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6100000011

第11章 东汉:亲小人 远贤臣 江山如纸 (2)

孝桓帝皱起了眉头,但最终没说什么。毕竟从帝国安全的角度来考虑,腐败是要反的。不过,孝桓帝心里还是希望杨秉到此为止,别让士大夫阶层和宦官阶层的冲突搞得不可调和。

他累了。真的有些累了。

但是杨秉却要继续惹是生非。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公元165年的春天注定是一个多事的春天。在益州前往京师的驿道上,有一个人非正常死亡了。死在囚车上。他叫侯参,是前益州刺史。侯参之死被定性为一个腐败分子的畏罪自杀。

这个案子是杨秉直接查的。但他并没有善罢甘休。因为杨秉认为,人死了,案子还在。而且本案的犯罪嫌疑人除了侯参之外还应该包括他的弟弟——侯览。

只是侯览的级别实在太高了,是个中常侍。这个级别的官员只有皇上才能动他。杨秉把侯参的供词及在他家搜出的相关物证上呈皇上,希望皇上依法办事。

供词是实的,物证是铁的,但是孝桓帝袒护侯览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这不仅是出于平衡政治的考虑,还出于他对近侍的关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中常侍侯览照顾自己这么久,孝桓帝是必保无疑。

但保不保是态度问题,怎么保是能力问题。总的来说,孝桓帝的能力还是不错的。他质问杨秉:我们这个王朝,行政制度一向是很分明的。三公统外,御史察内,你这样越级控告一个近官,是不是违反了我们的行政制度啊?

杨秉反应很快。他立刻指出——陛下记错了吧?我们这个王朝,行政制度早有规定:三公之职无所不统。何况《春秋传》上还说了:除君之恶,唯力是视。所以中常侍侯览的问题他不仅要管,同时他还建议皇上为天下士心、民心着想,一定要有所惩罚。

这一下孝桓帝进退两难了。他从杨秉的话里面听出了恳切和忠心,但同时又担心士大夫阶层对中官们打压太甚,搞得他到头来也很被动,所以——做皇帝,难啊,做一个两头都叫好的皇帝,那就更难了。孝桓帝感慨万千。

孝桓帝最后作出的选择是暂时罢免了侯览的中常侍职务,但过后不久又起用了他。

拍一巴掌揉三揉。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帝王的统治手段和一个农妇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其实并没有多大区别,甚至他们的预期也差不多。帝国能不能长久和孩子能不能成才在很多时候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宿命——这个帝国两个阶层的矛盾已是如此不可调和,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就看他们谁占上风了。而他们的胜与败将直接影响这个帝国的命运。

可惜这么简单的道理孝桓帝并没有搞明白。他一直以为,大臣和近侍们打打架算不了什么——哪有牙齿不碰舌头的?他不明白,大汉的江山会在这内耗当中变得松动起来,直到有一天走向分崩离析……

阶级斗争就是这么你死我活

夏天的时候,杨秉一脸严肃地去世了。

杨秉之所以走得一脸严肃,是因为他放心不下——宦官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他最终没有看到悬念的最后揭晓。

但是士大夫族的精气神还是在的。杨秉之后,司隶校尉李膺成为这个族群的脊梁。

司隶校尉相当于帝国中央地区的公安局长。李膺在任上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是砍下了张朔的头。张朔是原河内郡野王县的县令。作为一个处级干部,他最感兴趣的事是研究两性间的差别,探索生命的起源。为此,他把一名怀孕的民妇给杀了,还剖开了她的肚子,仔细观察胎儿的形状。

对于这样一个变态县令,李膺当然是要严惩不贷。但是他扑了个空,因为张朔跑了。张朔没往别的地方跑,而是跑回了京师。

当然张朔回京师洛阳并不是要投案自首,尽管洛阳城里到处贴满了缉捕他的A级通缉令。但张朔都当它们是草纸。张朔是投奔他哥来了。他哥是中常侍张让。张朔觉得,这样的时候,只有他哥才能保护他。

但是张让为难了。张让为难并不表示他不保护这个弟弟,而是为难在保护的方式方法上。因为洛阳人都知道他有这么一个亲弟弟,都知道他弟弟犯下了骇人听闻、大逆不道之罪,也都知道他这个弟弟现在投奔他来了——怎么保护呢?究竟要怎么做才能躲过李膺如狼似虎的追捕?!

