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3000000031

第31章 深邃宇宙的蛛丝马迹

外星植物为什么不可能是蓝色

很多人在科幻电影中都见过五颜六色的外星植物,但是真实的外星植物是什么颜色,谁也没见过。科学家经过研究后近日提出设想,除了蓝色,外星植物有可能是七色彩虹光谱里任何一种颜色。

科研人员说,太空中其他星球的光线光谱可能与太阳不同。

通过进化,外星植物会吸收光线中某一种或几种颜色。如果外星球上的植物叶片对红色光线的吸收最弱,那么这个外星的森林和草地就“非常可能”是红色。

不过科研人员认为,外星植物不可能是蓝色,因为蓝色蕴含的光能比较高。植物对光线的吸收效率取决于光线蕴含能量的强弱,蓝光能量较高,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因此更容易被叶片吸收。

科研人员说,通过分析其他星球的光谱得出的研究结果,会使宇航员在寻找外星植物时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颜色为目标。

宇宙中普遍存在两个太阳的世界吗

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现,灰尘碎片盘围绕着双恒星运行,这种情况很普遍。灰尘碎片圆盘由星系中行星形成后残余下的小行星大的岩石和其他物质组成。这项研究的详细资料已经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大多数恒星像太阳一样至少有一个恒星相伴。天文学家理论推断,双星系统不管重力牵引多复杂,里面形成行星可能都没什么麻烦。新研究为此观点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观察证据。

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大卫—瑞林及其研究小组在距地球大约50~200光年远的69个双星系中寻找这种模糊状圆盘。他们发现,大约40%的双星系拥有模糊状圆盘,此比率比单个恒星有圆盘的机会要高些。这一发现表明,围绕双子星运转的行星很普遍,如同围着单一恒星运转的行星一样。

宇宙急速膨胀最终导致死亡美国乔治亚州大学的天文学家迪帕克—雷加维恩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去年,他的小组报告说,许多停泊有行星的已知的恒星系统确实是双星,有的甚至是三星系统。

华盛顿卡内基学院的行星形成理论家艾拉—波斯表示,对行星猎人来说,此发现是鼓舞人心的新闻。

令人惊讶的是,在新观察中发现的大多数圆盘都围绕紧紧相靠的双星系统运转,其两个恒星的相隔距离在500AU或以下,一个AU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科学家知道大约有50个行星有双星系统,但它们都属于那种“宽松”的双星系统,其两个恒星的分隔距离大约有1000AU。发现如此相近的双星有行星形成的圆盘真是一个新突破。

一些科学家先前认为,在这些双星系中,恒星之间巨大的地心引力作用可能会将碎片踢出到外太空,行星形成将被扼制,无法形成行星。但瑞林他们的发现表明,双星系统中行星形成优势比单星系统强。任何绕着这些紧密相靠的双星旋转的行星都会体验两个日落,不过,两个紧紧相靠的双星也可能就是一个圆盘,因此很容易被发现。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来确定这些解释是否正确。

宇宙会不断膨胀而最终死亡吗

宇宙膨胀速度正不断增加,我们的星系团将以超越光速的速度远去。

我们身处的宇宙已有近140亿岁了。它创造出了各种事物的原料,如恒星、行星、树、城市、汽车,甚至人类。我们的世界已经完成了,但宇宙仍在演变,它的结局到底怎样?目前,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关于宇宙灭亡的推论。

有个说法指出,宇宙会耗尽能量并停止膨胀,恒星、星系、行星和所有原子都会开始塌缩,紧缩成针尖大小,这被称为大坍缩。

要了解宇宙是否会发生崩塌,科学家就必须先弄清,宇宙是否仍在膨胀,或膨胀的速度是否正在减慢。

通过测量1A型超新星响亮度,科学家就可以研究宇宙的死亡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教授、天体物理学家索尔·普密特通过寻找太空中的标记来研究宇宙的死亡。这些标记就是爆炸的恒星——1A型超新星。

他说:“只要找到足够的1A型超新星,你就能测量它们的亮度。亮度较高的超新星距离比较近,亮度越来越弱的超新星,一定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亮度很低的超新星,距离就很遥远了。”

