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02400000001

第1章 宋朝的崛起

一、少年英雄

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史称宋太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

公元755年,盛世繁荣的唐王朝发生了安史之乱。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和平卢兵马使史思明,以诛宰相杨国忠为由,率所部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兵15万,发动兵变。战火迅速蔓延很快席卷了唐王朝的半壁江山,战争的阴云笼罩着中国大地,久久不能散去。

唐王朝为平息叛乱,守住祖业,竭尽财力人力,几经周折,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方于公元763年驱散狼烟,使人民重享太平。

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唐王朝的局势却似“病去抽丝”。为平息叛乱,河两、陇右(今青海乐都)、朔方(今内蒙古乌审旗南)之军奉调中原,边防空虚,吐蕃乘机,攻占长安,逼迫代宗皇帝离陕东迁,李氏江山就此没落,再不复当年盛世。据统计安史之乱中,人口由900万户锐减至193万户。多年战乱致使国库空虚,从而加重了税赋,百姓本就饱受战乱之苦,再加之唐王朝的盘剥、地方藩镇势力的压榨,已是饿殍遍野,再无生路,只能揭竿而起。各地起义呼声此起彼伏,李唐时代此时已是四面楚歌,穷途末路。公元907年,农民起义军首领朱温率部废掉唐昭宣皇帝李税,建立大梁(史称后梁),自封为王,宣告唐王朝灭亡。瞬时间起义军力所不及之处,亡唐将领、地方官吏、地主豪强乘隙招募散兵溃卒,组织“土团”“乡兵”,扬旗举幡,各霸一方,拥兵自立,名存实亡的李唐政权自此走向终结,山河破碎,诸王争霸。

乱世自此开端,中原一带经历了梁、唐、晋、汉、周(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更替,战乱频繁,致使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兄弟相杀,父子反目,权臣篡位,军将拥兵自立,王孙贵胄其命长者不过一二十年,命短者仅有4年。在中原周围的汉民族聚居地区,也先后出现了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前蜀、后蜀和北汉等十国。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生逢乱世,人人自危,和平是人们唯一的期盼。

公元927年,后唐都府洛阳的赵家出生了一个面方耳大、眉目清秀的男孩,取名匡胤。赵氏“累代仕官”,匡胤的祖父做过营州、蓟州、涿州刺史。父亲赵弘殷武弁出身,擅长射击,跟随晋王左右,因为他英勇果敢屡立战功,于是被晋升为飞捷指挥使(为中级禁军头目)。晋王夺取后梁帝位建立后唐,定都洛阳,赵家也随迁而至。这个孩子的出生,给全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当时后唐明宗李嗣源为了拉拢民心,登台后采取“休兵息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百姓负担,使中原地区出现了短暂的和平稳定局面。赵匡胤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出生并幸运的在安定中度过了他的童年。

转眼赵匡胤长到了七八岁,根据官宦人家的习惯,是时候读经明史学经纶了。不料,中原的安定日子没过几年,时局又开始动乱。赵弘殷请来一位姓辛名文悦的同乡,为赵匡胤讲习五经。辛老先生是饱学宿儒,勤于治学,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但乱世动荡,人人戚戚,赵匡胤哪里有心思苦读空有“纸上谈兵”的之乎者也。

他虽身在学堂,口念经书,可实际上心早就高飞旷野。一到放学,他就像离弦的箭一样,一刻也不多待,许是受时局的熏陶,他经常伙同孩子们玩起作操演打仗的游戏,他聪明灵慧很快就成了他们的小领袖,只要他一声令下,孩子们都唯他马首是瞻。从学塾归家,他命令孩子们排队,自己押在队后喝令,模样威武神奇。

赵匡胤10岁时,后晋灭后唐,迁都汴梁(今河南开封),父亲也只好带赵家随迁,住进汴梁龙巷。在漫长的迁徙中,赵匡胤也逐渐长大,此刻的他身躯伟岸,身姿挺拔,加上生就一张紫红国字脸,更是显得英雄气概、器宇不凡。此刻的他心智已逐渐成熟,一路的成长让他决心弃文习武,用武力开拓他的天地,施展自己的抱负。

凭着天生的聪明,赵匡胤骑术射箭都长进飞快。一次,他选择了一匹无笼头缰勒的恶马习骑,恶马不甘被役使,狂嘶乱踢,扬蹄疾驰。赵匡胤猝不及防,一头撞在城门楣上,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观骑的人吓得倒吸一口凉气,觉得他肯定会被摔个半死。谁知,当人们赶去抢救时,他却出乎意料地慢慢站起来,接着拔腿追上去,从马后纵身一跳,飞上马背,抓鬃夹裆,硬是征服了恶马。赵匡胤就是靠着这样的刻苦砥砺,学得了娴熟的骑术和武艺,为他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赵匡胤18岁时,与贺景思将军的女儿成亲,但日子过得并不顺遂。契丹军攻入汴梁,赵家先遭叛将张彦泽军的抢掠,又有契丹军的抄劫,致使家道中落,加上多了三弟光义、四弟光美,生活更加艰难。

公元946年,后晋为后汉所灭。20岁的赵匡胤为寻求出路,只能放下娇妻拜别故乡,沿黄河西行。他先后浪迹到今陕西、甘肃,又往东折向汉水,都一无所获,本想到湖北投靠复州(今湖北天门)防御使(由刺史兼任的州军事长官)王彦超,可他一副落魄相,谁也不想收留。赵匡胤只好到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董宗本麾下,董宗本曾同赵弘殷同殿当臣,碍于面子勉强收留了他,不巧的是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嫉妒赵匡胤的谈吐不凡,马术超人,经常百般刁难。赵匡胤生性耿直,见他仗势欺人,也不愿过唯唯诺诺、忍气吞声的生活,只能长途跋涉,来到汉水边的重镇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这时他的盘缠已用尽,又举目无亲,不得不乞食于僧舍。老和尚害怕赵匡胤长住不走,便佯装相面,将他仔细看了一遍,未了惊奇地说:“赵公子有福相,往北走,一定会有知遇。我送你盘缠。”

赵匡胤从懂事起,就常听人夸他方面大耳,英雄气概,是贵人之相,他从不当一回事。跟下足迹辽远,落难日久,忽听夸赞,倍觉温暖,不禁心生向往。于是向老和尚拱手告别,带着满心希望走向了通往北向的漫漫长路。

数日奔波,赵匡胤来到商丘。正当他饥肠辘辘准备吃干粮的时候,见路旁有一高辛庙,信奉神明的他不由自主的跨进庙门,虔诚的祈福过后他怀着对未来的期待,将目光投向签杯(唐宋时求神问卜之具),“哗”的一声,签杯落地,不是吉兆。他觉得是自己祈祷的官职太小,神灵不允,于是又第二次、第三次反复摇动签杯,从小校、钤辖、承宣使一级高一级,一直祈祷到能否当节度使都不应验。他开始不安了起来,但仍觉得是祈祷的官职太小,直到最后他索性一求,问神明他是否能当天子,“哗”,签杯落地,大显“灵光”,应了一俯一仰的“圣琰”。看来今后能成就凡大事业,赵匡胤高兴得几乎跳起来,兴奋得忘乎所以。

当然从无神论的角度看,“圣琰”是否应验未足凭信,然而作为信奉“天命”的赵匡胤,在最穷困落魄时,求神问卜,想要预知自己命运,也是在情理之中。当然也是因为这次的神迹使他重拾信心踏上了寻觅北方知遇的道路。

