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27000000003

第3章 从虚假自体走向真实体验

01 失败的母婴关系带来虚假自体

我已经拥有了一切,内在的无意义感却没有减轻,这太让人绝望了。

生活中,有些人常常会产生不想活了的念头。这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因为遭遇了真实的外部困难,比如重大疾病、债务缠身,或者身心备受折磨等;还有一部分人,其实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外部困难,却也感觉活着没意思,这部分人就是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的“虚假自体”。具备虚假自体的人,无法体验到关系的安全感和相互满足感,极端的虚假自体甚至会引发严重的人格障碍。

虚假自体的形成源于失败的母婴关系。母亲不能根据婴儿的自发需求来回应,无法及时满足婴儿。这样的母亲对婴儿的反应,大多建立在自己内在幻想、自恋需求和神经症性冲突的基础上。婴儿想要生存,只能去适应母亲的反应,因而远离自己的真实需求。就这样,婴儿被逐渐训练成顺应母亲所给予的,而不是寻找和发现自己所需要的。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母婴关系的课程,学员们观看一段母婴互动的录像,然后给录像中的母亲打分。在这段录像里,母亲面带灿烂的微笑,柔声细语地跟婴儿说话。她抱着婴儿的动作格外轻柔,托住婴儿的头颈,凝视婴儿的眼睛,充满耐心地抚摸着。大部分人看完录像,都会给母亲打高分。但是如果注意到更多细节,你就会发现其中的诡异——这位母亲不停地跟仅有五个月大的婴儿说:“宝贝说点什么吧,跟妈妈说点什么吧,你看你笑得多灿烂,你喜欢妈妈是吗?”事实上,婴儿从始至终都没有笑过。这是一位严重产后抑郁的母亲,经过几个月的药物治疗后,医生评估她已经走出抑郁,或许可以独立带孩子了,于是拍下这段录像以供观察。

确实,这位母亲努力想要做一个好妈妈,可她的状态其实是由抑郁转入躁狂,她跟婴儿的互动是建立在自己内在幻想的基础上——她幻想着五个月大的婴儿可以跟她说话,对她微笑,满足她躁狂状态下的自恋——这样的话,她就是一个好妈妈,婴儿也是一个好婴儿。然而,婴儿由于跟妈妈接触还比较少,尚未建立起顺从的外壳,只能呆呆地看着妈妈,妈妈的微笑和互动对他来说,都不具有真实感。所以,无论妈妈的笑容多么灿烂,言语行为多么温柔可亲,婴儿都拒绝配合给出反应。

可以想象,如果这个妈妈长期带孩子,孩子的内在感受将会是:“如果我想生存下去,就得顺应妈妈发出的信号,对妈妈的声音和微笑给予回应,否则妈妈可能会因为挫败感而放弃跟我互动,甚至对我感到愤怒。”

在另外一段录像里就出现了这个现象。孩子努力顺应妈妈的需求,他会在脸上挤出笑容,但是眼神和头部的方向却尽可能回避妈妈,不看妈妈的眼睛。孩子呈现出一种不协调感,肢体语言僵硬,这就是强迫性顺从,即虚假自体。

虚假自体建立的关系是单向的。比如,妈妈发出一个信号,这个信号跟婴儿的真实需求可能没有关系——婴儿本来犯困想睡觉,但是妈妈觉得他现在入睡不符合科学睡眠规律,或者是自己无聊想要逗婴儿,于是发出逗弄的声音,婴儿不得不顺从妈妈,打起精神给妈妈回应。过一会儿,妈妈觉得逗弄婴儿够了,或者按照睡眠时间表他该入睡了,就发出信号让婴儿睡觉,自己转身离开,婴儿又不得不接受妈妈的安排尽快入睡。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和婴儿之间其实并没有互动,妈妈只是把自己内心幻想的需求投射给婴儿,让婴儿来满足自己,符合自己的想象。

很多人提起自己的小时候:“妈妈说我小时候特别乖,可以一个人在婴儿床上待着,很少哭闹,不管谁逗都会笑。”这就是顺从的虚假自体。因为婴儿明白哭闹会带来更惨的结果,努力笑才能让别人多关注自己一会儿,哪怕是低质量的逗弄,也比自己待着要强。可想而知,这样长大的孩子在关系中会多么没有自我,多么容易放弃尊严,委曲求全,把自己放得特别低。

