一,曾任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交学院等教授。终年65岁。主要作品有:诗集《泥人集》,小说集《梧桐雨》、《兰姑娘的悲剧》,译著《巴黎的回音》等。

379.新月诗派代表诗人——孙大雨

孙大雨,原名孙铭传,原籍浙江诸暨县,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曾先后在美国达德穆文学院和耶鲁大学研究院学习英国文学,回国后历任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中央政治学校英语教授兼主任。192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自己的写照》、《精神与爱的女神》等。

380.刘梦苇

刘梦苇,原名刘国钧,湖南省安乡人,笔名有刘梦苇、梦苇等。刘梦苇是新月诗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他在新诗形式建设方面有过理论的创见和实践的尝试。他的诗歌题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爱情和革命。尽管他诗歌创作数量不多,但还是对中国新诗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381.“自我感觉的表现”——“纯诗”

“纯诗”,1926年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纯诗”这一概念,即“纯粹的诗歌”。穆木天所谓的“纯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主张“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二是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早期象征派诗人提出的“纯诗”概念,在其更深层面上,意味着一种诗歌观念的转化: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的“表达”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

382.象征派诗人的代表人物——穆木天

穆木天,原名穆敬熙,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象征派诗人的代表人物。1918年毕业于南开中学。曾赴日本留学,1926年又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1921年参加创造社,回国曾任中山大学、吉林省立大学教授,1931年在上海参加左联,负责左联诗歌组工作,并参与成立中国诗歌会。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旅心》、《流亡者之歌》、《新的旅途》等。

383.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

李金发,原名李淑良,笔名金发,广东梅县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动,被称之为“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1925年初,他应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邀请,回国执教,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并为《小说月报》、《新女性》撰稿。

384.中国象征诗派

1925年李金发的《微雨》出版,标志着象征诗派的诞生。其他象征派诗人有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前期新月派诗人于赓虞、邵洵美以及蓬子、石民等。象征诗派没有统一的社团组织,也没有共同刊物作为阵地,而是以艺术审美观点的近似,共同汇成一股象征派诗歌的创作潮流。

385.左翼文学的杰出代表——蒋光慈

蒋光慈,原名侠僧,笔名光赤,六安人。“五四”时期参加芜湖地区学生运动。民国十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从事文学活动,曾任上海大学教授。民国十六年与阿英、孟超等人组织“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新流》、《拓荒者》等文学杂志,宣传革命文学。著有诗集《新梦》、《哀中国》,小说《少年漂泊者》、《野祭》、《冲出重围的月亮》等。

386.浓厚的论战批判色彩——“随感录”作家群

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此后有诸多报刊仿效开设同类栏目,使杂文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成为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新青年》随感录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鲁迅是其中主要作家。“随感录”杂文大都是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必须联系当时特定的时代氛围来阅读。同时,应初步了解“随感录”对后起的“语丝”派等散文诸流派的影响。

387.“美文”的结晶——“言志派”散文

“言志派”散文是“美文”的结晶。周作人于《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中指出:“小品文则又在人的文学之尖端,是言志的散文,他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用了适宜的手法调理下来,所以是近代文学的一个潮头。”“言志派”借重评晚明小品来倡导言志文学,引发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晚明“言志派”散文小品热,对现代文学、现代文学学术特别是现代散文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388.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

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389.雍容恬静,幽默风趣——丰子恺

丰子恺,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丰子恺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给我的孩子们》,书籍《我的苦学经验》深受读者喜欢。他的儿子丰华瞻为父亲作传《丰子恺小传》。

390.“中国的伊利亚”——梁遇春

梁遇春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师从叶公超等名师。其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在26年人生中撰写多篇著作,被誉为“中国的伊利亚”。

391.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瞿秋白

瞿秋白,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代表作品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多余的话》。

392.适应现代文明的戏曲形式——文明新戏

话剧是西方的一种戏剧形式,19世纪末由在上海的西方侨民引入中国。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李叔同、欧阳予倩等人组织的春柳社被看作是最早的话剧团体。他们演出的这种不同于传统戏曲,而主要适应于现代文明需要的西方戏剧形式,被称为“文明新戏”或“文明戏”。1910年由任天知发起,有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参加的进化社是我国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他们以“知天派新剧”为旗号,创造了中国现代话剧早期的创作与演出模式:强调现场的宣传作用,强调演员的即兴表演。这种具有“街头剧”特点的“广场戏剧”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而衰落。1914年,现代话剧又出现了一个以现代大都市上海为中心、以职业化与商业化为特色的“甲寅中兴”,其中,以郑正秋导演的《恶家庭》为代表的家庭剧风行一时,并创造了文明新戏的最高票房纪录。也正是由于文明新戏的商业化倾向,过于迁就小市民的欣赏趣味,以及艺术上的粗糙和演员的堕落,终于失去了观众。