二、阵前杀敌

公元948年,赵匡胤来到邺都(今河北大名县东北)。这是后汉北部边陲的重要军事基地,与契丹接壤,耕耘繁忙,买卖兴隆,兵强马壮。赵匡胤来到后心中十分感慨:同是汉室之地,东京、邺都两重天与这里却是千差万别,看起来镇守这里的枢密使郭威治国有术,安民有方。难道这就是老和尚给我指的北方知遇?恰巧,郭威也正野心勃勃,招兵买马,企图一统天下。广纳贤士,武艺非凡的赵匡胤前来投募,自是高兴不已,正中下怀,连忙收于帅幕之下。这年,赵匡胤22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龄,经过数年的坷坎流亡,赵匡胤遇上恩主,因此他决计好生追随郭威,干出一番事业来。他或许还没有想到,日后能够荣登大宝,创立宋朝,统一中国之路,正是由这里开始的。

五代是弱肉强食的乱世,以武力称霸。郭威也同所有武人一样,正在觅寻以强制弱,走马上得天下之途。

汉隐帝后汉高祖刘知远的二儿子汉隐帝,为了巩固父辈的统治为了巩固王权,先后杀死权臣杨那、史弘肇,王章。随之,便把刀锋转向郭威头上。公元948年十一月,后汉皇帝刘知远突然去世郭威以忠汉室,忠先孝之名,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后汉的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成了事实上的当权者,夺取政权。不过,郭威不同别的武人,没有继位做皇帝,他请太后(刘知远的妻子)临朝听政,迎立刘知远之侄刘赟进大梁,装出一副毫无取代之心,忠君爱国的模样,蒙蔽了文武百官,也蒙蔽了世人,很得朝野的夸赞和欣赏。正当太后失却惧色,心平气顺听政时,突然传来契丹进攻后汉北方边境的战报。眼看大敌当前,不可或缓。十二月,郭威奉旨引兵北上,力拒契丹。兵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西南)时,在郭威的授意下,赵匡胤等亲信撕开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鼓动军中将士追随主公回师汴梁。回师汴梁后,郭威废除后汉,建立后周,帝号周太祖。

郭威当了后周的开国皇帝,对拥立有功的将士自然要犒劳和提拔。而赵匡胤在拥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出力非小,遂被擢升为东西班行首,成为禁军军官。

公元953年,郭威派赵匡胤到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充任副指挥使。此时正赶上郭威的养子柴荣被封为晋王,担任开封府尹。柴荣和赵匡胤曾在军中共事数载,深知赵匡胤英武,机灵,很有才能,就把赵匡胤留在身边,让他改任为开封府马直军使(府属骑兵指挥官),于是赵匡胤就成为了柴荣的左膀右臂。柴荣对赵匡胤的文韬武略极为赏识,每逢出征必要将其带在身边,这段际遇对赵匡胤的今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954年,周太祖郭威去世,养子柴荣继位,帝号周世宗。北汉主刘旻(刘知远之弟)想趁着周主换人政局不稳的时候灭周兴汉,就与契丹勾结在一起,联合入侵中原。

北汉是后汉的残余势力。后周开国时,河东节度使刘旻割据今山西大部和陕西东北部在太原称帝,史称为北汉。河东兵力微薄,争不过中原王朝,因此刘旻主动投靠契丹,与契丹王约定为叔侄之国,企图借契丹势力恢复昔日版图。契丹也有并吞中原之意,因此刘旻一来求助契丹王,即令大将杨衮领兵南下晋阳(今山西太原南),与刘旻一起,直逼潞州(今山西长治)。

北汉进犯的消息传到了周世宗这里,他决定亲自领兵,前去御敌。皇帝御驾亲征的消息引得众朝臣纷纷反对,其中最为强烈的是长乐老冯道。冯道是瀛洲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做过幽州军阀刘守光的参军,颇有才学,刘氏失败后,又到河东做李存勖的掌书记,以后历任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宰相,虽没有什么实权,但得幸于各个君主,一直养尊处优。他之所以能够在王朝更替的乱世保全自己,靠的就是明哲保身之学,这时的他已73岁,竭力反对周世宗亲征,归根结底,是被契丹军吓怕了。周世宗不理睬这些议论,自带赵匡胤等将士出征。

是年三月,两军在高平(今山西晋城东北)短兵相接,就此拉开了战争的序幕。北汉主刘旻亲领中军,大将张元徽领左军,契丹大将杨衮为右军,阵容严整,其势待发。周军因后续部队没有赶到,开战之初,处于劣势,众敌袭来的气势让部分将士产生了畏惧情绪。周世宗却镇定自若,他立即下令命将领白重赞、李重进为左翼,樊爱能、何徽为右翼,向训,史彦超领精骑居中,而赵匡胤与殿前都点检张永德则跟世宗柴荣保驾各领牙兵一千。

见周军兵微将寡,刘旻便生出轻敌之心。杨衮见状好心提醒刘旻不可轻敌。不想这刘旻自恃北汉主身份,不仅不听建议,反而说杨衮不识相,气得杨衮在攻战中,任凭刘旻金鼓催促,依旧按兵不动,袖手旁观。

北汉军开始进攻,左军先向后周军右翼冲击,杀声阵阵,来势汹汹。后周军右翼将领樊爱能、何徽慑于汉军人多势众,交锋数合,便率几千骑向南溃逃,声言战败,动摇军心,蛊惑民众。

在这关键时刻,荣柴率亲兵策马上阵,左拚右搏,力挽败局。赵匡胤迅即跃马出现于阵前,身居高位的禁军将领张永德对他说:“将军的部下一向能射,现在贼气方骄,可以从西面登高而上,我带骑兵从左翼策应,两面夹击,必定可以取得胜利!”赵匡胤一口答应,于是张、赵两人各自领兵出战。赵匡胤指挥兵马迅速稳住阵脚,占领有利地形,然后一马当先,带领旗下众勇士向右方厮杀,阵斩北汉大将张元徽。汉兵顿时群龙无首,纷纷后退。契丹大将杨衮因对刘旻不满,见状也自行撤走。战斗以北汉失利而告结束。

三、统帅禁军

柴荣是一个赏罚分明的君主,高平之战后,他将樊、何两人及其部将70余人斩首。而在关键时刻力挽败局赵匡胤,则赢得周世宗的信任,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并负责整编禁军,自此赵匡胤跨进禁军高级将领的行列。

要想巩固皇权,就必须提高禁军的战斗力。五代禁军,因历代相承因此纪律不严,老弱很多,一遇劲敌,往往非逃即降。相反,各地藩镇治军严谨,骁勇之士众多,实力均在禁军之上。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匡胤奉旨整顿禁军,他一边大规模点验部队,裁汰老弱,升精锐者为上军,同时又广募天下壮士,把其中身强力壮、武艺高超者编为殿前诸班,在严格训练后,把他们变成后周的精锐部队。随着禁军战斗力的增强,赵匡胤在军中声望也日渐高涨,这为他日后依靠禁军夺取后周政权埋下了伏笔。

郭威、柴荣十分勤政,他们严惩贪官污吏,招抚流散农民,治理河患,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后周经两代皇帝励精图治,国力迅速强大起来。眼见国力逐渐强盛,周世宗柴荣开始思量起开疆辟土,一统天下的霸业。虽然它的目的是实现自己的野心,但从历史的角度看,统一天下顺应了时局,符合了人民对和平与安定的渴望。

为了顺应民心,易得拥护,柴荣对于战略方针的选择十分重视,公元955年初春的一天,他特召集文武众臣进朝,向朝臣们征询对统一天下的方略。比部郎中王朴首献《平边策》,主张把南唐作为第一个兼并对象,提出“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为了说明其方略的正确,王朴还在《平边策》上还分析和比较了后周之外的各国政治、经济、国力、兵力,内容中肯翔实。

柴荣听罢,心里便有了主意,也是在这年五月,他首先发动了夺取后蜀的秦(治今甘肃秦安西北,宋时移今天水)、凤(治今陕西凤县东)、阶(治今甘肃武都东),成(治今甘肃成县)等四州的战争。