真实的母婴互动,最开始是妈妈完全围绕婴儿的需求,帮助婴儿发现自己的需求,及时满足婴儿。等婴儿大一些,母婴之间就可以像打网球那样,彼此轮换着发出和接收信号。每个人都是主动发出信号的一方,也是接收并且回应信号的一方。在这个互动中产生有意义的联结,双方都能获得真实的满足感,这就是幸福的源泉。

虚假自体长大后,会通过一个外壳与世界产生联系。这个外壳可能是适应失败的,比如人际关系一塌糊涂,冲突不断;也可能是适应良好的,比如通过自身的修养和认知,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和谐的朋友关系。但致命的问题是,当事人感受不到关系对自己的滋养,感受不到真实的意义。如果仔细观察这种关系,就会发现它通常是单向的,缺少互动性和交互性。比如“我向你展示我的才华、我的善解人意、我能给予你什么”,或者“我向你展示我的柔弱、我的可爱、我对你的依赖”等,虽然这样也能营造出和谐关系的表象,但却没有深沉的真实感。

极端适应良好的虚假自体,可能表现出这样的特征:每个人提到他都会交口称赞——善良、为人着想、才华卓越、谦虚礼貌……然而谁也没想到,这样的人会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自杀。虚假自体带来持久的无意义感、不存在感,自体越是感觉痛苦,越会努力想要适应外部环境、搞好各种关系,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因为头脑会以为:“我变得更优秀、更强大,和周围人关系更好,就可以解除痛苦了。”这就是一些别人眼中的成功者会在功成名就之时绝望自杀的原因——“我已经拥有了一切,内在的无意义感却没有减轻,这太让人绝望了”。

02 虚假自体让孩子耗尽生命能量

真实自体就像自带电池的笔记本电脑,一个好的关系可以给自己充电,没插电源的时候也能照常运转;而虚假自体没有自带电池,只要关系断裂,就像被拔掉了充电线一样。

有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一位女士,面容姣好,工作体面,身边经常围着一群追求者。但是论相貌,这位女士也算不上美若天仙,那她的魅力究竟在哪儿呢?据说一位富商为了追求她,曾激情澎湃地开了一千多公里的车来到她家楼下,给她打电话说:“我想你了,开了一天一夜的车来看你。”这位女士却说:“我现在并不想见你,你也没有提前跟我约好,所以我不见你。”富商没办法,最后只能悻悻而归。

我想,大多数女人如果遇到一个男人这样不管不顾,千里迢迢来看自己,肯定会被感动。即便不感动,内心不愿意见,恐怕也会顾及一下对方的辛劳和面子,下楼见一见。但是这位女士很有自己的中心:我不想见就不见,你赶了一天一夜的路,那是你自己的事。后来,这位女士没有嫁给富商,而是选择了一位帅气体贴、事业蒸蒸日上的男士,婚姻非常幸福。

我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曾经有一位追求我的男士,他晚上忙完工作,在去飞机场之前,硬是挤出时间跑到我家楼下,想见我一面,可我当时并不想见他。他苦苦哀求说:“我这么累、这么辛苦,本来可以有半个小时在机场休息室吃点东西,但还是绕路过来看你了,连看你一眼都不行吗?”听他这样说,我顿时感觉很内疚,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绝情了。我虽然无意跟他发展亲密关系,却也害怕把关系搞砸。我感觉到内心有一股很大的力量在撕扯,使我失去中心,内耗严重。而开头讲到的那位女士,她能够清晰而轻松地维护自己的边界,知道自己要什么、该拒绝什么。这让我开始思考,是什么造成了我和那位女士之间如此巨大的人格力量差别呢?