393.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

春柳社,中国戏剧团体。1906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建于日本东京。创始人李叔同、曾孝谷。先后加入者有欧阳予倩、吴我尊、马绛士、谢抗白、陆镜若等人。春柳社的戏剧活动可分为前期春柳和后期春柳两个时期。前期春柳社包括1907~1909年在日本东京的演出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两次演出,一次是1907年6月1、2日公演的《黑奴吁天录》,剧本按现代话剧分幕形式用口语写成,因而被欧阳予倩称之为“可以看作中国话剧第一个创作的剧本”。这次演出在东京引起轰动,其影响大于国内。另一次是1909年初夏演出的4幕话剧《热血》,这出戏无论在内容和运用话剧形式上,都获得中国留学生的好评。春柳社作为新剧初创时期自成一体的一大流派对于这一新兴剧种的形成、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394.非职业戏剧——爱美剧

“五四”文学革命开展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批判堕落的文明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在此基础上,一些戏剧家提出了“爱美”的口号(英文Amateur 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辛亥革命以后,欧阳予倩、洪深、顾仲彝等人创办了“戏剧协社”等业余剧团,时称“爱美剧”。那时候,这是最时尚的事,牵着年轻人的崇拜和狂热的心。而最能领风气之先的是那些在台上演出的演员。他们自己写剧本,改编别人的剧本,甚至编导客串角色,他们的乐趣首先是为了自己的爱好,喜欢的东西——倘若现实中还没有,或还不成熟,就去创造它完善它。

395.以“导演制”取代“明星制”——小剧场运动

中国的小剧场运动以“爱美剧”的形式进行艺术实验,建立起不同于文明新戏的话剧体制,其核心是以“导演制”取代“明星制”。小剧场运动对剧本创作的重视,培养了田汉、丁西林等著名的剧作家。胡适模仿易卜生的《娜拉》创作的《终身大事》是现代话剧最早的创作剧本。创造社的郭沫若和田汉都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以“诗人写剧”而著称的剧作家。其中田汉的处女作《梵峨嶙与蔷薇》与当时现代话剧多以悲剧和多幕剧为主的情况不同,丁西林则创作出了在艺术上十分成熟的独幕喜剧。被称为“独幕剧圣手”,代表作有《一只马蜂》、《酒后》等。

同类推荐
  • 名家经典散文选——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万事融笔端·叙事卷》《挥笔如传神·写人卷》《情动于心中·抒情卷》《情景两依依·情景卷》《滴水见阳光·哲理卷》《闲情说理趣·随笔卷》《提笔如出鞘·杂文卷》《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一书收入鲁迅先生1926年2月至11月间创作的散文10篇和小引1篇及后记1篇,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以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而动人地抒写了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朝花夕拾》艺术特色鲜明--爱憎分明;叙述与议论、回忆与感想、抒情与讽刺有机结合;流畅自然,亲切平易,“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

    这是两个人的传记和诗歌合集。此书记录了他们俩的主要诗歌作品和人生经历。两人分别是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著名电影《非诚勿扰》播出后,仓央嘉措的诗歌被人们重新拾起,并受到广大年轻人的狂热追捧。他是最令人尊敬的转世活佛,却深爱着一个平凡的姑娘。“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成为千古绝唱。而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另一个出身显赫,却向往平凡的词人——纳兰容若,也是文坛上闪亮的星星。被多少幽怨的才子佳人常挂口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是出自这位奇才之手。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青春呓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青春呓语

    收录了多位名家的散文佳作。他们或在菲菲细雨中孤自吟唱,或在浪漫的暮春时节做着一帘幽梦,他们对匆匆流逝的时间充满无奈与惋惜,他们对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怀着无限眷恋,他们遥想他乡的朋友,他们思念远方的双亲……他们的笔调或轻灵,或俏皮,或沉着,还或者富有哲理,无论如何,总有些油盐酱醋蕴含其中,让人几多回味,几多思索。
  • 马竹作品精选