1A型超新星很像制造重元素的超新星,但1A型超新星有个重要的特点,即它们爆炸的亮度都是相同的。

这是因为它们形成的过程都一样。两颗恒星在重力的作用下互相绕行,其中一颗是缩小的高密度恒星,发出高热和白光,它就是白矮星;另一颗恒星则膨胀成庞然大物,它就是红巨星,它的燃料即将耗尽。这两颗恒星互相绕行时,白矮星会吸取伴星的气体,开始年复一年地长大。当白矮星的质量达到太阳的1.44倍时,它就会崩溃,塌缩,接着爆炸,释放出耀眼的光线和能量。每个1A型超新星都是在相同质量时爆炸,因此,宇宙各处都有相同的亮度和可见度。

天体物理学家普密物研究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并未变慢

普密特需要找到数百个1A型超新星,并测量它们远离我们的速度。

通过比较不同时空的超巨星的位置和年代,普密特便能计算出宇宙的膨胀是否在变慢。他得到了惊人的结果:宇宙的膨胀速度并未变慢。

普密特说:“我们开始这项计划时,目的是在测量宇宙膨胀变慢的速度,但它变慢的速度并不足以让膨胀停止。事实上,膨胀的速度几乎没有减缓。我们完成分析后发现,膨胀并没有减缓,反而是正在加速。”

普密特惊人的发现意味着,宇宙不会停止膨胀并崩坠成针尖大小的超密物质。事实正好相反,宇宙会不断加速膨胀。宇宙正在解体。

大约在1千亿年后,所有的星系都会瓦解,宇宙的结局是一切都会陷入停顿。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劳伦斯·克劳斯教授说:“宇宙的膨胀速度不断增加,直到一切都分崩离析,这并不只限于星系,还包括物质、地球、恒星、行星、人类和原子,所有的事物都会烟消云散。”

太阳燃烧殆尽,大约在1千亿年后,所有的星系都会瓦解。宇宙中将只剩下孤立的恒星,这些恒星的能量也即将用尽。有些恒星会变成白矮星或褐矮星,有些会塌缩成中子星或黑洞。大爆炸之后数千万亿年,就连黑洞也会消失。所有的物质都会分解成最基本的成分,原子也会分解。最后,连构成原子的质子也会发生衰变。

克劳斯表示,宇宙的未来很可能非常凄凉,成为寒冷、黑暗和空虚的地方。随着宇宙的不断膨胀,星系也开始互相远离,太空会变成一片空虚,死一般寂静。我们的星系团将以超越光速的速度远离我们,并消失在黑暗中。

最后,一切都会陷入停顿,这就是宇宙的结局。宇宙最后将会死亡,剩下的,只有冰冷、黑暗、死气沉沉的虚空。

揭秘宇宙黑暗物质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日前利用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了宇宙黑暗物质,对人类目前已知的银河系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绘制出了第一幅三维立体的宇宙黑暗物质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科学家们利用重力透镜原理对宇宙中的黑暗物质分布进行了描绘。

这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称,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发现,科学家们首先利用标准的宇宙理论对宇宙形成理论进行描述,然后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绘制出了宇宙中黑暗物质的分布图。

宇宙中的明亮物质,如恒星、星系和离子云团,只占宇宙物质总量的约六分之一。其他更多的物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黑暗物质,这些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充满神秘的色彩。虽然如此,天文学家们还是成功地绘制出了这一幅宇宙黑暗物质分布图,完成这个分布图的最主要的功臣就是重力透镜技术,天文学家们就是利用这项技术确定了宇宙中许多黑暗物质的具体位置。

这幅三维立体分布图非常详细,它标出了目前我们所知范围内的宇宙黑暗物质,就像是在黑暗中把一个城市看得清清楚楚。为了绘制这幅黑暗物质分布图,天文学家们研究了对数万个星系的探测资料,其中许多星系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光线要从这些星系来到地球就必然要穿越充斥着黑暗物质的“宇宙矿野”,正是通过对这些光线的测定,科学家们才确定了“宇宙矿野”中黑暗物质的分布情况。

