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6000000016

第16章 唐山皮影的文化内涵(5)

第四节 唐山皮影与民间雕绘艺术

一、民间剪纸的特色

民间剪纸是极普通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它使用的工具和材料非常简单,只要心灵手巧,人人会剪。旧社会广大的农村妇女多数会剪,只是有手艺好坏的区别。乡村里的小姑娘,自小就跟着奶奶、妈妈学手艺,过门以后仍然不忘。她们剪到老,学到老,一辈辈往下传,代代延续相承。

剪纸和皮影人同出一源,但剪纸要早于皮影人的雕刻。魏晋南北朝时,刻镂人形,叫做“人胜”。《荆楚岁时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并戴之头鬓。唐朝诗人李商隐,在《人日》诗中这样写道: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说明荆襄之地皆镂彩作人胜,山西地面多剪彩为人。

最早的影人,都以素纸雕刻,由来已久。我国最早发现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附近发现的团花剪纸,是北朝时期的作品。

滦河流域土地潮湿,又经年水患,剪纸作品很难保存,只能从小孩儿的虎头鞋和刺绣等遗物中可以见到。

滦河流域的剪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窥见其特点。

1.这里的剪纸与陕西、山西等地的风格截然不同。手法生动自由,类似木刻中不规范的自由滚刀风格的剪法。内部装饰纹样,采用多次对折剪出排列不规则的平行细纹。作者往往把一张纸折叠几次,然后一气呵成,不用刀刻。只在非常细小的部位,使用刀刻。作品透露出古朴、典雅、庄重、圆润、浑厚的艺术风格。

2.这里的剪纸体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交融。这是历史上移民活动、社屯文化交汇融合的结果。

3.明显的河海地域痕迹。这里的剪纸除了“密眼”、“人字申”、“菊花团”、“龟背锦”、“花墙眼”、“小灯笼”等基本图案外,大量的是以蟹、虾、鱼组合的图案。如“双虾戏水”(二龙戏珠的变体)、“虾戏贝”、“鱼蟹戏莲”

(鱼戏莲的变体)、“鱼蟹蛙戏水”等等,这些显然都充盈着河、海的气息,反射着地域的风貌。

4.这里剪纸的取材多与民间文艺相结合。皮影、大鼓、评戏及秧歌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剪纸艺人便将这些民间文艺的人物、故事巧妙地用剪刀剪出来。一幅剪纸作品就是一个凝固了的戏剧,绽放于农家的炕头、墙壁、窗棂上。民间性是剪纸与地方文艺的同共特点,它们之间互为联系互为借鉴,相得益彰。

5.这里的剪纸紧密贴近生活,是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一幢历史脚步的记录碑。大到“寿比南山”、“松鹤延年”、“金钟扣福”、“五子登科”等,小到枕套、枕顶、兜肚(这里俗称腰子)、手帕、虎头鞋、门帘等物件的花样装饰,都记录了生活的韵律,是历史的活化石。比如生命树、图腾的崇拜、节日寿庆、婚丧嫁娶以及云子、女红的图样、动植物的图案等,都生动地反映了滦河流域劳动人民的生活和人文景观。

二、服饰冠履

服即指衣服,俗称衣裳。饰指其佩戴的装饰品。冠即为帽子。履,俗称鞋。

服饰冠履直接反映了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古代还是官阶和地位的标志,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古文的“衣”字,下半部是个“北”字,说明衣服始自北方。北方天寒,南方炎热,则多裸体纹身。

滦河流域属幽燕之地,古孤竹国旧地,应是衣服的发源地之一。服饰的类别大体可分六种:常服、礼服、丧服、囚服、军服、少数民族服。

服饰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演变的。滦河流域民众服饰的演变过程,也是一部生动的社会史。

袍,是中式长衣的通称。从古至今可分为蟒袍、长衫、长袍、旗袍、睡袍等。明清以后,滦河流域各县日趋繁华,买卖商人多穿长袍,士绅富户也穿长袍。升斗百姓人家,只穿对襟、大腰裤,一则省钱,二则便于劳动。

