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0400000033

第33章 七年困窘(11)

一 为沈家代笔

蒲松龄进沈家坐馆前,就替沈家写过书信。《代沈德符与王子下(樛)通政》,悼念王樛母亲去世。据高珩《栖云阁文集》卷十四《通政使司左通政子下王公墓志铭》,王樛之母刘氏于顺治十七年(1660)在京城去世。当时蒲松龄刚得中山东头名秀才,才名远扬,故沈凝祥(字德符)请他代写书信。另一篇《代沈静老祭翟夫人文》。“沈静老”即沈润,字静澜,是沈天祥与沈凝祥的父亲。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与居住南坡村的唐梦赉、巩家坞的丘璐合称“五里三进士”。沈润高捷南宫后,授潞安府推官,入清之后在礼部任职,先后担任主事、员外郎、郎中。顺治三年(1646)曾以礼部主事身份出任河南乡试副考官。顺治五年(1648)由礼部郎中升任浙江按察使司佥事,管分守宁绍台道、布政使司参议事,所以人多尊称他“沈参议”。蒲松龄四岁时沈润就做进士、入仕途、离开淄川。蒲松龄与沈润直接交往的可能性很小。很大可能是:沈润在外做官,他在淄川的好友死了母亲,沈润长子沈天祥遂请蒲松龄以其父名义写祭文。被祭者之子是沈润同门师兄弟。所以祭文说翟夫人“佐子成名,公门桃李,郁郁葱葱”。蒲松龄在这篇祭文中表达了对生死的坦然态度以及人生在世应以“德”为重的理念,颇有哲理性:

人不能有生而无死,犹天不能有春而无秋。阴阳消长,终始互周。天实为之,其又何尤。块然之形,虽与寻常而物化,昭昭之德,直并日月而无休。

这篇祭文的写作最迟不晚于康熙十七年(1678)。因蒲松龄到沈家坐馆前,沈润已去世。据《淄川县志》记载,沈润关心百姓疾苦;待继母如亲母;把财产分给弟弟。弟弟患病,他割股做药引。不过,尽管沈润曾分财产于诸弟,沈润做官,沈澄乡居,兄弟财产不可同日而语。后来沈润将次子沈凝祥出继给沈澄为嗣,埋下沈家兄弟叔侄争产隐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沈家家事几次将蒲松龄牵扯进来,在《聊斋文集》留下特别能显示蒲松龄个性特点的重要书信《与沈德符》。除沈澄外,沈润还有个弟弟沈浚,字文澜,殁于胶州儒学训导任上。蒲松龄写过挽联:

忆生平交游落落,清业守扬子农桑,日看横亘白云,深望牙筹添海屋;

念畴昔须鬓鬖鬖,寒毡从濂溪灯火,于今飘零秋蒂,徒留皋比在胶西。

“濂溪”是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住处,周取之为号,后世称他“濂溪先生”。蒲松龄用“濂溪”借指沈浚,而自己一介寒士,曾跟随在沈浚身边“从灯火”,共同研究学问。这是做家庭教师的委婉说法,也是蒲松龄曾在沈家坐馆的确证之一。

蒲松龄到沈家做西宾,是沈天祥邀请。故蒲松龄给沈凝祥写信时说“昔与大兄共灯火”,这句话也是蒲松龄曾在沈家坐馆的确证之一。

二 与沈天祥“共灯火”

沈家河是个清幽山村。青阳河环村北去,河水清澄,翠柳成行。远处巍巍团山萦青绕碧,丰林茂草,云行草际,草长云中。南面连绵的群山上,苍松翠柏,像面浓绿的屏障。北面儒山和豹山危峰对插,景物幽芳,山上松柏挺立,春来桃花似锦。寺殿掩映在山坡苍松翠竹之中,寺内不时传来幽扬的钟磬之声。豹山数泉喷涌,汇成潺潺溪水,流向沈家河村。

沈家宅院是座占地二十亩的豪宅,在沈家河村东头,门前清溪淙淙,四时不息;院内亭台楼阁,画栋雕梁。沈宅正门坐北朝南,斗拱飞檐,垂珠联栊,气象雄伟,上悬“观察第”匾额。院内有东西两套三进院落。西院中门坐西朝东,造型古朴大方,上布飞禽走兽,悬“瞻宁斋”匾额。进门迎面有大影壁一座,影壁南院是客厅,北面是内宅,后面是花园。内宅门木制结构,上悬“敬业乐群”匾额,为沈润门生状元王申所书。院中北有大厅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西边另有一跨院,皆出厦回廊。北大厅后门北面是五间三层楼房,西头另有两间两层阁楼,上面是青砖绿瓦,花脊飞檐。包括阁楼在内,楼房共五层。一楼底部由精工细凿的大青石砌成,造型雄伟壮观。在蒲松龄笔下,这座楼为“百尺楼”。后花园小桥流水、花圃假山,有江南风光。花园内遍布四时不谢之花,八节常青之树。东宅也是三进院落。整个宅第山环水绕,一派秀丽的园林风光。