李膺最后还是在张让十几栋豪宅当中的一栋将他弟弟揪了出来。这是真正的“揪”出来,因为张朔被藏得太好了——他竟然被他哥塞进了堂屋前一根硕大的廊柱内。这根可怜的廊柱早就“外强中干”了——它被张让事先派人给凿空了,以便能塞进张朔那略显发福的身子。

紧接着,李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砍掉了张朔的脑袋。他甚至没有来得及请示天子就这么做了。当然李膺这么做是故意的。因为他知道天子和张让是战友加兄弟的关系。如果事先请示天子的话,张朔的脑袋恐怕就不能落地了。

孝桓帝终于生气了。

在这个注重礼教的国度,确实,活剖孕妇的事是骇人听闻的。所以,原则上他也同意要让张朔的脑袋落地——但李膺为什么不请示、不汇报呢——公安局长也是要有组织、讲纪律的,帝国中央地区的公安局长更要有组织、讲纪律!

孝桓帝怒气冲冲地召见了李膺。

但是李膺却振振有词。李膺说:《礼记》有云:公族犯罪,虽天子宥免,但有司必须依法而不从圣命。当初孔夫子担任鲁国的司寇,七天就杀了少正卯。可臣下我呢……

李膺的振振有词震住了孝桓帝。孝桓帝仿佛看见当年那个跟他摆事实、讲道理的杨秉又复活了。孝桓帝头都大了。士大夫们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让他头大,他实在拿他们没办法。

这件事情到最后不了了之——人头都已经落地了,说什么都晚了。但是中官们是注定要报复的。接下来,两个阶层的争斗更加你死我活了。

中常侍侯览再次与士大夫们过招。不过首先发难的却还是士大夫们。山阳太守翟超举报侯览在丧母还家之时,把坟茔起得太高,违反了朝廷的礼仪制度。但是翟超的举报信却被侯览给扣下了,因为侯览有这个权力。翟超一时火起,竟扒了侯母的坟,抄了侯览的老家,然后再直接给皇上写奏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一起涉及中官集团利益的案子在继侯案之后发生了。下邳令徐宣向汝南太守李篙女儿求婚不成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强抢回府,先奸后杀。当然徐宣敢这么做那是因为他后台够硬。他是徐璜的侄子,而徐璜那是太赫赫有名了,他当年因为帮助皇上倒梁有功而被封为武原侯。

东海相黄浮不得不愤怒了。在他眼里,徐宣案已不是一件普通的刑事案,而是中官集团对士大夫集团的疯狂进攻。一个士大夫的女儿倒下了,朝廷千万个士大夫要站起来。黄浮下令将徐宣一家全部捉拿归案,严加审讯。徐宣最后被“咔嚓”了,暴尸七日。

阶级斗争就是这么你死我活。中官集团开始发力,翟超和黄浮相继入狱。最后他们的下半生是在边地度过的——他们被流放了,终身罚做苦役。

士大夫们当然不服。他们的重量级选手在此时隆重登场。那就是太尉陈蕃和司空刘茂。他们上疏请求除去翟超和黄浮的罪名,为他们平反昭雪。但此时的孝桓帝又将他的金手指倒向了中官集团——事实上从此以后他的金手指就再也没有伸回来过。孝桓帝叫谏官出面,弹劾陈蕃和刘茂在惺惺相惜,以维护一小撮士大夫们的利益。陈蕃和刘茂的上疏不仅无济于事,还差点为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帝国的黄昏

帝国的黄昏就这样开始了。

帝国黄昏的开始是有标志的,那就是太学西门突然无缘无故倒塌了。

这是公元165年的深秋。在帝国两大阶层如火如荼的争斗中,太学西门触目惊心地倒了。太学生们开始焦虑:这个帝国是不是要被上天抛弃了?朝堂之上,正义的力量是否终将不敌邪恶的力量?