长衫,民国时规定为正礼服,并且配上马褂。

旗袍,原是满族妇女服饰。在滦河流域地区,则被改制为满汉融合的妇女长袍。以后又几经改制,变得精巧玲珑,成了汉族妇女高雅的象征。

滦河流域又有河海特色的服饰,比如蓑衣、水夹袄等。蓑衣用蒲草编成,以备防雨,尤其是使船的渔民必备之物。水夹袄是渔民海上作业时穿的特制服饰,以防寒防水防海浪。远海作业有一定风险,也是家人对出海人的慰藉。一般都是媳妇为丈夫亲手缝制,母亲为儿子亲手缝制。

唐山皮影戏中影人的服饰,演古代官家自然是蟒袍,逐级不同。演当代戏则是当时民众的服饰了。比如《杨三姐告状》就是民初滦河流域地区的百姓服饰了。现实生活提供给皮影雕刻的原型,然后加以夸张和变形,使其更具有典型性。

冠的演化先由品级开始,到了平民则没有讲究了,但也可分士、农、工、商的身份。古代平民很少戴帽子。到了宋代,将南北朝时的“幞头”

演变成帽子的形式。到了元代,只有皇帝和官宦可以戴帽子,平民百姓不准戴帽子,也不准扎头巾。蒙古族男人夏日戴笠帽,于是汉人也仿效,用席篾编成方的、圆的斗笠。滦河地域的百姓,俗称为“酱蓬篓儿”。到了明代,朝廷颁发了新冠服制度,民间百姓也可以戴帽子了。那时滦河流域的百姓常戴的帽子叫“六合一统帽”。到了清代,男人被剪了额发,人人变成了光头,于是帽子的种类也随便了。比如瓜皮帽、毡帽、礼帽、凉帽等。女式的头饰,滦河流域地区明末清初时曾流行过“大纂”,将长发挽于脑后,盘成固定形式,然后用簪子别起来。簪子的质地多以牛角和兽骨磨制而成,上边刻上动植物、花卉等图案。贵妇人则以金、银做簪子。

履,含鞋和靴子,在滦河流域种类不多。清朝之前,官宦穿云头履,儒生或有身份的人穿元色双脸鞋,老百姓常穿双脸羊鼻鞋。大量的穿蚌壳鞋(又称老头鞋)。油鞋是专为下海下河的渔民用的,便于趟水。另外还有毡窝窝、草鞋、水鞋及水袜。

女式鞋类清朝以前,多是弓鞋。那时女人裹脚,所穿的鞋成弓形,上面多绣花卉、蝴蝶等,故也称绣花鞋。

花盆鞋是满族妇女所穿,花盆一样的木底,很有特色。

民国初年,妇女放足,兴起了一种偏带鞋。

服饰冠履中的饰物种类繁多,滦河流域独具特色。比如搭包(俗称搭膊),是用布做成的束衣腰带,成管状,中间开口,可以装钱物。

荷包,是系在腰间或缀在袍子上的小包,成“心形”,或“元宝形”,外绣花纹,内装香料,男人也可用以装钱物。

腿带,是扎裤腿儿的带子,男女都用,既可保暖,也显得精神。

服饰冠履折射着滦河流域的民风,也是唐山皮影人物切末雕刻的生动具体的原型。

三、建筑雕花

建筑雕花即是在建筑物上的雕饰品。滦河流域的建筑种类也很多,现仅就庙宇建筑、民宅建筑、墓地桥梁加以介绍。

庙宇建筑:

庙宇建筑是集砖、石、木与雕、绘、刻相结合的产物。石雕工艺有台阶上的浮雕,栏杆上的圆雕(狮子或寿桃)、石鼎、石碑、石炉、石磬等。

雕刻石碑是滦河流域较为普遍的石雕工艺。百姓家死了人,其子嗣或亲朋常常为死者立碑,甚至把其生平事略简刻其上。庙宇建筑的立碑要把公众集资的人名刻在上边,作为永久的纪念。

庙宇前常有石狮子守卫,左为雄狮,足蹬绣球,右为雌狮,脚踩幼狮,这是传承下来的固定形式。石栏杆的望柱头、石牌楼、木牌楼也用狮子守卫。有的柱子的基座也雕有双狮耍绣球。庙宇台阶的两边栏杆与地面相接处有抱鼓石相扶,雕有龙、狮子、麒麟、朱雀、仙鹤、飞鸟、梅、竹、兰、松、琴、棋、书、画等。