康熙十七年(1678)暮春,沈天祥在沈家园林邀请蒲松龄一起饮酒话沧桑。丛丛绿树似乎把空气都染绿,园墙缺失部分恰好被郁郁青山补上。细柳飘拂,鸟语花香,少饮即醉,就像《醉翁亭记》写的,酒不醉人景醉人啊。感受到知音朋友的真情,怎能不大发狂言?蒲松龄有诗《同沈燕及饮园中》:

公子名园景物芳,两人把酒话沧桑。

丛丛绿树含生雾,面面青山补缺墙。

细柳才眠风唤舞,春花欲嫁鸟催妆。

从来饮少成先醉,又感知音发旧狂。

“公子”指富家公子沈天祥,“名园”指沈家在当地颇有名气的私家园林。这首诗描写的应是蒲松龄初到沈家,朋友知心,受尊重的适意感觉。这首诗说明蒲松龄与沈天祥早就相识,而且互相比较了解,不然不会有“发旧狂”的话。当蒲松龄生活比较安逸时,他的诗歌里边就会出现南游诗类似唐诗的句子,如“细柳才眠风唤舞,春花欲嫁鸟催妆”。清幽的风景,知心的朋友,使聊斋先生暂时淡忘了家庭的贫困、科举的挫折。

也是在这一年暮春,蒲松龄代沈天祥写出邀请客人到家里来的信,这就是后来收入《蒲松龄集》的《为沈燕及邀客小启》:

淑气撩人,青草衬雕栏之色;晴光扑面,黄莺传绣陌之春。梨花树头,花犹带雨;丁香枝上,香欲随风。只逢人世二难,已堪倒斝;况有歌儿数辈,雅善遏云。不追春夜之游,难免花神之笑。恭惟八日,具集同人,彩雉牙筹,定教呼残夜月;紫楼玉凤,当令叫破春愁。愿君跨蹇而来,遣僮扫榻以竢。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好友相聚,一醉方休。请客帖子写得如此欢畅高雅,馆东怎会不觉得大有面子?

两个月后,蒲松龄又替沈凝祥写封婚启,这就是收在《蒲松龄集》里的《六月为沈德符与王圣俞启》。开头用榴房多子、荷蒂双花、凤凰对舞、双燕高飞的美好典故,引出两家结亲话题。然后,恭维这位姓王的亲家“瑯玡望族,海岳名宗”,“洋洋似万顷波,濯濯如三月柳”,“风流公子,标丰度于霞城;锦绣文人,购琴书于槐市”。自谦“业空操乎万卷,博得杨柳催人;雪未尽乎三冬,谬说蓝衫利市”。谦称自家孩子“分邻壁之余照,已若登龙”。最后祝福两家子女“丁香永久,豆蔻同心”,百岁鸾凤、万年后福。婚启写得喜气洋洋,才气横溢。另一篇《为沈德符与韩丽老启》的婚启同样写得洋洋洒洒:“高轩人过,见秋水以为神;佳客忽逢,向春风而作笑。真厩中之骐骥,爻内之凤凰也!”

蒲松龄在沈家教哪个?沈天祥的长子。当时大概十余岁。按当时风俗,十岁就可以订婚。沈天祥长子订的是李尧臣的女儿。是不是李尧臣介绍蒲松龄到亲家坐馆?已无资料可证,但很有可能。

蒲松龄在沈家坐馆时,代沈天祥兄弟写下《为沈燕及请岳祖同订吉期小启》《八月二十六日为沈德符订吉小启》《为沈燕及复孙公焕启》等,都是婚启或讨论婚期的信件,文采飞扬,广用典故。如写给亲家孙若群:“伏以灿灿赤绳,巧撮姻缘连蒂日;频频青鸟,好衔欢喜到人间。”称赞女婿“直坦腹之佳儿,非卧池之凡物也”。叙述自己深爱娇女,“只以闺情溺爱,遂期必赘官人,苟非天意从心,何缘得附君子?蒹葭附于玉树,幸一美之无嫌;茑萝附乎乔松,庆百年之可托。”其中“赤绳”、“青鸟”、“坦腹”、“蒹葭”、“玉树”等等,都是恰当引用古代描写婚姻的典故。这些得体的书信,让沈家人在亲友眼中很有光彩,也让蒲秀才的才名到处传扬。

作为家庭教师,蒲松龄不能住沈家眷属所在的楼房,只能住厢房。夜深人静时,他听到楼上传来月琴声,是沈天祥夫人在弹奏。古人称弹琴为“摘阮”,他有《遥听沈燕及夫人摘阮,戏贻四绝》:

艳比芙蓉玉也羞,远山眉黛烟波流。

薄情司马真无餍,犹使文君赋“白头”。

丽容媚骨映芙蕖,谁识聪明更有余?

