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70000000015

第15章 再次复出

在多人的建议下,崇祯终于决定再次起用袁崇焕。袁崇焕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便离别好友,进京朝觐皇上。袁崇焕刚一复出就给了崇祯一个惊喜,他说五年之内便可以复辽。五年时间还没到,他就先后错杀了良将,遭到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落得了悲惨的结局。

天启七年十一月,崇祯皇帝加封袁崇焕荫锦衣卫指挥佥事(子辈世袭职位),接着又任命袁崇焕为都察院右都御史(正二品),实职兵部左侍郎。接到圣旨后,广州知府马上到东莞袁家去宣旨,但此时袁崇焕正在罗浮山寻仙访道。

对于复出,袁崇焕心里充满了矛盾,一时难下决心。原因很多,犹豫来自三个方面:第一,皇帝即位不久,朝政何去何从,他心里一点底也没有;第二,朝廷不少人反对他复出。反对他的人强调,辞职前他有与后金议和、在辽东建立魏忠贤生祠两大政治“污点”;第三,忌讳阉党残余势力。魏忠贤虽然死了,但四处星散的阉党余孽还是盘根错节。他担心,万一阉党残余重新得势,自己到了辽东也做不成事。虽然远在岭南乡间,但是通过与京中、辽东知心至交书信往来,袁崇焕对朝政还是略有所闻。况且几个月来参禅问道,他已淡泊功名。审时度势之后,袁崇焕奏请辞去封荫和任命。

当时,推荐袁崇焕并为他辩解的声音还是占了上风。兵部左侍郎吕纯如上书崇祯皇帝说,袁崇焕确实有出议和下策、立生祠“讨好”阉党两大过失,但都是形势所迫,不是他的本意。重新起用袁崇焕,无论是皇上还是大臣,出发点都是为了早日解除辽东边防大患。为了实现这个共同目标,袁崇焕是最合适人选。袁崇焕廉洁、勇敢、有实战经验,这些优点是其他人所没有的。重新起用袁崇焕,就是在不避讳其缺点的同时,看主流本质,用其所长。吕纯如的上书,对袁崇焕的功过得失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价,既坚定了崇祯皇帝起用袁崇焕的决心,也打消了袁崇焕的顾虑,最终促成了袁崇焕的复出。

崇祯元年(1628)四月,崇祯皇帝重新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正二品)加右副都御史衔,督师蓟、辽,兼督山东登州、莱州以及天津的军务。把恢复辽东疆土、彻底解除后金威胁的全部希望押到了袁崇焕身上。新皇帝的重用,再一次激发了袁崇焕的报国热情。当月,袁崇焕动身赴任,七月初就到达了京城。

七月,袁崇焕到达北京,崇祯召见于平台。

崇祯见到袁崇焕后,先大加慰劳,然后说道:“建部跳梁,已有十年了,国土沦陷,辽民涂炭。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所有平辽方略,可据实奏来!”

袁崇焕奏道:“所有方略,都已写在奏章里。臣今受皇上特达之知,请给我放手去干的权力,预计五年而建部可平,全辽可以恢复。”

崇祯道:“五年复辽,便是方略,朕不吝封侯之赏。卿其努力以解天下倒悬之苦!卿子孙亦受其福。”袁崇焕谢恩归班。

给事许誉卿就去问袁崇焕,用什么方略可以在五年之内平辽。袁崇焕道:“我这样说,只是想要宽慰皇上。”许誉卿已服侍崇祯将近一年,明白皇帝的个性,袁崇焕却是第一次见到皇帝。许誉卿于是提醒他:“皇上是英明得很的,岂可随便奏对?到五年期满,那时你还没有平辽,那怎么得了?”袁崇焕一听之下,知道刚才的话说得有些夸张了。他答应崇祯五年之内可以平定后金、恢复全辽,实在是一时冲动的口不择言,事实上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袁崇焕和崇祯第一次见面,就犯了一个大错误。大概他见这位十七岁半的少年皇帝很着急,就随口安慰了一番。