天文学家们采用的这种方法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吻合的,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说明这些宇宙黑暗物质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按照这种理论推论,黑暗物质中的粒子性质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科学家们将继续研究粒子性质的变化对路过的光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期对黑暗物质的本质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天文学家们表示,为了完成这项工作,他们不仅参考了大量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还广泛利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陆基太空望远镜对遥远的星系进行了观测,从中获得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来自法国马赛航天实验室的天文学家简·克尼勃称:“绘制宇宙黑暗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三维立体分布图为更好地理解星系的发展原理和宇宙中黑暗物质的进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幅分布图的结论与标准的宇宙结构形成理论也是一致的,这无疑会对我们今后的宇宙探索产生深远的影响。”

南极射电望远镜将揭开宇宙形成之谜

据俄罗斯有关媒体报道,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在南极点附近的射电望远镜已于近日完工。至此,从事宇宙研究的科学家们希望通过在南极特有的干燥而清澈的大气下,利用该望远镜观测展示宇宙初期形态的电波并最终解开宇宙形成之谜。

建在距位于南极点的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数百米的冰面上的这个望远镜被称为“南极点望远镜(SPT)”,于2004年开工建设。据悉该望远镜是一台口径10米、高约23米的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机体上配备有抛物柱面反射天线。近日,工作人员首次通过该望远镜对木星进行了观测,确认其性能一切正常。据悉,该望远镜建设约耗资1920万美元。

该望远镜的观测对象为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等波长1毫米左右的电波领域。科研人员希望通过观测到距宇宙大爆炸约40万年后的残余辐射,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以此解开在恒星形成前星系团的形成过程之谜。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一种充满整个宇宙的电磁辐射。科学家们发现在宇宙中辐射温度的演化里温度会随着时间演化而改变。尽管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其中包含了众多密度和温度都不同的微小的波纹。通过地球引力的作用,这些波纹会发生反射作用,光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今天天文学家可以在银河以及星系团中可见的物质。

早在2003年,美国发射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不同方向上的涨落的测量表明,宇宙的年龄是137±1亿年,在宇宙的组成成分中,4%是一般物质,23%是暗物质,73%是暗能量。宇宙目前的膨胀速度是71公里每秒每百万秒差距,宇宙空间是近乎于平直的,它经历过暴涨的过程,并且会一直膨胀下去。科学家们希望利用SPT了解更多关于宇宙形成的细节。

美新建的“南极点望远镜”可以记录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发生的微妙变化,以判断暗物质是否能在几十亿年前通过与地球引力发生碰撞来影响星系团的形成。此外,“南极点望远镜”还能迅速对天空进行扫描。科学家希望能在未来数年中利用SPT对数千个甚至上万个银河系星团进行观察。

基因密码描绘宇宙构造

一个由来自欧洲和美国的18名科学家组成的数字运算小组宣布,他们历时4年解开了困扰科学界长达120年的一个数学难题。这项新研究成果的意义不亚于破解人类基因密码。科学家们称这项研究成果将帮助天文学家描绘出宇宙的结构。

据从事此项研究的科学家们表示,可以这样说,今天他们终于征服了数学界的“珠穆朗玛峰”。如果将他们的研究数据打印在纸上,可以覆盖住整个曼哈顿地区。

科学家们此次研究的对象是1887年遗留下来的一个重大难题——“E8”。“E8”属于所谓的“李群”理论,是19世纪挪威数学家索弗斯—李发现的。“E8”描述的是具有57维空间的对称体,这对于习惯了三维空间的普通人来说非常难以理解。尽管该群早已为世人所知,但直到目前科学家们还认为它与宇宙的结构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

在此项研究中,欧美数学理论家们使用了极其复杂的程序绘制“E8”体。整个研究数据信息达60G,如果将这些数据保存成MP3音乐格式可以连续播放45天。当然,如此复杂的运算需要采用最新最复杂的数学方法,而这是多年前的技术条件难以达到的。

美国数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将为未来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宇宙构成理论。

欧洲解谜机器将揭开宇宙之谜

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物质起源的世界顶级研究中心一项已进行了15年的研发工作有了巨大进展,科学家希望这一安装完毕的“解谜机器”能揭开许多宇宙之谜。

此“解谜机器”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研发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有一个重达1920吨的巨大磁铁——相当于5架大型喷气式客机——和一个关键元件一同深埋在这家跨国研究中心的地下100米的巨大洞穴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物理实验室,位于瑞士日内瓦附近瑞士与法国的交界处,是一家26国组成的核研究的欧洲机构。而大型强子对撞机是全世界最强的粒子研究工具,该项目耗资80亿美元,历时10多年之久。