回想当时拒绝那位男士的情景,我看到自己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恐惧对方受伤,另一种是恐惧失去关系。当他满怀希望来见我而没有见到,必然会失落,但这个失落是他自己造成的。他选择了不跟我商量,自作主张跑过来,那么他就得承受做出这个选择的后果。而我却把这个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觉得是自己的冷酷导致他失落。

在我的整个童年,妈妈都在跟我玩这个游戏,她经常把自己的不幸推到我身上。比如下楼给我买东西时不小心崴了脚,她就会怪我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要东西。我也习惯性地把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大包大揽下来,因为我的妈妈太脆弱了,她随时会崩溃,会威胁摧毁关系。我恐惧失去妈妈,这是一个根本的恐惧,也是我跟那位女士之间的核心区别:她有真实自体,而我没有,或者说我的真实自体暂时被剧情包裹着,无法展示力量。

真实自体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而虚假自体必须依赖关系而存在。可以这样理解:真实自体就像自带电池的笔记本电脑,一个好的关系可以给自己充电,没插电源的时候也能照常运转;而虚假自体没有自带电池,只要关系断裂,就像被拔掉了充电线一样,让人两眼一抹黑,在慌乱中没有存在感。所以,虚假自体总是恐惧失去关系,会为了保住关系而做出各种妥协,任凭这些妥协伤害自己。

虚假自体常常表现为界限不清晰,难以拒绝别人。更严重的是,意识不能安驻在身体上,总是向外寻求刺激。比如没事情做的时候就不停刷手机、看电视,总是要找一个外面的事物来抓住自己的注意力,不能跟自己安静相处。

虚假自体是可以发展出优异智力的。因为父母提供的养育环境很失败,孩子可能选择过度依赖自己的精神智力来保护自己,不断思考总结,试图理解艰难的外界环境,给自己找到生存之路,比如,“真实的妈妈很无能,那么我就在脑中发展出一个超能妈妈,来养育自己、教育自己、陪伴自己”。然而,虚假自体的外在成就越大,内在虚假感就会越强,总是在莫名地承受精神上的痛苦。外在看上去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内在却没有现实感和自我体验的真实感,这就是“不存在”的感觉。

过去,每当有人夸我聪明有才华,我的内心深处就会升起一个挥之不去的声音:假的,这都是假的。我把这种感觉告诉别人,别人说:“你的聪明才华是有目共睹的,怎么可能是假的呢?”其实,我说的不是外在成就的真假,而是我作为一个人,体验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内在破碎而空洞。也就是说,我的自我体验是假的。这种虚假的自我体验,就像生命底层的毒瘤,让我无法享受自己取得的任何成就。这种感觉就像是,“活是我干的,名利是我赚来的,然而享受这一切的人却无法是我。我看着自己赚来的一切,就像看着别人的东西,没法去体验和享受它”。

虚假自体有可能工作很努力,看着很有动力,但却缺乏自然的活力。而真实自体会直接体现在身体活力上,比如有些人高兴的时候,肢体会自发做出动作,挥舞手臂、跳跃、喝彩等,这些动作是真实自体能量自由伸展的体现,因为他能享受当下。相比之下,虚假自体做出的动作会很别扭,还会说一些“好棒呀、真美呀、太好啦”之类的空洞溢美之词。如果说真实自体的身体内在是协调舒适的,包括心脏的跳动、呼吸,都有一个舒适的韵律,那么虚假自体体内的能量则是混乱的,他会持久地感到不舒适,但是到医院检查却查不出问题。这种持久的不舒适,会使虚假自体时常把注意力从身体上拉走,去工作、刷手机等。

虚假自体跟身体的关系确实是个大难题。我们要尽量多地把注意力拉回到身体上,通过对呼吸的觉察,通过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比如舞蹈,去整合自己的身体,让身体逐步协调起来。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这是最方便的回到当下的方式。这份注意力会滋养身体,让破碎的自我逐步完整起来,慢慢找回扎实的存在感。

这个过程着实不易。你会体验到身体的很多痛苦,过去的麻木因为觉察而一层层浮现,头脑会不断把你拉走,离开当下,逃离痛苦。而你需要千百万次地努力,把觉知拉回当下。

03 从虚假自体走向真实体验

得到无条件的爱的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对自己没有要求就变得堕落、沉沦,反而会把全部的生命能量都用来发展自己、享受人生,创造彼此滋养、轻松无消耗的关系。

虚假自体是养育失败的结果,母亲没能给予抱持性环境,孩子无法在其中发展出真实自体。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从虚假自体走向真实自体,体验到活着的意义呢?