秦、凤、阶、成四州,原是中原疆土,是在契丹兵进攻河南之时才被后蜀吞并。但是当地地形复杂,运粮困难,加上蜀军负隅顽抗,致使周军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却还是久攻不下。对此,许多本来就主和的后周文官们,就更有了由头,纷纷上书主张偃旗息鼓,收兵回朝。周世宗还没有达到目的,不忍无功而返,特命赵匡胤速到前方视察,弄清进军不快根由。

赵匡胤奉命策马勘察了解军事形势,经过他的细心分析,他断定只要坚定信心,收复四州是稳操胜券。柴荣听取了赵匡胤建议,遂调整部署。闰九月,后周大军连战告捷,势如破竹,秦、成、阶三州眼看先后投降,负隅顽抗的驻风州蜀军,也只多支持了两个月。

公元956年春,赵匡胤又随柴荣南下进攻南唐,可谓是马不停蹄,当时后周诸军正在日夜进攻寿州(今安徽寿县)。在唐主的旨意下,南唐守将刘仁瞻坚守城池,并以小部队从中阻挠咬住后周军,想要等驻淮河下游的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等地的南唐军万人来援,后周军即将面临水陆两路夹击的形势。柴荣为解除威胁,命赵匡胤带一支兵马前去阻断唐军从淮河下游来援。赵匡胤领命后,先率百余轻骑偷袭敌营,然后边打边退,将对方诱进后周军伏击阵地。南唐军取胜心切,不知是计,以为后周军人少力单,穷追不舍,忽听得后周军战鼓紧擂,号角齐鸣,伏兵四起,杀声震天,才知道已经中计陷入后周军伏击圈内。南唐军猝不及防,许多将士未及拔刀张驽即被杀死不少,剩下的四散溃逃,唐将何延锡在涡口(今安徽怀远东北)战死,弃战船50余艘。

赵匡胤解除攻寿州后周军的威胁后,又奉命攻打滁州(今属安徽),这是淮河一线的军事要地。要攻打滁州就要途经清流关,而清流关地势险峻,且有南唐军两员大将把关易守难攻,如若强攻不仅徒劳,还会损兵折将,恰好这时赵匡胤闻知附近村中有一学识渊博,多智善谋之人,姓赵名普,祖籍幽州(今北京),教书数年,于是赵匡胤微服出访欲求万全之策。赵普见赵匡胤到来,十分欢喜地说:“我有奇计,可以转败为胜。”赵匡胤连忙问“何计?”赵普方告诉他南唐军并不知晓清流山背后有一条小径可通到滁州城,如果从此绕道而出,趁着涧水大涨之期,浮水而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滁州唾手可得。赵匡胤大喜过望,要求赵普引路。赵普欣然应允。

周军连夜誓师,由小径悄悄而行,突然出现于山后,断南唐军退路,令皇甫晖等守将大惊失色,他们立即退兵撤回滁州城,想要断桥自守,但为时已晚。无奈,皇甫晖只好整列队伍,拥众复出,赵匡胤手策马当前,突入敌阵,对众将士高喊:“只捉拿皇甫晖,别人不是我们的仇敌!”说着闯至皇甫晖面前,抽出利剑,将其擒获。南唐大将姚风跃马出战,又被赵匡胤生擒,很快后周军就拿下滁州城。

这次战争的胜利让赵匡胤的军事才能众所周知,连他的劲敌皇甫晖也不得不夸赞他:“从没有见过这样的精兵。”

南唐主见自己连连失地,不甘滁州战败,决定反击,遂命陆孟俊率军万余渡江攻打泰州,驻泰州后周军不战而退。陆孟俊又向扬州进军,后周军驻守扬州的大将韩令坤怯战,想放弃扬州后撤,宣称寡不敌众。眼看扬州将失柴荣急命赵匡胤带骑兵两千人,屯驻扬州外围六合(今属江苏),策应韩令坤,制止军队后退。

赵匡胤见韩令坤部兵心浮动,一到六合便当即下令:“扬州兵有过六合的人就折了他的足!”韩令坤被迫立志坚守,知赵匡胤治军严厉,众军士也不敢怠慢,拼死杀敌,俘其统帅陆孟俊,大败南唐军。

后周、南唐两军正在扬州鏖战时,唐主企图聚歼后周军,在距六合20公里处设营布阵,又命李景达统兵两万,进犯六合。赵匡胤恐暴露虚实,否定了部将出兵进击的意见,采取后发制人的伏击战法斩头截尾,以逸待劳,以两千人战胜了于己十倍的敌人。这次战争体现出了赵匡胤的领袖能力,他不仅身先士卒,作战中,策马上前冲锋陷阵,还暗中留意士兵的表现,用剑在其皮笠上斫下一个印记。战斗结束后检阅队伍,对英勇善战者加功晋官,对笠有剑痕者一一斩首。

赵匡胤因在这数次征战中有勇有谋,屡建奇功,深受世宗宠信,遂被提升为同州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的名位很高,所拥有的权势也很大,自五代以来不少野心人物都通过这个阶梯“飞黄腾达”,荣登大宝。赵匡胤以赫赫战功,得信于周世宗,实在是他政治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公元957年春,南唐将李景达从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向寿州城外紫金山上派救兵,筑成通往寿州的甬道,接济城中粮食,结营寨十多座。为取得胜利,柴荣命赵匡胤率军登山破寨,断绝寿州唐军外援。

赵匡胤接旨后,对敌军部署进行了深入分析,决定采取中间突破的战法,切断甬道。南唐军本以为城内城外互相照应,可进可退,没料到赵匡胤率领后周军突然拥入甬道,中间突破,使其首尾不能相救,从而大败敌军,斩南唐军首级三千。战败的南唐军沿河向东溃逃,柴荣率军乘胜追击二百余里。寿州南唐军孤立无援,只好投降于周军。还京后,赵匡胤因功改领义成军节度使。

公元957年冬,柴荣再度南下,征伐濠、泗(今安徽蚌埠以东、江苏盱眙北)二州,赵匡胤任前锋。其阵三面临水,南唐军满以为后周军无水军,因此只在潦州城东十八里滩上设立营栅,以为万无一失。不料,百名甲土骑着骆驼渡过淮水,眼看大军三面受敌、捉襟见肘已经抵不住了,赵匡胤截流而渡,带兵攻破水寨,烧焚南唐战舰70多艘。随之,后周军水陆齐进,攻陷泗州城。赵匡胤在这次战役中屡立战功,俘虏南唐濠、泗海水陆都应援使陈承昭,又配合柴荣率领的禁军乘胜追击,攻克楚州(今江苏淮安)。南唐只好献出江北十四州与周军议和,赵匡胤在这次征战中,虽然功绩突出,但并没有居功自傲。相反,他处事待人更加谦虚谨慎,令周围人无不佩服。后周军班师回京,周世宗论赏淮南战功,赵匡胤又被晋封为忠武军节度使。

随着周军捷报连连,周世宗柴荣打算乘胜追击,转兵北伐,收复契丹占领的幽州。

四、辅佐幼主

公元959年三月,北方大地刚刚解冻,周世宗便率领亲兵踏上北伐的征途。四月,契丹宁州(今河北青县境)剌史王洪投降,接著,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守将佟廷辉也举城投降。赵匡胤随柴荣北伐进军行至瓦桥关(今河北雄县西南)时,守将姚内斌闻知是赵将军来战,魂飞胆颤,赶忙出关迎降。随之,莫州剌史刘楚信、瀛州刺史高彦晖也先后迎降。周军所至,如同秋风扫落叶,进军42天,兵不血刃,便收复了3州7县之地。谁知,周世宗在几天以后的进军途中却捡得一块木牌,长约二三尺许,上题“点检作天子”5个大字。当时任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一职的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张永德。