怪道青缃粉指印,闺中才女旧知书。

沈天祥曾“三葬金钗”,诗中描绘的夫人应是续娶。蒲松龄见过,知道她年轻美貌。蒲松龄听她弹月琴,写诗开玩笑地送给沈天祥。这四首诗赞赏沈夫人美丽、聪颖、懂音乐,还有文化,沈家藏书上都印下她的粉指印。诗中用司马相如典故形容沈天祥和夫人。意思是沈天祥虽然有这么美丽的妻子,还不知足,还想纳妾。

沈夫人将会变形出现在聊斋故事中。终生乡居的穷秀才蒲松龄为什么能在《聊斋志异》中写出那么多精彩纷呈、性格各异的知识女性形象?就与他数十年在缙绅之家坐馆有关,与他热衷写艳情诗有关。聊斋艳情诗是聊斋爱情故事的创作准备。蒲松龄到沈家坐馆前关于孙蕙、高坛、王永印、张笃庆兄弟的艳情诗,都可以算作闺情创作的“练笔”或“札记”。当代著名作家孙犁是短篇小说高手,也是《聊斋志异》的忠实读者。孙犁认为,《蒲松龄集》这些字数超过《聊斋志异》的各类作品,是“画家的草图,登山者的训练课,契诃夫的手册,是《聊斋志异》的创作准备”。而追踪这些创作准备和创作精品间的联系,是研究者艰巨而有趣的任务。

沈天祥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去世,蒲松龄写挽诗《六月初三日闻沈燕及讣音》。蒲松龄认为,沈天祥讲究朋友义气,文章写得好,不幸的是他有才能而得不到功名,只能隐居山林,又三次遭受丧妻之痛,虽然有点儿沉溺女色,但最终导致病入膏肓的,是酗酒过度。诗中说“弟贤幸足抚孤儿”,弟即沈凝祥,蒲松龄赞他“贤”,可照顾亡兄遗孤,是客气话,也是期许。

蒲松龄《挽沈燕及楹联》很能说明二人是相知很深的朋友:

念落拓狂生,惟君见谅,每当夜雨连床,窃共相期,纵弗获并登云霄,老去犹当同杖履;

忆呻吟卧榻,把手相看,尚云他日登堂,还应再晤,竟不图十更明晦,归来遂已变沧桑。

楹联应是写好后挂到沈天祥的灵堂上。蒲松龄叙述自己既不得志、又不阿贵显,而沈天祥理解尊重他。两位好友经常夜雨连床,许下愿望:即使二人不能共同登上朝廷的龙虎榜,将来老了仍然可以一起漫步人间。沈天祥病重卧床时,蒲松龄前来探望,两人握手谈心,蒲松龄还说,过几天再来看望,没想到仅仅过了十天,沈天祥就驾鹤西去。

三 与沈凝祥纷争

蒲松龄《偶与燕及夜话》透露出沈家的矛盾和他受到无理攻击:

阮家兄弟自慵疏,湖海豪襟未解除。

磊落行藏孤鹜似,烟波踪迹野鸥如。

久将错石磨圭玷,尚有良朋致谤书。

沦落已拼人共弃,遭逢无用复踌蹰。

“阮家兄弟”指阮籍之子阮浑与堂兄弟阮咸,皆嗜酒如命、疏放不羁。蒲松龄形容沈氏兄弟像阮家兄弟,慵懒、嗜酒、豪放;蒲松龄直率洒脱,像孤单的野鸭,像烟波漂泊的鸥鸟。一直认真检点自己,像用磨玉刀石切割玉上的污点,纵然这样,好友仍不理解,写来责难书信。取不到功名已够难堪,再遇到这莫名其妙的事更尴尬。

“尚有良朋致谤书”,给蒲松龄写“谤书”的“良朋”是哪个?

