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0500000074

第74章 成也“9·11”,败也“9·11”

很多人都看到过9·11事件中恐怖袭击现场的悲惨画面,尤其是那些在9·11事件里失去亲人的美国人,他们的痛苦也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恐怖袭击的罪恶。但是如果不是这次事件,美国人也许永远都无法体会到,同样的痛苦,几乎在美国大兵所到之处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但凡美国大兵所到之处,那里的人民必须无条件遵从他们的意愿,稍有忤逆,被侵略地区的人民就会遭到残酷对待,那里的妇女会被强奸,那里的男人被毁杀死,那里的儿童会被洗脑。如果说美国人最害怕的地方是地狱,那么他们想象中的地狱对于那些遭受美国大兵蹂躏的阿拉伯人民来说,已经如同天堂一般美好了。

由于阿拉伯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伊斯兰信仰,他们对自己国土和人民的热爱也最为强烈,同时他们对于那些侵犯他们领土的人,也会进行最激烈的反抗。而这些人当中,本·拉登绝对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曾经通过各种渠道向西方人提出,“立即将所有军队撤出阿拉伯世界。”终于,没有任何回音后,本·拉登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让美国体尝一下他和所有阿拉伯世界人民时刻饱尝的痛苦。

时间事件定格在2001年9日11日。如果说今天的“反恐”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一个常见课题,并且很多国家的人民都已经司空见惯的话,那么在这一天之前,恐怖分子和恐怖袭击对于太多的人来说,还只是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陌生词汇。

这天清晨,一位来自基地组织美国分支组织的大学生夹在人群中,在波士顿登上了一架美国国内民航航班,目的地是洛杉矶。但是这位学生心中非常清楚,洛杉矶并不是他目的地,也不是飞机上所有乘客的目的地,因为他会劫持这架飞机,然后飞往华盛顿,撞毁美国政府的象征——白宫。这名学生收了收神,上前开始了登机前的最后一道监察,那是一位漂亮的美国女孩,她亲切地对学生说:“先生,您可以进去了。”这位塔利班的学生也就此带着必死决心,踏上了属于他的征程,与此同时,和这名学生怀着同样信念的基地组织成员,也分别在美国各地登上飞机,一场令无数人终身难忘的血色序幕,就此拉开序幕。

美国时间2001年9月11日早晨8点45分,当纽约人民走进纽约曼哈顿中心,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时,一架民航客机突然偏离飞行轨道,“轰隆”一声,侧身扎进令美国人骄傲的国贸世贸大厦。原本伟岸华丽的建筑,在纽约市民面前,立即冒起滚滚浓烟,不少美国人都以为,战争就要降临在美国人民头上了,恐惧立即从纽约传向美国各地。此时,美国总统小布什正在一所幼儿园给孩子们讲故事,随从人员告诉他这个消息后,小布什的表情有些木讷,直到很久之后才回过神来,然后准备打起精神,投入到接下来的救援工作中去。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更糟糕的情况还在后面。

时间退回到上午8点20分,美国航空公司忽然向FBI求助:“今天发出的四架飞往洛杉矶的飞机,目前均以失去联系,驾驶员可能已经遇害,飞机也可能被挟持。如果不出意外,很可能是遭到了恐怖分子的控制劫持,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的目标可能是美国任何一处敏感的目标。”这一信息,也是FBI在事件发生后首次接到的关于恐怖分子劫持飞机的警报,美国各地开始进入紧急状态。但紧随其后,美国军方就收到了波士顿航空中心发出的请求,其中两架飞机已经确定被劫持,希望他们紧急进行拦截。收到讯息后,美国军方立即派出两架F-15鹰式战斗机,从麻萨诸塞州空军基地紧急升空,全速赶往波士顿航空中心制定的空域,但是航空中心无法得知飞机的具体位置,飞行员只能在空中展开搜索。

然而,可怜的美国人再次低估了恐怖分子的能力。此时,一名来自塔利班的男子在同伙儿的配合下完全控制了飞机,并且早已进入了低空飞行。上午9点10分,美国航空公司第11次航班客机忽然冲出云层,以超过每小时500英里的速度,再次撞入世贸中心大楼。如果说上次撞击还只是对大厦楼体造成部分伤害的话,那么第二次更狠更准强烈的撞击,对大厦就已经造成致命伤害了。因为这次大厦被拦腰撞击撞击,恐怖的黑烟包裹着熊熊烈火冲向天空,大厦一半以上的未撤离人员,注定还没等到消防员的救援就将命丧火海。两个小时之后,火焰释放出的高温烧化了钢结构建筑体,撞击点以上的楼体轰然下塌,从而压塌了撞击点以下的楼层,整栋大厦变成一片废墟。