如果一切顺利,这个长达27千米的超级对撞机将能验证现存的宇宙起源理论正确与否。“我们认为此项目到时将会揭示出我们没有想到的事情。”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席科学指挥官乔斯一英格伦教授说。

他的同事表示,在此实验中,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以高速聚集在一起的这些猛烈粒子,将可能给人们带来新的认识,如在传统的四维空间——宽、长、高和时间外,可能发现更多维的空间存在。

其他人也表示,如果小心冒险地进入一些科幻设想的领域,包括多重宇宙、关联世界和太空黑洞,可能会发现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是物理学非常令人兴奋的时刻。大型强子对撞机让我们对宇宙了解达到一个全新水平。”此项目的关键粒子探测器(最初的介子螺线管CMS项目)的发言人泰金德·维德说。

在定制的高架移动起重机的帮助下,此巨大磁铁及其周围设备被一同搬到了这里,还有一个水力起重系统是介子螺线管(CMS)中的最重部件,占了此对撞机的8/15.

除磁铁和探测器之外,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关键元件是一个长27公里的管道。此管道盘旋伸入一个宽广的地下隧道,在此管道里,粒子被迫以光速反向运动,相互撞击。

使用粒子加速器建造的这一早期版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其控制器将能确保达到每秒近6亿次的碰撞。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透露,每一次碰撞将重造大爆炸后仅十亿分之一秒的情景——高能量放射的火球,科学家称此是150亿年前发生的,是它将宇宙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

这些粒子所发生的情况将被最高级的计算机所记录,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将获得有关已知宇宙物质或未知物质是如何形成的知识。他们希望还能以此了解暗物质和可见物质的更多知识。

超乎想象的宇宙钙含量

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荷兰SRON宇宙研究机构的天文学家们日前研究发现宇宙中含有的钙元素的数量要比我们以前想象的多得多。天文学家们是在利用欧洲航天局的XMM-Newton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研究后得出这一结论的。这一发现给天文学家们研究宇宙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因为宇宙中超新星的爆发与空间中的元素分布情况有密切的联系。

人类的血液中有铁,呼吸时有氧,骨骼中有钙,沙子中含有硅,宇宙空间中的元素分布更是多种多样。古老的恒星濒临死亡的时候,它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会将附近的所有物质都分解成原子,这一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超新星爆炸事件。这些原子在宇宙中飘流并重新组合,最终就会形成新的恒星、行星甚至生命。

但是,元素在宇宙中的存在开始是怎样的,它们分布的情况又是怎样的,这些对我们来说还都是未解之谜。来自荷兰SRON宇宙研究机构的古文学家杰勒尔·普拉在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表示,在遥远的星系或者星群中可以找到答案,这些星系和星群就像是宇宙中的大城市一样。

普拉称:“宇宙中包含着众多的星系,每个星系中都有成千上万颗恒星。星系一般都被周围由热气体构成的云团包围着,这些云团中又包含着许多的星群,看上去就像是一团烟雾。由于星系的体积巨大且成员众多,它包含了宇宙中的绝大部分物质。在过去的10亿多年里,超新星的爆炸又使得这些云团包围得更加紧密,同时也使得宇宙中的元素分布更加不均匀,绝大部分的元素都被吸附到了星系当中,如氧元素、硅元素和铁元素。”

普拉利用XMM-Newton天文望远镜对22个星群进行了观测,结果发现在这22个星群中包含着氧、氖、硅、硫、氩、钙、铁和镍等多种元素,而这些星群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数十亿次超新星爆炸,爆炸对星群中的元素分布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普拉把现实测量到的星群元素数量与超新星理论模型进行了比对,发现现实星群中钙元素的含量是理论值的1.5倍。

普拉和他的同事们还发现这些星群中的许多超新星都是在两颗恒星相互影响的死亡之舞中产生的。这种死亡之舞的结果就是其中一颗质量较小的恒星表面物质脱离本体,附着在另一颗恒星上而形成一颗白矮星。随着白矮星的质量不断增大,其引力已经不足以维持其庞大的身躯,于是就会发生爆炸,超新星也就应运而生了。