我们首先需要觉察到虚假自体是如何运作的。这个运作过程很难被觉察,因为它是从婴儿期开始就被写入大脑的程序,如后台程序一般,每天自动运行。想要觉察,需要很勤奋地练习觉知。比如我发现自己每次见到韩雪的女儿小诗迪,脸上都会自动露出灿烂的笑容。这个笑容看上去似乎很合时宜:我看到一个可爱的孩子,作为一个成年人,面带笑容,很正常啊!但问题是,我觉察到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模式——只要我看到小诗迪,就会立刻面带笑容,这其实不正常。我看到孩子的时候,不可能每一次都心情灿烂,那么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对小诗迪展现的笑容难道是一种虚情假意吗?我见证了韩雪跟丈夫从相识到相爱,最终诞生小诗迪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也出了不少力,所以我很爱小诗迪。而且,小诗迪从小生活在充满爱和自由的环境中,确实人见人爱,我对她的情感并不虚假。于是,我反复觉察整个过程,想要揪出矛盾的源头,同时也发现:这背后程序的运转竟然如此迅速并且难以觉察!

我对小诗迪的情感是真实的,很想跟她亲近,但是当我看到她时,我的虚假自体立刻接管了这个关系,使我瞬间露出标准的表情:笑容灿烂,眼神温柔地凝视,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也就是说,虚假自体程序把我瞬间包装成一个心理学上“足够好的妈妈”。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完全自动,丝毫不需要我的意识参与,就像鸟儿听见枪响会立刻飞走一样,已经成为一种本能反应。但鸟儿不会去思考自己为什么听见枪响就要飞走,生而为人的宝贵之处就在于,我们可以对习以为常的自动反应进行觉知,用觉知切断惯性。

我细细品味自己跟小诗迪的关系,结果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我其实并没有很享受这个关系。在这个关系中,我做得很好,小诗迪也确实招人喜爱。但看护小诗迪一小会儿,我就会觉得累,想把她交给别人,我在这个关系中没有感受到满足和滋养。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李雪,你是不是真的没救了?你是一个心理闭塞、爱无能的人,你不适合养孩子。然而,当我理解了虚假自体,觉察到虚假自体是如何自动接管我跟小诗迪的关系,从而破坏这个关系的真实链接时,我明白了——不是我对小诗迪的情感虚假,也不是我爱无能,只是真实的链接被虚假自体横插一刀,导致我不能享受到关系带来的真实感和满足感。

虚假自体就像一个急速运转的程序,它会消耗能量,所以跟外界建立的关系不能维持太久,否则就会觉得累。很多内向的人之所以内向,就是因为关系对自己的消耗大于滋养。越完美的虚假自体,运行起来要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他或许会给别人带来很好的感觉,留下很好的印象,但是对于自己却是种消耗。有些人与别人见一次面,就需要休息一两天才能缓过来。

那么,如果我们不用虚假自体接管关系,我们会表现成什么样?真实本性的自己会不会很自私、很笨拙,不知所措地搞砸关系?于是,当我再次见到小诗迪时,就尝试不让自己进入虚假自体的程序,不再试图去做一个完美的客体。当她靠近我,我只是看看她;她爬到我怀里,我就摸摸她,给她一些支撑,以免她摔倒;她想爬走就爬走,想哭就哭,我只是单纯地把她抱在怀里,顺其自然地拍拍,并没有想要哄好她。小诗迪对我微笑,她的笑容富有感染力,我会不自觉地跟着嘴角上扬。整个过程轻松流畅,没有出现什么不好的结果。于是我明白了,真实自体并不会自私笨拙,不知所措的其实是虚假自体。

对于虚假自体来说,面对一个新鲜场景,如果头脑储备库里没有相应的“我应该怎么表现”的程序,就会感到无助。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家庭聚会,大家都在聊孩子上学和旅行的相关话题,因为他们的孩子都在同一个学校,也经常一起旅行。我就像一个局外人,插不上话。按照平时我习惯的那个虚假自体,我应该是那个才华横溢、能够给大家带来心理学知识、能够帮大家答疑解惑的导师,是个聪明伶俐、幽默可爱的角色。但是在这个家庭聚会的场景里,我没有可以应对的角色,因此感到不知所措。我问同行的朋友:“这种情景下我该怎么做?我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做什么。”朋友很轻松地说:“你就坐在那里,什么也不用做,这样也很好。”这句寻常的话突然带给我很大震撼——原来我可以什么都不做。也就是说,我可以不启用任何虚假自体程序来应对关系,什么贡献也不必有,别人一样可以接纳我的存在,而这本来就应该是关系的常态。