撞击发生后,纽约市的消防系统立即启动,各类消防人员也已经感到了现场进行救援,但是他能做的却非常有限。与此同时,纽约市至少二百家企业的员工自发赶到现场,在没有经过指挥中心分配的情况下,迅速帮助消防人员展开救援工作。一些营救人员甚至直接冲进火场,因为里面传出了受伤者的呼救声。当一位消防员看到大楼即将倒塌,拿起扩音设备大喊“快回来,大楼要塌了”时,冲入火场的人已经听不到。而大厦在一秒钟不到的时间里,已经发生了坍塌,只此一次坍塌,就至少有三百名消防员和群众葬身火海。

上午10点10分,第三架被劫持的客机被美国政府侦查到,根据飞向判断,这架客机明显是飞往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而他们的判断也确实没错,这架飞机上的恐怖头目,正是前面提到的那位伪装成学生的基地组织成员。紧急情况之下,美国军方不得不将其击落,这架客气客机最终在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尓市东部坠毁。美国警方官方发出公告表明,恐怖分子在劫机之后,切断了所有与地面的联系,并且采用低空飞行的方法避开雷达侦测,之所以能够侦测到这家飞机,是因为一名机组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打开了通讯设备。而这也成为整个恐怖袭击事件中,唯一有人对恐怖分子进行反抗的记录,只可惜客机被击落后机上没有一人幸免。几乎与此同时,第四架被劫持的客气也终于浮出水面,而它的目标居然是美国国防部所在地,同时也美国军界象征的五角大楼。作为美国的军事核心,被劫客机在被发现后很快遭到地面火力射击,但是由于应对仓促,这架客机最终还是撞掉了五角大楼的一角。

当天,纽约警察二十四小时对纽约世贸大楼进行轮班救援,纽约市的建筑师、工程师和所有参加过大厦建设的人,也都参与了救援策划工作,并且在大楼坍塌后再次从废墟中拯救了二十余名幸存者。晚8点30分,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白宫就“9·11恐怖袭击事件”向全世界发表讲话,在他演讲中表示:“恐怖分子的攻击,无法动摇美国政府的决心,更无法动摇美国人民的决心,美国会按照既定的政策路线,继续走下去。”9点整,小布什又与美国官方安全总局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绝对不能允许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事件发生后,FBI的调查工作立即展开,并对美国国内的两百名阿拉伯男子进行了无理逮捕、拘留和盘问。此外,还有五千名来自中东地区的男子也遭到了同样对待,尽管最后查出这些人和恐怖袭击没有任何关系,但美国政府拒绝任何形式的道歉,并野蛮的将其中一些他们认为可疑的人进行驱逐。随后,经过一系列紧张的调查,FBI专家们列出了一张嫌疑犯名单,只要是有可能和恐怖袭击有关的人,立即就会遭到逮捕。不过,美国政府在对整个事件有所了解之后,立即叫停了FBI的这种野蛮执法行径。很明显,这场恐怖袭击事件,策划的得非常精密,这说明背后一定有人在进行统一地操纵。而从种种迹象来看,这与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行事风格非常相似,这也让美国人开始把目光锁定在本·拉登身上。

据FBI调查显示,在2001年9月11日这天,共有19个可疑分子登上美国各大航空公司的航班,但这些恐怖分子已经全部在恐怖袭击中丧生。在接下来的调查行动中,FBI和CIA通力合作,也成功地顺藤摸瓜查到了很多劫机分子和基地组织有关的证据,并被很快递交到了美国高层的手中。美国高层的猜想得到印证,针对基地组织和本·拉登的具体行为也即将展开,但是在此之前,他们还必须完成对美国本土安全的保证,以及对人民不满政府情绪的平复。为此,美国政府发言人很快公布了相关调查结果,这其中包括基地组织培训恐怖分子的细节,“基地组织多活动于阿富汗的穷困地区,在那里挑选合格者,接受伊斯兰学校封闭式的教育和训练,要求他们在精神上绝对崇敬本·拉登,痛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培养他们的仇视心理和报复决心。而且这些学生大多都在三五岁就接受培训,培训合格后,一个个都会如同恶魔一样活在世上。”

当然,这只是美国政府的一面之词,不过他们的说辞还是让美国民众的注意很快转移到了本·拉登身上。借助此次事件,美国政府甚至还顺利通过了一项关于加大投入反恐资金的提案,原本怨声载道的美国民众也对此保持了默许态度。事实上,美国政府通过此次事件还得到了很多好处,以至于犹太裔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先生认为,9·11恐怖袭击事件,完全就是美国政府一手策划并实施的,本·拉登只是可怜的替罪羊。但毕竟美国民众对这样的说法不买账,就如同罗斯福发动对日战争那样,小布什针对阿富汗的作战提案也很快得以通过。小布什政府承诺,一定要将本·拉登绳之以法,并全面彻底的将恐怖势力铲除。