皇帝再次召见时,袁崇焕赶紧上前奏道:“建州已处心积虑的准备了40年,这局面原是很不易处理的。但皇上注意边疆事务,日夜忧心,臣又怎么敢说难呢?这五年之中,必须事事应手,首先是钱粮。”崇祯立即谕知代理户部尚书的右侍郎王家桢,必须着力措办,不可令得关辽军中钱粮不足。袁崇焕又请器械,说:“建州准备充分,器械犀利,马匹壮健,久经训练。今后解到边疆去的弓甲等项,也须精利。”崇祯即谕代理工部尚书的左侍郎张维枢:“今后解去关辽的器械,必须铸明监造司官和工匠的姓名,如有脆薄不堪使用的,就可追究查办。”

袁崇焕又奏:“五年之内,变化很大。必须让吏部和兵部与臣充分合作。当选的人员便即刻任命,不应当任用的,不可随便派下来。”崇祯即召吏部尚书王永光、兵部尚书王在晋,将袁崇焕的要求谕知。袁崇焕又奏:“以臣的力量,制全辽是有余的,但要平息众人的纷纷议论,那就不足了。臣一出京城,与皇上就隔得很远,忌功妒能的人一定会有的。这些人即使敬惧皇上的法度,不敢乱用权力来捣乱臣的事务,但不免会大发议论,扰乱臣的方略。”崇祯站起身来,倾听他的说话,听了很久,说道:“你提出的方略井井有条,不必谦逊,朕自有主持。”大学士刘鸿训等都奏,请给袁崇焕大权,赐给他尚方宝剑,至于王之臣与满桂的尚方剑则应撤回,以统一事权。崇祯认为对极。应予照办。谈完大事后,赐袁崇焕酒馔。

后人追寻袁崇焕死因的时候,大多数人认为是“五年平辽”种下了祸根。此话并非毫无道理。实事求是地讲,明朝廷如果确实能遏制政治腐败,用上十年八年的时间,用心经营,逐步削弱后金,最后恢复辽东疆域还是可能的。但“五年平辽”未免过于乐观。只要细心分析一下当时明朝的国情,就能够清楚地看到提出“五年平辽”是不现实的。

第一,辽东地区敌强我弱的形势短期内无法逆转。自从1619年萨尔浒一战以来,明军节节败退,阵亡大小将领400多人,几乎出现有兵无将统领的局面。后金实行寓兵于农的八旗制度,军事上迅速壮大,正处于上升势头,战斗力大大超过明军。虽然经过宁远、锦宁保卫战后,后金与明军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但也只是意味着后金在短期内难以速胜,无法彻底摧垮明军、占领山海关乃至攻进北京而已;而绝对不能说,明军战斗力在短期内可以扭转守势,乘胜打败后金。明军当时依靠的是火器,火器只在守城时才能够发挥作用,而不适用于野战在城外和野外,明军绝对不是八旗铁骑的对手。

第二,明朝宿敌蒙古未灭,无法全力以赴对付后金。元朝灭亡之后,蒙古各部落一直在长城一线给明朝制造麻烦。到后金在辽东挑起反明战争时,蒙古军事威胁也没解除。在对后金作战时,蒙古人多次乘机骚扰,造成明军腹背受敌,这也是明军败退的原因之一。当时,明王朝沿长城设置的九个军事重镇,除了辽东镇,其余都是对付蒙古部落的,由此可见蒙古部落对明军的威胁程度。宁远大战期间,赵率教就是因为打败了蒙古部落的乘机进攻而立下战功的。后来,后金收服蒙古各部,北方两个强敌联手,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第三,明朝政治腐败与国力衰弱的颓势无法扭转。明神宗万历十年以来,皇帝昏庸,官僚腐败,加上魏忠贤阉党乱政的直接影响,崇祯皇帝接手的明王朝,其实是一副烂摊子,国家财政年年入不敷出。在贪官肆意搜刮、土地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在应付后金、蒙古外患的同时,内乱频仍,明朝对外、对内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第四,党争激烈,内耗加深,短期内无法根除。朝廷官僚结党营私,争权夺利,从根本上动摇了明朝的政权根基。这种积弊也是导致辽东节节败退的根源之一。熊廷弼的失败与惨死,孙承宗和袁崇焕的无奈辞职,袁应泰、高第、王在晋、王之臣等庸才对辽东战局的破坏与危害,都深深地打上党争的烙印。袁崇焕深受其害,也看到了党争对辽东军务的危害,但对其顽固性缺乏认识。他天真地认为,崇祯皇帝清除了阉党骨干,就能够革除党争积弊;只要皇上充分相信自己,任何诬陷谗言就无法兴风作浪了。