联想到我的童年,我几乎没有怡然自得的时候。我必须时刻留意妈妈的动向,她在做家务,我就要去看她的脸色,表现出一个好孩子的样子,要么在紧张地写作业,要么也在做家务。真是活得非常累。

一个孩子,本来就可以即使不做任何贡献,不讨好父母,没有考出好成绩,也能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关注。父母仅仅是因为想要把爱传承下去,所以选择生下他。得到无条件的爱的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对自己没有要求就变得堕落、沉沦,反而会把全部的生命能量都用来发展自己、享受人生,创造彼此滋养、轻松无消耗的关系。他不会绕弯子,建立各种虚假自体来消耗自己,他的生命天然富有真实感和意义感。

通往真实自体之路确实不易,但不是毫无可能。无论我们现在年龄多大,只要有一个瞬间能够感受到真实,感受到无条件的存在,都是巨大的进步。坚持活着,不要放弃。

04 碰触真实的世界

一个孩子,不应该因为不完美而被父母攻击;一个成年人,也不应该因为做得不好就被亲朋好友指责。当怀有一颗渴望光明的心时,我们会发现,所有人都值得被好好对待。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周都会接受一次心理咨询。咨询师身在台湾,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视频沟通。但是有好几次,我完全忘记了,错过了咨询时间。我很想请求咨询师下一次提前发邮件提醒我,却一直没能说出口,因为我头脑里有一个严厉的声音在说:“记住咨询时间是你自己的事,别人没有义务提醒你,你不应该提出这么过分的请求!”但有一天,我还是忍不住对咨询师说了,出乎意料,他很高兴,因为他看到我在积极地发出连接的意愿。事实上,他很愿意发邮件提醒我,很愿意为我做这件事。

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对自己这么苛刻,如此担心提出的请求过分?

我想起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冬天去北京旅游。我想穿新衣服出门,于是问妈妈能不能穿她的羽绒服,妈妈却愤怒地指责我“从小爱慕虚荣,连妈妈的羽绒服都想剥夺,简直蛇蝎心肠”。这么可怕的罪名忽然扣到我头上,我顿时感觉自己犯了天大的错。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但凡提出一个请求,都会被妈妈恶意责难。更要命的是,那时的我还不能区分什么请求是过分的,什么请求是合理的。因为任何请求都会被妈妈攻击,我没有机会碰触到现实的边界感。

英国哈里王子的妻子梅根·马克尔出生于贫民家庭,是个不知名的演员,还是非洲裔混血。这样一个女人,与万众瞩目、出身高贵的王子走在一起时,却自信满满、神采奕奕。这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是因为,梅根从小就是一个敢于提出请求的人。有一次,她看到电视上的洗涤剂广告宣扬“女人属于厨房”,感到很愤怒,想要为此做些什么。梅根的爸爸鼓励她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她给包括当时的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在内的很多名人都写了信,其中很多人都回应了她,广告公司也因此改了广告词。这让梅根相信:我可以向这个世界发出声音,这个世界是善意的、愿意回应我的;即使不回应,我也不会怎么样。这或许就是梅根能自信满满地跟哈里王子走到一起的原因之一吧!

而中国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多数会数落孩子:“你太幼稚了,别痴心妄想谁会理睬你,社会就是这样,没事找事,迟早是会吃亏的。”这样的回应,其实是对孩子的攻击,让孩子认为外部世界充满敌意,别人不会善待自己。

我上小学时,曾经有一位语文老师很和善,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她。放学后,老师时常会邀请几个住得近的孩子去她家玩儿,我也在其中。这段时光很难得,我在老师家体验到了少有的轻松快乐的感觉。后来妈妈知道了,严厉地告诉我:“其实老师很讨厌你去打扰她,只是碍于面子,不好拒绝你而已,你别再厚着脸皮去惹人烦了。”这样的话,妈妈反反复复地说,以至于我分不清哪个是现实、哪个是假象,最后留在我心里的只有绝望:美好和善意是不可能的,外面的世界都讨厌我。

