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3900000038

第38章 右手《道德情操论》:“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13)

前者是一些悲观消沉的道德学家,他们不停地指责我们在众多同胞处于不幸时还能愉快地生活。那些可怜的人面临着种种煎熬,时时刻刻忍受疾病和贫穷的折磨,而我们竟然对他们在死亡线上的挣扎视而不见,满怀喜悦地为自己感到庆幸,这在他们看来是邪恶的。即使我们从未耳闻目睹,也应该确信这些同胞在遭受折磨,我们应该对他们产生怜悯,并且压抑自己因为幸运而带来的快乐,并表现出我们的同情。但是对自己一无所知的灾难表示过分的同情是有悖常理的。全世界平均有一个人遭受不幸和苦难,就会有二十个人春风得意,或者处境平常。而且这种装腔作势的怜悯不仅荒唐,甚至难以做到。那些表面上做到的人,只是善于矫揉造作和故作多情的悲痛。这种悲痛不具备打动人心的品质,只会让人们的交流和神情变得阴沉和不愉快。即使这种心愿能够实现,也只能让抱有心愿的人感到痛苦。无论我们怎样关心那些跟自己素昧平生的人,对他们都毫无益处。关心那些远不可及的世界,只是自寻烦恼而已。

所有的人,包括那些离我们最远的人,都有资格得到我们美好的祝福,我们也会给他们衷心的祝福,但我们没有必要为他们的不幸折磨自己。对于那些与我们毫无关联的人,我们的关心只能是有限的,这似乎是上帝明智的安排。我们本来的天性如果在这方面有所改变,我们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

我们对成功者的快乐不予以同情很容易,只要没有妒忌的妨碍,我们就会对成功者好感倍增。那些指责我们对不幸者缺乏同情心的道德学家们,也指责我们对幸运者、富豪和权贵轻率地表示崇拜。

另一类道德学家则试图减弱我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纠正我们消极情感中天生的不平等,古代所有的哲学派别都是这样,尤其是斯多葛学派。根据斯多葛学派的理论,我们应该把自己看成一个庞大世界中的一员,而不是离群索居成为孤立的人。我们应该时刻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小利。我们对集体的关心超过对自己私事的关心。我们应该用世界上其他公民看待我们的那种眼光看待自己,而不是自私心理造成的那种眼光。我们应该像邻人一样看待我们自己的事情。埃皮克提图说:“当我们的邻人失去妻儿时,任何人都认为这是一种人世间的灾难,是一种完全符合自然规律的事件。可当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们就会悲恸失声,仿佛遭受了最可怕的不幸。但我们应该记住,这个偶然事故发生在他人身上时我们所采取的态度,当我们在同样的情况下,也应该这样对待我们自己。”

我们的情感容易对两种人的不幸容易超出适当的范围。当与我们特别亲近的人遭受的不幸,比如我们的父母、孩子、兄弟姐妹或最亲密的朋友等,这种不幸会间接影响到我们。另一种不幸,诸如疼痛、疾病、即将到来的死亡、贫穷、耻辱,等等,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肉体、命运或者名誉。

前一种不幸会使我们的情绪超过正常范围,但它们也不一定经常达到这种程度。一个对自己父亲或者儿子的死亡或痛苦无动于衷的人,显然不是一个好儿子、好父亲。我们怀着强烈的不满,坚决反对这种有悖人性的冷漠态度。但在家庭情感中总有一些过分或不足让人感到不快。上帝使绝大部分人,甚至所有人对儿女的爱大大超过对父母的孝心。因为血脉的延续是靠儿女而非父母,儿女的生活和安全有赖于父母的关怀,但为人父母者很少依靠子女。上帝让父母之爱变得强烈,这种情感无须激励而需要抑制。相比对待别人的子女,我们会给予自己的子女更多不合适的偏爱,于是道德家会极少教我们如何疼爱他们,常常劝我们克制对自己子女的溺爱和过分关心。但他们时常告诫我们要真情实意地赡养自己的父母,在他们年迈时努力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基督教的“十诫”要求我们尊敬自己的父母,却没有提到对子女的热爱,因为上帝早已安排好我们如何履行后一种责任。人们很少指责别人对子女的溺爱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强烈,却常常怀疑别人孝敬父母是装模作样。同样,人们对寡妇夸张的悲痛表示怀疑,但如果能够让我们相信她的真诚,我们也会表示尊重。以上那些事例可以证明,我们也许不完全赞同这种夸张的感情,但也不会给予严厉的指责,甚至在那些装模作样的人眼中是值得称赞的。