柴荣看罢题字,不由得心里忧虑,罢除张永德的想法时时缠绕著他的心,但他对张永德欲罢不忍,欲留又怕。恰好在周军刚刚收复淤口关、瓦桥关、益津关(今河北雄县,霸县以南)时,柴荣突然暴病,生命垂危,赶忙罢战,率三军匆匆回朝。

眼看自己病重,太子年幼,谁能辅佐儿子,保住周氏帝业代代相传?周世宗遍视满朝文臣武将,最后决定起用赵匡胤。他认为赵匡胤能知恩相报,大义拒亲,忠于皇室。公元956年,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累官至检校司徒,父子同典禁军。柴荣亲征淮南,赵弘殷做前军副都指挥使,领兵先入扬州,不久在前线染病,先行北返。赵弘殷夜半行经寿州时,得知儿子赵匡胤率军守城,便传呼赵匡胤开放城门,入城住宿。赵匡胤不但不给开门,还在城头上说:“父与子虽然是至亲,但城门的开闭是王事,更为重要。城门开不得,按规定得等天亮才能开门。”赵弘殷本已抱病在身,又听了儿子这番绝情话,更是气愤,但碍于“忠孝难以两全”的臣子之道,未敢发作,只好在城外冻到天亮。待次日进城后,便卧床不起,两月后不治而死。周世宗得知此事,感到赵匡胤如此忠于王室,非常感动。按古代丧礼,父母故,得免官守丧三年后才能复用,但周世宗为了重用赵匡胤,打破常规,在他守丧几天后,即由殿前都虞候擢升为定国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赵弘殷死后不到两年,赵匡胤不到30岁的贤慧妻子也因病去世,遗下两女一男,儿子取名德昭,年仅8岁。贺氏夫人死后,赵匡胤续娶王饶将军的女儿做继室。虽然他的名位渐高,但因做官廉洁,不时需要好友、殿前都点检张永德接济。这次续弦,张永德又赠送他几千匹帛。淮南战事结束,南唐中宗李璟慑于赵匡胤的文韬武略,骁勇过人,施离间计,遣密使送书信和白银三千两给赵匡胤,以破坏周世宗对他的信任,诋毁赵匡胤在后周的声威。赵匡胤当众揭穿来者意图,收下银子输入内府,大得柴荣赞赏。赵匡胤破寿州城后,有人在周世宗柴荣面前诽谤说:“赵某在攻克寿州城后,掠取宝货甚多,装了好几车。”说得真真切切,不由柴荣不信,便立即派人去查看,翻箱倒箧,除搜出数千卷书外,并无金银宝货。周世宗惊讶、疑惑,召赵匡胤进宫问:“你是朕的将帅,要扩张疆土,理当以治戎装、磨刀剑为急务,用这些书做什么?”赵匡胤叩头回答说:“我没有奇谋可以帮助皇上,既受重任,常感到力不能胜。因此广购书藉,以广博见识,增加智谋。”柴荣解除误会,倍觉赵匡胤才是他的臂膀,从此更加器重。

周世宗柴荣越想赵匡胤的为人、处事,忠君之好处,越觉得赵匡胤是最好的辅佐小太子的人选。于是,在他弥留之际,为了保住周氏王室,果断撤掉张永德官职,擢升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从此,后周的军权落入赵氏一人之手。

公元959年六月,周世宗柴荣在开封去世,年仅7岁的儿子宗训继位。宗训还是无知稚童,不能处理任何事务,军国大政只好由大臣决断。

“主少国疑”,政局不稳。此时,赵匡胤掌握军队大权已达6年,在禁军中势力大,威望高。他还把一些重要将领拉拢到自己的身边,与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韩重赞、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等结为“义社十兄弟”。其幕下,弟弟赵光义,幕僚赵普,李处耘等,也不是甘于寂寞的人,正在加紧酝酿一个巨大的政变阴谋。

五、陈桥兵变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正当朝野上下沉浸在欢乐之中,镇(今河北正定),定(今河北定县)二州剌史在赵匡胤集团的授意下,派员进开封向朝廷送来紧急战报,诡称契丹与北汉联合大军掠境,请求朝廷出兵御敌。宰相范质、王溥未核实军情,便通过小皇帝柴宗训之口,仓促派遣赵匡胤率领宿卫禁军前往抵御。

正月初二,身为禁军最高统帅兼归德(今河南商丘南,治宋州)节度使的赵匡胤奉诏带兵出征,兵变正式开演。

原来赵匡胤出兵,是利用北伐的名义,乘机集结自己的力量,选择有利地点起兵。况且抵御契丹入侵,其事本身符合人民利益,既可以民族的保卫者自居,又可骗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可惜,“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无论赵匡胤和他的拥护者伪装得如何周密,纸总包不住火。赵匡胤率领的大军还未出发,京城内“将以出兵之日,册点检为天子”的谣言已传遍大街小巷。当年郭威发动兵变,攻入开封纵兵“夯市”(劫掠都市)的情景,市民百姓仍记忆犹新。一时间满城上下,百姓搬家逃难,乱作一团。唯独深居宫城的最高当局还蒙在鼓里,连最有力量制止事变发生的侍卫、亲军副指挥使韩通也很迟钝。韩通的儿子韩橐驼因对赵匡胤素有不满,无意中向父献计,趁赵匡胤入府辞行时将他杀掉。韩通不依,还是放赵匡胤安全返回家里。

赵匡胤参与了拥立郭威当皇帝的活动,深知纵兵“夯市”的恶劣影响,为安抚百姓,稳定民心,他在率兵出发前,对军队约束很严。市民们见军纪肃然,也便渐渐地放下悬起的心。

大军进至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安营扎寨,住足不前。晚上,赵匡胤的许多亲信,分头在军中串联和鼓动。不多一会儿,众军校纷纷云集到驿门下叫喊:“主上幼弱,不能亲政。如今我们出生入死为国家消灭贼人,有谁能知道。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北征也不晚。”五代以来,牙兵悍将动辄拥立主帅,因此,这些话果真把一些将土的情绪煽动起来,要求拥立赵匡胤。赵匡胤闻声出来劝阻,众军校越发高呼。赵匡胤为感激众军校拥戴,把大家请入驿门内设宴以安抚,再次表示不能从命。酒席间,赵匡胤佯装酒醉,让人挽他到寝阁休息。

赵匡胤退出宴席后,其弟赵光义,节度掌书记(节度使僚属,总理节镇文书,对节度使负责)赵普等见火候已到,便紧急部署赵匡胤夺取帝位的方案。为了控制住京师可能出现的反抗,赵光义、赵普派军使郭延强连夜驰返京城,秘密串通赵匡胤的“义社兄弟”、宿卫皇宫的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审琦打开后宫门。

翌日,东方刚刚出现鱼肚白,突然军中响起“嗷嗷”的欢呼声,声震原野。接着,一部分将土握弓持剑,全副武装,纷纷汇集到赵匡胤门前,扣门呼唤。

赵匡胤听到呼叫,表情惊异,赶忙披起衣裳走出卧室。将士们一见赵匡胤到,自动环立于庭,高声地说:“大军没有主帅,愿奉太尉(对高级军事长官的尊称)为天子!”赵匡胤未及回答,一名军校不容分说便把早已准备好的绣龙黄袍披在他身上。在场的将士不约而同一齐跪下,高呼万岁,营寨军士顿时响应,声闻数里。这一场面与郭威代汉,将士“裂黄旗以被帝体”何其相似!不过黄旗还像是仓促所为,而现成的黄袍则表明事件是有预谋的。