后来我升入高中,偶然间又遇到了这个语文老师,发现她怀孕了,大着肚子,一脸幸福。她热情地邀请我和妈妈去她家吃饭,妈妈同意了,我特别高兴,想把家里的一本护理书送给老师,妈妈也同意了。可是吃完饭回家后,妈妈阴着脸对我说:“你对小学老师这么好有什么用?她不可能再教你了,你还对她好,把家里唯一一本护理书送给了她,要是你以后生病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被妈妈一通“洗脑”之后,我也觉得自己愚蠢可笑,“一厢情愿对别人好,真是傻啊”。我内心深处藏着的一块柔软之地终于被绞杀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联系过这个在小学唯一给过我温暖的老师。

我提出请求,对外面的世界发出声音,最后都遭到妈妈的恶意解读和攻击。这种攻击,最终内化成我对自己的攻击——严苛地要求自己必须独立自主,恐惧向别人提出请求,恐惧表达善意,也恐惧接受善意。我对外部世界的敌意过度敏感,又毫无抵抗力。很多时候,当别人,尤其是亲近的人污蔑诋毁我时,我的反应不是反抗和捍卫自己,而是自我怀疑、自我攻击:“我是不是真的像对方说的那么恶劣?我是不是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如果我有做得不完美的地方,我就活该被攻击!”

我已经把妈妈对我的攻击完全合理化了,并且开始习惯性地自我攻击。可是,人都会有不完美之处,作为身边亲近的人,发现对方有问题,不应该借此攻击,而应帮助对方觉察和成长。一个孩子,不应该因为不完美而被父母攻击;一个成年人,也不应该因为做得不好就被亲朋好友指责。当怀有一颗渴望光明的心时,我们会发现,所有人都值得被好好对待。

05 成为善意的源头

真正的善意是无论结果如何,都为自己负责——“我向这个世界发出善意,得到回应很好;没有回应,我也保持了内在的宽广和平静”。

除了冷漠回应,妈妈对待我还有一种模式,就是“不情不愿地自我牺牲”。

记得上初中时,有一次逛街,我说想吃巧克力和牛肉干,妈妈给我买了,可是回家后,她突然开始指责我:“你知不知道这些零食有多贵?我们家没钱,你还要吃这么贵的零食!”我感到很委屈,泪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我对妈妈说:“家里没钱,你可以不给我买,请你不要买了之后又来指责我。”妈妈当时没有说话,我以为她听懂了,但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却让我大跌眼镜。

后来她再带我逛超市,我学乖了,只买一样零食,妈妈却硬是多拿了一些塞给我。等回到家,我刚开始吃,妈妈又指责我,说我一天花掉的钱比她一星期的生活费还多。

我想,每个孩子受到这样的指责都会愤愤不平,宁可不吃零食,也不愿意承受这样的压力和痛苦。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付出感是婚姻关系的杀手》,其实不只是婚姻关系,在任何关系中,一旦有一方总觉得自己在为对方付出,那这个人就已经丧失了主体性,爱也就不存在了,只剩下道德资本累积起来的愤怒和痛苦。

妈妈为我做每件事,几乎都带着怨气,这是因为她自身的能量非常弱。当一个人能量微弱的时候,回应别人是对自己的损耗。只有当一个人能量正常时,彼此回应才能够创造滋养和快乐。妈妈的能量,供她自己活着就已经不容易了。我发出信号,请求她回应,在她看来就是对她的侵犯。

她其实对我有些不满,但有些事情又不得不为我做,比如半夜起床带幼小的我去上厕所。充满怨气地做事,就像是一种自我牺牲,慢慢地形成惯性。以至于到后来,妈妈甚至会故意找自我牺牲的机会,来累积道德资本。

我本以为自己觉察出了这些,它们就不会再困扰我。但事实上,它们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我去理发店洗头,有时候水温不够热,有时候服务员扯得我头皮疼,有时候我想停下来起身接个电话……每当遇到这些情况时,我都很难提出请求,就好像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里一样。我觉察到,在这个过程中,我预设了服务员是不情愿为我服务的,他们拿着那么少的工资,手头有很多活儿要干,所以我最好乖乖不要动,不要提出额外的要求,尽量不给他们添麻烦。虽然从理性上讲,我知道自己花了钱,有资格享受服务,提出的要求也很合理,但就是有一种特别沉重的压力,压得我开不了口。

其实,在任何需要别人为我服务的时候,我都会控制不住地想象对方是不情愿的。而之所以在洗头时这种感觉最强烈,我猜测是因为姿势——洗头时,我躺着,服务员在我头部站着,这个角度特别像婴儿躺在床上看着妈妈,这种退行的感觉会更强烈地引发我的无助感。