郭泰首先失去了信心。郭泰是三万太学生当中的佼佼者,朝廷本来是对他寄予厚望的。当然准确地说,是朝廷里的士大夫们对他寄予厚望,希望这个平民出身的年轻人能够成为这个帝国的栋梁之才,但郭泰还是选择了离去。

他归去来兮。

李膺等清流士大夫送别郭泰时内心充满了忧伤。的确,当一个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一个黑哨时,他们和中官集团的博弈是注定要失败的。

但他们又不能不博弈。就像一条破船停在江中心,划桨是他们的宿命,尽管李膺他们心里都清楚,沉没是早晚的事情。

李膺最后是栽在了张成手里。

张成是这个时代最有名的术士。

当然一个人要能成为最有名的人,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张成的两把刷子就在于他可以通过季节更替时风向的变化,来判断人事的凶吉。

虽然张成的判断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但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在天子面前所作的几次判断都对了。所以张成无可争辩地成为了这个时代最有名的术士。

张成之所以能在天子面前表演他的占术之道,是由于有了中官的引荐。一个王朝的宦官和术士有意无意联合起来在天子面前献媚,这个王朝便有了诡异而妖冶的气息。

公元166年春天的一个甲寅日,风突然就吹起来了。张成按占法一算,觉得朝廷马上要大赦天下。刚好张成的儿子有个仇人还活得很滋润,张成便叫儿子把仇人给杀了。因为在大赦天下之时,杀人犯是可以无罪释放的。

张成不愧是有几分真功夫的术士,事物的发展正按着他预测的那样往前推进。在儿子杀死仇家之后的第七天,孝桓帝大赦天下。

但是张成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却没猜到故事的结局——他的杀人犯儿子没有活着从监狱里走出来,因为把他儿子送进监狱的是李膺。

李膺原本想遵照孝桓帝大赦天下的指令释放张成儿子的,不过在他知道张成倚仗术道纵子杀人的事之后,他就让张成儿子也付出血的代价。

张成的报复开始了。

张成的报复是可怕的。

因为这是一个术士的报复。

这个时代最有名的术士的报复。

张成在天子面前替李膺画了一张网,这是一张试图将士大夫一网打尽的网。张成对天子说:司隶校尉李膺等,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不遵朝廷诏令,滥杀已赦之民。

于是,在历史的诡异关口,“党人”这个词杀气腾腾地跳了出来。孝桓帝杀气腾腾地要中书起草诏书,试图在中央和地方大规模打击那些“共为部党”的“党人”。但是让孝桓帝万万想不到的是,他的诏令没能走出洛阳。

因为太尉陈蕃没有签字。大汉法令规定:欲向全国发布的诏令,须由太尉、司空和司徒三公共同签署才能生效。在三公中,其他两公老大不情愿地签了,但是陈蕃顶了下来。

陈蕃很清楚:这是阶级斗争新动向。今天锒铛入狱的是李膺,明天就有可能是他们三公。这是宦官和术士联合起来借机闹事,是对士大夫们的一次疯狂进攻。

但是陈蕃的抵抗很快就失效了。毕竟是专制社会,天子那是太有权了。孝桓帝绕过三公,直接发出针对李膺的A级通缉令。李膺很快入狱,随后,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搜捕“党人”的严打行动开始了,共有两百多名“党人”榜上有名。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正如陈蕃当初所想的那样,这是宦官和术士是对士大夫们的一次疯狂进攻。帝国的清流遭到沉重打击,陈蕃真是痛何如哉?!他几乎天天找天子进谏,希望皇上不要被奸人、小人所蔽。但是孝桓帝却觉得陈蕃也大有问题,他一道诏书下来,陈太尉就回家吃老米饭去了。