普拉称:“在我们观测的星群中约有一半的超新星都是这样产生的。在银河系中,这样的超新星还有很多,我们估计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超新星可以占到银河系恒星总数的15%。”

这项研究成果对于天文学家们制造超新星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普拉称:“到目前为止,超新星专家必须要有根据地推测超新星准确的爆炸过程。因为我们宇宙中存在着数十亿颗超新星,而我们对这些超新星年龄的测定也要比以前准确许多,这些信息也可以帮助天文学家们认识白矮星的死亡过程。”

“大爆炸”并非宇宙真正起点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天文物理学家提出的最新宇宙演化模型,成功解决了现有宇宙学中所存在的矛盾之处。

宇宙大爆炸美国科学家提出的这项最新假说认为,宇宙一直在重复着扩张和收缩的过程,而所谓的“大爆炸”时刻则被排除了。

按照这一理论,在宇宙扩张阶段,暗物质(人类至今也未能揭开其本质)会使宇宙扩张得越来越快,直到各种天体间的距离足够大且无法发生相互作用时,由暗物质驱动的这一扩张过程才会停止下来。而在此时,无论是体积巨大的黑洞,还是极其微小的原子,都将被完全破坏。

这一新理论认为,在“时间陷入停滞”状态的一瞬间,一切又将开始进入一个完全相反的发展过程。那些被完全撕碎的物质碎片又开始聚合在一起并导致“大爆炸”的发生,一个新的宇宙也将因此而诞生。

北卡罗莱那大学的科学家们指出,这一周期性的过程已经持续了很多次,并且催生出了越来越“新”的宇宙。

其实,有关宇宙具有周期性演化特性的理论在很早以前便已有人提出,但这些早期理论中存在着大量与现有物理学定律相矛盾的地方。而美国科学家提出的最新假说成功解决了这些矛盾。不过,这一理论的正确性要等到今后几年中新一代的天文望远镜投入使用后才能得到验证。

宇宙黑洞吞噬恒星

美国宇航局(NASA)研究人员说,他们通过太空望远镜首次观测到恒星被宇宙黑洞吞噬的过程。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苏维·格扎里说,NASA一架太空望远镜2004年意外捕捉到两束来自牧夫星座的紫外线光波。由于如此强烈的紫外线光只在黑洞吞噬恒星时才会产生,科学家据此在随后两年内跟踪观测到位于牧夫星座中心的黑洞撕裂并逐渐吞噬一颗恒星的过程。

格扎里解释说,每个星系中心都存在一个黑洞,它拥有巨大引力,能吞噬其附近包括光在内的任何物体。

NASA科学家说,这颗属于牧夫星座的恒星在运行过程中逐渐靠近黑洞,被引力“撕裂”成几部分。被分裂的星体残片先是在黑洞附近盘旋,最终被吸进黑洞。这个过程释放出紫外线,被太空望远镜探测到。

格扎里说,“这是人类首次详细观测到这样的奇观,因为每1万年才会有一颗恒星运行到黑洞附近,被撕裂吞噬”。

高科技破解伽玛射线形成之谜

据国外媒体报道,2002年,天文学家们首次在宇宙中发现了来自于天鹅座的强烈伽玛射线,射线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一射线的发现使天文学家异常兴奋,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困惑。能够产生如此高能射线的地区必定存在着强磁场,一般情况下只有超新星的爆炸或者是巨大的黑洞才有这个能力,但是天鹅座地区却并不具备这种条件。来自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物理学家们经过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可以合理地解释这一神秘现象,他们还表示在数亿年前地球也可能遭受过这样强烈伽玛射线的袭击。

按照目前的天体物理学理论,高能宇宙伽玛射线的形成需要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磁场空间,而能够产生如此强大磁场空间的只有恒星爆炸或者是在许多星系中央存在的超级黑洞。然而天鹅座只是一个由年轻的、高温的、明亮的恒星组成的星系,根本不具备释放出高温伽玛射线的能力,所以,天文学家们探测到的天鹅座伽玛射线的形成必然有其他的原因,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物理学家托马斯·韦勒和他的同事们提出的新理论也就应运而生了。这个新理论可以解释天鹅座恒星的特点,揭密天鹅座恒星周围核子风暴的秘密以及为什么这里可以产生高温伽玛射线。