袁崇焕辞出之后,上了一道奏章,提出了关辽军务基本战略的三个原则:

“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明代的兵制,一方有事,从各方调兵前往救援。因此守辽的部队来自四面八方,有四川的、湖广的、浙江的。这些士卒首先对守御关辽不大关心,战斗力不强,又怕冷,在关外驻守一段短时期,便遣回家乡,另调新兵前来。袁崇焕认为必须用辽兵,他们肯定会为了保护家乡,勇敢抗敌,再说他们又习惯了寒冷的气候。训练一支精兵,必须兵将相习,非长期熏陶不为功,不能今天调来,明天又另调一批新兵来替换。他主张在关外筑城屯田,逐步扩大防守地域,既省粮饷,又可不断的收复失地。

“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明兵打野战的战斗力比不上经常练习骑射的后金兵,这是先天的限制,短期内不可能扭转过来,但大炮的威力却非后金兵所及。所以要舍己之短,用己所长,守坚城而用大炮,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需要奇兵突出、攻敌不意之时,才和后金兵打野战。为了争取时间来训练军队、加强城防,有时还须在适当时机中与敌方议和,这是辅助性的战略。

“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执行上述方策之时,不可求急功近利,必须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慢慢地推进。绝对不可冒险轻进,以致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这三个基本战略,是他总结了明与后金之间数次大战役而得出来的结论。明军三次大败,都败于野战,以致全军覆没;宁远两次大捷之所以胜利,都在于守坚城、用大炮。

如果这三个基本战略持久的推行下去,那么就会逐步扭转形势,转守为攻。但他担心的还有两件事。一是皇帝和朝中大臣对自己的不信任,二是敌人的挑拨离间,散布谣言。因此在上任之初,他对此进行了特别强调。他声明在先,军队中稀奇古怪的事情多得很,不可能事事都查究明白。他又自知有一股蛮劲,干事不依常规,要他一切都做得四平八稳,面面俱到,那可不行。总而言之:“我不顾自己性命,给皇上办成大事就是了,小事情请皇上不必理会罢。”

崇祯接到这道奏章,再加奖勉,赐他蟒袍、玉带与银币。袁崇焕领了银币,但以未立功勋,不敢受蟒袍玉带之赐,上疏辞谢了。

崇祯这次召见袁崇焕,对他的话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信任之至,恩遇之隆,实是罕见。但不幸得很,袁崇焕这奏章中所说的话,一句句无不料中,终于被处极刑。崇祯对待袁崇焕,实在是令人难以琢磨。既然不相信他,当初为什么要倚之重任,既然相信,那后来为什么又将他杀死?这真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

岳飞当时对自己后来的命运完全是没有预料的,而袁崇焕对自己的命运却是早已料到了的。但他明知将来难免要受到皇帝猜疑,要中敌人的离间之计,却还是要去担任艰危,这番舍身赴难的心情,更令后人深深叹息。