陈蕃一走,严打行动变本加厉。通缉令上的名单从两百多名直线上升到八百多名。帝国清流几乎要毁于一旦。最关键的时刻,一个重要人物出场了。他就是孝桓帝的岳父、槐里侯、城门校尉窦武。

窦武给他这位天子女婿写了一封信,明确告诉他这样的严打行动已经成了一场恐怖行动了,帝国实心干事的人整天惴惴不安,这样下去,这个国家很有可能就要被他搞垮了。

也许是窦武的岳父身份起了作用,也许是孝桓帝想顺势收场。公元166年七月十三日,帝国改元永康,孝桓帝宣布大赦天下。但这是带着镣铐的大赦,因为孝桓帝规定:党人赦归之后,要交给地方政府终身监管。其中两百多名“重要”党人要上三公黑名单,这辈子永不征用。

六个月后,孝桓帝带着这个时代各阶层人等对他所持的复杂心态离开人间。

惋惜、痛恨、窃喜、无奈……帝国的主流心绪没有一个关键词可以准确概括。但是帝国的时局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士大夫们开始重新掌权了。坐在权力高端的依然是大将军窦武和重新出来主持工作的太傅陈蕃。他们做了很多工作,明里暗里让许多党人恢复了自由身。特别是经过努力,李膺也出来工作了。这几乎成为时局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但是很多事情依旧可做不可说。因为孝桓帝至死都没有解除党禁。新天子上台萧规曹随,懦弱无为,因此中官还是不时搬出先帝的遗诏敲打窦武和陈蕃们,希望他们的擦边球不要打得太出格了。但要想阻止士大夫们打擦边球,中官们已然做不到这一点了。

这个帝国悄然走到了时局的僵持阶段。博弈的双方势均力敌,都在寻找新的机会试图击败对方。但是机会在哪里呢?没有人可以准确地洞察。

帝国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了。

同类推荐
  • 明末之争战天下

    明末之争战天下

    朱慈照,一个孤儿,生性冷酷奸诈。上学的时候欺负同学,长大后进入黑涩会,被仇家追杀到了金三角,学会了一身本事,灭了仇家,成为了黑涩会老大。就在他志得意满时,却被仇家后代暗算报复,莫名其妙穿越到了明末,成为了崇祯四儿子朱慈炤。面对即将国破家亡的处境,朱慈照步步惊心,有惊无险;就在他一步一步统一华夏,扬威海外时,却发现……
  • 中国式王朝衰败的12条法则

    中国式王朝衰败的12条法则

    历史总叫人惦记。传统理论在谈论王朝衰败的时候,总是习惯以“凝练的语言”简洁地一方概之。然而,帝国并不都是“崩溃一亏”,数字与表格之外,历史的精微幽深,很难“作一总结”。于是,笔者选择了“勤于总结”,用求全的12法则来分析帝国“全线崩溃”的恢宏历程。
  • 振夫纲

    振夫纲

    谢邀人在大魏,刚刚起飞长相彦祖,一米八五穿越必备,博古通今自问自己已经很优秀,但奈何妻子是大魏骠骑大将军,一代老拳师,叶问能打十个,她能打十个叶问。有感于夫纲难振,发发牢骚,毕竟平日里只能做个纨绔子弟点点科技树。没办法,将军府赘婿的日子就是这么的索然无味,且枯燥…………分割线…………评论区戾气太重圈内人士太多利益相关匿了侵删(本书又名《关于我在将军府吃软饭这件事》)简介与文无关
  • 最权力

    最权力

    天朝最伟大的存在,副处级别的人民公仆张焕重生了。此时正值明末天启年,为了在这个黑暗动荡的时代生存下去,他誓要手掌权柄,荣华富贵,娇妻美妾,封王拜相,青史留名。
  • 盛唐延篇