一种可能,是沈凝祥对此事不满,写信指责蒲松龄,或写过一首讽刺蒲松龄的诗,指责他在兄弟争产中左袒沈天祥。不过,沈凝祥与蒲松龄同住沈家,见面容易,有什么事完全可当面说清,有何必要写信或写诗?

一种可能,是李尧臣对此事不满,写信责备蒲松龄。缘由是:沈天祥、沈凝祥兄弟争宅第,经蒲松龄调停,沈天祥做些让步,损害了沈天祥孩子的利益。站在李尧臣立场上考虑,自然认为沈凝祥既出继为沈澄之子,已继承沈澄家产。沈润家产只能属于沈天祥。沈凝祥不该再提要求、特别是过分要求。蒲松龄站在兄弟友爱立场上劝沈天祥让步,李尧臣不能接受。

如果致谤书的“良朋”是李尧臣,蒲松龄就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因为沈天祥死后不久,沈凝祥就对蒲松龄开骂。此事发生在蒲松龄离开沈家十年后,大约康熙二十八年(1689)或稍晚。

沈天祥康熙二十四年(1685)去世后,其长子与叔父沈凝祥,又因家产发生争执。蒲松龄先写了诗《寄沈德符》,表明自己理解、同情沈凝祥,对他有很高期望:

大秕尚可簸,微沙不可飏。

人处危疑间,难在形迹光。

周公辅冲人,流言起四方:

谓将窥神器,不利孺子王。

三年感风雷,迹明义始彰。

所贵心无怍,人言复何伤?

诗的意思是:人生在世,难免遇到流言蜚语,就像用簸箕簸粮食,大的不成实谷粒可以簸掉,细小砂粒却很难吹走。在被人怀疑时,最难做的就是自己心地光明正大。当年周武王死后,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有人散布谣言说他想夺侄子江山。最终周公的赤胆忠心得到证实,周成王亲自迎接周公回京都。你沈德符只要问心无愧,别人说闲话还能伤害到你吗?

蒲松龄借古说今,劝慰老朋友:你只要心地光明,行事磊落,像周公一样无私地帮助侄子,还用怕别人的流言蜚语?

这里涉及到周公和周成王关系的典故,有必要稍加说明。

同类推荐
  •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今生今世。雪域高原最纯美、忧伤的爱情。他是世间上最美的情郎,所遇女子都甘心为他倾覆一生。他是雪域上最哀伤的王,苦苦在尘世中挣扎求索,穿越世间三百年的历史,他不爱他的江山,只爱他的美人,一生情意绵绵。他未死也未生,在历史中生与死从来都只是一个谜。他只是带着他最美好的年华,最动人的诗篇……
  • 我的奋斗3:童年岛屿

    我的奋斗3:童年岛屿

    本书是自传小说《我的奋斗》系列的第三部,讲述了主角卡尔·奥韦在已然失落的童年生活中所经历的恐惧、挫败、喜悦和成长。不同于前两部作品相对复杂的结构,在回溯童年时,作者选择遵循时间的脉络,尽可能忠实地重现了记忆中的那个“极其敏锐的耳朵”所听到的一切。“我”生活在被一堵不可逾越的高墙完完全全地隔离开来的两个世界中。在一个世界,父亲总是强迫“我”屈服于他的意志,对他的恐惧和仇恨使死亡成为了一种甜蜜的存在;而在另一个世界,“我”被排除在群体之外,被称为“费米”,被嘲讽、耻笑,然而,妈妈的陪伴、大量的阅读、音乐和足球拯救了“我”,“我”的自我意识逐渐开始苏醒,原本互斥的两个世界似乎有了连结,而童年似乎也离“我”远去了。
  • 海盗:海上的峥嵘岁月与财富梦想

    海盗:海上的峥嵘岁月与财富梦想

    本书所要讲的这些人、这些故事很少能够出现在主流的历史书当中,他们基本上被看成是不入流的人或者说是“小人物”。也许没有现代媒体的宣传,这些人是不会进入大众视野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海盗,在人类的历史上他们曾经写下辉煌的篇章,只是我们的聚光灯打不到他们身上。阅读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机会,看看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这些非凡的“小人物”的故事。历史本身就是故事,无论是大人物的故事还是小人物的故事,他们都应该有自己的位置。
  • 维基大战前传1:阿桑奇和他的黑客战友