袁崇焕还没有到任,宁远已发生了兵变。

兵变是因为欠饷四个月之后才发生的,起事的主要是四川兵与湖南、湖北的湖广兵。兵卒把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等缚在谯楼上。兵备副使把官衙库房中所有的银子都拿出来发饷,只有2万两,相差还是很多,于是又向宁远商民借了5万两,兵士这才不吵了。毕自肃自觉治军不严有罪,上吊自杀。兵士的粮饷本就很少,拖欠四个月,叫他们如何过日子?这根本是中央政府的事。连宁远这样的国防第一要地,欠饷都达四个月之久,可见当时政治的腐败。毕自肃在二次宁远大战时是兵备副使,守城有功,因兵变而自杀,实在是死得很冤枉的。

袁崇焕于八月初到达,惩罚了几名军官,其中之一是后来大大有名的左良玉,当时是都司;又杀了知道兵变预谋而不报的中军,将兵变平定了。

到当年九月,也就是袁崇焕上任不到2个月,户部共拖欠辽东军饷78万两银子,辽东军心再次出现不稳苗头,也就是袁崇焕所说的“鼓噪”。为防止几个月前的兵变骚动再次出现,袁崇焕无奈向朝廷专门奏请,要求早日解决所欠的军饷。

但京里的饷银仍是不发,锦州与蓟镇的兵士又开始哗变。如果这时后金来攻,宁远与锦州肯定守不住。局势实在是危险之至。袁崇焕也没有什么办法?只有不断的上奏章,向北京请饷。崇祯的性格之中,也有他祖父神宗的遗传。他一方面接受朝中大臣的提议,增加赋税,另一方面对伸手向自己要钱的人大大的不高兴。

袁崇焕屡次上疏请饷,崇祯对诸臣说:“袁崇焕在朕前,以五年复辽、及清慎为己任,这缺饷事,须讲求长策。”又说:“关兵动辄鼓噪,吝边效尤,如何得了?”

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奏道:“军士要挟,不单单是为了少饷,一定另有隐情。古人虽罗雀掘鼠,而军心不变。现在各处兵卒为什么动辄鼓噪,其中必有缘故。”崇祯道:“正如此说。古人尚有罗雀掘鼠的。今虽缺饷,哪里又会到这地步呢?”“罗雀掘鼠”这四字崇祯听得十分入耳。周延儒由于这四个字,向着首辅的位子迈进了一步。周延儒是江苏宜兴人,相貌十分漂亮,20岁连中会元状元,这个江南才子小白脸,真是小说与戏剧中的标准小生,可惜人品太差,在《明史》中被列入《奸臣传》。周延儒之奸,主要是崇祯性格的反映。但“逢主之恶”当然也就是奸。这个人和袁崇焕恰是两个极端。袁崇焕考进士考了许多次才成功,相貌相当不漂亮,性格则是十分的耿直刚强。“罗雀掘鼠”是唐张巡的典故。张巡在睢阳被安禄山围困,苦守日久,军中无食,只得张网捉雀、掘穴捕鼠来充饥,但仍是死守不屈。罗雀掘鼠是不得已时的苦法子,受到敌人包围,只得苦挨,但怎能期望兵士在平时都有这种精神?

周延儒乘机中伤,崇祯在这时已开始对袁崇焕信心动摇。他提到袁崇焕以“清慎为己任”,似乎对他的“清”也有了怀疑。崇祯心中似乎这样想:“他自称是清官,为什么却不断地向我要钱?”

袁崇焕又到锦州去安抚兵变,连疏请饷。十月初二,崇祯在文华殿集群臣商议,说道:“崇焕先前说道‘安抚锦州,兵变可弥’,现在却说‘军欲鼓噪,求发内帑’,为什么与前疏这样矛盾?卿等奏来。”

“内帑”是皇帝私家库房的钱。因为户部答复袁崇焕说,国库里实在没有钱,所以袁崇焕请皇帝掏私人腰包来发欠饷。再加上说兵士鼓噪而提出要求,似乎隐含威胁,看到袁崇焕的秦章,崇祯非常生气。

哪知百官众口一词,都请皇上发内帑。新任的户部尚书极言户部无钱,只有陆续筹措发给。崇祯说:“将兵者果能待部属如家人父子,兵卒自不敢叛,不忍叛;不敢叛者畏其威,不忍叛者怀其德,如何有鼓噪之事?”