虽然我们应该责备那些言过其实的感情,但即使这种感情让我们感觉不快,也不至于让人厌恶。我们责备父母对子女过分的溺爱,是因为这些最终对他们都没有益处。但是我们很容易理解并原谅这种感情,更不会对之报以憎恨和厌恶。如果有人缺乏对子女的爱,反倒让人觉得可恶。如果一个人在任何时候对自己的子女过分严厉苛刻,毫无温情,那他就像残暴的君主一样可恶之极。当我们最亲近的人遭受不幸,我们面对他时,并不是竭力压制自己超乎寻常的感情才是正确,缺乏那种感情反而更让人难以接受。在这样的情境中,斯多葛学派的冷漠,虽然用一切形而上学的诡辩来维护这种观点,但这除了将纨绔子弟的冷酷心肠扩充十倍,让他变得更加傲慢骄横以外,别无用处。

对别人的不幸怀有合理的同情,这并不会让我们忽视自己的责任。对亡友深情的回忆也没什么不好,虽然同情看上去似乎痛苦和悲伤,但实质上是美德和自我肯定的高尚品质。

那些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命运或名誉的不幸则完全不同,我们感情的过分比冷漠显得更为不恰当。只有在极少的情况下,我们能够非常接近斯多葛学派的冷漠无情。

我们很少同情因肉体而产生的情绪。偶然原因导致的身体疼痛,或许能引起旁观者感同身受的痛苦,垂死的邻居也会让旁观者深感悲哀。但这并不能说明旁观者的感受同当事者一样深切,所以当事者绝不能因为旁观者的泰然自若而感到不快。

物质的贫穷并不能引起多少怜悯。为此怨声载道的人也容易让人瞧不起。在乞丐的纠缠下我们也许会施舍给他一些财物,但不会认为他值得怜悯。从富裕到贫穷,常常让人饱尝艰辛,所以容易引起旁观者真挚的同情。虽然在现今社会,遭受这种不幸的人大多是因为自己不争气,但我们也许很容易原谅他的这些弱点。人们同情并愿意帮助他渡过难关,依靠朋友的慷慨和债权人的宽容,他多少都能得到一些资助。人们钦佩和赞同那些自强不息的人,因为他们不会因地位的改变而自暴自弃,也不会因财富的减少而意志消沉,他们在逆境中仍然保持乐观,按照自己的品行来进行自我评价。

名誉被污蔑是一个无辜者遇到的最大不幸。所以在面对可能造成这种不幸的事情时,激动的言行并不能归于粗鲁无礼。如果一个年轻人对别人有损他名誉的诋毁感到愤怒,即使表达得有些过分,也会让我们更为尊敬他。一个纯洁的小姐,因关于她品行的流言飞语而苦恼,往往使人同情。老者将他人的诋毁置之度外,对他人的谩骂视而不见,甚至对那些无聊之人大为不屑,这是因为生活的积累和多次的经验教训,使他们对此变得冷漠。年轻人不可能有这样的态度,如果年轻人也是这般冷漠,人们会认为他们在今后的岁月里对真正的名誉也会毫不在乎。这是极为不适的。

我们几乎不可能对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无动于衷,我们常常抱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回忆别人遭遇的不幸。但对于我们自身的痛苦,回忆时则会带着羞愧的心情。

如果我们考察一下生活中那些脆弱情感和自我克制的细微差别,就会发现对脆弱情感的克制一定是通过某种过程学会的。而且它不是来自那些深奥的推理和演绎,而是上帝对我们的戒律。为了确立各种必要的美德,我们必须尊重所有旁观者的感受,哪怕这个旁观者只是出于我们的想象。