赵匡胤明白,兵变的帷幕既然已经拉开,就不能老是躲在幕后。于是,他在众人的簇拥下,半推半就地骑上马,踏上回汴京的道路。

归途中,众将士呼前喊后,谈笑风生。突然赵匡胤踩蹬立马,对左右说:“你们贪图富贵,立我为天子,能服从我的命令则可,不然,我不能做你们的主子。”众将士知道这是赵匡胤要以“帝王之尊”发号施令了,便纷纷下马齐声高呼:“唯命是从!”。

赵匡胤环视了一下跪在地上的将士,严肃地说:“少帝和太后,是我服侍过的;朝中大臣,都是我的同僚,你们不得惊犯宫室,凌辱朝贵。近些年帝王起兵举事,都放纵军卒大掠京师,如今不许你们劫掠都市和抢劫府库财物。听命者,有重赏,不听命者,立斩!”“唯命是从!”众将士高呼。

午后,部队入城,秋毫无犯。宫门之内早已等候的石守信、王审琦,看见大军归来,连忙命令部属打开宫门,出迎兵变之师入宫。

反对势力在这场兵变面前并没有太大的作为。禁军高级统帅韩通,听说赵匡胤率师回京,立即组织留守京师的部队抵抗,不料早被赵匡胤的心腹王彦升识破,伏兵于韩通左右。韩通从内廷飞奔回家,王彦升立即跃马追逐,跟踪至韩通家中,大门还没来得及掩闭,就被王彦升追上杀死。韩通之子韩橐驼奋起反击,也一并被杀。

准备上朝的宰相范质、王溥,闻变失色。范质气急败坏,抓住王溥的手说:“匆匆忙忙地派将出兵,是我辈之罪啊!”

赵匡胤进入衙署,正欲稍事休息,忽见范质、王溥等后周宰相、大臣被将校们拥逼进来,他突然呜呜咽咽地哭起来。范质愤怒的看着赵匡胤,赵匡胤假装为难地说:“我受世宗厚恩,今日被六军所迫,到了这步田地,使我感到惭愧。”

范质直立堂前,鼓起勇气,正想说话,军校罗彦环见状,拔剑上前,厉声喝道:“我们没有主君,今天一定要立天子!”

“无理。”赵匡胤连忙叱责罗彦环。罗彦环毫不让步,继续斥骂范质。在一旁窥视事态的王溥,见势不妙,赶快下阶,倒身下拜。

大势已去,范质无可奈何,也只好跟著下阶叩拜,并连连呼称:“万岁。”至此,大臣降服,登基障碍扫平。

当机立断,事不宜迟。赵匡胤收起眼泪,登上崇元殿,召集文武百官举行禅代礼。

因小皇帝即位时,对赵匡胤有归德节度使的任命,归德节度使的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现在他当了皇帝,便定国号叫“宋”,史称北宋。这年,赵匡胤34岁。

六、恩威并施

杀掉韩通,降服在朝百官,并不等于全部消灭旧的反抗势力。相反,宋太祖赵匡胤面前摆着3个致命的矛盾:新朝廷与后周旧臣的矛盾,皇帝与功臣宿将的矛盾,皇权与节镇的矛盾。

为了处理好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使新政权在激烈的对抗中站稳脚跟,赵匡胤这个顺应时代朝流的封建政治家,采取的是笼络与弹压相结合的方针。

对郭氏、柴氏宗室,他极力予以优待,封后周末代小皇帝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居西宫,并特别交代臣下,要尽力给他们安排好养尊处优的豪华生活。对郭氏、柴氏的后代,分别予以封官加爵。对后周的文武百官,只要不是死心塌地的反抗者,都照原职录用,从而使后周旧臣僚释除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恐惧心理。

录用了旧臣僚,拥立赵匡胤的功臣勋贵却大为不快。对此,赵匡胤一面对这些贪图富贵的功臣勋贵封以高官,授以实权,一面严加防范,决不姑息。后周京城巡检官王彦升留任后,自恃追杀韩通,拥立有功,意气骄横。一日午夜,王彦升率兵卒巡检,途经宰相王溥门前,上前扣门,要宰相接风慰劳,企图乘机敲出一笔厚赏来。王溥见是王彦升,吩咐家人将烫好的酒递上,连敬了王彦升几杯后,随即撤饮,分文不给,并将王彦升逐出门去。翌日,王溥上朝即向赵匡胤告状。赵匡胤听罢,立即罢了王彦升的职务,以示惩罚。由于赵匡胤秉公办事,不放纵功臣勋贵,留用的旧臣人人感到政治地位有保障,对新政权由狐疑观望转为积极拥护,忠心效力。

后周地方藩镇势力中有的人也想另立山头,伺机登上中原政治舞台,乘赵匡胤政权立足未稳之机,发兵征讨。昭义节度使李筠,就是其中的一个。李筠(本名荣,避周世宗讳改)出生于太原,勇健有力,擅长骑射,后唐时应募为禁卫军,乘秦王李从荣之难,离去,在潞王王从珂为帝时,复应募为内殿直,迁控鹤指挥使。后晋开运末,契丹攻打汴京(今河南开封),被赵延寿召置帐下,乘契丹主北归死于栾城之时,驱逐契丹,汉高祖刘知远极为欣赏,将李筠升为博州刺史。在郭威发动兵变,以周代汉时,李筠因积极拥立郭威,成为开国功臣。柴荣继郭威当后周皇帝后,狐疑满腹的李筠,自恃其盘踞上党(今山西长治地区),管辖潞州(今山西长治),泽州(今山西晋城),沁州(今山西沁县),居太行之脊,地理位置重要,锁河北河南之安危,历为战略要地,加之有天井关和关南的太行山羊肠阪道等易守难攻的险要作屏障,专事截留中央赋税,招纳亡命。柴荣念他是养父郭威的旧臣,只好忍让。

赵匡胤废周立宋后,李筠觉得赵匡胤要他屈身听命,是对他的奇耻大辱,于是一方面当着宋使的面表示忠于周室,悬挂周世宗画像,为后周灭亡涕泣不已,另一方面勾结北汉入援,要与赵匡胤一争天下,对赵匡胤高官厚禄的笼络收买毫不理睬。恰好这时图谋反宋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派亲信翟守珣北上,找李筠商谈共同向宋进军之策。翟守珣是个深明大局的人,心中向往统一,途经开封时,向赵匡胤告密。赵匡胤即遣翟守绚回扬州(今属江苏),劝说李重进“养威持重,未可轻发”,以延缓其采取军事行动的速度,使宋军避免在平定李筠反抗时,南北两面同时受敌。

赵匡胤深知平定李筠的反抗,关系到后周地方势力对新政权的屈服与否,决定亲率大军出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李筠势力。李筠则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信心十足地说:“我是周朝宿将,与世宗(柴荣)义同兄弟,京师禁军多是我的同僚或部下,必将倒戈来归。”

公元960年四月,李筠在潞州(今山西长治)率先树起反宋旗帜。他发布宣战檄文,数说赵匡胤篡周的罪状,十四日,又将监军周光逊等遣至北汉纳款称臣,请求派遣援兵,同时袭破泽州(今山西晋城),杀死剌史张福。北汉王刘钧见李筠来书,便喜悠悠亲自率兵南下。行至太平驿(今长治西北),刘李两人相遇,李筠见刘钧仪卫寡弱,没有帝王气象,十分懊悔。刘钧与周世宗有世仇,见李筠口口声声不负周氏旧恩,心里也不痛快。十七日,宋太祖赵匡胤根据枢密使吴延祚关于“潞州岩险,敌人若是坚守阵地,一时半会儿都无法攻破。但是李筠一向骄易,没有智谋,应该快速出兵攻打,他们一定会凭借勇气出击,一旦离开了巢穴,就能将他们抓获”的建策,决定于十九日,由石守信,高怀德为前军,西向洛阳,从孟津(今属河南)以北渡河,经怀州疾进,先扼三井关之险。五月初二,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彰德军留后王全斌,白东路西向潞州进行策应,与石守信、高怀德形成夹击之势。同时命宣徽南院使昝居润赴澶州(今河南濮阳)巡检,以固京北河防。五月初三,以洛州团练使郭进与知邢州(今河北邢台)李继勋,防北汉军之东出,又遣永安节度使折德扆出兵攻北汉进行牵制。