“罗雀掘鼠”和“家人父子”这两句话,充分表现了崇祯完全不顾旁人死活的自私性格。崇祯完全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兵士有四个月领不到粮饷,吵了起来。崇祯不怪自己不发饷,却怪带兵的将帅对待士兵的态度不如家人父子。他似乎认为,主帅若能待士兵如家人父子,没有粮饷,士兵饿死也是不会吵的。俗语都说:“皇帝不差饿兵。”崇祯却认为饿兵可以自己捉老鼠吃。

周延儒准备的揣摩到了崇祯心意,又乘机中伤,说道:“臣不敢阻止皇上发内帑。现在安危在呼吸之间,急则治标,只好发给他。然而绝非长策,还请皇上与廷臣定一经久的方策。”崇祯大为赞成:“此说良是。若是动不动就来请发内帑,各处边防军都学样,这内帑岂有不干涸的?”崇祯越说越怒,于是忧形于色,所有大臣个个吓得战战兢兢,谁也不敢说话。袁崇焕请发内帑,其实正是他不爱惜自己、不怕开罪皇帝、而待士兵如家人父子。本来,他只需申请发饷,至于钱从何处来,根本不是他的责任。国库无钱,自有别的大臣会提出请发内帑,崇祯憎恨的对象就会是那个请发内帑之人。以袁崇焕的才智,决不会不明白其中的关键,但他爱惜兵士,得罪皇帝也不管了。说不定朝中大臣人人不敢得罪皇帝,饷银就始终发不下来,那么就由我开口好了。

当袁崇焕罢官归家之时,皇太极见劲敌既去,立刻肆无忌惮,不再称汗而改称皇帝。

袁崇焕回任之后,宁远、锦州、蓟州都因皇上欠饷而发生了兵变,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不能与清兵开仗,于是又开始与皇太极和谈,来拖延时间。皇太极对谈和向来极有兴趣,立即作出有利的反应。袁崇焕提出的先决条件,是要他先除去帝号,恢复称“汗”。皇太极居然同意了,但他还有一个要求,就是明朝皇帝赐一颗印给他,表示正式承认他“汗”的地位。这是自居为明朝藩邦,原是对明朝极有利的。但明朝朝廷不估计形势,不研究双方力量的对比,坚持非消灭清朝不可,当即拒绝了这个要求。皇太极一直到死,始终千方百计地求和,不但自己不停地写信给明朝边界上的官员,又托朝鲜居间斡旋,要蒙古王公上书明朝提出劝告。每一个战役的基本目标,都是“以战求和”。他清楚地认识到,清朝决计不是明朝的敌手,明朝的政治只要稍上轨道,清朝就非亡国不可。满族的经济力量很是薄弱,不会纺织,收入不稳定。皇太极写给崇祯的信,可说谦卑到了极点。

然而崇祯的狂妄自大比他哥哥天启更胜一筹,对清朝始终坚持“不承认政策”,不承认它有独立自主的资格,决不与它打任何交道。

为了与清朝作战,万历末年已加重了对民间的搜刮,天启时再加,到崇祯手里更大加而特加,到末年时加派辽饷900万两,练饷730余万两,一年之中单是军费就达到2000万两(万历初年全国岁出不过400万两左右),国家财政和全国经济在这压力下都已濒于崩溃。明末民变四起,主要原因便在百姓负担不起这沉重的军费开支。

袁崇焕和皇太极一番交涉,使得皇太极自动除去了帝号,本来是外交上的重大胜利。但崇祯却认为是和“叛徒”私自议和,有辱国体,心中极不满意,当时对袁崇焕倚赖很重,隐忍不发,后来却终于成为杀他的主要罪状。

崇祯二年(1629)闰四月,加袁崇焕太子太保的头衔,那是从一品,比兵部尚书又高了一级。

此后,袁崇焕按照自己的思路和策略,用心经营宁远、锦州防线,使清军一直无法攻破辽东防区。

同类推荐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迪斯尼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迪斯尼