    马竹作品精选

    《马竹作品精选》卷一“小说卷”精选马竹中短篇小说25篇,如《红尘三米》《芦苇花》《荷花赋》《竹枝词》《父亲不哭》等多部作品在《长江文艺》《芳草》等刊发表后,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北京文学》《小说精粹》《传奇文学选刊》等多家刊物转载并先后荣获多个文学大奖,社会影响广泛;卷二“散文卷”精选马竹散文随笔作品56篇,大多可谓美文,被较多读者形容为“下了猛药”的言情文字;卷三“诗歌卷”精选马竹诗歌作品30首,是从马竹开始文字生涯以来数百首诗篇中遴选而出;卷四“文论卷”包含思想随笔、文学理论、文艺理论、文学评论、影视评论共22篇,对热爱文学艺术的读者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有个老人独自在海上捕鱼,接连几个月没有收获,后来他钓到一条很大的旗鱼,跟它缠斗了两天两夜,用鱼枪把它刺死;但在返回的途中遇到鲨鱼的袭击,缺乏帮手和工具的老人虽然杀了几条鲨鱼,但旗鱼被其他鲨鱼吃光了,等他进港时,旗鱼只剩下一副骨头。《老人与海》出版后引发巨大轰动,海明威凭此作品荣获第54届诺贝尔文学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绝色双面杀手

    穿越绝色双面杀手

    苏蓓,警校刚毕业的校花,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出色的素质。而他——梁洛,麻省理工双学位硕士、国际级工程师,暗里还是特种兵顾问。一场“非一般”的意外,竟偶然穿越。几场血战后,苏蓓受伤失忆,沦为了王府干女儿,不得已下成了王妃。而梁洛,他只为苏蓓亲造武器,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为了苏蓓他流亡异国。……她与他,最后到底能否走到一起?硝烟的战场,黑暗的宫廷,他们又是如何逃过种种劫难呢?**********************************************************请收藏、跟踪《穿越绝色双面杀手》
  • 天地纵横录

    天地纵横录

    活着比死了更痛苦。少年醒来,看着四周,眼中有点惊讶,这就是地狱吗?可我为什能够感到痛,难道我没死,可为什么我没死,就剩下我一个人活着,这是为什么?
  • 猫爸爸的日记

    猫爸爸的日记

    这本书让你从新回到了童年,他的有趣,生动,会让你联想到更多的欢乐
  • 折纸战士之混吃等死

    折纸战士之混吃等死

    穿越到折纸战士的世界,不知道会引起什么反映呢?注:剧情其实改变并不大,只是想帮大家回忆一下童年的味道...求推荐求收藏求转发求投资!!!只要有人评论推荐收藏就不会扑街和太监的!!!求评论!如果看的人多的话我会创建扣扣群以供讨论的!
  • 超神剑尊

    超神剑尊

    张凯突破战神境界后,竟然重生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 兔子爱吃窝边草呀

    兔子爱吃窝边草呀

    在云德高中,没有人不知道在初一年级有一个小太妹叫柠檬。整日里无恶不作。在有一天他终于遇到了一个克星,他的青梅竹马。在小女主八岁的时候,男主搬家。很快便和大院里的小孩子打成了一片。偏偏那个时候女主却十分不喜欢她。整日里非常假小子的女主每日都想着法子吓唬他。偏偏父母每日里都会夸男主。导致小柠檬更讨厌他了。偏偏后来男主离开了。那一天女主哭的很伤心。便也忘记了他。偏偏命运便是这样的巧合。那一天他回来了。看见他的第一眼是她在调戏一个小男孩儿。看见她的第二眼是她拉帮结派去打架。后来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直到后来的某一天,小柠檬挺着大大的肚子走在园子里。后面有一个帅气的男孩子在扶着她,她相信呢?原来有些人就算分开了很久。也都会记住第一眼看见的那个人。那一眼便有了那一声。
  • 极品魔头

    极品魔头

    徐自在穿越了……灵魂穿越,摇身一变,竟是御鬼宗的少宗主,只是这少宗主素有恶名,好色懒惰,修为低下,被人看不起……徐自在忍受着本不属于自己的冷眼嘲语,靠着二十一世纪的生存之道和曾经用作掸烟灰的小鼎开始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一天天脱变,一步步攀向极品魔头的山巅……沉睡的鬼王,经过雷电风雨洗涤过后变异的灵鬼,被十八条铁链囚禁在血色深渊里的巨鬼……鬼为奴,魂为隶,世间幽灵幡中聚!看我极品魔头,御鬼天地遨游!《回头看来,不合理的地方太多,正在一篇一篇修改。》
  • 曾有蔷薇在唱歌

    曾有蔷薇在唱歌

    如今林深时不见鹿海蓝时不见鲸我身边也再不见你而我最好的时光尽在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