伽玛射线为地球和其他宇宙空间提供了一个看不见但是却非常重要的联系,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使土壤和岩石发生化学变化,引发雷电,甚至通过影响云层的形成而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我们现在使用的电子芯片体积很小,这使得单一的射线都有可能造成计算机系统的崩溃。对于经常坐飞机的人来说,伽玛射线还会增加他们患癌症的几率。如果大量的伽玛射线袭击地球,就有可能使地球上的生物灭绝。

人类首次发现宇宙射线是在1912年,当时是通过一次热气球实验发现的。当时,科学家们就对射线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感到非常惊奇并从那时起开始研究这些射线的来源。起初,几乎所有的科学家们都认为这种射线来自于外太空。到今天,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这些射线是由不同的物质组成的,它们包括伽玛射线、电子射线、质子射线及核子射线,对于这些射线的起源,科学家们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绝大部分的低能射线都是由太阳产生的,但高能射线还是来自于宇宙深处。

尽管经过了许多年的研究,但宇宙射线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许多秘密,例如蕴含能量最高的质子射线究竟是怎么回事。质子射线就好像是棒球运动中的击球手一样,在射线形成之初,数亿颗质子分享了宇宙能量,但是其中的部分质子似乎可以借助其他质子中的能量逃逸出来,就好像击球手集中全力的一击一样。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全面地解释这一现象。

还有一个令人不解的问题就是高能伽玛射线的来源问题。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伽玛射线所蕴含的能量是光子的一万亿倍,可以说伽玛射线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强烈的光。科学家们曾经做过测试,伽玛射线中一个电子的能量就可以产生1伏特的电压,而一般的伽玛射线中都会含有数万亿个这样的电子。

近年来,天文学家们就宇宙射线的问题,特别是伽玛射线的问题提出过许多理论设想,其中为多数人接受的理论认为伽玛射线的形成是受到了宇宙中的强烈磁场的作用。宇宙中的超强磁场对其中的电子进行了加速,电子的运行速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就转变成了微波级光子,这种微波光子的能量储存能力就可以提高数千甚至数万倍。当电子运行至脱离磁场范围后,它的能量就会逐步衰减,并逐渐形成我们所看到的伽玛射线。还有一种比较成熟的理论认为宇宙射线的形成与质子和光子的碰撞有关。首先,质子以牺牲自身的稳定性为代价吸收光子,随后质子迅速衰变成亚原子,进而在宇宙中形成伽玛射线。

韦勒称:“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伽玛射线形成的新理论,天鹅座中的那些恒星可以释放出紫外线,恒星风暴中还包含有质、硅元素等物质,而且其中的核物质带有强烈的正电荷。在这种环境下,由于受紫外线的作用,一个中等强度的磁场也可以加速电子的运行,而且紫外线还有助于核子分裂而形成伽玛射线。这个理论与先前的伽玛射线理论并不冲突,伽玛射线的起因都是由于磁场对电子的加速运动。”

同类推荐
  • 人生感悟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人生感悟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人生感悟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欺骗并不是一种美德,然而危难时刻的美丽骗局,却展现了生命最伟大的光辉;弱智不是残缺,而是心灵美的太过纯真;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枕着这个温柔的枕头,我们得以安然入眠;爱心是盏灯,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微笑,永远是我们生活中的阳光雨露;我们要学会心怀感激,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真正快乐起来;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想拥有成功的人生,首先应该对自己负责,否则谁也帮不了你……翻开这本书,一起去领悟这些人生哲理吧!
  • 精灵古怪镇的怪事

    精灵古怪镇的怪事

    一个精灵古怪的小镇突然冒出许多稀奇古怪的事:小小的蜗牛角上,居然有两个连年发生战争的国家;小保姆居然会挪移大法;三个小女孩赶走了不怀好意的外星人,让地球避免了一场极大的麻烦;橡皮阿拉平白无故长出小腿小脚,还是连着溜冰鞋一块儿长出来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可是牛郎挑着孩子,披着老牛皮一直追到天河岸边就没有下文了,别着急,看看牛郎织女后传就知道了;一头宠物猪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白雪公主!这些古怪的事,看看你就会明白。
  •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奥秘故事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奥秘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国界、语言、年龄。“注音版影响孩子一生的名著”系列图书,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它们怎么来的