五月初五,守军在赵匡胤指挥下首战告捷,破李筠军于长平(今山西晋城东北),斩首三千。一十九日,赵匡胤为防李筠败退至泽州(今山西晋城),率大军亲征,倍道兼行。太行路窄石多,不便大军行动,赵匡胤便边走边将道路上的石头放在马背上搬运开,群臣、六军见状,也积极效仿,很快拓窄路为大道。二十九日,赵匡胤与石守信、高怀德会师,对李筠部形成夹击之势。经激战,李筠在泽州南大败,所部三万余众死的死,伤的伤,生者被俘。同时,宋军又在激战中杀北汉援兵数千人,斩监军使卢赞,擒河阳节度使范守图。李筠率一部突出重围,退至泽州;宋军乘胜追击,于六月一日进至泽州城下。十三日,赵匡胤组织敢死队登城,李筠投火自焚而死。十七日,赵匡胤又攻潞州(今山西长治),李筠之子李守节投降。至此,李筠的反抗平定。

盘踞在淮南的李重进,是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周世宗时曾与赵匡胤分掌内外兵权,后来出镇淮南。虽拥有淮南十一州之地,但周世宗整军后,精兵皆调集中央,州镇已无强壮之兵。李重进想起兵反宋,由于兵弱,也不敢轻举妄动。宋王朝建立后,赵匡胤对李重进有所防范,即命令韩令坤接替他的马前军都指挥使一职,将他移镇至青州(今山东益都)。李重进对此极为不满,拒绝调动,欲起兵讨伐宋太祖。李筠失败后,他失去了讨宋的同盟军,赶忙向南唐求援,要求共同起兵攻宋。南唐主慑于赵匡胤的力量,不敢盲动。李重进只好孤注一掷,在“内令资储,外无救援”的情况下,单独起兵,要拼个鱼死网破。

十月,赵匡胤在平定李筠反抗之后,命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王审琦为副职,率禁军先发,命李处耘为督监,宋延渥为都排练使,以安友规为滁州刺史兼前军。二十四日,赵匡胤乘舟顺汴河东下,在泗州(今安徽泗县)登陆,直抵扬州(今属江苏),进至大仪镇时接石守信遣使驰奏,说扬州破在旦夕,请车驾临视。十一月,宋军石守信,王审琦等部包围扬州,赵匡胤也亲赴前线督战,一举攻破扬州,李重进及家人自焚而死。

平定了地方藩镇势力中危害最大者,其它地方藩镇势力虽对赵匡胤代周不满,也不敢与中央抗衡,重蹈二李覆辙。成德节度使郭崇,对后周的倒台“时或涕泣”,监军陈思海向宋政府报告后,赵匡胤便遣使侦察。郭崇闻知,赶忙表示拥护宋王朝,以释去宋廷疑虑,保义节度使袁彦,此时“日夜缮甲治兵”,图谋反宋,当赵匡胤派潘美去做监军后,他只好乖乖地单骑入朝,听候差遣,建雄军节度使杨庭璋与后周皇室是近亲(他的姐姐是郭威的妃子),李筠起兵时曾与之联系,因此,赵匡胤对他不放心,“疑有异志”,派人伺察。他未敢反抗,被调任为静难节度使。

就这样,赵匡胤利用李筠轻举之狂,李重进犹疑之病,以分化瓦解,速战速决,各个击破的方略,经大约一年的时间,基本上稳定了局势,取得了集权斗争的第一个回合的胜利。

七、北宋外交

赵匡胤从历代的兴衰中领略了振兴的哲理,“布声教”与民休息,大得各民族的支持,保证了统一战争顺利进行。

布者,广施恩德也;声者,乃严威也。布与声,恩与威,相成相济,成为赵匡胤进行统一战争带有战略性的指导思想。他知道纵兵掳掠必将引越广大民众的反抗,使自己的统一战争受阻。所以听说宋将王全斌在蜀战中杀人较多,就深感不安,并在曹彬围困金陵对,三番五次传旨:“不要伤害城中的人”。金陵城破,曹彬严格遵守命令,大夫赖以保全身家性命,各得其所,亲属为军士所掠者,及时遣还。平定江南的胜利消息传到朝廷,群臣欣喜若狂,连声称贺,赵匡胤却一反常态,哭着对左右说:“宇县被分割,百姓受了灾祸,我想施些恩德去安抚一下。攻城之际,必有死于锋刃之下的人,此时可以哀悼他们了。”当江南州城垂破之时,赵匡胤立即遣使持诏给宋军先锋都指挥使曹翰,要他破城后“禁止杀戮”。不料,使者途中为大风阻渡,耽误时间,赶到江州,城已被屠。为此,赵匡胤十分不安。

“布声教”作为一个战略指导思想,赵匡胤不仅把它贯穿于统一汉民族区域的征战中,而且也广泛运用于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

宋廷西北边陲有个地方叫定难(今宁夏),居住着党项族,其节度使李彝兴一向与中原政权通好。一次,李彝兴派遣使者向宋廷贡马三百匹,赵匡胤对此非常重视,立即命玉工赶制一条玉带回赐给李彝兴。为制玉带,赵匡胤特意询问党项来的使者:“彝兴的腹围是多少?”使者:“彝兴腰腹较大。“你们的大帅真是个有福的人。”赵匡胤说完,就命玉工打造一条“大如合抱之木”的玉带。李彝兴得到玉带后十分感动,决心效力宋廷。后来,宋军进攻北汉时,李彝兴果然予以大力支持。

宋边境多与少数民族接壤,为了保持边境安宁,赵匡胤对那些凡不能“悉心绥抚”遵旨办事的边臣,不论功劳大小,都予以撤换。高防知秦州,辟地数百里,获得了一个大木万根,西戎酋长尚波于率众来争,死伤了数名兵卒。赵匡胤不愿边境生事,调枢密使吴廷祚代高防,以息边事。

相反,对在戍边中工作突出者,他则采取多种办法予以奖励。他常对近臣说:“安定边疆御众,必须要用人才。若分边赝寄者能禀朕意,则一定优待其家属,加厚他的爵禄,多给予他公钱及属州课利,使之回图,特免税算,允许他们召募骁勇的人做爪牙。如果财用丰盈,必能集事。朕虽减少后宫人数,极于俭约,作为军饷,也不可惜。”灵武节度使冯继业说:“经常出兵略夺羌夷的羊马,戍人不服。”赵匡胤罢免了冯继业,改用段思恭知灵州,段思恭说:“我既然去上任,就要纠正继业的过失之失,悉心安抚,使羌夷部落安稳下来”,很受赵匡胤称赞。

“安静”的民族关系,必须通过悉心绥抚实现。赵匡胤对较小的少数民族能费尽心血,予以“绥抚”,同样对待大的少数民族也能做到“绥抚”,以使其“布声教”的思想贯穿于处理各民族间关系的始终。