年纪尚幼的孩子缺乏对自我的控制能力。对他而言,不管是恐惧、痛苦还是愤怒,都可以用大喊大叫来唤起父母的关心,当他处在监护人的关心呵护下,除了被告诫不能过分生气之外,就没有必要克制什么感情。当孩子在发脾气之前,那些监护人为了自己的安闲自在,往往会对孩子大声斥责并加以恐吓,使他们保持安静。这种行为使孩子明白,为了自身安全,有必要抑制自身的情绪。当孩子长到可以上学的年纪,或能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时候,他会发现别的孩子对他没有任何偏爱和容忍。为了得到其他孩子的好感,避免被孤立,甚至为了自己的安全感,他学着压抑自己的愤怒和其他过激的情绪,使身边的小伙伴们乐于接受他。由此,他步入了克制的大学校,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但生活的实践再长,我们也很难学会完美自如地控制我们的感情。

当人们造访一个生活在痛苦、疾病和不幸中的弱者时,他马上会从悲哀中振作起来,从造访者的角度出发,思考人们会如何看待他的处境。此时,他会获得某种短暂的平静。但这种机械的状态很快消失,他又回到那种悲哀中,自我感叹并痛哭流泪。他的感情很像那些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无法压抑自己的悲伤,只希望唤起旁观者的认同和怜悯。

一个意志较为坚强的人,可能会保持较长时间的振作,并尽可能使旁观者感觉到他的镇定。当他在巨大的不幸面前保持平静时,朋友们自然会对他表示钦佩。这种感觉使他受到鼓舞,促使他更加坚强乐观地面对压力。他努力不去讲述自己的遭遇,他较有修养的朋友们也会避免这种话题。他会用各种玩笑使朋友们开心,如果非要讲述自己的不幸,也会用一种坚强超脱的语气进行讲述。但他如果没有很好的自制能力,这种表现就不会持续太久。长时间的约束之后,他会难以克制自己的本能,对自己的遭遇感到悲痛万分。现在的风气让人们对软弱的情感报以宽容,如果某人家中遭受了重大不幸,一般只会允许最为亲密的亲戚和朋友去拜访,而不希望关系疏远或者陌生人的拜访。人们觉得,关系亲密的人约束较少,更能给不幸者带来关怀和同情。其实心怀恶意的人,最喜欢混在那些亲密的朋友中间,对不幸者进行恶意的拜访。此刻,最脆弱的人也会用一种看似轻松愉快的样子,对那些恶意的来访者表示蔑视。

真正具有坚强和果敢品质的人,会有严格的克制能力。他们聪明正直地面对各种复杂的局面。不管是激烈的党派斗争还是残酷的战争,他们都能成功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激情。不管是不是独自战斗,也不管成败与否,也不管对手是敌是友,他都能保持理性和冷静。任何时候,他都不会忘记有位公正的旁观者,在时刻注意他的言行和感情,他们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良知。他已经习惯用旁观者的眼光去评价自己和周遭的事物。这种习惯,不仅规范了他的言行举止,更规范了他内心的情感。他完全认同那个公正的旁观者,甚至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公正的旁观者。对他而言,这个伟大的旁观者下达的指令,是唯一值得恪守的。

综上所述,人们对自身行为的满意程度,随着自我克制的程度而变化。如果不需要自我克制,也就不会产生对自我的满足感。划破手指的人很快就忘记这种疼痛,但他不会因此对自己赞赏有加,因为这不值得他自鸣得意。如果有人在轰炸中失去了一条腿,通过强烈的自我克制,很快使自己的言谈变得镇定自若,为此他会对自己产生高度的满意感。大多数人会因为突发的不幸,变得惊慌失措,倍感痛苦,致使他们无法考虑其他的事情,不管是内心的旁观者还是外在的旁观者,此刻完全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我们在不幸中遭受的悲痛和辛酸,上帝会按照我们的自我克制行为对我们进行补偿。如果我们自我克制的程度越高,得到的快乐和幸福也就越多,由此我们对自身行为的满意度就越高。此时,我们不再为曾经遭受的不幸感到痛苦。斯多葛学派认为,真正的聪明人在各种不幸的遭遇中,不会感到不幸的环境和别的环境有何不同。他们的幸福在各方面都不会有所损失。也许这样的想法太极端,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痛苦虽然不完全消失,但会在自我赞扬中消失大半。