    它们怎么来的

    本书所讲述的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中事物的诞生和科学道理。
  • 谚语歇后语

    谚语歇后语

    流年主编的《谚语歇后语》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所选语句进行分类,逐条加以解释、运用举例,便于读者理解并根据需要进行选用。编者在每个小节后都配有一个相关的趣味故事,让读者在阅读故事时品味谚语和歇后语所要表达的超凡智慧,给人以警醒、鞭策、鼓励、教育,汲取丰富的养料。本书所选条目生动形象、通俗亲切,便于理解和掌握,并灵活运用;选配的精致插图,不仅增加了图书的趣味性,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的“游戏室”或“积累卡”等小栏目,既扩展了选材内容,又能丰富读者的知识面,帮助读者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巩固。
热门推荐
  • 无限之九世帝王

    无限之九世帝王

    要穿越了,马上就要穿越了。无数穿越前辈之中,有没有谁在穿越之前,就已经知道自己即将穿越的命运的?张越准备齐全,带着《帝国时代2》,来到了一个正在吞噬其他幻想界的强大位面。“那这两个美女,母女吧,长的好像啊,就像是一个人一样。”“哦,那本来就是同一个人,只是两个连续的世界里,不同的年龄而已。”“哇,这个世界好美好,我好喜欢。”这是一部爽文,合理要爽,不合理强词夺理也要爽!!
  • 别怕轮回有我陪

    别怕轮回有我陪

    三个月前父母车祸身亡,留给了我一个如意形状的玉坠,三个月后,一个小小的汽车剐蹭事故然我认识了一个名叫玉灵的女孩,很多奇怪的事情也随之而来,对玉灵从依赖,到怀疑,从害怕再到爱的不可自拔这世不能相守,那我愿意陪你一起轮回。
  • 雪满途

    雪满途

    如果可以,我希望这漫天飞雪,在落地之前,便能尽数融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人你被捕了

    女人你被捕了

    她为他放弃一切,梦想,纯真,身体,容貌,“只要他过得好,其实又有什么关系呢?”她淡淡地苦涩地笑着说道,留下一张纸条消失在他的世界里。他以为他是不爱她的,至少在他的世界里,像她这样的生物是不被容许记住的。可是当这个不起眼的生物突然消失了,他的心却落空了。“该死的!给我全球通缉这个女人!”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杌闲评

    杌闲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朽魔神录

    不朽魔神录

    亿万年前,有盘古开天辟地。今有我白枫,只夺不朽的传说。神挡杀神,魔挡杀魔。当不了永久神,那就当不朽的魔!!!
  • 猎魔人的日常异闻录

    猎魔人的日常异闻录

    顾然,一个混吃等死的破杂货店老板。人生没啥高大上的追求,只想守着破店混吃等死一辈子——可那说的是他没遇上后边儿这一系列光怪陆离的事之前。那时的顾然十九岁,在无耻的穷鬼侦探的引导下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成为一个驱魔少年。从此,装逼打脸、都市猎艳、妖孽人生……嗯,这些统统都没有。轻松搞笑的都市猎魔生活,吐槽少年与败犬上司的神经病异闻录,就此展开!见鬼!这不就是老流氓带小流氓么!“你说咱们这样是不是很热血?”穷鬼侦探问道。“我觉得你这种人的血一定是冷的!”
  • 无限贴身校花

    无限贴身校花

    项杰,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本想平淡的过完自己的学生生涯,但是…一次意外的相遇,一个神秘的黑衣人,还有贴身的校花,从此他便成为全世界人民的焦点。吊打小东瀛、拆迁自由女神像、带着校花在埃菲尔铁塔上看星星…他,是一个美丽的神话。
  • 我们(手绘大叔)

    我们(手绘大叔)

    全书从绘画的角度表现老年人之间的亲情和爱情,此书是奉献给爸爸妈妈的最好的礼物,在人性亲情的道德观上作者用自己朴素的绘画手法表现了人老时,生活的内容应像蕴藏多年的美酒,醇香无比,人老时,感情的世界应像一壶上好的清茶,回味悠久;人老时,两个人的世界应像怒放的牡丹,真诚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