或许,我在婴儿时期就已经感知到:眼前这个我完全仰赖的人——我的妈妈,并不心甘情愿地哺育我,我得乖乖的,不要添麻烦,尽量降低自己的需求,以避免被嫌弃,甚至被攻击。婴儿期的感受会深深植入身体每个细胞,哪怕我现在已经有了清晰的觉知,依然发不出自己的声音。

这件事情也启发了我:我们在做自我觉察的时候,需要重视身体姿势。如果你有孩子,当你向孩子表达爱,尤其是想要修复孩子婴儿期创伤的时候,可以尝试坐在床上,把孩子的头抱在怀里,用充满爱意的眼神凝视他,向他表达爱意,同时也传递歉意——“宝贝,当你还是小宝宝的时候,有时候你一直哭,妈妈很不耐烦。妈妈现在向你道歉,现在妈妈有能力看见你、回应你,为你做的每件事情都心甘情愿,因为妈妈爱你”。

情侣之间也可以这样彼此安抚。让对方把你的头抱在怀里,彼此凝视,说甜蜜的话,帮助彼此疗愈婴儿期的创伤。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没法改变,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尽可能地给自己创造新的体验。

因为遭遇过太多的无回应、连续攻击和不情愿的付出,我发现自己遇到事情时,对外部世界的想象通常都是消极的。比如在网上买东西,收到后过了好几天才发现有缺件或破损,我的第一反应是很急很气,心想对方肯定会赖账。但实际上只要我主动沟通,大多数卖家都是愿意承担责任的。几次类似的经历后,我开始觉察自己的投射,当发生冲突时,先静下来,平静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不去想象对方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有一次,我发生了一点小意外,心想多亏提前买了意外伤害保险,这下派上用场了。然而转念一想,我有些资料准备得不完善,保险公司一贯是能不赔就不赔,他们一定会千方百计难为我、克扣我。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就像是妈妈附体一样,抱着一种“外面的世界很黑暗,别人都不会善待你”的心态。

觉察到这一点后,我努力让自己放松下来,试着用善意去想象外部世界。我把手头能找到的资料都收集起来、装订好,带着善意和希望把资料寄给保险公司。结果出乎意料,对方收到资料后非但没有为难我,还替我想办法补齐资料,最终获得的赔付金额也比我预期的多。

可能有人会问:“你善意地期待对方,对方不回应你的善意怎么办?”发出善意,确实能够提高我们被友善对待的概率,但仍旧遭遇敌意也是有可能的。如果觉得“只要我发出了善意,别人就一定会用同样的善意回应我”,这就是陷入全能自恋的躁狂妄想了。

如果善意没有得到回应,也没关系。比如,就算获得的保险赔付很少,我也不会被摧毁,我照样好好活着。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我抱有善意,收获了内心的平静;若是抱有敌意,那也是自己受罪。真正的善意是无论结果如何,都为自己负责——“我向这个世界发出善意,得到回应很好;没有回应,我也保持了内在的宽广和平静”。

对于孩子来讲,父母就是整个天地,若是得不到父母善意的回应,就会像天塌了一般。而作为成年人,我们的世界很宽广,无论有没有被好好对待,都可以保持内在的阳光。不必恐惧自己的善意,也不必因为得不到回应而羞耻愤恨,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善意的源头。

同类推荐
  • 迷因效应:谁在影响你,你在影响谁

    迷因效应:谁在影响你,你在影响谁

    作为生物圈的老大,人类已经习惯了主宰这个星球,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观点:在我们的头顶还有一个“信息圈”的存在,而且它就像幽灵一样,决定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在对待信息和技术的态度上,我们一直超级自信,就像对待圈养动物一样对它们评头论足,用冷嘲热讽的语气定义不同信息的用途,好像我们无比熟知它们的本质。可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底气确信人类是自己的主人呢?在迷因面前,我们可能只是“渺小的细菌”,就好像终于发现了显微镜的存在,开始了对造物主的试探。
  • 心理学与影响力

    心理学与影响力

    “心理”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东西,可我们的生活却与之息息相关,常常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心情、社交、工作和情感生活。本书将带你分别从日常人际、气场修炼、销售、谈判、职场、情感生活、教育理念以及消费这八个角度认识和了解心理学,提升我们的声望和影响力,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无往而不利。
  •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