庙宇构架上的月梁、檐下“牛腿”、上下梁枋之间的垫木做成各式各样的“驼峰”。屋檐下支撑出檐的斜木雕刻成各种兽形、几何形的撑拱“牛腿”。连梁枋穿过柱子出头都雕成菊花头、蚂蚱头、麻叶子等富有生活情趣的图案。

墓地建筑:

宅门大院或官宦之家的墓地,首先要请堪舆先生选好“风水宝地”,做为阴宅。为显示其肃穆威严,墓前设有石人、石马、石像生等。有石碑坊、石碑、有浮雕或透雕龙碑。碑身饰以龙形花纹,碑座刻赑质,碑头雕成盘龙。碑身上刻着墓主家谱。如果官职显贵,墓前还刻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石碑。

滦河流域还出土了许多汉唐、辽金时的石棺和石函(石函是存骨灰的器物。辽金时实行火葬)。从这些出土物上可以看出雕刻的花卉人物,显示出早期滦河流域人民的生活习俗。

桥梁建筑:

滦河流域河流纵横,为了交通便利,这里的桥梁建筑特别多。石桥是永久性的,木桥是临时性的。如今保留下来的石桥也不多见了。石桥上的石雕也很丰富,比如桥栏杆、桥面、桥梁上都有各种饰物。滦州(现属滦南)的青龙桥保存比较完整。青龙桥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4年),桥面两侧用青石板构成栏板,以卯榫相连,每边有栏板四块,雕刻着翎毛花卉。主柱十一根,柱头为寿桃形。桥两头各有石狮子一对,狮子缩身昂首,前爪踩神怪,颈部系一铃铛,尾卷曲。

古代的石桥,桥的两头都有石狮子一对。故老相传这是镇邪避妖保太平之意。那时候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铁瓦车,车檐下都挂一盛黑油的油壶,这本是为醮车轴用的。可是车夫到了桥边,都要下车用油刷子往石狮子嘴上抹一下,说石狮子保佑不翻车,慢慢形成习俗。每个石桥头石狮子的嘴都是黑乎乎油光光的。

民宅建筑:

民宅包括宅门大院、中上农家,还有小门小户的住宅建筑。贫窘的茅栏草舍自不必论了。

乐亭县的四大家族:汀流河石各庄刘家(号称京东第一首富),庙上崔家(京东第一皇粮庄),小黑坨张家(号称京东快马张),大港史家(号称京东第一才子),这四大户的宅院建筑,自是宏大壮观。刘家分四大堂,宅院一个比一个宏伟。史家有房百余间,院子分七层,宅有花园,内设假山、叠石、虹桥、鱼池,曲径回廊,水榭凉亭。亭、台、阁、楼雕刻精细,门首横悬匾额。张家庭院华丽幽雅,四围有宅墙,宅墙以外植青松翠柏。院内建筑错落有序,木、石、砖、瓦结构精致。长廊围栏,油画雕刻,仿照皇宫。正门上悬有横匾,外宅土垣环绕,有花园四亩,池塘十五亩,植荷养鱼,备有雕刻秀美的画舫小舟。

崔家背靠皇亲王戚,势力更大,仅在郎君庙就建有庄园数处,聚德堂和明德堂,有五大院,占地1200亩。每个院的门口都有巨型石狮子一对,人称“十狮营”。各个宅院厅、堂、卧室,檐牙交错,翠花雕饰。崔家庄园建筑群呼应相对,占地几千亩,规模之大,豪华之甚,在中国农村实属罕见,大有帝王家的气派。

中上农家宅院建筑,当然不可能有这种气派。但枕石、抱鼓石、石柱础是必不可少的。影壁墙上的雕花完全根据家主的爱好而设计,如石竹、梅花、玉簪花等,也有雕绘白菜萝卜的。

小家小户的民宅,多在室内装饰,比如箱柜、椅子、穿衣镜、屏风、八仙桌、炕寝等都雕刻出别有风味的花草鱼虫,以安静室内气氛。他们自诩说: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除了上述建筑雕花外,还应提到民间丧葬的雕花装饰,抬棺椁的大杠,杠上饰龙虎花纹,丧具中金童玉女的头部木模,也是能工巧匠显示雕刻才艺的地方,也算是阴阳两界的雕花艺术吧。