面对突然降临的不幸,明智坚强的人为了保持自己的镇定,必须作出巨大而痛苦的努力。因不幸产生的痛苦和出于对自身处境的看法,会使他备受折磨。他必须花费很大的精力,才够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公正的旁观者将会持有的感觉和观点上。此时,自己的荣誉、尊严和本能的情感,会产生严重的斗争。他难以完全做到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问题,也无法听从良心的指导。当他为了荣誉和尊严而行动时,会受到上帝赋予他的自我满足感,并得到所有公正的旁观者的称赞。如果这种补偿完全弥补他的痛苦,他就不会因为私利而逃避某种不幸的过程。但这种补偿仍然难以弥补他遭受的不幸,因此他对自己和社会的功能都会被削减。要想在不幸降临时保持沉着冷静和清醒的判断,必须有承受痛苦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同类推荐
  • 应该读点经济学2

    应该读点经济学2

    充满经济学智慧、经济学趣味的书中,作者为我们揭开了宏观经济神秘的面纱,我们将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如何运转的汇率、利率、税率和物价指数背后有什么秘密7通货膨胀是不是政府的把戏?财经新闻和娱乐新闻,究竟哪个更加有趣?经济学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必备的知识,然而,世界会变,经济学的知识也会不断变化,因此,在这个不断变革的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会经济学的思考方式,体味思考后大彻大悟的乐趣,而这,也是《应该读点经济学2:以经济学的观点看世界》的最终目的。
  •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经济学,在西方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外经济关系和对外学术交流不断发展,西方经济学及其各种思潮已引起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西方经济学及其各种思潮,已成为大家所关心和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 中国新股民新基民必读全书(基金篇)

    中国新股民新基民必读全书(基金篇)

    任何一种技能,除了进行大量实践之外,一定要有丰富的理论指导。本书阐述了中国股民必须掌握的各种基本知识,简单易懂,实用性强,可以让股民很容易在股市如鱼得水!这本书的目的在于普及股票投资的基础知识,开阔人们的眼界,使投资者了解和掌握基本投资原则和投资技巧,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相信它一定会给许许多多的股民予启发和指导,帮助读者了解更多实用的知识,在股市浪潮中走向巅峰。
  • 我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及相关制度研究

    我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及相关制度研究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投资推动型”阶段,资本是制约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最稀缺资源之一。投资是获取资本,缓解经济增长中资本瓶颈的最主要方式。根据投资主体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全社会投资可分为国有投资、民间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包括港澳台投资)三类。据初步估计,中国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由1993年的32%增长到2004年的55%,增幅达2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己占据社会总投资的半壁江山。民间投资在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其对经济增长贡献方面的优势也日益显现。因此启动和激活民间投资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己成为一种共识。
  • 中国冲击

    中国冲击

    泽林结合游记与评述的形式,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充满吸引力的中国全球化经济战略的图景。
热门推荐
  • 逆流(译文经典)

    逆流(译文经典)

    德塞森特厌倦了巴黎的虚伪和浮夸,转而避居于丰特奈小镇,过起了离群索居的生活。他依据个人审美和品味布置住所,沉浸在自己一手缔建的精神和物质世界中,对抗世俗的潮流。每个章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涉及绘画、宝石、花卉、文学等。于斯曼借这位反英雄的主人公之口诠释了他的颓废美学,斩断了和自然主义文学的联系,奠定了19世纪邪典之作的地位。王尔德称《逆流》是一部“毒液四溢的书”。
  • 梦魇韶华