    迪斯尼1901年12月5日在美国的芝加哥出生,他的名字随着米老鼠与唐老鸭的问世开始誉满世界。
  • 传奇邵逸夫

    传奇邵逸夫

    本书介绍了邵逸夫先生传奇的一生。全书分为“邵家起申城‘天一’应运生”、“分兵战南阳星城结良缘”、“金龙创辉煌邵氏兄弟立”、“影城竣工日名满香江时”等8章内容。
  • 哲学宗师——笛卡尔

    哲学宗师——笛卡尔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理性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事迹。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恩格斯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恩格斯

    1820年11月28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生于巴门市一个纺织工厂厂主的家里。恩格斯的故乡——普鲁士的莱茵省是当时德国工业最发达的地方。那时,在德国其他地方,手工业、手工劳动还占统治地位,但是在莱茵省,第一批机器已经出现,工厂也已经产生了。
  • 曾国藩家书全鉴

    曾国藩家书全鉴

    曾国藩,晚清重臣,有名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湘军创立者和统率者,晚清散文“湘乡派”创始人。由于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大事业。他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热门推荐
  • 炼金术士王森

    炼金术士王森

    面对死亡的威胁,是在沉默中带着不甘而死亡还是奋起反抗?在炼金术的道路上一路求索,只是想活的更精彩更自由而已!(且看王森在这钢炼的世界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 快穿之反派是如何养成的

    快穿之反派是如何养成的

    洛小小吃饭吃的好好的居然被噎死了!噎死了……遇到一个名为系统的小东西,做任务路线越来越歪怎么破?当她发现自己身份不一般的时候,在两个势力的打压下,她能否蜕变成功?本文无男主,安心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腹黑橘猫

    腹黑橘猫

    已经度过三年大学时光,各路人马让我纷纷扰扰,我的故事不深也不浅。
  • 行末朝

    行末朝

    南宋初年,靖康之耻后赵氏皇族除赵构外皆成俘,迁都汴梁,由于经济未复,国之上下,臣众愤力抗金,故民膏民脂皆要么被地主贪去要么充军。昔日繁华不见踪迹,民不聊生。武林人世虽愤慨激昂,皆欲从军,又援八方百姓…
  • 弃妃不好惹

    弃妃不好惹

    她本应该在现代过着富二代的公主生活,却没想到,在新婚时,被自己的丈夫和闺蜜算计,让自己命丧黄泉,只是苍天有眼,让她重活一世,既然重生,那么,她会把两世的命一起活,那些害她命丧的人,她会一个一个的跟他们清算!不死不休!书友群(518923931)欢迎大家入坑
  • 我是总裁不是受

    我是总裁不是受

    因为利益的纷争,洛氏杀了凌氏全家,而她在母亲的隐藏下免于一死。公司无人管理,她只能做总裁。为了复仇她想尽了一切办法,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世界杀手中的一员。他,是洛氏的独生子,父母是杀了凌氏的主凶,年纪轻轻便心狠手辣。一次偶然让她接到了刺杀洛氏夫妇的任务。在宴会上,她成功地为父母报了仇,却无形中将自己推入了深渊……——“那个姓洛的有什么好,我守了你六年啊,为什么你都没注意过我?”——“寒,你若杀了他,我会让你后悔一辈子!”——“我说过,你终究是我的……”
  • 掌门的优乐美娘子

    掌门的优乐美娘子

    苏月白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堂堂一个丞相独生女,居然落得更名换姓的田地。原本日子过的平静,但也快活,却被王爷提亲搅和了。二话不说,麻溜就是跑,可遇上了这位掌门,可真是命中注定。掌门:我的优乐美娘子,您这边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宋帝国埋葬者

    大宋帝国埋葬者

    生为契丹人的耶律铸,曾经想挽救汉人这破碎的山河…可最后发现自己却成了压垮大宋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历史与命运…我们凡人面对这一切该如何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