滦河流域的建筑雕花有极强的地域性,它为皮影切末的雕刻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四、贴补工艺与摔花麻花

贴补工艺近乎于剪纸,与皮影的人物切末的雕刻互为借鉴。滦河流域农家妇女多会此种工艺,就是在布面上贴补一些其他颜色的小布片(图案),点缀其上,做成所需的物件。如小孩穿的虎鞋、猪鞋,还有床罩、枕套、枕顶、烟口袋、荷包等等。这种工艺不但比绣花省事快捷,重要的是造出另一番风味,朴重而大气。

这种工艺虽然简单,也需要心灵手巧,立意新奇。补面和布底要平,不起鼓,不起皱;补片的边缘要齐整,不起毛,不出褶梭儿。锁针要匀,疏密长短一致,扣边要圆顺,锁针与边缘垂直,拐尖角上要压锁一针。

另外还有开花、拨花、贴花等工艺,这些更近似于皮影雕刻。开花,先将花稿印在厚纸上,再将多层厚纸放在切板上。切板是用松花粉、石蜡、煤油炼成的“泥板”(这和皮影雕刻用的刻板差不多)。放厚纸之前要先放一层牛皮纸,以防渗油和凹陷。纸放好以后,用针将厚纸与切板固定,使花稿不动,然后按花稿的线路用刀切刻,开出花稿厚纸模片。接着就是拨花,将厚纸模片用浆糊粘在补料的正面,补料按模片形状裁剪,一般在形外多留一厘米。花瓣显露的地方要反拨。反拨时先在补料背后边缘涂浆糊,用粗针靠着模片边缘滚压补料边缘反贴,反拨后将模片揭去,按平。接着就是贴花,将拨好的花瓣、叶子,按花稿拼贴成形,然后用针缝缀,晾干后用水洗去污迹,抻直压平。

摔花和麻花属于印染工艺,但它对皮影雕刻的影响也不小。

摔花,古代叫做“绞缬”。滦河流域的农家一直沿用它。在白色的棉布上摔成所需的图案,缝扎成各种花纹,如菊花瓣、草枝、竹叶等,注重明快简洁。然后将摔成花的布料放进烧沸的染料缸里,煮至少2~3小时,取出来之后,放在清水里浸泡,泡过之后,打开缝结,晾干后即可。由于摔花松紧不一,形成自然的深浅颜色。农家妇女多用它做包袱皮、门帘子,也有当被面的。

麻花相对复杂些。它的做法是,把毛边纸平放在木板或石板上,然后刷浆糊,连贴四张毛边纸,晒干后揭下来形成一块纸板。再在纸板上画上图案,进行雕刻,刻完后用桐油把刻板晾干待用。印染前将刻板放在布料上,刮上防染浆。这种防染浆用黄豆粉和石灰粉按3:7的比例制成。

麻花布的染料是蓝靛(古称青色,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染料)。将布料放进染缸里半个钟头,便取出来,晾半个钟头,再放进去。

这样重复5~6次,再用刀将染浆刮掉,直到花纹清晰。

麻花布朴素大方,可做被面、褥面、搭裢、门帘、腰子、短袖袄等,这种布至今仍很受青睐,给人以返璞归真的雅意。

同类推荐
  • 介入公共领域的审美交流:上海城市公共艺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介入公共领域的审美交流:上海城市公共艺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上海城市公共艺术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开埠、建国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四个各有鲜明特征的历史阶段,在对各期主要作品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公共性功能和公共意义指向。
  • 戏剧入门指南

    戏剧入门指南

    知识扫盲: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最基础的戏剧知识,比如戏剧的分类、当今世界戏剧发展状况等等,也覆盖入门级的戏剧爱好者较关注的话题和存在的疑惑,比如中国戏曲和话剧的联系和区别,先锋戏剧究竟是什么……有了这些知识储备,走进剧场就更有底气了。观剧指南:这里将提供希望亲近戏剧艺术的你最为实用的观剧攻略:从剧场礼仪到选剧宝典,从名剧团及代表作盘点到戏剧鉴赏指南……挑戏、看戏、评戏一网打尽,让你迅速进阶,姿势正确地领略戏剧的魅力。
  • 当代电影思潮