辽国,是宋廷北方的劲敌,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契丹是我国古代民族,原系鲜卑族的支裔,长期游牧于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二带,随著经济的发展,逐渐强盛。公元907年,其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并用武力征服了女真,室韦,吐谷浑,党项等部族。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辽太祖),建都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辽太宗耶律德光时,后唐叛将石敬瑭为了夺取后唐政权,向辽求助。他称辽太宗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并答应事成之后,把今北迄长城,东至遵化,西到山西神池,南到天津和河北河闽、保定及山西繁峙,宁武一线的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辽取得燕云十六州后,疆土扩大,辖境东起渤海,西抵阿尔泰山,北至西伯利亚,南界雁门山、滹沱河,变成北方最强大的政权。北宋建立前后,正是辽穆宗耶律璟统治时期。因穆宗昏庸残暴,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都比较突出,宫廷政变、部族反抗、佣人(奴隶)暴动十分频繁,客观上使辽无暇南下,给北宋的统一战争带来了有利时机。

然而,赵匡胤清楚地看到,辽的实力依旧雄厚,是宋廷不容忽视的劲敌。为此,赵匡胤对辽在军事上坚持“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原则,在政治上与民休息,欢迎归附。

公元961年九月,契丹解利归附,宋廷大肆欢迎。公元966年六月,契丹横海节度使桑进兴来投,赵匡胤立即任命他为左千牛卫将军。公元969年十月,契丹舍利、丁鲁等十六族来入籍,宋封其大首领罗美等4人为怀德将军,另8人为怀化郎将,封次首领诺尔沁旺布等15人为归德司戈。公元974年,契丹军器库刟使石重荣、东头供奉官刘琮要求收容,赵匡胤当即委石重荣为茶酒库副使,刘琮为西头供奉官。“布声教”声名远播,契丹军民深受感召,纷纷背井离乡,拖儿带女,远途跋涉,来宋归附。赵匡胤则对前来投奔的庶民百姓,置其田地,让其安居乐业。

军事打击是政治斗争的继续。赵匡胤在与契丹的角斗中始终坚持先礼后兵,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原则,就是在不得不采取武力抗击时,也能以局部服从全局为基点,不忘掌握分寸,以求对方能够接受。公元965年十一月,契丹发兵侵扰易州,抢掠居民,赵匡胤派监军李谦升率兵也进易州。双方在交战中,各自都有兵卒被对方俘虏,且人数相当。战罢,契丹释放俘虏,宋廷也释放俘虏。公元966年一月,契丹再侵易州,被宋廷监军任德义赶走。随之,赵匡胤又命关南兵马都监及雄、霸,瀛、郑等州剌史指挥其部下兵士行猎于幽州境上,以眩耀武力,警告对方。公元970年十月初,契丹以六万骑兵至定州,宋朝判四方馆事田钦祚领兵三千御之。田钦祚出征时,赵匡胤指示他:“敌人来了就迎战,不要追击”。田钦祚忠实执行赵匡胤的指示,结果以三千人打败了契丹的六万人。纵观当时对辽的军事打击,不难看出宋廷虽有力量制服契丹,但为了不乱大谋,态度是相当克制的。正如易州刺史贺惟忠于公元973年六月在易州葺治亭障时所云,抚士卒能得其心,“每次用兵都所向无敌,名震契丹,十余年不敢扰边,百姓都依赖来他。”

赵匡胤友好往来,广泛接触,不断发展宋与契丹的和睦友邻关系。公元975年三月,契丹遣克妙骨慎思出使宋廷,赵匡胤亲自接见,赠送大量器币与名贵衣带,并在长春殿设宴招待。克妙骨慎思离宋时,赵匡胤再一次召见,又赠送许多礼物,并高兴地说:“自五代以来,北敌强盛,因为中原衰弱,导致晋帝蒙尘,也是极为不好的。如今你们慕名而来,是时运使然,不是凉德能实现的。”为了答谢辽使的采访,赵匡胤派郝崇信等回访契丹。此后一年之中,宋辽间的友好使者络绎不绝。

八、杯酒释兵权

兵骄则逐将,帅强则叛上。这是五代以来的恶习。

赵匡胤行伍出身,久掌禁军,靠兵变夺取政权,自然要防止别人故伎重演。如何确保全国统一,集中军事权力,抑制地方军隅抬头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一天,他在会见赵普时,诚恳地问:“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赵普安静的听着听没有回答。赵匡胤迫不及待地接着说:“我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忠心的赵普对这国家社稷、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思考良久,胸有成竹地说:“陛下能想到这里,是天下百姓之福;不是别的原因,而是方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如今要向治理他们,没有其他奇巧的方法,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安定。”赵匡胤未等赵普讲完即说:“你不用再说了,我全明白了。”

赵普之言恰好指出症结所在,并为赵匡胤解决难题道出韬略。从此,这个策略便成为赵匡胤实施集权的行动纲领。

谁知,要对禁军将领动手,赵匡胤却陷入了权力和友谊的矛盾之中。禁部的高级将领慕容延钊、韩令坤、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有的是过去的好友,有的是义社弟兄,有的直接参加了拥立阴谋,个个都是圈子里面的人物,自己有今日,全靠大家的拥戴,怎么好下手?若不动手他们中却有一些人自恃有功,已经出现了“偃蹇难制”的迹象,不由让人内心戒惧。赵医胤犯难,犹豫不决。对此,赵普相劝道:“我也不怕他们反叛,不过这几个人都没有统御能力,恐怕不能制服部下。万一军队里有人作孽,他们到时也不得自由罢了。”一席话说得赵匡胤哑口无言,点头称是。就这样“杯酒释兵权”便紧锣密鼓地开始。

公元961年春天,赵匡胤乘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入朝,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令坤返京之机,召集义社兄弟进宫。这些把兄弟与赵匡胤是生死之交,建宋朝后,各得其所,有的掌握节镇大权,有的典掌禁部,个个权势显赫。人到齐后,赵匡胤发给众兄弟每人一弓、一剑、一匹御马,撇开侍从,独自率领众将帅驰出固子门(今开封城西门之一,又称金辉门),来到城郊森林里开怀畅饮。大家都是结义兄弟,不分君臣,行令猜举。酒饮方酣,赵匡胤突然起身严肃地问道:“此处别无外人,你辈之中谁想当官家(皇帝)的,方便得很,动手将我干掉便成了。”诸将帅一听,收住欢笑,纷纷跪在赵匡胤面前,伏地求饶。赵匡胤看了看众兄弟,语气缓和地追问:“你们真的是要我当皇帝?”众兄弟一听赶忙拜呼:“万岁!万岁!”赵匡胤说,“你辈既然真的拥护我为天下主,从今后,必须尽臣子忠君之节,不得无礼犯上。”

经过这次预演后,赵匡胤于闰三月,迈出了改革禁部的第一步,罢去慕容延例殿前都点检职务,改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罢去韩令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职务,改任成德节度使。从此,宋廷去掉了由禁军中最高统帅担任殿前都点检,禁军即由皇帝直接掌握。

万事开头难。赵匡胤在禁军中“丢块石头问水深”,引起了波澜,便决定加快改革禁军步伐,正式演出“杯酒释兵权”。

七月的一天,赵匡胤传旨召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入宫赴宴。酒酣、赵匡胤把侍从人员打发出去,无限深情地对出席酒会的功臣宿将,义社兄弟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里一直念及你们的功德。”忽然他口气一转,感慨万端地说:“但是啊,做皇帝太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不解其意地忙问:“为什么?”“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赵匡胤言罢,顿时宴会气氛紧张,石守信等人惶恐万分,赶忙离开席位,叩头表白:“陛下何出此言,现显德年间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不然,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如果想要富贵,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赵匡胤言真意切,石守信等人被吓得大哭起来,一个个乞求:“臣等不会如此愚蠢,希望陛下信任怜悯我们,指示一条可生之途。”

赵匡胤长叹一声,安慰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放弃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长远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姬,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众将帅恍然大悟,连连称谢而退。