同类推荐
  •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随父司马懿抗蜀,多有军识。继而逐步取代曹魏家族,专揽国政,后分兵三路伐蜀,成立晋朝,成了司马家族一个新的传奇人物。本书采用通俗历史的写法,梳理司马昭的一生经历。重点表现了司马昭为官为政的智慧:如何平衡与父亲司马懿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司马家族内部的矛盾,如何对抗曹魏家族并逐步取而代之。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1)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黑白古天乐

    黑白古天乐

    "他演活了很多角色,但最成功的一出大戏叫“浪子回头金不换”。强大的内心、机遇、聪明、努力、坚持……他有的是什么?背水一战选择了主动面对公众承认自己的过失,赢得了机遇,带给他“知错能改”勇气的力量来自何方?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老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详尽描述了苏东坡的生平。在文学上,苏东坡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政治上,苏东坡虽然多次被贬,但始终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情感上,苏东坡的两位妻子均早早离开人世。在本卷中主要讲他的第三位知己王朝云,王朝云在苏东坡最困难的时候对他不离不弃。但是在苏东坡被贬“天涯”之际,也不幸染病早逝。
  • 一代兵圣——韩信

    一代兵圣——韩信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惊穹沙场

    惊穹沙场

    五星炁运,炁行辰洲。惊穹鬼尊,辰洲之大,都是你的沙场!
  • 星灵空城

    星灵空城

    不同的位面……!残酷的战争……星灵?八十八星座?能否拯救世界。一切的一切如何开始,数千年的战争又该如何停止。在这充满黑暗的世界又该如何生存……失去爱情的他又该何去何从…(内容稍修,暂停更。致歉)
  • 调皮王妃冷俊爷

    调皮王妃冷俊爷

    以为只有在睡觉的时候才能完成,现在就在我的人生中发生了,看我如何把古代翻天覆地的。嫁给永胜的二王爷?要我去死把!他经常不在家?那正好可以去闯荡江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在梦醒时分呼唤我

    在梦醒时分呼唤我

    “我叫酉星。我是你的侄子。我爸爸让我来找你。”这个叫酉星的少年一语掷地的一刹那,林子夕的脑海里只剩一个念头——他是我的侄子,我在两年前已经死去的侄子。“把你的手给我。”这个陌生的少年对女孩伸出手。交握在一起的双手,两颗原本毫无关联的灵魂被命运系在一起。生活在冥界的少年温醒衔在追查姑姑下落的征途上,教会人间的女孩林子夕如何爱与被爱。当然,也教会他自己。也许,苦难降临之后,你曾无数次想过“为什么偏偏是我?”但那也许不是不幸。而是。“你被选中了。”
  • 重生从穿越开始

    重生从穿越开始

    周毅重生回自己的学生生活,却无意发现自己竟然有传说中的系统,可以穿梭到别的世界,从此走上了打主角,抢机缘,虐反派,偶尔聊聊妹子的幸福生活………主角:周毅,你抢我机缘,还聊我妹子,此仇不共戴天!!!反派:周毅,你做事比我还反派!!到底谁是反派啊?妹子:周毅,别跑!周毅:怪我咯?要怪就怪那个系统!!!毕竟修练是不可能的啊,这辈子都不可能修练的啊,只能靠完成系统任务才能维持一下生活…………QQ群:903101901
  • 污染防治监管法律法规

    污染防治监管法律法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民守法,必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要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 今天也想拔草呀

    今天也想拔草呀

    叶茗军训被罚,三番五次与暗恋的学霸校草“同甘共苦”,这难道是命中注定的缘分?没想到校草不仅会讲段子,跑步也挺厉害……叶茗得出结论:周腾不好追!军训结束后,被逼出门遛狗的周腾意外撞见叶茗,遂利用萌宠悄然实施心头计划。两人决定扮成情侣参与有奖活动,进展飞速!财迷叶茗成功依靠周腾的优势获得巨额奖金,哪知校草根本看不上这点钱,反而觊觎了她这个人……啊?双向暗恋这种桥段是真实存在的吗!?
  • 天渊之女

    天渊之女

    作为杀手的我被坑到了异世界该怎么办?还自带变身!这搞球。什么,你说我其实是这一届天渊之女。开玩笑吧,哥可是纯爷们。主角的父亲笑了笑:“孩啊,爸爸告诉你一个故事。”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 名花有主绕道而行

    名花有主绕道而行

    说三步谷,擅闯者死,而且会被谷中魔头给吃了。其实……你重伤了吧?而且还中了谷中机关和瘴气,你有什么遗言吗?我可以帮你送出去,不过需要一百两黄金的跑腿费。据说,谷中有个小魔女,三头六臂,膀大腰圆。其实苏祁白醒来时就见一位女子站在他面前,眉清目秀,如墨的长发垂腰,发上只插着一只白色的玉簪,松松垮垮不知道何时会掉下来。不算是倾国倾城,但是有种灵性和娇憨,倒也是个别样风情。据说……其实据说都是扯淡,这是苏祁白发自肺腑的真言。名花有主,绕道而行
  • 上清洞真解过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