    当代电影思潮

    本书是一本大学生通识教材。本书详尽阐述了当代电影的各个流派及思潮。主要有当代电影的叙述范式。其中包括好来坞电影、欧洲电影、亚洲电影、中东电影;还分暴力片、恐怖片、战争片、西部片武侠片科幻片、家庭伦理片、情爱片、歌舞片;当代电影的美学流,其中包括默片时代的艺术探索、好莱坞审美流派、欧洲现代电影、新历史主义电影、后结构主义电影、女性主义电影等等。
  • 都市速写簿

    都市速写簿

    1975年到1988年,是台湾走向开放、社会力爆发的年代。整个社会都在急遽的变动之中,高楼盖入农田,工厂挤进民宅之间,与经济上升同时而来的,还有严重的交通堵塞与空气污染。人心因物欲而躁动,人们在放纵感官的同时,心灵的空虚也一一显现。摄影家阮义忠从小在台湾乡村长大,成年以后,进入台北工作生活。他以敏锐的摄影触感与深切的社会关怀,记录下那个风起云涌的八十年代。八十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开始与结束,台湾完成它的蜕变,阮义忠也在摄影中反躬自省,发现他的安身立命之所在。
  •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书中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申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泥人与面塑,从二者的区别说起,详细介绍了泥人与面塑的材料、产地、手工制作等几个方面,还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代表人物加以介绍,让读者领略这些杰出者的风采
热门推荐
  • 网红老公求绑定

    网红老公求绑定

    女主叶以秋是一个梦想进入自媒体行业实现财务自由的小导游,在一次偶然的的工作中遇到了粉丝千万网红大V萧铭晨,从此人生开挂,走向巅峰!!!
  • 三千青丝结

    三千青丝结

    她不知道,当她变得面目全非的时候,他也在变。镜中月,水中花,一场梦,皆是空,三千青丝同心结,不过是年少时的幻想罢了。
  • 格子的格

    格子的格

    夏天的风,冬天的雪,春天的暖阳,秋天的落日。世间各种美好,却不及你分毫。去见你时,风是暖的,雨是甜的,就连云朵都是棉花糖的。我愿化为一粒尘埃,陪你度过漫长岁月。
  • 末世之魔星在侧

    末世之魔星在侧

    叶道抬起头,天边魔星高挂,愁眉不展。叶道低下头,地面冒出新芽,喜笑颜开。
  • 彼时遇见简先生

    彼时遇见简先生

    小白责编vs面瘫难搞当红恐怖小说作家,你虐我,我扛住,我不光扛住,我还逐渐开发出了对付你的技能与章法~某作家:那既然虐不成了,不如,就喜欢一下?全文不虐~非霸总~烟火气~治愈~欢迎你来看~
  • 赤舞天迹

    赤舞天迹

    没有斗气,没有魔法,只有那悬浮于天空之上的大陆,人人修炼天空的气象一座偏僻的小镇一朵天下为之疯狂的奇花一个讨厌麻烦的少年一双血红的双眼父母神秘失踪从而踏上寻亲之路,体验那爱恨情仇,解密悬浮于天空的大陆之谜
  • 气场力:提升女人身价的50个秘密

    气场力:提升女人身价的50个秘密

    气场是什么,如何打造自己的气场,那些气场十足的女人是天生的吗?种种问题在《气场力:提升女人身价的50个秘密》一书,一一为读者揭示。《气场力:提升女人身价的50个秘密》列举实例,分层讲述,不仅仅要教会女性朋友如何打造气场,同时也教会大家如何运用气场,让自己成为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一个。
  • 己亥年散文杂文集

    己亥年散文杂文集

    里面是一些小散文,平时自己阅读后,以及自己窝在自己小世界而生产出的这些小泡泡。希望各位读者喜欢,大家的批评可以让我进步,大家的认可也会是我的动力!读者中若也是作者的,希望彼此互相指点,一起进步。
  • 我在风云穿诸天

    我在风云穿诸天

    穿越了,这是风云?等等,你说我有个马仔叫成昆,绰号“混元霹雳手”?
  • 超级造梦师

    超级造梦师

    被娇纵校花纠缠的他,觉醒了控制梦境的能力,而第一个主顾竟然是这校花的爷爷,而由此住进了校花家,意外发现,校花一送一,她竟然还有一个双胞胎姐姐。两姐妹风情无限,姿色不同,让着超级少年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