第二天,石守信等禁军将帅一个个称病告假,请求解去兵权。赵匡胤十分高兴,很快当众宣布免去高怀德殿前副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职务,改作归德节度使,免去王审琦殿前都指挥使兼义成节度使职务,改任忠正节度使,免去张令铎侍卫都虞侯兼镇安节度使,改任镇宁节度使。全部将军职罢免。石守信虽名义上还兼著侍卫都指挥使,军事实权已被免除。

随后赵匡胤又对耆旧宿将也采取了同样手段。公元969年,冬天,赵匡胤约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等入朝,到后苑宴会。王彦超等人都是赵匡胤的老前辈,多在晋汉两朝时就“建立功业”,显赫一时,根基很深。宴会上,酒喝得差不多时,赵匡胤便开口说:“你们都是国家的旧臣,在方镇待的太久,公务繁忙,不符合朕对待优秀贤臣的想法呀。”

前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彦超是个明白人,赵匡胤落魄时投奔他,他没有收留。赵匡胤建宋当皇帝后不思旧怨,依旧留用他,而今在稳定朝政上自己已失去作用,便知趣地顺著赵匡胤的意思说:“臣本来就没有什么功劳,冒领恩宠,享受了许久荣华,如今已经老了,想辞官退休,回归邱园,这是臣的愿望。”

前安远节度使兼中书令武行德,护国节度使郭从义、定国节度使白重赞、保大节度使杨廷瑾等人,不赞成王彦超的说法,争著陈述自己的功劳。赵匡胤摇著头不耐烦地说:“这种事有什么可说的。”武行德等人自讨没趣,怏快散去。

翌日,宋廷降旨罢免王彦超等人的节度使职务,任命以闲散宫职,留在京城居住。至此,压在赵匡胤心头的石头,又放下一块。

为了巩固皇权,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保证禁军不产生新的实力人物,集禁军最高指挥权于君主一人之手,赵匡胤必须从军事制度上铲除滋生新的实力人物的土壤,消除对皇权的潜在威胁,所以在“杯酒释兵权”后,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禁军进行了全面而彻底的改革。

同类推荐
  • 重生之我的皇帝梦

    重生之我的皇帝梦

    废柴凌尘重生于秦末之时,身携系统大大,为完成当皇帝的梦想,誓要扭转乾坤,成为千古一帝。。。。
  • 三国之秘壶

    三国之秘壶

    一部三国暗战史:带着拐来组成的初创团队,在初平三年开始创业十年成为时代首富最终参于天下争霸的故事。
  • 延国祚

    延国祚

    永延二年,泱泱大吴朝遭遇到了建朝未有之危机。外有列强步步紧逼,内有文官党争酿祸,皇权凋零……这是一个矛盾空前尖锐的时代,土地兼并、资本入侵、战乱、天灾……然而这也是一个即将开化的时代,穷则通、通则变,变则久,此亘古不变之理也,何况在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而值此期间,大吴国京师的侯府里,一个少年,正在用他那双巧手,试着让那变革的车轮走得更快一些!
  • 穿越之玩转大唐

    穿越之玩转大唐

    见过在古代卖彩票的吗?见过在古代开火锅店的吗?他就是,带着两个披着天使皮囊的小恶魔,精彩的演绎着盛世唐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经圣战

    天经圣战

    战胜使日本百姓饱受摧残,大家四处逃亡,各地诸侯大名拥兵自重,争权夺利;日本关东、关西一带处处兵灾连结、烽火漫天;乱世之中,可怜的总是小老百姓。德川家的三河一带尚处和平,百姓得以一喘口气,勉强渡日。日子虽难过,小人物中倒也不乏苦中作乐之人,这些人胸无大志,只求一顿饱饭、有条薄被以御寒夜即可。
热门推荐
  • 基于现实规则的口袋妖怪游戏

    基于现实规则的口袋妖怪游戏

    最近发生了两件我难以接受的事情,一件是穿越游戏世界的我竟然没有系统娘,另外一件是竟然有人抢走了我的身体我的脸!!!
  • 愿与你再次相见

    愿与你再次相见

    行于世,当识人,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疑;当知人,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当责人,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当敬人,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当让人,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怎么办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怎么办

    古今中外,人人都渴望成功。普天下的父母和老师都希望每一个孩子能拥有幸福的未来。一个6~12岁的孩子,今天在小学校园里读书,就是在为未来创造幸福的人生打基础。良好习惯的养成、自信心的建立、责任感的培养、交往能力的提高都是孩子们迎接各种挑战、克服困难、争取成功、拥有幸福人生的条件。
  • 恶魔枷锁

    恶魔枷锁

    末日来临前三年,突兀出现的一连串漆黑的虫洞像枷锁一般的封锁地球。恶魔的游戏开启,一万人被送入【恶魔枷锁】,穿梭入三年后的地球末日。杀戮,生存,进化点……这是一个叫做【恶魔枷锁】的可怕空间。这是一条从普通人到恶魔的进化之路。在这里,优胜劣汰,在这里失败即是死亡。【恶魔枷锁】的任务,是穿梭到三年后的末世地球,完成所公布的任务,完成者将享受到任务奖励……失败者抹杀!书友群:535,575,216欢迎大家加入聊天玩耍~
  • 80后女孩的人生必修课

    80后女孩的人生必修课

    华君编著的《80后女孩的人生必修课》是一本改变80后女孩一生的智慧宝典,是每一个80后女孩都应藏于闺中的枕边秘籍。如今,80后的女孩,必须马上架构你人生的黄金时期,它将是你一生幸福的核心和关键。《80后女孩的人生必修课》就像你的一位最亲爱的闺中蜜友,她将毫无保留地将人生智慧悄悄告诉你,助你变得更加靓丽,更加聪慧,更有个性,更富有创意!
  • 凤临天下:废材四小姐

    凤临天下:废材四小姐

    她,是二十四世纪顶尖杀手‘医毒罗刹’能医百病,制百毒,令人闻风丧胆,一朝毙命竟穿越到一个闻所未闻的大陆——武尊大陆朱雀国苏家废物四小姐身上,解锁绝世圣器之王,锲远古圣兽王者,成绝世天才,天下的王者,傲视天下,他,宠她,疼她,爱她,将她捧在手心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欺她者,死。惹她者,毙。
  • 无生末日

    无生末日

    末世来临所有人都面临了生存与死亡的抉择小行星被核武阻拦之下碎片削弱着大气层夜晚零下四十度的气候水源瞬间结冰白天世界如同一片汪洋变态的气候肆虐变异兽如同人类的拦路虎最恐怖的手指长蚂蚁如同沙漠行军蚁一扫而过脑袋大的螳螂那斩铁双刀已然在地下如老鼠生存的人类究竟该如何继续生存
  • 拽公主的恶魔霸少

    拽公主的恶魔霸少

    男主和女主本是小时候的朋友,男主却因年龄,不得不出国,而女主却搬迁了!再次见面,男主却认得女主,而女主早已忘记小时的玩伴。然而再次的见面,会怎样,让我们敬请期待吧!
  • 每晚一个离奇谜案故事

    每晚一个离奇谜案故事

    《每晚一个离奇谜案故事》将优秀的侦探小说作品一一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每一位侦探都拥有鲜明的特色和让入印象深刻的办案手法。沉默寡言且貌不惊人的布朗神父,总是在分析案情时神采飞扬,语出惊人;角落里神神怪怪、傲慢自负的老人总能一眼看穿案件的真相,却将谜底留在最后公布;带着硬汉特点的马洛里侦探虽能力有限,但凭借执著的毅力追踪到案子结束的那一刻;侠盗亚森·罗平在锄强扶弱的同时,破获了一件件轰动一时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