    梦魇韶华

    她是一代倾国倾城的高丽公主之女她是光宗一母同胞的嫡长公主她的一生孤苦,身陷宫廷与皇权的漩涡之中,挣扎在血缘与情爱间然而最终,一切都化作尘土,消散在沉沉历史的雾霭之后。PS:衷心感谢翼童鞋提供封面
  • 我在阿拉德重生了

    我在阿拉德重生了

    阿拉德大陆巅峰冒险家林渊误入死神陷阱,身死在死亡之塔。在死前,他发现了死神收集强者灵魂的秘密,目睹了一个完全免疫魔法攻击的神秘黑袍女子。五十年后,林渊重生复活,变为少年模样。但却实力全失,沦为一名普通人。重生后他发现,大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他成为了大陆的公敌,大陆众人推崇的剑术变得没落,低调加入剑术武馆重新修炼的他,在那里,遇到了前世的徒弟。一边是要调查自己多年前误入死亡陷阱与成为大陆公敌的原因,一边要隐瞒身份重新炼鬼手的鬼神之力...故事从这里开始...
  • 白色婚纱的蛊惑:日租新娘

    白色婚纱的蛊惑:日租新娘

    她的手意外碰到了柔软的东西,侧头一看大惊,这花心首席居然趁她睡着躺到她床上来了?天,不是被他吃干抹净了吧?新婚夜他不是扔给她一纸契约,说不必履行夫妻义务吗,现在他爷爷抱孙心切,她就得跟他一起造孩子?可是,看着他俊美的脸庞,她居然口是心非地开始小鹿乱撞……
  • 饲养全人类

    饲养全人类

    部落农耕时代,世界是庞大未知的。随着不断的探索,古人惊骇的发现,这个世界,天圆地方,有各种神迹降临,甚至有身高万丈的超大型巨人,智慧巨兽的身影神秘出现,踩踏山川、破碎大地。数百年后,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人们与巨兽搏斗,终于建立徇烂的苏美尔文明。这一日,智慧巨人忽然彻底降临,踩踏整片山村河流,亡国灭种。天地崩坏,城池倒塌,神祗降临,降罪众生?“不好意思,你们只是生活在我家大院果园的蚂蚁,地面到处都是,不小心路过的时候,把你们踩死了而已。”自家院子里的沙盘种田流,放牧沙盘里的人族与各个世界。书友群:329670003
  • 水星湾的女孩们

    水星湾的女孩们

    陈凌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招惹的这个霸王,莫名其妙的闯入自己的生活,还说什么要和自己做一笔交易?真是活见鬼,不要以为你帮我解围几次,我就应该感激涕零,井水不犯河水,你大少爷到底懂不懂啊?
  • 尸神补身诀.A

    尸神补身诀.A

    于情,夏瑶是我御天一生中最深爱的女孩。于理,夏瑶为救我而死。于情于理我御天岂能让你夏瑶独自一人飘零于幽冥之间。如有来生我御天愿做那九天雷神,劈散那些敢于冒犯你夏瑶的一切;如有来生我愿做你夏瑶脸上的微笑,驱散让你心中不快的一切;如有来生我愿化作天地气运,护佑这你夏瑶运与天齐。————————————————————————————————————————————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秋风落雨

    秋风落雨

    美好只为你,随风飘落的雨。。。。。。。。。。
  • 乱世俏红颜:长孙皇后

    乱世俏红颜: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辉煌的一生,此履历来自《旧唐书》,“年十三,嫔于太宗。”“武德元年,册为秦王妃。”“(武德)九年,册拜皇太子妃。”(注,这里唐太宗才做了二个月的太子,可见就是短短的两月时间,唐太宗也没有忘了给予妻子应有的身份)“太宗即位,立为皇后。”(唐太宗是在武德九年八月登基的,而仅十三天后,他就把长孙立为皇后,而四夫人的册封却是在来年的四月份确立的,一对比,就可以看出长孙皇后在李世民的心里是以怎样一个位置的存在)
  • 闺门多娇

    闺门多娇

    云姝生逢乱世,天降异能,能摸骨看相,一眼断生死,临死才恍然,她看透世人生死,却不知自己的死期。重生之后,云姝下定决心,他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