    本书是阿德勒唯一一本家教书,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确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他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孩子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打架、说谎,甚至不爱学习等。关于这些问题的心理诱因以及解决方案,阿德勒的这本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此外,《儿童教育心理学》还介绍了人的天性、遗传等因素对一个人儿童时期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儿童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部探讨人性、人的心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心理学佳作。
  • 态度的力量:工作态度决定人生高度

    态度的力量:工作态度决定人生高度

    工作是一个包含了诸多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的词汇。成功者和积极主动的人,他们总是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而失败者和消极被动的人,却将这些深深地埋藏起来,他们有的只是逃避、指责和抱怨。本书通过一系列的真实人物故事,告诉你什么才是正确的工作态度。一个人一旦在今后的工作中持有书中所叙述的这些工作态度,其未来的职业成就一定不会是平庸的。
  • 不拖延的心理学

    不拖延的心理学

    拖延是可怕的敌人,是时间的窃贼。它会损坏人的性格,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让人变得一事无成。《不拖延的心理学》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问题进行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从科学里汲取力量,终结掉拖延对你的干扰,你可以活得更精彩,再不用承受那些常与无必要的、自寻烦恼的拖沓相伴而来的痛苦。这样,你就会在需要的时候尽快地爆发出潜力。你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娱乐,同时,从拖延中抢回更多的时间,也会让你的工作完成得更出色。
热门推荐
  • 喜欢得到论证

    喜欢得到论证

    万花丛中过的苏果果自从一场舞会后对他念念不忘,每天都厚着脸皮纠缠。在她每天想着如何创造偶然的时候,顾臻在想如何把她拐进门。苏家四兄弟看着自己养的小肥猪慢慢的进入猎户圈口,每天都想方法阻挡……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自家的小肥猪还是离开了……
  • 风起剑歌

    风起剑歌

    何须剑道争锋,千人指,万人封,可问江湖顶峰,三尺秋水尘不染,天下无双。
  • 清妃养成记

    清妃养成记

    她,叫含曦,来自2047年历史调查局外科,职位是清史组组长。因同事的工作事故而通过高科技穿越回到晚清寻找叶赫那拉,不仅对大清各大历史事件了如之掌,古人们的一举一动更是了熟于胸。穿越是什么?卖萌?装傻?NO!NO!NO!让她来告诉你,什么是职业穿越家!!!
  • 养老护理沟通技巧

    养老护理沟通技巧

    本系列教材是上海和佑养老集团经过多年研究、实践与探索,参考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养老护理知识与项目管理理念,为提高养老行业从业者的知识及技术水平而编写的,另外该套教材也可用于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和培训。
  • 不朽者为神

    不朽者为神

    只想把我心中的故事写出来,憋在心里太久了....就算是只有我一个人....我也不想死....也要想活着....所以我要成神....
  • 不负朱颜好韶光

    不负朱颜好韶光

    可爱甜系小作家×腹黑高冷系医生@不负朱颜好韶光甜蜜来袭颜司聿:你所以为的所以巧合,都是我为了接近你的借口,小兔子,恭喜你入了狼窝。就连世间最美的风景,都不及你半分
  • 早恋及失恋的痛苦

    早恋及失恋的痛苦

    小学时代的暗恋,中学时代的开放式。一个别样的青春!!!
  • 签到无敌全领域系统

    签到无敌全领域系统

    倒霉青年李轩浩,在一天的时间内就发生了三件倒霉事情,可是他情意外获得签到无敌全领域系统,从此开始了人生的逆袭之路。“在图书馆签到,获得99级文笔(写诗、写作等等)。”......“在网吧签到,获得99级游戏天赋”......“新一天签到,获得价值1亿元的兰博基尼毒药王者一辆”......“新一天签到,获得一栋别墅”......“新一天签到,获得...”
  • 甜妻v5:霍少,求抱抱!

    甜妻v5:霍少,求抱抱!

    黑夜,漫长无尽的黑夜。屋内,一片混乱,一室旖旎。“陌哥哥……陌哥哥……”她的唇中……
  • 陈情令续之逍遥

    陈情令续之逍遥

    陈情令结局续写,魏无羡和蓝忘机一起携手寻回阴虎符,破解上一代的恩怨谜团,继续历险。