    维基大战前传1:阿桑奇和他的黑客战友

    本书是朱利安·阿桑奇唯一的作品,甚至可称为“半部自传”,也是一部见证互联网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作品。在书中,阿桑奇自述了当年以“阿桑奇”为网名,与地球上第一批天才黑客们在一起,先后成功占领了美国宇航局、美国国防部、加拿大北电网络等诸多领域的世界之巅,甚至发起“国际颠覆运动”,令地球为之晃动的传奇故事。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不得不四处流亡,去躲避哪怕是一个小小警探的追踪。阿桑奇今天的逃亡与面对法庭时的大无畏可以说再现了书中“战斗史”,人们可以从中找到他为何要以一己之力去挑战美国的原因,更可以深入思考为什么天才的人和天才的政府不能和谐相处?自从“维基解密”网站红遍全球后,世界上各大媒体都对他的传奇经历进行了报道,而这些报道的所有细节均来自于本书。在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关于阿桑奇和他的黑客战友们更多的精彩人生。
  • 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本书记叙了世界上第一辆木炭汽车发明过程及其发明人的传奇人生。包括脱颖而出、异国求学、初展才华、大展宏图等章节。
热门推荐
  • 白骑

    白骑

    炎黄大陆,强者为尊。屌丝男张鹏因被馒头砸死,灵魂穿越到同名同姓的炎国老帅之孙张鹏身上。到底是背负废物之名黯然度过一生,还是洗脱废物之名一鸣惊人呢?
  • 校草你马甲掉了

    校草你马甲掉了

    “寒屿,你看新转来的女的好漂亮”,“滚,那是我女朋友”。“苏云柒,过来给我亲一下”....他,崇光学校的校草,叶氏第一家族继承人。她,刚从国外回来的插班生,苏家大小姐,备受宠爱。她和他会发生什么呢
  • 诛天焚神

    诛天焚神

    来世今生敌人蹲着,美女躺着我就是苏枫,咱最狂不服来单挑你已经死了
  • 亡灵凶咒

    亡灵凶咒

    我是个普通的大学生,平时没事爱看个鬼片。阴历8月26日是我生日,当天为了庆祝,我和同寝室好友三人一起看咒怨,没想到却被鬼缠上了身……经过查询,我们发现五年前有个学长在我们寝室自杀。他自杀的时间恰好是8月26日!我的生日是8月26日,我们寝室的号码也是826,难道学长要我做他的替身?!
  • 隔岸的烟火

    隔岸的烟火

    欧浅浅在教室里上课,忽听走廊上传来一声尖利的怒骂,欧浅浅正自诧异,教室门被推开,一只高跟鞋直冲欧浅浅飞了过来……
  • 夕晖之光

    夕晖之光

    我喜欢晚霞,因为晚霞过后黑暗将来临。年少时的洛溶月内心独白。我喜欢黑暗,黑暗过后是朝霞带来的光明和希望。那是在与霍锦渊相知相守后内心独白。不管朝霞晚霞也不管黑暗光明,只要有溶月在身边都是最美的风景。那是霍锦渊的内心独白。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与法医的爱情故事

    与法医的爱情故事

    与相爱相守的人在一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是命运就像开启了玩笑之门,生日那天,她撞见自己的未婚夫与别的女人缠绵……为了疗伤,前往泰国时却卷入了一场家族斗争,从默默无名的小卒成了名门小姐,可是内心的伤又该如何抚平……
  • 穿越之我只要你爱我一辈子

    穿越之我只要你爱我一辈子

    他——是邪教教主,冷漠孤傲!她——是21世纪的女强人,高傲孤洁!一场意外,让他们相遇相知!他说:“我要生生世世的爱你,呵护你,绝不放手!”她却说:“我不要生生世世,只要一辈子就可以了。“他说”只要是你说的,你做的,我都相信你,支持你,就算于天下为敌,我也在所不惜,只要是你!“
  • 边防站那些事

    边防站那些事

    阿拉山位于新疆西部边境。山口西侧阿拉套山属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界,东侧巴尔鲁克山属于塔城地区管辖。这两座逶迤的山脉横亘在边境上,两山相距大约几十公里,北来南往的气流只能从两山之间的口子挤压而过,形成天然的风口。苏联西伯利亚铁路直通阿拉山口边界线。当年我们国家的铁路只修到乌鲁木齐,还没有和苏联这条铁路接通。靠边界苏侧建有苏联乌兰库勒火车站,火车每天来往一趟,主要运送部队和军用物资。火车站东北侧是苏军的营房,有时驻守一个师,有时驻守一个团。1962年两国关系紧张,苏联方面用拖拉机顺边界走向犁了一条10米宽的松土线,架设一道铁丝网,一道电网,在边界线上每隔5-10公里设立一个铁架瞭望台。苏联边防军队经常沿着边界线乘车巡逻。苏联正规军在边界线不断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空中时时会有飞机,真有大举进攻我国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