    盛唐延篇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忆昔开元全盛时,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盛唐,提笔延篇。
热门推荐
  • 世界演绎者

    世界演绎者

    我曾是高贵的精灵王,带着早有支离破碎的精灵族重建了往日的辉煌。吸血鬼,恶魔,元素,巨龙,旧日支配者,行鬼祖,圣人......以上种种都是我演绎出来的绝色。南宫俊在另一个世界演绎无穷变化,可是现实却也发生了一点变化。
  • 谁说的我不能爱鹿晗

    谁说的我不能爱鹿晗

    啦啦啦,第一部作品哦大家多多关照哦,康桑思密达~
  • 夏水泱泱过,几何绕千江

    夏水泱泱过,几何绕千江

    古语有云:“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放下错的人,我们才会与对的人相遇。
  • 紫复嫣缘

    紫复嫣缘

    古时候,因暴君无恶不作,残害生灵。有一次,暴君出巡,将莫紫嫣的娘亲给杀死了。从此以后,莫紫嫣就决定了要报仇。而过了8年,暴君驾崩,太子龙阳登基。莫紫嫣入宫,经历各种磨难,最后终成一代贤后。
  • 乱世书童

    乱世书童

    南宋末年,风雨飘摇,蒙元大军攻破襄阳,精兵百万下江南,丞相伯颜立马吴山第一峰,谢太后奉表降元,文天祥零丁洋里叹零丁,陆秀夫、张世杰在福州拥立益王登基,张弘范尾随而至,宋军节节败退,十万军民一步步退向崖山……庐山脚下,白鹿洞书院,一个伴读的书童,避无可避卷入到纷飞的战火中,为了让自家少爷有一张安静的书桌,被迫进行了血与火的抗争。
  • 从此人生不低调

    从此人生不低调

    顾以南是来自江宁市北岭乡下的一位穷学生,十八年来,受尽凌辱。隐藏身份揭开,他带领好友创业冲向全世界。萤火之光岂敢与皓月争辉?
  • 素女怨:亡国公主复仇记

    素女怨:亡国公主复仇记

    国破家亡,她幸得重生。她暗自发誓,定要报了这血海深仇,要叫他粱国也尝一尝这亡国滋味,要他粱国,不得安宁。她改名换姓,改装易容,在将军府里,月下倾城一舞,舞得粱国那少年天子一见倾心,将她收在帐下。宫闱深深,步步惊心。一步一步,踏进了命运的陷阱……
  • 我们是糖,甜到哀伤

    我们是糖,甜到哀伤

    这本书从去年夏天开始写,而今年的夏天也已开始,季节刚好是一次完整的轮回,而我记录的故事却是不完整的,是支离破碎的。故事里的许安呀,姜绚呀,林唱呀,我都给了他们破碎和忧伤的爱情,其实这并不是我的本意。最起初的时候,我也想写一些开心的完美的故事,我也想把整本书打磨得像是一件精致的景泰蓝瓷器,谁知道越小心越伤心,它还是碎了。我不知道这满地的碎屑,会不会有那么一片,刚好把你刺痛。
  • 历史的天空

    历史的天空

    作品以抗日战争为主要背景,刻画了梁必达、陈墨涵、朱预道等抗日军人形象,展示了一帧雄阔壮烈的民族战争画卷。乡村青年梁必达等人因逃避日军追杀到凹凸山投奔国民党军,阴差阳错闯进了八路军的根据地,从此就走向了战争和政治,他逐步显示了优秀的品质和卓越的智慧,由一个不自觉的乡村好汉成长为一名足智多谋的指挥员,最终修炼成为一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斗争艺术的高级将领。
  • 文学作品赏析

    文学作品赏析

    本书包括:司马迁、施耐庵、蒲松龄、曹雪芹、鲁迅、张资平、庐隐、郁达夫、萧红、莎士比亚、斯特林堡、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加缪、奥斯特洛夫斯基、海明威等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